國醫大師朱良春:治陽虛外感、正氣不足之人,這款湯方正合適

中醫 中藥 當歸 升麻 院長在線 2017-04-04

國醫大師朱良春:治陽虛外感、正氣不足之人,這款湯方正合適

▲朱良春(1917年-2015年),江蘇省鎮江市人,首屆國醫大師,南京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

來源:《湯頭歌訣詳解》(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朱良春、繆正來編著)

瞭解更多,請關注院長在線官方微信:present-wired

導讀:藥能治病,醫乃傳方。溯源古今,有一首方劑在臨床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神奇,它就是補充益氣湯。一首看似簡單平和之方,卻被不少醫家用於危急重症的治療,且療效神奇。“東垣老人”創制的這首方劑,流傳至今,仍為後世醫家所愛,今且看國醫大師朱良春對此方的解析!

補中益氣湯

國醫大師朱良春:治陽虛外感、正氣不足之人,這款湯方正合適

北京衛視對補中益氣湯的報道。

補中益氣芪術陳,升柴參草當歸身。

虛勞內傷功獨擅①,亦治陽虛外感因。

木香蒼朮易②歸術,調中益氣暢脾神③。

【來源】李東垣。

【詞解】①擅:擅長、專長。②易:更換。③脾神:脾臟功能。

【藥物】黃芪(蜜炙)一錢五分(二至三錢),人蔘一錢,甘草(炙)一錢,白朮(土炒)五分(二錢),陳皮五分(一錢半),當歸五分(二錢),升麻三分(八分),柴胡三分(八分),生薑三片,大棗二枚。

【用法】用水煎成濃汁,分兩次服。

【功效】補中益氣,調補脾胃。

【適應證】①勞傷氣虛,四肢倦怠無力,不耐勞動,勞則氣喘,懶於言語,欲食無味,脈虛大無力;②氣虛,身熱心煩,自汗,畏寒,口渴,不欲飲水,懶言,不思飲食,頭痛或作或止,脈象洪大,按之虛軟無力;③身體虛弱,脫肛,或子宮脫垂,或氣虛血少而經閉,或虛痢、洩瀉日久不止,或瘧疾久發不愈,或氣虛下陷,小便失禁,或氣虛不能攝血而致崩漏、便血等。

【禁忌】陰虛火旺,咽乾少津,盜汗,失眠,或肝陽上升而頭暈脹,目眩,甚或吐血、鼻血,以及其他上實下虛的病人,都忌用本方。

【方義】本方是一首著名的補益方劑。方中黃芪補肺益氣,助陽固表,人蔘、甘草補氣健脾、和中。三藥補養強壯,著重強健肺脾;肺統一身之氣,脾為生化之源;二者強健,則正氣自充。白朮燥溼強脾,陳皮利氣暢脾,二藥協同,促使脾胃消化、吸收,消除補藥泥滯之性。升麻、柴胡升舉清陽,使下陷之氣復其本位,並能輕輕發散。當歸一藥,和陰養血,以使所補之氣與所升之陽有所依附而不致空越。生薑、大棗調和營衛,加強黃芪固表、衛外的功能。諸藥協和,補中益氣,調補脾胃,並能益衛固表,溫陽輕散。

本方主要適用於虛勞內傷。

所謂“虛勞內傷”,包含因勞慮過度、慢性消耗性疾病、慢性出血性病變等原因所引起的衰弱病證。上列三種補中益氣湯證,雖然都屬內傷,但由於它們的病機有別,治療機理也略有不同。第一種證候由於勞傷氣虛,使用本方的意義是“勞者溫之”“虛者補之”;第二種證候,貌實本虛,是由於氣虛導致陰火上乘,運用本方是取其“甘溫以除大熱”;第三種證候,多因氣虛清陽下陷,或由脾氣失統,應用本方是在於補氣健脾,升舉清陽。這三種證候同用一方,而治療機理不同,充分體現了中醫用藥遣方之妙。

此外,本方對於“陽虛外感”,正氣不足,既不能自動得汗解表,又不耐麻桂發散的病人,用之可使表解而正氣不傷。但如果外感較重,陽氣不虛者,當用發表劑治療,而不宜應用本方。■

瞭解更多,請關注院長在線官方微信:present-wir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