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和寒都藏在身體何處,艾灸後寒溼去了哪裡

中醫 養生 健康 古艾媛艾灸 古艾媛艾灸 2017-08-02

一、溼氣藏在“大象腿”裡

好多人深有體會,年輕的時候,腿還是比較修長的,到了中年後,“大象腿”就出來了,以為是發福了,其實是寒溼都積聚在了腿上。腿是一個儲藏的器官。年輕時儲藏血液。歲數大了,腿沒有充足的血液儲藏,就只能儲藏寒溼這些廢物了。

溼為重濁有質之邪,在身體裡往往向下走,類水屬陰,人體下部亦屬陰,同類相求,故溼邪為病,多易傷及人體下部,如水腫、溼疹等病多以下肢較為多見。

肺虛、脾虛、腎虛都可導致水腫,但脾虛導致的水腫尤其體現在腿。因為脾運化水溼,小腿是脾經的主要陣地。如果你小腿肚發酸發脹、雙腿乏力、下肢水腫,那多是水溼聚集在這裡的表現。

溼和寒都藏在身體何處,艾灸後寒溼去了哪裡

二、寒氣藏在贅肉裡

積寒有特定的部位,首先是在後背,其次從臀部往下,一直到大腿、膝膕窩。我們說“背薄一寸,命長十年”,背僅有一層薄薄的肌肉禦寒,大椎穴更是寒氣的重要入口,後背侵入寒氣後會自動累積脂肪禦寒。看似是脂肪,其實盡是寒溼

臀部如果不結實,那它聚的也是寒氣,因為臀部處在人體軀幹部最低位置,又臨近盆腔,是很容易出現寒溼停聚的。

大腿很粗的也多是寒氣。上肢有了寒氣,寒凝血滯,把腿上的能量阻隔住了,大腿上的能量就不能形成良好的循環。

長潰瘍、長痘痘,高血壓,但是兩腳冰涼,這就是身體寒氣重但發生阻隔的現象,積熱憋在裡面,沒有出路,只能往上走,因為往上比較順暢,所以熱都在臉上發了。

溼和寒都藏在身體何處,艾灸後寒溼去了哪裡

三、艾灸後水溼都去了哪裡?

體內寒溼重的人,用艾灸這個方法非常對口,灸後一段時間,你會發現臉色和皮膚,都開始一點點變得乾淨、通透,其實就是水溼的顏色下去了。還會出現排氣、打嗝變多,大小便增加,原來舌苔膩,舌邊有齒痕,也會慢慢消褪了。

這個水溼去哪兒了呢?一個就是通過排汗排出去了,艾灸後出汗排濁氣是一個好現象,尤其是夏天更要把握機會。

還有一個就是變廢為寶了。因為體內積液本不是廢物,因為身體機能出現問題,沒辦法完成參與身體循環才會變成溼邪。

艾灸祛水溼主要穴位:

水分穴、足三裡、豐隆穴、解溪穴、太白穴。

豐隆穴:

溼和寒都藏在身體何處,艾灸後寒溼去了哪裡

解溪穴:

溼和寒都藏在身體何處,艾灸後寒溼去了哪裡

如果記不住穴位,那就順著小腿內側脾經從上往下灸,溼氣重的人,剛開始灸可能會有刺痛感,堅持灸下去,你會發現,連腿都會變美。

溼和寒都藏在身體何處,艾灸後寒溼去了哪裡

另外要少吃鹽去水腫,經常吃多鹽的食物,容易令體內積存過多水分,形成水腫。都說運動是祛水溼最經濟簡單的,這話一點也不假。

四、艾灸祛寒,更調機體自愈力

後背每個腧穴都跟五臟相通,“腧”就是通道,直接通到臟腑,在後背這一灸,冰遇到火,“有理也說不清”,能把五臟因為受寒處於麻木狀態的機能給激活了,各個臟腑協作、運作起來,身體裡積的寒、熱,自己就順了。

所以說艾灸這種溫暖的力量能讓身體各個組織、細胞重新“破冰建交”。

艾灸驅散寒氣,溫通經脈,但其本質在於為身體補陽氣,養臟腑,提高人體自愈力、免疫力。

艾灸祛寒主要穴位:背部腧穴、督脈(百會、命門尤其要灸)

百會:

溼和寒都藏在身體何處,艾灸後寒溼去了哪裡

背部腧穴:

溼和寒都藏在身體何處,艾灸後寒溼去了哪裡

百會是足三陽經與督脈陽氣交匯之處,是諸陽之會。

可以用3個大艾灸器,1個放在頸椎處,1個放在胸椎心俞部位,1個放在腰椎。能同時覆蓋膀胱經和督脈,一個部位最少艾灸30分鐘。這三個部位也是背部最容易淤堵的地方。如果臀部也是常年涼涼的,可以選擇省事的坐灸,祛除臀部寒冰。

【艾灸匠心居】獲取更多精彩灸療資訊

功能:艾灸養生知識發佈、在線灸療問診、穴位查詢等

想了解更多灸療資訊,或者在線諮詢灸療相關問題,可手機關注:艾灸匠心居 公眾平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