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三仁湯與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都是治溼之方,有何區別?

中藥 杏仁 薏苡 中醫 神黃中醫智庫 神黃中醫智庫 2017-09-28

中藥三仁湯與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都是治溼之方,有何區別?

百度搜索“中醫智庫”,即可體驗“中醫智庫”,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

三仁湯與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都是治溼之方。主要區別在於一方倚重於麻黃,一方倚重於杏仁。麻黃主要作用於皮毛(表,太陽),功在恢復皮毛氣機的正常出入(主要在“開”)。杏仁主要作用於肺,功在恢復肺氣的正常宣降(主要在“降”)。可以這樣說,杏仁治溼自上受者,麻黃治溼自表受者。

中藥三仁湯與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都是治溼之方,有何區別?

很多學者認為三仁湯證即是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證。之所以另創三仁湯,是因為江南溫病學家們畏懼麻黃之故。

兩方都是治溼之方、治肺之方。也許,主要區別確實在於一方倚重於麻黃,一方倚重於杏仁。

那麼,三仁湯證本該用杏仁呢,還是該用麻黃而不用呢?

麻黃,《神農本草經》中記載:“味苦溫。主中風傷寒頭痛,溫瘧,發表出汗,去邪熱氣,止咳逆上氣,除寒熱,破徵堅積聚。”

清代醫家陳修園在《神農本草經讀》中指出,麻黃“為發汗上藥,其所主皆系無汗之症。”“太陽症中風傷寒頭痛,發熱惡寒,無汗而喘,宜麻黃以發汗。但熱不寒,名曰溫瘧,熱甚無汗,頭痛,亦宜麻黃以發汗。咳逆上氣,為手太陰之寒症;發熱惡寒,為足太陽之表症,亦宜麻黃以發汗。即徵堅積聚為內病,亦系陰寒之氣凝聚於陰分之中,日積月累而漸成,得麻黃之發汗,從陰出陽,則徵堅積聚自散。凡此皆發汗之功也。”麻黃功在開表發汗。

中藥三仁湯與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都是治溼之方,有何區別?

杏仁,《神農本草經》中記載:“味甘溫。主咳逆上氣雷鳴,喉痺,下氣,產乳金瘡,寒心賁豚。”

陳修園在《神農本草經讀》中指出,杏仁“‘下氣’二字足以盡其功用。”“肺實而脹,則為咳逆上氣。雷鳴喉痺者,火結於喉為痺痛,痰聲之響如雷鳴也,杏仁下氣,所以主之。氣有餘便是火,氣下即火下,故乳汁可通,瘡口可合也。心陽虛,則寒水之邪自下上奔,犯於心位,杏仁有下氣之功伐寒水於下,即所以保心陽於上也。”這裡所說“下氣”,即下肺氣,我們現在多說肅降肺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果部》中指出:“杏仁能散能降,故解肌散風、降氣潤燥、消積、治傷損藥中用之。”杏仁功在宣降肺氣(以降為主)。

我們可以明確,麻黃主要作用於皮毛(表,太陽),功在恢復皮毛氣機的正常出入(主要在“開”)。杏仁主要作用於肺,功在恢復肺氣的正常宣降(主要在“降”)。

儘管“肺主皮毛”,但畢竟肺不是皮毛。應該說,麻黃和杏仁的作用部位、功效是有明顯差別的。

吳鞠通在《溫病條辨》中把三仁湯證置於“上焦篇”,且明確指出:“惟以三仁湯輕開上焦肺氣,蓋肺主一身之氣,氣化則溼亦化矣。”也就是說,三仁湯是治肺之方,非治表之方,故用藥首選治肺之杏仁,而不用治表之麻黃。可以這樣說,杏仁治溼自上受者,麻黃治溼自表受者。

中藥三仁湯與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都是治溼之方,有何區別?

葉天士在《臨證指南醫案·暑》中有如下一段論述:“暑必挾溼,二者皆傷氣分。從鼻吸而受,必先犯肺,乃上焦病。治法以辛涼微苦,氣分上焦廓清則愈。惜乎專以陶書六經看病,仍是與風寒先表后里之藥,致邪之在上,蔓延結錮,四十餘日不解⋯⋯經雲:病自上受者治其上。”

這段話可以幫助我們從理論上理解治肺與治表有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