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硬核實力”升級 打造內陸開放高地'

"

入夜,渝中半島的點點燈火映照著長江和嘉陵江的粼粼波光,美輪美奐。站在江邊,一名來自福建廈門的“抖音”發燒友舉著手機感嘆:“這麼美的重慶夜景,怎麼拍都能拍出超漂亮的視頻啊!”

重慶作為中國西部最大的城市,以其獨特的氣質和風貌成為世界級“網紅城市”,吸引著國內外遊客。今年春節黃金週,按照城市排名,重慶的國內外遊客接待量位居全國第一。

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了“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和“四個紮實”的要求。定位於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作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接點,重慶正在努力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山清水秀美麗之地,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

從汽摩穿街過巷到全球最大筆記本電腦基地

工業曾一直是重慶發展的主旋律。新中國成立時,重慶已躋身中國八大城市之列。1953年,重慶有100多個工業項目得到中央的資金投入,到“一五”期末,重慶的重工業項目雲集,初步形成了工業體系。重慶成為中國六大老工業基地之一,軍工更是獨樹一幟。

40年前的“三線建設”,進一步夯實了重慶的工業基礎。千萬名優秀人才遠離故土,來到重慶安家落戶,艱苦創業,一批大型軍工企業在山溝裡崛起,重慶成為國家的戰略大後方。

上世紀70年代末,嘉陵機器廠在“軍轉民”改革中率先解放思想,吸收借鑑國外先進技術,製造出中國第一輛國產民用摩托。自此,“重慶造”摩托車承載著中國人“更快速更高效”的夢想,行駛在全國的大街小巷。

到上世紀80年代,重慶已擁有近40家軍工企業和科研機構,軍工工業與電子、造船、航天、核工業等結合,積累了技術和人才,為後期的爆發式發展埋下伏筆。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1997年成為直轄市以後,重慶工業迎來黃金時期。1978年,重慶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為59.6億元,到了2018年,這個數字增長到1.97萬億元;利稅總額由1978年的11.93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1219億元。

如今,重慶擁有全國41個工業大類中的39個,工業依然是重慶的重要標籤之一。但與70年前相比,重慶工業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培育出很多新的支柱型產業。

曾在重慶工業經濟中長期佔據主導地位的汽摩產業繼續發展壯大,重慶依然是國家重要的汽車、摩托車生產基地。與此同時,重慶工業格局發生蛻變,電子信息產業從無到有,以筆記本電腦為代表的電子製造業,開闢出新的天地,創造了新的輝煌。

現今,重慶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全球每3部筆記本電腦就有一部生產於重慶;重慶還是全國第二大手機產地。

更重要的是,重慶工業正在從“製造”走向“智造”,在人工智能、集成電路、雲計算、大數據和物聯網等產業加快佈局,越來越多的重慶智能企業躋身國內“第一陣營”。目前,重慶智能產業綜合實力躋身全國前10,電子信息產業進入前8。重慶這個老工業基地,站上了現代工業的潮頭。

現代化都市崛起 從開放末梢成為開放前沿

工業迅猛發展並完成結構優化,只是重慶在70年發展史詩中的一個篇章。第三產業的飛速發展,為這座歷史悠久的名城給出了新的定義:更時尚、更舒適、更宜居。

1978年,重慶的三次產業的比重為:34.6%、48.1%和17.3%,到2018年,調整為6.8%、40.9%和52.3%;1979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55元和150元,2018年,分別達到34889元和13781元。

對於老百姓來說,這些數據意味著獲得感的增強,公共服務越來越好,生活品質越來越高:

——住得更加寬敞,城鎮常住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由10.7平方米提高到36.5平方米。

——出行更加方便,1978年,鐵路營業里程僅347公里,2018年達到2371公里。目前,重慶的高速公路密度居西部第一,高速通車總里程達到3096公里。

——教育更加優質,教育均等化取得新成效,全市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區縣比達95%,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47.0%,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96.6%。

——越來越多的人擺脫了貧困,重慶的貧困發生率已降至0.7%。

更引人矚目的是,地處“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接點,重慶在內陸開放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

2011年3月,中國第一條中歐班列線路“渝新歐”在重慶團結村首發,團結村自此成為“一帶一路”的關鍵地標。重慶創造的多項第一得到複製推廣,比如第一次實現沿線國家海關監管互認、第一次迎來中歐班列回程班列等。

繼中歐班列之後,重慶又在內陸率先打通更快捷的南向大通道。2017年9月,中新互聯互通項目“陸海新通道”正式開通運營,利用鐵路、海運、公路等運輸方式,向南經廣西北部灣通達東南亞國家,比經東部地區出海節約15天左右,已成為西部最快捷的出海通道。

在世界版圖上,重慶已從開放末梢成為開放前沿。向東,有渝甬鐵海聯運通道,還可通過長江黃金水道出海;向西,已突破2000班的中歐班列直達歐洲;向南,“陸海新通道”通達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向北,常態化開行的“渝滿俄”班列直達俄羅斯。

重慶的開放條件持續改善,對內對外開放水平顯著提升。外向型經濟實現爆發式增長,2018年,進出口總額790.4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02.73億美元,分別是1999年的65倍、31倍。

近年來,重慶對“一帶一路”沿線進出口均保持在1100億元以上規模,與30餘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保持投資合作關係。重慶的“朋友圈”不斷擴展,與200多個國家建立了友好城市關係,10個國家在渝設立總領事館,20個國家在渝設立簽證中心。

“未來,重慶將建成中歐班列、‘陸海新通道’和長江黃金水道無縫銜接的國際多式聯運物流樞紐,提升國際物流中轉效率,服務‘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重慶市中新示範項目管理局局長韓寶昌說。

山清水秀美麗之地

經濟快速發展打造了“硬核”重慶,而它所擁有的得天獨厚的“江城”“山城”稟賦,讓它成為人們心中嚮往的“詩和遠方”。

一個“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呼之欲出,重慶深入實施“藍天、碧水、寧靜、綠地、田園”五大環保行動,森林覆蓋率從2000年的23.1%提高到2018年的48%,自然保護區58個,比1999年增加42個。

對於母親河長江,重慶承擔起“上游責任”,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劃定生態保護紅線2.04萬平方公里,營造林640萬畝,岩溶石漠化、水土流失和消落區治理取得新成效。

重慶的環境空氣質量滿足優良天數達316天,比2006年增加29天。

這些努力讓網友心目中“國內最魔幻的3D城市”更添魅力。“在重慶,你就生活在電影裡。”在備受文藝青年青睞的“網紅景點”二廠,外地遊客馬軍說。

在各大社交媒體、短視頻平臺上,有洪崖洞的璀璨燈火,有李子壩的輕軌徐徐“穿樓”而過,有“萬里長江第一條空中走廊”長江索道在江面上“凌波微步”……這種“獨特、有趣、穿越、不可複製的感覺”讓重慶在互聯網時代成為“網紅”。

世界旅遊及旅遊業理事會前段時間發佈《2018年城市旅遊和旅遊業影響》報告,對全球72個城市的旅遊經濟作了分析,就旅遊業收入對GDP的直接貢獻而言,在全球旅遊增長最快的10個城市排名中,重慶位居榜首。

2018年,重慶旅遊再次開啟升級之路。以“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目標定位,以“行千里·致廣大”價值定位,注重全域化發展、全季節體驗、全產業發展、全方位服務、全社會參與,全力打造旅遊業發展升級版,建設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重點打好“三峽”“山城”“人文”“溫泉”“鄉村”五張牌,展現“詩”和“遠方”的結合。

重慶市文旅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重慶將以朝天門廣場、江北嘴中央商務區、彈子石中央商住區為重點,將兩江交匯區域燈光建成特色鮮明、感染力強的精品燈光秀,充分展示現代化大都市山魂之雄、水韻之靈、人文之美。

本文源自中國青年報客戶端。閱讀更多精彩資訊,請下載中國青年報客戶端(http://app.cyol.com)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