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醫生排名&診治水平&最新療法&臨床案例

腫瘤 肺癌 營養學 心血管 大咖醫 大咖醫 2017-09-28

找頂級名醫—讓天下沒有難找的頂級醫生

查疑難重症—快捷查詢疑難重症最新療法與名醫案例

尋健康養生—傳播權威健康養生知識

食管癌醫生排名&診治水平&最新療法&臨床案例

排行榜簡介:

中國大咖醫排行榜主要是根據我國政府核准的醫學、醫師以及其他專業學會、協會等組織官方信息,並結合醫生、學者在其專業領域獲得的榮譽稱號、項目成果、獲獎情況,以及其在國內外醫學領域的學術影響力等綜合評估而得出的國內首家疾病醫生排行榜。

食管癌醫生排名&診治水平&最新療法&臨床案例

【疾病百科】中國食管癌發病率佔據世界半壁江山,反覆出現的吞嚥異物感或吞嚥疼痛是食管癌早期的表現之一

食管癌是常見的消化道腫瘤,全世界每年約有30萬人死於食管癌。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各國差異很大。我國是世界上食管癌高發地區之一,每年平均病死約15萬人。男多於女,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根據《2015中國癌症統計數據》,2015年國內食管癌的預估新增發病人數為47.79萬人,死亡人數為37.5萬人;無論是發病率還是死亡率均位居惡性腫瘤前列,給患者、家屬、社會及國家都造成嚴重的負擔。而且大部分患者就診時已是中晚期,初診時僅有約50%的患者符合手術指徵可行手術治療。

食管癌在中國的發病及死亡情況,幾乎佔據了世界半壁江山,59%的新發病例和50%的死亡率都在中國,算得上排名前五的高發了。多數食管癌集中在太行山兩側區域,以河南河北為中心,食管癌發病率比全世界平均水平高出100倍之多。長期吸菸喝酒、食物粗糙、過燙都可能增加發病率。除生活、飲食習慣外,基因遺傳也是食管癌的主要誘因。

食管癌典型的症狀為進行性嚥下困難,先是難嚥乾的食物,繼而是半流質食物,最後水和唾液也不能嚥下。反覆出現的吞嚥異物感或吞嚥疼痛是食管癌早期的表現之一,但很多人未能重視和及時到醫院檢查就診,特別是老年人直至出現吞嚥困難時仍誤認為是被噎到了,喝口水就把食物送下去了。吃較幹食物時,如果覺得食物在食管某處有短暫停留,有時好像食管內有吞嚥不完的食物,這種哽噎感一般可以不治而愈,但數日或數週後往往重複出現。

【診治水平】中國食管癌診治水平世界領先

在2017國際胸外科學術大會暨第五屆國家癌症中心學術年會上,赫捷院士表示,我國胸外科技術世界一流,日益受到國際社會認可。在食管癌預防、診治,肺癌微創手術技術發展等很多領域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中國抗癌協會食管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食管癌單病種首席專家戎鐵華教授認為,中國食管癌研究治療水平已經進入國際先進行列,目前,我國食管癌的手術切除率超過95%。圍手術期死亡率至1%以下。但30多年來,我國患者術後5年生存率一直徘徊在30%。

中國食管癌診療基本實現“3個完成”。中國抗癌協會食管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胸外一科陳克能教授解釋:1.完成左側開胸到右側開胸手術的發展,2.完成從開放手術到腔鏡手術的發展,3.完成單一外科手術治療到綜合治療的發展。這“3個完成”是伴隨著學界發展逐一實現的,在食管癌領域具有里程碑意義,體現了否定、傳承、更新、探索的醫學精神。

【最新療法&臨床案例】

  • 【河南省腫瘤醫院】李印:國際首創“免管免禁法”食管癌加速康復外科模式,術後一天可進食、術後五天可出院

河南省腫瘤醫院李印教授團隊食管癌加速康復的“免管免禁”療法,近日在國際外科領域權威雜誌《外科學年鑑》在線發表。這一研究有望改變食管癌圍手術期的治療策略,有利於“免管免禁”加速康復外科治療理念在國際上推廣,在食管癌外科治療中有里程碑式意義。

傳統的食管癌外科治療方案,患者手術後需要進行胃腸減壓並禁食數天。各種管道的放置及長期禁食,勢必延緩患者功能恢復。為改變這種治療模式,李印在國內率先提出了食管癌加速康復外科治療模式。通過治療理念創新、關鍵技術改進(特別是“李氏吻合”法應用)和治療流程設計,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並實現了食管癌術後不放置胸管、不放置胃管、不放置鼻腸營養管或空腸造瘻管、術後第一天即可經口進食(“免管免禁”),5—7天即可達到臨床出院標準。

經對280例進行微創手術的食管癌患者臨床研究顯示,早期經口進食的“免管免禁”療法不會增加術後心、肺、消化道併發症,患者術後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及術後住院時間均顯著縮短,術後短期生命質量有顯著改善。2016年,“免管免禁”療法被確定為全國公益性技術學術推廣項目。該研究成果在國內外一系列學術會議上得到廣泛贊同,李印因此被授予英國皇家外科學院(RCS)院士,並被聘為英國國家高級培訓項目食管癌微創手術首席專家。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譚黎傑:國內首創俯臥位胸腔鏡食管切除術,胸、腹腔鏡聯合用於食管癌微創治療居國際領先水平

說起胸腔鏡食管手術,在全世界開展至今不過20多年。1990年代,英國愛丁堡大學醫生最早應用了胸腔鏡技術;1997年,國內開始應用這一新技術進行食管癌手術。但是,由於食管癌胸腔鏡操作複雜,難度高,完成一臺手術需要七八個小時左右,在接下來的十幾年裡一直在國內難以得到推廣。

而譚黎傑恰恰就是在胸腔鏡技術的應用推廣上,找到了突破口:國內首創俯臥位胸腔鏡食管切除術,胸、腹腔鏡聯合用於食管癌微創治療居國際領先水平。近年來,又開展單孔胸腔鏡的肺葉切除、肺段切除、袖式切除等手術,打造了胸部微創外科的升級版。“其實,我們中國醫生做得大部分的事情是改良,而非原創。”不過,他說,自己喜歡嘗試新東西。

如今,中山醫院胸外科已經開展了胸腔鏡下食管癌切除術1300餘0例,位列全球前三。而且,從2010年至今,中山醫院每年都會開辦胸腔鏡微創手術學習班,吸引全國各地的外科醫生。

  • 【重慶腫瘤醫院】江躍全:全國首創經頸腹全腔鏡食管癌切除術,特別適用於肺功能差、不能耐受全麻術中單肺通氣、不能維持全身功能供養需要的患者

2017年4月19日,重慶市腫瘤醫院胸外科順利完成一臺食管癌根治術。所採用的手術術式為經頸腹全腔鏡食管癌切除術。該術式為我科江躍全主任獨立創新成果,在國際上均為首次提出,突破了以往類似術式的不足與侷限,使經縱隔不開胸食管癌根治術能夠廣泛應用開展。

該手術患者為60歲老年男性,確診食管下段鱗癌1月,先後於多家大型綜合醫院就診,均因患者心肺功能差,未能得到有效手術治療。患者家屬聽聞江躍全主任食管癌手術治療領域權威地位,遂來我院就診求醫。經住院仔細檢查評估,該患者肺功能極差,遠低於經胸手術肺功能要求最低指標,無法耐受常規全麻下經胸經腹食管癌根治術。但患者就診時已無法進食飲水,僅靠靜脈營養支持,若不及時手術治療,腫瘤進展遠處轉移,可能失去最佳治療時機,且隨時可能危及患者生命。遂考慮行頸腹全腔鏡食管癌切除術。

該術式與目前常規胸腹腔鏡聯合食管癌根治術相比,特別適用於肺功能差、不能耐受全麻術中單肺通氣、不能維持全身功能供養需要的患者,並且可避免術中對肺部牽拉損傷,大大減少術後肺部併發症發生率。同時術中無需改變體溫,縮短手術時間,減少麻醉創傷。與以往術者創立提出類似的經縱隔鏡食管腫瘤切除術及經頸食管拔脫術相比,手術視野更廣泛,可系統清掃縱隔雙側肺門淋巴結,亦可避免由於盲視下食管拔脫造成的氣管撕裂等相關風險。江躍全主任團隊提出的經頸腹全腔鏡食管癌切除術是目前唯一能達到與傳統經胸經腹聯合食管癌根治術相同治療效果與淋巴結清掃目的的經縱隔食管癌根治術術式。

  •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康明強:創新 “充氣式經頸腔鏡聯合腹腔鏡食管癌根治切除”手術,極大減少胸腔鏡手術肺部併發症的發生率

近期,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以下簡稱福建協和醫院)胸外二科康明強教授團隊為一位患者成功施行“不開胸食管癌根治術”,即“充氣式經頸腔鏡聯合腹腔鏡食管癌根治切除”手術。

這項新術式的開展,是福建協和醫院胸外二科在學科帶頭人康明強教授的帶領下,繼提出“微創食管癌全系膜切除理念”後,在食管癌外科上取得的又一突破性進展。

患者老李是一名退休工人,3個月來不明原因進食乾硬食物後胸骨後疼痛,當時不以為然,覺得吃點藥就沒事了。伴隨著病情加重,引起了李某的重視,多方打聽後他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了福建協和醫院胸外二科。收治入院後,經全面檢查和評估病情,積極開展診治。由於老李既往行右側肺大泡切除手術,導致右側胸腔廣泛粘連,無法行常規右側胸腔入路食管癌根治術。

為此,康明強教授組織科室人員進行討論,併為其制定“充氣式經頸腔鏡聯合腹腔鏡食管癌根治切除”的手術方案,不開胸為老李進行手術。在手術部同仁的大力支持下,胸外二科康明強教授團隊默契配合,頸腹部同步進行手術,成功地切除了深藏在患者後縱膈的腫瘤,患者術後恢復良好,無呼吸系統等併發症,順利出院。

據康明強教授介紹,該術式最大的特點是不開胸,通過頸部3-4cm小切口,建立一個通往縱隔的密閉操作空間,在縱隔中充入二氧化碳氣體,撐開食管與周圍組織的間隙,提供一個“清晰且開闊”的手術視野,在經頸部腔鏡下完成中上縱隔食管遊離及淋巴結清掃。最後在頸部進行管狀胃與食管的吻合。這也是福建協和醫院胸外科首例開展該手術。

患者手術切口

該手術能極大的保持胸膜腔的完整性,相比於傳統胸腔鏡食管癌手術,具備以下優點:(1)在經頸腔鏡全程監視下游離食管及食管周圍營養血管和疏鬆組織,能有效止血的同時避免了對正常組織的損傷。(2)麻醉取平臥位,經頸腔鏡下分離食管與腹腔鏡分離胃及食管下段可以同時進行,節省時間。(3)不開胸,無術後胸痛限制呼吸,減少胸部、肺部併發症,特別適用於不能耐受傳統胸腔鏡手術的低肺功能患者。(4)無胸部輔助切口,疼痛感輕微,術後第1天即可下床活動。

康明強教授還指出,雖然目前胸腔鏡聯合腹腔鏡食管癌根治術仍是食管癌的首選術式,然而開胸手術對心肺干擾大,肺部併發症仍是食管癌術後最常見的併發症也是重度呼吸功能障礙患者不得不放棄開胸手術的理由之一。傳統的食管內翻拔脫術主要用於早期食管癌有開胸禁忌症者,但傳統拔脫術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容易引起出血、胸導管損傷、喉返神經損傷。而“充氣式經頸腔鏡聯合腹腔鏡手術”視野清晰,縱膈入路不開胸,不僅解決了傳統食管內翻拔脫術損傷大,盲目性大等問題,更能極大的減少胸腔鏡手術肺部併發症的發生率,保全肺功能。為肺功能不能耐受經胸手術的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精準明確的手術方法。

【代表人物】中國部分食管癌診治代表人物簡介

  • 李印:胸腹腔鏡食管癌根治術、胸腔鏡肺葉切除和縱隔腫瘤切除手術國際大師

【所屬醫院】河南省腫瘤醫院

【人物概述】英國皇家外科學院院士,被英國皇家外科學院聘為英國國家高級培訓項目食管癌微創手術首席專家。國際食管疾病協會(ISDE)會員。中國抗癌協會食管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胸外科醫師分會食管外科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食管癌專家委員會及食管癌加速康復專家委員副主任委員,中國食管疾病協會(CSDE)董事。中國胸外科肺癌協作組中西部主席,中國醫師協會胸外科醫師分會常委,中國醫師協會胸外科醫師分會微創胸外科專家委員會常委。在國際上開創性開展了食管癌加速康復外科模式和相關技術的臨床研究,首創了“免管免禁法”食管外科加速康復模式,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並實現了食管癌術後無需放置胃管、營養管,術後第一天即可經口進食、拔除胸管、下床活動,術後5-7天即可出院的外科治療新模式,在國際食管癌外科界居於領先水平,在食管癌外科治療中有里程碑式意義。

  • 赫捷:肺癌、食管癌和縱隔腫瘤等高難度胸外科手術及複雜併發症處理國際大師

【所屬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人物概述】我國著名胸外科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華醫學會胸心血管外科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中國臨床腫瘤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抗癌協會食管癌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胸心血管外科學分會食管疾病學組組長、中國醫院協會腫瘤醫院管理分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胸心血管外科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胸心血管外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教育部“優秀留學歸國人員”,亞洲胸外科醫師協會(Asian 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創始主席(2016年7月獲選)。高難度胸外科手術及複雜併發症處理,手術效果達國際先進水平。

  • 韓泳濤:食管癌、肺癌及縱隔腫瘤臨床診治國際大師

【所屬醫院】四川省腫瘤醫院

【人物概述】英國皇家外科學院院士,中國臨床腫瘤學會食管癌專家委員會首屆副主任委員,衛生部全國腫瘤規範化診治專家委員會專家,中國抗癌協會食管癌專委會常務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胸外科分會委員。在胸外科業務方面有多項技術居全國領先地位:“Ivor-Lewis食管癌根治術”、“小切口Ivor-Lewis食管癌根治術創傷反應的臨床研究”、“胃管狀成形重建食管術”,在這三個方面居全國第一;“食管癌三野淋巴結清掃術”、“結腸重建食管術”、“胸腔鏡下食管癌根治術”、“上腹左胸賁門癌根治術”、“賁門癌超大範圍切除術”等居全國先進水平。

  • 王綠化:肺癌、食管癌、胸腺瘤等胸部腫瘤放射治療和綜合治療國內名醫

【所屬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人物概述】我國腫瘤放射治療學專業享譽國內外的頂尖專家;中華醫學會放射腫瘤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副理事長,中國抗癌協會放射治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臨床腫瘤學會食管癌專家委員會首屆主任委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在國內最早開展超分割照射的實驗和臨床研究。

  • 張遜:食管癌、肺癌、縱膈腫瘤、先心病等胸部疾病診治國際名醫

【所屬醫院】天津市胸科醫院

【人物概述】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醫師協會胸外科醫師分會會長,中國醫師協會胸外科醫師分會食管外科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胸心血管外科學分會食管專業學組副組長,中國醫師協會胸外科醫師分會會長,中華醫學會胸心血管外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在國際上首創了胸腔鏡下憩室與胸內食管側側吻合術治療巨大咽食管憩室手術和不進胸膜腔胸腺囊腫摘除術。與心外科醫生合作,成功地為50天的嬰兒完成了先心病手術的同時進行肺囊腫摘除術。

  • 戎鐵華:胸部腫瘤如食管癌、肺癌、乳腺癌、縱隔腫瘤及胸壁巨大腫瘤等的診斷、外科手術及綜合治療國內名醫

【所屬醫院】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人物概述】國務院科技人員“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中國抗癌協會食管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副主任委員(2007.1-2011.1),中國醫師協會胸外科醫師分會副會長。

  • 于振濤:食管癌賁門癌外科治療國內名醫

【所屬醫院】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

【人物概述】中國抗癌協會食管癌專家委員會候任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預防學會臨床與預防學組副主任委員,天津市抗癌協會食管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疾病預防】

  • 食管癌有哪些徵兆?

食管癌早期症狀常不明顯,但在吞嚥粗硬食物時可能有不同程度的不適感覺,包括嚥下食物梗噎感,胸骨後燒灼樣、針刺樣或牽拉摩擦樣疼痛。食物通過緩慢,並有停滯感或異物感。梗噎停滯感常通過吞嚥水後緩解消失。症狀時輕時重,進展緩慢。

食管癌典型的症狀為進行性嚥下困難,先是難嚥乾的食物,繼而是半流質食物,最後水和唾液也不能嚥下。常吐黏液樣痰,為下嚥的唾液和食管的分泌物。患者逐漸消瘦、脫水、無力。持續胸痛或背痛表示為晚期症狀,癌已侵犯食管外組織。當癌腫梗阻所引起的炎症水腫暫時消退,或部分癌腫脫落後,梗阻症狀可暫時減輕,常誤認為病情好轉。若癌腫侵犯喉返神經,可出現聲音嘶啞;若壓迫頸交感神經節,可產生Horner綜合徵;若侵入氣管、支氣管,可形成食管、氣管或支氣管瘻,出現吞嚥水或食物時劇烈嗆咳,併發生呼吸系統感染。最後出現惡病質狀態。若有肝、腦等臟器轉移,可出現黃疸、腹腔積液、昏迷等狀態。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薛奇教授表示:

1、吞嚥不順:吞嚥困難,越來越嚴重,可能預示食管癌。如在食用煮雞蛋等乾燥食物時,食物滯留在食管中,產生了輕度的噎或黏滯感,可能預示食管癌;當食管發生病變時,管腔會慢慢變細,導致出現進行性的吞嚥困難,如:食物越吃越軟,越吃越稀,甚至喝水時也出現吞嚥困難。

2、聲音嘶啞:聲音嘶啞,是食管癌中晚期的重要症狀之一,聲音逐漸變得嘶啞,可能預示食管癌。食管癌很容易突破淋巴的轉移,而頸部和上胸部是淋巴結最容易跑的部位。淋巴一旦轉移,容易侵到神經,只要侵犯了左右喉返神經的其中一側,聲帶就不會振動,從而導致聲音嘶啞。

3、大咳血:大量的咯血或是出現吐血都是食管癌比較晚期的症狀。食管癌晚期會突破管腔,侵犯周圍的組織結構,而旁邊的主動脈等大血管破裂就會產生大量的吐血。侵犯到肺部、支氣管,也可以引起大量的咳血。

  • 哪些是食管癌的高發人群?

專家強調當出現癌前病變,如慢性食管炎、食管失弛緩症、返流性食管炎和食管良性狹窄,鱗狀上皮不典型增生等,就需要我們提高警惕了!同時口腔衛生不良也會增加食管癌的風險。據調查顯示:口腔衛生不良與食管癌的發生有相關性,不經常刷牙的人,患食管癌風險明顯增加:

1、口腔炎症:口腔衛生情況差,吃東西容易產生細菌、黴菌等,造成口腔發炎,口腔黏膜的破損、炎症、潰瘍,同時也能產生一些有毒物質,侵蝕食管,增加食管癌風險。

2、口腔潰瘍:口腔潰瘍,預示口腔細菌增多,口腔衛生不良,而寄居在口腔的細菌可能進一步侵害食管粘膜,大大增加食管癌的風險。

3、牙齒脫落:牙齒脫落,也預示著口腔衛生不良,增加食管癌風險。脫落牙齒超過6個比沒有脫落牙齒的人患食管癌的危險度明顯增加,但並不是牙齒脫落就意味著食管癌。

  • 食管癌如何預防?

1、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良飲食習慣是誘發食管癌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進食時細嚼慢嚥,避免進食刺激性強(烈酒、濃茶、濃咖啡、嚼食檳榔等)、過硬、過冷、過熱的食物,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很有必要。

2、營養均衡營養失衡、微量元素(維生素A、C、B2和鉬、鋅、錳等)缺乏,可能會誘發食管癌,所以在生活中應該豐富食物類型,儘量做到均衡飲食。

3、拒絕致癌食物 長期食入醃製、煎烤、變質食物或吸菸可致癌,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含亞硝酸、黃麴黴素的食物。

4、相關疾病 食管疾病刺激,容易誘發食管癌,常見的比如食管炎症、賁門失弛緩症等,應積極治療。

【下載大咖醫APP,查看更多榜單醫生介紹、最新療法、臨床案例、醫生排名及健康養生知識】

iOS:App Store搜索“大咖醫”

Android:應用寶搜索“大咖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