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暫停美國農產品採購 專家:以戰略定力應對美方言而無信'

"

央廣網北京8月6日消息(記者楊森)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昨天(5日)上午,“以戰略定力應對言而無信——中美經貿問題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來自國內高校、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就中美經貿問題發表了見解。與會專家一致表示:言而無信、出爾反爾是美方一貫的伎倆,我們在進行有針對性的應對的同時,也要以我為主,繼續壯大自己,應對外部的衝擊與挑戰。

就在第十二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結束的第二天,美國總統特朗普就公開表示,將於9月1日對3000億美元來自中國的商品加徵10%的關稅。

又一次出爾反爾,又一次極限施壓,美方屢次言而無信,已經成了中美經貿問題磋商過程中的常態。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餘淼傑教授說:“在一年半的中美經貿摩擦中美國多次出爾反爾,在談判中缺乏誠意,習慣極限施壓,談判是大棒加蘿蔔,過去12輪的談判中只見大棒,沒有見蘿蔔。”

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原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霍建國表示,這種極限施壓的手段,是美國政府在談判中的慣用手段,已經“見怪不怪”了。霍建國表示:“高開價、左右變化,最後要簽約了極限施壓。實際上我們已經見怪不怪,熟悉他的一些路子,做好這個準備就好。”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院長洪俊傑教授也表示,美國貿易霸凌主義的行為模式,是美國底氣不足的表現,洪俊傑:“坦白說國際政治上像這樣說的話、承諾,過了幾天又把它否決是非常罕見的,美國極限施壓和霸凌主義看起來很熱鬧,實際上對國家誠信和長遠影響力極大消耗,也反映了本身實力消退和缺乏自信。”

貿易戰沒有贏家,加徵關稅根本只會繼續損害中美雙方和全球的利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專家5月發表報告稱,美方所加關稅帶來的成本幾乎全部由美國進口商和消費者承擔。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仍然奉行一邊進行磋商,一邊繼續施壓的行為模式,顯然不利於問題與矛盾的解決,也會破壞雙方平等對話與相互尊重的基礎。那麼美方為何一再上演重複的戲碼呢?

南開大學前副校長佟家棟教授指出,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不是單純為貿易收支平衡而發起的,而是一個守成大國與崛起大國之間的戰略型貿易戰。佟家棟表示:“美國以雙輸為代價,試圖阻止中國快速崛起,從而阻止中國趕上甚至超過守成大國的世紀之戰。這種貿易戰在各自難以承受之前始終是伴隨我們的。這種貿易戰將延伸至科技戰、金融戰等等。對中國而言,我們不願意打,但是為了創造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中國經濟貿易、科技發展的良好環境,我們必須積極應對堅決奉陪。”

面對貿易摩擦,中國經濟雖然承壓加大,但今年上半年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全都運行在合理區間,說明中國經濟具有強大的抗壓性與韌勁。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院前院長、學術委員會主任郎麗華教授表示:“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國內有龐大的市場,有完整的工業體系,有足夠的人才儲備,國際上多方面的合作,我們經濟有韌性,我們有能力來應對這種中美貿易摩擦帶來不利影響。”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王孝鬆教授分析認為,在貿易摩擦的背景下,當前我國經濟仍然保持了穩中有進,王孝鬆說:“第三產業上半年增加值佔GDP的比重超過了50%,接近55%,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以往一些短板,比如生態保護、環境治理、教育等短板投資增長非常明顯,其中,生態保護這一塊增長了48%,教育這一塊增長率接近20%,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3%,這是我們說的穩中有進。”

與此同時,貿易摩擦帶來的外部壓力可能會成為我們在今後一段時間要面對的常態,我們要做的就是做好相應的心理準備,把外部壓力轉化為繼續穩步前進的動力。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院長洪俊傑教授表示:“第一,要搞好國內改革,以供給側結構性為主線的深化改革。第二,進一步擴大開放,我們大門不會關上,只會越開越大。我們只能夠更高水平開放解決開放中遇到的問題。第三,要做好發展,發展依然是我們第一要務,尤其高質量的發展。”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