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郎才盡”的真正原因是因為江淹做了一個要求還才的夢嗎?

人們常常用“江郎才盡”比喻一個人才思枯竭。而這又是怎麼回事呢,我來說說這個事情。

江淹(444年-505年),字文通,宋州濟陽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程莊鎮江集村)人。南朝政治家、文學家,曾經在宋、齊、樑三朝為官。

江淹自幼勤奮好學,六歲就能做詩。十三歲時父親不幸去世,家境走向貧窮。為生計所迫,江淹砍柴供養母親,但他勤學不輟,十八歲已熟背《五經》。他所作《恨賦》《別賦》,更顯其才華橫溢。被譽為“千古奇文”的江淹,二十歲左右在新安王劉子鸞幕下任職,開始其政治生涯。

“江郎才盡”的真正原因是因為江淹做了一個要求還才的夢嗎?

升明元年(477年),齊高帝聽說他才智過人,便召他為尚書駕部郎、驃騎參軍事,並參與草擬詔書冊令,撰寫國史,後任吏部尚書。永元三年(501年),蕭衍在襄陽起兵反抗朝廷,江淹微服出奔蕭衍軍,投入蕭衍府。此時江淹正擔負著守衛宮城的任務,他的投奔,對蕭衍是如虎添翼。蕭衍對江淹也非常重視,任命他為冠軍將軍,仍任祕書監。中興元年,又任命江淹為吏部尚書,利用江淹的影響力為自己的建樑網羅人才,後受封醴陵侯。江淹六十二歲去世時,梁武帝為他穿素服,諡號憲伯。

江淹年少時以文辭揚名,到晚年才氣稍減,據他自己說是作宣城太守罷官回家時,曾停泊在禪靈寺附近的河洲邊,夜裡夢見一個人自稱是張景陽(張協),對他說:“從前把一匹錦寄放在你這兒,現在請還給我。”江淹就從懷裡掏出幾尺還給他,張景陽大怒說:“怎麼能裁剩下這麼一點兒!”回頭看見丘遲說:“剩下這幾尺既然沒有什麼用了,送給你吧。”從那以後江淹的文章就大不如前了。

“江郎才盡”的真正原因是因為江淹做了一個要求還才的夢嗎?

還有另外一個傳說:有一天,江淹在冶亭(一個涼亭,在現在的南京)裡睡覺,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一個叫郭璞的人對他說:我有一支筆放在你那裡已經很多年了,現在應該是還給我的時候了。江淹摸了摸懷裡,果然掏出一支五色筆來,於是他就把筆還給郭璞。從此以後,江淹就再也寫不出美妙的文章了。因此,人們都說江郎的才華已經用盡了。

這就是“江郎才盡”成語的來歷,現在常用來比喻人的文采思情衰退。

把寫不出好作品的原因,歸結於一場夢,用老話來講,就是有點“睡不著覺,卻怪炕邊高”的味道。江淹出身貧寒,但勤奮好學,有大志。20歲雖入仕當官,但寄人籬下不甚得志。後來受廣陵令郭彥文案牽連,被誣受賄入獄,獲釋後繼而遭貶,坎坷不平的經歷,憤怒哀怨的思緒,造就了一代詩人。這期間,他寫下了不少好的詩篇。34歲後,江淹時來運轉,他先後依附齊高帝蕭道成和梁武帝蕭衍,受到賞識,最後封醴陵侯。江淹出身於貧寒的一般士族,卻能審時度勢,憑藉自己過人的政治眼光和出色的個人才華,在朝代更替以及殘酷的政治鬥爭中,維護了自己及其家族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續了濟陽江氏在南朝的政治存在。對此,他曾不無得意地對弟子說:“我本來是個無實權的官,不想富貴,如今這樣的官位,實在是有愧。平生總是說知足,人生只要快樂,何必求富貴呢。我功成名就,正想回到家裡過平常人的日子。”在這種養尊處優、安逸舒適的環境下,江淹再也沒有創作激情,更缺乏創作的生活底蘊,官運的高峰卻造就了他創作上的低谷,文思枯竭是自然的事,“金陵一夢”只是託辭。還有一種說法,深諳官場之道的江淹,擔心以文招禍,便玩了一出“江郎才盡”的把戲,罷筆以自保。但無論哪能一種說法,“江郎”至此確實“才盡”,“冶亭一夢”後再無大作。

“江郎才盡”的真正原因是因為江淹做了一個要求還才的夢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