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一個縣,左宗棠故里,分出一個縣級市,是“長沙的後花園”

湘陰縣,隸屬於湖南省岳陽市,位於湖南省東北部,居湘資兩水尾閭、南洞庭湖濱,湘江自南向北貫穿全境,把全縣分為東西兩部,東部為丘陵崗地,西部為濱湖平原,地處長沙、岳陽、益陽三市五縣中心,東鄰汨羅市、西接益陽市,南界長沙市望城區,北抵沅江市、屈原管理區。

湖南一個縣,左宗棠故里,分出一個縣級市,是“長沙的後花園”

湘陰曆史源遠流長,早在新石器時代,即有先民在此開拓,至夏代,為三苗部落所居。

周代,成王分封諸侯,湘陰地屬楚國。文王徙羅子國遺民至湘水之南,縣境為羅子國地。

秦始皇廢封、行郡縣,改羅子國為羅縣,在今汨羅市西北四公里處之故羅城,轄地包括今汨羅市、湘陰縣、平江縣、岳陽縣、岳陽市和沅江市。

漢高帝五年(前205),漢高祖劉邦徙衡山王吳芮為長沙王,吳改長沙為長沙國,羅縣屬長沙國;東漢建武七年復長沙郡。

南朝宋元徽二年(474年),湘州刺史王僧虔為安置巴峽流民,上表割羅縣、益陽、湘西三縣部分地置一新縣,名湘陰,屬長沙內史,縣治設琴棋望(今縣蘆葦場鯰魚洲中部)。

湖南一個縣,左宗棠故里,分出一個縣級市,是“長沙的後花園”

南朝梁天監元年(502年),縣治遷黃花城(今城西鎮黃花嶺)。

隋開皇九年(589年),省湘陰入岳陽縣,縣治遷長樂(今汨羅市長樂鎮);開皇十一年(591年),改岳陽縣為湘陰縣,縣治又遷至春秋羅子國都城、秦代的羅縣縣治古羅城(今屈原行政區馬頭槽)。

唐武德八年(625年),並羅縣入湘陰,此時縣域廣闊,地轄今湘陰、汨羅、平江三縣(市)。

唐神龍三年(707年),因地域太廣,難於治理,遂析湘陰縣東部地置昌江縣(今平江縣),同年湘陰縣治遷城江城(汨羅市川山坪鎮常公村)。

五代後周廣順三年(953年),縣治再遷白茅城(今汨羅市川山坪鎮石橋村)。

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縣治遷湘江之畔的瓦碎潭,即現在的縣城(今文星鎮)。

元成宗元貞年間,升湘陰為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湘陰州為湘陰縣,屬長沙府;清朝沿襲明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湘陰屬長沙專署;1952年,湘陰縣屬湘潭專署;1964年,湘陰縣屬岳陽專署。

1966年,湖南省劃出湘陰縣東部5個區建汨羅縣(後升為汨羅市)。

1986年,湘陰縣屬地改市後的岳陽市。

湖南一個縣,左宗棠故里,分出一個縣級市,是“長沙的後花園”

湘陰縣總面積1581.5平方公里,轄14個鄉鎮,總人口77.9萬人(2015年)。

湘陰縣與長沙市距離較近,近些年一直大力開發,致力於作“長沙的後花園”,甚至有傳言說很可能會被劃入長沙市。

湖南一個縣,左宗棠故里,分出一個縣級市,是“長沙的後花園”

湘陰縣歷史名人:周式、夏元吉、左宗棠、郭嵩燾等。

夏原(元)吉(1367~1430年),字維喆,湖南省湘陰人,明初重臣歷相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五朝,居顯職37年,朝廷倚為砥柱。

湖南一個縣,左宗棠故里,分出一個縣級市,是“長沙的後花園”

湘陰有句流傳極廣的俗話:“夏尚書作官,蔭蓋湖南、江西兩省”。相傳夏尚書在京作戶部尚書時,得知湖南、江西農民生活極苦。他心知直接上疏為湖南、江西免稅,皇帝一定不會答應,心中很苦惱。一次,他隨皇帝南巡,來到湖南、江西交界處,他心生一計,暗中命人事先在一座大山的山坡上用蜜糖寫下“湖南免漁課,江西免山稅”幾個大字,引來螞蟻,形成螞蟻堆成的字。皇帝好奇,脫口唸出,夏尚書率領群臣及地方官員齊跪伏於地,山呼:“萬歲!謝主龍恩”。皇帝自認金口玉言,於是順水推舟,免徵湖南、江西漁課、山稅。

湖南一個縣,左宗棠故里,分出一個縣級市,是“長沙的後花園”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字季高,出生於今湘陰界頭鋪鎮新光村左家段,晚清重臣,軍事家、政治家、湘軍著名將領,洋務派首領。

左宗棠一生,青年鬱不得志,中年戎馬倥傯,於花甲之年率師西征,平阿古柏,逐沙俄,規復新疆;復於七十高齡,督師南下,抗法援越,一生為了捍衛祖國領土完整,抵抗外辱立下不朽功勳,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愛國將領、民族英雄。

湖南一個縣,左宗棠故里,分出一個縣級市,是“長沙的後花園”

郭嵩燾(1818年—1891年),字筠仙,湖南湘陰城西人,晚清官員,湘軍創建者之一,中國首位駐外使節。

相關文章:

湖南一個縣,被譽為“中國最美的小城”

湖南一個縣,曾國藩出生於此,1951年才建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