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唯一以“州”為名的縣,分出去2個縣,人口近50萬

黑龍江省,因省境東北有黑龍江而得名,簡稱黑,省會哈爾濱市,中國國土的北端與東端均位於省境內。黑龍江省共轄12個地級市、1個地區,包括64個市轄區、18個縣級市、45個縣、1個自治縣,總人口3835萬人(2016年)。

黑龍江省唯一以“州”為名的縣,分出去2個縣,人口近50萬

肇州縣,隸屬於黑龍江省大慶市,位於黑龍江省西南部,松花江之北,鬆嫩平原腹地,東鄰肇東市,西界大同區,南接肇源縣,北連安達市。

肇州縣境,夏商至唐宋,先後地屬肅慎、濊貊、扶餘國、高句麗、渤海國、契丹(遼國)。

金朝天會八年(1130年),於出河店置肇州,下轄始興縣(今肇源縣茂興鎮為中心的地區)。元朝時,肇州隸屬於遼陽行省開元路。元朝滅亡後,肇州的名稱停止使用500多年。

明朝時,縣境屬奴兒干都司朵顏衛,設海西西路肇州站。清朝時,縣境為哲裡木盟郭爾羅斯後旗遊牧地,屬清初哲裡木盟十旗之一。

清朝光緒三十年(1904年),設立北郭爾羅斯荒務行局;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於察布奇爾臺(今肇源縣二站鎮)設立郭爾羅斯後旗巡防局,勘定“安字十二井子中心”城基地(肇州正式設治後稱“老城基”或“老街基”),備添官設署之用。

光緒三十二年正月初八日(1906年2月1日),黑龍江將軍奏準,設置肇州廳,選駐“駱駝脖子”(今肇源縣城),轄境包括今肇州、肇源、肇東3縣(市),並於昌五城設肇東分防經歷。

黑龍江省唯一以“州”為名的縣,分出去2個縣,人口近50萬

民國二年(1913年),改肇州廳為肇州縣(治今肇源縣城),同時兼管肇東設治局。民國三年(1914年),肇東設治局升為肇東縣,至此,肇州一縣分為兩縣。

日偽時期,沿用之前的蒙漢分治,在肇州轄境有肇州縣(漢族為主體)和郭爾羅斯後旗(蒙古族為主體)兩部分。

1934年8月,松花江氾濫淹沒縣城;同年12月,肇州縣公署遷駐老城基(即今肇州縣肇州鎮)。

1935年,將肇州縣的古魯、茂興、新站、頭臺、二站、三站等地劃歸郭爾羅斯後旗管轄,蒙漢分治結束,同時旗公署由四站老爺屯遷駐肇州老縣城(今肇源縣肇源鎮)。1956年4月,郭爾羅斯後旗改為肇源縣。

解放後,肇州縣先後隸屬於嫩江省直轄、黑龍江省直轄、松花江專區行政專員公署、綏化地區行政公署;1992年12月1日,肇州縣劃歸大慶市管轄,為大慶市所屬四縣之一。

黑龍江省唯一以“州”為名的縣,分出去2個縣,人口近50萬

肇州縣總面積2445平方公里,下轄6個鎮、6個鄉、2個場,截至2016年底,全縣人口數439426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