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戰爭簡史·伍:第二次鴉片戰爭

中國近代史 僧格林沁 北京條約 清朝 TodayInHistory 2017-05-10

中文名稱:第二次鴉片戰爭

參戰部隊:清軍、英法聯軍

戰爭結果:英法聯軍獲勝,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

時  間:1856年~1860年

地  點:中國

人  物:咸豐帝、僧格林沁

中國近代戰爭簡史·伍:第二次鴉片戰爭

英方描繪中國人在亞羅號上的粗暴行為,此被認為是英帝國的戰爭宣傳。畫作標題《中國官員扯下了英國國旗》

廣州城戰役

1856年,英國藉口廣東水師在廣州黃埔捕捉中國船“亞羅”號上的海盜,派兵進攻廣州。法國藉口法籍天主教神甫馬賴在廣西西林被殺,亦出兵入侵中國。

1857年12月,英法侵略軍五千六百餘人在珠江口集結,準備大舉進攻。美國公使列衛廉和俄國公使普提雅廷也到達香港,與英、法合謀侵華。

12月12日,額爾金、葛羅分別對葉名琛發出以10日為限的通牒。此時,清政府正全力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加上“餉糈艱難”,對外國侵略者採取“息兵為要”的方針。

12月28日,英法聯軍炮擊廣州,並登陸攻城,次日廣州失守。

大沽口戰役

中國近代戰爭簡史·伍:第二次鴉片戰爭

英軍猛攻炮臺,1860年間

1857年12月廣州被攻陷後,英法軍意圖繼續北進,強迫清朝簽訂條約。

1858年4月,英法軍艦載有2600多人抵達大沽口(天津市濱海新區)。

5月20日聯軍以6艘炮艇掩護陸戰隊近千人向炮臺側面登陸,清軍發炮反擊,殺傷近百聯軍士兵。直隸總督譚廷襄卻棄守逃亡,炮臺守軍孤立無援,清軍約300多人戰死,南北炮臺陸續被聯軍攻佔。

5月26日聯軍沿河到達天津城。

6月中在英、法、美、俄公使的脅迫下,清朝簽訂了《天津條約》。

經過第一次大沽口戰役後,僧格林沁奉命加強防務,修復戰後的炮臺。

1859年6月20日英、法、美三國公使到達大沽口外,清政府要求英法公使往北方北塘登陸,並由清軍保護到北京換約,但遭到拒絕,英法代表分乘部分武裝護衛艦船再度抵達天津北河口,前往北京互換條約批准書。僧格林沁已經利用大炮加強了大沽炮口的防衛,而英、法軍隊對則一無所知,在途經大沽炮口之時,遭到了清國的大炮開火攻擊,巨大的轟鳴聲讓聯軍大吃一驚。雙方不久便展開戰爭。

1859年6月25日,英法聯軍發兵進攻大沽口,英海軍司令賀布親自帶領12艘軍艦從攔沙江開往海口,下午3時賀佈下令攻擊炮臺,清守軍也開始發炮反擊,火力充分發揮下,過不久多艘英法軍艦遭受損傷,賀布本人也受傷。下午4時有4艘聯軍軍艦被擊沉,過了一小時後賀佈下令從海口南岸強行登陸,就試圖派出海軍陸戰隊從陸上攻佔炮臺,但是英法海軍陸戰隊運氣太壞,登陸後不久就陷入河邊淺灘的淤泥中步履維艱,淪為清國大炮轟擊的活靶死傷枕籍。同時英法聯軍也遭到清守軍及從新河來增援的騎兵攻擊,到了晚上聯軍再繼續進攻,但又有死傷,激戰整夜後聯軍撤退到杭州灣遭遇戰持續了幾個小時,英法聯軍死傷432人,四艘淺水炮艦被擊沉,一艘重傷。這也是鴉片戰爭以來,清軍第二次的勝利(第一次在臺灣)。

英法換約護送聯軍的失敗,引起英法方面極度的不滿。

1860年7月,英法再次組織聯軍大舉入侵大沽口。

1860年8月1日,英法聯軍18000人,由北塘登陸,進佔天津。英法聯軍在北塘登陸,沒有遇到任何抵抗。

8月14日,攻陷塘沽,水陸協同進攻大沽北岸炮臺。但清政府本無抗戰決心,咸豐帝命令僧格林沁離營撤退。

8月21日,大沽失陷。

8月24日,侵略軍長驅直入佔領天津。清政府急派桂良等到天津議和。英、法提出,除須全部接受《天津條約》外,還要增開天津為通商口岸,增加賠款以及各帶兵千人進京換約。清政府予以拒絕,談判破裂。侵略軍從天津向北京進犯。

中國近代戰爭簡史·伍:第二次鴉片戰爭

1860年8月21日,大沽炮臺被聯軍攻陷後的戰場景象

火燒圓明園

1860年9月聯軍抵達北京。英軍、法軍放火、洗劫並燒燬了北京西北郊的圓明園和靜宜園。圓明園大火持續了兩天,300多名太監和宮女葬身火海。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曾對此給予強烈譴責,認為此事為“兩個強盜的勝利”。事後英軍貼出佈告:

“宇宙之中,任何人物,無論其貴如帝王,既犯虛偽欺詐之罪,即不能逃脫其應有之責任與刑罰。茲為責罰清帝不守前約及違反和約起見,決於九月初五日焚燒圓明園,所有種種違約行動,人民未參與其間,決不加以傷害,惟於清室政府,不能不懲罰之也。”

中國近代戰爭簡史·伍:第二次鴉片戰爭

1860年的圓明園

戰敗簽約

1860年9月18日,英法侵略軍攻陷通州。

9月21日,清軍與英法聯軍在八里橋展開激戰,統帥僧格林沁等率先逃走,清軍全軍覆沒。

9月22日,咸豐帝等則以北狩為名攜皇后、懿貴妃等離京逃往熱河避暑山莊。

10月18日,英法聯軍佔領北京,搶劫焚燬圓明園。英法聯軍在北京城郊搶掠燒殺近50天,京郊皇家園林如圓明園、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等均被付之一炬。圓明園大火持續了三天三夜,300多名太監和宮女葬身火海。

10月24日、25日,英法聯軍以焚燬紫禁城作為威脅,迫使恭親王奕分別與額爾金、葛羅交換了《天津條約》批准書,並訂立不平等的《中英北京條約》、《中法北京條約》,作為《天津條約》的補充。《北京條約》簽訂後,英法聯軍開始撤離北京。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

後清政府與俄國簽訂了《北京條約》,將烏蘇里江以東4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劃歸俄國,1864年,俄國強迫清政府訂立《勘分西北界約記》,割佔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4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成為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最大的獲利者。

影響

清朝

  • 戰爭失敗,使清朝喪失大片領土。除割讓給英國九龍半島外,割讓給俄羅斯帝國的領土總共達150萬平方公里,形成後來中華民國的版圖基礎。

  • 戰爭結束後,清政府全力鎮壓太平天國維持統治。《北京條約》完成簽約後,英、法、俄等公使表示:只要清政府認真“履行條約”,就可以得到“任何援助”。1861年1月,清政府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1862年1月,清政府對太平天國事件確立了“借師助剿”的方針,引用外國軍隊來幫助其鎮壓內亂。

  • 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佔領京城,火燒圓明園,對中國文化和心理都造成了沉重打擊,滿清王朝痛定思痛,決定“師夷長技以制夷”,開始“洋務運動”,並隨著太平天國的覆滅,清朝統治得以穩固,史稱同治中興。

  • 戰爭失敗,代表皇室的皇家園林圓明園被英法聯軍燒燬,咸豐皇帝遭受極大打擊,不久病逝熱河行宮。

俄國

  • 在東方取得港口海參崴(非不凍港),俄羅斯太平洋艦隊長駐,後續建設西伯利亞鐵路,鞏固東方勢力,在1894年甲午戰爭後,與李鴻章簽訂《中俄密約》,繼續南下將中國東北劃為勢力範圍與日本北上發生衝突,導致1904年的日俄戰爭。

日本

  • 俄羅斯取得烏蘇里江以東土地(日本稱為沿海州),獲得不凍港海參崴後續並興建西伯利亞鐵路,與日本只相隔日本海使日本飽受威脅,成為1919年日本出兵俄羅斯遠東共和國的原因。


關注、評論、點贊,來者不拒並熱烈歡迎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