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太平天國時湘軍猛將如雲,為何抵抗列強時卻一將難求?

晚清中國有一奇特現象,叫做:“內戰內行,外戰外行”,打內戰時雙方都是拼了老命去打,一大波名將就此產生。打“外戰”時,不但軍隊不堪一擊,連一個比較拿得出手的猛將都很難找到,可謂是“朝中無將”。例如,湘軍在剿滅太平天國運動時,軍隊鬥志昂揚,所向無敵,猛將也是一抓就一大把,如果連同左宗棠楚軍、李鴻章淮軍等湘軍分支也算在內的話,猛將估計得有好幾十個。不過,到了反擊阿古柏、中法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時,湘軍及其分支淮軍、楚軍卻一將難求,以致馮子材年近七十仍然要掛帥出征,親自衝鋒陷陣,實在是有意思。

滅太平天國時湘軍猛將如雲,為何抵抗列強時卻一將難求?

我們先來看下,鎮壓太平軍時,湘軍及其分支楚軍、淮軍都有哪些猛將。

鮑超:此人之勇猛不必多說,經常打得陳玉成毫無招架之力,一生經歷大小戰陣500餘次,身受108處傷疤。“多龍鮑虎”之美譽,鮑超當之無愧。

李續賓:湘軍名將羅澤南之高徒,打仗異常勇猛,是湘軍前期數一數二的悍將。克武昌、下九江、奪太湖、潛山、桐城、舒城等,均充當前鋒。

塔齊布:曾國藩組建湘軍時充任陸軍統領,驍勇善戰,在城陵磯一戰中擊斃曾天養。

劉長佑:湘軍前期悍將,在寶慶城外擊敗石達開,並一路追擊到廣西,搞得翼王灰頭土臉。

江忠源:湘軍鼻祖,打仗時悍不畏死,曾有三次機會全殲太平軍,可惜領導未採納其意見。

其他猛將:李續宜、蔣益澧、劉典、郭松林、張樹珊、張運蘭、席寶田、王國才、田興恕、周鳳山、劉銘傳、程學啟,等等。

滅太平天國時湘軍猛將如雲,為何抵抗列強時卻一將難求?

再看下反擊外來侵略時,湘軍及其分支楚軍、淮軍都派出哪些人出戰。

劉錦棠:悍將劉松山的侄子,左宗棠收復新疆時他充當前鋒,戰功赫赫。不過,他是在劉松山陣亡之後提拔上來,之前戰功不多,很可能是大清無人可用,左宗棠只好將其推向前臺。

劉銘傳:湘軍分支淮軍將領,鎮守臺灣,抵禦法蘭西,在淡水、基隆與法軍交戰,互有勝負。此人算是猛將。

潘鼎新:淮軍將領,廣西清軍統帥,中法戰爭時不戰即潰,法軍直抵鎮南關,並將關隘拆毀。

丁汝昌:淮軍將領,擅長使用騎兵,後因李鴻章關係當上北洋艦隊提督。甲午海戰時指揮失誤,且“避戰保船”,是艦隊全軍覆沒的原因之一。

葉志超:絞殺捻軍時身先士卒,勇不可擋,算是猛將一枚。可是,平壤戰役時,作為陸軍統帥卻不戰而潰逃七百餘里,日軍兵臨鴨綠江。

滅太平天國時湘軍猛將如雲,為何抵抗列強時卻一將難求?


由上述可知,到了抵抗外來侵略時,湘軍及其分支淮軍、楚軍要想找出一位拿得出手的猛將相當困難。其中之原因,究竟何在?主要有兩點,一起看看。

首先,清政府不敢與列強撕破臉,一直都奉行李鴻章“外須和戎”之策,猛將沒有誕生之土壤。所謂的猛將一般都不是天生的,而是要經過血與火的不斷洗禮才得以培養出來,沒經歷過血戰、惡仗,談何猛將呢!與太平軍打,那是爭奪天下,決定生死存亡的遊戲,毫無退縮之可能,要麼你死,要麼我亡。因此,清政府會鼓勵曾國藩編練湘軍,即使是在戰局異常不利之情況下也要跟太平軍死磕到底,所以湘軍在鎮壓太平軍時,猛將很多,這都是打出來的。到了抵抗外來侵略時,中國自然不缺乏熱血男兒,可惜清政府太腐敗、太無能,對列強抱有和平之幻想,不敢撕破臉皮,一戰到底。試想,若是清政府敢不惜一切代價抵抗外辱,湘軍即使是前期戰敗,只要戰爭繼續,還是會有很多新秀猛將出現,直到戰爭勝利。

滅太平天國時湘軍猛將如雲,為何抵抗列強時卻一將難求?

再則是列強遠非太平軍可比,湘軍及其分支在武器、戰術上均不佔優勢,打仗不能光靠勇猛善戰,還得需要智慧和謀略。我們都知道,湘軍能夠打贏太平軍,靠的是強大的水師力量以及採取“龜殼”戰術,切斷太平軍糧道,將其活活困死,而後才攻破城池。不過,面對西方強大的艦隊,湘軍的水師毫無優勢可言,福建水師被全殲在馬尾軍港就是一個例子。曾國藩引以為豪的“龜殼”戰術,深挖“壕溝”,高築“堡壘”等戰法在列強面前毫無作用,畢竟別人有重武器,也有遠程火炮,隨便吊打湘軍。當然,大清與列強交戰時,曾國藩已經不在人世了,若是看到湘軍慘敗,不知作何感想。所以,在現代化戰爭時代,個人勇猛不一定有用,武器和智慧才是獲勝的關鍵。

滅太平天國時湘軍猛將如雲,為何抵抗列強時卻一將難求?

綜上所述,湘軍與列強作戰時為何猛將出不來,其一是清政府不敢一戰到底,奉行對外妥協之策,猛將無從誕生;其二是隨著熱兵器時代的不斷髮展,打仗不能光靠勇猛,還得靠裝備和智慧,勇猛不一定能獲勝,有時還白白犧牲惜命。

本文由“縱橫國史”原創,歡迎關注,帶你漲知識。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