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因何被稱為“按住蔣介石脈搏的女人”?

1938年4月14日,《中央日報》刊登了一張國民黨中央黨部會議的照片。照片上,蔣介石正在發表講話,而主席臺的右側,距離蔣介石一桌之隔的位置,有一位正在埋頭記錄的女速記員,她的名字叫沈安娜。

她因何被稱為“按住蔣介石脈搏的女人”?

沈安娜圓臉短髮,笑起來臉上還有個小酒窩,看上去就是個不諳世事的年輕姑娘。可就是這樣一個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女人,卻被稱為“按住蔣介石脈搏的女人”。

她因何被稱為“按住蔣介石脈搏的女人”?

沈安娜

沈安娜,出生於江蘇省泰興縣的一個書香門第,伯父是前清翰林,父親也是前清秀才。本來應該在家讀高中的沈安娜,為了支持姐姐沈伊娜反抗包辦婚姻,和姐姐一起離家出走遠赴十里洋場的大上海,之後便在上海的一家速記學校學習,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1934年11月,國民政府浙江省機關派人到沈安娜就讀的學校招聘速記員,校長就推薦了沈安娜。

但是在上海灘的十里洋場生活久了,沈安娜對這燈紅酒綠背後國民政府的腐敗看在了眼裡,去這種地方工作,顯然是違背了自己的理想。於是她立刻拒絕了校長的推薦。

她因何被稱為“按住蔣介石脈搏的女人”?

沈安娜

得知此事後,姐夫舒曰信找到了她,希望她能改變主意。舒曰信其實是我黨一名祕密黨員。在得知安娜有機會可以打入敵人內部的消息後,舒曰信立刻向組織上作了彙報。組織上考慮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指示要沈安娜一定努力爭取,打入國民黨浙江省政府,然後尋找機會展開情報工作。

聽了姐夫的話,沈安娜心中瞭然。她曾這樣回憶當時和姐夫談話的情形:“我當時還有一點初生之牛不怕虎的那個勁頭,我就站起來,很嚴肅地講,我說,我不怕死,我要革命!我願意跟共產黨走,我要做革命工作,我願意去收集情報。”

她因何被稱為“按住蔣介石脈搏的女人”?

沈安娜

1935年1月,沈安娜正式進入國民黨浙江省政府祕書處議事科擔任速記員,這個時候的沈安娜剛剛20歲,風華正茂,她憑藉著每分鐘100字的記錄速度和一手好字,很快在浙江省政府機關脫穎而出,站穩了腳跟。可是由於沒有情報工作的經驗,在一次傳遞情報的過程中,差點讓她攤上大事。

一天,姐姐沈伊娜突然來信,讓安娜速回上海。沈安娜臨走前,偷偷地從議事科的架子上抽了幾份有瑕疵、待銷燬的油印文件。沈安娜把文件鋪平疊在衣服裡,裝進小皮箱,然後拎著小皮箱到了火車站。當時國民黨特務無所不在,經常不由分說就要搜查行人的行李和口袋, 由於沈安娜看上去文靜秀氣才躲過了一劫。

可當她拎著小皮箱大搖大擺的從杭州順利到達上海後,可把等在上海的姐姐嚇出了冷汗,在安娜帶來的文件中,有幾份涉及國民黨“剿共”的材料至關重要,一旦被特務勒令開箱檢查,後果可想而知。

她因何被稱為“按住蔣介石脈搏的女人”?

沈安娜華明之夫婦

為了保護沈安娜暴露的危險,組織派出了華明之指導安娜如何更好的開展情報工作。為了不引人注意,沈安娜和華明之經常假扮情侶出沒在西子湖畔。這兩個擁有共同理想的年輕人相見恨晚,真的相愛了。

1935年中秋節,經黨組織批准,華明之結束了在上海的工作,去杭州定居,和沈安娜結成了“革命夫妻”。這對生活中的好伴侶,工作上的好搭檔在之後的時間裡通過各種辦法把情報源源不斷地送往上海。

明天請繼續關注:國民黨特務懷疑這個女人的身份,卻為何又不敢查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