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入湘的“晉中南下工作團”

中國近代史 軍事歷史 王首道 時政 黃河新聞網晉中頻道 2017-06-12

南下入湘的“晉中南下工作團”

1949年2月前後,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勝利結束,人民解放戰爭的形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據此,中共中央於2月3日發出《關於調度準備隨軍渡江南進幹部的指示》。中共中央明確指出:“東北局除一部分城市工作幹部外,華北局除8000幹部外,中原局除皖西及豫皖蘇分局的一部分幹部外,其餘所擔任抽調之全體幹部,均應準備隨林彪、羅榮桓南下,使用於湘、鄂、贛三省及兩廣方面。東北局、華北局擔任的幹部,須於三月集中,並訓練完畢。”根據中共中央的部署,中共中央華北局決定以晉中區黨委為主,動員組織大批幹部成建制南下,支援新區政權建設和生產恢復建設。

與此同時,南下中共湖南省委在天津組建完成,黃克誠任書記,王首道、金明、高文華任副書記。

晉中南下工作團即晉中南下區黨委,書記為武光,副書記兼宣傳部長周小舟,行政公署主任牛蔭冠,副主任張幹丞。區黨委共配備了6個地委、36個縣委、200多個區級班子,各級均配備了工會、農運、青年、婦女和武裝幹部,還有醫務、炊事、通信和警衛人員,共計3000餘人。在他們當中,有許多幹部都是從解放太原前線剛剛回來就接到南下通知的;有些則本人還在前線就已確定南下;更有許多幹部沒有來得及向父母、親人告別就踏上了南下的征程。

晉中南下區黨委是在1949年3月20日前後到達石家莊集結的。在石家莊,南下工作團學習了七屆二中全會的文件;進行了組織動員和整編;重點解決了幹部思想上工作重心轉移的問題。南下幹部對農村工作是比較熟悉的,但如何依靠工人階級管理好城市,接管生產,加強治安,開展統一戰線等方面的工作,是他們急需熟悉和解決的問題。為此,石家莊市市長柯慶施專門給他們作了關於城市工作經驗的報告。他說,進入城市後要堅決地依靠工人階級,以無產階級思想影響資產階級,不要受資產階級思想影響。與此同時,區黨委還安排南下幹部在石家莊進行調研,組織他們參觀煉焦廠、紡織廠、小型鑄鍋廠,使每個幹部對城市和產業工人有了一個直觀的認識,從而提高了認識,轉變了思想。此外,晉中南下工作團多為工農幹部,缺少知識分子幹部,為此晉中南下區黨委報請華北局,從華北大學抽調了部分青年知識分子補充到南下幹部隊伍中,一同隨軍南下。

為了適應戰爭環境和便於行軍,南下工作團在南下途中實行軍事編制;為了保密,各隊實行了番號制。5月初,南下隊伍開始分批出發,中旬到達河南鞏縣,並在此進行了重新整編,明確了晉中南下區黨委的任務是進入湖南省的長沙地區、衡陽地區和會同地區等。整編後設置南下區黨委和行署機關,一、二、五地委合併進入長沙地區,地委書記為武光,副書記羅其南,專署專員張幹丞;三地委和六地委合併,進入衡陽地區,地委書記為傅生麟,副書記謝竹峰,專署專員劉君實,副專員劉耀夫;四地委進入會同地區,地委書記葛琛,副書記劉昌,專署專員孫國治。經過艱難的長途行軍,南下工作團分別於8月、9月和10月進入湖南。

湖南是一個革命老區,有著悠久的革命傳統,在軍事上佔據十分重要的位置,在人民解放戰爭中,它是支援兩廣和整個西南解放戰爭的大本營。然而,由於國民黨長期盤踞這裡,使這裡的形勢變得十分複雜,當地老百姓稱這裡有“三多”:一是土匪多,他們與地主武裝組合在一起,搶掠燒殺,對老百姓的危害非常大;二是國民黨特務多,而且組織非常嚴密,潛藏較深;三是國民黨的退伍兵多。面對這一情況,南下幹部並沒有畏懼,他們表示,我們南下的目的,就是為了迎接這場革命與反革命的殊死戰鬥。於是進入新區後,他們首先著手建立各級政權,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迅速恢復生產,徵收公糧,為支援兩廣和大西南前線服務;同時抓緊清匪剿霸,維護社會治安,建立正常的工作秩序。從此,他們紮根湖南,擔負起了鞏固新政權,建設新湖南的光榮任務。

(來源:新湘評論  2010年第16期 文/摘自《黨史文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