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湘不成軍,後面還有一句你知道嗎

歷史上從曾國藩組建湘軍後,湘軍英勇善戰便為世人所熟知。但是,其實在鳳凰老一輩人嘴裡,他們都會以非常榮耀的口吻說:無湘不成軍,無竿不成湘。這是什麼意思呢?

竿軍的來歷

鳳凰古稱鎮竿,在清朝嘉慶年間,發生過苗民起義。皇帝調集了許多兵馬,才好不容易鎮壓。起義被鎮壓後,朝廷要調走大軍,卻又害怕苗民有反覆。還是鳳凰廳同知傅鼐想了個辦法,屯兵以作治安用。這支地方部隊由,漢、苗兩族的年輕人組成,主要兵員是漢族青年,苗族青年佔約五分之一左右,這就是竿軍的起源。清末實行“屯田養勇”的政策,鳳凰十萬人口中就有一萬人兵役在身。“地皆屯田,民皆兵籍”的政策使得鳳凰人尚武,而且也只有當兵這一條路可走。(頭條號:荒徑漫草)

無湘不成軍,後面還有一句你知道嗎

嘉善阻擊戰紀念碑

竿軍戰鬥史簡介

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戰鬥中,竿軍在田興恕帶領下一戰成名,轉戰全國十幾個省,大小二百餘戰都取得了勝利。被曾國藩命名叫虎威常勝軍,在平息太平天國運動後。這支軍隊共有兩人升為提督,六人升任總兵,九人升任副將,十一人升任參將,可見他們在戰鬥中所立的功勞有多大。曾國藩解散湘軍,虎威常勝軍帶著賞賜、官銜回到鳳凰。引得鳳凰的少年都夢想著有一天也去參軍,立戰功領賞賜。老人們則無不驕傲的說:無湘不成軍,無竿不成湘。

抗日戰爭暴發,顧家齊師長奉命率由竿軍三萬多人改編的,國民革命軍第128師奔赴抗日救國的戰場。128師共7000多人,顧師長硬是以一支才7000人,裝備落後的地方部隊,在浙江嘉善生抗日軍第五、六師團。在這個地方,日軍兩個師團竟難以寸進。這一戰全師官兵傷亡四分之三,由於裝備落後,白天竿軍兄弟面對日軍凶猛的炮火沒有太多的辦法。但是,一到晚上竿軍就組織敢死隊奪回陣地。寒風蕭蕭的夜晚,他們打著赤膊,潛入陣地,只要摸著穿衣服的就砍。無法想像他們是以什麼樣的毅力克服寒冷,死亡的恐懼。(歡迎關注頭條號:荒徑漫草)

無湘不成軍,後面還有一句你知道嗎

竿軍在戰場上

在南昌保衛戰、宜昌反攻、長沙會戰等抗日戰場上,都有竿軍兄弟英勇無畏的身影。一個倒下了,另一個繼續往前衝鋒。一批都犧牲了,就會有另一批應徵去為國而戰。小小的鳳凰,它的子弟們前赴後繼,那一張張因為失去親人而悲慼的皺皺巴巴的臉,又一次的來到城門送別親人,送他們去繼續與侵略者殊死戰鬥!(頭條號:荒徑漫草)

向所有為國而戰的勇士致敬!永遠懷念為國而戰的英靈!

同時向讀者們說聲抱歉,總有人直接複製盜文,因此不得不添加多幾個頭條號名稱。影響了你們的閱讀體驗,真不好意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