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校無憂丨國家發佈13個新職業信息,教育也要與時俱進!

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正式向社會發布13個新職業信息。包括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物聯網工程技術人員、大數據工程技術人員、雲計算工程技術人員、數字化管理師、建築信息模型技術員、電子競技運營師、電子競技員、無人機駕駛員等。此次發佈的13個新職業主要集中在高新技術領域,是自2015年版國家職業分類大典頒佈以來發布的首批新職業。

擇校無憂丨國家發佈13個新職業信息,教育也要與時俱進!

伴隨著經濟社會的轉型升級,一些舊職業逐漸退出歷史舞臺,與新技術相伴而生的一批新職業破土而出且還將源源不斷。此次發佈的新職業中,大部分與當下的新興技術有關,比如人工智能、雲計算、物聯網、工業機器人、無人機等;也有長期就已經存在且被官方正式認定的職業,比如電子競技員、電子競技運營師。

恩格斯說:“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接下來,如何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強化科學研究的目標意識、社會意識,明確人才培養方向,培養出數以萬計的合格的專業化、職業化人才,成為擺在廣大高等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職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時代課題。具體來講,要做到以下三個“與時俱進”。

擇校無憂丨國家發佈13個新職業信息,教育也要與時俱進!

一是教育觀念“與時俱進”。2019年2月26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範海林表示,我國已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8.1%,我國即將由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進入普及化階段。在某種程度上講,高等教育普及化就是高等教育的公平化、均等化,有助於強化人們對“職業只有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別”的認知。接受教育,將會越來越多地卸去“知識改變命運”的世俗負累,接近立德樹人的教育本質。

擇校無憂丨國家發佈13個新職業信息,教育也要與時俱進!

在這種新形勢下,教育觀念也要隨之轉變。要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要把研究型大學、應用型大學和職業院校等作為不同類型,而非不同層次來對待;要倡導和尊重職業教育——不管是新職業還是舊職業的勞動屬性,不能把接受教育尤其是接受高等教育作為“學而優則仕”甚至成為“人上人”的階梯,而應以培養社會所需的各行各業的職業人才為目標。各級各類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乃至其他文化宣傳部門要大力營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教育生態和輿論環境,使勞動光榮成為新時代主旋律,為新職業深入人心、受人尊敬奠定觀念基礎。值得一提的是,對於電子競技這一新職業,尤其要明晰其職業標準和專業內涵,設置准入門檻,既鼓勵有潛質的學子投身這一新領域,又要切實避免部分學子以此為藉口沉迷網絡遊戲。

二是教育內容“與時俱進”。要從時代需求出發,研判、適應社會發展動態變化,深入推進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院校乃至其他高校的教育改革,使專業設置、課程內容與社會需求和時代發展相適應,如電子競技怎麼“玩”?無人機怎麼操控、維修?大數據怎麼挖掘、聚合?這些都需要結合實際,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明確培養標準,促進專業教育尤其是職業教育質量提升,實現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緊密銜接。

擇校無憂丨國家發佈13個新職業信息,教育也要與時俱進!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就業優先”政策首次被置於宏觀政策層面。此次釋放的13個新職業信息為落實“就業優先”政策做了生動的註解,也為教育教學改革注入了新的內涵。《報告》還指出,今年高職院校大規模擴招100萬人。職業教育是培養職業人才的主力軍,也是“新職業”人才的培養基地,要對照新職業標準,加大有針對性培養新職業人才力度,建立、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做到學以致用。

此外,培養新職業人才,不只是職業院校的使命,其他高校也應進一步落實開放辦學理念,適應高等教育普及化新形勢,在堅持立德樹人的基礎上,改革教育教學內容,加強與社會的深度融合互動,以適應社會需求和服務國家戰略為導向,強化人才培養的方向性和科學研究的目的性,為培養適應新職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做出積極貢獻。

三是教育模式“與時俱進”。上述新職業,帶有極強的實踐特徵和高技術特徵。無論是職業院校,還是普通高等院校,都要進一步加大實踐教學力度,堅決摒棄單一的理論教學模式或改變以理論為主的教學模式,想方設法整合實踐教學資源,開拓實踐教學路徑,落實實踐教學經費,提升實踐教學質量,把實踐教學作為培養職業人才的重中之重,向實踐要育人質量,向實踐要辦學效益。教育培養單位要和社會需求緊密結合,加強校企合作,服務國家戰略,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擇校無憂丨國家發佈13個新職業信息,教育也要與時俱進!

​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搭建校企合作平臺,以企業需求為出發點,積極構建以學生就業為導向的“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為企業“量身定做”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使學生在入校時就已經成為企業人,學習企業的文化和技術,畢業後直接到用人單位就業。有學者提出了“3+1”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學校和企業間的合作產生的教學模式,並且由雙方一起共同制定人才培養的方案,前三年在學校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等到第4年讓學生到企業去實習,通過學校所學的知識與企業實際項目技術需求相結合,來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

總之,新職業呼喚新人才,新人才需要教育“與時俱進”。高等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職業教育工作者,要與時俱進,積極快速因應新時代新變化,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內容,改革教育模式,為社會培養有用之人,為國家培養興國之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