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做職業生涯規劃?

經常有人拍自己大腿,後悔自己當初“沒有做一份職業規劃”,這叫做遲來的遺憾!

對於職業規劃的好處,我們列舉了四點,供您參考。

為什麼要做職業生涯規劃?

1.職業規劃類似戰略謀劃,有自己的職業路線圖,才有優秀的職業發展

我們講規劃,國家經濟發展也有規劃,“十二五規劃”“十三五規劃”,這才迎來了中國經濟雖有起伏但整體向上的發展。回顧這短短几十年來的發展,經濟成就可謂笑傲全球。

那麼,對於我們個人的職業發展呢?規劃有用不?

先人就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古訓,我們先將自身鍛鍊成人,再製定好將來事業和家庭的發展計劃,少走彎路,儘量多回報社會,這才是我們人生的精髓。

國際合作有遠景目標,比如擺脫全球貧困的“千年計劃”以及控制全球氣候的“巴黎協定”。國家發展自然有規劃,企業也有自己的市場和發展規劃,作為個人的你,你是否有自己的事業發展計劃呢?

有規劃和沒規劃,區別還是明顯的。

兩位同班同學十年前畢業時,面臨著第一份工作的選擇,儘管學的都是當時炙手可熱的通信專業。

其中一位很有戰略眼光,他對自己未來的職業人生更加明確,他的目標是立足於國內的電信行業發展,在本行的內資企業研發技術,隨著企業一起發展。他選擇進了華為,這個選擇是跟他的職業規劃一脈相承的。

他的另一個同學,則選擇了工資更高的外資企業“諾基亞西門子”。結果,2015-2016年期間,這家外企先後關閉國內的所有工廠和分公司。這位沒有遠景規劃只看重暫時工資收益的同學,下崗了。此後一蹶不振,失業半年都沒能找到滿意的工作,還在為找不到原來的崗位耿耿於懷。

相比較而言,他那進了華為的同學,已經做到了手機事業部華南總部的客服總監。儘管早就不做原來的研發工作了,但他隨著企業和行業一起發展,實現了自己事業生涯的不斷穩步提升。

這個簡單的例子,正是我們身邊隨處可見到的鮮活的人和事。

職業規劃類似我們一個人職業生涯的戰略謀劃,她讓我們在應對每次職業選擇和職業困難之時,都能得心應手。相對應的是,沒有職業規劃的人則類似無頭蒼蠅,在職場上亂撞。職業規劃類似自己的事業路線圖,你這才能有方向,若方向都不明,則你的速度再快、技術再高超,結果也只能是自擺烏龍

職業規劃能讓你實現更大的成功,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

為什麼要做職業生涯規劃?

2.職業規劃是揚長避短、因勢利導的工具

當然,不同職業生涯的階段,所面對的職業問題也不一樣。所以,職業規劃是一份體現鮮明個性特徵的計劃。因時因地採取合適的方法,達成自己的工作計劃,這才是接地氣的規劃。

比如,剛畢業的時候,我們會面臨“這工作專業不對口,怎麼辦?”“我不喜歡現在的工作,怎麼辦?”“我也不喜歡我的專業,怎麼辦?”......這就需要在畢業頭三年,理性分析下自己的優勢和長處,避免劣勢和短處,根據所在城市和行業的具體特徵,來制定自己的工作計劃。

遇到職業困惑之時,你最該去找的是實用的職業規劃方法,而不是繼續給自己提問,不斷自我設限,比如“我的性格不適合做銷售工作!怎麼辦?”“我在這裡學不到東西!”“我一定要學個技術!”......

職場新人對工作還處於一知半解之中,對未來的職業問題並不能預見,甚至還在糾結於自己的星座和血型的特點,此時的職業規劃內容跟30歲前後的職場資深人士的職業規劃內容,是不一樣的。

30歲的人,其規劃規劃,更類似家庭和人生髮展計劃,此時會考慮更多的長遠計劃,比如影響人一生的職業發展因素,成家立業的壓力如何釋放,職業道路是否要重新選擇,定居城市得確定下來,主業之外是否還需要有副業來為事業添磚加瓦,等等。對於全職太太重回職場以及創業失敗重新找工作的人,則考慮得更多,且要做好直到退休之前的風險控制計劃,比如中年失業問題如何解決。

此外,無論是否剛畢業,職場人都會面臨職場技藝的提高問題,跟單位同事和領導的相處藝術,以及學歷和學識是否要升級的困惑,這些都是職業規劃需要去解決的問題。

為什麼要做職業生涯規劃?

3.有了清晰的職業規劃,才知道職業生涯如何避坑、調整和優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制定自己的職業規劃之前,我們可以借鑑下前人的優秀經驗。他們總結的理論,大多數是從實踐中提煉出來的。我們得先研究下,現有的職業規劃理論是什麼樣子的。

當然,“盡信書不如無書”,在實際中,大多數理論是不能完全拿過來直接用的,何況還得結合當下你所處的環境,比方說國情、當地政策,這才能做好務實的計劃,才能避坑。在面對具體問題時,需要適當調整自己的職業線路,優化具體的方法,這樣一來,才是一份合理的職業路線圖。

無論多麼美好、“天花亂墜”的職業規劃,它也得立足當下並符合你所處的環境,能落地的規劃,才是好規劃,才接地氣。

為什麼要做職業生涯規劃?

4.彎路不可避免,但可以少走好幾年

當然,人生是個不斷自我糾正的過程。尤其是彎路,實際上是不可避免的。告訴你沒有任何彎路的方法和理論,即使寫得再好,也必然流於俗套,成了雞湯。

在我們長達40年的職業生涯中,二十幾歲和三十幾歲,是兩個不同時期,是兩個試探和試錯的事情,彎路自然會出現。職業規劃的任務就是讓這兩個時期的彎路少走一點,這樣才能先人一步,實現自己職業生涯的快速提升。將第一個十年中的彎路,縮短到兩年,將第二個十年的彎路規避為一年,這就是成功。

第一個十年是初入職場的階段,會面臨擇業、選行等等各種職業選擇問題。當下流行的“選擇大於努力”的片面理論,也在炙烤著我們年輕的心臟,所以容易讓人浮躁。比如,職場初期我們在工作上碰到一點小挫折,第一個想到的可能不是動腦筋想方法去解決困難,而是逃避,於是想到了跳槽。此時,更容易相信“同學混的好”“某某人換工作後工資翻番了”等等謠言,於是冒然裸辭,再次求職。實際上,即使跳槽,也是有技術的。跳槽如果有100個技術點,你可能也就才掌握了網絡投遞簡歷這一個點,還不嫻熟。謀定而後動,這是我們職業規劃的要義。

實際上,如何實現職業生涯、職業技能的快速提升,都有方法,更有規律可循。

在職業生涯的第二個十年,我們需要學習的知識則更多,跟領導的相處之道,充電學習的知識方向,轉行的技巧,三十多歲重新規劃定居城市,等等,都是大課題。

另外,打工確實不一定能實現財務自由,但工作之外的職業人生也是可以拓展的,面對自己直到65歲才退休的漫長職業生涯,我們需要的是一份理性且睿智的職業生涯規劃藍圖,這才能應對未來的職業發展需求,並管控單位裁員、失業等職業風險。

有人說,40歲之後的職業人生你怎麼沒講?無論從理論還是實踐來說,40歲開外的職業人生,已經大多數情況下來不及轉身了,儘管也有所謂的“大器晚成”“中年發跡”,但這也是建立在職業生涯前二十年的基礎之上。

因此,職業規劃並不僅僅是一份短期的工作計劃,而是我們在遠景規劃之下的務實策略,也是少走職業彎路的方法,更適合20-40歲的職場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