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7套房,不上班也比你過的好”。指南針被懟得最慘的一次'

"

我家有七套房,不上班也比你過的好。

這是一位往屆畢業生在微信裡懟指南針的原話。做職業指導這麼多年,第一次出現詞窮的窘境。兩天過去了,還沒有想好要不要回復,該怎麼回覆。如果從公共就業的角度,指南針可以給他貼上“無就業與願望”標籤,然後不管他。但是從職業指導的角度,這屬於缺乏職業動機。這是大學生就業困難的一個重要因素。

上週,指南針接待了一位家長。她的訴求是:希望兒子能夠去上班,工資高低無所謂,單位性質無所謂。

兒子小來2016年畢業於浙江某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畢業時,在一家電商企業實習了2個月。企業對他的表現不滿意,沒有下文。

之後,在家裡呆了半年左右,2017年春節後,說要自己創業,向父母要了30萬啟動資金。小來和朋友合夥開了一家烘焙坊。由於經營不善,加上合夥人之間存在矛盾,烘焙坊只維持了4個月。從2017年6月份到現在,一直在家玩遊戲、看直播(小來喜歡給主播打賞)。既不出去找工作,也不出去找對象。

小來是典型的“拆二代” 。父母非常勤勞,白手起家,現在有一個菸酒專營店。拆遷安置加上自購商品房,在杭州有7處房產。這也是他不上班也能混的原因。

特別說明一下:濱江原來屬於蕭山。濱江人的行為模式(語言、文化和和生活習慣)和蕭山人一模一樣。蕭山人生活條件好,除了政策的因素外,恐怕要歸結於勤勞,非常勤勞。

蕭山這邊流傳一個梗:開著寶馬下地種田。說的是老一輩創業人員,白天在公司當老闆,晚上開豪車下田幹農活。指南針老家的人就比較“懶散”,閒暇時候都是想著怎麼吃,怎麼玩。我剛來濱江的時候天天懟這裡的早飯,不是泡飯就是拌麵。現在想想,蕭山人太忙,哪有時間研究小吃。

“只要提工作,就和我們吵架。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

“以前生了個兒子,高興得不得了。早知道是這樣還不如不生,眼不見為淨。”

我聽完心裡挺難受。小來的表現一部分原因是父母沒有引導好,但更多的是自己的問題。

指南針被懟的啞口無言是因為小來說出了一個事實,一個我不願承認但又無法迴避的事實:少數人從出生那一刻所擁有的財富比一般人奮鬥一輩子還要多。

一、一套房的職場動力。

指南針是典型的“杭漂”。04年來杭州上大學,畢業後一直漂在杭州。也許杭漂比不上北上廣深那麼深入人心,但杭州的房價是妥妥的一線城市標準(尤其是16年的G20峰會以後。2022年亞運會估計還要漲一波)。擺在“杭漂們”面前的首要問題就是買房。指南針15年的杭漂生涯有一半是為了這套房子。對於我們這樣的小鎮青年(農村青年),在城市擁有一套住房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坎。為此,我們可以忍受上司的刁難,忍受熬夜加班,忍受996,忍受5+2。

我愛人是濱江原住民。因為這個原因,女兒有一套安置房,用於出租。我在以前的文章裡提過,租客大多是網易、阿里和華為的員工。租客們基本上都有自己的買房計劃,有的房子還沒有交付,有的還沒有下單。“租房為房東打工,買房為銀行打工”。這是租客們(杭漂們)的真實寫照。

從職業指導的角度,就業基礎動機主要有兩個:生存和安全(房子)。這是最強烈,最原始的兩個動機需求。指南針在職業指導過程中發現新杭州人(杭漂)比原住民更容易溝通,指導成功率更高。因為原住民生存和安全的需求已經基本得到滿足。某種意義上,工作是為了提升生活品質。實行996工作制的互聯網公司裡面,新杭州人是絕對的主力。杭州本地人在這樣的企業裡很少堅持一年以上。

很多本地的大學生,會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是小事就辭職。比如:離家太遠,加班太多,食堂飯菜難吃,同事不好相處,公司太摳門等等。

2012年,指南針的前同事小唐(濱江拆二代)從學校跳巢到AB。當時引得同事們一波一波羨慕的眼神,但小唐只堅持了5個月就辭職了。原因是太累,天天加班,夜裡8點下班是標配。用她的原話 說:沒必要這麼拼命。小唐的底氣來自於她們家有5套房子。杭漂們不行,沒有這個資本。因此,只能抱著“職場虐我千百遍,我待職場如初戀。” 的心態繼續堅持。

"

我家有七套房,不上班也比你過的好。

這是一位往屆畢業生在微信裡懟指南針的原話。做職業指導這麼多年,第一次出現詞窮的窘境。兩天過去了,還沒有想好要不要回復,該怎麼回覆。如果從公共就業的角度,指南針可以給他貼上“無就業與願望”標籤,然後不管他。但是從職業指導的角度,這屬於缺乏職業動機。這是大學生就業困難的一個重要因素。

上週,指南針接待了一位家長。她的訴求是:希望兒子能夠去上班,工資高低無所謂,單位性質無所謂。

兒子小來2016年畢業於浙江某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畢業時,在一家電商企業實習了2個月。企業對他的表現不滿意,沒有下文。

之後,在家裡呆了半年左右,2017年春節後,說要自己創業,向父母要了30萬啟動資金。小來和朋友合夥開了一家烘焙坊。由於經營不善,加上合夥人之間存在矛盾,烘焙坊只維持了4個月。從2017年6月份到現在,一直在家玩遊戲、看直播(小來喜歡給主播打賞)。既不出去找工作,也不出去找對象。

小來是典型的“拆二代” 。父母非常勤勞,白手起家,現在有一個菸酒專營店。拆遷安置加上自購商品房,在杭州有7處房產。這也是他不上班也能混的原因。

特別說明一下:濱江原來屬於蕭山。濱江人的行為模式(語言、文化和和生活習慣)和蕭山人一模一樣。蕭山人生活條件好,除了政策的因素外,恐怕要歸結於勤勞,非常勤勞。

蕭山這邊流傳一個梗:開著寶馬下地種田。說的是老一輩創業人員,白天在公司當老闆,晚上開豪車下田幹農活。指南針老家的人就比較“懶散”,閒暇時候都是想著怎麼吃,怎麼玩。我剛來濱江的時候天天懟這裡的早飯,不是泡飯就是拌麵。現在想想,蕭山人太忙,哪有時間研究小吃。

“只要提工作,就和我們吵架。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

“以前生了個兒子,高興得不得了。早知道是這樣還不如不生,眼不見為淨。”

我聽完心裡挺難受。小來的表現一部分原因是父母沒有引導好,但更多的是自己的問題。

指南針被懟的啞口無言是因為小來說出了一個事實,一個我不願承認但又無法迴避的事實:少數人從出生那一刻所擁有的財富比一般人奮鬥一輩子還要多。

一、一套房的職場動力。

指南針是典型的“杭漂”。04年來杭州上大學,畢業後一直漂在杭州。也許杭漂比不上北上廣深那麼深入人心,但杭州的房價是妥妥的一線城市標準(尤其是16年的G20峰會以後。2022年亞運會估計還要漲一波)。擺在“杭漂們”面前的首要問題就是買房。指南針15年的杭漂生涯有一半是為了這套房子。對於我們這樣的小鎮青年(農村青年),在城市擁有一套住房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坎。為此,我們可以忍受上司的刁難,忍受熬夜加班,忍受996,忍受5+2。

我愛人是濱江原住民。因為這個原因,女兒有一套安置房,用於出租。我在以前的文章裡提過,租客大多是網易、阿里和華為的員工。租客們基本上都有自己的買房計劃,有的房子還沒有交付,有的還沒有下單。“租房為房東打工,買房為銀行打工”。這是租客們(杭漂們)的真實寫照。

從職業指導的角度,就業基礎動機主要有兩個:生存和安全(房子)。這是最強烈,最原始的兩個動機需求。指南針在職業指導過程中發現新杭州人(杭漂)比原住民更容易溝通,指導成功率更高。因為原住民生存和安全的需求已經基本得到滿足。某種意義上,工作是為了提升生活品質。實行996工作制的互聯網公司裡面,新杭州人是絕對的主力。杭州本地人在這樣的企業裡很少堅持一年以上。

很多本地的大學生,會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是小事就辭職。比如:離家太遠,加班太多,食堂飯菜難吃,同事不好相處,公司太摳門等等。

2012年,指南針的前同事小唐(濱江拆二代)從學校跳巢到AB。當時引得同事們一波一波羨慕的眼神,但小唐只堅持了5個月就辭職了。原因是太累,天天加班,夜裡8點下班是標配。用她的原話 說:沒必要這麼拼命。小唐的底氣來自於她們家有5套房子。杭漂們不行,沒有這個資本。因此,只能抱著“職場虐我千百遍,我待職場如初戀。” 的心態繼續堅持。

“我家有7套房,不上班也比你過的好”。指南針被懟得最慘的一次

這就是我們努力工作的理由!

二、大學生要有更高職業的追求。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和動機理論,工作動機可以分成五個層次:為生存,為房子,為交友,為尊重,為自我價值。

小來在滿足前面兩個低層次的需求後就停止了,所以他覺得啃老沒什麼不對。啃老族為了降低內心的愧疚感和焦慮感,會進行一系列的心理建設。比如:啃老不是啃老,是提前退休。

小沈是指南針工作室的諮詢師。家庭條件和小來類似,但是行為結果卻完全不同。2017年浙江財經大學社會工作專業畢業加入指南針工作室。指南針工作室不以營利為目的,更多是社會公益服務。因此,我們給工作人員的待遇相當有限。我曾經無數次私下問她在指南針工作的動機什麼,隨便找家企業收入絕對比現在高很多。我經常調侃:這點工資給你加油的不夠。你在家玩玩也過得很好。

小沈說:玩膩了就不好玩了。現在做諮詢,可以接觸很多人,學習很多知識技能,可以為很多有需要的人提供幫助,這就是我想要的。我不想成為一個什麼都不會的廢物。在我的職業需求裡面,工資排在第三位,第一是開心,第二對獲得認可。

如果家庭為大學生提供較好的物質條件,免除後顧之憂,那就更應該建立更高的職業目標。通過勞動獲得尊重,通過勞動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