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不是一個從來就存在的問題。雖然在今天人們一談哲學話題,總會想到這個話題。似乎這是一個哲學的基本問題。其實並不是這樣的。這個問題之所以成為一個被普遍認識的問題,乃是資產階級文藝啟蒙以來登上歷史舞臺的產物。之前並不存在這樣的問題。

有自我意識,並不等於進入哲人的思考成為哲學問題。《詩經》的《氓》雲:”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已經有了”我“的意識。但是這裡成為哲學問題還遠,換言之,成為人們人人思考的必須問題還遠。

就中國人來說,春秋戰國的學者們都在忙著為各個諸侯王出謀劃策,另外給自己某個好前程!老子講無為,而莊子重虛無。墨子,歷來被譽為是勞動者的哲學家,可是他留給我們的書中是滿口”天下“、帝王天下。儒家似乎是最接近的,孔子的仁愛已經接近了,“樊遲問仁,子曰愛人”。這是對仁這個概念的解釋,我們都是知道的。這個概念最有價值的地方在其中的”人“。而這個”人“恰是西方近代以來哲學的重要問題。可是,孔子說得很清楚,是愛人,而不是愛我。

當然,對我的這個看法最大的阻礙就是楊朱為我。楊朱倡導“貴己”之說,“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又說:“善治外者,物未必治;善治內者,物未必亂。以若之治外,其法可以暫行於一國,而未合於人心;以我之治內,可推之於天下。”人人治內貴己,互不侵、損,人人自重自愛,不就各安其所,天下大治理。其出發點還是在天下,這與從君主角度似乎不同,其實完全一樣。最為關鍵的是他沒有解釋這個所謂的”我“是什麼。更為有意思的是,他的貴己根本在於保命。亂世中,這樣的希望其實真是太奢侈了。而保命的方法是順其自然,有好的你就享受,沒有也彆強求。這種順其自然的結果,在理論上必然回到老子的”無“的概念上。《老子》第十三章: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者,若可託天下。

可見貴己的進一步發展是無己、無身,只有無身才無患,只有無患才安全,才能保命。這就是楊朱和老子哲學的關聯邏輯。

後世漢儒忙著堯舜禹湯,禮讓治天下,根本沒有時間考慮”我“。

佛教其實是基本接觸到這個問題的哲學思考了。特別是我們的禪宗,思考很有成績。可是佛教作為出世的宗教根本還在於對現實的否定,所以,當提出眾生皆有佛性的時候,還是要回到空空如也的佛性上來。既然以空無為佛性之本,那麼“我”就不存在了。這樣,從接近這個話題走到了否定這個話題的反面。

從老子到禪宗,跨越千年,對自己的思考的結果都是否定自己,否定”我“,在理論上足以證明”我“在古典哲學中是沒有位置的。

明代有個笑話很有意思:一個公差押解一個犯了罪的和尚去發配外地,可是在路上有個旅店過夜,這個罪犯和尚在半夜給睡著了的公差踢掉了頭髮,換了衣服,跑了。早上醒來,那公差一看和尚跑了,不知道怎麼辦,下意識地一摸頭,發現自己成了禿子,他恍然悟到:和尚還在,我哪裡去了?

笑話固然是在笑話此人之喪失自我,可是這不也正在說人們一般並不思考”我“嗎?

反應明代市井文化的《金瓶梅》歷來是被作為當時資產階級萌芽的文學產物。按道理這裡該反思了,可是我們看四十六回算命時,潘金蓮說的是:

“算的著命,算不著行。想著前日道士打看,說我短命哩怎的哩,說的人心裡影影的。隨他,明日街死街埋,路死路埋,倒在洋溝裡就是棺材!”

"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不是一個從來就存在的問題。雖然在今天人們一談哲學話題,總會想到這個話題。似乎這是一個哲學的基本問題。其實並不是這樣的。這個問題之所以成為一個被普遍認識的問題,乃是資產階級文藝啟蒙以來登上歷史舞臺的產物。之前並不存在這樣的問題。

有自我意識,並不等於進入哲人的思考成為哲學問題。《詩經》的《氓》雲:”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已經有了”我“的意識。但是這裡成為哲學問題還遠,換言之,成為人們人人思考的必須問題還遠。

就中國人來說,春秋戰國的學者們都在忙著為各個諸侯王出謀劃策,另外給自己某個好前程!老子講無為,而莊子重虛無。墨子,歷來被譽為是勞動者的哲學家,可是他留給我們的書中是滿口”天下“、帝王天下。儒家似乎是最接近的,孔子的仁愛已經接近了,“樊遲問仁,子曰愛人”。這是對仁這個概念的解釋,我們都是知道的。這個概念最有價值的地方在其中的”人“。而這個”人“恰是西方近代以來哲學的重要問題。可是,孔子說得很清楚,是愛人,而不是愛我。

當然,對我的這個看法最大的阻礙就是楊朱為我。楊朱倡導“貴己”之說,“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又說:“善治外者,物未必治;善治內者,物未必亂。以若之治外,其法可以暫行於一國,而未合於人心;以我之治內,可推之於天下。”人人治內貴己,互不侵、損,人人自重自愛,不就各安其所,天下大治理。其出發點還是在天下,這與從君主角度似乎不同,其實完全一樣。最為關鍵的是他沒有解釋這個所謂的”我“是什麼。更為有意思的是,他的貴己根本在於保命。亂世中,這樣的希望其實真是太奢侈了。而保命的方法是順其自然,有好的你就享受,沒有也彆強求。這種順其自然的結果,在理論上必然回到老子的”無“的概念上。《老子》第十三章: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者,若可託天下。

可見貴己的進一步發展是無己、無身,只有無身才無患,只有無患才安全,才能保命。這就是楊朱和老子哲學的關聯邏輯。

後世漢儒忙著堯舜禹湯,禮讓治天下,根本沒有時間考慮”我“。

佛教其實是基本接觸到這個問題的哲學思考了。特別是我們的禪宗,思考很有成績。可是佛教作為出世的宗教根本還在於對現實的否定,所以,當提出眾生皆有佛性的時候,還是要回到空空如也的佛性上來。既然以空無為佛性之本,那麼“我”就不存在了。這樣,從接近這個話題走到了否定這個話題的反面。

從老子到禪宗,跨越千年,對自己的思考的結果都是否定自己,否定”我“,在理論上足以證明”我“在古典哲學中是沒有位置的。

明代有個笑話很有意思:一個公差押解一個犯了罪的和尚去發配外地,可是在路上有個旅店過夜,這個罪犯和尚在半夜給睡著了的公差踢掉了頭髮,換了衣服,跑了。早上醒來,那公差一看和尚跑了,不知道怎麼辦,下意識地一摸頭,發現自己成了禿子,他恍然悟到:和尚還在,我哪裡去了?

笑話固然是在笑話此人之喪失自我,可是這不也正在說人們一般並不思考”我“嗎?

反應明代市井文化的《金瓶梅》歷來是被作為當時資產階級萌芽的文學產物。按道理這裡該反思了,可是我們看四十六回算命時,潘金蓮說的是:

“算的著命,算不著行。想著前日道士打看,說我短命哩怎的哩,說的人心裡影影的。隨他,明日街死街埋,路死路埋,倒在洋溝裡就是棺材!”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解讀

這種隨遇而安不正是上面楊朱的思想嗎?

你 是什麼,是要有你的活動來決定的。這點湯顯祖的杜麗娘是吧是就好得多了?且聽她唱到:”我一生愛好是天然。“這是從積極方面來闡述和潘金蓮說的同一個命題罷了。兩個文學形象迥然不同的人物,其對自己我的思考居然是一樣的。這就是明代對”我“的思考。本質上還沒有脫離楊朱的思想。

魯智深浙江坐化前寫的偈語“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枷,這裡扯斷玉瑣。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所謂有我其實也是無我。

這並不難理解,根本就在農業時代,人們都是以族群的方式生活,也就是家族的方式,不能脫離他人獨立生活,這樣,純然反應自己的思想就不會出現。

只有進入了以商品交換普遍化的資本主義社會,因為商品交換是以人與人對立為前提的,所以人的獨立就成為必然了。當然在此,人與人也就都是商品交換的經濟關係了。所以西方近代哲學始祖笛卡爾的第一命題不是我是什麼而是我首先是一個存在,即我思故我在。如果獨立的自我不能存在,那麼”我是誰?“這個思考就是無法成立的。

不過,馬克思又給了一個提示那就是實際上如果真正要有自我,可能只能是在資產階級社會之前的時代。當然這個有個過渡性階段。這就是手工工場時代。馬克思說這個時代的整個歷史時期,那些依靠手工技術的工人們反抗工廠主,資產階級真正取得勝利是在機械製造出現後的大工業時代。因為這個時候,人成了機器的附庸。

"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不是一個從來就存在的問題。雖然在今天人們一談哲學話題,總會想到這個話題。似乎這是一個哲學的基本問題。其實並不是這樣的。這個問題之所以成為一個被普遍認識的問題,乃是資產階級文藝啟蒙以來登上歷史舞臺的產物。之前並不存在這樣的問題。

有自我意識,並不等於進入哲人的思考成為哲學問題。《詩經》的《氓》雲:”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已經有了”我“的意識。但是這裡成為哲學問題還遠,換言之,成為人們人人思考的必須問題還遠。

就中國人來說,春秋戰國的學者們都在忙著為各個諸侯王出謀劃策,另外給自己某個好前程!老子講無為,而莊子重虛無。墨子,歷來被譽為是勞動者的哲學家,可是他留給我們的書中是滿口”天下“、帝王天下。儒家似乎是最接近的,孔子的仁愛已經接近了,“樊遲問仁,子曰愛人”。這是對仁這個概念的解釋,我們都是知道的。這個概念最有價值的地方在其中的”人“。而這個”人“恰是西方近代以來哲學的重要問題。可是,孔子說得很清楚,是愛人,而不是愛我。

當然,對我的這個看法最大的阻礙就是楊朱為我。楊朱倡導“貴己”之說,“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又說:“善治外者,物未必治;善治內者,物未必亂。以若之治外,其法可以暫行於一國,而未合於人心;以我之治內,可推之於天下。”人人治內貴己,互不侵、損,人人自重自愛,不就各安其所,天下大治理。其出發點還是在天下,這與從君主角度似乎不同,其實完全一樣。最為關鍵的是他沒有解釋這個所謂的”我“是什麼。更為有意思的是,他的貴己根本在於保命。亂世中,這樣的希望其實真是太奢侈了。而保命的方法是順其自然,有好的你就享受,沒有也彆強求。這種順其自然的結果,在理論上必然回到老子的”無“的概念上。《老子》第十三章: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者,若可託天下。

可見貴己的進一步發展是無己、無身,只有無身才無患,只有無患才安全,才能保命。這就是楊朱和老子哲學的關聯邏輯。

後世漢儒忙著堯舜禹湯,禮讓治天下,根本沒有時間考慮”我“。

佛教其實是基本接觸到這個問題的哲學思考了。特別是我們的禪宗,思考很有成績。可是佛教作為出世的宗教根本還在於對現實的否定,所以,當提出眾生皆有佛性的時候,還是要回到空空如也的佛性上來。既然以空無為佛性之本,那麼“我”就不存在了。這樣,從接近這個話題走到了否定這個話題的反面。

從老子到禪宗,跨越千年,對自己的思考的結果都是否定自己,否定”我“,在理論上足以證明”我“在古典哲學中是沒有位置的。

明代有個笑話很有意思:一個公差押解一個犯了罪的和尚去發配外地,可是在路上有個旅店過夜,這個罪犯和尚在半夜給睡著了的公差踢掉了頭髮,換了衣服,跑了。早上醒來,那公差一看和尚跑了,不知道怎麼辦,下意識地一摸頭,發現自己成了禿子,他恍然悟到:和尚還在,我哪裡去了?

笑話固然是在笑話此人之喪失自我,可是這不也正在說人們一般並不思考”我“嗎?

反應明代市井文化的《金瓶梅》歷來是被作為當時資產階級萌芽的文學產物。按道理這裡該反思了,可是我們看四十六回算命時,潘金蓮說的是:

“算的著命,算不著行。想著前日道士打看,說我短命哩怎的哩,說的人心裡影影的。隨他,明日街死街埋,路死路埋,倒在洋溝裡就是棺材!”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解讀

這種隨遇而安不正是上面楊朱的思想嗎?

你 是什麼,是要有你的活動來決定的。這點湯顯祖的杜麗娘是吧是就好得多了?且聽她唱到:”我一生愛好是天然。“這是從積極方面來闡述和潘金蓮說的同一個命題罷了。兩個文學形象迥然不同的人物,其對自己我的思考居然是一樣的。這就是明代對”我“的思考。本質上還沒有脫離楊朱的思想。

魯智深浙江坐化前寫的偈語“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枷,這裡扯斷玉瑣。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所謂有我其實也是無我。

這並不難理解,根本就在農業時代,人們都是以族群的方式生活,也就是家族的方式,不能脫離他人獨立生活,這樣,純然反應自己的思想就不會出現。

只有進入了以商品交換普遍化的資本主義社會,因為商品交換是以人與人對立為前提的,所以人的獨立就成為必然了。當然在此,人與人也就都是商品交換的經濟關係了。所以西方近代哲學始祖笛卡爾的第一命題不是我是什麼而是我首先是一個存在,即我思故我在。如果獨立的自我不能存在,那麼”我是誰?“這個思考就是無法成立的。

不過,馬克思又給了一個提示那就是實際上如果真正要有自我,可能只能是在資產階級社會之前的時代。當然這個有個過渡性階段。這就是手工工場時代。馬克思說這個時代的整個歷史時期,那些依靠手工技術的工人們反抗工廠主,資產階級真正取得勝利是在機械製造出現後的大工業時代。因為這個時候,人成了機器的附庸。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解讀

馬克思為什麼說只有機器大工業時代之前的人才能有真正的“自我”呢?馬克思的邏輯是人自身是什麼是由你的活動來表現的。而這個活動主要是生產活動,通過使用勞動工具來體現的。在這裡勞動工具是次要的,而勞動者,也就是使用者居於主要地位,是人使用工具,而不是工具使用人。當你使用鋤頭的時候,你就是農民,當你使用斧子砍柴,你就是樵夫,當你去打獵,你就是獵人等等。但是到了機器大工業之後,由於機器的分工造成了人成為機器的附庸,機器的一個延伸器官,而完成極為簡單的勞動,這樣,你的個性化的內容就消失了。而且是許多人為一臺機器服務,幾乎沒有人能獨立完成一個產品,特別是現在的全球產業鏈,一個手機的零部件要來自全球,每個人只能完成其中極小的一部分,因此作為勞動者你的獨立性也就消失了。這就意味著你的勞動根本不能反應你的特點,因此你也就成了沒有特點的人,一個沒有任何特點的人,有個詞叫原子人,就是像原子一樣一個個彼此完全獨立卻一樣的人。用馬克思的邏輯這樣完全一樣的人,不論多少,都可以看作一個人。這就是哲學上多即一的邏輯。沒有個性的人存在是機器大工業的產物,不是人類自身的過錯,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機器大工業打破了人們在狹小的範圍內生活聯繫從而與更為廣闊的世界建立聯繫,比如我們現在使用網絡會操心美國的股市,和北極的海面是否可以通航。而之前的農業時代,也許有些人終身都不一定去過縣城。

當然你會問你真的沒有自我嗎?比如我喜歡搞個殺馬特的髮型,我喜歡吃辣椒,我喜歡穿西裝等等。這些特點未嘗不是你的一個側面,但是不是最為主要的,最為主要的是必須從你的生產活動的工具使用中體現出來。而我們絕大部分人現在已經不可能了。起碼工廠的師傅們不行了,他不能搬上一臺機器來表現自己的特點。

"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不是一個從來就存在的問題。雖然在今天人們一談哲學話題,總會想到這個話題。似乎這是一個哲學的基本問題。其實並不是這樣的。這個問題之所以成為一個被普遍認識的問題,乃是資產階級文藝啟蒙以來登上歷史舞臺的產物。之前並不存在這樣的問題。

有自我意識,並不等於進入哲人的思考成為哲學問題。《詩經》的《氓》雲:”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已經有了”我“的意識。但是這裡成為哲學問題還遠,換言之,成為人們人人思考的必須問題還遠。

就中國人來說,春秋戰國的學者們都在忙著為各個諸侯王出謀劃策,另外給自己某個好前程!老子講無為,而莊子重虛無。墨子,歷來被譽為是勞動者的哲學家,可是他留給我們的書中是滿口”天下“、帝王天下。儒家似乎是最接近的,孔子的仁愛已經接近了,“樊遲問仁,子曰愛人”。這是對仁這個概念的解釋,我們都是知道的。這個概念最有價值的地方在其中的”人“。而這個”人“恰是西方近代以來哲學的重要問題。可是,孔子說得很清楚,是愛人,而不是愛我。

當然,對我的這個看法最大的阻礙就是楊朱為我。楊朱倡導“貴己”之說,“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又說:“善治外者,物未必治;善治內者,物未必亂。以若之治外,其法可以暫行於一國,而未合於人心;以我之治內,可推之於天下。”人人治內貴己,互不侵、損,人人自重自愛,不就各安其所,天下大治理。其出發點還是在天下,這與從君主角度似乎不同,其實完全一樣。最為關鍵的是他沒有解釋這個所謂的”我“是什麼。更為有意思的是,他的貴己根本在於保命。亂世中,這樣的希望其實真是太奢侈了。而保命的方法是順其自然,有好的你就享受,沒有也彆強求。這種順其自然的結果,在理論上必然回到老子的”無“的概念上。《老子》第十三章: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者,若可託天下。

可見貴己的進一步發展是無己、無身,只有無身才無患,只有無患才安全,才能保命。這就是楊朱和老子哲學的關聯邏輯。

後世漢儒忙著堯舜禹湯,禮讓治天下,根本沒有時間考慮”我“。

佛教其實是基本接觸到這個問題的哲學思考了。特別是我們的禪宗,思考很有成績。可是佛教作為出世的宗教根本還在於對現實的否定,所以,當提出眾生皆有佛性的時候,還是要回到空空如也的佛性上來。既然以空無為佛性之本,那麼“我”就不存在了。這樣,從接近這個話題走到了否定這個話題的反面。

從老子到禪宗,跨越千年,對自己的思考的結果都是否定自己,否定”我“,在理論上足以證明”我“在古典哲學中是沒有位置的。

明代有個笑話很有意思:一個公差押解一個犯了罪的和尚去發配外地,可是在路上有個旅店過夜,這個罪犯和尚在半夜給睡著了的公差踢掉了頭髮,換了衣服,跑了。早上醒來,那公差一看和尚跑了,不知道怎麼辦,下意識地一摸頭,發現自己成了禿子,他恍然悟到:和尚還在,我哪裡去了?

笑話固然是在笑話此人之喪失自我,可是這不也正在說人們一般並不思考”我“嗎?

反應明代市井文化的《金瓶梅》歷來是被作為當時資產階級萌芽的文學產物。按道理這裡該反思了,可是我們看四十六回算命時,潘金蓮說的是:

“算的著命,算不著行。想著前日道士打看,說我短命哩怎的哩,說的人心裡影影的。隨他,明日街死街埋,路死路埋,倒在洋溝裡就是棺材!”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解讀

這種隨遇而安不正是上面楊朱的思想嗎?

你 是什麼,是要有你的活動來決定的。這點湯顯祖的杜麗娘是吧是就好得多了?且聽她唱到:”我一生愛好是天然。“這是從積極方面來闡述和潘金蓮說的同一個命題罷了。兩個文學形象迥然不同的人物,其對自己我的思考居然是一樣的。這就是明代對”我“的思考。本質上還沒有脫離楊朱的思想。

魯智深浙江坐化前寫的偈語“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枷,這裡扯斷玉瑣。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所謂有我其實也是無我。

這並不難理解,根本就在農業時代,人們都是以族群的方式生活,也就是家族的方式,不能脫離他人獨立生活,這樣,純然反應自己的思想就不會出現。

只有進入了以商品交換普遍化的資本主義社會,因為商品交換是以人與人對立為前提的,所以人的獨立就成為必然了。當然在此,人與人也就都是商品交換的經濟關係了。所以西方近代哲學始祖笛卡爾的第一命題不是我是什麼而是我首先是一個存在,即我思故我在。如果獨立的自我不能存在,那麼”我是誰?“這個思考就是無法成立的。

不過,馬克思又給了一個提示那就是實際上如果真正要有自我,可能只能是在資產階級社會之前的時代。當然這個有個過渡性階段。這就是手工工場時代。馬克思說這個時代的整個歷史時期,那些依靠手工技術的工人們反抗工廠主,資產階級真正取得勝利是在機械製造出現後的大工業時代。因為這個時候,人成了機器的附庸。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解讀

馬克思為什麼說只有機器大工業時代之前的人才能有真正的“自我”呢?馬克思的邏輯是人自身是什麼是由你的活動來表現的。而這個活動主要是生產活動,通過使用勞動工具來體現的。在這裡勞動工具是次要的,而勞動者,也就是使用者居於主要地位,是人使用工具,而不是工具使用人。當你使用鋤頭的時候,你就是農民,當你使用斧子砍柴,你就是樵夫,當你去打獵,你就是獵人等等。但是到了機器大工業之後,由於機器的分工造成了人成為機器的附庸,機器的一個延伸器官,而完成極為簡單的勞動,這樣,你的個性化的內容就消失了。而且是許多人為一臺機器服務,幾乎沒有人能獨立完成一個產品,特別是現在的全球產業鏈,一個手機的零部件要來自全球,每個人只能完成其中極小的一部分,因此作為勞動者你的獨立性也就消失了。這就意味著你的勞動根本不能反應你的特點,因此你也就成了沒有特點的人,一個沒有任何特點的人,有個詞叫原子人,就是像原子一樣一個個彼此完全獨立卻一樣的人。用馬克思的邏輯這樣完全一樣的人,不論多少,都可以看作一個人。這就是哲學上多即一的邏輯。沒有個性的人存在是機器大工業的產物,不是人類自身的過錯,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機器大工業打破了人們在狹小的範圍內生活聯繫從而與更為廣闊的世界建立聯繫,比如我們現在使用網絡會操心美國的股市,和北極的海面是否可以通航。而之前的農業時代,也許有些人終身都不一定去過縣城。

當然你會問你真的沒有自我嗎?比如我喜歡搞個殺馬特的髮型,我喜歡吃辣椒,我喜歡穿西裝等等。這些特點未嘗不是你的一個側面,但是不是最為主要的,最為主要的是必須從你的生產活動的工具使用中體現出來。而我們絕大部分人現在已經不可能了。起碼工廠的師傅們不行了,他不能搬上一臺機器來表現自己的特點。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解讀

當然不是絕對的。比如快遞員就可以完成獨立的工作:送東西。可是我們知道這樣的勞動幾乎很難體現勞動者自身的特點。這與雕刻師,木匠、麵點師、完全不同。他們幾乎完成的是一個獨立的產品。我們現在高大上的那些寫代碼的程序猿也不能做到這點。很多程序的運行要依賴硬件。比如當今的芯片!沒有芯片,你的程序就沒有用!由於社會生產是彼此聯繫的統一體,所以,社會的主要部分的勞動者喪失了具有真正個性的能力。我們幾乎很難看到人們從他們的勞動中體現的愉快和美!這也是當今為什麼工匠精神迷人的地方,因為大多來說工匠正是利用自己的勞動來完成獨立的商品,他們的個性上體現出他們的勞動內容,特別是勞動內容。比如我最近看的《古董局中局》裡的許願就是通過他在鑑寶中來體現他的個性特點,這個特點是作為一個資深的古董專家的特點,從其鑑別過程中展現其學識和性格。早年的《大宅門》的白景琦作為一箇中醫,其行為就處處體現他的行業特點。這個在藝術圈中倒是比較普遍,比如舞蹈家,小提琴師,書法家等等。可是這些不佔社會主要比例。不是社會基本的物質生產這個基礎部分,因此不能決定當今絕大部分人的性格有無問題。而在今天,能夠通過獨立勞動來體現自己個性的,幾乎是奢侈了。

更為可憐的是,當我們的社會還沒有完全進入到原子社會的時候,我們卻進入了物聯網時代,這個時代對於“我”這個概念提出了一個更為令我們悲哀的問題:“我還是我嗎?”而殘酷的現實回答可能是“我已經不是我,但是我還是我”這樣似乎混賬的現象。

其實莊子夢蝶,已經提到了我是蝴蝶還是蝴蝶是我這樣對於自我的認同的可能的問題。但是莊子的辦法是“齊物論”,就是不要區分我和蝴蝶,我可能是蝴蝶,蝴蝶可能也是我。雖然莊子的認識是深刻的,可是這終究是認識領域的問題,是意識是否可以自我認同的問題,沒有超出意識活動之外,這點是清楚的。由於我和蝴蝶是齊一的沒有區別,那麼最後實際上還是到了有無同一的地步,到了虛無的地步了。這樣雖然已經接近“我是誰”這個問題的邊緣了,但是同樣,答案卻是否定這個問題。因為”我不存在“,這與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當然是完全相反的。

而在今天,這個只是在意識中的問題轉變為現實的現象了:比如最近比較讓大家煩惱的偷拍視頻被放到網上賣錢的現象,就是最為典型的。你人在這裡,你的影響,物理影響卻在別的地方出現了,而且可能是大量在網上散播的。如果說偷拍是個別現象,那麼大量的公眾場合的攝像頭,我們自己與家人之間聯繫的攝像頭,就不能是偶然的了。當然,這就意味著網絡黑客們更可以方便入侵別人的網絡來調取你的視頻記錄了。因此,你已經不是隻在你的這裡,而是還在別的地方。

"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不是一個從來就存在的問題。雖然在今天人們一談哲學話題,總會想到這個話題。似乎這是一個哲學的基本問題。其實並不是這樣的。這個問題之所以成為一個被普遍認識的問題,乃是資產階級文藝啟蒙以來登上歷史舞臺的產物。之前並不存在這樣的問題。

有自我意識,並不等於進入哲人的思考成為哲學問題。《詩經》的《氓》雲:”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已經有了”我“的意識。但是這裡成為哲學問題還遠,換言之,成為人們人人思考的必須問題還遠。

就中國人來說,春秋戰國的學者們都在忙著為各個諸侯王出謀劃策,另外給自己某個好前程!老子講無為,而莊子重虛無。墨子,歷來被譽為是勞動者的哲學家,可是他留給我們的書中是滿口”天下“、帝王天下。儒家似乎是最接近的,孔子的仁愛已經接近了,“樊遲問仁,子曰愛人”。這是對仁這個概念的解釋,我們都是知道的。這個概念最有價值的地方在其中的”人“。而這個”人“恰是西方近代以來哲學的重要問題。可是,孔子說得很清楚,是愛人,而不是愛我。

當然,對我的這個看法最大的阻礙就是楊朱為我。楊朱倡導“貴己”之說,“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又說:“善治外者,物未必治;善治內者,物未必亂。以若之治外,其法可以暫行於一國,而未合於人心;以我之治內,可推之於天下。”人人治內貴己,互不侵、損,人人自重自愛,不就各安其所,天下大治理。其出發點還是在天下,這與從君主角度似乎不同,其實完全一樣。最為關鍵的是他沒有解釋這個所謂的”我“是什麼。更為有意思的是,他的貴己根本在於保命。亂世中,這樣的希望其實真是太奢侈了。而保命的方法是順其自然,有好的你就享受,沒有也彆強求。這種順其自然的結果,在理論上必然回到老子的”無“的概念上。《老子》第十三章: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者,若可託天下。

可見貴己的進一步發展是無己、無身,只有無身才無患,只有無患才安全,才能保命。這就是楊朱和老子哲學的關聯邏輯。

後世漢儒忙著堯舜禹湯,禮讓治天下,根本沒有時間考慮”我“。

佛教其實是基本接觸到這個問題的哲學思考了。特別是我們的禪宗,思考很有成績。可是佛教作為出世的宗教根本還在於對現實的否定,所以,當提出眾生皆有佛性的時候,還是要回到空空如也的佛性上來。既然以空無為佛性之本,那麼“我”就不存在了。這樣,從接近這個話題走到了否定這個話題的反面。

從老子到禪宗,跨越千年,對自己的思考的結果都是否定自己,否定”我“,在理論上足以證明”我“在古典哲學中是沒有位置的。

明代有個笑話很有意思:一個公差押解一個犯了罪的和尚去發配外地,可是在路上有個旅店過夜,這個罪犯和尚在半夜給睡著了的公差踢掉了頭髮,換了衣服,跑了。早上醒來,那公差一看和尚跑了,不知道怎麼辦,下意識地一摸頭,發現自己成了禿子,他恍然悟到:和尚還在,我哪裡去了?

笑話固然是在笑話此人之喪失自我,可是這不也正在說人們一般並不思考”我“嗎?

反應明代市井文化的《金瓶梅》歷來是被作為當時資產階級萌芽的文學產物。按道理這裡該反思了,可是我們看四十六回算命時,潘金蓮說的是:

“算的著命,算不著行。想著前日道士打看,說我短命哩怎的哩,說的人心裡影影的。隨他,明日街死街埋,路死路埋,倒在洋溝裡就是棺材!”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解讀

這種隨遇而安不正是上面楊朱的思想嗎?

你 是什麼,是要有你的活動來決定的。這點湯顯祖的杜麗娘是吧是就好得多了?且聽她唱到:”我一生愛好是天然。“這是從積極方面來闡述和潘金蓮說的同一個命題罷了。兩個文學形象迥然不同的人物,其對自己我的思考居然是一樣的。這就是明代對”我“的思考。本質上還沒有脫離楊朱的思想。

魯智深浙江坐化前寫的偈語“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枷,這裡扯斷玉瑣。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所謂有我其實也是無我。

這並不難理解,根本就在農業時代,人們都是以族群的方式生活,也就是家族的方式,不能脫離他人獨立生活,這樣,純然反應自己的思想就不會出現。

只有進入了以商品交換普遍化的資本主義社會,因為商品交換是以人與人對立為前提的,所以人的獨立就成為必然了。當然在此,人與人也就都是商品交換的經濟關係了。所以西方近代哲學始祖笛卡爾的第一命題不是我是什麼而是我首先是一個存在,即我思故我在。如果獨立的自我不能存在,那麼”我是誰?“這個思考就是無法成立的。

不過,馬克思又給了一個提示那就是實際上如果真正要有自我,可能只能是在資產階級社會之前的時代。當然這個有個過渡性階段。這就是手工工場時代。馬克思說這個時代的整個歷史時期,那些依靠手工技術的工人們反抗工廠主,資產階級真正取得勝利是在機械製造出現後的大工業時代。因為這個時候,人成了機器的附庸。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解讀

馬克思為什麼說只有機器大工業時代之前的人才能有真正的“自我”呢?馬克思的邏輯是人自身是什麼是由你的活動來表現的。而這個活動主要是生產活動,通過使用勞動工具來體現的。在這裡勞動工具是次要的,而勞動者,也就是使用者居於主要地位,是人使用工具,而不是工具使用人。當你使用鋤頭的時候,你就是農民,當你使用斧子砍柴,你就是樵夫,當你去打獵,你就是獵人等等。但是到了機器大工業之後,由於機器的分工造成了人成為機器的附庸,機器的一個延伸器官,而完成極為簡單的勞動,這樣,你的個性化的內容就消失了。而且是許多人為一臺機器服務,幾乎沒有人能獨立完成一個產品,特別是現在的全球產業鏈,一個手機的零部件要來自全球,每個人只能完成其中極小的一部分,因此作為勞動者你的獨立性也就消失了。這就意味著你的勞動根本不能反應你的特點,因此你也就成了沒有特點的人,一個沒有任何特點的人,有個詞叫原子人,就是像原子一樣一個個彼此完全獨立卻一樣的人。用馬克思的邏輯這樣完全一樣的人,不論多少,都可以看作一個人。這就是哲學上多即一的邏輯。沒有個性的人存在是機器大工業的產物,不是人類自身的過錯,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機器大工業打破了人們在狹小的範圍內生活聯繫從而與更為廣闊的世界建立聯繫,比如我們現在使用網絡會操心美國的股市,和北極的海面是否可以通航。而之前的農業時代,也許有些人終身都不一定去過縣城。

當然你會問你真的沒有自我嗎?比如我喜歡搞個殺馬特的髮型,我喜歡吃辣椒,我喜歡穿西裝等等。這些特點未嘗不是你的一個側面,但是不是最為主要的,最為主要的是必須從你的生產活動的工具使用中體現出來。而我們絕大部分人現在已經不可能了。起碼工廠的師傅們不行了,他不能搬上一臺機器來表現自己的特點。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解讀

當然不是絕對的。比如快遞員就可以完成獨立的工作:送東西。可是我們知道這樣的勞動幾乎很難體現勞動者自身的特點。這與雕刻師,木匠、麵點師、完全不同。他們幾乎完成的是一個獨立的產品。我們現在高大上的那些寫代碼的程序猿也不能做到這點。很多程序的運行要依賴硬件。比如當今的芯片!沒有芯片,你的程序就沒有用!由於社會生產是彼此聯繫的統一體,所以,社會的主要部分的勞動者喪失了具有真正個性的能力。我們幾乎很難看到人們從他們的勞動中體現的愉快和美!這也是當今為什麼工匠精神迷人的地方,因為大多來說工匠正是利用自己的勞動來完成獨立的商品,他們的個性上體現出他們的勞動內容,特別是勞動內容。比如我最近看的《古董局中局》裡的許願就是通過他在鑑寶中來體現他的個性特點,這個特點是作為一個資深的古董專家的特點,從其鑑別過程中展現其學識和性格。早年的《大宅門》的白景琦作為一箇中醫,其行為就處處體現他的行業特點。這個在藝術圈中倒是比較普遍,比如舞蹈家,小提琴師,書法家等等。可是這些不佔社會主要比例。不是社會基本的物質生產這個基礎部分,因此不能決定當今絕大部分人的性格有無問題。而在今天,能夠通過獨立勞動來體現自己個性的,幾乎是奢侈了。

更為可憐的是,當我們的社會還沒有完全進入到原子社會的時候,我們卻進入了物聯網時代,這個時代對於“我”這個概念提出了一個更為令我們悲哀的問題:“我還是我嗎?”而殘酷的現實回答可能是“我已經不是我,但是我還是我”這樣似乎混賬的現象。

其實莊子夢蝶,已經提到了我是蝴蝶還是蝴蝶是我這樣對於自我的認同的可能的問題。但是莊子的辦法是“齊物論”,就是不要區分我和蝴蝶,我可能是蝴蝶,蝴蝶可能也是我。雖然莊子的認識是深刻的,可是這終究是認識領域的問題,是意識是否可以自我認同的問題,沒有超出意識活動之外,這點是清楚的。由於我和蝴蝶是齊一的沒有區別,那麼最後實際上還是到了有無同一的地步,到了虛無的地步了。這樣雖然已經接近“我是誰”這個問題的邊緣了,但是同樣,答案卻是否定這個問題。因為”我不存在“,這與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當然是完全相反的。

而在今天,這個只是在意識中的問題轉變為現實的現象了:比如最近比較讓大家煩惱的偷拍視頻被放到網上賣錢的現象,就是最為典型的。你人在這裡,你的影響,物理影響卻在別的地方出現了,而且可能是大量在網上散播的。如果說偷拍是個別現象,那麼大量的公眾場合的攝像頭,我們自己與家人之間聯繫的攝像頭,就不能是偶然的了。當然,這就意味著網絡黑客們更可以方便入侵別人的網絡來調取你的視頻記錄了。因此,你已經不是隻在你的這裡,而是還在別的地方。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解讀

由於5G出現,低延時的信息傳播讓遠程治療成為現實。這就意味著,你生病時的命運是在上千公里外的人手中掌握著,而不是眼前的大夫。這就使我們的生命呈現為一種不完整狀態。

杭州已經開始實行給狗注射芯片,這樣,他的主人可以隨時知道他在什麼地方,就不會丟失了。我想,在未來,比如給人注射芯片,可能不是什麼太難的事情,比如老人容易走丟,這個問題安則芯片就是最為容易解決的方法。雖然人們現在還在從心理上排斥這個做法,但是技術的便捷性,會讓人們向技術求救。而且我國老人數量在迅速增加,子女皆不在身邊,而符合需要的養老服務短期內是難以跟上需要的,特別是對於農村老人,隨時知道父母的動向,就是在城裡打工的子女的第一需求。

馬斯克:“我們其實已經是電子人(cyborg)了。現代人已經能在幾秒鐘之內回答你提出的幾乎任何問題。我們都隨身攜帶的那個未來主義設備(手機、PC)將我們與無限的人類知識庫連接起來。如果某人有了什麼發現,在互聯網上幾秒鐘之內就內分享給全人類。結合了我們的設備,以及對無限知識庫的訪問,可以說基本上我們就是一個龐大的、由人與機器組成的互聯的生控體系統。”

手機與注射芯片不同在於手機的芯片是外在的,而身體內安裝芯片是隨身的,是身體內的。可是,我們現在的手機不也是隨身的嗎?之所以需要給遠在農村的父母安裝芯片,其實就是因為他們很多人還不會使用手機而已。

"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不是一個從來就存在的問題。雖然在今天人們一談哲學話題,總會想到這個話題。似乎這是一個哲學的基本問題。其實並不是這樣的。這個問題之所以成為一個被普遍認識的問題,乃是資產階級文藝啟蒙以來登上歷史舞臺的產物。之前並不存在這樣的問題。

有自我意識,並不等於進入哲人的思考成為哲學問題。《詩經》的《氓》雲:”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已經有了”我“的意識。但是這裡成為哲學問題還遠,換言之,成為人們人人思考的必須問題還遠。

就中國人來說,春秋戰國的學者們都在忙著為各個諸侯王出謀劃策,另外給自己某個好前程!老子講無為,而莊子重虛無。墨子,歷來被譽為是勞動者的哲學家,可是他留給我們的書中是滿口”天下“、帝王天下。儒家似乎是最接近的,孔子的仁愛已經接近了,“樊遲問仁,子曰愛人”。這是對仁這個概念的解釋,我們都是知道的。這個概念最有價值的地方在其中的”人“。而這個”人“恰是西方近代以來哲學的重要問題。可是,孔子說得很清楚,是愛人,而不是愛我。

當然,對我的這個看法最大的阻礙就是楊朱為我。楊朱倡導“貴己”之說,“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又說:“善治外者,物未必治;善治內者,物未必亂。以若之治外,其法可以暫行於一國,而未合於人心;以我之治內,可推之於天下。”人人治內貴己,互不侵、損,人人自重自愛,不就各安其所,天下大治理。其出發點還是在天下,這與從君主角度似乎不同,其實完全一樣。最為關鍵的是他沒有解釋這個所謂的”我“是什麼。更為有意思的是,他的貴己根本在於保命。亂世中,這樣的希望其實真是太奢侈了。而保命的方法是順其自然,有好的你就享受,沒有也彆強求。這種順其自然的結果,在理論上必然回到老子的”無“的概念上。《老子》第十三章: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者,若可託天下。

可見貴己的進一步發展是無己、無身,只有無身才無患,只有無患才安全,才能保命。這就是楊朱和老子哲學的關聯邏輯。

後世漢儒忙著堯舜禹湯,禮讓治天下,根本沒有時間考慮”我“。

佛教其實是基本接觸到這個問題的哲學思考了。特別是我們的禪宗,思考很有成績。可是佛教作為出世的宗教根本還在於對現實的否定,所以,當提出眾生皆有佛性的時候,還是要回到空空如也的佛性上來。既然以空無為佛性之本,那麼“我”就不存在了。這樣,從接近這個話題走到了否定這個話題的反面。

從老子到禪宗,跨越千年,對自己的思考的結果都是否定自己,否定”我“,在理論上足以證明”我“在古典哲學中是沒有位置的。

明代有個笑話很有意思:一個公差押解一個犯了罪的和尚去發配外地,可是在路上有個旅店過夜,這個罪犯和尚在半夜給睡著了的公差踢掉了頭髮,換了衣服,跑了。早上醒來,那公差一看和尚跑了,不知道怎麼辦,下意識地一摸頭,發現自己成了禿子,他恍然悟到:和尚還在,我哪裡去了?

笑話固然是在笑話此人之喪失自我,可是這不也正在說人們一般並不思考”我“嗎?

反應明代市井文化的《金瓶梅》歷來是被作為當時資產階級萌芽的文學產物。按道理這裡該反思了,可是我們看四十六回算命時,潘金蓮說的是:

“算的著命,算不著行。想著前日道士打看,說我短命哩怎的哩,說的人心裡影影的。隨他,明日街死街埋,路死路埋,倒在洋溝裡就是棺材!”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解讀

這種隨遇而安不正是上面楊朱的思想嗎?

你 是什麼,是要有你的活動來決定的。這點湯顯祖的杜麗娘是吧是就好得多了?且聽她唱到:”我一生愛好是天然。“這是從積極方面來闡述和潘金蓮說的同一個命題罷了。兩個文學形象迥然不同的人物,其對自己我的思考居然是一樣的。這就是明代對”我“的思考。本質上還沒有脫離楊朱的思想。

魯智深浙江坐化前寫的偈語“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枷,這裡扯斷玉瑣。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所謂有我其實也是無我。

這並不難理解,根本就在農業時代,人們都是以族群的方式生活,也就是家族的方式,不能脫離他人獨立生活,這樣,純然反應自己的思想就不會出現。

只有進入了以商品交換普遍化的資本主義社會,因為商品交換是以人與人對立為前提的,所以人的獨立就成為必然了。當然在此,人與人也就都是商品交換的經濟關係了。所以西方近代哲學始祖笛卡爾的第一命題不是我是什麼而是我首先是一個存在,即我思故我在。如果獨立的自我不能存在,那麼”我是誰?“這個思考就是無法成立的。

不過,馬克思又給了一個提示那就是實際上如果真正要有自我,可能只能是在資產階級社會之前的時代。當然這個有個過渡性階段。這就是手工工場時代。馬克思說這個時代的整個歷史時期,那些依靠手工技術的工人們反抗工廠主,資產階級真正取得勝利是在機械製造出現後的大工業時代。因為這個時候,人成了機器的附庸。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解讀

馬克思為什麼說只有機器大工業時代之前的人才能有真正的“自我”呢?馬克思的邏輯是人自身是什麼是由你的活動來表現的。而這個活動主要是生產活動,通過使用勞動工具來體現的。在這裡勞動工具是次要的,而勞動者,也就是使用者居於主要地位,是人使用工具,而不是工具使用人。當你使用鋤頭的時候,你就是農民,當你使用斧子砍柴,你就是樵夫,當你去打獵,你就是獵人等等。但是到了機器大工業之後,由於機器的分工造成了人成為機器的附庸,機器的一個延伸器官,而完成極為簡單的勞動,這樣,你的個性化的內容就消失了。而且是許多人為一臺機器服務,幾乎沒有人能獨立完成一個產品,特別是現在的全球產業鏈,一個手機的零部件要來自全球,每個人只能完成其中極小的一部分,因此作為勞動者你的獨立性也就消失了。這就意味著你的勞動根本不能反應你的特點,因此你也就成了沒有特點的人,一個沒有任何特點的人,有個詞叫原子人,就是像原子一樣一個個彼此完全獨立卻一樣的人。用馬克思的邏輯這樣完全一樣的人,不論多少,都可以看作一個人。這就是哲學上多即一的邏輯。沒有個性的人存在是機器大工業的產物,不是人類自身的過錯,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機器大工業打破了人們在狹小的範圍內生活聯繫從而與更為廣闊的世界建立聯繫,比如我們現在使用網絡會操心美國的股市,和北極的海面是否可以通航。而之前的農業時代,也許有些人終身都不一定去過縣城。

當然你會問你真的沒有自我嗎?比如我喜歡搞個殺馬特的髮型,我喜歡吃辣椒,我喜歡穿西裝等等。這些特點未嘗不是你的一個側面,但是不是最為主要的,最為主要的是必須從你的生產活動的工具使用中體現出來。而我們絕大部分人現在已經不可能了。起碼工廠的師傅們不行了,他不能搬上一臺機器來表現自己的特點。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解讀

當然不是絕對的。比如快遞員就可以完成獨立的工作:送東西。可是我們知道這樣的勞動幾乎很難體現勞動者自身的特點。這與雕刻師,木匠、麵點師、完全不同。他們幾乎完成的是一個獨立的產品。我們現在高大上的那些寫代碼的程序猿也不能做到這點。很多程序的運行要依賴硬件。比如當今的芯片!沒有芯片,你的程序就沒有用!由於社會生產是彼此聯繫的統一體,所以,社會的主要部分的勞動者喪失了具有真正個性的能力。我們幾乎很難看到人們從他們的勞動中體現的愉快和美!這也是當今為什麼工匠精神迷人的地方,因為大多來說工匠正是利用自己的勞動來完成獨立的商品,他們的個性上體現出他們的勞動內容,特別是勞動內容。比如我最近看的《古董局中局》裡的許願就是通過他在鑑寶中來體現他的個性特點,這個特點是作為一個資深的古董專家的特點,從其鑑別過程中展現其學識和性格。早年的《大宅門》的白景琦作為一箇中醫,其行為就處處體現他的行業特點。這個在藝術圈中倒是比較普遍,比如舞蹈家,小提琴師,書法家等等。可是這些不佔社會主要比例。不是社會基本的物質生產這個基礎部分,因此不能決定當今絕大部分人的性格有無問題。而在今天,能夠通過獨立勞動來體現自己個性的,幾乎是奢侈了。

更為可憐的是,當我們的社會還沒有完全進入到原子社會的時候,我們卻進入了物聯網時代,這個時代對於“我”這個概念提出了一個更為令我們悲哀的問題:“我還是我嗎?”而殘酷的現實回答可能是“我已經不是我,但是我還是我”這樣似乎混賬的現象。

其實莊子夢蝶,已經提到了我是蝴蝶還是蝴蝶是我這樣對於自我的認同的可能的問題。但是莊子的辦法是“齊物論”,就是不要區分我和蝴蝶,我可能是蝴蝶,蝴蝶可能也是我。雖然莊子的認識是深刻的,可是這終究是認識領域的問題,是意識是否可以自我認同的問題,沒有超出意識活動之外,這點是清楚的。由於我和蝴蝶是齊一的沒有區別,那麼最後實際上還是到了有無同一的地步,到了虛無的地步了。這樣雖然已經接近“我是誰”這個問題的邊緣了,但是同樣,答案卻是否定這個問題。因為”我不存在“,這與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當然是完全相反的。

而在今天,這個只是在意識中的問題轉變為現實的現象了:比如最近比較讓大家煩惱的偷拍視頻被放到網上賣錢的現象,就是最為典型的。你人在這裡,你的影響,物理影響卻在別的地方出現了,而且可能是大量在網上散播的。如果說偷拍是個別現象,那麼大量的公眾場合的攝像頭,我們自己與家人之間聯繫的攝像頭,就不能是偶然的了。當然,這就意味著網絡黑客們更可以方便入侵別人的網絡來調取你的視頻記錄了。因此,你已經不是隻在你的這裡,而是還在別的地方。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解讀

由於5G出現,低延時的信息傳播讓遠程治療成為現實。這就意味著,你生病時的命運是在上千公里外的人手中掌握著,而不是眼前的大夫。這就使我們的生命呈現為一種不完整狀態。

杭州已經開始實行給狗注射芯片,這樣,他的主人可以隨時知道他在什麼地方,就不會丟失了。我想,在未來,比如給人注射芯片,可能不是什麼太難的事情,比如老人容易走丟,這個問題安則芯片就是最為容易解決的方法。雖然人們現在還在從心理上排斥這個做法,但是技術的便捷性,會讓人們向技術求救。而且我國老人數量在迅速增加,子女皆不在身邊,而符合需要的養老服務短期內是難以跟上需要的,特別是對於農村老人,隨時知道父母的動向,就是在城裡打工的子女的第一需求。

馬斯克:“我們其實已經是電子人(cyborg)了。現代人已經能在幾秒鐘之內回答你提出的幾乎任何問題。我們都隨身攜帶的那個未來主義設備(手機、PC)將我們與無限的人類知識庫連接起來。如果某人有了什麼發現,在互聯網上幾秒鐘之內就內分享給全人類。結合了我們的設備,以及對無限知識庫的訪問,可以說基本上我們就是一個龐大的、由人與機器組成的互聯的生控體系統。”

手機與注射芯片不同在於手機的芯片是外在的,而身體內安裝芯片是隨身的,是身體內的。可是,我們現在的手機不也是隨身的嗎?之所以需要給遠在農村的父母安裝芯片,其實就是因為他們很多人還不會使用手機而已。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解讀

其實,從最近的腦機接口的發展看,按裝芯片,已經不是什麼高明的辦法了。

腦機藉口的直接結果就是人們通過大腦的意識活動,直接來操作外在物體運動——這在以前只能是神話和虛構幻想的東西。

這點,在技術上已經實現了,雖然還很初級。

但是這已經意味著你這個人,這個生物意義上的人和外在的物理世界達到了高度統一。腦機接口技術的出現,意味著你再也不能離開這個技術後面的龐大的強大的後臺。,腦機接口基本的實現步驟可以分為四步:採集信號>>信息解碼處理>>再編碼>>反饋。也就是說你的設備必須與腦機接口的設備聯繫,而這個設備又必須與它身後的服務器聯繫。你的高級自由的活動是不能脫離後面龐大的服務器的支撐的。否則你就會變回原形,成為一個事必躬親的傳統人。

在這種情況下,哪裡還有“我”?

腦機接口現在的方向是以治療有腦損傷的人的疾病,可是未來就會,也應該成為普及的東西。美國這個馬斯克說腦機接口技術是防止人類成為未來高級智能AI的奴隸的唯一辦法。我雖然不信什麼可以超越人類自身智慧的類人級別的超人型的人工智能系統,但是對於腦機接口技術的普遍性,我還是認可的。

當然,還有有些恐怖的,現在更加成熟的技術“換臉”——當然是在網絡上。使你在網絡上幾乎可以和成千上萬的人以視頻的形式對話。當年陸游的《梅花絕句》:“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的需要,現在實際上已經實現了。不過哪個是真正的你,可成了問題。也許這個人看到的你在流眼淚,訴說自己失戀,而另外的你卻在跟朋友借錢!

剛剛公佈的Codec Avatars技術,就讓VR社交中的虛擬人物表情動作達到了非常真實的狀態,彷彿在虛擬世界中復刻了一個“真實”的你。據微信公眾號《 VR陀螺》3月14日發佈的,由名字叫“小夥計”、“ZJ”編譯的文章《Facebook最新黑科技:在虛擬世界中復刻一個“真實”的你》介紹這種技術的作用:

但Facebook的新技術Spaces能夠用社交媒體照片生成一個形象逼真的動畫形象,但有些表情仍然依賴於按鈕或手柄來觸發。即使像技術要求更高的平臺,如高保真領域,它的確可以讓用戶導入自己的3D掃描模型,但如果要求虛擬形象感覺像你一樣栩栩如生,道阻且長。

"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不是一個從來就存在的問題。雖然在今天人們一談哲學話題,總會想到這個話題。似乎這是一個哲學的基本問題。其實並不是這樣的。這個問題之所以成為一個被普遍認識的問題,乃是資產階級文藝啟蒙以來登上歷史舞臺的產物。之前並不存在這樣的問題。

有自我意識,並不等於進入哲人的思考成為哲學問題。《詩經》的《氓》雲:”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已經有了”我“的意識。但是這裡成為哲學問題還遠,換言之,成為人們人人思考的必須問題還遠。

就中國人來說,春秋戰國的學者們都在忙著為各個諸侯王出謀劃策,另外給自己某個好前程!老子講無為,而莊子重虛無。墨子,歷來被譽為是勞動者的哲學家,可是他留給我們的書中是滿口”天下“、帝王天下。儒家似乎是最接近的,孔子的仁愛已經接近了,“樊遲問仁,子曰愛人”。這是對仁這個概念的解釋,我們都是知道的。這個概念最有價值的地方在其中的”人“。而這個”人“恰是西方近代以來哲學的重要問題。可是,孔子說得很清楚,是愛人,而不是愛我。

當然,對我的這個看法最大的阻礙就是楊朱為我。楊朱倡導“貴己”之說,“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又說:“善治外者,物未必治;善治內者,物未必亂。以若之治外,其法可以暫行於一國,而未合於人心;以我之治內,可推之於天下。”人人治內貴己,互不侵、損,人人自重自愛,不就各安其所,天下大治理。其出發點還是在天下,這與從君主角度似乎不同,其實完全一樣。最為關鍵的是他沒有解釋這個所謂的”我“是什麼。更為有意思的是,他的貴己根本在於保命。亂世中,這樣的希望其實真是太奢侈了。而保命的方法是順其自然,有好的你就享受,沒有也彆強求。這種順其自然的結果,在理論上必然回到老子的”無“的概念上。《老子》第十三章: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者,若可託天下。

可見貴己的進一步發展是無己、無身,只有無身才無患,只有無患才安全,才能保命。這就是楊朱和老子哲學的關聯邏輯。

後世漢儒忙著堯舜禹湯,禮讓治天下,根本沒有時間考慮”我“。

佛教其實是基本接觸到這個問題的哲學思考了。特別是我們的禪宗,思考很有成績。可是佛教作為出世的宗教根本還在於對現實的否定,所以,當提出眾生皆有佛性的時候,還是要回到空空如也的佛性上來。既然以空無為佛性之本,那麼“我”就不存在了。這樣,從接近這個話題走到了否定這個話題的反面。

從老子到禪宗,跨越千年,對自己的思考的結果都是否定自己,否定”我“,在理論上足以證明”我“在古典哲學中是沒有位置的。

明代有個笑話很有意思:一個公差押解一個犯了罪的和尚去發配外地,可是在路上有個旅店過夜,這個罪犯和尚在半夜給睡著了的公差踢掉了頭髮,換了衣服,跑了。早上醒來,那公差一看和尚跑了,不知道怎麼辦,下意識地一摸頭,發現自己成了禿子,他恍然悟到:和尚還在,我哪裡去了?

笑話固然是在笑話此人之喪失自我,可是這不也正在說人們一般並不思考”我“嗎?

反應明代市井文化的《金瓶梅》歷來是被作為當時資產階級萌芽的文學產物。按道理這裡該反思了,可是我們看四十六回算命時,潘金蓮說的是:

“算的著命,算不著行。想著前日道士打看,說我短命哩怎的哩,說的人心裡影影的。隨他,明日街死街埋,路死路埋,倒在洋溝裡就是棺材!”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解讀

這種隨遇而安不正是上面楊朱的思想嗎?

你 是什麼,是要有你的活動來決定的。這點湯顯祖的杜麗娘是吧是就好得多了?且聽她唱到:”我一生愛好是天然。“這是從積極方面來闡述和潘金蓮說的同一個命題罷了。兩個文學形象迥然不同的人物,其對自己我的思考居然是一樣的。這就是明代對”我“的思考。本質上還沒有脫離楊朱的思想。

魯智深浙江坐化前寫的偈語“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枷,這裡扯斷玉瑣。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所謂有我其實也是無我。

這並不難理解,根本就在農業時代,人們都是以族群的方式生活,也就是家族的方式,不能脫離他人獨立生活,這樣,純然反應自己的思想就不會出現。

只有進入了以商品交換普遍化的資本主義社會,因為商品交換是以人與人對立為前提的,所以人的獨立就成為必然了。當然在此,人與人也就都是商品交換的經濟關係了。所以西方近代哲學始祖笛卡爾的第一命題不是我是什麼而是我首先是一個存在,即我思故我在。如果獨立的自我不能存在,那麼”我是誰?“這個思考就是無法成立的。

不過,馬克思又給了一個提示那就是實際上如果真正要有自我,可能只能是在資產階級社會之前的時代。當然這個有個過渡性階段。這就是手工工場時代。馬克思說這個時代的整個歷史時期,那些依靠手工技術的工人們反抗工廠主,資產階級真正取得勝利是在機械製造出現後的大工業時代。因為這個時候,人成了機器的附庸。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解讀

馬克思為什麼說只有機器大工業時代之前的人才能有真正的“自我”呢?馬克思的邏輯是人自身是什麼是由你的活動來表現的。而這個活動主要是生產活動,通過使用勞動工具來體現的。在這裡勞動工具是次要的,而勞動者,也就是使用者居於主要地位,是人使用工具,而不是工具使用人。當你使用鋤頭的時候,你就是農民,當你使用斧子砍柴,你就是樵夫,當你去打獵,你就是獵人等等。但是到了機器大工業之後,由於機器的分工造成了人成為機器的附庸,機器的一個延伸器官,而完成極為簡單的勞動,這樣,你的個性化的內容就消失了。而且是許多人為一臺機器服務,幾乎沒有人能獨立完成一個產品,特別是現在的全球產業鏈,一個手機的零部件要來自全球,每個人只能完成其中極小的一部分,因此作為勞動者你的獨立性也就消失了。這就意味著你的勞動根本不能反應你的特點,因此你也就成了沒有特點的人,一個沒有任何特點的人,有個詞叫原子人,就是像原子一樣一個個彼此完全獨立卻一樣的人。用馬克思的邏輯這樣完全一樣的人,不論多少,都可以看作一個人。這就是哲學上多即一的邏輯。沒有個性的人存在是機器大工業的產物,不是人類自身的過錯,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機器大工業打破了人們在狹小的範圍內生活聯繫從而與更為廣闊的世界建立聯繫,比如我們現在使用網絡會操心美國的股市,和北極的海面是否可以通航。而之前的農業時代,也許有些人終身都不一定去過縣城。

當然你會問你真的沒有自我嗎?比如我喜歡搞個殺馬特的髮型,我喜歡吃辣椒,我喜歡穿西裝等等。這些特點未嘗不是你的一個側面,但是不是最為主要的,最為主要的是必須從你的生產活動的工具使用中體現出來。而我們絕大部分人現在已經不可能了。起碼工廠的師傅們不行了,他不能搬上一臺機器來表現自己的特點。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解讀

當然不是絕對的。比如快遞員就可以完成獨立的工作:送東西。可是我們知道這樣的勞動幾乎很難體現勞動者自身的特點。這與雕刻師,木匠、麵點師、完全不同。他們幾乎完成的是一個獨立的產品。我們現在高大上的那些寫代碼的程序猿也不能做到這點。很多程序的運行要依賴硬件。比如當今的芯片!沒有芯片,你的程序就沒有用!由於社會生產是彼此聯繫的統一體,所以,社會的主要部分的勞動者喪失了具有真正個性的能力。我們幾乎很難看到人們從他們的勞動中體現的愉快和美!這也是當今為什麼工匠精神迷人的地方,因為大多來說工匠正是利用自己的勞動來完成獨立的商品,他們的個性上體現出他們的勞動內容,特別是勞動內容。比如我最近看的《古董局中局》裡的許願就是通過他在鑑寶中來體現他的個性特點,這個特點是作為一個資深的古董專家的特點,從其鑑別過程中展現其學識和性格。早年的《大宅門》的白景琦作為一箇中醫,其行為就處處體現他的行業特點。這個在藝術圈中倒是比較普遍,比如舞蹈家,小提琴師,書法家等等。可是這些不佔社會主要比例。不是社會基本的物質生產這個基礎部分,因此不能決定當今絕大部分人的性格有無問題。而在今天,能夠通過獨立勞動來體現自己個性的,幾乎是奢侈了。

更為可憐的是,當我們的社會還沒有完全進入到原子社會的時候,我們卻進入了物聯網時代,這個時代對於“我”這個概念提出了一個更為令我們悲哀的問題:“我還是我嗎?”而殘酷的現實回答可能是“我已經不是我,但是我還是我”這樣似乎混賬的現象。

其實莊子夢蝶,已經提到了我是蝴蝶還是蝴蝶是我這樣對於自我的認同的可能的問題。但是莊子的辦法是“齊物論”,就是不要區分我和蝴蝶,我可能是蝴蝶,蝴蝶可能也是我。雖然莊子的認識是深刻的,可是這終究是認識領域的問題,是意識是否可以自我認同的問題,沒有超出意識活動之外,這點是清楚的。由於我和蝴蝶是齊一的沒有區別,那麼最後實際上還是到了有無同一的地步,到了虛無的地步了。這樣雖然已經接近“我是誰”這個問題的邊緣了,但是同樣,答案卻是否定這個問題。因為”我不存在“,這與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當然是完全相反的。

而在今天,這個只是在意識中的問題轉變為現實的現象了:比如最近比較讓大家煩惱的偷拍視頻被放到網上賣錢的現象,就是最為典型的。你人在這裡,你的影響,物理影響卻在別的地方出現了,而且可能是大量在網上散播的。如果說偷拍是個別現象,那麼大量的公眾場合的攝像頭,我們自己與家人之間聯繫的攝像頭,就不能是偶然的了。當然,這就意味著網絡黑客們更可以方便入侵別人的網絡來調取你的視頻記錄了。因此,你已經不是隻在你的這裡,而是還在別的地方。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解讀

由於5G出現,低延時的信息傳播讓遠程治療成為現實。這就意味著,你生病時的命運是在上千公里外的人手中掌握著,而不是眼前的大夫。這就使我們的生命呈現為一種不完整狀態。

杭州已經開始實行給狗注射芯片,這樣,他的主人可以隨時知道他在什麼地方,就不會丟失了。我想,在未來,比如給人注射芯片,可能不是什麼太難的事情,比如老人容易走丟,這個問題安則芯片就是最為容易解決的方法。雖然人們現在還在從心理上排斥這個做法,但是技術的便捷性,會讓人們向技術求救。而且我國老人數量在迅速增加,子女皆不在身邊,而符合需要的養老服務短期內是難以跟上需要的,特別是對於農村老人,隨時知道父母的動向,就是在城裡打工的子女的第一需求。

馬斯克:“我們其實已經是電子人(cyborg)了。現代人已經能在幾秒鐘之內回答你提出的幾乎任何問題。我們都隨身攜帶的那個未來主義設備(手機、PC)將我們與無限的人類知識庫連接起來。如果某人有了什麼發現,在互聯網上幾秒鐘之內就內分享給全人類。結合了我們的設備,以及對無限知識庫的訪問,可以說基本上我們就是一個龐大的、由人與機器組成的互聯的生控體系統。”

手機與注射芯片不同在於手機的芯片是外在的,而身體內安裝芯片是隨身的,是身體內的。可是,我們現在的手機不也是隨身的嗎?之所以需要給遠在農村的父母安裝芯片,其實就是因為他們很多人還不會使用手機而已。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解讀

其實,從最近的腦機接口的發展看,按裝芯片,已經不是什麼高明的辦法了。

腦機藉口的直接結果就是人們通過大腦的意識活動,直接來操作外在物體運動——這在以前只能是神話和虛構幻想的東西。

這點,在技術上已經實現了,雖然還很初級。

但是這已經意味著你這個人,這個生物意義上的人和外在的物理世界達到了高度統一。腦機接口技術的出現,意味著你再也不能離開這個技術後面的龐大的強大的後臺。,腦機接口基本的實現步驟可以分為四步:採集信號>>信息解碼處理>>再編碼>>反饋。也就是說你的設備必須與腦機接口的設備聯繫,而這個設備又必須與它身後的服務器聯繫。你的高級自由的活動是不能脫離後面龐大的服務器的支撐的。否則你就會變回原形,成為一個事必躬親的傳統人。

在這種情況下,哪裡還有“我”?

腦機接口現在的方向是以治療有腦損傷的人的疾病,可是未來就會,也應該成為普及的東西。美國這個馬斯克說腦機接口技術是防止人類成為未來高級智能AI的奴隸的唯一辦法。我雖然不信什麼可以超越人類自身智慧的類人級別的超人型的人工智能系統,但是對於腦機接口技術的普遍性,我還是認可的。

當然,還有有些恐怖的,現在更加成熟的技術“換臉”——當然是在網絡上。使你在網絡上幾乎可以和成千上萬的人以視頻的形式對話。當年陸游的《梅花絕句》:“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的需要,現在實際上已經實現了。不過哪個是真正的你,可成了問題。也許這個人看到的你在流眼淚,訴說自己失戀,而另外的你卻在跟朋友借錢!

剛剛公佈的Codec Avatars技術,就讓VR社交中的虛擬人物表情動作達到了非常真實的狀態,彷彿在虛擬世界中復刻了一個“真實”的你。據微信公眾號《 VR陀螺》3月14日發佈的,由名字叫“小夥計”、“ZJ”編譯的文章《Facebook最新黑科技:在虛擬世界中復刻一個“真實”的你》介紹這種技術的作用:

但Facebook的新技術Spaces能夠用社交媒體照片生成一個形象逼真的動畫形象,但有些表情仍然依賴於按鈕或手柄來觸發。即使像技術要求更高的平臺,如高保真領域,它的確可以讓用戶導入自己的3D掃描模型,但如果要求虛擬形象感覺像你一樣栩栩如生,道阻且長。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解讀

其技術特點是:

是用機器收集、學習和重建人類社交表情的結果。

這將包括你的表情,你的身體的肌肉的運動,這樣,未來戴上VR頭盔顯示器,你看到 的對方几乎就和真人站在面前是一樣的,他不必千里迢迢來到你面前和你聊天。當然,這個技術目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問題是,這個技術已經出現,你已經可以以同時在多處出現的身份和不同的人進行社交了。也就是說,科技已經使你不再是一個獨立完整的具有個性的你。

腦機接口技術使我們人類完全嵌入到智能機器之中,與外在物理世界完全融合。而類似上面的臉書的技術,又可以使我們同時可以與很多人進行社交活動。人工智能的自動化生產,將勞動者完全從體力勞動中排除出去,這樣,傳統上獨立完整的我就消失了。

從而西方哲學自笛卡爾以來的話題“我思故我在”的基礎“我”的存在就消失了。連帶著那些在此基礎上發生存在的如海德格爾等等的“存在主義”也就成了空中樓閣,沒有存在的必要。現代西方主觀唯心主義的存在基礎就沒有了。

我想,當腦機藉口普遍使用的時候,由於人類和物理世界的高度融合,所謂世界的神創造的這樣的鬼話的市場也會大大縮小,以至於沒有存在的市場。世界神創論的根本是神在世界之外,其實折射到人與世界的關係就是人與世界的二元性,也就是人在物理世界之外這樣的看法決定的。當人類自身與世界高度融合,那麼傳統的以神和世界二元論存在的神創論當然也就沒有了市場。

到那個時候思考宇宙,我想會有其他的思想吧。

其實從機器大工業以來,真正所謂的“我”就不存在了。那些還在宣揚自我的哲學大體都是再炒早期的西方古典哲學的生飯,而不再具有真正的意義,毋寧說其意義本質就是在於欺騙了。正因為如此,馬克思很少強調所謂的什麼個人奮鬥的概念,他的核心思想就是一句話:“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馬克思的時代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實現還是很有困難的,在今天,我想先進的科技正在將這個現實條件迅速實現。

"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不是一個從來就存在的問題。雖然在今天人們一談哲學話題,總會想到這個話題。似乎這是一個哲學的基本問題。其實並不是這樣的。這個問題之所以成為一個被普遍認識的問題,乃是資產階級文藝啟蒙以來登上歷史舞臺的產物。之前並不存在這樣的問題。

有自我意識,並不等於進入哲人的思考成為哲學問題。《詩經》的《氓》雲:”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已經有了”我“的意識。但是這裡成為哲學問題還遠,換言之,成為人們人人思考的必須問題還遠。

就中國人來說,春秋戰國的學者們都在忙著為各個諸侯王出謀劃策,另外給自己某個好前程!老子講無為,而莊子重虛無。墨子,歷來被譽為是勞動者的哲學家,可是他留給我們的書中是滿口”天下“、帝王天下。儒家似乎是最接近的,孔子的仁愛已經接近了,“樊遲問仁,子曰愛人”。這是對仁這個概念的解釋,我們都是知道的。這個概念最有價值的地方在其中的”人“。而這個”人“恰是西方近代以來哲學的重要問題。可是,孔子說得很清楚,是愛人,而不是愛我。

當然,對我的這個看法最大的阻礙就是楊朱為我。楊朱倡導“貴己”之說,“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又說:“善治外者,物未必治;善治內者,物未必亂。以若之治外,其法可以暫行於一國,而未合於人心;以我之治內,可推之於天下。”人人治內貴己,互不侵、損,人人自重自愛,不就各安其所,天下大治理。其出發點還是在天下,這與從君主角度似乎不同,其實完全一樣。最為關鍵的是他沒有解釋這個所謂的”我“是什麼。更為有意思的是,他的貴己根本在於保命。亂世中,這樣的希望其實真是太奢侈了。而保命的方法是順其自然,有好的你就享受,沒有也彆強求。這種順其自然的結果,在理論上必然回到老子的”無“的概念上。《老子》第十三章: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者,若可託天下。

可見貴己的進一步發展是無己、無身,只有無身才無患,只有無患才安全,才能保命。這就是楊朱和老子哲學的關聯邏輯。

後世漢儒忙著堯舜禹湯,禮讓治天下,根本沒有時間考慮”我“。

佛教其實是基本接觸到這個問題的哲學思考了。特別是我們的禪宗,思考很有成績。可是佛教作為出世的宗教根本還在於對現實的否定,所以,當提出眾生皆有佛性的時候,還是要回到空空如也的佛性上來。既然以空無為佛性之本,那麼“我”就不存在了。這樣,從接近這個話題走到了否定這個話題的反面。

從老子到禪宗,跨越千年,對自己的思考的結果都是否定自己,否定”我“,在理論上足以證明”我“在古典哲學中是沒有位置的。

明代有個笑話很有意思:一個公差押解一個犯了罪的和尚去發配外地,可是在路上有個旅店過夜,這個罪犯和尚在半夜給睡著了的公差踢掉了頭髮,換了衣服,跑了。早上醒來,那公差一看和尚跑了,不知道怎麼辦,下意識地一摸頭,發現自己成了禿子,他恍然悟到:和尚還在,我哪裡去了?

笑話固然是在笑話此人之喪失自我,可是這不也正在說人們一般並不思考”我“嗎?

反應明代市井文化的《金瓶梅》歷來是被作為當時資產階級萌芽的文學產物。按道理這裡該反思了,可是我們看四十六回算命時,潘金蓮說的是:

“算的著命,算不著行。想著前日道士打看,說我短命哩怎的哩,說的人心裡影影的。隨他,明日街死街埋,路死路埋,倒在洋溝裡就是棺材!”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解讀

這種隨遇而安不正是上面楊朱的思想嗎?

你 是什麼,是要有你的活動來決定的。這點湯顯祖的杜麗娘是吧是就好得多了?且聽她唱到:”我一生愛好是天然。“這是從積極方面來闡述和潘金蓮說的同一個命題罷了。兩個文學形象迥然不同的人物,其對自己我的思考居然是一樣的。這就是明代對”我“的思考。本質上還沒有脫離楊朱的思想。

魯智深浙江坐化前寫的偈語“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枷,這裡扯斷玉瑣。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所謂有我其實也是無我。

這並不難理解,根本就在農業時代,人們都是以族群的方式生活,也就是家族的方式,不能脫離他人獨立生活,這樣,純然反應自己的思想就不會出現。

只有進入了以商品交換普遍化的資本主義社會,因為商品交換是以人與人對立為前提的,所以人的獨立就成為必然了。當然在此,人與人也就都是商品交換的經濟關係了。所以西方近代哲學始祖笛卡爾的第一命題不是我是什麼而是我首先是一個存在,即我思故我在。如果獨立的自我不能存在,那麼”我是誰?“這個思考就是無法成立的。

不過,馬克思又給了一個提示那就是實際上如果真正要有自我,可能只能是在資產階級社會之前的時代。當然這個有個過渡性階段。這就是手工工場時代。馬克思說這個時代的整個歷史時期,那些依靠手工技術的工人們反抗工廠主,資產階級真正取得勝利是在機械製造出現後的大工業時代。因為這個時候,人成了機器的附庸。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解讀

馬克思為什麼說只有機器大工業時代之前的人才能有真正的“自我”呢?馬克思的邏輯是人自身是什麼是由你的活動來表現的。而這個活動主要是生產活動,通過使用勞動工具來體現的。在這裡勞動工具是次要的,而勞動者,也就是使用者居於主要地位,是人使用工具,而不是工具使用人。當你使用鋤頭的時候,你就是農民,當你使用斧子砍柴,你就是樵夫,當你去打獵,你就是獵人等等。但是到了機器大工業之後,由於機器的分工造成了人成為機器的附庸,機器的一個延伸器官,而完成極為簡單的勞動,這樣,你的個性化的內容就消失了。而且是許多人為一臺機器服務,幾乎沒有人能獨立完成一個產品,特別是現在的全球產業鏈,一個手機的零部件要來自全球,每個人只能完成其中極小的一部分,因此作為勞動者你的獨立性也就消失了。這就意味著你的勞動根本不能反應你的特點,因此你也就成了沒有特點的人,一個沒有任何特點的人,有個詞叫原子人,就是像原子一樣一個個彼此完全獨立卻一樣的人。用馬克思的邏輯這樣完全一樣的人,不論多少,都可以看作一個人。這就是哲學上多即一的邏輯。沒有個性的人存在是機器大工業的產物,不是人類自身的過錯,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機器大工業打破了人們在狹小的範圍內生活聯繫從而與更為廣闊的世界建立聯繫,比如我們現在使用網絡會操心美國的股市,和北極的海面是否可以通航。而之前的農業時代,也許有些人終身都不一定去過縣城。

當然你會問你真的沒有自我嗎?比如我喜歡搞個殺馬特的髮型,我喜歡吃辣椒,我喜歡穿西裝等等。這些特點未嘗不是你的一個側面,但是不是最為主要的,最為主要的是必須從你的生產活動的工具使用中體現出來。而我們絕大部分人現在已經不可能了。起碼工廠的師傅們不行了,他不能搬上一臺機器來表現自己的特點。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解讀

當然不是絕對的。比如快遞員就可以完成獨立的工作:送東西。可是我們知道這樣的勞動幾乎很難體現勞動者自身的特點。這與雕刻師,木匠、麵點師、完全不同。他們幾乎完成的是一個獨立的產品。我們現在高大上的那些寫代碼的程序猿也不能做到這點。很多程序的運行要依賴硬件。比如當今的芯片!沒有芯片,你的程序就沒有用!由於社會生產是彼此聯繫的統一體,所以,社會的主要部分的勞動者喪失了具有真正個性的能力。我們幾乎很難看到人們從他們的勞動中體現的愉快和美!這也是當今為什麼工匠精神迷人的地方,因為大多來說工匠正是利用自己的勞動來完成獨立的商品,他們的個性上體現出他們的勞動內容,特別是勞動內容。比如我最近看的《古董局中局》裡的許願就是通過他在鑑寶中來體現他的個性特點,這個特點是作為一個資深的古董專家的特點,從其鑑別過程中展現其學識和性格。早年的《大宅門》的白景琦作為一箇中醫,其行為就處處體現他的行業特點。這個在藝術圈中倒是比較普遍,比如舞蹈家,小提琴師,書法家等等。可是這些不佔社會主要比例。不是社會基本的物質生產這個基礎部分,因此不能決定當今絕大部分人的性格有無問題。而在今天,能夠通過獨立勞動來體現自己個性的,幾乎是奢侈了。

更為可憐的是,當我們的社會還沒有完全進入到原子社會的時候,我們卻進入了物聯網時代,這個時代對於“我”這個概念提出了一個更為令我們悲哀的問題:“我還是我嗎?”而殘酷的現實回答可能是“我已經不是我,但是我還是我”這樣似乎混賬的現象。

其實莊子夢蝶,已經提到了我是蝴蝶還是蝴蝶是我這樣對於自我的認同的可能的問題。但是莊子的辦法是“齊物論”,就是不要區分我和蝴蝶,我可能是蝴蝶,蝴蝶可能也是我。雖然莊子的認識是深刻的,可是這終究是認識領域的問題,是意識是否可以自我認同的問題,沒有超出意識活動之外,這點是清楚的。由於我和蝴蝶是齊一的沒有區別,那麼最後實際上還是到了有無同一的地步,到了虛無的地步了。這樣雖然已經接近“我是誰”這個問題的邊緣了,但是同樣,答案卻是否定這個問題。因為”我不存在“,這與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當然是完全相反的。

而在今天,這個只是在意識中的問題轉變為現實的現象了:比如最近比較讓大家煩惱的偷拍視頻被放到網上賣錢的現象,就是最為典型的。你人在這裡,你的影響,物理影響卻在別的地方出現了,而且可能是大量在網上散播的。如果說偷拍是個別現象,那麼大量的公眾場合的攝像頭,我們自己與家人之間聯繫的攝像頭,就不能是偶然的了。當然,這就意味著網絡黑客們更可以方便入侵別人的網絡來調取你的視頻記錄了。因此,你已經不是隻在你的這裡,而是還在別的地方。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解讀

由於5G出現,低延時的信息傳播讓遠程治療成為現實。這就意味著,你生病時的命運是在上千公里外的人手中掌握著,而不是眼前的大夫。這就使我們的生命呈現為一種不完整狀態。

杭州已經開始實行給狗注射芯片,這樣,他的主人可以隨時知道他在什麼地方,就不會丟失了。我想,在未來,比如給人注射芯片,可能不是什麼太難的事情,比如老人容易走丟,這個問題安則芯片就是最為容易解決的方法。雖然人們現在還在從心理上排斥這個做法,但是技術的便捷性,會讓人們向技術求救。而且我國老人數量在迅速增加,子女皆不在身邊,而符合需要的養老服務短期內是難以跟上需要的,特別是對於農村老人,隨時知道父母的動向,就是在城裡打工的子女的第一需求。

馬斯克:“我們其實已經是電子人(cyborg)了。現代人已經能在幾秒鐘之內回答你提出的幾乎任何問題。我們都隨身攜帶的那個未來主義設備(手機、PC)將我們與無限的人類知識庫連接起來。如果某人有了什麼發現,在互聯網上幾秒鐘之內就內分享給全人類。結合了我們的設備,以及對無限知識庫的訪問,可以說基本上我們就是一個龐大的、由人與機器組成的互聯的生控體系統。”

手機與注射芯片不同在於手機的芯片是外在的,而身體內安裝芯片是隨身的,是身體內的。可是,我們現在的手機不也是隨身的嗎?之所以需要給遠在農村的父母安裝芯片,其實就是因為他們很多人還不會使用手機而已。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解讀

其實,從最近的腦機接口的發展看,按裝芯片,已經不是什麼高明的辦法了。

腦機藉口的直接結果就是人們通過大腦的意識活動,直接來操作外在物體運動——這在以前只能是神話和虛構幻想的東西。

這點,在技術上已經實現了,雖然還很初級。

但是這已經意味著你這個人,這個生物意義上的人和外在的物理世界達到了高度統一。腦機接口技術的出現,意味著你再也不能離開這個技術後面的龐大的強大的後臺。,腦機接口基本的實現步驟可以分為四步:採集信號>>信息解碼處理>>再編碼>>反饋。也就是說你的設備必須與腦機接口的設備聯繫,而這個設備又必須與它身後的服務器聯繫。你的高級自由的活動是不能脫離後面龐大的服務器的支撐的。否則你就會變回原形,成為一個事必躬親的傳統人。

在這種情況下,哪裡還有“我”?

腦機接口現在的方向是以治療有腦損傷的人的疾病,可是未來就會,也應該成為普及的東西。美國這個馬斯克說腦機接口技術是防止人類成為未來高級智能AI的奴隸的唯一辦法。我雖然不信什麼可以超越人類自身智慧的類人級別的超人型的人工智能系統,但是對於腦機接口技術的普遍性,我還是認可的。

當然,還有有些恐怖的,現在更加成熟的技術“換臉”——當然是在網絡上。使你在網絡上幾乎可以和成千上萬的人以視頻的形式對話。當年陸游的《梅花絕句》:“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的需要,現在實際上已經實現了。不過哪個是真正的你,可成了問題。也許這個人看到的你在流眼淚,訴說自己失戀,而另外的你卻在跟朋友借錢!

剛剛公佈的Codec Avatars技術,就讓VR社交中的虛擬人物表情動作達到了非常真實的狀態,彷彿在虛擬世界中復刻了一個“真實”的你。據微信公眾號《 VR陀螺》3月14日發佈的,由名字叫“小夥計”、“ZJ”編譯的文章《Facebook最新黑科技:在虛擬世界中復刻一個“真實”的你》介紹這種技術的作用:

但Facebook的新技術Spaces能夠用社交媒體照片生成一個形象逼真的動畫形象,但有些表情仍然依賴於按鈕或手柄來觸發。即使像技術要求更高的平臺,如高保真領域,它的確可以讓用戶導入自己的3D掃描模型,但如果要求虛擬形象感覺像你一樣栩栩如生,道阻且長。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解讀

其技術特點是:

是用機器收集、學習和重建人類社交表情的結果。

這將包括你的表情,你的身體的肌肉的運動,這樣,未來戴上VR頭盔顯示器,你看到 的對方几乎就和真人站在面前是一樣的,他不必千里迢迢來到你面前和你聊天。當然,這個技術目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問題是,這個技術已經出現,你已經可以以同時在多處出現的身份和不同的人進行社交了。也就是說,科技已經使你不再是一個獨立完整的具有個性的你。

腦機接口技術使我們人類完全嵌入到智能機器之中,與外在物理世界完全融合。而類似上面的臉書的技術,又可以使我們同時可以與很多人進行社交活動。人工智能的自動化生產,將勞動者完全從體力勞動中排除出去,這樣,傳統上獨立完整的我就消失了。

從而西方哲學自笛卡爾以來的話題“我思故我在”的基礎“我”的存在就消失了。連帶著那些在此基礎上發生存在的如海德格爾等等的“存在主義”也就成了空中樓閣,沒有存在的必要。現代西方主觀唯心主義的存在基礎就沒有了。

我想,當腦機藉口普遍使用的時候,由於人類和物理世界的高度融合,所謂世界的神創造的這樣的鬼話的市場也會大大縮小,以至於沒有存在的市場。世界神創論的根本是神在世界之外,其實折射到人與世界的關係就是人與世界的二元性,也就是人在物理世界之外這樣的看法決定的。當人類自身與世界高度融合,那麼傳統的以神和世界二元論存在的神創論當然也就沒有了市場。

到那個時候思考宇宙,我想會有其他的思想吧。

其實從機器大工業以來,真正所謂的“我”就不存在了。那些還在宣揚自我的哲學大體都是再炒早期的西方古典哲學的生飯,而不再具有真正的意義,毋寧說其意義本質就是在於欺騙了。正因為如此,馬克思很少強調所謂的什麼個人奮鬥的概念,他的核心思想就是一句話:“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馬克思的時代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實現還是很有困難的,在今天,我想先進的科技正在將這個現實條件迅速實現。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解讀

不過現在西方人比較困惑,特別是美國人,一方面不能不使用先進的科技手段來蒐集國人的信息,另一方面,國會方面卻在明令禁止使用。在輿論上,西方人特別又強調包含隱私來給網絡世界和人工智能戴上緊箍咒。這種自我矛盾的狀況,表明了西方人對應當代科技的矛盾心理和手足無措的管理無能——他們的社會關係,以及基於此的政治架構都不能在容納這種可以蒐集別人面孔和步態的技術了。

據Engadget網站7月7日消息,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與移民和海關執法局(ICE)正使用車輛管理局數據庫搭建一個非官方的人臉檢測系統,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采集、使用面部照片進行調查。FBI的面部識別數據庫包含超過6.4億張圖像,每個月在民眾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超過4000次調查,但該系統的開發沒有經過國會和州立法機構的授權。政府監管機構稱“FBI沒有采取足夠的行動來幫助確保其系統的準確性”,而ICE在對數據庫的管理權限上也存在問題。(註釋:資料來自今日頭條:全球技術地圖)

"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不是一個從來就存在的問題。雖然在今天人們一談哲學話題,總會想到這個話題。似乎這是一個哲學的基本問題。其實並不是這樣的。這個問題之所以成為一個被普遍認識的問題,乃是資產階級文藝啟蒙以來登上歷史舞臺的產物。之前並不存在這樣的問題。

有自我意識,並不等於進入哲人的思考成為哲學問題。《詩經》的《氓》雲:”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已經有了”我“的意識。但是這裡成為哲學問題還遠,換言之,成為人們人人思考的必須問題還遠。

就中國人來說,春秋戰國的學者們都在忙著為各個諸侯王出謀劃策,另外給自己某個好前程!老子講無為,而莊子重虛無。墨子,歷來被譽為是勞動者的哲學家,可是他留給我們的書中是滿口”天下“、帝王天下。儒家似乎是最接近的,孔子的仁愛已經接近了,“樊遲問仁,子曰愛人”。這是對仁這個概念的解釋,我們都是知道的。這個概念最有價值的地方在其中的”人“。而這個”人“恰是西方近代以來哲學的重要問題。可是,孔子說得很清楚,是愛人,而不是愛我。

當然,對我的這個看法最大的阻礙就是楊朱為我。楊朱倡導“貴己”之說,“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又說:“善治外者,物未必治;善治內者,物未必亂。以若之治外,其法可以暫行於一國,而未合於人心;以我之治內,可推之於天下。”人人治內貴己,互不侵、損,人人自重自愛,不就各安其所,天下大治理。其出發點還是在天下,這與從君主角度似乎不同,其實完全一樣。最為關鍵的是他沒有解釋這個所謂的”我“是什麼。更為有意思的是,他的貴己根本在於保命。亂世中,這樣的希望其實真是太奢侈了。而保命的方法是順其自然,有好的你就享受,沒有也彆強求。這種順其自然的結果,在理論上必然回到老子的”無“的概念上。《老子》第十三章: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者,若可託天下。

可見貴己的進一步發展是無己、無身,只有無身才無患,只有無患才安全,才能保命。這就是楊朱和老子哲學的關聯邏輯。

後世漢儒忙著堯舜禹湯,禮讓治天下,根本沒有時間考慮”我“。

佛教其實是基本接觸到這個問題的哲學思考了。特別是我們的禪宗,思考很有成績。可是佛教作為出世的宗教根本還在於對現實的否定,所以,當提出眾生皆有佛性的時候,還是要回到空空如也的佛性上來。既然以空無為佛性之本,那麼“我”就不存在了。這樣,從接近這個話題走到了否定這個話題的反面。

從老子到禪宗,跨越千年,對自己的思考的結果都是否定自己,否定”我“,在理論上足以證明”我“在古典哲學中是沒有位置的。

明代有個笑話很有意思:一個公差押解一個犯了罪的和尚去發配外地,可是在路上有個旅店過夜,這個罪犯和尚在半夜給睡著了的公差踢掉了頭髮,換了衣服,跑了。早上醒來,那公差一看和尚跑了,不知道怎麼辦,下意識地一摸頭,發現自己成了禿子,他恍然悟到:和尚還在,我哪裡去了?

笑話固然是在笑話此人之喪失自我,可是這不也正在說人們一般並不思考”我“嗎?

反應明代市井文化的《金瓶梅》歷來是被作為當時資產階級萌芽的文學產物。按道理這裡該反思了,可是我們看四十六回算命時,潘金蓮說的是:

“算的著命,算不著行。想著前日道士打看,說我短命哩怎的哩,說的人心裡影影的。隨他,明日街死街埋,路死路埋,倒在洋溝裡就是棺材!”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解讀

這種隨遇而安不正是上面楊朱的思想嗎?

你 是什麼,是要有你的活動來決定的。這點湯顯祖的杜麗娘是吧是就好得多了?且聽她唱到:”我一生愛好是天然。“這是從積極方面來闡述和潘金蓮說的同一個命題罷了。兩個文學形象迥然不同的人物,其對自己我的思考居然是一樣的。這就是明代對”我“的思考。本質上還沒有脫離楊朱的思想。

魯智深浙江坐化前寫的偈語“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枷,這裡扯斷玉瑣。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所謂有我其實也是無我。

這並不難理解,根本就在農業時代,人們都是以族群的方式生活,也就是家族的方式,不能脫離他人獨立生活,這樣,純然反應自己的思想就不會出現。

只有進入了以商品交換普遍化的資本主義社會,因為商品交換是以人與人對立為前提的,所以人的獨立就成為必然了。當然在此,人與人也就都是商品交換的經濟關係了。所以西方近代哲學始祖笛卡爾的第一命題不是我是什麼而是我首先是一個存在,即我思故我在。如果獨立的自我不能存在,那麼”我是誰?“這個思考就是無法成立的。

不過,馬克思又給了一個提示那就是實際上如果真正要有自我,可能只能是在資產階級社會之前的時代。當然這個有個過渡性階段。這就是手工工場時代。馬克思說這個時代的整個歷史時期,那些依靠手工技術的工人們反抗工廠主,資產階級真正取得勝利是在機械製造出現後的大工業時代。因為這個時候,人成了機器的附庸。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解讀

馬克思為什麼說只有機器大工業時代之前的人才能有真正的“自我”呢?馬克思的邏輯是人自身是什麼是由你的活動來表現的。而這個活動主要是生產活動,通過使用勞動工具來體現的。在這裡勞動工具是次要的,而勞動者,也就是使用者居於主要地位,是人使用工具,而不是工具使用人。當你使用鋤頭的時候,你就是農民,當你使用斧子砍柴,你就是樵夫,當你去打獵,你就是獵人等等。但是到了機器大工業之後,由於機器的分工造成了人成為機器的附庸,機器的一個延伸器官,而完成極為簡單的勞動,這樣,你的個性化的內容就消失了。而且是許多人為一臺機器服務,幾乎沒有人能獨立完成一個產品,特別是現在的全球產業鏈,一個手機的零部件要來自全球,每個人只能完成其中極小的一部分,因此作為勞動者你的獨立性也就消失了。這就意味著你的勞動根本不能反應你的特點,因此你也就成了沒有特點的人,一個沒有任何特點的人,有個詞叫原子人,就是像原子一樣一個個彼此完全獨立卻一樣的人。用馬克思的邏輯這樣完全一樣的人,不論多少,都可以看作一個人。這就是哲學上多即一的邏輯。沒有個性的人存在是機器大工業的產物,不是人類自身的過錯,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機器大工業打破了人們在狹小的範圍內生活聯繫從而與更為廣闊的世界建立聯繫,比如我們現在使用網絡會操心美國的股市,和北極的海面是否可以通航。而之前的農業時代,也許有些人終身都不一定去過縣城。

當然你會問你真的沒有自我嗎?比如我喜歡搞個殺馬特的髮型,我喜歡吃辣椒,我喜歡穿西裝等等。這些特點未嘗不是你的一個側面,但是不是最為主要的,最為主要的是必須從你的生產活動的工具使用中體現出來。而我們絕大部分人現在已經不可能了。起碼工廠的師傅們不行了,他不能搬上一臺機器來表現自己的特點。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解讀

當然不是絕對的。比如快遞員就可以完成獨立的工作:送東西。可是我們知道這樣的勞動幾乎很難體現勞動者自身的特點。這與雕刻師,木匠、麵點師、完全不同。他們幾乎完成的是一個獨立的產品。我們現在高大上的那些寫代碼的程序猿也不能做到這點。很多程序的運行要依賴硬件。比如當今的芯片!沒有芯片,你的程序就沒有用!由於社會生產是彼此聯繫的統一體,所以,社會的主要部分的勞動者喪失了具有真正個性的能力。我們幾乎很難看到人們從他們的勞動中體現的愉快和美!這也是當今為什麼工匠精神迷人的地方,因為大多來說工匠正是利用自己的勞動來完成獨立的商品,他們的個性上體現出他們的勞動內容,特別是勞動內容。比如我最近看的《古董局中局》裡的許願就是通過他在鑑寶中來體現他的個性特點,這個特點是作為一個資深的古董專家的特點,從其鑑別過程中展現其學識和性格。早年的《大宅門》的白景琦作為一箇中醫,其行為就處處體現他的行業特點。這個在藝術圈中倒是比較普遍,比如舞蹈家,小提琴師,書法家等等。可是這些不佔社會主要比例。不是社會基本的物質生產這個基礎部分,因此不能決定當今絕大部分人的性格有無問題。而在今天,能夠通過獨立勞動來體現自己個性的,幾乎是奢侈了。

更為可憐的是,當我們的社會還沒有完全進入到原子社會的時候,我們卻進入了物聯網時代,這個時代對於“我”這個概念提出了一個更為令我們悲哀的問題:“我還是我嗎?”而殘酷的現實回答可能是“我已經不是我,但是我還是我”這樣似乎混賬的現象。

其實莊子夢蝶,已經提到了我是蝴蝶還是蝴蝶是我這樣對於自我的認同的可能的問題。但是莊子的辦法是“齊物論”,就是不要區分我和蝴蝶,我可能是蝴蝶,蝴蝶可能也是我。雖然莊子的認識是深刻的,可是這終究是認識領域的問題,是意識是否可以自我認同的問題,沒有超出意識活動之外,這點是清楚的。由於我和蝴蝶是齊一的沒有區別,那麼最後實際上還是到了有無同一的地步,到了虛無的地步了。這樣雖然已經接近“我是誰”這個問題的邊緣了,但是同樣,答案卻是否定這個問題。因為”我不存在“,這與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當然是完全相反的。

而在今天,這個只是在意識中的問題轉變為現實的現象了:比如最近比較讓大家煩惱的偷拍視頻被放到網上賣錢的現象,就是最為典型的。你人在這裡,你的影響,物理影響卻在別的地方出現了,而且可能是大量在網上散播的。如果說偷拍是個別現象,那麼大量的公眾場合的攝像頭,我們自己與家人之間聯繫的攝像頭,就不能是偶然的了。當然,這就意味著網絡黑客們更可以方便入侵別人的網絡來調取你的視頻記錄了。因此,你已經不是隻在你的這裡,而是還在別的地方。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解讀

由於5G出現,低延時的信息傳播讓遠程治療成為現實。這就意味著,你生病時的命運是在上千公里外的人手中掌握著,而不是眼前的大夫。這就使我們的生命呈現為一種不完整狀態。

杭州已經開始實行給狗注射芯片,這樣,他的主人可以隨時知道他在什麼地方,就不會丟失了。我想,在未來,比如給人注射芯片,可能不是什麼太難的事情,比如老人容易走丟,這個問題安則芯片就是最為容易解決的方法。雖然人們現在還在從心理上排斥這個做法,但是技術的便捷性,會讓人們向技術求救。而且我國老人數量在迅速增加,子女皆不在身邊,而符合需要的養老服務短期內是難以跟上需要的,特別是對於農村老人,隨時知道父母的動向,就是在城裡打工的子女的第一需求。

馬斯克:“我們其實已經是電子人(cyborg)了。現代人已經能在幾秒鐘之內回答你提出的幾乎任何問題。我們都隨身攜帶的那個未來主義設備(手機、PC)將我們與無限的人類知識庫連接起來。如果某人有了什麼發現,在互聯網上幾秒鐘之內就內分享給全人類。結合了我們的設備,以及對無限知識庫的訪問,可以說基本上我們就是一個龐大的、由人與機器組成的互聯的生控體系統。”

手機與注射芯片不同在於手機的芯片是外在的,而身體內安裝芯片是隨身的,是身體內的。可是,我們現在的手機不也是隨身的嗎?之所以需要給遠在農村的父母安裝芯片,其實就是因為他們很多人還不會使用手機而已。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解讀

其實,從最近的腦機接口的發展看,按裝芯片,已經不是什麼高明的辦法了。

腦機藉口的直接結果就是人們通過大腦的意識活動,直接來操作外在物體運動——這在以前只能是神話和虛構幻想的東西。

這點,在技術上已經實現了,雖然還很初級。

但是這已經意味著你這個人,這個生物意義上的人和外在的物理世界達到了高度統一。腦機接口技術的出現,意味著你再也不能離開這個技術後面的龐大的強大的後臺。,腦機接口基本的實現步驟可以分為四步:採集信號>>信息解碼處理>>再編碼>>反饋。也就是說你的設備必須與腦機接口的設備聯繫,而這個設備又必須與它身後的服務器聯繫。你的高級自由的活動是不能脫離後面龐大的服務器的支撐的。否則你就會變回原形,成為一個事必躬親的傳統人。

在這種情況下,哪裡還有“我”?

腦機接口現在的方向是以治療有腦損傷的人的疾病,可是未來就會,也應該成為普及的東西。美國這個馬斯克說腦機接口技術是防止人類成為未來高級智能AI的奴隸的唯一辦法。我雖然不信什麼可以超越人類自身智慧的類人級別的超人型的人工智能系統,但是對於腦機接口技術的普遍性,我還是認可的。

當然,還有有些恐怖的,現在更加成熟的技術“換臉”——當然是在網絡上。使你在網絡上幾乎可以和成千上萬的人以視頻的形式對話。當年陸游的《梅花絕句》:“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的需要,現在實際上已經實現了。不過哪個是真正的你,可成了問題。也許這個人看到的你在流眼淚,訴說自己失戀,而另外的你卻在跟朋友借錢!

剛剛公佈的Codec Avatars技術,就讓VR社交中的虛擬人物表情動作達到了非常真實的狀態,彷彿在虛擬世界中復刻了一個“真實”的你。據微信公眾號《 VR陀螺》3月14日發佈的,由名字叫“小夥計”、“ZJ”編譯的文章《Facebook最新黑科技:在虛擬世界中復刻一個“真實”的你》介紹這種技術的作用:

但Facebook的新技術Spaces能夠用社交媒體照片生成一個形象逼真的動畫形象,但有些表情仍然依賴於按鈕或手柄來觸發。即使像技術要求更高的平臺,如高保真領域,它的確可以讓用戶導入自己的3D掃描模型,但如果要求虛擬形象感覺像你一樣栩栩如生,道阻且長。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解讀

其技術特點是:

是用機器收集、學習和重建人類社交表情的結果。

這將包括你的表情,你的身體的肌肉的運動,這樣,未來戴上VR頭盔顯示器,你看到 的對方几乎就和真人站在面前是一樣的,他不必千里迢迢來到你面前和你聊天。當然,這個技術目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問題是,這個技術已經出現,你已經可以以同時在多處出現的身份和不同的人進行社交了。也就是說,科技已經使你不再是一個獨立完整的具有個性的你。

腦機接口技術使我們人類完全嵌入到智能機器之中,與外在物理世界完全融合。而類似上面的臉書的技術,又可以使我們同時可以與很多人進行社交活動。人工智能的自動化生產,將勞動者完全從體力勞動中排除出去,這樣,傳統上獨立完整的我就消失了。

從而西方哲學自笛卡爾以來的話題“我思故我在”的基礎“我”的存在就消失了。連帶著那些在此基礎上發生存在的如海德格爾等等的“存在主義”也就成了空中樓閣,沒有存在的必要。現代西方主觀唯心主義的存在基礎就沒有了。

我想,當腦機藉口普遍使用的時候,由於人類和物理世界的高度融合,所謂世界的神創造的這樣的鬼話的市場也會大大縮小,以至於沒有存在的市場。世界神創論的根本是神在世界之外,其實折射到人與世界的關係就是人與世界的二元性,也就是人在物理世界之外這樣的看法決定的。當人類自身與世界高度融合,那麼傳統的以神和世界二元論存在的神創論當然也就沒有了市場。

到那個時候思考宇宙,我想會有其他的思想吧。

其實從機器大工業以來,真正所謂的“我”就不存在了。那些還在宣揚自我的哲學大體都是再炒早期的西方古典哲學的生飯,而不再具有真正的意義,毋寧說其意義本質就是在於欺騙了。正因為如此,馬克思很少強調所謂的什麼個人奮鬥的概念,他的核心思想就是一句話:“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馬克思的時代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實現還是很有困難的,在今天,我想先進的科技正在將這個現實條件迅速實現。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解讀

不過現在西方人比較困惑,特別是美國人,一方面不能不使用先進的科技手段來蒐集國人的信息,另一方面,國會方面卻在明令禁止使用。在輿論上,西方人特別又強調包含隱私來給網絡世界和人工智能戴上緊箍咒。這種自我矛盾的狀況,表明了西方人對應當代科技的矛盾心理和手足無措的管理無能——他們的社會關係,以及基於此的政治架構都不能在容納這種可以蒐集別人面孔和步態的技術了。

據Engadget網站7月7日消息,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與移民和海關執法局(ICE)正使用車輛管理局數據庫搭建一個非官方的人臉檢測系統,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采集、使用面部照片進行調查。FBI的面部識別數據庫包含超過6.4億張圖像,每個月在民眾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超過4000次調查,但該系統的開發沒有經過國會和州立法機構的授權。政府監管機構稱“FBI沒有采取足夠的行動來幫助確保其系統的準確性”,而ICE在對數據庫的管理權限上也存在問題。(註釋:資料來自今日頭條:全球技術地圖)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解讀

中國電子報 2019-07-09文章《緊急叫停人臉識別和Libra,美國為什麼怕了?》:

最近美國頻頻爆出對新技術應用收緊的消息。先是在波士頓附近的薩默維爾市,議會於當地時間6月27日以11∶0的投票通過了禁止該市相關機構在公共場所使用面部識別技術,這是今年5月舊金山出臺法令禁止警察和其他政府機構使用人臉識別技術後,美國第二個禁止使用該技術的城市。緊接著7月2日下午,美國眾議院財政委員會向扎克伯格等Facebook高管致函,要求立刻停止數字貨幣/錢包項目Libra/Calibra的所有相關工作。

理由是

就像美國眾議院財政委員會給Facebook高管的信函中所言:“Facebook發佈的白皮書對於Libra/Calibra項目的意圖、所扮演的角色、潛在用途和安全性方面提供的信息極少,暴露出了項目存在大規模風險並且缺乏明確的監管保護。如果這些產品和服務沒有得到充分監管,甚至受到不當管理,它會帶來危及美國和全球金融穩定的系統性風險,引發金融海嘯。”每一次金融海嘯、金融危機所引發的企業倒閉、經濟衰退、經濟蕭條,我們仍歷歷在目,我們不能夠因為數字化推進的莽撞,而讓全球經濟陷入泥潭。

人臉識別技術尚不完全成熟,如果在不成熟的時候被濫用,同時又缺乏監管將會造成很大的風險。2018年7月,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使用亞馬遜的Rekognition人臉識別產品將美國的國會535名議員與25000張警方公開的罪犯面部照片進行匹配,該軟件錯誤的將28名議員識別為罪犯,這事曾引發了巨大的爭議。2018年6月福布斯網站對亞馬遜面部識別產品“Rekognition”進行了一次測試,證明了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極其廉價工具來追蹤他人的行蹤。

應該說,舊金山是美國高科技企業匯聚的地區,是全球最頂尖AI技術的聚集區,照理說,這樣的城市更應該對高科技的應用持“樂觀”態度,他們的謹慎事實上給我們很多啟示,我們對科技的採用需要更綜合地進行多維度考量。如果風險大於獲益,我們應該放慢推進的速度,尋求更可控的方式推進。目前在美國不僅僅是舊金山和薩默維爾市,正在有越來越多的城市考慮將禁止使用人臉識別技術。在歐洲,歐洲人工智能高級別專家組(HLEG)也在不久前發佈報告,提議“歐洲應該禁止AI進行大規模監視和社會信用評分”。呼籲“政府應承諾只部署和採購值得信賴的人工智能系統,其設計宗旨是尊重法律和基本權利,符合倫理原則,社會技術健全。”

"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不是一個從來就存在的問題。雖然在今天人們一談哲學話題,總會想到這個話題。似乎這是一個哲學的基本問題。其實並不是這樣的。這個問題之所以成為一個被普遍認識的問題,乃是資產階級文藝啟蒙以來登上歷史舞臺的產物。之前並不存在這樣的問題。

有自我意識,並不等於進入哲人的思考成為哲學問題。《詩經》的《氓》雲:”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已經有了”我“的意識。但是這裡成為哲學問題還遠,換言之,成為人們人人思考的必須問題還遠。

就中國人來說,春秋戰國的學者們都在忙著為各個諸侯王出謀劃策,另外給自己某個好前程!老子講無為,而莊子重虛無。墨子,歷來被譽為是勞動者的哲學家,可是他留給我們的書中是滿口”天下“、帝王天下。儒家似乎是最接近的,孔子的仁愛已經接近了,“樊遲問仁,子曰愛人”。這是對仁這個概念的解釋,我們都是知道的。這個概念最有價值的地方在其中的”人“。而這個”人“恰是西方近代以來哲學的重要問題。可是,孔子說得很清楚,是愛人,而不是愛我。

當然,對我的這個看法最大的阻礙就是楊朱為我。楊朱倡導“貴己”之說,“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又說:“善治外者,物未必治;善治內者,物未必亂。以若之治外,其法可以暫行於一國,而未合於人心;以我之治內,可推之於天下。”人人治內貴己,互不侵、損,人人自重自愛,不就各安其所,天下大治理。其出發點還是在天下,這與從君主角度似乎不同,其實完全一樣。最為關鍵的是他沒有解釋這個所謂的”我“是什麼。更為有意思的是,他的貴己根本在於保命。亂世中,這樣的希望其實真是太奢侈了。而保命的方法是順其自然,有好的你就享受,沒有也彆強求。這種順其自然的結果,在理論上必然回到老子的”無“的概念上。《老子》第十三章: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者,若可託天下。

可見貴己的進一步發展是無己、無身,只有無身才無患,只有無患才安全,才能保命。這就是楊朱和老子哲學的關聯邏輯。

後世漢儒忙著堯舜禹湯,禮讓治天下,根本沒有時間考慮”我“。

佛教其實是基本接觸到這個問題的哲學思考了。特別是我們的禪宗,思考很有成績。可是佛教作為出世的宗教根本還在於對現實的否定,所以,當提出眾生皆有佛性的時候,還是要回到空空如也的佛性上來。既然以空無為佛性之本,那麼“我”就不存在了。這樣,從接近這個話題走到了否定這個話題的反面。

從老子到禪宗,跨越千年,對自己的思考的結果都是否定自己,否定”我“,在理論上足以證明”我“在古典哲學中是沒有位置的。

明代有個笑話很有意思:一個公差押解一個犯了罪的和尚去發配外地,可是在路上有個旅店過夜,這個罪犯和尚在半夜給睡著了的公差踢掉了頭髮,換了衣服,跑了。早上醒來,那公差一看和尚跑了,不知道怎麼辦,下意識地一摸頭,發現自己成了禿子,他恍然悟到:和尚還在,我哪裡去了?

笑話固然是在笑話此人之喪失自我,可是這不也正在說人們一般並不思考”我“嗎?

反應明代市井文化的《金瓶梅》歷來是被作為當時資產階級萌芽的文學產物。按道理這裡該反思了,可是我們看四十六回算命時,潘金蓮說的是:

“算的著命,算不著行。想著前日道士打看,說我短命哩怎的哩,說的人心裡影影的。隨他,明日街死街埋,路死路埋,倒在洋溝裡就是棺材!”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解讀

這種隨遇而安不正是上面楊朱的思想嗎?

你 是什麼,是要有你的活動來決定的。這點湯顯祖的杜麗娘是吧是就好得多了?且聽她唱到:”我一生愛好是天然。“這是從積極方面來闡述和潘金蓮說的同一個命題罷了。兩個文學形象迥然不同的人物,其對自己我的思考居然是一樣的。這就是明代對”我“的思考。本質上還沒有脫離楊朱的思想。

魯智深浙江坐化前寫的偈語“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枷,這裡扯斷玉瑣。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所謂有我其實也是無我。

這並不難理解,根本就在農業時代,人們都是以族群的方式生活,也就是家族的方式,不能脫離他人獨立生活,這樣,純然反應自己的思想就不會出現。

只有進入了以商品交換普遍化的資本主義社會,因為商品交換是以人與人對立為前提的,所以人的獨立就成為必然了。當然在此,人與人也就都是商品交換的經濟關係了。所以西方近代哲學始祖笛卡爾的第一命題不是我是什麼而是我首先是一個存在,即我思故我在。如果獨立的自我不能存在,那麼”我是誰?“這個思考就是無法成立的。

不過,馬克思又給了一個提示那就是實際上如果真正要有自我,可能只能是在資產階級社會之前的時代。當然這個有個過渡性階段。這就是手工工場時代。馬克思說這個時代的整個歷史時期,那些依靠手工技術的工人們反抗工廠主,資產階級真正取得勝利是在機械製造出現後的大工業時代。因為這個時候,人成了機器的附庸。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解讀

馬克思為什麼說只有機器大工業時代之前的人才能有真正的“自我”呢?馬克思的邏輯是人自身是什麼是由你的活動來表現的。而這個活動主要是生產活動,通過使用勞動工具來體現的。在這裡勞動工具是次要的,而勞動者,也就是使用者居於主要地位,是人使用工具,而不是工具使用人。當你使用鋤頭的時候,你就是農民,當你使用斧子砍柴,你就是樵夫,當你去打獵,你就是獵人等等。但是到了機器大工業之後,由於機器的分工造成了人成為機器的附庸,機器的一個延伸器官,而完成極為簡單的勞動,這樣,你的個性化的內容就消失了。而且是許多人為一臺機器服務,幾乎沒有人能獨立完成一個產品,特別是現在的全球產業鏈,一個手機的零部件要來自全球,每個人只能完成其中極小的一部分,因此作為勞動者你的獨立性也就消失了。這就意味著你的勞動根本不能反應你的特點,因此你也就成了沒有特點的人,一個沒有任何特點的人,有個詞叫原子人,就是像原子一樣一個個彼此完全獨立卻一樣的人。用馬克思的邏輯這樣完全一樣的人,不論多少,都可以看作一個人。這就是哲學上多即一的邏輯。沒有個性的人存在是機器大工業的產物,不是人類自身的過錯,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機器大工業打破了人們在狹小的範圍內生活聯繫從而與更為廣闊的世界建立聯繫,比如我們現在使用網絡會操心美國的股市,和北極的海面是否可以通航。而之前的農業時代,也許有些人終身都不一定去過縣城。

當然你會問你真的沒有自我嗎?比如我喜歡搞個殺馬特的髮型,我喜歡吃辣椒,我喜歡穿西裝等等。這些特點未嘗不是你的一個側面,但是不是最為主要的,最為主要的是必須從你的生產活動的工具使用中體現出來。而我們絕大部分人現在已經不可能了。起碼工廠的師傅們不行了,他不能搬上一臺機器來表現自己的特點。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解讀

當然不是絕對的。比如快遞員就可以完成獨立的工作:送東西。可是我們知道這樣的勞動幾乎很難體現勞動者自身的特點。這與雕刻師,木匠、麵點師、完全不同。他們幾乎完成的是一個獨立的產品。我們現在高大上的那些寫代碼的程序猿也不能做到這點。很多程序的運行要依賴硬件。比如當今的芯片!沒有芯片,你的程序就沒有用!由於社會生產是彼此聯繫的統一體,所以,社會的主要部分的勞動者喪失了具有真正個性的能力。我們幾乎很難看到人們從他們的勞動中體現的愉快和美!這也是當今為什麼工匠精神迷人的地方,因為大多來說工匠正是利用自己的勞動來完成獨立的商品,他們的個性上體現出他們的勞動內容,特別是勞動內容。比如我最近看的《古董局中局》裡的許願就是通過他在鑑寶中來體現他的個性特點,這個特點是作為一個資深的古董專家的特點,從其鑑別過程中展現其學識和性格。早年的《大宅門》的白景琦作為一箇中醫,其行為就處處體現他的行業特點。這個在藝術圈中倒是比較普遍,比如舞蹈家,小提琴師,書法家等等。可是這些不佔社會主要比例。不是社會基本的物質生產這個基礎部分,因此不能決定當今絕大部分人的性格有無問題。而在今天,能夠通過獨立勞動來體現自己個性的,幾乎是奢侈了。

更為可憐的是,當我們的社會還沒有完全進入到原子社會的時候,我們卻進入了物聯網時代,這個時代對於“我”這個概念提出了一個更為令我們悲哀的問題:“我還是我嗎?”而殘酷的現實回答可能是“我已經不是我,但是我還是我”這樣似乎混賬的現象。

其實莊子夢蝶,已經提到了我是蝴蝶還是蝴蝶是我這樣對於自我的認同的可能的問題。但是莊子的辦法是“齊物論”,就是不要區分我和蝴蝶,我可能是蝴蝶,蝴蝶可能也是我。雖然莊子的認識是深刻的,可是這終究是認識領域的問題,是意識是否可以自我認同的問題,沒有超出意識活動之外,這點是清楚的。由於我和蝴蝶是齊一的沒有區別,那麼最後實際上還是到了有無同一的地步,到了虛無的地步了。這樣雖然已經接近“我是誰”這個問題的邊緣了,但是同樣,答案卻是否定這個問題。因為”我不存在“,這與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當然是完全相反的。

而在今天,這個只是在意識中的問題轉變為現實的現象了:比如最近比較讓大家煩惱的偷拍視頻被放到網上賣錢的現象,就是最為典型的。你人在這裡,你的影響,物理影響卻在別的地方出現了,而且可能是大量在網上散播的。如果說偷拍是個別現象,那麼大量的公眾場合的攝像頭,我們自己與家人之間聯繫的攝像頭,就不能是偶然的了。當然,這就意味著網絡黑客們更可以方便入侵別人的網絡來調取你的視頻記錄了。因此,你已經不是隻在你的這裡,而是還在別的地方。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解讀

由於5G出現,低延時的信息傳播讓遠程治療成為現實。這就意味著,你生病時的命運是在上千公里外的人手中掌握著,而不是眼前的大夫。這就使我們的生命呈現為一種不完整狀態。

杭州已經開始實行給狗注射芯片,這樣,他的主人可以隨時知道他在什麼地方,就不會丟失了。我想,在未來,比如給人注射芯片,可能不是什麼太難的事情,比如老人容易走丟,這個問題安則芯片就是最為容易解決的方法。雖然人們現在還在從心理上排斥這個做法,但是技術的便捷性,會讓人們向技術求救。而且我國老人數量在迅速增加,子女皆不在身邊,而符合需要的養老服務短期內是難以跟上需要的,特別是對於農村老人,隨時知道父母的動向,就是在城裡打工的子女的第一需求。

馬斯克:“我們其實已經是電子人(cyborg)了。現代人已經能在幾秒鐘之內回答你提出的幾乎任何問題。我們都隨身攜帶的那個未來主義設備(手機、PC)將我們與無限的人類知識庫連接起來。如果某人有了什麼發現,在互聯網上幾秒鐘之內就內分享給全人類。結合了我們的設備,以及對無限知識庫的訪問,可以說基本上我們就是一個龐大的、由人與機器組成的互聯的生控體系統。”

手機與注射芯片不同在於手機的芯片是外在的,而身體內安裝芯片是隨身的,是身體內的。可是,我們現在的手機不也是隨身的嗎?之所以需要給遠在農村的父母安裝芯片,其實就是因為他們很多人還不會使用手機而已。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解讀

其實,從最近的腦機接口的發展看,按裝芯片,已經不是什麼高明的辦法了。

腦機藉口的直接結果就是人們通過大腦的意識活動,直接來操作外在物體運動——這在以前只能是神話和虛構幻想的東西。

這點,在技術上已經實現了,雖然還很初級。

但是這已經意味著你這個人,這個生物意義上的人和外在的物理世界達到了高度統一。腦機接口技術的出現,意味著你再也不能離開這個技術後面的龐大的強大的後臺。,腦機接口基本的實現步驟可以分為四步:採集信號>>信息解碼處理>>再編碼>>反饋。也就是說你的設備必須與腦機接口的設備聯繫,而這個設備又必須與它身後的服務器聯繫。你的高級自由的活動是不能脫離後面龐大的服務器的支撐的。否則你就會變回原形,成為一個事必躬親的傳統人。

在這種情況下,哪裡還有“我”?

腦機接口現在的方向是以治療有腦損傷的人的疾病,可是未來就會,也應該成為普及的東西。美國這個馬斯克說腦機接口技術是防止人類成為未來高級智能AI的奴隸的唯一辦法。我雖然不信什麼可以超越人類自身智慧的類人級別的超人型的人工智能系統,但是對於腦機接口技術的普遍性,我還是認可的。

當然,還有有些恐怖的,現在更加成熟的技術“換臉”——當然是在網絡上。使你在網絡上幾乎可以和成千上萬的人以視頻的形式對話。當年陸游的《梅花絕句》:“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的需要,現在實際上已經實現了。不過哪個是真正的你,可成了問題。也許這個人看到的你在流眼淚,訴說自己失戀,而另外的你卻在跟朋友借錢!

剛剛公佈的Codec Avatars技術,就讓VR社交中的虛擬人物表情動作達到了非常真實的狀態,彷彿在虛擬世界中復刻了一個“真實”的你。據微信公眾號《 VR陀螺》3月14日發佈的,由名字叫“小夥計”、“ZJ”編譯的文章《Facebook最新黑科技:在虛擬世界中復刻一個“真實”的你》介紹這種技術的作用:

但Facebook的新技術Spaces能夠用社交媒體照片生成一個形象逼真的動畫形象,但有些表情仍然依賴於按鈕或手柄來觸發。即使像技術要求更高的平臺,如高保真領域,它的確可以讓用戶導入自己的3D掃描模型,但如果要求虛擬形象感覺像你一樣栩栩如生,道阻且長。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解讀

其技術特點是:

是用機器收集、學習和重建人類社交表情的結果。

這將包括你的表情,你的身體的肌肉的運動,這樣,未來戴上VR頭盔顯示器,你看到 的對方几乎就和真人站在面前是一樣的,他不必千里迢迢來到你面前和你聊天。當然,這個技術目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問題是,這個技術已經出現,你已經可以以同時在多處出現的身份和不同的人進行社交了。也就是說,科技已經使你不再是一個獨立完整的具有個性的你。

腦機接口技術使我們人類完全嵌入到智能機器之中,與外在物理世界完全融合。而類似上面的臉書的技術,又可以使我們同時可以與很多人進行社交活動。人工智能的自動化生產,將勞動者完全從體力勞動中排除出去,這樣,傳統上獨立完整的我就消失了。

從而西方哲學自笛卡爾以來的話題“我思故我在”的基礎“我”的存在就消失了。連帶著那些在此基礎上發生存在的如海德格爾等等的“存在主義”也就成了空中樓閣,沒有存在的必要。現代西方主觀唯心主義的存在基礎就沒有了。

我想,當腦機藉口普遍使用的時候,由於人類和物理世界的高度融合,所謂世界的神創造的這樣的鬼話的市場也會大大縮小,以至於沒有存在的市場。世界神創論的根本是神在世界之外,其實折射到人與世界的關係就是人與世界的二元性,也就是人在物理世界之外這樣的看法決定的。當人類自身與世界高度融合,那麼傳統的以神和世界二元論存在的神創論當然也就沒有了市場。

到那個時候思考宇宙,我想會有其他的思想吧。

其實從機器大工業以來,真正所謂的“我”就不存在了。那些還在宣揚自我的哲學大體都是再炒早期的西方古典哲學的生飯,而不再具有真正的意義,毋寧說其意義本質就是在於欺騙了。正因為如此,馬克思很少強調所謂的什麼個人奮鬥的概念,他的核心思想就是一句話:“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馬克思的時代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實現還是很有困難的,在今天,我想先進的科技正在將這個現實條件迅速實現。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解讀

不過現在西方人比較困惑,特別是美國人,一方面不能不使用先進的科技手段來蒐集國人的信息,另一方面,國會方面卻在明令禁止使用。在輿論上,西方人特別又強調包含隱私來給網絡世界和人工智能戴上緊箍咒。這種自我矛盾的狀況,表明了西方人對應當代科技的矛盾心理和手足無措的管理無能——他們的社會關係,以及基於此的政治架構都不能在容納這種可以蒐集別人面孔和步態的技術了。

據Engadget網站7月7日消息,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與移民和海關執法局(ICE)正使用車輛管理局數據庫搭建一個非官方的人臉檢測系統,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采集、使用面部照片進行調查。FBI的面部識別數據庫包含超過6.4億張圖像,每個月在民眾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超過4000次調查,但該系統的開發沒有經過國會和州立法機構的授權。政府監管機構稱“FBI沒有采取足夠的行動來幫助確保其系統的準確性”,而ICE在對數據庫的管理權限上也存在問題。(註釋:資料來自今日頭條:全球技術地圖)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解讀

中國電子報 2019-07-09文章《緊急叫停人臉識別和Libra,美國為什麼怕了?》:

最近美國頻頻爆出對新技術應用收緊的消息。先是在波士頓附近的薩默維爾市,議會於當地時間6月27日以11∶0的投票通過了禁止該市相關機構在公共場所使用面部識別技術,這是今年5月舊金山出臺法令禁止警察和其他政府機構使用人臉識別技術後,美國第二個禁止使用該技術的城市。緊接著7月2日下午,美國眾議院財政委員會向扎克伯格等Facebook高管致函,要求立刻停止數字貨幣/錢包項目Libra/Calibra的所有相關工作。

理由是

就像美國眾議院財政委員會給Facebook高管的信函中所言:“Facebook發佈的白皮書對於Libra/Calibra項目的意圖、所扮演的角色、潛在用途和安全性方面提供的信息極少,暴露出了項目存在大規模風險並且缺乏明確的監管保護。如果這些產品和服務沒有得到充分監管,甚至受到不當管理,它會帶來危及美國和全球金融穩定的系統性風險,引發金融海嘯。”每一次金融海嘯、金融危機所引發的企業倒閉、經濟衰退、經濟蕭條,我們仍歷歷在目,我們不能夠因為數字化推進的莽撞,而讓全球經濟陷入泥潭。

人臉識別技術尚不完全成熟,如果在不成熟的時候被濫用,同時又缺乏監管將會造成很大的風險。2018年7月,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使用亞馬遜的Rekognition人臉識別產品將美國的國會535名議員與25000張警方公開的罪犯面部照片進行匹配,該軟件錯誤的將28名議員識別為罪犯,這事曾引發了巨大的爭議。2018年6月福布斯網站對亞馬遜面部識別產品“Rekognition”進行了一次測試,證明了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極其廉價工具來追蹤他人的行蹤。

應該說,舊金山是美國高科技企業匯聚的地區,是全球最頂尖AI技術的聚集區,照理說,這樣的城市更應該對高科技的應用持“樂觀”態度,他們的謹慎事實上給我們很多啟示,我們對科技的採用需要更綜合地進行多維度考量。如果風險大於獲益,我們應該放慢推進的速度,尋求更可控的方式推進。目前在美國不僅僅是舊金山和薩默維爾市,正在有越來越多的城市考慮將禁止使用人臉識別技術。在歐洲,歐洲人工智能高級別專家組(HLEG)也在不久前發佈報告,提議“歐洲應該禁止AI進行大規模監視和社會信用評分”。呼籲“政府應承諾只部署和採購值得信賴的人工智能系統,其設計宗旨是尊重法律和基本權利,符合倫理原則,社會技術健全。”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解讀

可以說一向以追求高科技為目標,追求先進技術從而取得壓倒性優勢保持霸權地位的西方世界從來沒有在科技面前犯過難。這與買了先進的技術專利然後冷凍起來的老辦法不同。冷凍先進專利,還是條辦法,西方還是知道怎麼辦。可是現在的AI技術大規模蒐集信息,可以廉價追蹤他人行蹤,這幾乎是西方以私有制為基礎的世界所絕不能容忍的了。可是不能容忍又怎麼辦?潘多拉的盒子打開了,這些技術就會迅速蔓延開來。追蹤他人的行蹤當然就可以知道他人財產的祕密,私人產財的不可侵犯的信條就不能存在了!私有制的基礎就要崩潰了!保存在瑞士銀行的賬戶,維京群島那些隱祕的公司,就都可能被揪出來!資本家的億萬財產就會曝光於天下!

不幸的是現在的網絡技術越來越方便和廉價了。北京大街上的暑假輔導班都在開始招收七歲左右的孩子學編程了!編程從娃娃抓起的效果,在今天可是比當年電腦從娃娃抓起還可怕的!

科技違反了資本存在的私有制的基礎,這當然得讓他們鬧心了。從哲學看,他們想通過維護隱私來保護“我”的不受侵犯,而現實是美國的執法機構又不得不去侵犯這個“我”,否則資本可能現在就會陷入恐慌!“我”的存在,已經是西方世界是否繼續存在下去的生死攸關的問題了!如是乎,當“我”的存在在西方世界也成為問題,那麼“我是誰”這個問題其實也就消解了。這還是科技給西方主流社會帶來的從沒有過的困惑!

現在,你還堅持那個“我”嗎?

"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不是一個從來就存在的問題。雖然在今天人們一談哲學話題,總會想到這個話題。似乎這是一個哲學的基本問題。其實並不是這樣的。這個問題之所以成為一個被普遍認識的問題,乃是資產階級文藝啟蒙以來登上歷史舞臺的產物。之前並不存在這樣的問題。

有自我意識,並不等於進入哲人的思考成為哲學問題。《詩經》的《氓》雲:”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已經有了”我“的意識。但是這裡成為哲學問題還遠,換言之,成為人們人人思考的必須問題還遠。

就中國人來說,春秋戰國的學者們都在忙著為各個諸侯王出謀劃策,另外給自己某個好前程!老子講無為,而莊子重虛無。墨子,歷來被譽為是勞動者的哲學家,可是他留給我們的書中是滿口”天下“、帝王天下。儒家似乎是最接近的,孔子的仁愛已經接近了,“樊遲問仁,子曰愛人”。這是對仁這個概念的解釋,我們都是知道的。這個概念最有價值的地方在其中的”人“。而這個”人“恰是西方近代以來哲學的重要問題。可是,孔子說得很清楚,是愛人,而不是愛我。

當然,對我的這個看法最大的阻礙就是楊朱為我。楊朱倡導“貴己”之說,“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又說:“善治外者,物未必治;善治內者,物未必亂。以若之治外,其法可以暫行於一國,而未合於人心;以我之治內,可推之於天下。”人人治內貴己,互不侵、損,人人自重自愛,不就各安其所,天下大治理。其出發點還是在天下,這與從君主角度似乎不同,其實完全一樣。最為關鍵的是他沒有解釋這個所謂的”我“是什麼。更為有意思的是,他的貴己根本在於保命。亂世中,這樣的希望其實真是太奢侈了。而保命的方法是順其自然,有好的你就享受,沒有也彆強求。這種順其自然的結果,在理論上必然回到老子的”無“的概念上。《老子》第十三章: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者,若可託天下。

可見貴己的進一步發展是無己、無身,只有無身才無患,只有無患才安全,才能保命。這就是楊朱和老子哲學的關聯邏輯。

後世漢儒忙著堯舜禹湯,禮讓治天下,根本沒有時間考慮”我“。

佛教其實是基本接觸到這個問題的哲學思考了。特別是我們的禪宗,思考很有成績。可是佛教作為出世的宗教根本還在於對現實的否定,所以,當提出眾生皆有佛性的時候,還是要回到空空如也的佛性上來。既然以空無為佛性之本,那麼“我”就不存在了。這樣,從接近這個話題走到了否定這個話題的反面。

從老子到禪宗,跨越千年,對自己的思考的結果都是否定自己,否定”我“,在理論上足以證明”我“在古典哲學中是沒有位置的。

明代有個笑話很有意思:一個公差押解一個犯了罪的和尚去發配外地,可是在路上有個旅店過夜,這個罪犯和尚在半夜給睡著了的公差踢掉了頭髮,換了衣服,跑了。早上醒來,那公差一看和尚跑了,不知道怎麼辦,下意識地一摸頭,發現自己成了禿子,他恍然悟到:和尚還在,我哪裡去了?

笑話固然是在笑話此人之喪失自我,可是這不也正在說人們一般並不思考”我“嗎?

反應明代市井文化的《金瓶梅》歷來是被作為當時資產階級萌芽的文學產物。按道理這裡該反思了,可是我們看四十六回算命時,潘金蓮說的是:

“算的著命,算不著行。想著前日道士打看,說我短命哩怎的哩,說的人心裡影影的。隨他,明日街死街埋,路死路埋,倒在洋溝裡就是棺材!”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解讀

這種隨遇而安不正是上面楊朱的思想嗎?

你 是什麼,是要有你的活動來決定的。這點湯顯祖的杜麗娘是吧是就好得多了?且聽她唱到:”我一生愛好是天然。“這是從積極方面來闡述和潘金蓮說的同一個命題罷了。兩個文學形象迥然不同的人物,其對自己我的思考居然是一樣的。這就是明代對”我“的思考。本質上還沒有脫離楊朱的思想。

魯智深浙江坐化前寫的偈語“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枷,這裡扯斷玉瑣。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所謂有我其實也是無我。

這並不難理解,根本就在農業時代,人們都是以族群的方式生活,也就是家族的方式,不能脫離他人獨立生活,這樣,純然反應自己的思想就不會出現。

只有進入了以商品交換普遍化的資本主義社會,因為商品交換是以人與人對立為前提的,所以人的獨立就成為必然了。當然在此,人與人也就都是商品交換的經濟關係了。所以西方近代哲學始祖笛卡爾的第一命題不是我是什麼而是我首先是一個存在,即我思故我在。如果獨立的自我不能存在,那麼”我是誰?“這個思考就是無法成立的。

不過,馬克思又給了一個提示那就是實際上如果真正要有自我,可能只能是在資產階級社會之前的時代。當然這個有個過渡性階段。這就是手工工場時代。馬克思說這個時代的整個歷史時期,那些依靠手工技術的工人們反抗工廠主,資產階級真正取得勝利是在機械製造出現後的大工業時代。因為這個時候,人成了機器的附庸。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解讀

馬克思為什麼說只有機器大工業時代之前的人才能有真正的“自我”呢?馬克思的邏輯是人自身是什麼是由你的活動來表現的。而這個活動主要是生產活動,通過使用勞動工具來體現的。在這裡勞動工具是次要的,而勞動者,也就是使用者居於主要地位,是人使用工具,而不是工具使用人。當你使用鋤頭的時候,你就是農民,當你使用斧子砍柴,你就是樵夫,當你去打獵,你就是獵人等等。但是到了機器大工業之後,由於機器的分工造成了人成為機器的附庸,機器的一個延伸器官,而完成極為簡單的勞動,這樣,你的個性化的內容就消失了。而且是許多人為一臺機器服務,幾乎沒有人能獨立完成一個產品,特別是現在的全球產業鏈,一個手機的零部件要來自全球,每個人只能完成其中極小的一部分,因此作為勞動者你的獨立性也就消失了。這就意味著你的勞動根本不能反應你的特點,因此你也就成了沒有特點的人,一個沒有任何特點的人,有個詞叫原子人,就是像原子一樣一個個彼此完全獨立卻一樣的人。用馬克思的邏輯這樣完全一樣的人,不論多少,都可以看作一個人。這就是哲學上多即一的邏輯。沒有個性的人存在是機器大工業的產物,不是人類自身的過錯,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機器大工業打破了人們在狹小的範圍內生活聯繫從而與更為廣闊的世界建立聯繫,比如我們現在使用網絡會操心美國的股市,和北極的海面是否可以通航。而之前的農業時代,也許有些人終身都不一定去過縣城。

當然你會問你真的沒有自我嗎?比如我喜歡搞個殺馬特的髮型,我喜歡吃辣椒,我喜歡穿西裝等等。這些特點未嘗不是你的一個側面,但是不是最為主要的,最為主要的是必須從你的生產活動的工具使用中體現出來。而我們絕大部分人現在已經不可能了。起碼工廠的師傅們不行了,他不能搬上一臺機器來表現自己的特點。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解讀

當然不是絕對的。比如快遞員就可以完成獨立的工作:送東西。可是我們知道這樣的勞動幾乎很難體現勞動者自身的特點。這與雕刻師,木匠、麵點師、完全不同。他們幾乎完成的是一個獨立的產品。我們現在高大上的那些寫代碼的程序猿也不能做到這點。很多程序的運行要依賴硬件。比如當今的芯片!沒有芯片,你的程序就沒有用!由於社會生產是彼此聯繫的統一體,所以,社會的主要部分的勞動者喪失了具有真正個性的能力。我們幾乎很難看到人們從他們的勞動中體現的愉快和美!這也是當今為什麼工匠精神迷人的地方,因為大多來說工匠正是利用自己的勞動來完成獨立的商品,他們的個性上體現出他們的勞動內容,特別是勞動內容。比如我最近看的《古董局中局》裡的許願就是通過他在鑑寶中來體現他的個性特點,這個特點是作為一個資深的古董專家的特點,從其鑑別過程中展現其學識和性格。早年的《大宅門》的白景琦作為一箇中醫,其行為就處處體現他的行業特點。這個在藝術圈中倒是比較普遍,比如舞蹈家,小提琴師,書法家等等。可是這些不佔社會主要比例。不是社會基本的物質生產這個基礎部分,因此不能決定當今絕大部分人的性格有無問題。而在今天,能夠通過獨立勞動來體現自己個性的,幾乎是奢侈了。

更為可憐的是,當我們的社會還沒有完全進入到原子社會的時候,我們卻進入了物聯網時代,這個時代對於“我”這個概念提出了一個更為令我們悲哀的問題:“我還是我嗎?”而殘酷的現實回答可能是“我已經不是我,但是我還是我”這樣似乎混賬的現象。

其實莊子夢蝶,已經提到了我是蝴蝶還是蝴蝶是我這樣對於自我的認同的可能的問題。但是莊子的辦法是“齊物論”,就是不要區分我和蝴蝶,我可能是蝴蝶,蝴蝶可能也是我。雖然莊子的認識是深刻的,可是這終究是認識領域的問題,是意識是否可以自我認同的問題,沒有超出意識活動之外,這點是清楚的。由於我和蝴蝶是齊一的沒有區別,那麼最後實際上還是到了有無同一的地步,到了虛無的地步了。這樣雖然已經接近“我是誰”這個問題的邊緣了,但是同樣,答案卻是否定這個問題。因為”我不存在“,這與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當然是完全相反的。

而在今天,這個只是在意識中的問題轉變為現實的現象了:比如最近比較讓大家煩惱的偷拍視頻被放到網上賣錢的現象,就是最為典型的。你人在這裡,你的影響,物理影響卻在別的地方出現了,而且可能是大量在網上散播的。如果說偷拍是個別現象,那麼大量的公眾場合的攝像頭,我們自己與家人之間聯繫的攝像頭,就不能是偶然的了。當然,這就意味著網絡黑客們更可以方便入侵別人的網絡來調取你的視頻記錄了。因此,你已經不是隻在你的這裡,而是還在別的地方。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解讀

由於5G出現,低延時的信息傳播讓遠程治療成為現實。這就意味著,你生病時的命運是在上千公里外的人手中掌握著,而不是眼前的大夫。這就使我們的生命呈現為一種不完整狀態。

杭州已經開始實行給狗注射芯片,這樣,他的主人可以隨時知道他在什麼地方,就不會丟失了。我想,在未來,比如給人注射芯片,可能不是什麼太難的事情,比如老人容易走丟,這個問題安則芯片就是最為容易解決的方法。雖然人們現在還在從心理上排斥這個做法,但是技術的便捷性,會讓人們向技術求救。而且我國老人數量在迅速增加,子女皆不在身邊,而符合需要的養老服務短期內是難以跟上需要的,特別是對於農村老人,隨時知道父母的動向,就是在城裡打工的子女的第一需求。

馬斯克:“我們其實已經是電子人(cyborg)了。現代人已經能在幾秒鐘之內回答你提出的幾乎任何問題。我們都隨身攜帶的那個未來主義設備(手機、PC)將我們與無限的人類知識庫連接起來。如果某人有了什麼發現,在互聯網上幾秒鐘之內就內分享給全人類。結合了我們的設備,以及對無限知識庫的訪問,可以說基本上我們就是一個龐大的、由人與機器組成的互聯的生控體系統。”

手機與注射芯片不同在於手機的芯片是外在的,而身體內安裝芯片是隨身的,是身體內的。可是,我們現在的手機不也是隨身的嗎?之所以需要給遠在農村的父母安裝芯片,其實就是因為他們很多人還不會使用手機而已。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解讀

其實,從最近的腦機接口的發展看,按裝芯片,已經不是什麼高明的辦法了。

腦機藉口的直接結果就是人們通過大腦的意識活動,直接來操作外在物體運動——這在以前只能是神話和虛構幻想的東西。

這點,在技術上已經實現了,雖然還很初級。

但是這已經意味著你這個人,這個生物意義上的人和外在的物理世界達到了高度統一。腦機接口技術的出現,意味著你再也不能離開這個技術後面的龐大的強大的後臺。,腦機接口基本的實現步驟可以分為四步:採集信號>>信息解碼處理>>再編碼>>反饋。也就是說你的設備必須與腦機接口的設備聯繫,而這個設備又必須與它身後的服務器聯繫。你的高級自由的活動是不能脫離後面龐大的服務器的支撐的。否則你就會變回原形,成為一個事必躬親的傳統人。

在這種情況下,哪裡還有“我”?

腦機接口現在的方向是以治療有腦損傷的人的疾病,可是未來就會,也應該成為普及的東西。美國這個馬斯克說腦機接口技術是防止人類成為未來高級智能AI的奴隸的唯一辦法。我雖然不信什麼可以超越人類自身智慧的類人級別的超人型的人工智能系統,但是對於腦機接口技術的普遍性,我還是認可的。

當然,還有有些恐怖的,現在更加成熟的技術“換臉”——當然是在網絡上。使你在網絡上幾乎可以和成千上萬的人以視頻的形式對話。當年陸游的《梅花絕句》:“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的需要,現在實際上已經實現了。不過哪個是真正的你,可成了問題。也許這個人看到的你在流眼淚,訴說自己失戀,而另外的你卻在跟朋友借錢!

剛剛公佈的Codec Avatars技術,就讓VR社交中的虛擬人物表情動作達到了非常真實的狀態,彷彿在虛擬世界中復刻了一個“真實”的你。據微信公眾號《 VR陀螺》3月14日發佈的,由名字叫“小夥計”、“ZJ”編譯的文章《Facebook最新黑科技:在虛擬世界中復刻一個“真實”的你》介紹這種技術的作用:

但Facebook的新技術Spaces能夠用社交媒體照片生成一個形象逼真的動畫形象,但有些表情仍然依賴於按鈕或手柄來觸發。即使像技術要求更高的平臺,如高保真領域,它的確可以讓用戶導入自己的3D掃描模型,但如果要求虛擬形象感覺像你一樣栩栩如生,道阻且長。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解讀

其技術特點是:

是用機器收集、學習和重建人類社交表情的結果。

這將包括你的表情,你的身體的肌肉的運動,這樣,未來戴上VR頭盔顯示器,你看到 的對方几乎就和真人站在面前是一樣的,他不必千里迢迢來到你面前和你聊天。當然,這個技術目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問題是,這個技術已經出現,你已經可以以同時在多處出現的身份和不同的人進行社交了。也就是說,科技已經使你不再是一個獨立完整的具有個性的你。

腦機接口技術使我們人類完全嵌入到智能機器之中,與外在物理世界完全融合。而類似上面的臉書的技術,又可以使我們同時可以與很多人進行社交活動。人工智能的自動化生產,將勞動者完全從體力勞動中排除出去,這樣,傳統上獨立完整的我就消失了。

從而西方哲學自笛卡爾以來的話題“我思故我在”的基礎“我”的存在就消失了。連帶著那些在此基礎上發生存在的如海德格爾等等的“存在主義”也就成了空中樓閣,沒有存在的必要。現代西方主觀唯心主義的存在基礎就沒有了。

我想,當腦機藉口普遍使用的時候,由於人類和物理世界的高度融合,所謂世界的神創造的這樣的鬼話的市場也會大大縮小,以至於沒有存在的市場。世界神創論的根本是神在世界之外,其實折射到人與世界的關係就是人與世界的二元性,也就是人在物理世界之外這樣的看法決定的。當人類自身與世界高度融合,那麼傳統的以神和世界二元論存在的神創論當然也就沒有了市場。

到那個時候思考宇宙,我想會有其他的思想吧。

其實從機器大工業以來,真正所謂的“我”就不存在了。那些還在宣揚自我的哲學大體都是再炒早期的西方古典哲學的生飯,而不再具有真正的意義,毋寧說其意義本質就是在於欺騙了。正因為如此,馬克思很少強調所謂的什麼個人奮鬥的概念,他的核心思想就是一句話:“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馬克思的時代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實現還是很有困難的,在今天,我想先進的科技正在將這個現實條件迅速實現。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解讀

不過現在西方人比較困惑,特別是美國人,一方面不能不使用先進的科技手段來蒐集國人的信息,另一方面,國會方面卻在明令禁止使用。在輿論上,西方人特別又強調包含隱私來給網絡世界和人工智能戴上緊箍咒。這種自我矛盾的狀況,表明了西方人對應當代科技的矛盾心理和手足無措的管理無能——他們的社會關係,以及基於此的政治架構都不能在容納這種可以蒐集別人面孔和步態的技術了。

據Engadget網站7月7日消息,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與移民和海關執法局(ICE)正使用車輛管理局數據庫搭建一個非官方的人臉檢測系統,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采集、使用面部照片進行調查。FBI的面部識別數據庫包含超過6.4億張圖像,每個月在民眾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超過4000次調查,但該系統的開發沒有經過國會和州立法機構的授權。政府監管機構稱“FBI沒有采取足夠的行動來幫助確保其系統的準確性”,而ICE在對數據庫的管理權限上也存在問題。(註釋:資料來自今日頭條:全球技術地圖)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解讀

中國電子報 2019-07-09文章《緊急叫停人臉識別和Libra,美國為什麼怕了?》:

最近美國頻頻爆出對新技術應用收緊的消息。先是在波士頓附近的薩默維爾市,議會於當地時間6月27日以11∶0的投票通過了禁止該市相關機構在公共場所使用面部識別技術,這是今年5月舊金山出臺法令禁止警察和其他政府機構使用人臉識別技術後,美國第二個禁止使用該技術的城市。緊接著7月2日下午,美國眾議院財政委員會向扎克伯格等Facebook高管致函,要求立刻停止數字貨幣/錢包項目Libra/Calibra的所有相關工作。

理由是

就像美國眾議院財政委員會給Facebook高管的信函中所言:“Facebook發佈的白皮書對於Libra/Calibra項目的意圖、所扮演的角色、潛在用途和安全性方面提供的信息極少,暴露出了項目存在大規模風險並且缺乏明確的監管保護。如果這些產品和服務沒有得到充分監管,甚至受到不當管理,它會帶來危及美國和全球金融穩定的系統性風險,引發金融海嘯。”每一次金融海嘯、金融危機所引發的企業倒閉、經濟衰退、經濟蕭條,我們仍歷歷在目,我們不能夠因為數字化推進的莽撞,而讓全球經濟陷入泥潭。

人臉識別技術尚不完全成熟,如果在不成熟的時候被濫用,同時又缺乏監管將會造成很大的風險。2018年7月,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使用亞馬遜的Rekognition人臉識別產品將美國的國會535名議員與25000張警方公開的罪犯面部照片進行匹配,該軟件錯誤的將28名議員識別為罪犯,這事曾引發了巨大的爭議。2018年6月福布斯網站對亞馬遜面部識別產品“Rekognition”進行了一次測試,證明了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極其廉價工具來追蹤他人的行蹤。

應該說,舊金山是美國高科技企業匯聚的地區,是全球最頂尖AI技術的聚集區,照理說,這樣的城市更應該對高科技的應用持“樂觀”態度,他們的謹慎事實上給我們很多啟示,我們對科技的採用需要更綜合地進行多維度考量。如果風險大於獲益,我們應該放慢推進的速度,尋求更可控的方式推進。目前在美國不僅僅是舊金山和薩默維爾市,正在有越來越多的城市考慮將禁止使用人臉識別技術。在歐洲,歐洲人工智能高級別專家組(HLEG)也在不久前發佈報告,提議“歐洲應該禁止AI進行大規模監視和社會信用評分”。呼籲“政府應承諾只部署和採購值得信賴的人工智能系統,其設計宗旨是尊重法律和基本權利,符合倫理原則,社會技術健全。”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解讀

可以說一向以追求高科技為目標,追求先進技術從而取得壓倒性優勢保持霸權地位的西方世界從來沒有在科技面前犯過難。這與買了先進的技術專利然後冷凍起來的老辦法不同。冷凍先進專利,還是條辦法,西方還是知道怎麼辦。可是現在的AI技術大規模蒐集信息,可以廉價追蹤他人行蹤,這幾乎是西方以私有制為基礎的世界所絕不能容忍的了。可是不能容忍又怎麼辦?潘多拉的盒子打開了,這些技術就會迅速蔓延開來。追蹤他人的行蹤當然就可以知道他人財產的祕密,私人產財的不可侵犯的信條就不能存在了!私有制的基礎就要崩潰了!保存在瑞士銀行的賬戶,維京群島那些隱祕的公司,就都可能被揪出來!資本家的億萬財產就會曝光於天下!

不幸的是現在的網絡技術越來越方便和廉價了。北京大街上的暑假輔導班都在開始招收七歲左右的孩子學編程了!編程從娃娃抓起的效果,在今天可是比當年電腦從娃娃抓起還可怕的!

科技違反了資本存在的私有制的基礎,這當然得讓他們鬧心了。從哲學看,他們想通過維護隱私來保護“我”的不受侵犯,而現實是美國的執法機構又不得不去侵犯這個“我”,否則資本可能現在就會陷入恐慌!“我”的存在,已經是西方世界是否繼續存在下去的生死攸關的問題了!如是乎,當“我”的存在在西方世界也成為問題,那麼“我是誰”這個問題其實也就消解了。這還是科技給西方主流社會帶來的從沒有過的困惑!

現在,你還堅持那個“我”嗎?

哲學史下的“我是誰”解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