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但凡稍學過哲學之人,都知道“存在”與“為何存在”這兩個問題是哲學能夠存在至今的最根本問題,過去“為何存在”這個問題未能解答完,未來“為何存在”這個問題亦不可能解答完。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如此鑽牛角尖式的問答與解答,人生是有多無聊啊,是啊,人生本來就是無聊多過不無聊,如果人人都不無聊,那些無聊的問題由誰來解答呢?就由我等愛刨根問底之無聊人來做吧,反正,能活到老,好奇到老,解答到老,去而不悔。


存在即是物質,物質加意識就是一個世界,世界即宇宙。

"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但凡稍學過哲學之人,都知道“存在”與“為何存在”這兩個問題是哲學能夠存在至今的最根本問題,過去“為何存在”這個問題未能解答完,未來“為何存在”這個問題亦不可能解答完。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如此鑽牛角尖式的問答與解答,人生是有多無聊啊,是啊,人生本來就是無聊多過不無聊,如果人人都不無聊,那些無聊的問題由誰來解答呢?就由我等愛刨根問底之無聊人來做吧,反正,能活到老,好奇到老,解答到老,去而不悔。


存在即是物質,物質加意識就是一個世界,世界即宇宙。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人是一個小宇宙


一、世界為何“存在”而非“不存在”

首先我們要明白“存在”就是一種規律,如果世界“不存在”,那就是沒有任何規律,如果沒有任何規律,那就說明在這個世界,一切皆有可能;如果一切皆有可能,那麼“不存在”就是不可能的。

按矛盾論,如果世界不存在,那麼也會得出“不存在”是不可能的結論,因此,世界“不存在”是自相矛盾的。

"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但凡稍學過哲學之人,都知道“存在”與“為何存在”這兩個問題是哲學能夠存在至今的最根本問題,過去“為何存在”這個問題未能解答完,未來“為何存在”這個問題亦不可能解答完。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如此鑽牛角尖式的問答與解答,人生是有多無聊啊,是啊,人生本來就是無聊多過不無聊,如果人人都不無聊,那些無聊的問題由誰來解答呢?就由我等愛刨根問底之無聊人來做吧,反正,能活到老,好奇到老,解答到老,去而不悔。


存在即是物質,物質加意識就是一個世界,世界即宇宙。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人是一個小宇宙


一、世界為何“存在”而非“不存在”

首先我們要明白“存在”就是一種規律,如果世界“不存在”,那就是沒有任何規律,如果沒有任何規律,那就說明在這個世界,一切皆有可能;如果一切皆有可能,那麼“不存在”就是不可能的。

按矛盾論,如果世界不存在,那麼也會得出“不存在”是不可能的結論,因此,世界“不存在”是自相矛盾的。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休謨

18世紀末,休謨與康德這兩位大哲學家分別認為,世間萬物,並非真的全部存在。

康德以為,“方的圓”就不存在,在他看來,一個物質在邏輯上不可能存在的。

休謨認為,凡是我們可以想象其存在的東西,都可以想象其不存在;因此,沒有一樣東西是說它不存在就會引起矛盾,當然這也包括上帝在內。

"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但凡稍學過哲學之人,都知道“存在”與“為何存在”這兩個問題是哲學能夠存在至今的最根本問題,過去“為何存在”這個問題未能解答完,未來“為何存在”這個問題亦不可能解答完。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如此鑽牛角尖式的問答與解答,人生是有多無聊啊,是啊,人生本來就是無聊多過不無聊,如果人人都不無聊,那些無聊的問題由誰來解答呢?就由我等愛刨根問底之無聊人來做吧,反正,能活到老,好奇到老,解答到老,去而不悔。


存在即是物質,物質加意識就是一個世界,世界即宇宙。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人是一個小宇宙


一、世界為何“存在”而非“不存在”

首先我們要明白“存在”就是一種規律,如果世界“不存在”,那就是沒有任何規律,如果沒有任何規律,那就說明在這個世界,一切皆有可能;如果一切皆有可能,那麼“不存在”就是不可能的。

按矛盾論,如果世界不存在,那麼也會得出“不存在”是不可能的結論,因此,世界“不存在”是自相矛盾的。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休謨

18世紀末,休謨與康德這兩位大哲學家分別認為,世間萬物,並非真的全部存在。

康德以為,“方的圓”就不存在,在他看來,一個物質在邏輯上不可能存在的。

休謨認為,凡是我們可以想象其存在的東西,都可以想象其不存在;因此,沒有一樣東西是說它不存在就會引起矛盾,當然這也包括上帝在內。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康德

兩位大哲學家只是對“萬物都存在”提出了不同看法,但都不否認世界存在。此後,多位世界級大哲學家加入討論世界本源問題,雖都有各自理論問世並發表,但皆因主觀意識的侷限導致到最後不能“自圓其說”。

各種“形而上”的討論持續了近百年,直到20世紀初,才由英國著名哲學家伯特蘭·羅素總結了當時哲學界的共識:“我認為宇宙反正就是存在,其他沒有什麼好說的。”

"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但凡稍學過哲學之人,都知道“存在”與“為何存在”這兩個問題是哲學能夠存在至今的最根本問題,過去“為何存在”這個問題未能解答完,未來“為何存在”這個問題亦不可能解答完。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如此鑽牛角尖式的問答與解答,人生是有多無聊啊,是啊,人生本來就是無聊多過不無聊,如果人人都不無聊,那些無聊的問題由誰來解答呢?就由我等愛刨根問底之無聊人來做吧,反正,能活到老,好奇到老,解答到老,去而不悔。


存在即是物質,物質加意識就是一個世界,世界即宇宙。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人是一個小宇宙


一、世界為何“存在”而非“不存在”

首先我們要明白“存在”就是一種規律,如果世界“不存在”,那就是沒有任何規律,如果沒有任何規律,那就說明在這個世界,一切皆有可能;如果一切皆有可能,那麼“不存在”就是不可能的。

按矛盾論,如果世界不存在,那麼也會得出“不存在”是不可能的結論,因此,世界“不存在”是自相矛盾的。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休謨

18世紀末,休謨與康德這兩位大哲學家分別認為,世間萬物,並非真的全部存在。

康德以為,“方的圓”就不存在,在他看來,一個物質在邏輯上不可能存在的。

休謨認為,凡是我們可以想象其存在的東西,都可以想象其不存在;因此,沒有一樣東西是說它不存在就會引起矛盾,當然這也包括上帝在內。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康德

兩位大哲學家只是對“萬物都存在”提出了不同看法,但都不否認世界存在。此後,多位世界級大哲學家加入討論世界本源問題,雖都有各自理論問世並發表,但皆因主觀意識的侷限導致到最後不能“自圓其說”。

各種“形而上”的討論持續了近百年,直到20世紀初,才由英國著名哲學家伯特蘭·羅素總結了當時哲學界的共識:“我認為宇宙反正就是存在,其他沒有什麼好說的。”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伯特蘭·羅素

18世紀至20世紀期間,除了哲學家在探討宇宙本源是否存在的同時,一些非職業哲學家之其他行業領軍大家也對世界的“存在”表示贊同,其中包括哥白尼、牛頓、愛因斯坦等,他們都相信宇宙永恆存在,而且在整體上穩定不變。

  • 再偉大的人也是人,是人就犯過錯誤。

愛因斯坦在1917將“廣義相對論”應用於整個時空時,發現與之前確定”宇宙永恆穩定不變“的理論自相矛盾(實際上宇宙一直在膨脹與收縮,只不過以當時的科技認知覺察不到);他為了繼續堅持“宇宙永恆穩定不變”的理論,在剛提出的“廣義相對論”中加了一個生造的常數,維持“宇宙永恆穩定不變”之理論說。

"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但凡稍學過哲學之人,都知道“存在”與“為何存在”這兩個問題是哲學能夠存在至今的最根本問題,過去“為何存在”這個問題未能解答完,未來“為何存在”這個問題亦不可能解答完。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如此鑽牛角尖式的問答與解答,人生是有多無聊啊,是啊,人生本來就是無聊多過不無聊,如果人人都不無聊,那些無聊的問題由誰來解答呢?就由我等愛刨根問底之無聊人來做吧,反正,能活到老,好奇到老,解答到老,去而不悔。


存在即是物質,物質加意識就是一個世界,世界即宇宙。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人是一個小宇宙


一、世界為何“存在”而非“不存在”

首先我們要明白“存在”就是一種規律,如果世界“不存在”,那就是沒有任何規律,如果沒有任何規律,那就說明在這個世界,一切皆有可能;如果一切皆有可能,那麼“不存在”就是不可能的。

按矛盾論,如果世界不存在,那麼也會得出“不存在”是不可能的結論,因此,世界“不存在”是自相矛盾的。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休謨

18世紀末,休謨與康德這兩位大哲學家分別認為,世間萬物,並非真的全部存在。

康德以為,“方的圓”就不存在,在他看來,一個物質在邏輯上不可能存在的。

休謨認為,凡是我們可以想象其存在的東西,都可以想象其不存在;因此,沒有一樣東西是說它不存在就會引起矛盾,當然這也包括上帝在內。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康德

兩位大哲學家只是對“萬物都存在”提出了不同看法,但都不否認世界存在。此後,多位世界級大哲學家加入討論世界本源問題,雖都有各自理論問世並發表,但皆因主觀意識的侷限導致到最後不能“自圓其說”。

各種“形而上”的討論持續了近百年,直到20世紀初,才由英國著名哲學家伯特蘭·羅素總結了當時哲學界的共識:“我認為宇宙反正就是存在,其他沒有什麼好說的。”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伯特蘭·羅素

18世紀至20世紀期間,除了哲學家在探討宇宙本源是否存在的同時,一些非職業哲學家之其他行業領軍大家也對世界的“存在”表示贊同,其中包括哥白尼、牛頓、愛因斯坦等,他們都相信宇宙永恆存在,而且在整體上穩定不變。

  • 再偉大的人也是人,是人就犯過錯誤。

愛因斯坦在1917將“廣義相對論”應用於整個時空時,發現與之前確定”宇宙永恆穩定不變“的理論自相矛盾(實際上宇宙一直在膨脹與收縮,只不過以當時的科技認知覺察不到);他為了繼續堅持“宇宙永恆穩定不變”的理論,在剛提出的“廣義相對論”中加了一個生造的常數,維持“宇宙永恆穩定不變”之理論說。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愛因斯坦

  • 真理總是摁不住的,在某一個階段,它就會奮力跳出來反擊掩蓋它的人。

在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後的第10年即1927年,比利時牧師喬治·勒梅特用“廣義相對論”的理論推出了一個模型,最終表明宇宙是向外膨脹的,再由此類推,他認為在過去的某個遠古時刻,整個宇宙一定源於一顆太初原子,而且這個原子裡必定包含著無限密集的能量。彼時,他的這套模擬數據理論,已經間接開啟了“宇宙大爆炸論”的初源觀點。

"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但凡稍學過哲學之人,都知道“存在”與“為何存在”這兩個問題是哲學能夠存在至今的最根本問題,過去“為何存在”這個問題未能解答完,未來“為何存在”這個問題亦不可能解答完。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如此鑽牛角尖式的問答與解答,人生是有多無聊啊,是啊,人生本來就是無聊多過不無聊,如果人人都不無聊,那些無聊的問題由誰來解答呢?就由我等愛刨根問底之無聊人來做吧,反正,能活到老,好奇到老,解答到老,去而不悔。


存在即是物質,物質加意識就是一個世界,世界即宇宙。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人是一個小宇宙


一、世界為何“存在”而非“不存在”

首先我們要明白“存在”就是一種規律,如果世界“不存在”,那就是沒有任何規律,如果沒有任何規律,那就說明在這個世界,一切皆有可能;如果一切皆有可能,那麼“不存在”就是不可能的。

按矛盾論,如果世界不存在,那麼也會得出“不存在”是不可能的結論,因此,世界“不存在”是自相矛盾的。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休謨

18世紀末,休謨與康德這兩位大哲學家分別認為,世間萬物,並非真的全部存在。

康德以為,“方的圓”就不存在,在他看來,一個物質在邏輯上不可能存在的。

休謨認為,凡是我們可以想象其存在的東西,都可以想象其不存在;因此,沒有一樣東西是說它不存在就會引起矛盾,當然這也包括上帝在內。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康德

兩位大哲學家只是對“萬物都存在”提出了不同看法,但都不否認世界存在。此後,多位世界級大哲學家加入討論世界本源問題,雖都有各自理論問世並發表,但皆因主觀意識的侷限導致到最後不能“自圓其說”。

各種“形而上”的討論持續了近百年,直到20世紀初,才由英國著名哲學家伯特蘭·羅素總結了當時哲學界的共識:“我認為宇宙反正就是存在,其他沒有什麼好說的。”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伯特蘭·羅素

18世紀至20世紀期間,除了哲學家在探討宇宙本源是否存在的同時,一些非職業哲學家之其他行業領軍大家也對世界的“存在”表示贊同,其中包括哥白尼、牛頓、愛因斯坦等,他們都相信宇宙永恆存在,而且在整體上穩定不變。

  • 再偉大的人也是人,是人就犯過錯誤。

愛因斯坦在1917將“廣義相對論”應用於整個時空時,發現與之前確定”宇宙永恆穩定不變“的理論自相矛盾(實際上宇宙一直在膨脹與收縮,只不過以當時的科技認知覺察不到);他為了繼續堅持“宇宙永恆穩定不變”的理論,在剛提出的“廣義相對論”中加了一個生造的常數,維持“宇宙永恆穩定不變”之理論說。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愛因斯坦

  • 真理總是摁不住的,在某一個階段,它就會奮力跳出來反擊掩蓋它的人。

在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後的第10年即1927年,比利時牧師喬治·勒梅特用“廣義相對論”的理論推出了一個模型,最終表明宇宙是向外膨脹的,再由此類推,他認為在過去的某個遠古時刻,整個宇宙一定源於一顆太初原子,而且這個原子裡必定包含著無限密集的能量。彼時,他的這套模擬數據理論,已經間接開啟了“宇宙大爆炸論”的初源觀點。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廣義相對論之引力波

  • 偉大的人之所以偉大,就在於他敢於在真理面前承認自己過去的錯誤,不再自圓其說。

愛因斯坦於1955年去世,在去世前的某一天,他終於下定決心,克服對“宇宙大爆炸”的疑慮,懷著愧疚感,向世界承認其曾在1917年提出“廣義相對論”時,特設了一個常數,以避免推出宇宙膨脹理論時,導致自己不能自圓其說“宇宙永恆穩定不變”這一理論。他稱這一“掩蓋”事件是其“一生偉大事業中最大的失誤”。


以上種種爭辯最終都證明世界是“存在”的,我們要探索的是“為何存在”。

"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但凡稍學過哲學之人,都知道“存在”與“為何存在”這兩個問題是哲學能夠存在至今的最根本問題,過去“為何存在”這個問題未能解答完,未來“為何存在”這個問題亦不可能解答完。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如此鑽牛角尖式的問答與解答,人生是有多無聊啊,是啊,人生本來就是無聊多過不無聊,如果人人都不無聊,那些無聊的問題由誰來解答呢?就由我等愛刨根問底之無聊人來做吧,反正,能活到老,好奇到老,解答到老,去而不悔。


存在即是物質,物質加意識就是一個世界,世界即宇宙。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人是一個小宇宙


一、世界為何“存在”而非“不存在”

首先我們要明白“存在”就是一種規律,如果世界“不存在”,那就是沒有任何規律,如果沒有任何規律,那就說明在這個世界,一切皆有可能;如果一切皆有可能,那麼“不存在”就是不可能的。

按矛盾論,如果世界不存在,那麼也會得出“不存在”是不可能的結論,因此,世界“不存在”是自相矛盾的。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休謨

18世紀末,休謨與康德這兩位大哲學家分別認為,世間萬物,並非真的全部存在。

康德以為,“方的圓”就不存在,在他看來,一個物質在邏輯上不可能存在的。

休謨認為,凡是我們可以想象其存在的東西,都可以想象其不存在;因此,沒有一樣東西是說它不存在就會引起矛盾,當然這也包括上帝在內。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康德

兩位大哲學家只是對“萬物都存在”提出了不同看法,但都不否認世界存在。此後,多位世界級大哲學家加入討論世界本源問題,雖都有各自理論問世並發表,但皆因主觀意識的侷限導致到最後不能“自圓其說”。

各種“形而上”的討論持續了近百年,直到20世紀初,才由英國著名哲學家伯特蘭·羅素總結了當時哲學界的共識:“我認為宇宙反正就是存在,其他沒有什麼好說的。”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伯特蘭·羅素

18世紀至20世紀期間,除了哲學家在探討宇宙本源是否存在的同時,一些非職業哲學家之其他行業領軍大家也對世界的“存在”表示贊同,其中包括哥白尼、牛頓、愛因斯坦等,他們都相信宇宙永恆存在,而且在整體上穩定不變。

  • 再偉大的人也是人,是人就犯過錯誤。

愛因斯坦在1917將“廣義相對論”應用於整個時空時,發現與之前確定”宇宙永恆穩定不變“的理論自相矛盾(實際上宇宙一直在膨脹與收縮,只不過以當時的科技認知覺察不到);他為了繼續堅持“宇宙永恆穩定不變”的理論,在剛提出的“廣義相對論”中加了一個生造的常數,維持“宇宙永恆穩定不變”之理論說。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愛因斯坦

  • 真理總是摁不住的,在某一個階段,它就會奮力跳出來反擊掩蓋它的人。

在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後的第10年即1927年,比利時牧師喬治·勒梅特用“廣義相對論”的理論推出了一個模型,最終表明宇宙是向外膨脹的,再由此類推,他認為在過去的某個遠古時刻,整個宇宙一定源於一顆太初原子,而且這個原子裡必定包含著無限密集的能量。彼時,他的這套模擬數據理論,已經間接開啟了“宇宙大爆炸論”的初源觀點。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廣義相對論之引力波

  • 偉大的人之所以偉大,就在於他敢於在真理面前承認自己過去的錯誤,不再自圓其說。

愛因斯坦於1955年去世,在去世前的某一天,他終於下定決心,克服對“宇宙大爆炸”的疑慮,懷著愧疚感,向世界承認其曾在1917年提出“廣義相對論”時,特設了一個常數,以避免推出宇宙膨脹理論時,導致自己不能自圓其說“宇宙永恆穩定不變”這一理論。他稱這一“掩蓋”事件是其“一生偉大事業中最大的失誤”。


以上種種爭辯最終都證明世界是“存在”的,我們要探索的是“為何存在”。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二、存在為何存在

1、反神論者這樣解釋“存在為何存在”

世界最早是由一股具“開天闢地”的最高級力量(這個力量一定不是神,所有反神論者堅定反有神的存在),導致宇宙大爆炸後而產生兩個鏡像平行的世界,所有的物質與意識皆有一正一反兩個對立的物質與意識。

注:為何不說無神論者而說反神論者,因為無神論者只是代表自己的觀點,不介懷他人觀點;而反神論者則除了代表自己觀點外,還會“身體力行”反駁有神論者並批判其行為,建議其以科學的觀點糾正,那些批判有神論的哲學大家即是反神論者。

"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但凡稍學過哲學之人,都知道“存在”與“為何存在”這兩個問題是哲學能夠存在至今的最根本問題,過去“為何存在”這個問題未能解答完,未來“為何存在”這個問題亦不可能解答完。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如此鑽牛角尖式的問答與解答,人生是有多無聊啊,是啊,人生本來就是無聊多過不無聊,如果人人都不無聊,那些無聊的問題由誰來解答呢?就由我等愛刨根問底之無聊人來做吧,反正,能活到老,好奇到老,解答到老,去而不悔。


存在即是物質,物質加意識就是一個世界,世界即宇宙。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人是一個小宇宙


一、世界為何“存在”而非“不存在”

首先我們要明白“存在”就是一種規律,如果世界“不存在”,那就是沒有任何規律,如果沒有任何規律,那就說明在這個世界,一切皆有可能;如果一切皆有可能,那麼“不存在”就是不可能的。

按矛盾論,如果世界不存在,那麼也會得出“不存在”是不可能的結論,因此,世界“不存在”是自相矛盾的。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休謨

18世紀末,休謨與康德這兩位大哲學家分別認為,世間萬物,並非真的全部存在。

康德以為,“方的圓”就不存在,在他看來,一個物質在邏輯上不可能存在的。

休謨認為,凡是我們可以想象其存在的東西,都可以想象其不存在;因此,沒有一樣東西是說它不存在就會引起矛盾,當然這也包括上帝在內。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康德

兩位大哲學家只是對“萬物都存在”提出了不同看法,但都不否認世界存在。此後,多位世界級大哲學家加入討論世界本源問題,雖都有各自理論問世並發表,但皆因主觀意識的侷限導致到最後不能“自圓其說”。

各種“形而上”的討論持續了近百年,直到20世紀初,才由英國著名哲學家伯特蘭·羅素總結了當時哲學界的共識:“我認為宇宙反正就是存在,其他沒有什麼好說的。”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伯特蘭·羅素

18世紀至20世紀期間,除了哲學家在探討宇宙本源是否存在的同時,一些非職業哲學家之其他行業領軍大家也對世界的“存在”表示贊同,其中包括哥白尼、牛頓、愛因斯坦等,他們都相信宇宙永恆存在,而且在整體上穩定不變。

  • 再偉大的人也是人,是人就犯過錯誤。

愛因斯坦在1917將“廣義相對論”應用於整個時空時,發現與之前確定”宇宙永恆穩定不變“的理論自相矛盾(實際上宇宙一直在膨脹與收縮,只不過以當時的科技認知覺察不到);他為了繼續堅持“宇宙永恆穩定不變”的理論,在剛提出的“廣義相對論”中加了一個生造的常數,維持“宇宙永恆穩定不變”之理論說。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愛因斯坦

  • 真理總是摁不住的,在某一個階段,它就會奮力跳出來反擊掩蓋它的人。

在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後的第10年即1927年,比利時牧師喬治·勒梅特用“廣義相對論”的理論推出了一個模型,最終表明宇宙是向外膨脹的,再由此類推,他認為在過去的某個遠古時刻,整個宇宙一定源於一顆太初原子,而且這個原子裡必定包含著無限密集的能量。彼時,他的這套模擬數據理論,已經間接開啟了“宇宙大爆炸論”的初源觀點。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廣義相對論之引力波

  • 偉大的人之所以偉大,就在於他敢於在真理面前承認自己過去的錯誤,不再自圓其說。

愛因斯坦於1955年去世,在去世前的某一天,他終於下定決心,克服對“宇宙大爆炸”的疑慮,懷著愧疚感,向世界承認其曾在1917年提出“廣義相對論”時,特設了一個常數,以避免推出宇宙膨脹理論時,導致自己不能自圓其說“宇宙永恆穩定不變”這一理論。他稱這一“掩蓋”事件是其“一生偉大事業中最大的失誤”。


以上種種爭辯最終都證明世界是“存在”的,我們要探索的是“為何存在”。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二、存在為何存在

1、反神論者這樣解釋“存在為何存在”

世界最早是由一股具“開天闢地”的最高級力量(這個力量一定不是神,所有反神論者堅定反有神的存在),導致宇宙大爆炸後而產生兩個鏡像平行的世界,所有的物質與意識皆有一正一反兩個對立的物質與意識。

注:為何不說無神論者而說反神論者,因為無神論者只是代表自己的觀點,不介懷他人觀點;而反神論者則除了代表自己觀點外,還會“身體力行”反駁有神論者並批判其行為,建議其以科學的觀點糾正,那些批判有神論的哲學大家即是反神論者。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反神論

2、有神論者這樣解釋“存在為何存在”

會消亡的世界是由一個永遠不會消亡的東西製造出來的,這個東西就是上帝。

根據基督教義,上帝不僅是世界的創造者,也是它的維護者,世界被創造出來後,所有人類的行為都是由上帝預先設制了一個邊界,保證宇宙的守恆,允許人類終其一生自由發揮,只要不越過邊界的紅線就行。

"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但凡稍學過哲學之人,都知道“存在”與“為何存在”這兩個問題是哲學能夠存在至今的最根本問題,過去“為何存在”這個問題未能解答完,未來“為何存在”這個問題亦不可能解答完。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如此鑽牛角尖式的問答與解答,人生是有多無聊啊,是啊,人生本來就是無聊多過不無聊,如果人人都不無聊,那些無聊的問題由誰來解答呢?就由我等愛刨根問底之無聊人來做吧,反正,能活到老,好奇到老,解答到老,去而不悔。


存在即是物質,物質加意識就是一個世界,世界即宇宙。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人是一個小宇宙


一、世界為何“存在”而非“不存在”

首先我們要明白“存在”就是一種規律,如果世界“不存在”,那就是沒有任何規律,如果沒有任何規律,那就說明在這個世界,一切皆有可能;如果一切皆有可能,那麼“不存在”就是不可能的。

按矛盾論,如果世界不存在,那麼也會得出“不存在”是不可能的結論,因此,世界“不存在”是自相矛盾的。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休謨

18世紀末,休謨與康德這兩位大哲學家分別認為,世間萬物,並非真的全部存在。

康德以為,“方的圓”就不存在,在他看來,一個物質在邏輯上不可能存在的。

休謨認為,凡是我們可以想象其存在的東西,都可以想象其不存在;因此,沒有一樣東西是說它不存在就會引起矛盾,當然這也包括上帝在內。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康德

兩位大哲學家只是對“萬物都存在”提出了不同看法,但都不否認世界存在。此後,多位世界級大哲學家加入討論世界本源問題,雖都有各自理論問世並發表,但皆因主觀意識的侷限導致到最後不能“自圓其說”。

各種“形而上”的討論持續了近百年,直到20世紀初,才由英國著名哲學家伯特蘭·羅素總結了當時哲學界的共識:“我認為宇宙反正就是存在,其他沒有什麼好說的。”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伯特蘭·羅素

18世紀至20世紀期間,除了哲學家在探討宇宙本源是否存在的同時,一些非職業哲學家之其他行業領軍大家也對世界的“存在”表示贊同,其中包括哥白尼、牛頓、愛因斯坦等,他們都相信宇宙永恆存在,而且在整體上穩定不變。

  • 再偉大的人也是人,是人就犯過錯誤。

愛因斯坦在1917將“廣義相對論”應用於整個時空時,發現與之前確定”宇宙永恆穩定不變“的理論自相矛盾(實際上宇宙一直在膨脹與收縮,只不過以當時的科技認知覺察不到);他為了繼續堅持“宇宙永恆穩定不變”的理論,在剛提出的“廣義相對論”中加了一個生造的常數,維持“宇宙永恆穩定不變”之理論說。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愛因斯坦

  • 真理總是摁不住的,在某一個階段,它就會奮力跳出來反擊掩蓋它的人。

在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後的第10年即1927年,比利時牧師喬治·勒梅特用“廣義相對論”的理論推出了一個模型,最終表明宇宙是向外膨脹的,再由此類推,他認為在過去的某個遠古時刻,整個宇宙一定源於一顆太初原子,而且這個原子裡必定包含著無限密集的能量。彼時,他的這套模擬數據理論,已經間接開啟了“宇宙大爆炸論”的初源觀點。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廣義相對論之引力波

  • 偉大的人之所以偉大,就在於他敢於在真理面前承認自己過去的錯誤,不再自圓其說。

愛因斯坦於1955年去世,在去世前的某一天,他終於下定決心,克服對“宇宙大爆炸”的疑慮,懷著愧疚感,向世界承認其曾在1917年提出“廣義相對論”時,特設了一個常數,以避免推出宇宙膨脹理論時,導致自己不能自圓其說“宇宙永恆穩定不變”這一理論。他稱這一“掩蓋”事件是其“一生偉大事業中最大的失誤”。


以上種種爭辯最終都證明世界是“存在”的,我們要探索的是“為何存在”。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二、存在為何存在

1、反神論者這樣解釋“存在為何存在”

世界最早是由一股具“開天闢地”的最高級力量(這個力量一定不是神,所有反神論者堅定反有神的存在),導致宇宙大爆炸後而產生兩個鏡像平行的世界,所有的物質與意識皆有一正一反兩個對立的物質與意識。

注:為何不說無神論者而說反神論者,因為無神論者只是代表自己的觀點,不介懷他人觀點;而反神論者則除了代表自己觀點外,還會“身體力行”反駁有神論者並批判其行為,建議其以科學的觀點糾正,那些批判有神論的哲學大家即是反神論者。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反神論

2、有神論者這樣解釋“存在為何存在”

會消亡的世界是由一個永遠不會消亡的東西製造出來的,這個東西就是上帝。

根據基督教義,上帝不僅是世界的創造者,也是它的維護者,世界被創造出來後,所有人類的行為都是由上帝預先設制了一個邊界,保證宇宙的守恆,允許人類終其一生自由發揮,只要不越過邊界的紅線就行。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有神論

不論反神論還是有神論,大家都承認宇宙產生背後有神祕力量在作為,只不過前者堅持是一股高級神祕力量,後者認為這就是上帝。


最後引用叔本華的一句話:“一個人的智力越是低下,就越是不會對存在的神祕感到困惑。”本人一向愚鈍,年初看到這句話時,為了繼續“避短”,所以學了哲學,拿哲學作為自己所謂不愚鈍的外衣,隱藏自己所有愚鈍。

"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但凡稍學過哲學之人,都知道“存在”與“為何存在”這兩個問題是哲學能夠存在至今的最根本問題,過去“為何存在”這個問題未能解答完,未來“為何存在”這個問題亦不可能解答完。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如此鑽牛角尖式的問答與解答,人生是有多無聊啊,是啊,人生本來就是無聊多過不無聊,如果人人都不無聊,那些無聊的問題由誰來解答呢?就由我等愛刨根問底之無聊人來做吧,反正,能活到老,好奇到老,解答到老,去而不悔。


存在即是物質,物質加意識就是一個世界,世界即宇宙。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人是一個小宇宙


一、世界為何“存在”而非“不存在”

首先我們要明白“存在”就是一種規律,如果世界“不存在”,那就是沒有任何規律,如果沒有任何規律,那就說明在這個世界,一切皆有可能;如果一切皆有可能,那麼“不存在”就是不可能的。

按矛盾論,如果世界不存在,那麼也會得出“不存在”是不可能的結論,因此,世界“不存在”是自相矛盾的。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休謨

18世紀末,休謨與康德這兩位大哲學家分別認為,世間萬物,並非真的全部存在。

康德以為,“方的圓”就不存在,在他看來,一個物質在邏輯上不可能存在的。

休謨認為,凡是我們可以想象其存在的東西,都可以想象其不存在;因此,沒有一樣東西是說它不存在就會引起矛盾,當然這也包括上帝在內。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康德

兩位大哲學家只是對“萬物都存在”提出了不同看法,但都不否認世界存在。此後,多位世界級大哲學家加入討論世界本源問題,雖都有各自理論問世並發表,但皆因主觀意識的侷限導致到最後不能“自圓其說”。

各種“形而上”的討論持續了近百年,直到20世紀初,才由英國著名哲學家伯特蘭·羅素總結了當時哲學界的共識:“我認為宇宙反正就是存在,其他沒有什麼好說的。”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伯特蘭·羅素

18世紀至20世紀期間,除了哲學家在探討宇宙本源是否存在的同時,一些非職業哲學家之其他行業領軍大家也對世界的“存在”表示贊同,其中包括哥白尼、牛頓、愛因斯坦等,他們都相信宇宙永恆存在,而且在整體上穩定不變。

  • 再偉大的人也是人,是人就犯過錯誤。

愛因斯坦在1917將“廣義相對論”應用於整個時空時,發現與之前確定”宇宙永恆穩定不變“的理論自相矛盾(實際上宇宙一直在膨脹與收縮,只不過以當時的科技認知覺察不到);他為了繼續堅持“宇宙永恆穩定不變”的理論,在剛提出的“廣義相對論”中加了一個生造的常數,維持“宇宙永恆穩定不變”之理論說。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愛因斯坦

  • 真理總是摁不住的,在某一個階段,它就會奮力跳出來反擊掩蓋它的人。

在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後的第10年即1927年,比利時牧師喬治·勒梅特用“廣義相對論”的理論推出了一個模型,最終表明宇宙是向外膨脹的,再由此類推,他認為在過去的某個遠古時刻,整個宇宙一定源於一顆太初原子,而且這個原子裡必定包含著無限密集的能量。彼時,他的這套模擬數據理論,已經間接開啟了“宇宙大爆炸論”的初源觀點。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廣義相對論之引力波

  • 偉大的人之所以偉大,就在於他敢於在真理面前承認自己過去的錯誤,不再自圓其說。

愛因斯坦於1955年去世,在去世前的某一天,他終於下定決心,克服對“宇宙大爆炸”的疑慮,懷著愧疚感,向世界承認其曾在1917年提出“廣義相對論”時,特設了一個常數,以避免推出宇宙膨脹理論時,導致自己不能自圓其說“宇宙永恆穩定不變”這一理論。他稱這一“掩蓋”事件是其“一生偉大事業中最大的失誤”。


以上種種爭辯最終都證明世界是“存在”的,我們要探索的是“為何存在”。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二、存在為何存在

1、反神論者這樣解釋“存在為何存在”

世界最早是由一股具“開天闢地”的最高級力量(這個力量一定不是神,所有反神論者堅定反有神的存在),導致宇宙大爆炸後而產生兩個鏡像平行的世界,所有的物質與意識皆有一正一反兩個對立的物質與意識。

注:為何不說無神論者而說反神論者,因為無神論者只是代表自己的觀點,不介懷他人觀點;而反神論者則除了代表自己觀點外,還會“身體力行”反駁有神論者並批判其行為,建議其以科學的觀點糾正,那些批判有神論的哲學大家即是反神論者。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反神論

2、有神論者這樣解釋“存在為何存在”

會消亡的世界是由一個永遠不會消亡的東西製造出來的,這個東西就是上帝。

根據基督教義,上帝不僅是世界的創造者,也是它的維護者,世界被創造出來後,所有人類的行為都是由上帝預先設制了一個邊界,保證宇宙的守恆,允許人類終其一生自由發揮,只要不越過邊界的紅線就行。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有神論

不論反神論還是有神論,大家都承認宇宙產生背後有神祕力量在作為,只不過前者堅持是一股高級神祕力量,後者認為這就是上帝。


最後引用叔本華的一句話:“一個人的智力越是低下,就越是不會對存在的神祕感到困惑。”本人一向愚鈍,年初看到這句話時,為了繼續“避短”,所以學了哲學,拿哲學作為自己所謂不愚鈍的外衣,隱藏自己所有愚鈍。

《二元論》之“存在”與“為何存在”

愚鈍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