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購買基金的方式:錯在哪裡?為什麼錯?'

"
"
你購買基金的方式:錯在哪裡?為什麼錯?

假設你現在想要購買一個基金。有兩個基金放在你面前供你選擇。它們在過去5年的歷史回報如下:

"
你購買基金的方式:錯在哪裡?為什麼錯?

假設你現在想要購買一個基金。有兩個基金放在你面前供你選擇。它們在過去5年的歷史回報如下:

你購買基金的方式:錯在哪裡?為什麼錯?

基金A在過去5年的平均回報,為每年9.4%左右。基金B的歷史回報,為每年7.2%左右。同期基準指數的平均回報,為每年8.9%左右。

你會選購哪個基金?

絕大部分基民,以及很多機構投資者,肯定會選基金A。理由很簡單:基金A的業績更好。在過去5年中,基金A戰勝了基準指數,而基金B則跑輸基準。基金A的年回報,比基金B好上2%左右。那肯定選基金A呀!

但是根據研究(Arnott et al, 2018)顯示,這恰恰是最錯誤的購買基金的方法。

該研究的數據,涵蓋了從1990到2016年,美國3331個公募基金的歷史回報。其中最有趣的研究發現,在下面這張圖中:

"
你購買基金的方式:錯在哪裡?為什麼錯?

假設你現在想要購買一個基金。有兩個基金放在你面前供你選擇。它們在過去5年的歷史回報如下:

你購買基金的方式:錯在哪裡?為什麼錯?

基金A在過去5年的平均回報,為每年9.4%左右。基金B的歷史回報,為每年7.2%左右。同期基準指數的平均回報,為每年8.9%左右。

你會選購哪個基金?

絕大部分基民,以及很多機構投資者,肯定會選基金A。理由很簡單:基金A的業績更好。在過去5年中,基金A戰勝了基準指數,而基金B則跑輸基準。基金A的年回報,比基金B好上2%左右。那肯定選基金A呀!

但是根據研究(Arnott et al, 2018)顯示,這恰恰是最錯誤的購買基金的方法。

該研究的數據,涵蓋了從1990到2016年,美國3331個公募基金的歷史回報。其中最有趣的研究發現,在下面這張圖中:

你購買基金的方式:錯在哪裡?為什麼錯?

這張圖統計的,是如果我們基於基金過去的歷史業績去進行選擇的話,它們接下來的回報怎麼樣。

首先,研究人員基於基金在過去3年的回報表現,把它們歸入5個大類。1類是過去3年業績最差的基金。5類是過去3年業績最好的基金。

然後,研究人員比較這些基金在接下來的3年中的回報表現。我們可以看到,接下來的3年,表現最好的基金,是過去3年業績最差的1類基金。而過去3年業績最好的5類基金,在接下來的3年中的回報是最差的。

這個研究發現,一定讓很多人感到大吃一驚。這是因為,在挑選基金時,很少有人會去選購那些業績差的基金。這個習慣,在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中是一致的:即大家都會挑選業績好的基金。如果某一支基金在過去3年(或者5年)的業績不佳,那麼該基金就會被賣掉,被其他表現更好的基金代替。

這樣做的背後,有兩條重要的邏輯:

第一、基金的業績,等於基金經理的投資水平。也就是說,基金業績越好,基金經理水平越高。

第二、基金經理的投資水平,是恆定不變的。也就是說,過去水平高,將來水平也高。過去水平不行,將來的水平也不行。

但問題在於,在現實中,這兩條邏輯都是有問題的。

第一、基金的業績,和基金經理的投資水平,有相關性,但遠遠不是一回事。

這主要是因為,基金在短期內(比如5年以內)的業績,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運氣影響,有很大的偶然性。由於這個偶然性的存在,導致我們很難從基金的業績上判斷基金經理的投資水平,也不太可能基於好的業績選出優秀的基金經理。

第二、基金經理的投資業績,很大程度上受到“均值迴歸”作用的影響。

均值迴歸的意思,是基金經理的投資水平,會圍繞一箇中間值上下波動。因此,當我們看到一個基金業績很不錯時,很可能處於該基金經理表現高於其自身平均水平的階段。那麼在接下來的時間中,這個基金的業績,更可能會下跌並回歸均值,而非繼續出色。在本人的歷史文章,《選購基金,應該挑業績差的買?》中,對這個問題有更加詳細的分析。

由於上述兩個原因的存在,導致基金在過去幾年的業績,並不能有效預測基金未來的業績。也能夠解釋上文中的研究發現:過去業績差的基金,接下來的業績反而好。而過去業績好的基金,接下來的業績反而差。

上面這些研究發現,是否意味著,我們在挑選基金時,應該專門去挑那些業績回報差的基金,擯棄那些業績回報好的基金呢?答案也是否定的。

這是因為,導致一個基金業績不佳,有很多原因。除了運氣不好以外,還有:基金交易成本太高,投研團隊不強,交易策略不夠有效等等。因此,對於投資者來說,關鍵是搞清楚基金業績回報不佳的原因,然後區分對待。很多機構投資者,會通過因子分析(對因子分析不太熟悉的讀者,請參考本人歷史文章《聰明貝塔》)對基金經理做進一步的研究,以搞清楚基金回報的來源以及基金經理的阿爾法。由於這部分內容比較專業,而且該方法不適合個人基民投資者,因此我在這裡就不展開了。

作為普通個人投資者,我們可以從該研究學到的教訓就是:挑選基金,是一件高度複雜的技術活。購買任何基金前需要搞清楚的一個最關鍵問題,就是該基金的投資回報,來自於哪裡?如果投資回報好,為什麼會好?如果投資回報差,為什麼會差?

如果搞不明白這個問題的答案,那麼我們去購買基金,就好比蒙著眼睛在晚上行路,純粹就是碰運氣瞎買。

大部分投資者採取的投資方法,是購買歷史業績好的基金,賣出歷史業績差的基金。而這種投資策略,恰恰是錯誤的方法,只會拖累我們的投資回報。大家應該時刻提醒自己,謹防自己跌入這樣的投資陷阱。

相對於“追漲殺跌”的投資方法,更理性的做法,是堅持控制成本有效系統多元分散的投資原則,說服自己做一位長期耐心的投資者,遠離新聞和市場的噪音,不受短期價格漲跌波動的影響。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是一個長期修煉的過程。但是一旦悟到了其中的奧妙,會有一種醍醐灌頂,脫胎換骨的感覺。這也是廣大讀者蛻變成為“聰明投資者”必須經歷的一步。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參考資料:

Rob Arnott, Vitali Kalesnik, and Lillian Wu, The Folly of Hiring Winners and Firing Losers, 2018

伍治堅:選購基金,應該挑業績差的買?

伍治堅:聰明貝塔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