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三線城市生活,有多幸福?

在二三線城市生活,有多幸福?


在二三線城市生活是怎樣一種體驗?

普遍認可的3個像樣的工作:醫生、教師、公務員。工資高低沒關係,關鍵要有編制。不到30歲就已相遍全城適齡青年,晚上10點鐘睡覺就覺得好遲了。

這裡的生活常常被描述為“一眼就望到頭 ”,但休閒而自我地過完一生,誰又能說是錯的呢?

分享者:職Q用戶



“十幾塊錢能吃到小份的酸菜魚”

江蘇南通 @小玫瑰

大學畢業,毫不猶豫就回到了故土——南通,喜歡這座城市的恬淡和安靜。

買個電瓶車可以四處溜達,上下班毫無阻礙。沒什麼熱鬧性,沒有燈紅酒綠,沒什麼夜生活,晚上九十點鐘路上沒什麼人在晃悠了。

小城市的人比較傳統,如果你過了30歲沒結婚,就會被周圍人背地裡議論。“是不是太挑啦?”“怎麼還沒有結婚?”父母親戚、左右鄰里、上班同事會無形中給你莫名的壓力。

我92年出生,在三甲醫院工作,當護士。選擇這個專業前只知道是白衣天使,選擇後才知道護士是斷翼的天使:加班、拖班、檢查、背書是常事。手機永遠24小時開機待命,腳底板永遠是一層厚厚的老繭,作息永遠不規律,內分泌失調永遠是常事。在醫院見慣了飽受疾病折磨的病人,更加珍惜生命,更明白活著不容易。

生活在這座城市,幸福指數很高,上下班就十分鐘的時間,交通便利,沒有高昂的房價,十幾塊錢能吃到小份的酸菜魚和家常的蓋澆飯。

但最大的缺憾就是:眼界太窄了,沒有話劇、沒有展覽、沒有豆瓣同城活動,大多數人的狀態就是下班後吃飯逛街看電影溜狗。

如果給我一次機會做選擇,我會選擇在一線城市生活,大概覺得:年輕的時候,多見識一點、有壓力一點不是一件壞事。

“空氣好,海鮮便宜,還瓜果飄香”

福建漳州 @何文野

目前生活在福建漳州,並不知名,但從這幾年媒體對城市級別地劃分看,屬三線城市。從北漂回到這座小城的三年裡,最大的感受就是工作崗位少、城市節奏慢、空閒時間多。因為大家都有大把時光,所以閒來無事就約燒烤、去海邊玩、爬山、自駕遊等等。

大學畢業五年,接近30歲,身邊朋友也差不多年紀。女性朋友絕大多數結婚了,成了朋友圈晒娃專業戶。未結婚的男性朋友,統計了下大概25%吧,大多數在創業、或做生意。已經結婚的,絕大多數已買房買車了。

這三年,我嘗試過兩份工作,一個是500強地產公司HR,待遇比較好,但是太忙,壓力太大,做了一年多後遂辭職。第二份工作新媒體運營主管,工資不夠房價的二分之一,大小周,一個月上班24天,一天7-9小時,感覺性比價不高,又辭職了。目前在做茶葉生意。

相比於在北京上班,在三線城市最大的不同,不在於工作比較閒、事情比較少;而是,天啊,中午竟然可以回家吃飯。更驚訝的是,吃好後還能睡個午覺。這對一畢業就去北京上班的我來說,簡直不敢想象的。

目前在這個城市生活還算幸福,有房有車有老婆有孩子,還能照顧父母,空氣也好,海鮮也便宜,還瓜果飄香。如果說有缺憾,最大的遺憾就是,這裡無法像大城市一樣給我視野與見識,缺少奮鬥的衝勁,人生失去了很多可能性,也難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事業夥伴。

可能也正因為這樣,它才是一座適宜生活的城市,一座充滿溫情的城市,我們時刻貼著生活前行,有得有失。

“不經意間體會文化和美的幸福味道”

河南開封 @李朝政

我工作生活在開封,是八朝古都。認識一座城市離不開衣食住行,分別說一下我的感覺。

第一,衣的方面,開封的古老和底蘊都是許多城市沒法媲美的。舉個例子,穿漢服或者傳統感比較強的戲服在大街上走基本上沒人會感覺奇怪。

第二,食的方面,開封有很出名的灌湯包、桶子雞等地方特色,小吃街、夜市的火爆更是吸引無數遊客流連忘返。

第三,住的方面,這是我見過的唯一一個全城都是拆遷樓的城市,主城區像是被遺忘了似的。

第四,行的方面,老城區的路實在太窄了,也因為這樣的道路規劃,一兩條單行道就能毀了一片城區,主城區一到高峰基本上半癱瘓。在道路上開封就像個不斷打補丁又修不好的老房子。

我在一家國有金融集團從事人力資源工作,金融行業本身具有創新、融通、競爭性的快節奏,但企業卻身處開封這樣的三線“慢生活”旅遊城市,總體感覺快慢適宜、張弛有度吧。

小城市不經意間讓你能體會到文化和美的幸福味道,小城的節奏也是我比較喜歡的慢生活,很能給人一種從容的感覺。

個人覺得生活在二三線城市最大的缺憾是公共資源的短缺,交通無地鐵、城市無震撼的科技場館、圖書大廈,新興文體娛樂場所也是鳳毛麟角、不上大雅。

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做選擇,我寧願工作在一線城市,生活在這裡。為什麼?一線城市的工資,三線城市的生活那是多麼愜意的事情啊,哈哈,既然允許做夢就思維發散一次唄。話說回來還是尊重自己本來的選擇吧。三線城市也有三線城市的工作生活之美,總體來說這個城市也在發展進步,我們作為個體與她同頻,豈不快哉?


“每條道路都設有寬裕的自行車道”

浙江杭州@奈天

杭州早就被媒體宣傳為新一線了,以房價的增速來看,這個二線確實有了一線的架勢。有人說杭州是旅遊城市,每到小長假西湖都有爆滿的遊客;有人說杭州是電商之都,因為這裡是阿里巴巴的總部。

杭州的人文氣息讓人舒服,杭州的“綠”也是“無與倫比”:放眼過去,哪哪都是綠的樹、紅的花,四季都是植物的清香。杭州的小區應該從來都不擔心綠化問題,相應的,這座城市是真的雨多、溼氣重,傳說中內褲掛滿屋的那種情況,是一年常有的事。

去過真的一線城市,就會發現杭州的交通還不是很便捷。“車讓人”體現了城市的人文風采,卻也讓車上的人著急火燎;隨處可見在建的地鐵工程,讓城市顯得擁堵,住得稍微偏一點,地鐵就不用考慮了;但是如果你喜歡騎自行車,杭州鮮少有橫衝直撞的電瓶車,每條道路都設有寬裕的自行車道,足夠你上下班通勤。

杭州是阿里的天下,所以出門你只需要帶著一個安裝了支付寶的智能手機就能搞定。

作為一個電商出名的城市,難免跟電商公司有各種交道,何況我是個新媒體,需要跟媒體和達人接觸合作。當初在一線,覺得自己太過浮躁,於是選了來杭州試試。如今,跟還留在一線的朋友們比,我的工資已經漸漸缺乏競爭力。但是我能靜下心來思考、學習,這比短暫的工資提升對我來說更重要。

杭州的節奏慢了很多,但是互聯網的氛圍也不如上海的活潑,傳統電商正在漸顯疲態。現在正在考慮如果沒有更好的機會,也許會回到一線的環境。畢竟在這個朝陽行業,不學習,就是在退步。

“這裡沒有地鐵,沒有輕軌”

東莞 @顏十一

在二三線城市生活是沒有歸屬感的。

我生活在東莞,一個名義上的新一線城市,但是實際卻是二線城市。它靠近廣州、香港、深圳這些繁華的城市,人均工資卻不如人家的一半。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身為一個國企的採購,我只有朝九晚五的小確幸,沒有996的痛苦。這裡沒有地鐵,沒有輕軌,雖然各種公眾號都大肆宣傳著未來交通將如何便利,但是我都不知道等那些地鐵建好後,我還在不在這裡。

不過相對在這裡打工的人來說,我也是幸運的。2年前就在房價七八千的時候入手2套,現在已經翻了一番。有房,國企工作,油水崗位,這些都只是外人看到的,但是他們不知道其實對於我來說,每天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宅在家裡。不是因為懶,而是因為這裡真的沒有像一線城市那樣各種各樣的多彩活動,甚至連個VR體驗館都只存在了半年就關閉了。

“離開北京,我過上了真正的生活”

山西太原 @茜茜

我是90後,現居太原,是一起闖蕩北京的小夥伴中第一個選擇離開的人。大學畢業後就和一幫同學去了北京,然而就像歌中唱的:“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

在外一年,經歷了很多,感受到了一線城市的燈紅酒綠與紙醉金迷,也感受到了掙扎在生活底層的無奈。終於,在綜合分析了年齡、學歷、家庭情況以及在北京購房成本後,我理性地選擇了離開。

離開後,我過上了真正的生活。

現在的生活總結來說,就是教書、看書、健身、陪伴家人、休閒娛樂、提升自我。我會在工作之餘看自己喜歡的書,偶爾也會去健健身,一年中還可以和父母或者愛人出去遊玩一次,之前只覺得被生活壓的喘不過來氣,現在卻發現我能夠享受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好。

之前最擔心離開北京會失去享受優質社會服務的機會,現在來看,也沒有怎麼失去。機會雖然少,但還是有的,而且相信隨著社會的發展,二三線城市也會越來越好。

生活畢竟不僅僅有隻工作,還有很多其它重要的東西。

“從瑣碎的日子裡,挑幸福的事”

河北石家莊 @青苔上

我從外地畢業後,為了離家近一些,就回到了石家莊找工作,順便找到了現在的老公。

在這裡生活的人,相對來說比較舒適。晚上八點以後路上的行人就稀稀疏疏了,人們都窩在家裡看電視。出門一輛兩輪的電動車就能圍著二環轉一圈,確實很兜風啊。工作日的午餐,男同事大多都是選一碗麵條,牛肉板面,牛肉拉麵,炸醬麵、打滷麵等等。

我就職於一家物業公司,做運營管理工作,已經在現在這個崗位上五年了,平時瑣碎的事情較多,大多都是非重要非緊急。在我的工作中,很少有突發緊急狀況。

我覺得自己的幸福指數還是蠻高的。從瑣碎的日子,挑一件最幸福的事情,那就是家有兒女萬事足。如果說有什麼缺憾,一定是有的。沒有趁著年輕出去闖一闖,沒有看到過霓虹閃爍的午夜,這些都是缺憾。

如果能有再一次選擇的機會,我想還是換一種軌跡生活,去一線城市看看,給生命的長河,留下多一點的浪花。在垂垂暮年,有多一點的激情歲月可以去品味。既然時光已逝,只能接受當下。此刻慢悠悠的日子,就是我全部的幸福。

“當然有激情,同樣有迷惘”

福建福州 @Gloria

我居住在福州,一座非常宜居的城市。氣候穩定,空氣清新,綠化遍城,一年四季都鳥語花香。這裡的本地居民大多很有錢,家裡不是出國打工攢夠了金,就是靠著拆遷房開啟了新生活,這個城市,很好的把福州本地舊有習俗和新城市現代氣息融入起來了。

畢業出來,我入職國企,分管人事行政工作,每天和人打交道,接觸過形形色色的人。那時候,我上班最早,下班最晚,一個人扛著把原部門積壓了半年多的工作給做完了,也因此成為單位晉升速度最快的人員。

當然有激情,同樣有迷惘。我招聘進來的人,有很努力卻走投無路的;也有領導硬塞進來無所事事坐享其成的。但這就是命運的真相:你努力不一定有回報,不努力卻什麼也沒有。

霓虹燈下,我穿著高跟鞋噠噠走過,那時候,我對這座城市充滿期待熱情與喜愛。兜兜轉轉這麼多年,我卻突然發現,其實只要我們一家人在一起,不管在哪個城市都無所謂。

很多時候,我常常想,如果人生再來一次,我是否會做出其他選擇:比如回到老家,自在,輕鬆,體面,嫁人生子,沒什麼意外的話一路向陽,慢慢長成像媽媽那樣對命運順其自然的人;又或者勇敢地到北上廣去闖蕩,感受商場如戰場,接受命運的顛沛流離,無奈居無定所的生活。

思來想去,人生從來沒有後悔藥。記憶裡,我對這座城市的熱愛曾經那麼鮮明,再來一次,或許福州依舊是我選擇的歸宿。而未來,在福州也好,在其他城市也罷,生命來來往往,無非快樂就好!

結語

我們發現,未婚的年輕人更向往一線城市,一線城市的快節奏對於他們來說,既是壓力,也是機遇。他們不害怕長時期的通勤,也不害怕996,一線城市裡,有他們的夢想和未來。

而成家立業後的職場人,更傾向於一家人在一起,有相處的時間。有不少人認為沒在一線城市打拼過是一種遺憾,但必須為家庭做出取捨。二三線城市裡,有他們舒適從容的生活,也承載著他們的幸福感。

無論是一線城市,還是二三線城市,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就很好。

在二三線城市生活是怎樣一種體驗?

普遍認可的3個像樣的工作:醫生、教師、公務員。工資高低沒關係,關鍵要有編制。不到30歲就已相遍全城適齡青年,晚上10點鐘睡覺就覺得好遲了。

這裡的生活常常被描述為“一眼就望到頭 ”,但休閒而自我地過完一生,誰又能說是錯的呢?

分享者:職Q用戶



“十幾塊錢能吃到小份的酸菜魚”

江蘇南通 @小玫瑰

大學畢業,毫不猶豫就回到了故土——南通,喜歡這座城市的恬淡和安靜。

買個電瓶車可以四處溜達,上下班毫無阻礙。沒什麼熱鬧性,沒有燈紅酒綠,沒什麼夜生活,晚上九十點鐘路上沒什麼人在晃悠了。

小城市的人比較傳統,如果你過了30歲沒結婚,就會被周圍人背地裡議論。“是不是太挑啦?”“怎麼還沒有結婚?”父母親戚、左右鄰里、上班同事會無形中給你莫名的壓力。

我92年出生,在三甲醫院工作,當護士。選擇這個專業前只知道是白衣天使,選擇後才知道護士是斷翼的天使:加班、拖班、檢查、背書是常事。手機永遠24小時開機待命,腳底板永遠是一層厚厚的老繭,作息永遠不規律,內分泌失調永遠是常事。在醫院見慣了飽受疾病折磨的病人,更加珍惜生命,更明白活著不容易。

生活在這座城市,幸福指數很高,上下班就十分鐘的時間,交通便利,沒有高昂的房價,十幾塊錢能吃到小份的酸菜魚和家常的蓋澆飯。

但最大的缺憾就是:眼界太窄了,沒有話劇、沒有展覽、沒有豆瓣同城活動,大多數人的狀態就是下班後吃飯逛街看電影溜狗。

如果給我一次機會做選擇,我會選擇在一線城市生活,大概覺得:年輕的時候,多見識一點、有壓力一點不是一件壞事。

“空氣好,海鮮便宜,還瓜果飄香”

福建漳州 @何文野

目前生活在福建漳州,並不知名,但從這幾年媒體對城市級別地劃分看,屬三線城市。從北漂回到這座小城的三年裡,最大的感受就是工作崗位少、城市節奏慢、空閒時間多。因為大家都有大把時光,所以閒來無事就約燒烤、去海邊玩、爬山、自駕遊等等。

大學畢業五年,接近30歲,身邊朋友也差不多年紀。女性朋友絕大多數結婚了,成了朋友圈晒娃專業戶。未結婚的男性朋友,統計了下大概25%吧,大多數在創業、或做生意。已經結婚的,絕大多數已買房買車了。

這三年,我嘗試過兩份工作,一個是500強地產公司HR,待遇比較好,但是太忙,壓力太大,做了一年多後遂辭職。第二份工作新媒體運營主管,工資不夠房價的二分之一,大小周,一個月上班24天,一天7-9小時,感覺性比價不高,又辭職了。目前在做茶葉生意。

相比於在北京上班,在三線城市最大的不同,不在於工作比較閒、事情比較少;而是,天啊,中午竟然可以回家吃飯。更驚訝的是,吃好後還能睡個午覺。這對一畢業就去北京上班的我來說,簡直不敢想象的。

目前在這個城市生活還算幸福,有房有車有老婆有孩子,還能照顧父母,空氣也好,海鮮也便宜,還瓜果飄香。如果說有缺憾,最大的遺憾就是,這裡無法像大城市一樣給我視野與見識,缺少奮鬥的衝勁,人生失去了很多可能性,也難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事業夥伴。

可能也正因為這樣,它才是一座適宜生活的城市,一座充滿溫情的城市,我們時刻貼著生活前行,有得有失。

“不經意間體會文化和美的幸福味道”

河南開封 @李朝政

我工作生活在開封,是八朝古都。認識一座城市離不開衣食住行,分別說一下我的感覺。

第一,衣的方面,開封的古老和底蘊都是許多城市沒法媲美的。舉個例子,穿漢服或者傳統感比較強的戲服在大街上走基本上沒人會感覺奇怪。

第二,食的方面,開封有很出名的灌湯包、桶子雞等地方特色,小吃街、夜市的火爆更是吸引無數遊客流連忘返。

第三,住的方面,這是我見過的唯一一個全城都是拆遷樓的城市,主城區像是被遺忘了似的。

第四,行的方面,老城區的路實在太窄了,也因為這樣的道路規劃,一兩條單行道就能毀了一片城區,主城區一到高峰基本上半癱瘓。在道路上開封就像個不斷打補丁又修不好的老房子。

我在一家國有金融集團從事人力資源工作,金融行業本身具有創新、融通、競爭性的快節奏,但企業卻身處開封這樣的三線“慢生活”旅遊城市,總體感覺快慢適宜、張弛有度吧。

小城市不經意間讓你能體會到文化和美的幸福味道,小城的節奏也是我比較喜歡的慢生活,很能給人一種從容的感覺。

個人覺得生活在二三線城市最大的缺憾是公共資源的短缺,交通無地鐵、城市無震撼的科技場館、圖書大廈,新興文體娛樂場所也是鳳毛麟角、不上大雅。

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做選擇,我寧願工作在一線城市,生活在這裡。為什麼?一線城市的工資,三線城市的生活那是多麼愜意的事情啊,哈哈,既然允許做夢就思維發散一次唄。話說回來還是尊重自己本來的選擇吧。三線城市也有三線城市的工作生活之美,總體來說這個城市也在發展進步,我們作為個體與她同頻,豈不快哉?


“每條道路都設有寬裕的自行車道”

浙江杭州@奈天

杭州早就被媒體宣傳為新一線了,以房價的增速來看,這個二線確實有了一線的架勢。有人說杭州是旅遊城市,每到小長假西湖都有爆滿的遊客;有人說杭州是電商之都,因為這裡是阿里巴巴的總部。

杭州的人文氣息讓人舒服,杭州的“綠”也是“無與倫比”:放眼過去,哪哪都是綠的樹、紅的花,四季都是植物的清香。杭州的小區應該從來都不擔心綠化問題,相應的,這座城市是真的雨多、溼氣重,傳說中內褲掛滿屋的那種情況,是一年常有的事。

去過真的一線城市,就會發現杭州的交通還不是很便捷。“車讓人”體現了城市的人文風采,卻也讓車上的人著急火燎;隨處可見在建的地鐵工程,讓城市顯得擁堵,住得稍微偏一點,地鐵就不用考慮了;但是如果你喜歡騎自行車,杭州鮮少有橫衝直撞的電瓶車,每條道路都設有寬裕的自行車道,足夠你上下班通勤。

杭州是阿里的天下,所以出門你只需要帶著一個安裝了支付寶的智能手機就能搞定。

作為一個電商出名的城市,難免跟電商公司有各種交道,何況我是個新媒體,需要跟媒體和達人接觸合作。當初在一線,覺得自己太過浮躁,於是選了來杭州試試。如今,跟還留在一線的朋友們比,我的工資已經漸漸缺乏競爭力。但是我能靜下心來思考、學習,這比短暫的工資提升對我來說更重要。

杭州的節奏慢了很多,但是互聯網的氛圍也不如上海的活潑,傳統電商正在漸顯疲態。現在正在考慮如果沒有更好的機會,也許會回到一線的環境。畢竟在這個朝陽行業,不學習,就是在退步。

“這裡沒有地鐵,沒有輕軌”

東莞 @顏十一

在二三線城市生活是沒有歸屬感的。

我生活在東莞,一個名義上的新一線城市,但是實際卻是二線城市。它靠近廣州、香港、深圳這些繁華的城市,人均工資卻不如人家的一半。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身為一個國企的採購,我只有朝九晚五的小確幸,沒有996的痛苦。這裡沒有地鐵,沒有輕軌,雖然各種公眾號都大肆宣傳著未來交通將如何便利,但是我都不知道等那些地鐵建好後,我還在不在這裡。

不過相對在這裡打工的人來說,我也是幸運的。2年前就在房價七八千的時候入手2套,現在已經翻了一番。有房,國企工作,油水崗位,這些都只是外人看到的,但是他們不知道其實對於我來說,每天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宅在家裡。不是因為懶,而是因為這裡真的沒有像一線城市那樣各種各樣的多彩活動,甚至連個VR體驗館都只存在了半年就關閉了。

“離開北京,我過上了真正的生活”

山西太原 @茜茜

我是90後,現居太原,是一起闖蕩北京的小夥伴中第一個選擇離開的人。大學畢業後就和一幫同學去了北京,然而就像歌中唱的:“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

在外一年,經歷了很多,感受到了一線城市的燈紅酒綠與紙醉金迷,也感受到了掙扎在生活底層的無奈。終於,在綜合分析了年齡、學歷、家庭情況以及在北京購房成本後,我理性地選擇了離開。

離開後,我過上了真正的生活。

現在的生活總結來說,就是教書、看書、健身、陪伴家人、休閒娛樂、提升自我。我會在工作之餘看自己喜歡的書,偶爾也會去健健身,一年中還可以和父母或者愛人出去遊玩一次,之前只覺得被生活壓的喘不過來氣,現在卻發現我能夠享受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好。

之前最擔心離開北京會失去享受優質社會服務的機會,現在來看,也沒有怎麼失去。機會雖然少,但還是有的,而且相信隨著社會的發展,二三線城市也會越來越好。

生活畢竟不僅僅有隻工作,還有很多其它重要的東西。

“從瑣碎的日子裡,挑幸福的事”

河北石家莊 @青苔上

我從外地畢業後,為了離家近一些,就回到了石家莊找工作,順便找到了現在的老公。

在這裡生活的人,相對來說比較舒適。晚上八點以後路上的行人就稀稀疏疏了,人們都窩在家裡看電視。出門一輛兩輪的電動車就能圍著二環轉一圈,確實很兜風啊。工作日的午餐,男同事大多都是選一碗麵條,牛肉板面,牛肉拉麵,炸醬麵、打滷麵等等。

我就職於一家物業公司,做運營管理工作,已經在現在這個崗位上五年了,平時瑣碎的事情較多,大多都是非重要非緊急。在我的工作中,很少有突發緊急狀況。

我覺得自己的幸福指數還是蠻高的。從瑣碎的日子,挑一件最幸福的事情,那就是家有兒女萬事足。如果說有什麼缺憾,一定是有的。沒有趁著年輕出去闖一闖,沒有看到過霓虹閃爍的午夜,這些都是缺憾。

如果能有再一次選擇的機會,我想還是換一種軌跡生活,去一線城市看看,給生命的長河,留下多一點的浪花。在垂垂暮年,有多一點的激情歲月可以去品味。既然時光已逝,只能接受當下。此刻慢悠悠的日子,就是我全部的幸福。

“當然有激情,同樣有迷惘”

福建福州 @Gloria

我居住在福州,一座非常宜居的城市。氣候穩定,空氣清新,綠化遍城,一年四季都鳥語花香。這裡的本地居民大多很有錢,家裡不是出國打工攢夠了金,就是靠著拆遷房開啟了新生活,這個城市,很好的把福州本地舊有習俗和新城市現代氣息融入起來了。

畢業出來,我入職國企,分管人事行政工作,每天和人打交道,接觸過形形色色的人。那時候,我上班最早,下班最晚,一個人扛著把原部門積壓了半年多的工作給做完了,也因此成為單位晉升速度最快的人員。

當然有激情,同樣有迷惘。我招聘進來的人,有很努力卻走投無路的;也有領導硬塞進來無所事事坐享其成的。但這就是命運的真相:你努力不一定有回報,不努力卻什麼也沒有。

霓虹燈下,我穿著高跟鞋噠噠走過,那時候,我對這座城市充滿期待熱情與喜愛。兜兜轉轉這麼多年,我卻突然發現,其實只要我們一家人在一起,不管在哪個城市都無所謂。

很多時候,我常常想,如果人生再來一次,我是否會做出其他選擇:比如回到老家,自在,輕鬆,體面,嫁人生子,沒什麼意外的話一路向陽,慢慢長成像媽媽那樣對命運順其自然的人;又或者勇敢地到北上廣去闖蕩,感受商場如戰場,接受命運的顛沛流離,無奈居無定所的生活。

思來想去,人生從來沒有後悔藥。記憶裡,我對這座城市的熱愛曾經那麼鮮明,再來一次,或許福州依舊是我選擇的歸宿。而未來,在福州也好,在其他城市也罷,生命來來往往,無非快樂就好!

結語

我們發現,未婚的年輕人更向往一線城市,一線城市的快節奏對於他們來說,既是壓力,也是機遇。他們不害怕長時期的通勤,也不害怕996,一線城市裡,有他們的夢想和未來。

而成家立業後的職場人,更傾向於一家人在一起,有相處的時間。有不少人認為沒在一線城市打拼過是一種遺憾,但必須為家庭做出取捨。二三線城市裡,有他們舒適從容的生活,也承載著他們的幸福感。

無論是一線城市,還是二三線城市,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就很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