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中,趙雲論武力僅次於呂布;論勇略和膽識,長阪坡七進七出……堪稱是文武雙全+忠義護主,一等一的良將,也是散仙最喜歡的三國四大人物之一(另兩個是諸葛亮、周瑜和羊祜)。不過,既然是聊正史,那就只能以三國志和雲別傳作為依據。趙雲依然是一位傑出將領。

三國志中趙雲形象頗為單薄

與《三國演義》不同,正史中的趙雲形象是這樣

三國志這本書的作者是陳壽,在蜀漢工作時長期不得志,後入晉為官,頗受丞相張華賞識,所以他著作的三國志一書以曹魏為正統,對蜀漢頗多歪曲、貶損,實在是二十四史中最差的一部,影響力遠不如小說三國演義。

按照三國志蜀書趙雲傳記載,趙雲的事蹟僅有以下幾個:

1、趙雲……本屬公孫瓚,瓚遣先主為田楷拒袁紹,雲遂隨從,為先主主騎。

也就是投奔劉備後,負責管理騎兵。考慮到騎兵在古代的戰略地位及劉備起兵初期的實力,騎兵數量不會太多,估計相當於劉備勢力的特種部隊隊長。

2、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遷為牙門將軍。

連劉備自己都逃跑了,但他仍然在長阪坡救了幼主、主母,凸顯出其忠誠。劉備給他的獎勵是牙門將軍。雖然牙門將軍是雜號將軍,魏晉時期相當於第五品。但考慮到赤壁之戰前,劉備雖然已成為皇叔,但實際只是一小諸侯,駐紮在新野,自己的權限範圍也就是五品的知府水平;戰後奪取荊州,荊州太守也不過相當於二品,封給趙雲的職位為五品,不算低。

與《三國演義》不同,正史中的趙雲形象是這樣

3、先主自葭萌還攻劉璋,召諸葛亮。亮率雲與張飛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縣。至江州,分遣雲從外水上江陽,與亮會於成都。

劉備徵蜀時,趙雲作為諸葛亮的先鋒部隊,立下大功,雖然可能沒達到張飛的程度,但也能獨當一面。

4、成都既定,以云為翊軍將軍。

有人翊軍將軍是雜號將軍,地位不高,其實不然。從權力來看,趙雲擔任翊軍將軍時,已任徵西將軍的黃忠在漢水之戰時卻需要趙雲授予兵馬,這說明,在蜀漢,趙雲的權力地位是要高於黃忠的。

5、建興元年,為中護軍、徵南將軍,封永昌亭侯,遷鎮東將軍。

徵南將軍:四徵將軍之一,是中國古代的高級將軍官名。鎮東將軍與徵南將軍差不多。僅次於大將軍。亭侯是爵位名,次於諸葛亮、張飛的鄉侯,與關羽的亭侯是一個級別。

可見,趙雲在蜀漢並非不受重用,而是非常受重用,而且是劉備的親信大臣。

雲別傳中趙雲形象更豐滿

與《三國演義》不同,正史中的趙雲形象是這樣

南朝宋史學家裴松之注於《三國志·趙雲傳》裡補充記載趙雲人物生平的傳記——《雲別傳》,填補了趙雲生平的大量空白,使得趙雲的形象更加飽滿。

1、雲身長八尺,姿顏雄偉,為本郡所舉,將義從吏兵詣公孫瓚。

長得帥,顏值高,而且在家鄉名望較高,一呼百應,拉起義旗投奔的人不少。

2、初,先主之敗,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龍不棄我走也。”頃之,雲至。

忠心。

3、從平江南,以為偏將軍,領桂陽太守,代趙範。範寡嫂曰樊氏,有國色,範欲以配雲。雲辭曰:“相與同姓,卿兄猶我兄。”固辭不許。

守禮重道。

3、與夏侯惇戰於博望,生獲夏侯蘭。

智勇雙全,擊敗名將。

4、先主孫夫人以權妹驕豪,多將吳吏兵,縱橫不法。先主以雲嚴重,必能整齊,特任掌內事。權聞備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內欲將後主還吳,雲與張飛勒兵截江,乃得後主還。

智勇雙全,還能剋制孫尚香,救回後主。

5、益州既定,時議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諸將。雲駁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令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須天下都定,各反桑梓,歸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歸還,今安居復業,然後可役調,得其歡心。”先主即從之。

從這一段記載來看,趙雲不僅忠心護主,還愛民如子,清廉公正。關鍵這背後還冒著得罪眾大臣的風險,對其仕途其實非常不利。

6、值曹公揚兵大出,云為公前鋒所擊,方戰,其大眾至,勢逼,遂前突其陳,且鬥且卻……雲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後射公軍,公軍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

伏兵擊敗曹操,為劉備奪取漢中立下大功,堪稱智勇雙全。

7、街亭戰敗後——雲有軍資餘絹,亮使分賜將士,雲曰:“軍事無利,何為有賜?其物請悉入赤岸府庫,須十月為冬賜。”亮大善之。

不貪錢財。

從上面的記載來看,正史上的趙雲雖然武功不算突出,但智謀、率軍能力、忠義、清廉、愛民方面都是可圈可點的,不愧是一流良將,傑出的軍事人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