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變革中興的趙國為何不敵秦國?因為武靈王的死法,斷了人才的路'

"

文|飛魚說史

武靈遺恨滿沙丘,趙氏英名從此休。年來月去春寂寞,故宮雀鼠尚含羞。——《沙丘宮懷古》

春秋,百家爭鳴。

戰國,風雲激盪。

如果說春秋是思想上的一次大解放,那麼戰國就是對社會制度的一次大變革。

"

文|飛魚說史

武靈遺恨滿沙丘,趙氏英名從此休。年來月去春寂寞,故宮雀鼠尚含羞。——《沙丘宮懷古》

春秋,百家爭鳴。

戰國,風雲激盪。

如果說春秋是思想上的一次大解放,那麼戰國就是對社會制度的一次大變革。

經變革中興的趙國為何不敵秦國?因為武靈王的死法,斷了人才的路

春秋戰國是一個時代,然而當時的人們並沒有這個概念,因為那時候中原大地還是姓周,雖然已經禮崩樂壞,但周天子還是諸侯國名義上的共主。

一個人強大之後,總會迸發想上在邁一層臺階的想法,諸侯國強大之後,也是如此,尤其是戰國七雄,已經漸漸不滿“公”的爵位了,再向上一層那就只有稱王了。

這也是為什麼剛開始諸侯國的君主都是什麼公、侯之類的,而到了戰國中後期幾乎稱號全是王的原因了。

趙國的強大終是曇花一現。

韓趙魏三家分晉是戰國開始的標誌,三晉大地也一度是中原文明的中心,但到了戰國後期,統一華夏大地的天平已經漸漸滑向了處於中原大地西部邊陲的秦國,阻擋秦國鐵蹄的也只剩下了一個趙國了。

那麼趙國強大的根源在哪呢?

當然是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經過改革變法,趙國一度成為唯一能和秦國抗衡的超級強國。

"

文|飛魚說史

武靈遺恨滿沙丘,趙氏英名從此休。年來月去春寂寞,故宮雀鼠尚含羞。——《沙丘宮懷古》

春秋,百家爭鳴。

戰國,風雲激盪。

如果說春秋是思想上的一次大解放,那麼戰國就是對社會制度的一次大變革。

經變革中興的趙國為何不敵秦國?因為武靈王的死法,斷了人才的路

春秋戰國是一個時代,然而當時的人們並沒有這個概念,因為那時候中原大地還是姓周,雖然已經禮崩樂壞,但周天子還是諸侯國名義上的共主。

一個人強大之後,總會迸發想上在邁一層臺階的想法,諸侯國強大之後,也是如此,尤其是戰國七雄,已經漸漸不滿“公”的爵位了,再向上一層那就只有稱王了。

這也是為什麼剛開始諸侯國的君主都是什麼公、侯之類的,而到了戰國中後期幾乎稱號全是王的原因了。

趙國的強大終是曇花一現。

韓趙魏三家分晉是戰國開始的標誌,三晉大地也一度是中原文明的中心,但到了戰國後期,統一華夏大地的天平已經漸漸滑向了處於中原大地西部邊陲的秦國,阻擋秦國鐵蹄的也只剩下了一個趙國了。

那麼趙國強大的根源在哪呢?

當然是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經過改革變法,趙國一度成為唯一能和秦國抗衡的超級強國。

經變革中興的趙國為何不敵秦國?因為武靈王的死法,斷了人才的路

但,這一切也只是曇花一現。

因為隨著趙武靈王被餓死,中興的趙國開始走下坡路了,那麼趙武靈王被餓死對趙國產生了什麼影響?可以說直接為其滅亡埋下了伏筆。

經變革中興的趙國為何不敵秦國,因為武靈王的死法,斷了人才的路,我們還得從趙武靈王被餓死這件事說起。

趙武靈王的悲慘死法。

公元前295年,趙國政壇發生了鉅變,那就是英明神武的趙雍被困在沙丘宮中活活餓死了,雖然這時候趙雍已經退位,他的兒子趙惠文王趙何也已經懵懂地理解什麼是君王,但趙何畢竟年幼,無法支撐趙國這臺高速運轉的機器。

趙國的大權也就落在了餓死趙武靈王的凶手李兌和公子成身上,而公子成當了沒幾年的趙國丞相之後就去世了,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李兌在掌控著趙國。

"

文|飛魚說史

武靈遺恨滿沙丘,趙氏英名從此休。年來月去春寂寞,故宮雀鼠尚含羞。——《沙丘宮懷古》

春秋,百家爭鳴。

戰國,風雲激盪。

如果說春秋是思想上的一次大解放,那麼戰國就是對社會制度的一次大變革。

經變革中興的趙國為何不敵秦國?因為武靈王的死法,斷了人才的路

春秋戰國是一個時代,然而當時的人們並沒有這個概念,因為那時候中原大地還是姓周,雖然已經禮崩樂壞,但周天子還是諸侯國名義上的共主。

一個人強大之後,總會迸發想上在邁一層臺階的想法,諸侯國強大之後,也是如此,尤其是戰國七雄,已經漸漸不滿“公”的爵位了,再向上一層那就只有稱王了。

這也是為什麼剛開始諸侯國的君主都是什麼公、侯之類的,而到了戰國中後期幾乎稱號全是王的原因了。

趙國的強大終是曇花一現。

韓趙魏三家分晉是戰國開始的標誌,三晉大地也一度是中原文明的中心,但到了戰國後期,統一華夏大地的天平已經漸漸滑向了處於中原大地西部邊陲的秦國,阻擋秦國鐵蹄的也只剩下了一個趙國了。

那麼趙國強大的根源在哪呢?

當然是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經過改革變法,趙國一度成為唯一能和秦國抗衡的超級強國。

經變革中興的趙國為何不敵秦國?因為武靈王的死法,斷了人才的路

但,這一切也只是曇花一現。

因為隨著趙武靈王被餓死,中興的趙國開始走下坡路了,那麼趙武靈王被餓死對趙國產生了什麼影響?可以說直接為其滅亡埋下了伏筆。

經變革中興的趙國為何不敵秦國,因為武靈王的死法,斷了人才的路,我們還得從趙武靈王被餓死這件事說起。

趙武靈王的悲慘死法。

公元前295年,趙國政壇發生了鉅變,那就是英明神武的趙雍被困在沙丘宮中活活餓死了,雖然這時候趙雍已經退位,他的兒子趙惠文王趙何也已經懵懂地理解什麼是君王,但趙何畢竟年幼,無法支撐趙國這臺高速運轉的機器。

趙國的大權也就落在了餓死趙武靈王的凶手李兌和公子成身上,而公子成當了沒幾年的趙國丞相之後就去世了,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李兌在掌控著趙國。

經變革中興的趙國為何不敵秦國?因為武靈王的死法,斷了人才的路

趙武靈王為趙國立下了赫赫戰功,可以說沒有他,趙國就不會實現中興,也不能在戰國末期挑起抵抗強秦的大梁,只是可惜他沒有戰死沙場,而是被李兌等人活活給餓死了,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極大的諷刺。

至於趙惠文王參沒參與餓死趙武靈王的事件中來,史料沒有確切記載,有人認為當時趙惠文王太小,應該沒參與,有人說趙惠王親政後沒有給他爹報仇也就是默認了,不管他參沒參與,趙武靈王死了,跟著趙武靈王一起去的,還有趙國統一華夏的希望。

趙國的布衣人才都不被信任。

趙武靈王被權臣李兌餓死,這件事看似對趙國沒有什麼影響,其實對趙國的影響一直籠罩在趙國朝堂上空,直到趙國滅亡,這片陰雲才消失不見。

這片陰雲就是趙國君主和貴族統治者對外臣的忌憚,趙惠文王時期,可以說是趙國人才輩出的時期,廉頗、藺相如、趙奢都在這時期井噴式的湧現出來,可是這些有才之士,趙惠文王雖用他們,卻不敢給他們太大的權力。

"

文|飛魚說史

武靈遺恨滿沙丘,趙氏英名從此休。年來月去春寂寞,故宮雀鼠尚含羞。——《沙丘宮懷古》

春秋,百家爭鳴。

戰國,風雲激盪。

如果說春秋是思想上的一次大解放,那麼戰國就是對社會制度的一次大變革。

經變革中興的趙國為何不敵秦國?因為武靈王的死法,斷了人才的路

春秋戰國是一個時代,然而當時的人們並沒有這個概念,因為那時候中原大地還是姓周,雖然已經禮崩樂壞,但周天子還是諸侯國名義上的共主。

一個人強大之後,總會迸發想上在邁一層臺階的想法,諸侯國強大之後,也是如此,尤其是戰國七雄,已經漸漸不滿“公”的爵位了,再向上一層那就只有稱王了。

這也是為什麼剛開始諸侯國的君主都是什麼公、侯之類的,而到了戰國中後期幾乎稱號全是王的原因了。

趙國的強大終是曇花一現。

韓趙魏三家分晉是戰國開始的標誌,三晉大地也一度是中原文明的中心,但到了戰國後期,統一華夏大地的天平已經漸漸滑向了處於中原大地西部邊陲的秦國,阻擋秦國鐵蹄的也只剩下了一個趙國了。

那麼趙國強大的根源在哪呢?

當然是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經過改革變法,趙國一度成為唯一能和秦國抗衡的超級強國。

經變革中興的趙國為何不敵秦國?因為武靈王的死法,斷了人才的路

但,這一切也只是曇花一現。

因為隨著趙武靈王被餓死,中興的趙國開始走下坡路了,那麼趙武靈王被餓死對趙國產生了什麼影響?可以說直接為其滅亡埋下了伏筆。

經變革中興的趙國為何不敵秦國,因為武靈王的死法,斷了人才的路,我們還得從趙武靈王被餓死這件事說起。

趙武靈王的悲慘死法。

公元前295年,趙國政壇發生了鉅變,那就是英明神武的趙雍被困在沙丘宮中活活餓死了,雖然這時候趙雍已經退位,他的兒子趙惠文王趙何也已經懵懂地理解什麼是君王,但趙何畢竟年幼,無法支撐趙國這臺高速運轉的機器。

趙國的大權也就落在了餓死趙武靈王的凶手李兌和公子成身上,而公子成當了沒幾年的趙國丞相之後就去世了,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李兌在掌控著趙國。

經變革中興的趙國為何不敵秦國?因為武靈王的死法,斷了人才的路

趙武靈王為趙國立下了赫赫戰功,可以說沒有他,趙國就不會實現中興,也不能在戰國末期挑起抵抗強秦的大梁,只是可惜他沒有戰死沙場,而是被李兌等人活活給餓死了,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極大的諷刺。

至於趙惠文王參沒參與餓死趙武靈王的事件中來,史料沒有確切記載,有人認為當時趙惠文王太小,應該沒參與,有人說趙惠王親政後沒有給他爹報仇也就是默認了,不管他參沒參與,趙武靈王死了,跟著趙武靈王一起去的,還有趙國統一華夏的希望。

趙國的布衣人才都不被信任。

趙武靈王被權臣李兌餓死,這件事看似對趙國沒有什麼影響,其實對趙國的影響一直籠罩在趙國朝堂上空,直到趙國滅亡,這片陰雲才消失不見。

這片陰雲就是趙國君主和貴族統治者對外臣的忌憚,趙惠文王時期,可以說是趙國人才輩出的時期,廉頗、藺相如、趙奢都在這時期井噴式的湧現出來,可是這些有才之士,趙惠文王雖用他們,卻不敢給他們太大的權力。

經變革中興的趙國為何不敵秦國?因為武靈王的死法,斷了人才的路

廉頗為趙國征戰一生,最後還是被趙王懷疑,在別國鬱鬱而終,藺相如在外交上不止一次的為趙王挽回顏面,但終生都未曾被封君,趙奢也僅僅為趙國打了一次勝仗,被封馬服君,但此後再無仗可打無餅可領,就連趙國最後的救命稻草,也被趙王懷疑,慘遭被殺。

趙國的這些大才為何都逃離不了悲慘的結局,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繼任的趙王都害怕這些外臣掌握國家權力,從而尾大不掉,也擔心自己會和趙武靈王一樣落得一個被餓死的結局,所以這些有才士子,在趙國終究得不到該有的權力和地位。

舊貴族專政埋下趙國滅亡的伏筆。

到了趙孝成王統治時期,趙國的滅亡已經在意料之中了,因為長平一戰,趙國被坑殺幾十萬降卒,武靈王費勁心思強大起來的趙國,也隨著這些士兵的死,不復存在了。

趙孝成王曾對該不該要馮亭送來的上黨君徵詢過三個人的意見,但是卻得到了一個不要白不要的結果,這三個人分別是趙豹,趙勝和趙禹。

"

文|飛魚說史

武靈遺恨滿沙丘,趙氏英名從此休。年來月去春寂寞,故宮雀鼠尚含羞。——《沙丘宮懷古》

春秋,百家爭鳴。

戰國,風雲激盪。

如果說春秋是思想上的一次大解放,那麼戰國就是對社會制度的一次大變革。

經變革中興的趙國為何不敵秦國?因為武靈王的死法,斷了人才的路

春秋戰國是一個時代,然而當時的人們並沒有這個概念,因為那時候中原大地還是姓周,雖然已經禮崩樂壞,但周天子還是諸侯國名義上的共主。

一個人強大之後,總會迸發想上在邁一層臺階的想法,諸侯國強大之後,也是如此,尤其是戰國七雄,已經漸漸不滿“公”的爵位了,再向上一層那就只有稱王了。

這也是為什麼剛開始諸侯國的君主都是什麼公、侯之類的,而到了戰國中後期幾乎稱號全是王的原因了。

趙國的強大終是曇花一現。

韓趙魏三家分晉是戰國開始的標誌,三晉大地也一度是中原文明的中心,但到了戰國後期,統一華夏大地的天平已經漸漸滑向了處於中原大地西部邊陲的秦國,阻擋秦國鐵蹄的也只剩下了一個趙國了。

那麼趙國強大的根源在哪呢?

當然是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經過改革變法,趙國一度成為唯一能和秦國抗衡的超級強國。

經變革中興的趙國為何不敵秦國?因為武靈王的死法,斷了人才的路

但,這一切也只是曇花一現。

因為隨著趙武靈王被餓死,中興的趙國開始走下坡路了,那麼趙武靈王被餓死對趙國產生了什麼影響?可以說直接為其滅亡埋下了伏筆。

經變革中興的趙國為何不敵秦國,因為武靈王的死法,斷了人才的路,我們還得從趙武靈王被餓死這件事說起。

趙武靈王的悲慘死法。

公元前295年,趙國政壇發生了鉅變,那就是英明神武的趙雍被困在沙丘宮中活活餓死了,雖然這時候趙雍已經退位,他的兒子趙惠文王趙何也已經懵懂地理解什麼是君王,但趙何畢竟年幼,無法支撐趙國這臺高速運轉的機器。

趙國的大權也就落在了餓死趙武靈王的凶手李兌和公子成身上,而公子成當了沒幾年的趙國丞相之後就去世了,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李兌在掌控著趙國。

經變革中興的趙國為何不敵秦國?因為武靈王的死法,斷了人才的路

趙武靈王為趙國立下了赫赫戰功,可以說沒有他,趙國就不會實現中興,也不能在戰國末期挑起抵抗強秦的大梁,只是可惜他沒有戰死沙場,而是被李兌等人活活給餓死了,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極大的諷刺。

至於趙惠文王參沒參與餓死趙武靈王的事件中來,史料沒有確切記載,有人認為當時趙惠文王太小,應該沒參與,有人說趙惠王親政後沒有給他爹報仇也就是默認了,不管他參沒參與,趙武靈王死了,跟著趙武靈王一起去的,還有趙國統一華夏的希望。

趙國的布衣人才都不被信任。

趙武靈王被權臣李兌餓死,這件事看似對趙國沒有什麼影響,其實對趙國的影響一直籠罩在趙國朝堂上空,直到趙國滅亡,這片陰雲才消失不見。

這片陰雲就是趙國君主和貴族統治者對外臣的忌憚,趙惠文王時期,可以說是趙國人才輩出的時期,廉頗、藺相如、趙奢都在這時期井噴式的湧現出來,可是這些有才之士,趙惠文王雖用他們,卻不敢給他們太大的權力。

經變革中興的趙國為何不敵秦國?因為武靈王的死法,斷了人才的路

廉頗為趙國征戰一生,最後還是被趙王懷疑,在別國鬱鬱而終,藺相如在外交上不止一次的為趙王挽回顏面,但終生都未曾被封君,趙奢也僅僅為趙國打了一次勝仗,被封馬服君,但此後再無仗可打無餅可領,就連趙國最後的救命稻草,也被趙王懷疑,慘遭被殺。

趙國的這些大才為何都逃離不了悲慘的結局,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繼任的趙王都害怕這些外臣掌握國家權力,從而尾大不掉,也擔心自己會和趙武靈王一樣落得一個被餓死的結局,所以這些有才士子,在趙國終究得不到該有的權力和地位。

舊貴族專政埋下趙國滅亡的伏筆。

到了趙孝成王統治時期,趙國的滅亡已經在意料之中了,因為長平一戰,趙國被坑殺幾十萬降卒,武靈王費勁心思強大起來的趙國,也隨著這些士兵的死,不復存在了。

趙孝成王曾對該不該要馮亭送來的上黨君徵詢過三個人的意見,但是卻得到了一個不要白不要的結果,這三個人分別是趙豹,趙勝和趙禹。

經變革中興的趙國為何不敵秦國?因為武靈王的死法,斷了人才的路

趙豹可以說是趙國唯一一個對時局十分清醒的人,他建議趙王不要接受,但是趙勝和趙禹都建議要,加上趙王也想要,就形成了一個三比一的局面,所以趙王接收了上黨郡,隨即爆發了戰國曆史上百萬級的大決戰,結果趙國全盤皆輸。

我們可以看出,趙王詢問的人全是他們趙氏宗族的人,這麼大的事,竟然沒有外姓人蔘與進來,也就是說,趙國已經又回到了舊貴族專政的老路上來,聽不到正確的言論,自然做不了正確的決定,趙國滅亡在此時已經初現倪端了。

飛魚說:

趙武靈王被餓死對趙國產生了什麼影響?可以說這件事直接為其滅亡埋下了伏筆,經過變法強大起來的諸侯無一不是再和舊制度作戰,戰勝舊制度則諸侯興,被舊制度繼續統治則諸侯滅,秦國做到了前者,包括趙國在內的其餘諸侯卻都沒能跳出後者的圈。

經變革中興的趙國為何不敵秦國?因為武靈王的死法,斷了人才的路,諸侯國的強大與興盛和人才是分不開的,源源不斷的人才,是保證國家不斷前行的源源動力,武靈王被權臣餓死,這讓後代趙王不再信任外臣,對人才的懷疑,也讓趙國離滅亡越來越近了。

"

文|飛魚說史

武靈遺恨滿沙丘,趙氏英名從此休。年來月去春寂寞,故宮雀鼠尚含羞。——《沙丘宮懷古》

春秋,百家爭鳴。

戰國,風雲激盪。

如果說春秋是思想上的一次大解放,那麼戰國就是對社會制度的一次大變革。

經變革中興的趙國為何不敵秦國?因為武靈王的死法,斷了人才的路

春秋戰國是一個時代,然而當時的人們並沒有這個概念,因為那時候中原大地還是姓周,雖然已經禮崩樂壞,但周天子還是諸侯國名義上的共主。

一個人強大之後,總會迸發想上在邁一層臺階的想法,諸侯國強大之後,也是如此,尤其是戰國七雄,已經漸漸不滿“公”的爵位了,再向上一層那就只有稱王了。

這也是為什麼剛開始諸侯國的君主都是什麼公、侯之類的,而到了戰國中後期幾乎稱號全是王的原因了。

趙國的強大終是曇花一現。

韓趙魏三家分晉是戰國開始的標誌,三晉大地也一度是中原文明的中心,但到了戰國後期,統一華夏大地的天平已經漸漸滑向了處於中原大地西部邊陲的秦國,阻擋秦國鐵蹄的也只剩下了一個趙國了。

那麼趙國強大的根源在哪呢?

當然是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經過改革變法,趙國一度成為唯一能和秦國抗衡的超級強國。

經變革中興的趙國為何不敵秦國?因為武靈王的死法,斷了人才的路

但,這一切也只是曇花一現。

因為隨著趙武靈王被餓死,中興的趙國開始走下坡路了,那麼趙武靈王被餓死對趙國產生了什麼影響?可以說直接為其滅亡埋下了伏筆。

經變革中興的趙國為何不敵秦國,因為武靈王的死法,斷了人才的路,我們還得從趙武靈王被餓死這件事說起。

趙武靈王的悲慘死法。

公元前295年,趙國政壇發生了鉅變,那就是英明神武的趙雍被困在沙丘宮中活活餓死了,雖然這時候趙雍已經退位,他的兒子趙惠文王趙何也已經懵懂地理解什麼是君王,但趙何畢竟年幼,無法支撐趙國這臺高速運轉的機器。

趙國的大權也就落在了餓死趙武靈王的凶手李兌和公子成身上,而公子成當了沒幾年的趙國丞相之後就去世了,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李兌在掌控著趙國。

經變革中興的趙國為何不敵秦國?因為武靈王的死法,斷了人才的路

趙武靈王為趙國立下了赫赫戰功,可以說沒有他,趙國就不會實現中興,也不能在戰國末期挑起抵抗強秦的大梁,只是可惜他沒有戰死沙場,而是被李兌等人活活給餓死了,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極大的諷刺。

至於趙惠文王參沒參與餓死趙武靈王的事件中來,史料沒有確切記載,有人認為當時趙惠文王太小,應該沒參與,有人說趙惠王親政後沒有給他爹報仇也就是默認了,不管他參沒參與,趙武靈王死了,跟著趙武靈王一起去的,還有趙國統一華夏的希望。

趙國的布衣人才都不被信任。

趙武靈王被權臣李兌餓死,這件事看似對趙國沒有什麼影響,其實對趙國的影響一直籠罩在趙國朝堂上空,直到趙國滅亡,這片陰雲才消失不見。

這片陰雲就是趙國君主和貴族統治者對外臣的忌憚,趙惠文王時期,可以說是趙國人才輩出的時期,廉頗、藺相如、趙奢都在這時期井噴式的湧現出來,可是這些有才之士,趙惠文王雖用他們,卻不敢給他們太大的權力。

經變革中興的趙國為何不敵秦國?因為武靈王的死法,斷了人才的路

廉頗為趙國征戰一生,最後還是被趙王懷疑,在別國鬱鬱而終,藺相如在外交上不止一次的為趙王挽回顏面,但終生都未曾被封君,趙奢也僅僅為趙國打了一次勝仗,被封馬服君,但此後再無仗可打無餅可領,就連趙國最後的救命稻草,也被趙王懷疑,慘遭被殺。

趙國的這些大才為何都逃離不了悲慘的結局,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繼任的趙王都害怕這些外臣掌握國家權力,從而尾大不掉,也擔心自己會和趙武靈王一樣落得一個被餓死的結局,所以這些有才士子,在趙國終究得不到該有的權力和地位。

舊貴族專政埋下趙國滅亡的伏筆。

到了趙孝成王統治時期,趙國的滅亡已經在意料之中了,因為長平一戰,趙國被坑殺幾十萬降卒,武靈王費勁心思強大起來的趙國,也隨著這些士兵的死,不復存在了。

趙孝成王曾對該不該要馮亭送來的上黨君徵詢過三個人的意見,但是卻得到了一個不要白不要的結果,這三個人分別是趙豹,趙勝和趙禹。

經變革中興的趙國為何不敵秦國?因為武靈王的死法,斷了人才的路

趙豹可以說是趙國唯一一個對時局十分清醒的人,他建議趙王不要接受,但是趙勝和趙禹都建議要,加上趙王也想要,就形成了一個三比一的局面,所以趙王接收了上黨郡,隨即爆發了戰國曆史上百萬級的大決戰,結果趙國全盤皆輸。

我們可以看出,趙王詢問的人全是他們趙氏宗族的人,這麼大的事,竟然沒有外姓人蔘與進來,也就是說,趙國已經又回到了舊貴族專政的老路上來,聽不到正確的言論,自然做不了正確的決定,趙國滅亡在此時已經初現倪端了。

飛魚說:

趙武靈王被餓死對趙國產生了什麼影響?可以說這件事直接為其滅亡埋下了伏筆,經過變法強大起來的諸侯無一不是再和舊制度作戰,戰勝舊制度則諸侯興,被舊制度繼續統治則諸侯滅,秦國做到了前者,包括趙國在內的其餘諸侯卻都沒能跳出後者的圈。

經變革中興的趙國為何不敵秦國?因為武靈王的死法,斷了人才的路,諸侯國的強大與興盛和人才是分不開的,源源不斷的人才,是保證國家不斷前行的源源動力,武靈王被權臣餓死,這讓後代趙王不再信任外臣,對人才的懷疑,也讓趙國離滅亡越來越近了。

經變革中興的趙國為何不敵秦國?因為武靈王的死法,斷了人才的路

縱觀戰國的歷史,我們會發現,秦國是布衣士子發揮出極限能力的最理想之地,秦國統治者從不吝嗇賞賜和分割自己的權力給這些人才,只要你真有本事能夠強大國家,幾乎要什麼給什麼,所以有才之士爭相去秦,秦國也得以越來越強。

杜牧曾在《阿房宮賦》中寫道: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可謂是一語中的,秦國只是摧毀了六國的軍隊,真正讓六國滅亡的其實是無法徹底改變的舊貴族統治的制度。

對此,您怎麼看?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