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李栩然 孫慕林

首發 | 栩先生 (公眾號ID:superMr_xu)

"

文 | 李栩然 孫慕林

首發 | 栩先生 (公眾號ID:superMr_xu)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1

2018年12月3日,冬至未至。

湖北省來鳳縣負責退役軍人信息採集工作的信息採集員聶海波,正在縣人社局值班。

凌冽的寒風中,一個50多歲的男人走了進來。

男人名叫張健全,這次來是為他90多歲的老父親提交有關退役軍人信息採集的資料。

聶海波看了下,材料比較簡單,除了知道老人是個轉業軍人以外,之前在哪個部隊、打過什麼仗、立過什麼功都不清楚。

考慮到這次的退役軍人信息採集需要非常詳盡登記老兵們的功勳戰績,還需要有相關的證明。聶海波便讓張健全再回去找找相關材料,一齊帶來。

張健全回去了,等他再來的時候,手裡多了一個很有歲月滄桑感的“紅紙包”。

聶海波小心翼翼地打開紅紙包,震驚了。

紙包裡包著的,有1950年的“人民功臣”獎章,彭德懷簽發的特等功報功書,以及從團到師再到軍的各種立功記錄……

所有獎章,報功書的上面,都有一個名字“張富清”

聶海波萬萬沒想到,原本以為只是一次普通的退役軍人信息採集,居然發現了一位功勳卓著的特級戰鬥英雄。

更令人震驚的是,張建全同樣也沒有想到,自己看起來普通的父親,居然有著血與火的過去。

"

文 | 李栩然 孫慕林

首發 | 栩先生 (公眾號ID:superMr_xu)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1

2018年12月3日,冬至未至。

湖北省來鳳縣負責退役軍人信息採集工作的信息採集員聶海波,正在縣人社局值班。

凌冽的寒風中,一個50多歲的男人走了進來。

男人名叫張健全,這次來是為他90多歲的老父親提交有關退役軍人信息採集的資料。

聶海波看了下,材料比較簡單,除了知道老人是個轉業軍人以外,之前在哪個部隊、打過什麼仗、立過什麼功都不清楚。

考慮到這次的退役軍人信息採集需要非常詳盡登記老兵們的功勳戰績,還需要有相關的證明。聶海波便讓張健全再回去找找相關材料,一齊帶來。

張健全回去了,等他再來的時候,手裡多了一個很有歲月滄桑感的“紅紙包”。

聶海波小心翼翼地打開紅紙包,震驚了。

紙包裡包著的,有1950年的“人民功臣”獎章,彭德懷簽發的特等功報功書,以及從團到師再到軍的各種立功記錄……

所有獎章,報功書的上面,都有一個名字“張富清”

聶海波萬萬沒想到,原本以為只是一次普通的退役軍人信息採集,居然發現了一位功勳卓著的特級戰鬥英雄。

更令人震驚的是,張建全同樣也沒有想到,自己看起來普通的父親,居然有著血與火的過去。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彷彿一個從革命故事裡跳出來的英雄,卻幾十年裡都無人知曉。

2

這一切,都因為張富清老人的刻意隱瞞。

戎馬一生,轉戰南北,多少次槍林彈雨,生死擦肩而過。

等到退役轉業之後,卻將一切都悄悄藏了起來。

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張富清哽咽地說了一段話:

和我一起並肩作戰的戰友,有多少都犧牲了。他們的功勞,比我要大得多。比起他們來,我有什麼資格“擺”自己啊。

他的話讓我想起一件真實的事。

上世紀40年代,抗戰期間。

記者到前線採訪一位無名的軍人。

他自願到前線去組織游擊隊。

記者問他:你覺得,這場戰爭我們能勝利麼?

軍人說:我們一定會勝利!

記者接著問他:抗戰勝利了,你準備做什麼呢。

軍人沉思片刻,然後說:那時候,我已經死了,這場戰爭中,軍人大概都要死的。

第一次讀到,泫然淚下。

這就是那個兵荒馬亂、朝不保夕的時代裡,軍人們的命運,也是他們必須要承擔的責任和使命。

既然穿上軍裝,既然選擇參軍,就要將生死置之度外,無私無畏。

因為對他們而言,這個世界上有太多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需要去保護,去追求。

硝煙背後,是四個沉甸甸的大字:保家衛國。

3

1938年,抗日戰爭迎來了最艱難的一場戰役:臺兒莊戰役。

在歷時1個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約29萬人參戰,日軍約5萬人參戰,最終以日軍傷亡2萬餘人而結束。

這一戰,打破了“日本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從精神上挫敗了日本人,更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氣,是抗日戰爭以來最重要的一次勝利。

在臺兒莊戰役進行最激烈的時候,日軍憑藉火炮優勢,攻入城內,負責守衛的三十一師師長池峰城組織敢死隊,準備奪回陣地。

戰士們知道,此去九死一生,但依然踴躍報名。

池峰城宣佈:每名敢死隊員賞大洋30塊。

報名的戰士說:要錢幹什麼?我們打仗,是為了不讓我們的子孫後代作日本人的奴隸。不是為了錢。

陣地奪回來了,57名敢死隊員,只剩下13人活著回來。

他們的犧牲,不是為了錢。

也就在這場戰役中,張自忠將軍率59軍與日軍鏖戰七晝夜,粉碎了日軍向臺兒莊前線增員的企圖。

將日軍號稱“鐵軍”的板垣師團擊潰,保證了臺兒莊大戰的勝利。

2年後,襄陽。

張自忠將軍所率領的部隊與日軍血戰多日,傷亡慘重,已經到了拼死一搏的絕境。

望著城外黑壓壓的日軍陣地,在滿城硝煙之中,張自忠將軍親自提筆給部下寫了一封絕筆信,至今讀來令人熱淚盈眶:

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國家及我五千年曆史之民族,決不至於亡於區區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


隨後,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上將張自忠,壯烈殉國。

張自忠死時,年僅49歲。

他是中國抗戰中犧牲的最高將領,也是二戰中同盟國犧牲的最高將領。

靈柩過宜昌時,十萬軍民恭送,日軍飛機三次飛臨宜昌上空,都沒有一人躲避,一人逃散。

他的夫人李敏慧聞噩耗後,悲痛絕食七日而死。

存亡之際,國難當頭。將軍殉國,烈女殉夫。

什麼是軍人的氣節,這就是軍人氣節!

4

除了國軍,幾十年前還有一群人,被攆得東奔西走,但是心裡還有一個信念,要北上抗日。

他們中的很多人,不但不識字,連通順的句子都說不出。

看到生人,怯怯地掃一眼,趕忙把眼神挪開,咧開嘴露出一口黃牙。

他們中的大多數,是農民的孩子,光著腚在田間地頭長大。

等到可以幹活的時候,就接過爹孃的鋤頭,最大的理想是娶個婆娘,生一堆娃。

只是後來,他們沒等到那天。

爹餓死了,娘改嫁了,佃的地被地主收了回去,一直喜歡的隔壁的二花得了瘧疾,在一個大雨夜嚥了氣。

有支隊伍路過,告訴他們起來跟我們走吧,去跟我們的敵人打,跟那些欺負你的人幹,讓孩子們過上好日子。

於是他們就踏上漫長的征途,拿起大刀,拿起梭鏢,拿起昨夜被炸死的老班長手裡的破槍,婁山關、臘子口、大渡河……爬雪山、過草地、挖草根、吃樹皮……

然後靠著那一點點甚至望都望不見的希望往前走。

這支隊伍的名字叫紅軍。

"

文 | 李栩然 孫慕林

首發 | 栩先生 (公眾號ID:superMr_xu)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1

2018年12月3日,冬至未至。

湖北省來鳳縣負責退役軍人信息採集工作的信息採集員聶海波,正在縣人社局值班。

凌冽的寒風中,一個50多歲的男人走了進來。

男人名叫張健全,這次來是為他90多歲的老父親提交有關退役軍人信息採集的資料。

聶海波看了下,材料比較簡單,除了知道老人是個轉業軍人以外,之前在哪個部隊、打過什麼仗、立過什麼功都不清楚。

考慮到這次的退役軍人信息採集需要非常詳盡登記老兵們的功勳戰績,還需要有相關的證明。聶海波便讓張健全再回去找找相關材料,一齊帶來。

張健全回去了,等他再來的時候,手裡多了一個很有歲月滄桑感的“紅紙包”。

聶海波小心翼翼地打開紅紙包,震驚了。

紙包裡包著的,有1950年的“人民功臣”獎章,彭德懷簽發的特等功報功書,以及從團到師再到軍的各種立功記錄……

所有獎章,報功書的上面,都有一個名字“張富清”

聶海波萬萬沒想到,原本以為只是一次普通的退役軍人信息採集,居然發現了一位功勳卓著的特級戰鬥英雄。

更令人震驚的是,張建全同樣也沒有想到,自己看起來普通的父親,居然有著血與火的過去。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彷彿一個從革命故事裡跳出來的英雄,卻幾十年裡都無人知曉。

2

這一切,都因為張富清老人的刻意隱瞞。

戎馬一生,轉戰南北,多少次槍林彈雨,生死擦肩而過。

等到退役轉業之後,卻將一切都悄悄藏了起來。

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張富清哽咽地說了一段話:

和我一起並肩作戰的戰友,有多少都犧牲了。他們的功勞,比我要大得多。比起他們來,我有什麼資格“擺”自己啊。

他的話讓我想起一件真實的事。

上世紀40年代,抗戰期間。

記者到前線採訪一位無名的軍人。

他自願到前線去組織游擊隊。

記者問他:你覺得,這場戰爭我們能勝利麼?

軍人說:我們一定會勝利!

記者接著問他:抗戰勝利了,你準備做什麼呢。

軍人沉思片刻,然後說:那時候,我已經死了,這場戰爭中,軍人大概都要死的。

第一次讀到,泫然淚下。

這就是那個兵荒馬亂、朝不保夕的時代裡,軍人們的命運,也是他們必須要承擔的責任和使命。

既然穿上軍裝,既然選擇參軍,就要將生死置之度外,無私無畏。

因為對他們而言,這個世界上有太多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需要去保護,去追求。

硝煙背後,是四個沉甸甸的大字:保家衛國。

3

1938年,抗日戰爭迎來了最艱難的一場戰役:臺兒莊戰役。

在歷時1個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約29萬人參戰,日軍約5萬人參戰,最終以日軍傷亡2萬餘人而結束。

這一戰,打破了“日本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從精神上挫敗了日本人,更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氣,是抗日戰爭以來最重要的一次勝利。

在臺兒莊戰役進行最激烈的時候,日軍憑藉火炮優勢,攻入城內,負責守衛的三十一師師長池峰城組織敢死隊,準備奪回陣地。

戰士們知道,此去九死一生,但依然踴躍報名。

池峰城宣佈:每名敢死隊員賞大洋30塊。

報名的戰士說:要錢幹什麼?我們打仗,是為了不讓我們的子孫後代作日本人的奴隸。不是為了錢。

陣地奪回來了,57名敢死隊員,只剩下13人活著回來。

他們的犧牲,不是為了錢。

也就在這場戰役中,張自忠將軍率59軍與日軍鏖戰七晝夜,粉碎了日軍向臺兒莊前線增員的企圖。

將日軍號稱“鐵軍”的板垣師團擊潰,保證了臺兒莊大戰的勝利。

2年後,襄陽。

張自忠將軍所率領的部隊與日軍血戰多日,傷亡慘重,已經到了拼死一搏的絕境。

望著城外黑壓壓的日軍陣地,在滿城硝煙之中,張自忠將軍親自提筆給部下寫了一封絕筆信,至今讀來令人熱淚盈眶:

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國家及我五千年曆史之民族,決不至於亡於區區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


隨後,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上將張自忠,壯烈殉國。

張自忠死時,年僅49歲。

他是中國抗戰中犧牲的最高將領,也是二戰中同盟國犧牲的最高將領。

靈柩過宜昌時,十萬軍民恭送,日軍飛機三次飛臨宜昌上空,都沒有一人躲避,一人逃散。

他的夫人李敏慧聞噩耗後,悲痛絕食七日而死。

存亡之際,國難當頭。將軍殉國,烈女殉夫。

什麼是軍人的氣節,這就是軍人氣節!

4

除了國軍,幾十年前還有一群人,被攆得東奔西走,但是心裡還有一個信念,要北上抗日。

他們中的很多人,不但不識字,連通順的句子都說不出。

看到生人,怯怯地掃一眼,趕忙把眼神挪開,咧開嘴露出一口黃牙。

他們中的大多數,是農民的孩子,光著腚在田間地頭長大。

等到可以幹活的時候,就接過爹孃的鋤頭,最大的理想是娶個婆娘,生一堆娃。

只是後來,他們沒等到那天。

爹餓死了,娘改嫁了,佃的地被地主收了回去,一直喜歡的隔壁的二花得了瘧疾,在一個大雨夜嚥了氣。

有支隊伍路過,告訴他們起來跟我們走吧,去跟我們的敵人打,跟那些欺負你的人幹,讓孩子們過上好日子。

於是他們就踏上漫長的征途,拿起大刀,拿起梭鏢,拿起昨夜被炸死的老班長手裡的破槍,婁山關、臘子口、大渡河……爬雪山、過草地、挖草根、吃樹皮……

然後靠著那一點點甚至望都望不見的希望往前走。

這支隊伍的名字叫紅軍。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我一直覺得紅軍是一支很棒的隊伍,他們吃的很爛,穿的很薄,文化不高,卻擁有著軍人的所有榮光。

就像他們浴血創立的這個國家,今天也並不完美,她有很多很多現實的,發展的,未來的問題。

但這樣的國家,沒有人可以抹殺她的夢想與成長。

同樣,也沒有任何人可以抹殺這支軍隊的光榮與驕傲。

因為他們擁有著屬於軍人的一切美好品質:

他們來自於殘忍的現實,卻在漫長的戰爭中尋找到了理想;

他們知道自己可能會犧牲,卻一直沒有放棄過希望。

5

不管是國軍還是紅軍。

他們都是從戰爭年代裡走出來的軍人。

正因為有了他們的流血和犧牲,才有了我們今天的一切。

如果有可能,我很想讓他們看一眼現在的照片。

這張照片裡不要有巨輪高鐵殲20,那些玩意兒太虛幻;

也不要有高樓大廈,或者超市裡的滿目琳琅;

那些對於他們來說一點都不現實——他們等不到那一天。

就給他們一張我們正親身經歷的,最普普通通的生活照片。

比如下面這張。

"

文 | 李栩然 孫慕林

首發 | 栩先生 (公眾號ID:superMr_xu)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1

2018年12月3日,冬至未至。

湖北省來鳳縣負責退役軍人信息採集工作的信息採集員聶海波,正在縣人社局值班。

凌冽的寒風中,一個50多歲的男人走了進來。

男人名叫張健全,這次來是為他90多歲的老父親提交有關退役軍人信息採集的資料。

聶海波看了下,材料比較簡單,除了知道老人是個轉業軍人以外,之前在哪個部隊、打過什麼仗、立過什麼功都不清楚。

考慮到這次的退役軍人信息採集需要非常詳盡登記老兵們的功勳戰績,還需要有相關的證明。聶海波便讓張健全再回去找找相關材料,一齊帶來。

張健全回去了,等他再來的時候,手裡多了一個很有歲月滄桑感的“紅紙包”。

聶海波小心翼翼地打開紅紙包,震驚了。

紙包裡包著的,有1950年的“人民功臣”獎章,彭德懷簽發的特等功報功書,以及從團到師再到軍的各種立功記錄……

所有獎章,報功書的上面,都有一個名字“張富清”

聶海波萬萬沒想到,原本以為只是一次普通的退役軍人信息採集,居然發現了一位功勳卓著的特級戰鬥英雄。

更令人震驚的是,張建全同樣也沒有想到,自己看起來普通的父親,居然有著血與火的過去。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彷彿一個從革命故事裡跳出來的英雄,卻幾十年裡都無人知曉。

2

這一切,都因為張富清老人的刻意隱瞞。

戎馬一生,轉戰南北,多少次槍林彈雨,生死擦肩而過。

等到退役轉業之後,卻將一切都悄悄藏了起來。

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張富清哽咽地說了一段話:

和我一起並肩作戰的戰友,有多少都犧牲了。他們的功勞,比我要大得多。比起他們來,我有什麼資格“擺”自己啊。

他的話讓我想起一件真實的事。

上世紀40年代,抗戰期間。

記者到前線採訪一位無名的軍人。

他自願到前線去組織游擊隊。

記者問他:你覺得,這場戰爭我們能勝利麼?

軍人說:我們一定會勝利!

記者接著問他:抗戰勝利了,你準備做什麼呢。

軍人沉思片刻,然後說:那時候,我已經死了,這場戰爭中,軍人大概都要死的。

第一次讀到,泫然淚下。

這就是那個兵荒馬亂、朝不保夕的時代裡,軍人們的命運,也是他們必須要承擔的責任和使命。

既然穿上軍裝,既然選擇參軍,就要將生死置之度外,無私無畏。

因為對他們而言,這個世界上有太多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需要去保護,去追求。

硝煙背後,是四個沉甸甸的大字:保家衛國。

3

1938年,抗日戰爭迎來了最艱難的一場戰役:臺兒莊戰役。

在歷時1個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約29萬人參戰,日軍約5萬人參戰,最終以日軍傷亡2萬餘人而結束。

這一戰,打破了“日本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從精神上挫敗了日本人,更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氣,是抗日戰爭以來最重要的一次勝利。

在臺兒莊戰役進行最激烈的時候,日軍憑藉火炮優勢,攻入城內,負責守衛的三十一師師長池峰城組織敢死隊,準備奪回陣地。

戰士們知道,此去九死一生,但依然踴躍報名。

池峰城宣佈:每名敢死隊員賞大洋30塊。

報名的戰士說:要錢幹什麼?我們打仗,是為了不讓我們的子孫後代作日本人的奴隸。不是為了錢。

陣地奪回來了,57名敢死隊員,只剩下13人活著回來。

他們的犧牲,不是為了錢。

也就在這場戰役中,張自忠將軍率59軍與日軍鏖戰七晝夜,粉碎了日軍向臺兒莊前線增員的企圖。

將日軍號稱“鐵軍”的板垣師團擊潰,保證了臺兒莊大戰的勝利。

2年後,襄陽。

張自忠將軍所率領的部隊與日軍血戰多日,傷亡慘重,已經到了拼死一搏的絕境。

望著城外黑壓壓的日軍陣地,在滿城硝煙之中,張自忠將軍親自提筆給部下寫了一封絕筆信,至今讀來令人熱淚盈眶:

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國家及我五千年曆史之民族,決不至於亡於區區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


隨後,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上將張自忠,壯烈殉國。

張自忠死時,年僅49歲。

他是中國抗戰中犧牲的最高將領,也是二戰中同盟國犧牲的最高將領。

靈柩過宜昌時,十萬軍民恭送,日軍飛機三次飛臨宜昌上空,都沒有一人躲避,一人逃散。

他的夫人李敏慧聞噩耗後,悲痛絕食七日而死。

存亡之際,國難當頭。將軍殉國,烈女殉夫。

什麼是軍人的氣節,這就是軍人氣節!

4

除了國軍,幾十年前還有一群人,被攆得東奔西走,但是心裡還有一個信念,要北上抗日。

他們中的很多人,不但不識字,連通順的句子都說不出。

看到生人,怯怯地掃一眼,趕忙把眼神挪開,咧開嘴露出一口黃牙。

他們中的大多數,是農民的孩子,光著腚在田間地頭長大。

等到可以幹活的時候,就接過爹孃的鋤頭,最大的理想是娶個婆娘,生一堆娃。

只是後來,他們沒等到那天。

爹餓死了,娘改嫁了,佃的地被地主收了回去,一直喜歡的隔壁的二花得了瘧疾,在一個大雨夜嚥了氣。

有支隊伍路過,告訴他們起來跟我們走吧,去跟我們的敵人打,跟那些欺負你的人幹,讓孩子們過上好日子。

於是他們就踏上漫長的征途,拿起大刀,拿起梭鏢,拿起昨夜被炸死的老班長手裡的破槍,婁山關、臘子口、大渡河……爬雪山、過草地、挖草根、吃樹皮……

然後靠著那一點點甚至望都望不見的希望往前走。

這支隊伍的名字叫紅軍。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我一直覺得紅軍是一支很棒的隊伍,他們吃的很爛,穿的很薄,文化不高,卻擁有著軍人的所有榮光。

就像他們浴血創立的這個國家,今天也並不完美,她有很多很多現實的,發展的,未來的問題。

但這樣的國家,沒有人可以抹殺她的夢想與成長。

同樣,也沒有任何人可以抹殺這支軍隊的光榮與驕傲。

因為他們擁有著屬於軍人的一切美好品質:

他們來自於殘忍的現實,卻在漫長的戰爭中尋找到了理想;

他們知道自己可能會犧牲,卻一直沒有放棄過希望。

5

不管是國軍還是紅軍。

他們都是從戰爭年代裡走出來的軍人。

正因為有了他們的流血和犧牲,才有了我們今天的一切。

如果有可能,我很想讓他們看一眼現在的照片。

這張照片裡不要有巨輪高鐵殲20,那些玩意兒太虛幻;

也不要有高樓大廈,或者超市裡的滿目琳琅;

那些對於他們來說一點都不現實——他們等不到那一天。

就給他們一張我們正親身經歷的,最普普通通的生活照片。

比如下面這張。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圖片源於網絡)


照片上的人,一個我都不認識。

我會告訴他們,這些人就是當代中國最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我會告訴他們:

你們大多數都會死在漫長的戰爭裡。

但是你們真的做到了,你們的希望和夢想實現了。

你們當年的一點星星之火,現在已經燎原。

你們的孩子們過上了你們不敢想象的生活。

想象一下,這幫出生以來沒咋吃飽過飯的,衣衫襤褸的軍人看了照片,會說啥呢?

“哎哎哎,這屋子咋這麼亮堂呢”?

從沒見過電燈的中年漢子眼睛亮亮的。

“你看他們穿的,真暖和啊!”

14歲的小戰士一邊摳著手上的凍瘡,一邊羨慕地說。

炊事員老李一邊解開裝著穀糠的袋子,一邊說“這老些肉啊,這麼多肉....”

年輕的連長昨天被彈片打瞎了一隻眼,掙扎著從擔架上爬起半個身子,拿著照片不鬆手:“這都是真的嗎?真的嗎?!”

我會告訴他們:這是真的,是真的。

中國走到今天,無數無名犧牲的軍人,沒能看到。

但在他們身上,都能看到這種信念和渴望。

沒有這種信念,軍人不會抱著必死之心,走向戰場。

今天,我們能夠坐在暖和的屋子裡,矯情著工作與未來,不必擔心明天的早餐,不必害怕親人的離散,我們應該感謝他們。

他們是真正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6

軍人是幹什麼的?

戰爭年代,流血犧牲,為了打敗侵略者,建立一個新中國。

和平年代,他們保家衛國,守衛邊疆,震懾所有蠢蠢欲動的敵人。

所有的歲月靜好背後,都是他們的負重前行。

看看下面這個視頻,同樣已經90多歲的的老兵說:只要國家需要,我隨時要去上戰場。

正因為他們的大義凜然,無畏犧牲,才有了我們現在生活的風平浪靜。

沒有這一路走來的歷史,沒有幾十年前那些軍人們的決絕和犧牲,哪有我們現在和平安定的生活?

去年,一名來自土耳其的“網紅”Ugurgallen在網上分享了他拼貼的照片,刺痛無數人。

"

文 | 李栩然 孫慕林

首發 | 栩先生 (公眾號ID:superMr_xu)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1

2018年12月3日,冬至未至。

湖北省來鳳縣負責退役軍人信息採集工作的信息採集員聶海波,正在縣人社局值班。

凌冽的寒風中,一個50多歲的男人走了進來。

男人名叫張健全,這次來是為他90多歲的老父親提交有關退役軍人信息採集的資料。

聶海波看了下,材料比較簡單,除了知道老人是個轉業軍人以外,之前在哪個部隊、打過什麼仗、立過什麼功都不清楚。

考慮到這次的退役軍人信息採集需要非常詳盡登記老兵們的功勳戰績,還需要有相關的證明。聶海波便讓張健全再回去找找相關材料,一齊帶來。

張健全回去了,等他再來的時候,手裡多了一個很有歲月滄桑感的“紅紙包”。

聶海波小心翼翼地打開紅紙包,震驚了。

紙包裡包著的,有1950年的“人民功臣”獎章,彭德懷簽發的特等功報功書,以及從團到師再到軍的各種立功記錄……

所有獎章,報功書的上面,都有一個名字“張富清”

聶海波萬萬沒想到,原本以為只是一次普通的退役軍人信息採集,居然發現了一位功勳卓著的特級戰鬥英雄。

更令人震驚的是,張建全同樣也沒有想到,自己看起來普通的父親,居然有著血與火的過去。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彷彿一個從革命故事裡跳出來的英雄,卻幾十年裡都無人知曉。

2

這一切,都因為張富清老人的刻意隱瞞。

戎馬一生,轉戰南北,多少次槍林彈雨,生死擦肩而過。

等到退役轉業之後,卻將一切都悄悄藏了起來。

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張富清哽咽地說了一段話:

和我一起並肩作戰的戰友,有多少都犧牲了。他們的功勞,比我要大得多。比起他們來,我有什麼資格“擺”自己啊。

他的話讓我想起一件真實的事。

上世紀40年代,抗戰期間。

記者到前線採訪一位無名的軍人。

他自願到前線去組織游擊隊。

記者問他:你覺得,這場戰爭我們能勝利麼?

軍人說:我們一定會勝利!

記者接著問他:抗戰勝利了,你準備做什麼呢。

軍人沉思片刻,然後說:那時候,我已經死了,這場戰爭中,軍人大概都要死的。

第一次讀到,泫然淚下。

這就是那個兵荒馬亂、朝不保夕的時代裡,軍人們的命運,也是他們必須要承擔的責任和使命。

既然穿上軍裝,既然選擇參軍,就要將生死置之度外,無私無畏。

因為對他們而言,這個世界上有太多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需要去保護,去追求。

硝煙背後,是四個沉甸甸的大字:保家衛國。

3

1938年,抗日戰爭迎來了最艱難的一場戰役:臺兒莊戰役。

在歷時1個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約29萬人參戰,日軍約5萬人參戰,最終以日軍傷亡2萬餘人而結束。

這一戰,打破了“日本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從精神上挫敗了日本人,更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氣,是抗日戰爭以來最重要的一次勝利。

在臺兒莊戰役進行最激烈的時候,日軍憑藉火炮優勢,攻入城內,負責守衛的三十一師師長池峰城組織敢死隊,準備奪回陣地。

戰士們知道,此去九死一生,但依然踴躍報名。

池峰城宣佈:每名敢死隊員賞大洋30塊。

報名的戰士說:要錢幹什麼?我們打仗,是為了不讓我們的子孫後代作日本人的奴隸。不是為了錢。

陣地奪回來了,57名敢死隊員,只剩下13人活著回來。

他們的犧牲,不是為了錢。

也就在這場戰役中,張自忠將軍率59軍與日軍鏖戰七晝夜,粉碎了日軍向臺兒莊前線增員的企圖。

將日軍號稱“鐵軍”的板垣師團擊潰,保證了臺兒莊大戰的勝利。

2年後,襄陽。

張自忠將軍所率領的部隊與日軍血戰多日,傷亡慘重,已經到了拼死一搏的絕境。

望著城外黑壓壓的日軍陣地,在滿城硝煙之中,張自忠將軍親自提筆給部下寫了一封絕筆信,至今讀來令人熱淚盈眶:

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國家及我五千年曆史之民族,決不至於亡於區區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


隨後,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上將張自忠,壯烈殉國。

張自忠死時,年僅49歲。

他是中國抗戰中犧牲的最高將領,也是二戰中同盟國犧牲的最高將領。

靈柩過宜昌時,十萬軍民恭送,日軍飛機三次飛臨宜昌上空,都沒有一人躲避,一人逃散。

他的夫人李敏慧聞噩耗後,悲痛絕食七日而死。

存亡之際,國難當頭。將軍殉國,烈女殉夫。

什麼是軍人的氣節,這就是軍人氣節!

4

除了國軍,幾十年前還有一群人,被攆得東奔西走,但是心裡還有一個信念,要北上抗日。

他們中的很多人,不但不識字,連通順的句子都說不出。

看到生人,怯怯地掃一眼,趕忙把眼神挪開,咧開嘴露出一口黃牙。

他們中的大多數,是農民的孩子,光著腚在田間地頭長大。

等到可以幹活的時候,就接過爹孃的鋤頭,最大的理想是娶個婆娘,生一堆娃。

只是後來,他們沒等到那天。

爹餓死了,娘改嫁了,佃的地被地主收了回去,一直喜歡的隔壁的二花得了瘧疾,在一個大雨夜嚥了氣。

有支隊伍路過,告訴他們起來跟我們走吧,去跟我們的敵人打,跟那些欺負你的人幹,讓孩子們過上好日子。

於是他們就踏上漫長的征途,拿起大刀,拿起梭鏢,拿起昨夜被炸死的老班長手裡的破槍,婁山關、臘子口、大渡河……爬雪山、過草地、挖草根、吃樹皮……

然後靠著那一點點甚至望都望不見的希望往前走。

這支隊伍的名字叫紅軍。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我一直覺得紅軍是一支很棒的隊伍,他們吃的很爛,穿的很薄,文化不高,卻擁有著軍人的所有榮光。

就像他們浴血創立的這個國家,今天也並不完美,她有很多很多現實的,發展的,未來的問題。

但這樣的國家,沒有人可以抹殺她的夢想與成長。

同樣,也沒有任何人可以抹殺這支軍隊的光榮與驕傲。

因為他們擁有著屬於軍人的一切美好品質:

他們來自於殘忍的現實,卻在漫長的戰爭中尋找到了理想;

他們知道自己可能會犧牲,卻一直沒有放棄過希望。

5

不管是國軍還是紅軍。

他們都是從戰爭年代裡走出來的軍人。

正因為有了他們的流血和犧牲,才有了我們今天的一切。

如果有可能,我很想讓他們看一眼現在的照片。

這張照片裡不要有巨輪高鐵殲20,那些玩意兒太虛幻;

也不要有高樓大廈,或者超市裡的滿目琳琅;

那些對於他們來說一點都不現實——他們等不到那一天。

就給他們一張我們正親身經歷的,最普普通通的生活照片。

比如下面這張。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圖片源於網絡)


照片上的人,一個我都不認識。

我會告訴他們,這些人就是當代中國最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我會告訴他們:

你們大多數都會死在漫長的戰爭裡。

但是你們真的做到了,你們的希望和夢想實現了。

你們當年的一點星星之火,現在已經燎原。

你們的孩子們過上了你們不敢想象的生活。

想象一下,這幫出生以來沒咋吃飽過飯的,衣衫襤褸的軍人看了照片,會說啥呢?

“哎哎哎,這屋子咋這麼亮堂呢”?

從沒見過電燈的中年漢子眼睛亮亮的。

“你看他們穿的,真暖和啊!”

14歲的小戰士一邊摳著手上的凍瘡,一邊羨慕地說。

炊事員老李一邊解開裝著穀糠的袋子,一邊說“這老些肉啊,這麼多肉....”

年輕的連長昨天被彈片打瞎了一隻眼,掙扎著從擔架上爬起半個身子,拿著照片不鬆手:“這都是真的嗎?真的嗎?!”

我會告訴他們:這是真的,是真的。

中國走到今天,無數無名犧牲的軍人,沒能看到。

但在他們身上,都能看到這種信念和渴望。

沒有這種信念,軍人不會抱著必死之心,走向戰場。

今天,我們能夠坐在暖和的屋子裡,矯情著工作與未來,不必擔心明天的早餐,不必害怕親人的離散,我們應該感謝他們。

他們是真正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6

軍人是幹什麼的?

戰爭年代,流血犧牲,為了打敗侵略者,建立一個新中國。

和平年代,他們保家衛國,守衛邊疆,震懾所有蠢蠢欲動的敵人。

所有的歲月靜好背後,都是他們的負重前行。

看看下面這個視頻,同樣已經90多歲的的老兵說:只要國家需要,我隨時要去上戰場。

正因為他們的大義凜然,無畏犧牲,才有了我們現在生活的風平浪靜。

沒有這一路走來的歷史,沒有幾十年前那些軍人們的決絕和犧牲,哪有我們現在和平安定的生活?

去年,一名來自土耳其的“網紅”Ugurgallen在網上分享了他拼貼的照片,刺痛無數人。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同樣的年齡,有的孩子在幼兒園裡無憂無慮地搭建樂高。

而這個阿富汗的兒童在賈拉拉巴德的煤場工作,他嫻熟地揮動榔頭的樣子,儼然對這份苦工習以為常。

"

文 | 李栩然 孫慕林

首發 | 栩先生 (公眾號ID:superMr_xu)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1

2018年12月3日,冬至未至。

湖北省來鳳縣負責退役軍人信息採集工作的信息採集員聶海波,正在縣人社局值班。

凌冽的寒風中,一個50多歲的男人走了進來。

男人名叫張健全,這次來是為他90多歲的老父親提交有關退役軍人信息採集的資料。

聶海波看了下,材料比較簡單,除了知道老人是個轉業軍人以外,之前在哪個部隊、打過什麼仗、立過什麼功都不清楚。

考慮到這次的退役軍人信息採集需要非常詳盡登記老兵們的功勳戰績,還需要有相關的證明。聶海波便讓張健全再回去找找相關材料,一齊帶來。

張健全回去了,等他再來的時候,手裡多了一個很有歲月滄桑感的“紅紙包”。

聶海波小心翼翼地打開紅紙包,震驚了。

紙包裡包著的,有1950年的“人民功臣”獎章,彭德懷簽發的特等功報功書,以及從團到師再到軍的各種立功記錄……

所有獎章,報功書的上面,都有一個名字“張富清”

聶海波萬萬沒想到,原本以為只是一次普通的退役軍人信息採集,居然發現了一位功勳卓著的特級戰鬥英雄。

更令人震驚的是,張建全同樣也沒有想到,自己看起來普通的父親,居然有著血與火的過去。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彷彿一個從革命故事裡跳出來的英雄,卻幾十年裡都無人知曉。

2

這一切,都因為張富清老人的刻意隱瞞。

戎馬一生,轉戰南北,多少次槍林彈雨,生死擦肩而過。

等到退役轉業之後,卻將一切都悄悄藏了起來。

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張富清哽咽地說了一段話:

和我一起並肩作戰的戰友,有多少都犧牲了。他們的功勞,比我要大得多。比起他們來,我有什麼資格“擺”自己啊。

他的話讓我想起一件真實的事。

上世紀40年代,抗戰期間。

記者到前線採訪一位無名的軍人。

他自願到前線去組織游擊隊。

記者問他:你覺得,這場戰爭我們能勝利麼?

軍人說:我們一定會勝利!

記者接著問他:抗戰勝利了,你準備做什麼呢。

軍人沉思片刻,然後說:那時候,我已經死了,這場戰爭中,軍人大概都要死的。

第一次讀到,泫然淚下。

這就是那個兵荒馬亂、朝不保夕的時代裡,軍人們的命運,也是他們必須要承擔的責任和使命。

既然穿上軍裝,既然選擇參軍,就要將生死置之度外,無私無畏。

因為對他們而言,這個世界上有太多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需要去保護,去追求。

硝煙背後,是四個沉甸甸的大字:保家衛國。

3

1938年,抗日戰爭迎來了最艱難的一場戰役:臺兒莊戰役。

在歷時1個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約29萬人參戰,日軍約5萬人參戰,最終以日軍傷亡2萬餘人而結束。

這一戰,打破了“日本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從精神上挫敗了日本人,更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氣,是抗日戰爭以來最重要的一次勝利。

在臺兒莊戰役進行最激烈的時候,日軍憑藉火炮優勢,攻入城內,負責守衛的三十一師師長池峰城組織敢死隊,準備奪回陣地。

戰士們知道,此去九死一生,但依然踴躍報名。

池峰城宣佈:每名敢死隊員賞大洋30塊。

報名的戰士說:要錢幹什麼?我們打仗,是為了不讓我們的子孫後代作日本人的奴隸。不是為了錢。

陣地奪回來了,57名敢死隊員,只剩下13人活著回來。

他們的犧牲,不是為了錢。

也就在這場戰役中,張自忠將軍率59軍與日軍鏖戰七晝夜,粉碎了日軍向臺兒莊前線增員的企圖。

將日軍號稱“鐵軍”的板垣師團擊潰,保證了臺兒莊大戰的勝利。

2年後,襄陽。

張自忠將軍所率領的部隊與日軍血戰多日,傷亡慘重,已經到了拼死一搏的絕境。

望著城外黑壓壓的日軍陣地,在滿城硝煙之中,張自忠將軍親自提筆給部下寫了一封絕筆信,至今讀來令人熱淚盈眶:

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國家及我五千年曆史之民族,決不至於亡於區區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


隨後,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上將張自忠,壯烈殉國。

張自忠死時,年僅49歲。

他是中國抗戰中犧牲的最高將領,也是二戰中同盟國犧牲的最高將領。

靈柩過宜昌時,十萬軍民恭送,日軍飛機三次飛臨宜昌上空,都沒有一人躲避,一人逃散。

他的夫人李敏慧聞噩耗後,悲痛絕食七日而死。

存亡之際,國難當頭。將軍殉國,烈女殉夫。

什麼是軍人的氣節,這就是軍人氣節!

4

除了國軍,幾十年前還有一群人,被攆得東奔西走,但是心裡還有一個信念,要北上抗日。

他們中的很多人,不但不識字,連通順的句子都說不出。

看到生人,怯怯地掃一眼,趕忙把眼神挪開,咧開嘴露出一口黃牙。

他們中的大多數,是農民的孩子,光著腚在田間地頭長大。

等到可以幹活的時候,就接過爹孃的鋤頭,最大的理想是娶個婆娘,生一堆娃。

只是後來,他們沒等到那天。

爹餓死了,娘改嫁了,佃的地被地主收了回去,一直喜歡的隔壁的二花得了瘧疾,在一個大雨夜嚥了氣。

有支隊伍路過,告訴他們起來跟我們走吧,去跟我們的敵人打,跟那些欺負你的人幹,讓孩子們過上好日子。

於是他們就踏上漫長的征途,拿起大刀,拿起梭鏢,拿起昨夜被炸死的老班長手裡的破槍,婁山關、臘子口、大渡河……爬雪山、過草地、挖草根、吃樹皮……

然後靠著那一點點甚至望都望不見的希望往前走。

這支隊伍的名字叫紅軍。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我一直覺得紅軍是一支很棒的隊伍,他們吃的很爛,穿的很薄,文化不高,卻擁有著軍人的所有榮光。

就像他們浴血創立的這個國家,今天也並不完美,她有很多很多現實的,發展的,未來的問題。

但這樣的國家,沒有人可以抹殺她的夢想與成長。

同樣,也沒有任何人可以抹殺這支軍隊的光榮與驕傲。

因為他們擁有著屬於軍人的一切美好品質:

他們來自於殘忍的現實,卻在漫長的戰爭中尋找到了理想;

他們知道自己可能會犧牲,卻一直沒有放棄過希望。

5

不管是國軍還是紅軍。

他們都是從戰爭年代裡走出來的軍人。

正因為有了他們的流血和犧牲,才有了我們今天的一切。

如果有可能,我很想讓他們看一眼現在的照片。

這張照片裡不要有巨輪高鐵殲20,那些玩意兒太虛幻;

也不要有高樓大廈,或者超市裡的滿目琳琅;

那些對於他們來說一點都不現實——他們等不到那一天。

就給他們一張我們正親身經歷的,最普普通通的生活照片。

比如下面這張。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圖片源於網絡)


照片上的人,一個我都不認識。

我會告訴他們,這些人就是當代中國最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我會告訴他們:

你們大多數都會死在漫長的戰爭裡。

但是你們真的做到了,你們的希望和夢想實現了。

你們當年的一點星星之火,現在已經燎原。

你們的孩子們過上了你們不敢想象的生活。

想象一下,這幫出生以來沒咋吃飽過飯的,衣衫襤褸的軍人看了照片,會說啥呢?

“哎哎哎,這屋子咋這麼亮堂呢”?

從沒見過電燈的中年漢子眼睛亮亮的。

“你看他們穿的,真暖和啊!”

14歲的小戰士一邊摳著手上的凍瘡,一邊羨慕地說。

炊事員老李一邊解開裝著穀糠的袋子,一邊說“這老些肉啊,這麼多肉....”

年輕的連長昨天被彈片打瞎了一隻眼,掙扎著從擔架上爬起半個身子,拿著照片不鬆手:“這都是真的嗎?真的嗎?!”

我會告訴他們:這是真的,是真的。

中國走到今天,無數無名犧牲的軍人,沒能看到。

但在他們身上,都能看到這種信念和渴望。

沒有這種信念,軍人不會抱著必死之心,走向戰場。

今天,我們能夠坐在暖和的屋子裡,矯情著工作與未來,不必擔心明天的早餐,不必害怕親人的離散,我們應該感謝他們。

他們是真正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6

軍人是幹什麼的?

戰爭年代,流血犧牲,為了打敗侵略者,建立一個新中國。

和平年代,他們保家衛國,守衛邊疆,震懾所有蠢蠢欲動的敵人。

所有的歲月靜好背後,都是他們的負重前行。

看看下面這個視頻,同樣已經90多歲的的老兵說:只要國家需要,我隨時要去上戰場。

正因為他們的大義凜然,無畏犧牲,才有了我們現在生活的風平浪靜。

沒有這一路走來的歷史,沒有幾十年前那些軍人們的決絕和犧牲,哪有我們現在和平安定的生活?

去年,一名來自土耳其的“網紅”Ugurgallen在網上分享了他拼貼的照片,刺痛無數人。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同樣的年齡,有的孩子在幼兒園裡無憂無慮地搭建樂高。

而這個阿富汗的兒童在賈拉拉巴德的煤場工作,他嫻熟地揮動榔頭的樣子,儼然對這份苦工習以為常。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左邊的新聞圖片曾獲得2015年法新社年度圖片獎,一名敘利亞男子看著他在空襲中喪生的女兒欲哭無淚。而右邊的圖片,是和平國度的孩子,在睡一個安穩覺。(完整版可以關注公眾號栩先生,回覆“真實”查看推送)。

從來就沒有什麼和平幸福的生活是理所當然,有的只是“唯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

這個世界並沒有變得那麼好,在阿富汗、在敘利亞、在埃及、在巴勒斯坦,在那些不能民族自決的國家裡,連好好活著都是一種奢望。

但今天的我們,再也不會有這樣的擔心和憂慮了。 再也不會擔心,有人來北京城尋找走丟的士兵了; 再也不會擔心,有人指責我們“妨礙自由貿易”並且把軍艦開進長江了; 再也不會擔心,有人以“保衛使館”為理由在我們的首都駐紮軍隊了; 再也不會擔心,有人以我們在自己的土地上炸燬了鐵路為藉口向我們發動進攻了; 再也不會了……

我們不要忘記了曾經的歷史,更不能辜負了那些曾經的犧牲。

7

大部分的中國的軍人,穿上軍裝是個“當兵的”,脫下了軍裝多年,還是一個“當過兵的”,依然磨滅不了身上的那股子勁。

比如,張富清退休以後做家務:

床鋪整理,必定符合“軍標”,被子用尺子卡成豆腐塊;換季的被褥衣物,整齊疊好,打上揹包帶,“三橫壓兩豎”。

有的人可能很奇怪,軍人的被子為什麼要疊成豆腐塊,不疊成這樣難道不能蓋了?

"

文 | 李栩然 孫慕林

首發 | 栩先生 (公眾號ID:superMr_xu)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1

2018年12月3日,冬至未至。

湖北省來鳳縣負責退役軍人信息採集工作的信息採集員聶海波,正在縣人社局值班。

凌冽的寒風中,一個50多歲的男人走了進來。

男人名叫張健全,這次來是為他90多歲的老父親提交有關退役軍人信息採集的資料。

聶海波看了下,材料比較簡單,除了知道老人是個轉業軍人以外,之前在哪個部隊、打過什麼仗、立過什麼功都不清楚。

考慮到這次的退役軍人信息採集需要非常詳盡登記老兵們的功勳戰績,還需要有相關的證明。聶海波便讓張健全再回去找找相關材料,一齊帶來。

張健全回去了,等他再來的時候,手裡多了一個很有歲月滄桑感的“紅紙包”。

聶海波小心翼翼地打開紅紙包,震驚了。

紙包裡包著的,有1950年的“人民功臣”獎章,彭德懷簽發的特等功報功書,以及從團到師再到軍的各種立功記錄……

所有獎章,報功書的上面,都有一個名字“張富清”

聶海波萬萬沒想到,原本以為只是一次普通的退役軍人信息採集,居然發現了一位功勳卓著的特級戰鬥英雄。

更令人震驚的是,張建全同樣也沒有想到,自己看起來普通的父親,居然有著血與火的過去。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彷彿一個從革命故事裡跳出來的英雄,卻幾十年裡都無人知曉。

2

這一切,都因為張富清老人的刻意隱瞞。

戎馬一生,轉戰南北,多少次槍林彈雨,生死擦肩而過。

等到退役轉業之後,卻將一切都悄悄藏了起來。

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張富清哽咽地說了一段話:

和我一起並肩作戰的戰友,有多少都犧牲了。他們的功勞,比我要大得多。比起他們來,我有什麼資格“擺”自己啊。

他的話讓我想起一件真實的事。

上世紀40年代,抗戰期間。

記者到前線採訪一位無名的軍人。

他自願到前線去組織游擊隊。

記者問他:你覺得,這場戰爭我們能勝利麼?

軍人說:我們一定會勝利!

記者接著問他:抗戰勝利了,你準備做什麼呢。

軍人沉思片刻,然後說:那時候,我已經死了,這場戰爭中,軍人大概都要死的。

第一次讀到,泫然淚下。

這就是那個兵荒馬亂、朝不保夕的時代裡,軍人們的命運,也是他們必須要承擔的責任和使命。

既然穿上軍裝,既然選擇參軍,就要將生死置之度外,無私無畏。

因為對他們而言,這個世界上有太多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需要去保護,去追求。

硝煙背後,是四個沉甸甸的大字:保家衛國。

3

1938年,抗日戰爭迎來了最艱難的一場戰役:臺兒莊戰役。

在歷時1個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約29萬人參戰,日軍約5萬人參戰,最終以日軍傷亡2萬餘人而結束。

這一戰,打破了“日本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從精神上挫敗了日本人,更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氣,是抗日戰爭以來最重要的一次勝利。

在臺兒莊戰役進行最激烈的時候,日軍憑藉火炮優勢,攻入城內,負責守衛的三十一師師長池峰城組織敢死隊,準備奪回陣地。

戰士們知道,此去九死一生,但依然踴躍報名。

池峰城宣佈:每名敢死隊員賞大洋30塊。

報名的戰士說:要錢幹什麼?我們打仗,是為了不讓我們的子孫後代作日本人的奴隸。不是為了錢。

陣地奪回來了,57名敢死隊員,只剩下13人活著回來。

他們的犧牲,不是為了錢。

也就在這場戰役中,張自忠將軍率59軍與日軍鏖戰七晝夜,粉碎了日軍向臺兒莊前線增員的企圖。

將日軍號稱“鐵軍”的板垣師團擊潰,保證了臺兒莊大戰的勝利。

2年後,襄陽。

張自忠將軍所率領的部隊與日軍血戰多日,傷亡慘重,已經到了拼死一搏的絕境。

望著城外黑壓壓的日軍陣地,在滿城硝煙之中,張自忠將軍親自提筆給部下寫了一封絕筆信,至今讀來令人熱淚盈眶:

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國家及我五千年曆史之民族,決不至於亡於區區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


隨後,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上將張自忠,壯烈殉國。

張自忠死時,年僅49歲。

他是中國抗戰中犧牲的最高將領,也是二戰中同盟國犧牲的最高將領。

靈柩過宜昌時,十萬軍民恭送,日軍飛機三次飛臨宜昌上空,都沒有一人躲避,一人逃散。

他的夫人李敏慧聞噩耗後,悲痛絕食七日而死。

存亡之際,國難當頭。將軍殉國,烈女殉夫。

什麼是軍人的氣節,這就是軍人氣節!

4

除了國軍,幾十年前還有一群人,被攆得東奔西走,但是心裡還有一個信念,要北上抗日。

他們中的很多人,不但不識字,連通順的句子都說不出。

看到生人,怯怯地掃一眼,趕忙把眼神挪開,咧開嘴露出一口黃牙。

他們中的大多數,是農民的孩子,光著腚在田間地頭長大。

等到可以幹活的時候,就接過爹孃的鋤頭,最大的理想是娶個婆娘,生一堆娃。

只是後來,他們沒等到那天。

爹餓死了,娘改嫁了,佃的地被地主收了回去,一直喜歡的隔壁的二花得了瘧疾,在一個大雨夜嚥了氣。

有支隊伍路過,告訴他們起來跟我們走吧,去跟我們的敵人打,跟那些欺負你的人幹,讓孩子們過上好日子。

於是他們就踏上漫長的征途,拿起大刀,拿起梭鏢,拿起昨夜被炸死的老班長手裡的破槍,婁山關、臘子口、大渡河……爬雪山、過草地、挖草根、吃樹皮……

然後靠著那一點點甚至望都望不見的希望往前走。

這支隊伍的名字叫紅軍。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我一直覺得紅軍是一支很棒的隊伍,他們吃的很爛,穿的很薄,文化不高,卻擁有著軍人的所有榮光。

就像他們浴血創立的這個國家,今天也並不完美,她有很多很多現實的,發展的,未來的問題。

但這樣的國家,沒有人可以抹殺她的夢想與成長。

同樣,也沒有任何人可以抹殺這支軍隊的光榮與驕傲。

因為他們擁有著屬於軍人的一切美好品質:

他們來自於殘忍的現實,卻在漫長的戰爭中尋找到了理想;

他們知道自己可能會犧牲,卻一直沒有放棄過希望。

5

不管是國軍還是紅軍。

他們都是從戰爭年代裡走出來的軍人。

正因為有了他們的流血和犧牲,才有了我們今天的一切。

如果有可能,我很想讓他們看一眼現在的照片。

這張照片裡不要有巨輪高鐵殲20,那些玩意兒太虛幻;

也不要有高樓大廈,或者超市裡的滿目琳琅;

那些對於他們來說一點都不現實——他們等不到那一天。

就給他們一張我們正親身經歷的,最普普通通的生活照片。

比如下面這張。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圖片源於網絡)


照片上的人,一個我都不認識。

我會告訴他們,這些人就是當代中國最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我會告訴他們:

你們大多數都會死在漫長的戰爭裡。

但是你們真的做到了,你們的希望和夢想實現了。

你們當年的一點星星之火,現在已經燎原。

你們的孩子們過上了你們不敢想象的生活。

想象一下,這幫出生以來沒咋吃飽過飯的,衣衫襤褸的軍人看了照片,會說啥呢?

“哎哎哎,這屋子咋這麼亮堂呢”?

從沒見過電燈的中年漢子眼睛亮亮的。

“你看他們穿的,真暖和啊!”

14歲的小戰士一邊摳著手上的凍瘡,一邊羨慕地說。

炊事員老李一邊解開裝著穀糠的袋子,一邊說“這老些肉啊,這麼多肉....”

年輕的連長昨天被彈片打瞎了一隻眼,掙扎著從擔架上爬起半個身子,拿著照片不鬆手:“這都是真的嗎?真的嗎?!”

我會告訴他們:這是真的,是真的。

中國走到今天,無數無名犧牲的軍人,沒能看到。

但在他們身上,都能看到這種信念和渴望。

沒有這種信念,軍人不會抱著必死之心,走向戰場。

今天,我們能夠坐在暖和的屋子裡,矯情著工作與未來,不必擔心明天的早餐,不必害怕親人的離散,我們應該感謝他們。

他們是真正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6

軍人是幹什麼的?

戰爭年代,流血犧牲,為了打敗侵略者,建立一個新中國。

和平年代,他們保家衛國,守衛邊疆,震懾所有蠢蠢欲動的敵人。

所有的歲月靜好背後,都是他們的負重前行。

看看下面這個視頻,同樣已經90多歲的的老兵說:只要國家需要,我隨時要去上戰場。

正因為他們的大義凜然,無畏犧牲,才有了我們現在生活的風平浪靜。

沒有這一路走來的歷史,沒有幾十年前那些軍人們的決絕和犧牲,哪有我們現在和平安定的生活?

去年,一名來自土耳其的“網紅”Ugurgallen在網上分享了他拼貼的照片,刺痛無數人。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同樣的年齡,有的孩子在幼兒園裡無憂無慮地搭建樂高。

而這個阿富汗的兒童在賈拉拉巴德的煤場工作,他嫻熟地揮動榔頭的樣子,儼然對這份苦工習以為常。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左邊的新聞圖片曾獲得2015年法新社年度圖片獎,一名敘利亞男子看著他在空襲中喪生的女兒欲哭無淚。而右邊的圖片,是和平國度的孩子,在睡一個安穩覺。(完整版可以關注公眾號栩先生,回覆“真實”查看推送)。

從來就沒有什麼和平幸福的生活是理所當然,有的只是“唯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

這個世界並沒有變得那麼好,在阿富汗、在敘利亞、在埃及、在巴勒斯坦,在那些不能民族自決的國家裡,連好好活著都是一種奢望。

但今天的我們,再也不會有這樣的擔心和憂慮了。 再也不會擔心,有人來北京城尋找走丟的士兵了; 再也不會擔心,有人指責我們“妨礙自由貿易”並且把軍艦開進長江了; 再也不會擔心,有人以“保衛使館”為理由在我們的首都駐紮軍隊了; 再也不會擔心,有人以我們在自己的土地上炸燬了鐵路為藉口向我們發動進攻了; 再也不會了……

我們不要忘記了曾經的歷史,更不能辜負了那些曾經的犧牲。

7

大部分的中國的軍人,穿上軍裝是個“當兵的”,脫下了軍裝多年,還是一個“當過兵的”,依然磨滅不了身上的那股子勁。

比如,張富清退休以後做家務:

床鋪整理,必定符合“軍標”,被子用尺子卡成豆腐塊;換季的被褥衣物,整齊疊好,打上揹包帶,“三橫壓兩豎”。

有的人可能很奇怪,軍人的被子為什麼要疊成豆腐塊,不疊成這樣難道不能蓋了?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牙膏、毛巾為什麼也要對齊放,不那麼放就不能洗臉刷牙了?

走正步的時候,為什麼非得要前後左右連對角都是一條直線,不是一條線還不能走了?

平時生活裡,我就喜歡把被子攤在床上,就喜歡走路的時候勾肩搭背、隨心所欲。

不行嗎?

當然可以。

但在部隊裡,所有人都會告訴你,這樣不行。

為什麼不行呢?

沒有為什麼,因為這裡是部隊。

軍人就要像個軍人的樣子。

一個鬆鬆垮垮、隨時準備放鬆自己的人,是當不好軍人的。

一個鬆鬆垮垮的部隊,更是一群沒有任何戰鬥力的烏合之眾。

所以一個人,你不用等他說話,就看他怎麼走路,怎麼坐,就能知道有沒有當過兵。

軍人的這種言行舉止,還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優良作風”

什麼是作風?

說到做到,令行禁止,不管千難萬險,堅決完成任務,絕不討價還價。

你看《紅海行動》裡,槍林彈雨、出生入死,從鬚眉到巾幗哪一個叫過苦叫過難?

能力可以學,經驗可以積累。

但作風的修煉,不是一朝一夕,更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自然產生。

因為,這是在煉心。

它是對你習性、品格、意志力的訓練。

我見過的很多退伍軍人。

沒當兵之前,可能學習也不好,做什麼都沒有長性。

當完兵回來,你會發現,他們學什麼都變得很快,也很能做成事。

許多退伍軍人回到老家,拉起幾個戰友就能打拼出一番事業。

這是因為,他們把部隊裡的這種作風帶了回來。

說到就一定要做到,哪怕再難,付出再大的努力,也會咬著牙幹下去。

正因為有這樣的作風,所以不管是當兵的,還是當過兵的,在他們身邊我們就能感到安心,放心,暖心。

在任何一個國家,軍隊都是國家暴力機器,只有在中國,他們叫人民子弟兵。

在最需要的時候,最危險的地方,抗洪搶險,抗震救災,永遠都有他們的身影。

"

文 | 李栩然 孫慕林

首發 | 栩先生 (公眾號ID:superMr_xu)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1

2018年12月3日,冬至未至。

湖北省來鳳縣負責退役軍人信息採集工作的信息採集員聶海波,正在縣人社局值班。

凌冽的寒風中,一個50多歲的男人走了進來。

男人名叫張健全,這次來是為他90多歲的老父親提交有關退役軍人信息採集的資料。

聶海波看了下,材料比較簡單,除了知道老人是個轉業軍人以外,之前在哪個部隊、打過什麼仗、立過什麼功都不清楚。

考慮到這次的退役軍人信息採集需要非常詳盡登記老兵們的功勳戰績,還需要有相關的證明。聶海波便讓張健全再回去找找相關材料,一齊帶來。

張健全回去了,等他再來的時候,手裡多了一個很有歲月滄桑感的“紅紙包”。

聶海波小心翼翼地打開紅紙包,震驚了。

紙包裡包著的,有1950年的“人民功臣”獎章,彭德懷簽發的特等功報功書,以及從團到師再到軍的各種立功記錄……

所有獎章,報功書的上面,都有一個名字“張富清”

聶海波萬萬沒想到,原本以為只是一次普通的退役軍人信息採集,居然發現了一位功勳卓著的特級戰鬥英雄。

更令人震驚的是,張建全同樣也沒有想到,自己看起來普通的父親,居然有著血與火的過去。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彷彿一個從革命故事裡跳出來的英雄,卻幾十年裡都無人知曉。

2

這一切,都因為張富清老人的刻意隱瞞。

戎馬一生,轉戰南北,多少次槍林彈雨,生死擦肩而過。

等到退役轉業之後,卻將一切都悄悄藏了起來。

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張富清哽咽地說了一段話:

和我一起並肩作戰的戰友,有多少都犧牲了。他們的功勞,比我要大得多。比起他們來,我有什麼資格“擺”自己啊。

他的話讓我想起一件真實的事。

上世紀40年代,抗戰期間。

記者到前線採訪一位無名的軍人。

他自願到前線去組織游擊隊。

記者問他:你覺得,這場戰爭我們能勝利麼?

軍人說:我們一定會勝利!

記者接著問他:抗戰勝利了,你準備做什麼呢。

軍人沉思片刻,然後說:那時候,我已經死了,這場戰爭中,軍人大概都要死的。

第一次讀到,泫然淚下。

這就是那個兵荒馬亂、朝不保夕的時代裡,軍人們的命運,也是他們必須要承擔的責任和使命。

既然穿上軍裝,既然選擇參軍,就要將生死置之度外,無私無畏。

因為對他們而言,這個世界上有太多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需要去保護,去追求。

硝煙背後,是四個沉甸甸的大字:保家衛國。

3

1938年,抗日戰爭迎來了最艱難的一場戰役:臺兒莊戰役。

在歷時1個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約29萬人參戰,日軍約5萬人參戰,最終以日軍傷亡2萬餘人而結束。

這一戰,打破了“日本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從精神上挫敗了日本人,更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氣,是抗日戰爭以來最重要的一次勝利。

在臺兒莊戰役進行最激烈的時候,日軍憑藉火炮優勢,攻入城內,負責守衛的三十一師師長池峰城組織敢死隊,準備奪回陣地。

戰士們知道,此去九死一生,但依然踴躍報名。

池峰城宣佈:每名敢死隊員賞大洋30塊。

報名的戰士說:要錢幹什麼?我們打仗,是為了不讓我們的子孫後代作日本人的奴隸。不是為了錢。

陣地奪回來了,57名敢死隊員,只剩下13人活著回來。

他們的犧牲,不是為了錢。

也就在這場戰役中,張自忠將軍率59軍與日軍鏖戰七晝夜,粉碎了日軍向臺兒莊前線增員的企圖。

將日軍號稱“鐵軍”的板垣師團擊潰,保證了臺兒莊大戰的勝利。

2年後,襄陽。

張自忠將軍所率領的部隊與日軍血戰多日,傷亡慘重,已經到了拼死一搏的絕境。

望著城外黑壓壓的日軍陣地,在滿城硝煙之中,張自忠將軍親自提筆給部下寫了一封絕筆信,至今讀來令人熱淚盈眶:

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國家及我五千年曆史之民族,決不至於亡於區區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


隨後,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上將張自忠,壯烈殉國。

張自忠死時,年僅49歲。

他是中國抗戰中犧牲的最高將領,也是二戰中同盟國犧牲的最高將領。

靈柩過宜昌時,十萬軍民恭送,日軍飛機三次飛臨宜昌上空,都沒有一人躲避,一人逃散。

他的夫人李敏慧聞噩耗後,悲痛絕食七日而死。

存亡之際,國難當頭。將軍殉國,烈女殉夫。

什麼是軍人的氣節,這就是軍人氣節!

4

除了國軍,幾十年前還有一群人,被攆得東奔西走,但是心裡還有一個信念,要北上抗日。

他們中的很多人,不但不識字,連通順的句子都說不出。

看到生人,怯怯地掃一眼,趕忙把眼神挪開,咧開嘴露出一口黃牙。

他們中的大多數,是農民的孩子,光著腚在田間地頭長大。

等到可以幹活的時候,就接過爹孃的鋤頭,最大的理想是娶個婆娘,生一堆娃。

只是後來,他們沒等到那天。

爹餓死了,娘改嫁了,佃的地被地主收了回去,一直喜歡的隔壁的二花得了瘧疾,在一個大雨夜嚥了氣。

有支隊伍路過,告訴他們起來跟我們走吧,去跟我們的敵人打,跟那些欺負你的人幹,讓孩子們過上好日子。

於是他們就踏上漫長的征途,拿起大刀,拿起梭鏢,拿起昨夜被炸死的老班長手裡的破槍,婁山關、臘子口、大渡河……爬雪山、過草地、挖草根、吃樹皮……

然後靠著那一點點甚至望都望不見的希望往前走。

這支隊伍的名字叫紅軍。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我一直覺得紅軍是一支很棒的隊伍,他們吃的很爛,穿的很薄,文化不高,卻擁有著軍人的所有榮光。

就像他們浴血創立的這個國家,今天也並不完美,她有很多很多現實的,發展的,未來的問題。

但這樣的國家,沒有人可以抹殺她的夢想與成長。

同樣,也沒有任何人可以抹殺這支軍隊的光榮與驕傲。

因為他們擁有著屬於軍人的一切美好品質:

他們來自於殘忍的現實,卻在漫長的戰爭中尋找到了理想;

他們知道自己可能會犧牲,卻一直沒有放棄過希望。

5

不管是國軍還是紅軍。

他們都是從戰爭年代裡走出來的軍人。

正因為有了他們的流血和犧牲,才有了我們今天的一切。

如果有可能,我很想讓他們看一眼現在的照片。

這張照片裡不要有巨輪高鐵殲20,那些玩意兒太虛幻;

也不要有高樓大廈,或者超市裡的滿目琳琅;

那些對於他們來說一點都不現實——他們等不到那一天。

就給他們一張我們正親身經歷的,最普普通通的生活照片。

比如下面這張。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圖片源於網絡)


照片上的人,一個我都不認識。

我會告訴他們,這些人就是當代中國最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我會告訴他們:

你們大多數都會死在漫長的戰爭裡。

但是你們真的做到了,你們的希望和夢想實現了。

你們當年的一點星星之火,現在已經燎原。

你們的孩子們過上了你們不敢想象的生活。

想象一下,這幫出生以來沒咋吃飽過飯的,衣衫襤褸的軍人看了照片,會說啥呢?

“哎哎哎,這屋子咋這麼亮堂呢”?

從沒見過電燈的中年漢子眼睛亮亮的。

“你看他們穿的,真暖和啊!”

14歲的小戰士一邊摳著手上的凍瘡,一邊羨慕地說。

炊事員老李一邊解開裝著穀糠的袋子,一邊說“這老些肉啊,這麼多肉....”

年輕的連長昨天被彈片打瞎了一隻眼,掙扎著從擔架上爬起半個身子,拿著照片不鬆手:“這都是真的嗎?真的嗎?!”

我會告訴他們:這是真的,是真的。

中國走到今天,無數無名犧牲的軍人,沒能看到。

但在他們身上,都能看到這種信念和渴望。

沒有這種信念,軍人不會抱著必死之心,走向戰場。

今天,我們能夠坐在暖和的屋子裡,矯情著工作與未來,不必擔心明天的早餐,不必害怕親人的離散,我們應該感謝他們。

他們是真正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6

軍人是幹什麼的?

戰爭年代,流血犧牲,為了打敗侵略者,建立一個新中國。

和平年代,他們保家衛國,守衛邊疆,震懾所有蠢蠢欲動的敵人。

所有的歲月靜好背後,都是他們的負重前行。

看看下面這個視頻,同樣已經90多歲的的老兵說:只要國家需要,我隨時要去上戰場。

正因為他們的大義凜然,無畏犧牲,才有了我們現在生活的風平浪靜。

沒有這一路走來的歷史,沒有幾十年前那些軍人們的決絕和犧牲,哪有我們現在和平安定的生活?

去年,一名來自土耳其的“網紅”Ugurgallen在網上分享了他拼貼的照片,刺痛無數人。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同樣的年齡,有的孩子在幼兒園裡無憂無慮地搭建樂高。

而這個阿富汗的兒童在賈拉拉巴德的煤場工作,他嫻熟地揮動榔頭的樣子,儼然對這份苦工習以為常。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左邊的新聞圖片曾獲得2015年法新社年度圖片獎,一名敘利亞男子看著他在空襲中喪生的女兒欲哭無淚。而右邊的圖片,是和平國度的孩子,在睡一個安穩覺。(完整版可以關注公眾號栩先生,回覆“真實”查看推送)。

從來就沒有什麼和平幸福的生活是理所當然,有的只是“唯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

這個世界並沒有變得那麼好,在阿富汗、在敘利亞、在埃及、在巴勒斯坦,在那些不能民族自決的國家裡,連好好活著都是一種奢望。

但今天的我們,再也不會有這樣的擔心和憂慮了。 再也不會擔心,有人來北京城尋找走丟的士兵了; 再也不會擔心,有人指責我們“妨礙自由貿易”並且把軍艦開進長江了; 再也不會擔心,有人以“保衛使館”為理由在我們的首都駐紮軍隊了; 再也不會擔心,有人以我們在自己的土地上炸燬了鐵路為藉口向我們發動進攻了; 再也不會了……

我們不要忘記了曾經的歷史,更不能辜負了那些曾經的犧牲。

7

大部分的中國的軍人,穿上軍裝是個“當兵的”,脫下了軍裝多年,還是一個“當過兵的”,依然磨滅不了身上的那股子勁。

比如,張富清退休以後做家務:

床鋪整理,必定符合“軍標”,被子用尺子卡成豆腐塊;換季的被褥衣物,整齊疊好,打上揹包帶,“三橫壓兩豎”。

有的人可能很奇怪,軍人的被子為什麼要疊成豆腐塊,不疊成這樣難道不能蓋了?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牙膏、毛巾為什麼也要對齊放,不那麼放就不能洗臉刷牙了?

走正步的時候,為什麼非得要前後左右連對角都是一條直線,不是一條線還不能走了?

平時生活裡,我就喜歡把被子攤在床上,就喜歡走路的時候勾肩搭背、隨心所欲。

不行嗎?

當然可以。

但在部隊裡,所有人都會告訴你,這樣不行。

為什麼不行呢?

沒有為什麼,因為這裡是部隊。

軍人就要像個軍人的樣子。

一個鬆鬆垮垮、隨時準備放鬆自己的人,是當不好軍人的。

一個鬆鬆垮垮的部隊,更是一群沒有任何戰鬥力的烏合之眾。

所以一個人,你不用等他說話,就看他怎麼走路,怎麼坐,就能知道有沒有當過兵。

軍人的這種言行舉止,還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優良作風”

什麼是作風?

說到做到,令行禁止,不管千難萬險,堅決完成任務,絕不討價還價。

你看《紅海行動》裡,槍林彈雨、出生入死,從鬚眉到巾幗哪一個叫過苦叫過難?

能力可以學,經驗可以積累。

但作風的修煉,不是一朝一夕,更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自然產生。

因為,這是在煉心。

它是對你習性、品格、意志力的訓練。

我見過的很多退伍軍人。

沒當兵之前,可能學習也不好,做什麼都沒有長性。

當完兵回來,你會發現,他們學什麼都變得很快,也很能做成事。

許多退伍軍人回到老家,拉起幾個戰友就能打拼出一番事業。

這是因為,他們把部隊裡的這種作風帶了回來。

說到就一定要做到,哪怕再難,付出再大的努力,也會咬著牙幹下去。

正因為有這樣的作風,所以不管是當兵的,還是當過兵的,在他們身邊我們就能感到安心,放心,暖心。

在任何一個國家,軍隊都是國家暴力機器,只有在中國,他們叫人民子弟兵。

在最需要的時候,最危險的地方,抗洪搶險,抗震救災,永遠都有他們的身影。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

文 | 李栩然 孫慕林

首發 | 栩先生 (公眾號ID:superMr_xu)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1

2018年12月3日,冬至未至。

湖北省來鳳縣負責退役軍人信息採集工作的信息採集員聶海波,正在縣人社局值班。

凌冽的寒風中,一個50多歲的男人走了進來。

男人名叫張健全,這次來是為他90多歲的老父親提交有關退役軍人信息採集的資料。

聶海波看了下,材料比較簡單,除了知道老人是個轉業軍人以外,之前在哪個部隊、打過什麼仗、立過什麼功都不清楚。

考慮到這次的退役軍人信息採集需要非常詳盡登記老兵們的功勳戰績,還需要有相關的證明。聶海波便讓張健全再回去找找相關材料,一齊帶來。

張健全回去了,等他再來的時候,手裡多了一個很有歲月滄桑感的“紅紙包”。

聶海波小心翼翼地打開紅紙包,震驚了。

紙包裡包著的,有1950年的“人民功臣”獎章,彭德懷簽發的特等功報功書,以及從團到師再到軍的各種立功記錄……

所有獎章,報功書的上面,都有一個名字“張富清”

聶海波萬萬沒想到,原本以為只是一次普通的退役軍人信息採集,居然發現了一位功勳卓著的特級戰鬥英雄。

更令人震驚的是,張建全同樣也沒有想到,自己看起來普通的父親,居然有著血與火的過去。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彷彿一個從革命故事裡跳出來的英雄,卻幾十年裡都無人知曉。

2

這一切,都因為張富清老人的刻意隱瞞。

戎馬一生,轉戰南北,多少次槍林彈雨,生死擦肩而過。

等到退役轉業之後,卻將一切都悄悄藏了起來。

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張富清哽咽地說了一段話:

和我一起並肩作戰的戰友,有多少都犧牲了。他們的功勞,比我要大得多。比起他們來,我有什麼資格“擺”自己啊。

他的話讓我想起一件真實的事。

上世紀40年代,抗戰期間。

記者到前線採訪一位無名的軍人。

他自願到前線去組織游擊隊。

記者問他:你覺得,這場戰爭我們能勝利麼?

軍人說:我們一定會勝利!

記者接著問他:抗戰勝利了,你準備做什麼呢。

軍人沉思片刻,然後說:那時候,我已經死了,這場戰爭中,軍人大概都要死的。

第一次讀到,泫然淚下。

這就是那個兵荒馬亂、朝不保夕的時代裡,軍人們的命運,也是他們必須要承擔的責任和使命。

既然穿上軍裝,既然選擇參軍,就要將生死置之度外,無私無畏。

因為對他們而言,這個世界上有太多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需要去保護,去追求。

硝煙背後,是四個沉甸甸的大字:保家衛國。

3

1938年,抗日戰爭迎來了最艱難的一場戰役:臺兒莊戰役。

在歷時1個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約29萬人參戰,日軍約5萬人參戰,最終以日軍傷亡2萬餘人而結束。

這一戰,打破了“日本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從精神上挫敗了日本人,更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氣,是抗日戰爭以來最重要的一次勝利。

在臺兒莊戰役進行最激烈的時候,日軍憑藉火炮優勢,攻入城內,負責守衛的三十一師師長池峰城組織敢死隊,準備奪回陣地。

戰士們知道,此去九死一生,但依然踴躍報名。

池峰城宣佈:每名敢死隊員賞大洋30塊。

報名的戰士說:要錢幹什麼?我們打仗,是為了不讓我們的子孫後代作日本人的奴隸。不是為了錢。

陣地奪回來了,57名敢死隊員,只剩下13人活著回來。

他們的犧牲,不是為了錢。

也就在這場戰役中,張自忠將軍率59軍與日軍鏖戰七晝夜,粉碎了日軍向臺兒莊前線增員的企圖。

將日軍號稱“鐵軍”的板垣師團擊潰,保證了臺兒莊大戰的勝利。

2年後,襄陽。

張自忠將軍所率領的部隊與日軍血戰多日,傷亡慘重,已經到了拼死一搏的絕境。

望著城外黑壓壓的日軍陣地,在滿城硝煙之中,張自忠將軍親自提筆給部下寫了一封絕筆信,至今讀來令人熱淚盈眶:

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國家及我五千年曆史之民族,決不至於亡於區區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


隨後,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上將張自忠,壯烈殉國。

張自忠死時,年僅49歲。

他是中國抗戰中犧牲的最高將領,也是二戰中同盟國犧牲的最高將領。

靈柩過宜昌時,十萬軍民恭送,日軍飛機三次飛臨宜昌上空,都沒有一人躲避,一人逃散。

他的夫人李敏慧聞噩耗後,悲痛絕食七日而死。

存亡之際,國難當頭。將軍殉國,烈女殉夫。

什麼是軍人的氣節,這就是軍人氣節!

4

除了國軍,幾十年前還有一群人,被攆得東奔西走,但是心裡還有一個信念,要北上抗日。

他們中的很多人,不但不識字,連通順的句子都說不出。

看到生人,怯怯地掃一眼,趕忙把眼神挪開,咧開嘴露出一口黃牙。

他們中的大多數,是農民的孩子,光著腚在田間地頭長大。

等到可以幹活的時候,就接過爹孃的鋤頭,最大的理想是娶個婆娘,生一堆娃。

只是後來,他們沒等到那天。

爹餓死了,娘改嫁了,佃的地被地主收了回去,一直喜歡的隔壁的二花得了瘧疾,在一個大雨夜嚥了氣。

有支隊伍路過,告訴他們起來跟我們走吧,去跟我們的敵人打,跟那些欺負你的人幹,讓孩子們過上好日子。

於是他們就踏上漫長的征途,拿起大刀,拿起梭鏢,拿起昨夜被炸死的老班長手裡的破槍,婁山關、臘子口、大渡河……爬雪山、過草地、挖草根、吃樹皮……

然後靠著那一點點甚至望都望不見的希望往前走。

這支隊伍的名字叫紅軍。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我一直覺得紅軍是一支很棒的隊伍,他們吃的很爛,穿的很薄,文化不高,卻擁有著軍人的所有榮光。

就像他們浴血創立的這個國家,今天也並不完美,她有很多很多現實的,發展的,未來的問題。

但這樣的國家,沒有人可以抹殺她的夢想與成長。

同樣,也沒有任何人可以抹殺這支軍隊的光榮與驕傲。

因為他們擁有著屬於軍人的一切美好品質:

他們來自於殘忍的現實,卻在漫長的戰爭中尋找到了理想;

他們知道自己可能會犧牲,卻一直沒有放棄過希望。

5

不管是國軍還是紅軍。

他們都是從戰爭年代裡走出來的軍人。

正因為有了他們的流血和犧牲,才有了我們今天的一切。

如果有可能,我很想讓他們看一眼現在的照片。

這張照片裡不要有巨輪高鐵殲20,那些玩意兒太虛幻;

也不要有高樓大廈,或者超市裡的滿目琳琅;

那些對於他們來說一點都不現實——他們等不到那一天。

就給他們一張我們正親身經歷的,最普普通通的生活照片。

比如下面這張。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圖片源於網絡)


照片上的人,一個我都不認識。

我會告訴他們,這些人就是當代中國最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我會告訴他們:

你們大多數都會死在漫長的戰爭裡。

但是你們真的做到了,你們的希望和夢想實現了。

你們當年的一點星星之火,現在已經燎原。

你們的孩子們過上了你們不敢想象的生活。

想象一下,這幫出生以來沒咋吃飽過飯的,衣衫襤褸的軍人看了照片,會說啥呢?

“哎哎哎,這屋子咋這麼亮堂呢”?

從沒見過電燈的中年漢子眼睛亮亮的。

“你看他們穿的,真暖和啊!”

14歲的小戰士一邊摳著手上的凍瘡,一邊羨慕地說。

炊事員老李一邊解開裝著穀糠的袋子,一邊說“這老些肉啊,這麼多肉....”

年輕的連長昨天被彈片打瞎了一隻眼,掙扎著從擔架上爬起半個身子,拿著照片不鬆手:“這都是真的嗎?真的嗎?!”

我會告訴他們:這是真的,是真的。

中國走到今天,無數無名犧牲的軍人,沒能看到。

但在他們身上,都能看到這種信念和渴望。

沒有這種信念,軍人不會抱著必死之心,走向戰場。

今天,我們能夠坐在暖和的屋子裡,矯情著工作與未來,不必擔心明天的早餐,不必害怕親人的離散,我們應該感謝他們。

他們是真正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6

軍人是幹什麼的?

戰爭年代,流血犧牲,為了打敗侵略者,建立一個新中國。

和平年代,他們保家衛國,守衛邊疆,震懾所有蠢蠢欲動的敵人。

所有的歲月靜好背後,都是他們的負重前行。

看看下面這個視頻,同樣已經90多歲的的老兵說:只要國家需要,我隨時要去上戰場。

正因為他們的大義凜然,無畏犧牲,才有了我們現在生活的風平浪靜。

沒有這一路走來的歷史,沒有幾十年前那些軍人們的決絕和犧牲,哪有我們現在和平安定的生活?

去年,一名來自土耳其的“網紅”Ugurgallen在網上分享了他拼貼的照片,刺痛無數人。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同樣的年齡,有的孩子在幼兒園裡無憂無慮地搭建樂高。

而這個阿富汗的兒童在賈拉拉巴德的煤場工作,他嫻熟地揮動榔頭的樣子,儼然對這份苦工習以為常。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左邊的新聞圖片曾獲得2015年法新社年度圖片獎,一名敘利亞男子看著他在空襲中喪生的女兒欲哭無淚。而右邊的圖片,是和平國度的孩子,在睡一個安穩覺。(完整版可以關注公眾號栩先生,回覆“真實”查看推送)。

從來就沒有什麼和平幸福的生活是理所當然,有的只是“唯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

這個世界並沒有變得那麼好,在阿富汗、在敘利亞、在埃及、在巴勒斯坦,在那些不能民族自決的國家裡,連好好活著都是一種奢望。

但今天的我們,再也不會有這樣的擔心和憂慮了。 再也不會擔心,有人來北京城尋找走丟的士兵了; 再也不會擔心,有人指責我們“妨礙自由貿易”並且把軍艦開進長江了; 再也不會擔心,有人以“保衛使館”為理由在我們的首都駐紮軍隊了; 再也不會擔心,有人以我們在自己的土地上炸燬了鐵路為藉口向我們發動進攻了; 再也不會了……

我們不要忘記了曾經的歷史,更不能辜負了那些曾經的犧牲。

7

大部分的中國的軍人,穿上軍裝是個“當兵的”,脫下了軍裝多年,還是一個“當過兵的”,依然磨滅不了身上的那股子勁。

比如,張富清退休以後做家務:

床鋪整理,必定符合“軍標”,被子用尺子卡成豆腐塊;換季的被褥衣物,整齊疊好,打上揹包帶,“三橫壓兩豎”。

有的人可能很奇怪,軍人的被子為什麼要疊成豆腐塊,不疊成這樣難道不能蓋了?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牙膏、毛巾為什麼也要對齊放,不那麼放就不能洗臉刷牙了?

走正步的時候,為什麼非得要前後左右連對角都是一條直線,不是一條線還不能走了?

平時生活裡,我就喜歡把被子攤在床上,就喜歡走路的時候勾肩搭背、隨心所欲。

不行嗎?

當然可以。

但在部隊裡,所有人都會告訴你,這樣不行。

為什麼不行呢?

沒有為什麼,因為這裡是部隊。

軍人就要像個軍人的樣子。

一個鬆鬆垮垮、隨時準備放鬆自己的人,是當不好軍人的。

一個鬆鬆垮垮的部隊,更是一群沒有任何戰鬥力的烏合之眾。

所以一個人,你不用等他說話,就看他怎麼走路,怎麼坐,就能知道有沒有當過兵。

軍人的這種言行舉止,還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優良作風”

什麼是作風?

說到做到,令行禁止,不管千難萬險,堅決完成任務,絕不討價還價。

你看《紅海行動》裡,槍林彈雨、出生入死,從鬚眉到巾幗哪一個叫過苦叫過難?

能力可以學,經驗可以積累。

但作風的修煉,不是一朝一夕,更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自然產生。

因為,這是在煉心。

它是對你習性、品格、意志力的訓練。

我見過的很多退伍軍人。

沒當兵之前,可能學習也不好,做什麼都沒有長性。

當完兵回來,你會發現,他們學什麼都變得很快,也很能做成事。

許多退伍軍人回到老家,拉起幾個戰友就能打拼出一番事業。

這是因為,他們把部隊裡的這種作風帶了回來。

說到就一定要做到,哪怕再難,付出再大的努力,也會咬著牙幹下去。

正因為有這樣的作風,所以不管是當兵的,還是當過兵的,在他們身邊我們就能感到安心,放心,暖心。

在任何一個國家,軍隊都是國家暴力機器,只有在中國,他們叫人民子弟兵。

在最需要的時候,最危險的地方,抗洪搶險,抗震救災,永遠都有他們的身影。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

文 | 李栩然 孫慕林

首發 | 栩先生 (公眾號ID:superMr_xu)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1

2018年12月3日,冬至未至。

湖北省來鳳縣負責退役軍人信息採集工作的信息採集員聶海波,正在縣人社局值班。

凌冽的寒風中,一個50多歲的男人走了進來。

男人名叫張健全,這次來是為他90多歲的老父親提交有關退役軍人信息採集的資料。

聶海波看了下,材料比較簡單,除了知道老人是個轉業軍人以外,之前在哪個部隊、打過什麼仗、立過什麼功都不清楚。

考慮到這次的退役軍人信息採集需要非常詳盡登記老兵們的功勳戰績,還需要有相關的證明。聶海波便讓張健全再回去找找相關材料,一齊帶來。

張健全回去了,等他再來的時候,手裡多了一個很有歲月滄桑感的“紅紙包”。

聶海波小心翼翼地打開紅紙包,震驚了。

紙包裡包著的,有1950年的“人民功臣”獎章,彭德懷簽發的特等功報功書,以及從團到師再到軍的各種立功記錄……

所有獎章,報功書的上面,都有一個名字“張富清”

聶海波萬萬沒想到,原本以為只是一次普通的退役軍人信息採集,居然發現了一位功勳卓著的特級戰鬥英雄。

更令人震驚的是,張建全同樣也沒有想到,自己看起來普通的父親,居然有著血與火的過去。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彷彿一個從革命故事裡跳出來的英雄,卻幾十年裡都無人知曉。

2

這一切,都因為張富清老人的刻意隱瞞。

戎馬一生,轉戰南北,多少次槍林彈雨,生死擦肩而過。

等到退役轉業之後,卻將一切都悄悄藏了起來。

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張富清哽咽地說了一段話:

和我一起並肩作戰的戰友,有多少都犧牲了。他們的功勞,比我要大得多。比起他們來,我有什麼資格“擺”自己啊。

他的話讓我想起一件真實的事。

上世紀40年代,抗戰期間。

記者到前線採訪一位無名的軍人。

他自願到前線去組織游擊隊。

記者問他:你覺得,這場戰爭我們能勝利麼?

軍人說:我們一定會勝利!

記者接著問他:抗戰勝利了,你準備做什麼呢。

軍人沉思片刻,然後說:那時候,我已經死了,這場戰爭中,軍人大概都要死的。

第一次讀到,泫然淚下。

這就是那個兵荒馬亂、朝不保夕的時代裡,軍人們的命運,也是他們必須要承擔的責任和使命。

既然穿上軍裝,既然選擇參軍,就要將生死置之度外,無私無畏。

因為對他們而言,這個世界上有太多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需要去保護,去追求。

硝煙背後,是四個沉甸甸的大字:保家衛國。

3

1938年,抗日戰爭迎來了最艱難的一場戰役:臺兒莊戰役。

在歷時1個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約29萬人參戰,日軍約5萬人參戰,最終以日軍傷亡2萬餘人而結束。

這一戰,打破了“日本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從精神上挫敗了日本人,更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氣,是抗日戰爭以來最重要的一次勝利。

在臺兒莊戰役進行最激烈的時候,日軍憑藉火炮優勢,攻入城內,負責守衛的三十一師師長池峰城組織敢死隊,準備奪回陣地。

戰士們知道,此去九死一生,但依然踴躍報名。

池峰城宣佈:每名敢死隊員賞大洋30塊。

報名的戰士說:要錢幹什麼?我們打仗,是為了不讓我們的子孫後代作日本人的奴隸。不是為了錢。

陣地奪回來了,57名敢死隊員,只剩下13人活著回來。

他們的犧牲,不是為了錢。

也就在這場戰役中,張自忠將軍率59軍與日軍鏖戰七晝夜,粉碎了日軍向臺兒莊前線增員的企圖。

將日軍號稱“鐵軍”的板垣師團擊潰,保證了臺兒莊大戰的勝利。

2年後,襄陽。

張自忠將軍所率領的部隊與日軍血戰多日,傷亡慘重,已經到了拼死一搏的絕境。

望著城外黑壓壓的日軍陣地,在滿城硝煙之中,張自忠將軍親自提筆給部下寫了一封絕筆信,至今讀來令人熱淚盈眶:

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國家及我五千年曆史之民族,決不至於亡於區區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


隨後,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上將張自忠,壯烈殉國。

張自忠死時,年僅49歲。

他是中國抗戰中犧牲的最高將領,也是二戰中同盟國犧牲的最高將領。

靈柩過宜昌時,十萬軍民恭送,日軍飛機三次飛臨宜昌上空,都沒有一人躲避,一人逃散。

他的夫人李敏慧聞噩耗後,悲痛絕食七日而死。

存亡之際,國難當頭。將軍殉國,烈女殉夫。

什麼是軍人的氣節,這就是軍人氣節!

4

除了國軍,幾十年前還有一群人,被攆得東奔西走,但是心裡還有一個信念,要北上抗日。

他們中的很多人,不但不識字,連通順的句子都說不出。

看到生人,怯怯地掃一眼,趕忙把眼神挪開,咧開嘴露出一口黃牙。

他們中的大多數,是農民的孩子,光著腚在田間地頭長大。

等到可以幹活的時候,就接過爹孃的鋤頭,最大的理想是娶個婆娘,生一堆娃。

只是後來,他們沒等到那天。

爹餓死了,娘改嫁了,佃的地被地主收了回去,一直喜歡的隔壁的二花得了瘧疾,在一個大雨夜嚥了氣。

有支隊伍路過,告訴他們起來跟我們走吧,去跟我們的敵人打,跟那些欺負你的人幹,讓孩子們過上好日子。

於是他們就踏上漫長的征途,拿起大刀,拿起梭鏢,拿起昨夜被炸死的老班長手裡的破槍,婁山關、臘子口、大渡河……爬雪山、過草地、挖草根、吃樹皮……

然後靠著那一點點甚至望都望不見的希望往前走。

這支隊伍的名字叫紅軍。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我一直覺得紅軍是一支很棒的隊伍,他們吃的很爛,穿的很薄,文化不高,卻擁有著軍人的所有榮光。

就像他們浴血創立的這個國家,今天也並不完美,她有很多很多現實的,發展的,未來的問題。

但這樣的國家,沒有人可以抹殺她的夢想與成長。

同樣,也沒有任何人可以抹殺這支軍隊的光榮與驕傲。

因為他們擁有著屬於軍人的一切美好品質:

他們來自於殘忍的現實,卻在漫長的戰爭中尋找到了理想;

他們知道自己可能會犧牲,卻一直沒有放棄過希望。

5

不管是國軍還是紅軍。

他們都是從戰爭年代裡走出來的軍人。

正因為有了他們的流血和犧牲,才有了我們今天的一切。

如果有可能,我很想讓他們看一眼現在的照片。

這張照片裡不要有巨輪高鐵殲20,那些玩意兒太虛幻;

也不要有高樓大廈,或者超市裡的滿目琳琅;

那些對於他們來說一點都不現實——他們等不到那一天。

就給他們一張我們正親身經歷的,最普普通通的生活照片。

比如下面這張。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圖片源於網絡)


照片上的人,一個我都不認識。

我會告訴他們,這些人就是當代中國最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我會告訴他們:

你們大多數都會死在漫長的戰爭裡。

但是你們真的做到了,你們的希望和夢想實現了。

你們當年的一點星星之火,現在已經燎原。

你們的孩子們過上了你們不敢想象的生活。

想象一下,這幫出生以來沒咋吃飽過飯的,衣衫襤褸的軍人看了照片,會說啥呢?

“哎哎哎,這屋子咋這麼亮堂呢”?

從沒見過電燈的中年漢子眼睛亮亮的。

“你看他們穿的,真暖和啊!”

14歲的小戰士一邊摳著手上的凍瘡,一邊羨慕地說。

炊事員老李一邊解開裝著穀糠的袋子,一邊說“這老些肉啊,這麼多肉....”

年輕的連長昨天被彈片打瞎了一隻眼,掙扎著從擔架上爬起半個身子,拿著照片不鬆手:“這都是真的嗎?真的嗎?!”

我會告訴他們:這是真的,是真的。

中國走到今天,無數無名犧牲的軍人,沒能看到。

但在他們身上,都能看到這種信念和渴望。

沒有這種信念,軍人不會抱著必死之心,走向戰場。

今天,我們能夠坐在暖和的屋子裡,矯情著工作與未來,不必擔心明天的早餐,不必害怕親人的離散,我們應該感謝他們。

他們是真正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6

軍人是幹什麼的?

戰爭年代,流血犧牲,為了打敗侵略者,建立一個新中國。

和平年代,他們保家衛國,守衛邊疆,震懾所有蠢蠢欲動的敵人。

所有的歲月靜好背後,都是他們的負重前行。

看看下面這個視頻,同樣已經90多歲的的老兵說:只要國家需要,我隨時要去上戰場。

正因為他們的大義凜然,無畏犧牲,才有了我們現在生活的風平浪靜。

沒有這一路走來的歷史,沒有幾十年前那些軍人們的決絕和犧牲,哪有我們現在和平安定的生活?

去年,一名來自土耳其的“網紅”Ugurgallen在網上分享了他拼貼的照片,刺痛無數人。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同樣的年齡,有的孩子在幼兒園裡無憂無慮地搭建樂高。

而這個阿富汗的兒童在賈拉拉巴德的煤場工作,他嫻熟地揮動榔頭的樣子,儼然對這份苦工習以為常。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左邊的新聞圖片曾獲得2015年法新社年度圖片獎,一名敘利亞男子看著他在空襲中喪生的女兒欲哭無淚。而右邊的圖片,是和平國度的孩子,在睡一個安穩覺。(完整版可以關注公眾號栩先生,回覆“真實”查看推送)。

從來就沒有什麼和平幸福的生活是理所當然,有的只是“唯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

這個世界並沒有變得那麼好,在阿富汗、在敘利亞、在埃及、在巴勒斯坦,在那些不能民族自決的國家裡,連好好活著都是一種奢望。

但今天的我們,再也不會有這樣的擔心和憂慮了。 再也不會擔心,有人來北京城尋找走丟的士兵了; 再也不會擔心,有人指責我們“妨礙自由貿易”並且把軍艦開進長江了; 再也不會擔心,有人以“保衛使館”為理由在我們的首都駐紮軍隊了; 再也不會擔心,有人以我們在自己的土地上炸燬了鐵路為藉口向我們發動進攻了; 再也不會了……

我們不要忘記了曾經的歷史,更不能辜負了那些曾經的犧牲。

7

大部分的中國的軍人,穿上軍裝是個“當兵的”,脫下了軍裝多年,還是一個“當過兵的”,依然磨滅不了身上的那股子勁。

比如,張富清退休以後做家務:

床鋪整理,必定符合“軍標”,被子用尺子卡成豆腐塊;換季的被褥衣物,整齊疊好,打上揹包帶,“三橫壓兩豎”。

有的人可能很奇怪,軍人的被子為什麼要疊成豆腐塊,不疊成這樣難道不能蓋了?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牙膏、毛巾為什麼也要對齊放,不那麼放就不能洗臉刷牙了?

走正步的時候,為什麼非得要前後左右連對角都是一條直線,不是一條線還不能走了?

平時生活裡,我就喜歡把被子攤在床上,就喜歡走路的時候勾肩搭背、隨心所欲。

不行嗎?

當然可以。

但在部隊裡,所有人都會告訴你,這樣不行。

為什麼不行呢?

沒有為什麼,因為這裡是部隊。

軍人就要像個軍人的樣子。

一個鬆鬆垮垮、隨時準備放鬆自己的人,是當不好軍人的。

一個鬆鬆垮垮的部隊,更是一群沒有任何戰鬥力的烏合之眾。

所以一個人,你不用等他說話,就看他怎麼走路,怎麼坐,就能知道有沒有當過兵。

軍人的這種言行舉止,還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優良作風”

什麼是作風?

說到做到,令行禁止,不管千難萬險,堅決完成任務,絕不討價還價。

你看《紅海行動》裡,槍林彈雨、出生入死,從鬚眉到巾幗哪一個叫過苦叫過難?

能力可以學,經驗可以積累。

但作風的修煉,不是一朝一夕,更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自然產生。

因為,這是在煉心。

它是對你習性、品格、意志力的訓練。

我見過的很多退伍軍人。

沒當兵之前,可能學習也不好,做什麼都沒有長性。

當完兵回來,你會發現,他們學什麼都變得很快,也很能做成事。

許多退伍軍人回到老家,拉起幾個戰友就能打拼出一番事業。

這是因為,他們把部隊裡的這種作風帶了回來。

說到就一定要做到,哪怕再難,付出再大的努力,也會咬著牙幹下去。

正因為有這樣的作風,所以不管是當兵的,還是當過兵的,在他們身邊我們就能感到安心,放心,暖心。

在任何一個國家,軍隊都是國家暴力機器,只有在中國,他們叫人民子弟兵。

在最需要的時候,最危險的地方,抗洪搶險,抗震救災,永遠都有他們的身影。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

文 | 李栩然 孫慕林

首發 | 栩先生 (公眾號ID:superMr_xu)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1

2018年12月3日,冬至未至。

湖北省來鳳縣負責退役軍人信息採集工作的信息採集員聶海波,正在縣人社局值班。

凌冽的寒風中,一個50多歲的男人走了進來。

男人名叫張健全,這次來是為他90多歲的老父親提交有關退役軍人信息採集的資料。

聶海波看了下,材料比較簡單,除了知道老人是個轉業軍人以外,之前在哪個部隊、打過什麼仗、立過什麼功都不清楚。

考慮到這次的退役軍人信息採集需要非常詳盡登記老兵們的功勳戰績,還需要有相關的證明。聶海波便讓張健全再回去找找相關材料,一齊帶來。

張健全回去了,等他再來的時候,手裡多了一個很有歲月滄桑感的“紅紙包”。

聶海波小心翼翼地打開紅紙包,震驚了。

紙包裡包著的,有1950年的“人民功臣”獎章,彭德懷簽發的特等功報功書,以及從團到師再到軍的各種立功記錄……

所有獎章,報功書的上面,都有一個名字“張富清”

聶海波萬萬沒想到,原本以為只是一次普通的退役軍人信息採集,居然發現了一位功勳卓著的特級戰鬥英雄。

更令人震驚的是,張建全同樣也沒有想到,自己看起來普通的父親,居然有著血與火的過去。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彷彿一個從革命故事裡跳出來的英雄,卻幾十年裡都無人知曉。

2

這一切,都因為張富清老人的刻意隱瞞。

戎馬一生,轉戰南北,多少次槍林彈雨,生死擦肩而過。

等到退役轉業之後,卻將一切都悄悄藏了起來。

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張富清哽咽地說了一段話:

和我一起並肩作戰的戰友,有多少都犧牲了。他們的功勞,比我要大得多。比起他們來,我有什麼資格“擺”自己啊。

他的話讓我想起一件真實的事。

上世紀40年代,抗戰期間。

記者到前線採訪一位無名的軍人。

他自願到前線去組織游擊隊。

記者問他:你覺得,這場戰爭我們能勝利麼?

軍人說:我們一定會勝利!

記者接著問他:抗戰勝利了,你準備做什麼呢。

軍人沉思片刻,然後說:那時候,我已經死了,這場戰爭中,軍人大概都要死的。

第一次讀到,泫然淚下。

這就是那個兵荒馬亂、朝不保夕的時代裡,軍人們的命運,也是他們必須要承擔的責任和使命。

既然穿上軍裝,既然選擇參軍,就要將生死置之度外,無私無畏。

因為對他們而言,這個世界上有太多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需要去保護,去追求。

硝煙背後,是四個沉甸甸的大字:保家衛國。

3

1938年,抗日戰爭迎來了最艱難的一場戰役:臺兒莊戰役。

在歷時1個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約29萬人參戰,日軍約5萬人參戰,最終以日軍傷亡2萬餘人而結束。

這一戰,打破了“日本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從精神上挫敗了日本人,更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氣,是抗日戰爭以來最重要的一次勝利。

在臺兒莊戰役進行最激烈的時候,日軍憑藉火炮優勢,攻入城內,負責守衛的三十一師師長池峰城組織敢死隊,準備奪回陣地。

戰士們知道,此去九死一生,但依然踴躍報名。

池峰城宣佈:每名敢死隊員賞大洋30塊。

報名的戰士說:要錢幹什麼?我們打仗,是為了不讓我們的子孫後代作日本人的奴隸。不是為了錢。

陣地奪回來了,57名敢死隊員,只剩下13人活著回來。

他們的犧牲,不是為了錢。

也就在這場戰役中,張自忠將軍率59軍與日軍鏖戰七晝夜,粉碎了日軍向臺兒莊前線增員的企圖。

將日軍號稱“鐵軍”的板垣師團擊潰,保證了臺兒莊大戰的勝利。

2年後,襄陽。

張自忠將軍所率領的部隊與日軍血戰多日,傷亡慘重,已經到了拼死一搏的絕境。

望著城外黑壓壓的日軍陣地,在滿城硝煙之中,張自忠將軍親自提筆給部下寫了一封絕筆信,至今讀來令人熱淚盈眶:

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國家及我五千年曆史之民族,決不至於亡於區區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


隨後,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上將張自忠,壯烈殉國。

張自忠死時,年僅49歲。

他是中國抗戰中犧牲的最高將領,也是二戰中同盟國犧牲的最高將領。

靈柩過宜昌時,十萬軍民恭送,日軍飛機三次飛臨宜昌上空,都沒有一人躲避,一人逃散。

他的夫人李敏慧聞噩耗後,悲痛絕食七日而死。

存亡之際,國難當頭。將軍殉國,烈女殉夫。

什麼是軍人的氣節,這就是軍人氣節!

4

除了國軍,幾十年前還有一群人,被攆得東奔西走,但是心裡還有一個信念,要北上抗日。

他們中的很多人,不但不識字,連通順的句子都說不出。

看到生人,怯怯地掃一眼,趕忙把眼神挪開,咧開嘴露出一口黃牙。

他們中的大多數,是農民的孩子,光著腚在田間地頭長大。

等到可以幹活的時候,就接過爹孃的鋤頭,最大的理想是娶個婆娘,生一堆娃。

只是後來,他們沒等到那天。

爹餓死了,娘改嫁了,佃的地被地主收了回去,一直喜歡的隔壁的二花得了瘧疾,在一個大雨夜嚥了氣。

有支隊伍路過,告訴他們起來跟我們走吧,去跟我們的敵人打,跟那些欺負你的人幹,讓孩子們過上好日子。

於是他們就踏上漫長的征途,拿起大刀,拿起梭鏢,拿起昨夜被炸死的老班長手裡的破槍,婁山關、臘子口、大渡河……爬雪山、過草地、挖草根、吃樹皮……

然後靠著那一點點甚至望都望不見的希望往前走。

這支隊伍的名字叫紅軍。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我一直覺得紅軍是一支很棒的隊伍,他們吃的很爛,穿的很薄,文化不高,卻擁有著軍人的所有榮光。

就像他們浴血創立的這個國家,今天也並不完美,她有很多很多現實的,發展的,未來的問題。

但這樣的國家,沒有人可以抹殺她的夢想與成長。

同樣,也沒有任何人可以抹殺這支軍隊的光榮與驕傲。

因為他們擁有著屬於軍人的一切美好品質:

他們來自於殘忍的現實,卻在漫長的戰爭中尋找到了理想;

他們知道自己可能會犧牲,卻一直沒有放棄過希望。

5

不管是國軍還是紅軍。

他們都是從戰爭年代裡走出來的軍人。

正因為有了他們的流血和犧牲,才有了我們今天的一切。

如果有可能,我很想讓他們看一眼現在的照片。

這張照片裡不要有巨輪高鐵殲20,那些玩意兒太虛幻;

也不要有高樓大廈,或者超市裡的滿目琳琅;

那些對於他們來說一點都不現實——他們等不到那一天。

就給他們一張我們正親身經歷的,最普普通通的生活照片。

比如下面這張。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圖片源於網絡)


照片上的人,一個我都不認識。

我會告訴他們,這些人就是當代中國最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我會告訴他們:

你們大多數都會死在漫長的戰爭裡。

但是你們真的做到了,你們的希望和夢想實現了。

你們當年的一點星星之火,現在已經燎原。

你們的孩子們過上了你們不敢想象的生活。

想象一下,這幫出生以來沒咋吃飽過飯的,衣衫襤褸的軍人看了照片,會說啥呢?

“哎哎哎,這屋子咋這麼亮堂呢”?

從沒見過電燈的中年漢子眼睛亮亮的。

“你看他們穿的,真暖和啊!”

14歲的小戰士一邊摳著手上的凍瘡,一邊羨慕地說。

炊事員老李一邊解開裝著穀糠的袋子,一邊說“這老些肉啊,這麼多肉....”

年輕的連長昨天被彈片打瞎了一隻眼,掙扎著從擔架上爬起半個身子,拿著照片不鬆手:“這都是真的嗎?真的嗎?!”

我會告訴他們:這是真的,是真的。

中國走到今天,無數無名犧牲的軍人,沒能看到。

但在他們身上,都能看到這種信念和渴望。

沒有這種信念,軍人不會抱著必死之心,走向戰場。

今天,我們能夠坐在暖和的屋子裡,矯情著工作與未來,不必擔心明天的早餐,不必害怕親人的離散,我們應該感謝他們。

他們是真正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6

軍人是幹什麼的?

戰爭年代,流血犧牲,為了打敗侵略者,建立一個新中國。

和平年代,他們保家衛國,守衛邊疆,震懾所有蠢蠢欲動的敵人。

所有的歲月靜好背後,都是他們的負重前行。

看看下面這個視頻,同樣已經90多歲的的老兵說:只要國家需要,我隨時要去上戰場。

正因為他們的大義凜然,無畏犧牲,才有了我們現在生活的風平浪靜。

沒有這一路走來的歷史,沒有幾十年前那些軍人們的決絕和犧牲,哪有我們現在和平安定的生活?

去年,一名來自土耳其的“網紅”Ugurgallen在網上分享了他拼貼的照片,刺痛無數人。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同樣的年齡,有的孩子在幼兒園裡無憂無慮地搭建樂高。

而這個阿富汗的兒童在賈拉拉巴德的煤場工作,他嫻熟地揮動榔頭的樣子,儼然對這份苦工習以為常。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左邊的新聞圖片曾獲得2015年法新社年度圖片獎,一名敘利亞男子看著他在空襲中喪生的女兒欲哭無淚。而右邊的圖片,是和平國度的孩子,在睡一個安穩覺。(完整版可以關注公眾號栩先生,回覆“真實”查看推送)。

從來就沒有什麼和平幸福的生活是理所當然,有的只是“唯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

這個世界並沒有變得那麼好,在阿富汗、在敘利亞、在埃及、在巴勒斯坦,在那些不能民族自決的國家裡,連好好活著都是一種奢望。

但今天的我們,再也不會有這樣的擔心和憂慮了。 再也不會擔心,有人來北京城尋找走丟的士兵了; 再也不會擔心,有人指責我們“妨礙自由貿易”並且把軍艦開進長江了; 再也不會擔心,有人以“保衛使館”為理由在我們的首都駐紮軍隊了; 再也不會擔心,有人以我們在自己的土地上炸燬了鐵路為藉口向我們發動進攻了; 再也不會了……

我們不要忘記了曾經的歷史,更不能辜負了那些曾經的犧牲。

7

大部分的中國的軍人,穿上軍裝是個“當兵的”,脫下了軍裝多年,還是一個“當過兵的”,依然磨滅不了身上的那股子勁。

比如,張富清退休以後做家務:

床鋪整理,必定符合“軍標”,被子用尺子卡成豆腐塊;換季的被褥衣物,整齊疊好,打上揹包帶,“三橫壓兩豎”。

有的人可能很奇怪,軍人的被子為什麼要疊成豆腐塊,不疊成這樣難道不能蓋了?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牙膏、毛巾為什麼也要對齊放,不那麼放就不能洗臉刷牙了?

走正步的時候,為什麼非得要前後左右連對角都是一條直線,不是一條線還不能走了?

平時生活裡,我就喜歡把被子攤在床上,就喜歡走路的時候勾肩搭背、隨心所欲。

不行嗎?

當然可以。

但在部隊裡,所有人都會告訴你,這樣不行。

為什麼不行呢?

沒有為什麼,因為這裡是部隊。

軍人就要像個軍人的樣子。

一個鬆鬆垮垮、隨時準備放鬆自己的人,是當不好軍人的。

一個鬆鬆垮垮的部隊,更是一群沒有任何戰鬥力的烏合之眾。

所以一個人,你不用等他說話,就看他怎麼走路,怎麼坐,就能知道有沒有當過兵。

軍人的這種言行舉止,還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優良作風”

什麼是作風?

說到做到,令行禁止,不管千難萬險,堅決完成任務,絕不討價還價。

你看《紅海行動》裡,槍林彈雨、出生入死,從鬚眉到巾幗哪一個叫過苦叫過難?

能力可以學,經驗可以積累。

但作風的修煉,不是一朝一夕,更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自然產生。

因為,這是在煉心。

它是對你習性、品格、意志力的訓練。

我見過的很多退伍軍人。

沒當兵之前,可能學習也不好,做什麼都沒有長性。

當完兵回來,你會發現,他們學什麼都變得很快,也很能做成事。

許多退伍軍人回到老家,拉起幾個戰友就能打拼出一番事業。

這是因為,他們把部隊裡的這種作風帶了回來。

說到就一定要做到,哪怕再難,付出再大的努力,也會咬著牙幹下去。

正因為有這樣的作風,所以不管是當兵的,還是當過兵的,在他們身邊我們就能感到安心,放心,暖心。

在任何一個國家,軍隊都是國家暴力機器,只有在中國,他們叫人民子弟兵。

在最需要的時候,最危險的地方,抗洪搶險,抗震救災,永遠都有他們的身影。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更不用說,新聞裡經常出現的那些退伍軍人挺身而出的事件了。

"

文 | 李栩然 孫慕林

首發 | 栩先生 (公眾號ID:superMr_xu)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1

2018年12月3日,冬至未至。

湖北省來鳳縣負責退役軍人信息採集工作的信息採集員聶海波,正在縣人社局值班。

凌冽的寒風中,一個50多歲的男人走了進來。

男人名叫張健全,這次來是為他90多歲的老父親提交有關退役軍人信息採集的資料。

聶海波看了下,材料比較簡單,除了知道老人是個轉業軍人以外,之前在哪個部隊、打過什麼仗、立過什麼功都不清楚。

考慮到這次的退役軍人信息採集需要非常詳盡登記老兵們的功勳戰績,還需要有相關的證明。聶海波便讓張健全再回去找找相關材料,一齊帶來。

張健全回去了,等他再來的時候,手裡多了一個很有歲月滄桑感的“紅紙包”。

聶海波小心翼翼地打開紅紙包,震驚了。

紙包裡包著的,有1950年的“人民功臣”獎章,彭德懷簽發的特等功報功書,以及從團到師再到軍的各種立功記錄……

所有獎章,報功書的上面,都有一個名字“張富清”

聶海波萬萬沒想到,原本以為只是一次普通的退役軍人信息採集,居然發現了一位功勳卓著的特級戰鬥英雄。

更令人震驚的是,張建全同樣也沒有想到,自己看起來普通的父親,居然有著血與火的過去。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彷彿一個從革命故事裡跳出來的英雄,卻幾十年裡都無人知曉。

2

這一切,都因為張富清老人的刻意隱瞞。

戎馬一生,轉戰南北,多少次槍林彈雨,生死擦肩而過。

等到退役轉業之後,卻將一切都悄悄藏了起來。

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張富清哽咽地說了一段話:

和我一起並肩作戰的戰友,有多少都犧牲了。他們的功勞,比我要大得多。比起他們來,我有什麼資格“擺”自己啊。

他的話讓我想起一件真實的事。

上世紀40年代,抗戰期間。

記者到前線採訪一位無名的軍人。

他自願到前線去組織游擊隊。

記者問他:你覺得,這場戰爭我們能勝利麼?

軍人說:我們一定會勝利!

記者接著問他:抗戰勝利了,你準備做什麼呢。

軍人沉思片刻,然後說:那時候,我已經死了,這場戰爭中,軍人大概都要死的。

第一次讀到,泫然淚下。

這就是那個兵荒馬亂、朝不保夕的時代裡,軍人們的命運,也是他們必須要承擔的責任和使命。

既然穿上軍裝,既然選擇參軍,就要將生死置之度外,無私無畏。

因為對他們而言,這個世界上有太多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需要去保護,去追求。

硝煙背後,是四個沉甸甸的大字:保家衛國。

3

1938年,抗日戰爭迎來了最艱難的一場戰役:臺兒莊戰役。

在歷時1個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約29萬人參戰,日軍約5萬人參戰,最終以日軍傷亡2萬餘人而結束。

這一戰,打破了“日本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從精神上挫敗了日本人,更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氣,是抗日戰爭以來最重要的一次勝利。

在臺兒莊戰役進行最激烈的時候,日軍憑藉火炮優勢,攻入城內,負責守衛的三十一師師長池峰城組織敢死隊,準備奪回陣地。

戰士們知道,此去九死一生,但依然踴躍報名。

池峰城宣佈:每名敢死隊員賞大洋30塊。

報名的戰士說:要錢幹什麼?我們打仗,是為了不讓我們的子孫後代作日本人的奴隸。不是為了錢。

陣地奪回來了,57名敢死隊員,只剩下13人活著回來。

他們的犧牲,不是為了錢。

也就在這場戰役中,張自忠將軍率59軍與日軍鏖戰七晝夜,粉碎了日軍向臺兒莊前線增員的企圖。

將日軍號稱“鐵軍”的板垣師團擊潰,保證了臺兒莊大戰的勝利。

2年後,襄陽。

張自忠將軍所率領的部隊與日軍血戰多日,傷亡慘重,已經到了拼死一搏的絕境。

望著城外黑壓壓的日軍陣地,在滿城硝煙之中,張自忠將軍親自提筆給部下寫了一封絕筆信,至今讀來令人熱淚盈眶:

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國家及我五千年曆史之民族,決不至於亡於區區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


隨後,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上將張自忠,壯烈殉國。

張自忠死時,年僅49歲。

他是中國抗戰中犧牲的最高將領,也是二戰中同盟國犧牲的最高將領。

靈柩過宜昌時,十萬軍民恭送,日軍飛機三次飛臨宜昌上空,都沒有一人躲避,一人逃散。

他的夫人李敏慧聞噩耗後,悲痛絕食七日而死。

存亡之際,國難當頭。將軍殉國,烈女殉夫。

什麼是軍人的氣節,這就是軍人氣節!

4

除了國軍,幾十年前還有一群人,被攆得東奔西走,但是心裡還有一個信念,要北上抗日。

他們中的很多人,不但不識字,連通順的句子都說不出。

看到生人,怯怯地掃一眼,趕忙把眼神挪開,咧開嘴露出一口黃牙。

他們中的大多數,是農民的孩子,光著腚在田間地頭長大。

等到可以幹活的時候,就接過爹孃的鋤頭,最大的理想是娶個婆娘,生一堆娃。

只是後來,他們沒等到那天。

爹餓死了,娘改嫁了,佃的地被地主收了回去,一直喜歡的隔壁的二花得了瘧疾,在一個大雨夜嚥了氣。

有支隊伍路過,告訴他們起來跟我們走吧,去跟我們的敵人打,跟那些欺負你的人幹,讓孩子們過上好日子。

於是他們就踏上漫長的征途,拿起大刀,拿起梭鏢,拿起昨夜被炸死的老班長手裡的破槍,婁山關、臘子口、大渡河……爬雪山、過草地、挖草根、吃樹皮……

然後靠著那一點點甚至望都望不見的希望往前走。

這支隊伍的名字叫紅軍。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我一直覺得紅軍是一支很棒的隊伍,他們吃的很爛,穿的很薄,文化不高,卻擁有著軍人的所有榮光。

就像他們浴血創立的這個國家,今天也並不完美,她有很多很多現實的,發展的,未來的問題。

但這樣的國家,沒有人可以抹殺她的夢想與成長。

同樣,也沒有任何人可以抹殺這支軍隊的光榮與驕傲。

因為他們擁有著屬於軍人的一切美好品質:

他們來自於殘忍的現實,卻在漫長的戰爭中尋找到了理想;

他們知道自己可能會犧牲,卻一直沒有放棄過希望。

5

不管是國軍還是紅軍。

他們都是從戰爭年代裡走出來的軍人。

正因為有了他們的流血和犧牲,才有了我們今天的一切。

如果有可能,我很想讓他們看一眼現在的照片。

這張照片裡不要有巨輪高鐵殲20,那些玩意兒太虛幻;

也不要有高樓大廈,或者超市裡的滿目琳琅;

那些對於他們來說一點都不現實——他們等不到那一天。

就給他們一張我們正親身經歷的,最普普通通的生活照片。

比如下面這張。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圖片源於網絡)


照片上的人,一個我都不認識。

我會告訴他們,這些人就是當代中國最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我會告訴他們:

你們大多數都會死在漫長的戰爭裡。

但是你們真的做到了,你們的希望和夢想實現了。

你們當年的一點星星之火,現在已經燎原。

你們的孩子們過上了你們不敢想象的生活。

想象一下,這幫出生以來沒咋吃飽過飯的,衣衫襤褸的軍人看了照片,會說啥呢?

“哎哎哎,這屋子咋這麼亮堂呢”?

從沒見過電燈的中年漢子眼睛亮亮的。

“你看他們穿的,真暖和啊!”

14歲的小戰士一邊摳著手上的凍瘡,一邊羨慕地說。

炊事員老李一邊解開裝著穀糠的袋子,一邊說“這老些肉啊,這麼多肉....”

年輕的連長昨天被彈片打瞎了一隻眼,掙扎著從擔架上爬起半個身子,拿著照片不鬆手:“這都是真的嗎?真的嗎?!”

我會告訴他們:這是真的,是真的。

中國走到今天,無數無名犧牲的軍人,沒能看到。

但在他們身上,都能看到這種信念和渴望。

沒有這種信念,軍人不會抱著必死之心,走向戰場。

今天,我們能夠坐在暖和的屋子裡,矯情著工作與未來,不必擔心明天的早餐,不必害怕親人的離散,我們應該感謝他們。

他們是真正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6

軍人是幹什麼的?

戰爭年代,流血犧牲,為了打敗侵略者,建立一個新中國。

和平年代,他們保家衛國,守衛邊疆,震懾所有蠢蠢欲動的敵人。

所有的歲月靜好背後,都是他們的負重前行。

看看下面這個視頻,同樣已經90多歲的的老兵說:只要國家需要,我隨時要去上戰場。

正因為他們的大義凜然,無畏犧牲,才有了我們現在生活的風平浪靜。

沒有這一路走來的歷史,沒有幾十年前那些軍人們的決絕和犧牲,哪有我們現在和平安定的生活?

去年,一名來自土耳其的“網紅”Ugurgallen在網上分享了他拼貼的照片,刺痛無數人。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同樣的年齡,有的孩子在幼兒園裡無憂無慮地搭建樂高。

而這個阿富汗的兒童在賈拉拉巴德的煤場工作,他嫻熟地揮動榔頭的樣子,儼然對這份苦工習以為常。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左邊的新聞圖片曾獲得2015年法新社年度圖片獎,一名敘利亞男子看著他在空襲中喪生的女兒欲哭無淚。而右邊的圖片,是和平國度的孩子,在睡一個安穩覺。(完整版可以關注公眾號栩先生,回覆“真實”查看推送)。

從來就沒有什麼和平幸福的生活是理所當然,有的只是“唯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

這個世界並沒有變得那麼好,在阿富汗、在敘利亞、在埃及、在巴勒斯坦,在那些不能民族自決的國家裡,連好好活著都是一種奢望。

但今天的我們,再也不會有這樣的擔心和憂慮了。 再也不會擔心,有人來北京城尋找走丟的士兵了; 再也不會擔心,有人指責我們“妨礙自由貿易”並且把軍艦開進長江了; 再也不會擔心,有人以“保衛使館”為理由在我們的首都駐紮軍隊了; 再也不會擔心,有人以我們在自己的土地上炸燬了鐵路為藉口向我們發動進攻了; 再也不會了……

我們不要忘記了曾經的歷史,更不能辜負了那些曾經的犧牲。

7

大部分的中國的軍人,穿上軍裝是個“當兵的”,脫下了軍裝多年,還是一個“當過兵的”,依然磨滅不了身上的那股子勁。

比如,張富清退休以後做家務:

床鋪整理,必定符合“軍標”,被子用尺子卡成豆腐塊;換季的被褥衣物,整齊疊好,打上揹包帶,“三橫壓兩豎”。

有的人可能很奇怪,軍人的被子為什麼要疊成豆腐塊,不疊成這樣難道不能蓋了?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牙膏、毛巾為什麼也要對齊放,不那麼放就不能洗臉刷牙了?

走正步的時候,為什麼非得要前後左右連對角都是一條直線,不是一條線還不能走了?

平時生活裡,我就喜歡把被子攤在床上,就喜歡走路的時候勾肩搭背、隨心所欲。

不行嗎?

當然可以。

但在部隊裡,所有人都會告訴你,這樣不行。

為什麼不行呢?

沒有為什麼,因為這裡是部隊。

軍人就要像個軍人的樣子。

一個鬆鬆垮垮、隨時準備放鬆自己的人,是當不好軍人的。

一個鬆鬆垮垮的部隊,更是一群沒有任何戰鬥力的烏合之眾。

所以一個人,你不用等他說話,就看他怎麼走路,怎麼坐,就能知道有沒有當過兵。

軍人的這種言行舉止,還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優良作風”

什麼是作風?

說到做到,令行禁止,不管千難萬險,堅決完成任務,絕不討價還價。

你看《紅海行動》裡,槍林彈雨、出生入死,從鬚眉到巾幗哪一個叫過苦叫過難?

能力可以學,經驗可以積累。

但作風的修煉,不是一朝一夕,更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自然產生。

因為,這是在煉心。

它是對你習性、品格、意志力的訓練。

我見過的很多退伍軍人。

沒當兵之前,可能學習也不好,做什麼都沒有長性。

當完兵回來,你會發現,他們學什麼都變得很快,也很能做成事。

許多退伍軍人回到老家,拉起幾個戰友就能打拼出一番事業。

這是因為,他們把部隊裡的這種作風帶了回來。

說到就一定要做到,哪怕再難,付出再大的努力,也會咬著牙幹下去。

正因為有這樣的作風,所以不管是當兵的,還是當過兵的,在他們身邊我們就能感到安心,放心,暖心。

在任何一個國家,軍隊都是國家暴力機器,只有在中國,他們叫人民子弟兵。

在最需要的時候,最危險的地方,抗洪搶險,抗震救災,永遠都有他們的身影。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更不用說,新聞裡經常出現的那些退伍軍人挺身而出的事件了。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

文 | 李栩然 孫慕林

首發 | 栩先生 (公眾號ID:superMr_xu)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1

2018年12月3日,冬至未至。

湖北省來鳳縣負責退役軍人信息採集工作的信息採集員聶海波,正在縣人社局值班。

凌冽的寒風中,一個50多歲的男人走了進來。

男人名叫張健全,這次來是為他90多歲的老父親提交有關退役軍人信息採集的資料。

聶海波看了下,材料比較簡單,除了知道老人是個轉業軍人以外,之前在哪個部隊、打過什麼仗、立過什麼功都不清楚。

考慮到這次的退役軍人信息採集需要非常詳盡登記老兵們的功勳戰績,還需要有相關的證明。聶海波便讓張健全再回去找找相關材料,一齊帶來。

張健全回去了,等他再來的時候,手裡多了一個很有歲月滄桑感的“紅紙包”。

聶海波小心翼翼地打開紅紙包,震驚了。

紙包裡包著的,有1950年的“人民功臣”獎章,彭德懷簽發的特等功報功書,以及從團到師再到軍的各種立功記錄……

所有獎章,報功書的上面,都有一個名字“張富清”

聶海波萬萬沒想到,原本以為只是一次普通的退役軍人信息採集,居然發現了一位功勳卓著的特級戰鬥英雄。

更令人震驚的是,張建全同樣也沒有想到,自己看起來普通的父親,居然有著血與火的過去。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彷彿一個從革命故事裡跳出來的英雄,卻幾十年裡都無人知曉。

2

這一切,都因為張富清老人的刻意隱瞞。

戎馬一生,轉戰南北,多少次槍林彈雨,生死擦肩而過。

等到退役轉業之後,卻將一切都悄悄藏了起來。

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張富清哽咽地說了一段話:

和我一起並肩作戰的戰友,有多少都犧牲了。他們的功勞,比我要大得多。比起他們來,我有什麼資格“擺”自己啊。

他的話讓我想起一件真實的事。

上世紀40年代,抗戰期間。

記者到前線採訪一位無名的軍人。

他自願到前線去組織游擊隊。

記者問他:你覺得,這場戰爭我們能勝利麼?

軍人說:我們一定會勝利!

記者接著問他:抗戰勝利了,你準備做什麼呢。

軍人沉思片刻,然後說:那時候,我已經死了,這場戰爭中,軍人大概都要死的。

第一次讀到,泫然淚下。

這就是那個兵荒馬亂、朝不保夕的時代裡,軍人們的命運,也是他們必須要承擔的責任和使命。

既然穿上軍裝,既然選擇參軍,就要將生死置之度外,無私無畏。

因為對他們而言,這個世界上有太多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需要去保護,去追求。

硝煙背後,是四個沉甸甸的大字:保家衛國。

3

1938年,抗日戰爭迎來了最艱難的一場戰役:臺兒莊戰役。

在歷時1個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約29萬人參戰,日軍約5萬人參戰,最終以日軍傷亡2萬餘人而結束。

這一戰,打破了“日本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從精神上挫敗了日本人,更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氣,是抗日戰爭以來最重要的一次勝利。

在臺兒莊戰役進行最激烈的時候,日軍憑藉火炮優勢,攻入城內,負責守衛的三十一師師長池峰城組織敢死隊,準備奪回陣地。

戰士們知道,此去九死一生,但依然踴躍報名。

池峰城宣佈:每名敢死隊員賞大洋30塊。

報名的戰士說:要錢幹什麼?我們打仗,是為了不讓我們的子孫後代作日本人的奴隸。不是為了錢。

陣地奪回來了,57名敢死隊員,只剩下13人活著回來。

他們的犧牲,不是為了錢。

也就在這場戰役中,張自忠將軍率59軍與日軍鏖戰七晝夜,粉碎了日軍向臺兒莊前線增員的企圖。

將日軍號稱“鐵軍”的板垣師團擊潰,保證了臺兒莊大戰的勝利。

2年後,襄陽。

張自忠將軍所率領的部隊與日軍血戰多日,傷亡慘重,已經到了拼死一搏的絕境。

望著城外黑壓壓的日軍陣地,在滿城硝煙之中,張自忠將軍親自提筆給部下寫了一封絕筆信,至今讀來令人熱淚盈眶:

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國家及我五千年曆史之民族,決不至於亡於區區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


隨後,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上將張自忠,壯烈殉國。

張自忠死時,年僅49歲。

他是中國抗戰中犧牲的最高將領,也是二戰中同盟國犧牲的最高將領。

靈柩過宜昌時,十萬軍民恭送,日軍飛機三次飛臨宜昌上空,都沒有一人躲避,一人逃散。

他的夫人李敏慧聞噩耗後,悲痛絕食七日而死。

存亡之際,國難當頭。將軍殉國,烈女殉夫。

什麼是軍人的氣節,這就是軍人氣節!

4

除了國軍,幾十年前還有一群人,被攆得東奔西走,但是心裡還有一個信念,要北上抗日。

他們中的很多人,不但不識字,連通順的句子都說不出。

看到生人,怯怯地掃一眼,趕忙把眼神挪開,咧開嘴露出一口黃牙。

他們中的大多數,是農民的孩子,光著腚在田間地頭長大。

等到可以幹活的時候,就接過爹孃的鋤頭,最大的理想是娶個婆娘,生一堆娃。

只是後來,他們沒等到那天。

爹餓死了,娘改嫁了,佃的地被地主收了回去,一直喜歡的隔壁的二花得了瘧疾,在一個大雨夜嚥了氣。

有支隊伍路過,告訴他們起來跟我們走吧,去跟我們的敵人打,跟那些欺負你的人幹,讓孩子們過上好日子。

於是他們就踏上漫長的征途,拿起大刀,拿起梭鏢,拿起昨夜被炸死的老班長手裡的破槍,婁山關、臘子口、大渡河……爬雪山、過草地、挖草根、吃樹皮……

然後靠著那一點點甚至望都望不見的希望往前走。

這支隊伍的名字叫紅軍。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我一直覺得紅軍是一支很棒的隊伍,他們吃的很爛,穿的很薄,文化不高,卻擁有著軍人的所有榮光。

就像他們浴血創立的這個國家,今天也並不完美,她有很多很多現實的,發展的,未來的問題。

但這樣的國家,沒有人可以抹殺她的夢想與成長。

同樣,也沒有任何人可以抹殺這支軍隊的光榮與驕傲。

因為他們擁有著屬於軍人的一切美好品質:

他們來自於殘忍的現實,卻在漫長的戰爭中尋找到了理想;

他們知道自己可能會犧牲,卻一直沒有放棄過希望。

5

不管是國軍還是紅軍。

他們都是從戰爭年代裡走出來的軍人。

正因為有了他們的流血和犧牲,才有了我們今天的一切。

如果有可能,我很想讓他們看一眼現在的照片。

這張照片裡不要有巨輪高鐵殲20,那些玩意兒太虛幻;

也不要有高樓大廈,或者超市裡的滿目琳琅;

那些對於他們來說一點都不現實——他們等不到那一天。

就給他們一張我們正親身經歷的,最普普通通的生活照片。

比如下面這張。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圖片源於網絡)


照片上的人,一個我都不認識。

我會告訴他們,這些人就是當代中國最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我會告訴他們:

你們大多數都會死在漫長的戰爭裡。

但是你們真的做到了,你們的希望和夢想實現了。

你們當年的一點星星之火,現在已經燎原。

你們的孩子們過上了你們不敢想象的生活。

想象一下,這幫出生以來沒咋吃飽過飯的,衣衫襤褸的軍人看了照片,會說啥呢?

“哎哎哎,這屋子咋這麼亮堂呢”?

從沒見過電燈的中年漢子眼睛亮亮的。

“你看他們穿的,真暖和啊!”

14歲的小戰士一邊摳著手上的凍瘡,一邊羨慕地說。

炊事員老李一邊解開裝著穀糠的袋子,一邊說“這老些肉啊,這麼多肉....”

年輕的連長昨天被彈片打瞎了一隻眼,掙扎著從擔架上爬起半個身子,拿著照片不鬆手:“這都是真的嗎?真的嗎?!”

我會告訴他們:這是真的,是真的。

中國走到今天,無數無名犧牲的軍人,沒能看到。

但在他們身上,都能看到這種信念和渴望。

沒有這種信念,軍人不會抱著必死之心,走向戰場。

今天,我們能夠坐在暖和的屋子裡,矯情著工作與未來,不必擔心明天的早餐,不必害怕親人的離散,我們應該感謝他們。

他們是真正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6

軍人是幹什麼的?

戰爭年代,流血犧牲,為了打敗侵略者,建立一個新中國。

和平年代,他們保家衛國,守衛邊疆,震懾所有蠢蠢欲動的敵人。

所有的歲月靜好背後,都是他們的負重前行。

看看下面這個視頻,同樣已經90多歲的的老兵說:只要國家需要,我隨時要去上戰場。

正因為他們的大義凜然,無畏犧牲,才有了我們現在生活的風平浪靜。

沒有這一路走來的歷史,沒有幾十年前那些軍人們的決絕和犧牲,哪有我們現在和平安定的生活?

去年,一名來自土耳其的“網紅”Ugurgallen在網上分享了他拼貼的照片,刺痛無數人。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同樣的年齡,有的孩子在幼兒園裡無憂無慮地搭建樂高。

而這個阿富汗的兒童在賈拉拉巴德的煤場工作,他嫻熟地揮動榔頭的樣子,儼然對這份苦工習以為常。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左邊的新聞圖片曾獲得2015年法新社年度圖片獎,一名敘利亞男子看著他在空襲中喪生的女兒欲哭無淚。而右邊的圖片,是和平國度的孩子,在睡一個安穩覺。(完整版可以關注公眾號栩先生,回覆“真實”查看推送)。

從來就沒有什麼和平幸福的生活是理所當然,有的只是“唯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

這個世界並沒有變得那麼好,在阿富汗、在敘利亞、在埃及、在巴勒斯坦,在那些不能民族自決的國家裡,連好好活著都是一種奢望。

但今天的我們,再也不會有這樣的擔心和憂慮了。 再也不會擔心,有人來北京城尋找走丟的士兵了; 再也不會擔心,有人指責我們“妨礙自由貿易”並且把軍艦開進長江了; 再也不會擔心,有人以“保衛使館”為理由在我們的首都駐紮軍隊了; 再也不會擔心,有人以我們在自己的土地上炸燬了鐵路為藉口向我們發動進攻了; 再也不會了……

我們不要忘記了曾經的歷史,更不能辜負了那些曾經的犧牲。

7

大部分的中國的軍人,穿上軍裝是個“當兵的”,脫下了軍裝多年,還是一個“當過兵的”,依然磨滅不了身上的那股子勁。

比如,張富清退休以後做家務:

床鋪整理,必定符合“軍標”,被子用尺子卡成豆腐塊;換季的被褥衣物,整齊疊好,打上揹包帶,“三橫壓兩豎”。

有的人可能很奇怪,軍人的被子為什麼要疊成豆腐塊,不疊成這樣難道不能蓋了?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牙膏、毛巾為什麼也要對齊放,不那麼放就不能洗臉刷牙了?

走正步的時候,為什麼非得要前後左右連對角都是一條直線,不是一條線還不能走了?

平時生活裡,我就喜歡把被子攤在床上,就喜歡走路的時候勾肩搭背、隨心所欲。

不行嗎?

當然可以。

但在部隊裡,所有人都會告訴你,這樣不行。

為什麼不行呢?

沒有為什麼,因為這裡是部隊。

軍人就要像個軍人的樣子。

一個鬆鬆垮垮、隨時準備放鬆自己的人,是當不好軍人的。

一個鬆鬆垮垮的部隊,更是一群沒有任何戰鬥力的烏合之眾。

所以一個人,你不用等他說話,就看他怎麼走路,怎麼坐,就能知道有沒有當過兵。

軍人的這種言行舉止,還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優良作風”

什麼是作風?

說到做到,令行禁止,不管千難萬險,堅決完成任務,絕不討價還價。

你看《紅海行動》裡,槍林彈雨、出生入死,從鬚眉到巾幗哪一個叫過苦叫過難?

能力可以學,經驗可以積累。

但作風的修煉,不是一朝一夕,更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自然產生。

因為,這是在煉心。

它是對你習性、品格、意志力的訓練。

我見過的很多退伍軍人。

沒當兵之前,可能學習也不好,做什麼都沒有長性。

當完兵回來,你會發現,他們學什麼都變得很快,也很能做成事。

許多退伍軍人回到老家,拉起幾個戰友就能打拼出一番事業。

這是因為,他們把部隊裡的這種作風帶了回來。

說到就一定要做到,哪怕再難,付出再大的努力,也會咬著牙幹下去。

正因為有這樣的作風,所以不管是當兵的,還是當過兵的,在他們身邊我們就能感到安心,放心,暖心。

在任何一個國家,軍隊都是國家暴力機器,只有在中國,他們叫人民子弟兵。

在最需要的時候,最危險的地方,抗洪搶險,抗震救災,永遠都有他們的身影。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更不用說,新聞裡經常出現的那些退伍軍人挺身而出的事件了。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年少只知當兵苦,讀懂“軍人”不少年


一日為軍人,終身有軍魂。

8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或許對軍人多少都會有些距離感。

今天,我們為什麼要來講他們?

張富清“隱姓埋名”大半輩子,現在之所以願意出來接受採訪。

不是因為不甘寂寞。

半輩子都那麼過了,95歲的人了,還追求這些虛名嗎?

只是因為,時代呼喚英雄,更需要有人站出來讓那些企圖“妖魔化”軍人的人閉嘴。

幾十年的發展,我們國家富裕了,社會卻越來越浮躁了,有人想要當網紅,有人想要歪曲歷史,有的人想要醜化英雄,還有的人在唯恐天下不亂。

從抗日戰爭算起,起碼有整整2代人,為國家、為民族獻出了寶貴的熱血與生命。

他們如果還活著,應該也有了第3代,第4代後人了吧。

但作為後人,很多時候我們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抖音、快手、鬥魚、王者榮耀……

節衣縮食地為自己喜歡的日韓偶像、國產小鮮肉應援,刷榜刷單衝專輯銷量,在評論區聲嘶力竭地集資、捐款、撕*、罵戰。

屹立於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還沒有斑駁,但已經有很多年輕人開始“精日”、“美分”,開始嘲弄著自己的國家,嘲弄著自己的英雄。

金一南在《心勝》一書中,寫了俄羅斯人在衛國戰爭中犧牲的無名烈士墓前的場景:

一位邊防團長給我講了這樣一件事:到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市訪問,給他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在該市無名烈士墓旁,看見幼兒園老師領著一群孩子,老師給孩子們講故事,老師哭了,孩子也哭。

這位團長告訴我,那場景使他深受震動。

我與那位團長討論:3到5歲的孩子,懂得多少事情?竟然會在烈士墓前流淚。

進而又想:一個民族,從幼兒園的孩子開始就知道在烈士墓前流淚,其未來之精神素養該是何等強大。

蘇聯解體了,俄羅斯至今沒有完全走出低谷,但他們那些珍貴的東西並沒有完全丟失,仍然在構成他們的精神內核。

幼兒園的孩子在無名烈士墓前流淚,新婚的夫婦聯袂向無名烈士墓獻花。

這樣的民族怎麼可能墮落,怎麼可能被黑暗吞沒,怎麼可能被其他民族征服。

金一南最後寫道:

我們不能想象一個精神衰落的民族會是一個強大的民族,不能想象一個不能構成自己核心精神內核的民族,會是一個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

站在今天往回看,共和國先驅們走過的漫漫長路,一路上充滿各種自我奉獻與慷慨犧牲。

但我們永遠不能忘記,在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上,曾經發生過最殘酷壯烈的戰爭,發生過侵略者慘絕人寰的血腥屠殺。

更曾有過“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悲壯史詩。

不要忘了幾十年前那些捨生忘死,長埋在土裡的人。

不要忘了那些,不懼艱難險阻,搶險救災的人。

不要忘了那些身邊最可愛的,最可敬最可親的人。

最後多說一句。

在八一節的今天,向中國的兵哥哥們,致敬。

—— END ——

栩先生說:感謝閱讀,我是栩先生,文章來自我的個人原創微信公眾號“栩先生”(栩念xu)(公眾號ID:superMr_xu)。

關注公眾號,在菜單欄可以直接讀我的更多成長乾貨、深度思考等全網熱文,和關於毛主席的精品文章。

公眾號後臺回覆“社群”,加入後即可獲得成長禮包,已有上千人一起抱團成長。

希望你喜歡今天的文章,歡迎轉發評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