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山下綻新姿——“新中國成立70週年甘肅省發展成就巡禮”全媒體集中採訪活動走進張掖側記'

"

原標題:【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 新中國成立70週年甘肅省發展成就巡禮】

祁連山下綻新姿

——“新中國成立70週年甘肅省發展成就巡禮”全媒體集中採訪活動走進張掖側記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範海瑞

一條黑河,造就了湖泊密佈的“塞上江南”;一片溼地,孕育了絲路重鎮“金張掖”。

8月30日,由省委宣傳部組織開展的“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新中國成立70週年甘肅省發展成就巡禮”全媒體集中採訪活動走進絲路明珠金張掖,數十名來自中央及省屬媒體的記者走進塞上江南,追憶這裡70年滄桑鉅變,展現新時代這裡的勃勃生機。

在張掖市區西北方位,便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蘆水灣景區,這裡碧波盪漾,綠樹成蔭,構成了半城湖水、水天一色的特色生態景觀。

“這地方以前就是一片亂石灘,雖然在城市西北郊,但城裡人根本不去!”78歲的張掖退休老教師閔正德說道。

2017年,張掖市甘州區按照旅遊、文化、康體、醫養融合發展的思路,著力升級打造蘆水灣生態景區。如今這片佔地4500畝的景區內,水域面積超過一半,有9個休閒廣場、20餘公里健身步道,為市民和遊客提供了一處休閒觀光、健身運動的好去處,成為張掖城市的“後花園”和“加溼器”。

沿著蘆水灣景區一路向東,採訪團來到張掖國家級溼地公園。這裡自2009年開工建設,按照“保護優先、科學修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原則進行了治理修復,如今已有保護完好的沼澤溼地、湖泊溼地、河流溼地1.5萬畝,分佈植物200餘種、野生動物100多種,成為這座城市的“綠肺”。

站在溼地公園觀景塔向南遠眺,高樓林立的城市映入眼簾。在市區中心位置,鐘鼓樓已巍巍屹立數百年。這座曾是城市制高點之一的河西重鎮地標性建築,如今已被淹沒在高樓大廈當中,默默訴說著張掖市日新月異的巨大變遷。

在市區東南方向10公里之外的甘州區鹼灘鎮普家莊村,一座座灰瓦黃牆的民宅漸次分佈,屋前屋後綠樹環繞,鮮花綻放,美不勝收;遠處連片的莊稼地鬱鬱蔥蔥,一座標準化蔬菜大棚拔地而起,一幅“天藍、水綠、物豐、人美”的美麗新村和諧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

普家莊的美麗蛻變是這裡眾多鄉村發展的縮影。張掖市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一個個散落在田野當中的美麗鄉村如鮮花般次第綻放。

沿著繁花似錦、綠影婆娑的國道227線,採訪團一行來到位於民樂生態工業園的海升現代智能溫室工業化栽培生態示範區。在敞亮而巨大的溫室大棚內,3萬平方米的溫室大棚彩椒長勢正旺。據介紹,這裡出產的第一批彩椒已於8月初上市銷售,供應國內高端市場。

“我們生產的彩椒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商超內,零售價每斤可以達到80元左右,經濟效益很不錯!”海升農業有關負責人楊白樺介紹說。

在彩椒區的一側,面積達6萬平方米的串番茄已經掛果,而規劃中的7萬平方米的串番茄也即將開始栽植。“這裡的農業發展科技感爆棚,太先進了!”一位採訪團的記者不禁感慨道。

海升現代智能溫室工業化栽培生態示範項目是當前張掖市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典型代表,而作為河西走廊上最大的綠洲,農業一直是張掖最具競爭力的產業。

回顧張掖農業發展的歷史,新中國成立後,張掖市農業生產結構已由以種植業為主的傳統農業向農林牧漁業全面發展的現代農業轉變,種植業生產由以糧食作物種植為主向糧經飼協調發展的三元種植結構轉變。糧食產量由1949年的10.19萬噸增長到2018年的139.63萬噸。

“全國10粒玉米種子,有4粒就是張掖的。”張掖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王勇介紹說,張掖玉米種子佔全國大田玉米年用種量的40%以上,是全國最大的國家級雜交玉米制種基地;全市六個縣區分別進入全國產糧大縣和全省蔬菜、肉牛、肉羊產業大縣,已成為全國五大蔬菜生產基地和麵向絲路沿線國家的農產品出口基地。

川流不息的黑河造就了張掖發達的農業,然而如今的張掖,卻早已不是一個單純的農業城市。

在張掖市濱河新區,一座現代化的智能終端產業園正在崛起。手機,這樣一種科技感十足的工業產品,如今已有“張掖造”。

張掖市智能終端產業科技城規劃佔地面積1500畝,總建築面積150萬平方米,項目總投資100億元,建設有標準化廠房、科技研發中心、行政辦公樓、職工公寓及其他配套設施,主要引進手機、計算機、機器人、監控設備等智能裝備和消費電子產品的研發及生產製造類企業。

山東創澤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於今年6月入駐張掖市智能終端產業科技城,主要從事智能服務機器人的研發、生產、銷售和售後服務,公司廠房面積3600平方米,部分生產線已經投入運行。

“張掖的營商環境很好,政府部門也很重視電子智能終端企業的發展,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創澤智能機器人(甘肅)有限公司負責人孫源宏說道。

在推動生態工業發展的同時,文化旅遊也已經成為張掖高質量發展的新名片。

在張掖市著名的“網紅”景區七彩丹霞旁邊,一臺大型原創沉浸式史詩演藝劇《回道張掖》讓採訪團的記者們交口稱讚;在甘州區鹼灘鎮古城村,被譽為“中國規模最大的燈陣”的“九曲黃河燈陣”亮燈,填補了張掖旅遊“夜遊”的空白。

據張掖市有關負責人介紹,2018年,張掖實現生產總值407.71億元,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21.86∶22.27∶55.87,旅遊綜合收入達到210.7億元,超過了生產總值的一半,張掖已成為真正的新興旅遊城市。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