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70週年青州市工業發展綜述'

"

工業是經濟的核心,是發展的龍頭。工業興則經濟興,工業強則經濟強。

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青州市工業生產開始恢復生機。到1978年全市已有工業企業152家,完成總產值3.2億元,是1949年的43倍,這一時期工業發展初步奠定了現代化和工業化的基礎。隨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深入,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個體私營企業遍地開花,到1992年,大大小小的工業企業已有8000餘家,青州成為一個以輕工業為基礎、機械工業佔主導、行業種類較齊全的新興工業城市。隨著改革不斷推進,國有和集體經濟逐步退出,私營和外資企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逐步成為青州工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2002年,全市規模工業企業達158家,完成工業總產值78.1億元,是1992年的3.3倍。

近年來,隨著新舊動能轉換加快、招商引資力度加大,大項目、好項目不斷落戶,企業實力逐步增強,知名大企業應運而生,工業企業發展質量和後勁明顯提升。省百強企業之一的中化弘潤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年原油加工量700萬噸,形成了以石油煉製及深加工、精細化工與高科技產品並舉的石化企業。青州捲菸廠生產實現精細化加工、數字化控制和柔性化製造,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去年捲菸年加工能力300億支。山東工程機械有限公司與美國卡特彼勒公司成立合資公司,後改製為卡特彼勒(青州)有限公司,成為第一家落戶我市的世界500強企業。江淮汽車山東分公司投入生產,汽車工業實現了從無到有。2017年山東英科醫療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成功上市,成為我市首家在深交所上市的公司。另外還有一大批中流砥柱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崛起。

七十載風雨兼程,七十載砥礪前行。從一窮二白起步,到改革開放後百花齊放,再到新常態下供給側改革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經歷一輪又一輪的變革發展,青州市工業結構發生深刻變化,工業化水平明顯提高,實現了由基礎薄弱、技術落後、門類單一向基礎顯著增強、技術水平逐步提高、門類逐漸齊全的重大轉變。

工業生產總量不斷擴大,產品從“單一”走向“多元”。1949年,全市工業總產值僅737萬元;改革開放後工業總量迅速膨脹,2002年突破了百億元大關,2018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179億元。新中國成立初期,青州市工業產品主要是火柴、煙、酒等生活日用產品。1988年列入統計的產品有38種,以機械加工和輕工業產品為主。1995年後,機械加工產品所佔比重日益增大,特別是工程、起重、石油等機械發展迅猛。2010年後,精細化工、汽車及零部件、風力發電機組等高技術、高水平、高附加值的產品越來越多,納入規模工業統計的產品有100多種。

優勢產業佔據主導,經濟效益大幅提高。21世紀以來,一批機械裝備製造、石油化工等品牌價值高、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大企業快速成長起來。2002—2018年,規模工業中裝備製造業產值年均增長15.4%,企業個數從2002年的40家發展到154家。規模工業中石化產業產值年均增長27.1%,佔比從2012年的17%提高到2018年的61.4%;1998年,規模工業實現利潤總額2.2億元,2005年增長到13.7億元,2018年擴大到34.8億元。

生產技術不斷提升,產值比重日益提高。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市企業生產設備更新換代,工業生產技術突飛猛進。“十一五”期間,我市工業承擔省和濰坊市技術創新項目75項;2013年全市工業實施各類技術創新項目150項,開發新產品109項,其中填補省內空白或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產品25項。2018年全市工業實施技術創新項目156項,其中37個項目列入了省技術創新計劃,完成技術創新投資8.1億元;開發新產品108項,其中填補省內空白或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產品32項,實現新產品銷售90億元。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工業總產值的比重明顯提高,從2012年的15.8%提高至2018年的26.2%。

新起點,新徵程。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憑著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闖勁,靠著滴水穿石、鍥而不捨的韌勁,堅定不移走“工業強市”高質量發展之路,青州工業一定會再鑄輝煌。(記者 王繼林 報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