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70年甘肅省發展成就巡禮」臨夏州委書記郭鶴立:總書記視察過的布楞溝村已整村脫貧'

""「新中國成立70年甘肅省發展成就巡禮」臨夏州委書記郭鶴立:總書記視察過的布楞溝村已整村脫貧

臨夏州委書記郭鶴立接受了媒體專訪。金奉乾 攝

每日甘肅網蘭州9月6日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金奉乾)今天上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新中國成立70年甘肅省發展成就巡禮”臨夏州專場新聞發佈會。發佈會後,臨夏州委書記郭鶴立接受了媒體專訪。

“‘隴中苦瘠甲於天下’,這句話廣為流傳、引用至今,已成為包括我們臨夏在內的隴中這一帶貧窮落後、瘠薄困難的代名詞。”郭鶴立說,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的深入推進,臨夏的深度貧困問題已經上升到了國家層面,引起了全國上下、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再到進入新時代,臨夏的發展歷程,可以說是一個擺脫貧窮、解決溫飽、奔向小康的歷程,臨夏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減貧史、脫貧史。“三西”建設、八七扶貧、開發式扶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等國家方略在臨夏發展的不同階段留下了深深的時代印跡,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長期以來對臨夏的關心支持逐年加大、力度空前,歷屆州委、州政府一屆接著一屆幹,團結帶領全州上下一直為解決貧困、讓群眾過上好日子持續奮鬥,書寫了一個個鏖戰貧困、蕩氣迴腸的脫貧故事。

郭鶴立說,令全州各族幹部群眾銘記在心、難以忘懷的是,2013年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臨夏州貧困程度最深、脫貧難度最大的東鄉縣視察調研,沿著陡峭的山路,來到山大溝深的高山鄉布楞溝村,訪真貧、看真貧,空前鼓舞和振奮了全州上下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力量,也讓全州各族群眾切身感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一個人都不能掉隊”的初心使命、強烈擔當。

“在這兒,需要告訴大家的是,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過的東鄉縣布楞溝村已經整村脫貧,總書記囑託的三件事全部實現。汪洋主席調研過的積石山縣陽山村、肖家村、蘆家莊村和康樂縣馬巴村,群眾生產生活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郭鶴立說,面對“全國脫貧看甘肅、甘肅脫貧看臨夏”的形勢要求,面對剩餘16.38萬人的減貧任務,臨夏州廣大幹部群眾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感恩奮進、真抓實幹,滾石上山、背水一戰,集全州之志、舉全州之力,向最後的貧困堡壘發起了總攻。臨夏州從壓實責任入手,從州委常委會做起,帶頭扛起脫貧攻堅主體責任,層層立下軍令狀,各級領導幹部包抓貧困村,成為“第一村長”,推動問題在一線發現、政策在一線落實、工作在一線推進,帶動全州上下形成了盡銳出戰、攻堅拔寨的濃厚氛圍。從短板弱項入手,緊盯“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部署開展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飲水安全、戶籍管理等方面問題衝刺清零行動,逐村逐戶、逐人逐項“過篩子”,不遮不掩、不推不拖,有什麼問題就解決什麼問題,什麼問題突出就重點解決什麼問題。目前,各項工作進展順利,年內將基本解決群眾“兩不愁三保障”問題。

長期以來,臨夏教育事業發展滯後,人民群眾受教育年限短、整體文化素質不高,與貧困問題相互交織、相互影響,嚴重製約著全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層次水平。新中國成立後,臨夏州把發展教育作為挖窮根的治本之策,不懈努力、艱苦奮鬥,推動臨夏教育事業邁入新的發展階段。1950年,臨夏僅有177所中小學和師範學校,在校學生1.1萬多人,教職工500多人。2018年,臨夏有各級各類學校2019所,在校學生43.2萬人,專任教師2.5萬人,學校數是1950年的11倍、學生數是38倍、教師數是47倍。

郭鶴立說,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臨夏州更加清醒地認識到抓教育就是抓脫貧、抓發展、抓民生、抓未來,愈發增強了優先發展教育事業、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今年以來,提出了“振興臨夏教育”的目標,拿出了一系列務實過硬的工作舉措,比如臨夏州把控輟保學作為教育扶貧的底線性任務,建立健全“學長制”、“保學制”,全面摸排勸返失輟學學生,採取跟班就讀、職普結合、送教上門等辦法,讓勸返學生留得住、學得好;針對教師隊伍不足的問題,積極爭取招聘名額,一次性招錄2950名教師,通過崗前培訓已經投身教育教學工作;為了讓每一個初高中畢業生有學可上、有技可學、有業可就,靠實縣市和有關部門責任,作為“一把手”工程,與蘭州新區職教園協調對接,幫助州內5200名“兩後生”接受職業教育,目前已報名入學。

“所有這些都表明了臨夏州委、州政府振興臨夏教育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就是要激發喚起全州上下齊心辦教育、共同抓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是要在教育這個問題上橫下一條心、拿出真功夫,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從根本上阻斷貧困的代際延續,為臨夏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郭鶴立說。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