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兵臨城下,楚王朱華奎為何打死不肯出錢犒軍?'

"

我們愛歷史

張嶔


在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軍縱橫南北的明末農民戰爭年間,“楚王朱華奎一毛不拔”事件,是樁既荒唐可笑,卻又發人深思的活劇。

事件的主人公楚王朱華奎,早在晚明黨爭一地雞毛的萬曆年間,就是個出名的話題人物:他在萬曆八年(1580)登上楚王位,曾經因為身份問題,鬧出萬曆三十一年(1603)震撼朝野的“楚宗案”。以學者張建民《明代兩湖地區的宗藩與地方社會》一文考證,此案不但導致楚宗室衝擊楚王府,還被當時首輔沈一貫,當做了排斥異己的由頭。借題發揮掀起了黨爭。明末王爺裡,這位,算是個“招事”的人物。


"

我們愛歷史

張嶔


在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軍縱橫南北的明末農民戰爭年間,“楚王朱華奎一毛不拔”事件,是樁既荒唐可笑,卻又發人深思的活劇。

事件的主人公楚王朱華奎,早在晚明黨爭一地雞毛的萬曆年間,就是個出名的話題人物:他在萬曆八年(1580)登上楚王位,曾經因為身份問題,鬧出萬曆三十一年(1603)震撼朝野的“楚宗案”。以學者張建民《明代兩湖地區的宗藩與地方社會》一文考證,此案不但導致楚宗室衝擊楚王府,還被當時首輔沈一貫,當做了排斥異己的由頭。借題發揮掀起了黨爭。明末王爺裡,這位,算是個“招事”的人物。


張獻忠兵臨城下,楚王朱華奎為何打死不肯出錢犒軍?


而到了崇禎十六年(1643),已經做了六十三年楚王的朱華奎,又攤上了大事:張獻忠的農民軍重兵迫近武昌,武昌城眼看到兵窮糧盡的地步。《綏寇紀略》記載下的朱華奎,卻上演了極度荒唐無恥的一幕:當急紅了眼的官員們齊集楚王府,磨破嘴皮子求著朱華奎掏些軍費時,朱華奎卻只是淡定的拿出了楚王府那把裹金椅子(洪武皇帝所賜),外加輕飄飄一句“此可佐軍,他無有”——我這沒錢,就一把裹金椅子,要就拿去。

他是真沒錢?當然不是,在朱華奎這類藩王看來,錢是大明皇家賜給他的,打仗剿賊則是官員軍隊的事,我只是負責享受的,打張獻忠與我何干?但現實卻是緊接著打臉:彈盡糧絕的武昌城失陷後,捂著錢包蹦子不掏的朱華奎,也就成了張獻忠案板上的弱肉。他號稱“沒錢”的楚王宮裡,被張獻忠前後摟走了“金銀各百萬”,以至於“輦載數百車不盡”,簡直一通大補血。朱華奎呢?也被張獻忠扔進長江溺死。這打臉,命都“打沒”了。

做完這一切的張獻忠,還來了一句生動補刀:“有如此貲財而不設守,朱鬍子真庸兒!”有這麼多錢,你都沒守住武昌城,不宰你宰誰?

"

我們愛歷史

張嶔


在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軍縱橫南北的明末農民戰爭年間,“楚王朱華奎一毛不拔”事件,是樁既荒唐可笑,卻又發人深思的活劇。

事件的主人公楚王朱華奎,早在晚明黨爭一地雞毛的萬曆年間,就是個出名的話題人物:他在萬曆八年(1580)登上楚王位,曾經因為身份問題,鬧出萬曆三十一年(1603)震撼朝野的“楚宗案”。以學者張建民《明代兩湖地區的宗藩與地方社會》一文考證,此案不但導致楚宗室衝擊楚王府,還被當時首輔沈一貫,當做了排斥異己的由頭。借題發揮掀起了黨爭。明末王爺裡,這位,算是個“招事”的人物。


張獻忠兵臨城下,楚王朱華奎為何打死不肯出錢犒軍?


而到了崇禎十六年(1643),已經做了六十三年楚王的朱華奎,又攤上了大事:張獻忠的農民軍重兵迫近武昌,武昌城眼看到兵窮糧盡的地步。《綏寇紀略》記載下的朱華奎,卻上演了極度荒唐無恥的一幕:當急紅了眼的官員們齊集楚王府,磨破嘴皮子求著朱華奎掏些軍費時,朱華奎卻只是淡定的拿出了楚王府那把裹金椅子(洪武皇帝所賜),外加輕飄飄一句“此可佐軍,他無有”——我這沒錢,就一把裹金椅子,要就拿去。

他是真沒錢?當然不是,在朱華奎這類藩王看來,錢是大明皇家賜給他的,打仗剿賊則是官員軍隊的事,我只是負責享受的,打張獻忠與我何干?但現實卻是緊接著打臉:彈盡糧絕的武昌城失陷後,捂著錢包蹦子不掏的朱華奎,也就成了張獻忠案板上的弱肉。他號稱“沒錢”的楚王宮裡,被張獻忠前後摟走了“金銀各百萬”,以至於“輦載數百車不盡”,簡直一通大補血。朱華奎呢?也被張獻忠扔進長江溺死。這打臉,命都“打沒”了。

做完這一切的張獻忠,還來了一句生動補刀:“有如此貲財而不設守,朱鬍子真庸兒!”有這麼多錢,你都沒守住武昌城,不宰你宰誰?

張獻忠兵臨城下,楚王朱華奎為何打死不肯出錢犒軍?


而這一句話,何嘗不是明朝滅亡,另一個叫人心痛的原因:晚明為什麼窮得叮噹響,還不就是因為這些如蛀蟲一樣的藩王?

明朝藩王制度的槽點,許多學者早已大書特書,而發展到明末時,這積弊了近三個世紀的制度,更變成了大累贅:陳寶良《明代社會生活史》裡做出統計,單是嘉靖四十一年(1561)這一年,明王朝“恩養”宗室藩王祿米的支出,就多達853萬石。這是什麼概念,就以當時的河南省為例,河南全省的存糧只有84萬石,而養活河南一省的宗室藩王,卻需要糧食192萬石,屬於嚴重的入不敷出。

距離明朝滅亡七十七年前尚且如此,再參考明朝宗室們狂飆突進的繁衍速度。到了內憂外患的明末崇禎年間,藩王消耗的國家開支,那是隻重不輕。宗室兼併土地,與國家爭奪田賦稅收,還是以河南省來說,當時有“中州地半入藩府”之說。也就是一半的土地,都掌握在宗室藩王手裡。

所以也不難理解,為什麼朱華奎被俘後,能給張獻忠如此巨大的補血。他的生活水平,放在明末藩王裡,就是個縮影。


"

我們愛歷史

張嶔


在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軍縱橫南北的明末農民戰爭年間,“楚王朱華奎一毛不拔”事件,是樁既荒唐可笑,卻又發人深思的活劇。

事件的主人公楚王朱華奎,早在晚明黨爭一地雞毛的萬曆年間,就是個出名的話題人物:他在萬曆八年(1580)登上楚王位,曾經因為身份問題,鬧出萬曆三十一年(1603)震撼朝野的“楚宗案”。以學者張建民《明代兩湖地區的宗藩與地方社會》一文考證,此案不但導致楚宗室衝擊楚王府,還被當時首輔沈一貫,當做了排斥異己的由頭。借題發揮掀起了黨爭。明末王爺裡,這位,算是個“招事”的人物。


張獻忠兵臨城下,楚王朱華奎為何打死不肯出錢犒軍?


而到了崇禎十六年(1643),已經做了六十三年楚王的朱華奎,又攤上了大事:張獻忠的農民軍重兵迫近武昌,武昌城眼看到兵窮糧盡的地步。《綏寇紀略》記載下的朱華奎,卻上演了極度荒唐無恥的一幕:當急紅了眼的官員們齊集楚王府,磨破嘴皮子求著朱華奎掏些軍費時,朱華奎卻只是淡定的拿出了楚王府那把裹金椅子(洪武皇帝所賜),外加輕飄飄一句“此可佐軍,他無有”——我這沒錢,就一把裹金椅子,要就拿去。

他是真沒錢?當然不是,在朱華奎這類藩王看來,錢是大明皇家賜給他的,打仗剿賊則是官員軍隊的事,我只是負責享受的,打張獻忠與我何干?但現實卻是緊接著打臉:彈盡糧絕的武昌城失陷後,捂著錢包蹦子不掏的朱華奎,也就成了張獻忠案板上的弱肉。他號稱“沒錢”的楚王宮裡,被張獻忠前後摟走了“金銀各百萬”,以至於“輦載數百車不盡”,簡直一通大補血。朱華奎呢?也被張獻忠扔進長江溺死。這打臉,命都“打沒”了。

做完這一切的張獻忠,還來了一句生動補刀:“有如此貲財而不設守,朱鬍子真庸兒!”有這麼多錢,你都沒守住武昌城,不宰你宰誰?

張獻忠兵臨城下,楚王朱華奎為何打死不肯出錢犒軍?


而這一句話,何嘗不是明朝滅亡,另一個叫人心痛的原因:晚明為什麼窮得叮噹響,還不就是因為這些如蛀蟲一樣的藩王?

明朝藩王制度的槽點,許多學者早已大書特書,而發展到明末時,這積弊了近三個世紀的制度,更變成了大累贅:陳寶良《明代社會生活史》裡做出統計,單是嘉靖四十一年(1561)這一年,明王朝“恩養”宗室藩王祿米的支出,就多達853萬石。這是什麼概念,就以當時的河南省為例,河南全省的存糧只有84萬石,而養活河南一省的宗室藩王,卻需要糧食192萬石,屬於嚴重的入不敷出。

距離明朝滅亡七十七年前尚且如此,再參考明朝宗室們狂飆突進的繁衍速度。到了內憂外患的明末崇禎年間,藩王消耗的國家開支,那是隻重不輕。宗室兼併土地,與國家爭奪田賦稅收,還是以河南省來說,當時有“中州地半入藩府”之說。也就是一半的土地,都掌握在宗室藩王手裡。

所以也不難理解,為什麼朱華奎被俘後,能給張獻忠如此巨大的補血。他的生活水平,放在明末藩王裡,就是個縮影。


張獻忠兵臨城下,楚王朱華奎為何打死不肯出錢犒軍?


一邊是國庫空虛,一邊是內外交困,八旗與農民軍來回折騰。但還有一邊,是藩王們家家花天酒地,依然年年消耗國家鉅額財富,過著驕奢淫逸生活。如此大明,怎還有救?

而到了明王朝大廈將傾,農民起義如烈火燃遍時,佔有鉅額財富的藩王們,作為大明王朝的重要既得利益者,卻紛紛上演了“神補刀”表現。諸如朱華奎這樣,大兵壓境還一毛不拔者,更是好些位。

比如身在洛陽的福王,表現就與朱華奎半斤八兩。以顧城《明末農民戰爭史》記載:當李自成農民軍迫近洛陽城時,洛陽城裡的南京兵部尚書呂維祺,就給福王朱常洵寫了一封振聾發聵的書信,信中描述了河南“三載奇荒,亙古未聞”的慘狀,那“城頭垛夫又皆鬼形鳩面而垂斃者”的慘狀,叫幾百年後的後人都忍不住嘆息。但家中金山銀山的福王呢?卻是置若罔聞,一分錢也不掏。

於是,當李自成農民軍即將攻城時,那些餓著肚子作戰的明軍們,也是紛紛倒戈。活捉了福王的李自成,也面對這個大腹便便的王爺,發出一聲響徹晚明亂世的怒斥:“汝為親王,富甲天下,當如此饑荒,不肯發分毫帑藏賑濟百姓,汝奴才也”。然後,又是處死王爺,把王爺家的家產“大補血”。這一套操作,是明末農民戰爭最後幾年裡,常見的“操作套路”。

財富驚人的藩王們,就以他們鼠目寸光的眼光,守財奴般的脾氣,一個接著一個,給農民軍當了“運輸大隊長”,終於“補”得李自成們兵強馬壯,朝著風雨飄搖的北京城殺去。

"

我們愛歷史

張嶔


在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軍縱橫南北的明末農民戰爭年間,“楚王朱華奎一毛不拔”事件,是樁既荒唐可笑,卻又發人深思的活劇。

事件的主人公楚王朱華奎,早在晚明黨爭一地雞毛的萬曆年間,就是個出名的話題人物:他在萬曆八年(1580)登上楚王位,曾經因為身份問題,鬧出萬曆三十一年(1603)震撼朝野的“楚宗案”。以學者張建民《明代兩湖地區的宗藩與地方社會》一文考證,此案不但導致楚宗室衝擊楚王府,還被當時首輔沈一貫,當做了排斥異己的由頭。借題發揮掀起了黨爭。明末王爺裡,這位,算是個“招事”的人物。


張獻忠兵臨城下,楚王朱華奎為何打死不肯出錢犒軍?


而到了崇禎十六年(1643),已經做了六十三年楚王的朱華奎,又攤上了大事:張獻忠的農民軍重兵迫近武昌,武昌城眼看到兵窮糧盡的地步。《綏寇紀略》記載下的朱華奎,卻上演了極度荒唐無恥的一幕:當急紅了眼的官員們齊集楚王府,磨破嘴皮子求著朱華奎掏些軍費時,朱華奎卻只是淡定的拿出了楚王府那把裹金椅子(洪武皇帝所賜),外加輕飄飄一句“此可佐軍,他無有”——我這沒錢,就一把裹金椅子,要就拿去。

他是真沒錢?當然不是,在朱華奎這類藩王看來,錢是大明皇家賜給他的,打仗剿賊則是官員軍隊的事,我只是負責享受的,打張獻忠與我何干?但現實卻是緊接著打臉:彈盡糧絕的武昌城失陷後,捂著錢包蹦子不掏的朱華奎,也就成了張獻忠案板上的弱肉。他號稱“沒錢”的楚王宮裡,被張獻忠前後摟走了“金銀各百萬”,以至於“輦載數百車不盡”,簡直一通大補血。朱華奎呢?也被張獻忠扔進長江溺死。這打臉,命都“打沒”了。

做完這一切的張獻忠,還來了一句生動補刀:“有如此貲財而不設守,朱鬍子真庸兒!”有這麼多錢,你都沒守住武昌城,不宰你宰誰?

張獻忠兵臨城下,楚王朱華奎為何打死不肯出錢犒軍?


而這一句話,何嘗不是明朝滅亡,另一個叫人心痛的原因:晚明為什麼窮得叮噹響,還不就是因為這些如蛀蟲一樣的藩王?

明朝藩王制度的槽點,許多學者早已大書特書,而發展到明末時,這積弊了近三個世紀的制度,更變成了大累贅:陳寶良《明代社會生活史》裡做出統計,單是嘉靖四十一年(1561)這一年,明王朝“恩養”宗室藩王祿米的支出,就多達853萬石。這是什麼概念,就以當時的河南省為例,河南全省的存糧只有84萬石,而養活河南一省的宗室藩王,卻需要糧食192萬石,屬於嚴重的入不敷出。

距離明朝滅亡七十七年前尚且如此,再參考明朝宗室們狂飆突進的繁衍速度。到了內憂外患的明末崇禎年間,藩王消耗的國家開支,那是隻重不輕。宗室兼併土地,與國家爭奪田賦稅收,還是以河南省來說,當時有“中州地半入藩府”之說。也就是一半的土地,都掌握在宗室藩王手裡。

所以也不難理解,為什麼朱華奎被俘後,能給張獻忠如此巨大的補血。他的生活水平,放在明末藩王裡,就是個縮影。


張獻忠兵臨城下,楚王朱華奎為何打死不肯出錢犒軍?


一邊是國庫空虛,一邊是內外交困,八旗與農民軍來回折騰。但還有一邊,是藩王們家家花天酒地,依然年年消耗國家鉅額財富,過著驕奢淫逸生活。如此大明,怎還有救?

而到了明王朝大廈將傾,農民起義如烈火燃遍時,佔有鉅額財富的藩王們,作為大明王朝的重要既得利益者,卻紛紛上演了“神補刀”表現。諸如朱華奎這樣,大兵壓境還一毛不拔者,更是好些位。

比如身在洛陽的福王,表現就與朱華奎半斤八兩。以顧城《明末農民戰爭史》記載:當李自成農民軍迫近洛陽城時,洛陽城裡的南京兵部尚書呂維祺,就給福王朱常洵寫了一封振聾發聵的書信,信中描述了河南“三載奇荒,亙古未聞”的慘狀,那“城頭垛夫又皆鬼形鳩面而垂斃者”的慘狀,叫幾百年後的後人都忍不住嘆息。但家中金山銀山的福王呢?卻是置若罔聞,一分錢也不掏。

於是,當李自成農民軍即將攻城時,那些餓著肚子作戰的明軍們,也是紛紛倒戈。活捉了福王的李自成,也面對這個大腹便便的王爺,發出一聲響徹晚明亂世的怒斥:“汝為親王,富甲天下,當如此饑荒,不肯發分毫帑藏賑濟百姓,汝奴才也”。然後,又是處死王爺,把王爺家的家產“大補血”。這一套操作,是明末農民戰爭最後幾年裡,常見的“操作套路”。

財富驚人的藩王們,就以他們鼠目寸光的眼光,守財奴般的脾氣,一個接著一個,給農民軍當了“運輸大隊長”,終於“補”得李自成們兵強馬壯,朝著風雨飄搖的北京城殺去。

張獻忠兵臨城下,楚王朱華奎為何打死不肯出錢犒軍?


在那個悽風苦雨的晚明末世,這些最享受“幸福生活”的王爺們,這些當年朱元璋給予厚望的“龍子龍孫”們,這些號稱拱衛大明社稷的“宗藩”們,他們的荒唐與無情結局,幾百年後,依然當得一聲嘆息,還有嘆息後的長思。

參考資料:談遷《國榷》、吳偉業《綏寇紀略》 、張建民《明代兩湖地區的宗藩與地方社會》、顧城《明末農民戰爭史》、陳寶良《明代社會生活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