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戰國七雄,為何韓國滅亡後,中國沒有以“韓”為國號的朝代'

"

韓趙魏楚燕齊秦,我們耳熟能詳的戰國七雄。除了“韓”以外,後世王朝皆有以其他六國國號為朝代新名稱的。就秦國來說,有前秦 、後秦等;就楚國來說,有恆楚、 馬楚等;就齊國來說,則有北齊 、南齊等;就燕國來說,有前燕 、後燕、 南燕等;就趙國來說,有前趙、後趙等;就魏國來說,則有曹魏、北魏等。因此,非常明顯的是,在戰國之後,戰國七雄中的秦國、魏國、齊國、楚國、燕國、趙國這六國,其國號繼續被後世的王朝勢力所採用。那麼,問題來了,同樣是戰國七雄,為何韓國滅亡後,中國沒有以“韓”為國號的朝代?

"

韓趙魏楚燕齊秦,我們耳熟能詳的戰國七雄。除了“韓”以外,後世王朝皆有以其他六國國號為朝代新名稱的。就秦國來說,有前秦 、後秦等;就楚國來說,有恆楚、 馬楚等;就齊國來說,則有北齊 、南齊等;就燕國來說,有前燕 、後燕、 南燕等;就趙國來說,有前趙、後趙等;就魏國來說,則有曹魏、北魏等。因此,非常明顯的是,在戰國之後,戰國七雄中的秦國、魏國、齊國、楚國、燕國、趙國這六國,其國號繼續被後世的王朝勢力所採用。那麼,問題來了,同樣是戰國七雄,為何韓國滅亡後,中國沒有以“韓”為國號的朝代?

同樣是戰國七雄,為何韓國滅亡後,中國沒有以“韓”為國號的朝代

首先,在不少歷史學者來看,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朝代確定國號,一般會從以下幾點來考慮,一是開國皇帝或者君主的族名、姓氏、發跡之地或者此前受封的爵位,二是寄託某種寓意、或者扯之前王朝的大旗,也即再次使用其作為國號。具體來說,就族名、爵位、發跡地來說,其實都和地理位置存在一定的關係。比如周朝來說,這一國號就來自於周族,周族,屬於姬姓部族,發祥於關隴地區。再比如發跡之地,秦國和秦朝,周孝王六年(前905年),秦先祖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天子封為附庸國,治都於秦邑(今甘肅省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東北地區),為秦國伊始。

"

韓趙魏楚燕齊秦,我們耳熟能詳的戰國七雄。除了“韓”以外,後世王朝皆有以其他六國國號為朝代新名稱的。就秦國來說,有前秦 、後秦等;就楚國來說,有恆楚、 馬楚等;就齊國來說,則有北齊 、南齊等;就燕國來說,有前燕 、後燕、 南燕等;就趙國來說,有前趙、後趙等;就魏國來說,則有曹魏、北魏等。因此,非常明顯的是,在戰國之後,戰國七雄中的秦國、魏國、齊國、楚國、燕國、趙國這六國,其國號繼續被後世的王朝勢力所採用。那麼,問題來了,同樣是戰國七雄,為何韓國滅亡後,中國沒有以“韓”為國號的朝代?

同樣是戰國七雄,為何韓國滅亡後,中國沒有以“韓”為國號的朝代

首先,在不少歷史學者來看,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朝代確定國號,一般會從以下幾點來考慮,一是開國皇帝或者君主的族名、姓氏、發跡之地或者此前受封的爵位,二是寄託某種寓意、或者扯之前王朝的大旗,也即再次使用其作為國號。具體來說,就族名、爵位、發跡地來說,其實都和地理位置存在一定的關係。比如周朝來說,這一國號就來自於周族,周族,屬於姬姓部族,發祥於關隴地區。再比如發跡之地,秦國和秦朝,周孝王六年(前905年),秦先祖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天子封為附庸國,治都於秦邑(今甘肅省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東北地區),為秦國伊始。

同樣是戰國七雄,為何韓國滅亡後,中國沒有以“韓”為國號的朝代

在此基礎上,就戰國七雄來說,韓國的疆域面積是最小的,也即從概率上來看,後世王朝發跡於此的概率也相對較小。就前秦 、後秦等以秦作為國號的朝代和勢力,是因為發源於秦地,也即秦國原先的疆域上。同樣的道理,就魏國、齊國、燕國、楚國、趙國等諸侯國,其在滅亡之後,也有其他勢力在該地區發跡,從而使用了同樣的國號。而就韓國來說,在戰國時期,其疆域侷限在今河南省、山西省的部分地區。因為處在四戰之地,加上疆域面積相對較小,幾乎沒有什麼勢力諸侯是發跡於此的。

"

韓趙魏楚燕齊秦,我們耳熟能詳的戰國七雄。除了“韓”以外,後世王朝皆有以其他六國國號為朝代新名稱的。就秦國來說,有前秦 、後秦等;就楚國來說,有恆楚、 馬楚等;就齊國來說,則有北齊 、南齊等;就燕國來說,有前燕 、後燕、 南燕等;就趙國來說,有前趙、後趙等;就魏國來說,則有曹魏、北魏等。因此,非常明顯的是,在戰國之後,戰國七雄中的秦國、魏國、齊國、楚國、燕國、趙國這六國,其國號繼續被後世的王朝勢力所採用。那麼,問題來了,同樣是戰國七雄,為何韓國滅亡後,中國沒有以“韓”為國號的朝代?

同樣是戰國七雄,為何韓國滅亡後,中國沒有以“韓”為國號的朝代

首先,在不少歷史學者來看,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朝代確定國號,一般會從以下幾點來考慮,一是開國皇帝或者君主的族名、姓氏、發跡之地或者此前受封的爵位,二是寄託某種寓意、或者扯之前王朝的大旗,也即再次使用其作為國號。具體來說,就族名、爵位、發跡地來說,其實都和地理位置存在一定的關係。比如周朝來說,這一國號就來自於周族,周族,屬於姬姓部族,發祥於關隴地區。再比如發跡之地,秦國和秦朝,周孝王六年(前905年),秦先祖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天子封為附庸國,治都於秦邑(今甘肅省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東北地區),為秦國伊始。

同樣是戰國七雄,為何韓國滅亡後,中國沒有以“韓”為國號的朝代

在此基礎上,就戰國七雄來說,韓國的疆域面積是最小的,也即從概率上來看,後世王朝發跡於此的概率也相對較小。就前秦 、後秦等以秦作為國號的朝代和勢力,是因為發源於秦地,也即秦國原先的疆域上。同樣的道理,就魏國、齊國、燕國、楚國、趙國等諸侯國,其在滅亡之後,也有其他勢力在該地區發跡,從而使用了同樣的國號。而就韓國來說,在戰國時期,其疆域侷限在今河南省、山西省的部分地區。因為處在四戰之地,加上疆域面積相對較小,幾乎沒有什麼勢力諸侯是發跡於此的。

同樣是戰國七雄,為何韓國滅亡後,中國沒有以“韓”為國號的朝代

再者,就爵位來說,漢高祖劉邦曾經被封為漢王,所以,在擊敗項羽之後,劉邦建立的朝代,自然繼續使用漢作為國號了。再比如唐高祖李淵,出身北周關隴貴族家庭,襲封唐國公,所以,其建立的朝代,自然使用了唐作為國號。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確實有親王大臣被封為韓王、韓國公等爵位,比如中國歷史上共有28位韓王,其中韓氏7人,鄭氏1人,拓跋氏1人,李氏1人,王氏1人,柴氏1人,趙氏1人,朱氏15人(含追封的3人)。但是,這些韓王、韓國公等,並沒有建立一個新的王朝,自然也就不存在以韓作為國號的朝代了。

"

韓趙魏楚燕齊秦,我們耳熟能詳的戰國七雄。除了“韓”以外,後世王朝皆有以其他六國國號為朝代新名稱的。就秦國來說,有前秦 、後秦等;就楚國來說,有恆楚、 馬楚等;就齊國來說,則有北齊 、南齊等;就燕國來說,有前燕 、後燕、 南燕等;就趙國來說,有前趙、後趙等;就魏國來說,則有曹魏、北魏等。因此,非常明顯的是,在戰國之後,戰國七雄中的秦國、魏國、齊國、楚國、燕國、趙國這六國,其國號繼續被後世的王朝勢力所採用。那麼,問題來了,同樣是戰國七雄,為何韓國滅亡後,中國沒有以“韓”為國號的朝代?

同樣是戰國七雄,為何韓國滅亡後,中國沒有以“韓”為國號的朝代

首先,在不少歷史學者來看,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朝代確定國號,一般會從以下幾點來考慮,一是開國皇帝或者君主的族名、姓氏、發跡之地或者此前受封的爵位,二是寄託某種寓意、或者扯之前王朝的大旗,也即再次使用其作為國號。具體來說,就族名、爵位、發跡地來說,其實都和地理位置存在一定的關係。比如周朝來說,這一國號就來自於周族,周族,屬於姬姓部族,發祥於關隴地區。再比如發跡之地,秦國和秦朝,周孝王六年(前905年),秦先祖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天子封為附庸國,治都於秦邑(今甘肅省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東北地區),為秦國伊始。

同樣是戰國七雄,為何韓國滅亡後,中國沒有以“韓”為國號的朝代

在此基礎上,就戰國七雄來說,韓國的疆域面積是最小的,也即從概率上來看,後世王朝發跡於此的概率也相對較小。就前秦 、後秦等以秦作為國號的朝代和勢力,是因為發源於秦地,也即秦國原先的疆域上。同樣的道理,就魏國、齊國、燕國、楚國、趙國等諸侯國,其在滅亡之後,也有其他勢力在該地區發跡,從而使用了同樣的國號。而就韓國來說,在戰國時期,其疆域侷限在今河南省、山西省的部分地區。因為處在四戰之地,加上疆域面積相對較小,幾乎沒有什麼勢力諸侯是發跡於此的。

同樣是戰國七雄,為何韓國滅亡後,中國沒有以“韓”為國號的朝代

再者,就爵位來說,漢高祖劉邦曾經被封為漢王,所以,在擊敗項羽之後,劉邦建立的朝代,自然繼續使用漢作為國號了。再比如唐高祖李淵,出身北周關隴貴族家庭,襲封唐國公,所以,其建立的朝代,自然使用了唐作為國號。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確實有親王大臣被封為韓王、韓國公等爵位,比如中國歷史上共有28位韓王,其中韓氏7人,鄭氏1人,拓跋氏1人,李氏1人,王氏1人,柴氏1人,趙氏1人,朱氏15人(含追封的3人)。但是,這些韓王、韓國公等,並沒有建立一個新的王朝,自然也就不存在以韓作為國號的朝代了。

同樣是戰國七雄,為何韓國滅亡後,中國沒有以“韓”為國號的朝代

最後,就寄託某種寓意、或者扯之前王朝的大旗作為國號,在戰國七雄,韓國因為實力弱小,所以第一個秦國所消滅。因此,從後世王朝開國皇帝的角度考慮,自然不願意以一個弱小的韓國作為國號了。進一步來說,即便以韓作為國號,也沒有什麼合適的寓意。比如以漢、唐作為國號,顯然是寄託了強盛的寓意,至於以周作為國號,則是因為周朝歷經800年左右,存在長久的寓意。此外,就以姓氏作為朝代國號的情況,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只有一個朝代是用開國皇帝姓氏作為國號的,那就是陳霸先建立的的南朝陳,所以,非常明顯的是,“韓”也避開了這一情況。綜上,同樣是戰國七雄,只有韓國滅亡後,中國沒有以“韓”為國號的朝代。

文/情懷歷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