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員工賺20億事件始末,鼓勵員工賺20億什麼情況?

[海峽網]

昨日,有網友在上海火車站偶遇張庭林瑞陽夫婦,兩人穿同款情侶裝,正在匆忙往前走,據悉兩人是去上海為員工開會。

鼓勵員工賺20億事件始末,鼓勵員工賺20億什麼情況?

隨後,有網友晒出林瑞陽和張庭現身活動現場的照片,在活動現場,張庭親自為老公林瑞陽敷面膜,現場的人還一直大喊:“天哪,好幸福哦,大哥也太幸福了,大哥好幸福……” 值得一提的是,在臺上,張庭和林瑞陽兩人非常亢奮,跟下面的人一同大聲的喊:“五月突破20億!”鼓勵員工5月業績突破20億……

延伸閱讀: 張庭微商公司”年納稅12億” 媒體:運營模式疑點多

2019年2月,因為一年21億元的鉅額納稅傳言,明星夫婦張庭和林瑞陽旗下的達爾威貿易有限公司引發關注。據媒體證實,達爾威2018年納稅額12.6億元,成為當地納稅冠軍,中通、申通、韻達三家快遞公司也只能排在其後。

即便21億元傳言不實,12.6億元的數額也已經很嚇人了。這家2013年才成立的護膚品品牌公司,短短几年就做到如此大的規模,令人驚訝。尤其是,達爾威(TST)居然主要是通過微商和電商渠道進行銷售,微商真有這麼賺錢嗎?

事實上,伴隨著公司商業的攻城略地,TST被指涉嫌傳銷的聲音一直都存在。只不過,這一次,因為高調的納稅額度宣示,再入公眾視野罷了。

人們很難相信,一個做微商的企業,會像吹氣球一樣迅速崛起,壯大為年納稅十幾億的巨型企業。儘管這種情況並非不可能,但至少就達爾威的運營模式看,確實疑點多多。

根據媒體報道,TST採取多層分級銷售的模式。其銷售團隊分為7個級別,依據級別高低,可獲得15%~32%的銷售提成,級別越高提成越高。而這,顯然與傳銷有著十分相似的關係。

其一,TST分級提成的模式,決定了企業是以“拼人頭”而非“拼產品”來作為競爭力,各個層級拉得人越多,則提成越高,就像TST官網文章介紹的那樣,“當團隊達到一定的數量和規模,就算你不做,在睡覺,在旅遊等等,你也會有源源不斷的收入”。其中的道理就在於,正因為有源源不斷髮展來的“下線”,才會有源源不斷的收入。而這收入並非來自產品,而主要是來自不斷加入的“人頭”。這顯然很像傳銷的特徵。

其二,產品本身虛化,渠道成為競爭的關鍵,也與傳銷特徵吻合。據披露,TST的代理商可以“0囤貨、0押金”,貨物由公司直髮,代理商只需要負責銷售。這種做法並非什麼商業創新,在形形色色的傳銷中,產品本來就是一個串聯起各種人際關係的道具。這也是為什麼TST產品屢屢引發糾紛,但營銷規模卻越來越大的根源所在。因為企業的人、財、物,絕大多數都在渠道運行,銷售終端並非企業發展的關鍵,由終端產生的摩擦、質疑,並不會必然傳導乃至影響整個商業格局。

儘管TST也在嘗試開闢線下渠道,比如,其官網信息顯示,TST已經在全國開設了42家O2O門店,但是,在一年十幾億元利潤的龐大體量下,這樣的努力,與其說是一種商業方向,毋寧說更像是一種遮掩。

同樣,明星的加持,則更具迷惑性。除了企業主本身是明星之外,范冰冰、趙薇、徐崢、林志玲等眾多明星的宣傳或代言,給TST產品蒙上了一層光鮮的保護色。

不客氣地說,明星的加持也只是一種宣傳手段,無論是貼出自己使用活酵母系列產品的照片,還是直接充當代言人,均缺乏實證依據。這與TST把林瑞陽稱作“活酵母之父”等說法,一脈相承。不過是通過簡單粗暴的方式,直接訴諸感性,消解消費者的理性認知而已。

納稅大戶當然利國利民,這也是TST刻意強調納稅試圖度過危機的精細考量。然而,納稅歸納稅,其經銷模式是不是涉嫌傳銷?其捲入的多起傷害糾紛真相如何?這些,還需要進一步調查核實。無論如何,也該有一個權威說法迴應外界質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