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龍記》中張三丰這個角色在的定位,其實就相當於是一個職業導師。他不但規劃了自己弟子的武俠成名路,更是深刻影響了張無忌的一生。我們讀小說,多少會為金庸先生對張三丰的故事著墨不多,而感到遺憾。金庸先生為何不專門寫以張三丰為主角的故事,羽菱君個人認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張三丰成名的時間跨度太長了。以張三丰至少一百二十歲的一生,無論摘哪一段來寫,都一定會留下不完整的遺憾。

金庸為何不給張三丰開闢個人小說,原因很淺顯,但卻最容易被忽略

一.張三丰的一生跨度太長,可寫的故事太多,反而限制了他的角色在武俠小說中,能為之開闢獨立篇章的可行性。

張三丰跟王重陽一樣,都是歷史上真正存在的人物,但相比於王重陽六十歲不到的陽壽,張三丰是真的活得久。歷史上記載,他出生於宋理宗淳佑七年(1247年),那時候小說中郭靖助守的襄陽城,還沒被蒙古大軍攻破。他在這一年出生之後,活了多久才仙逝,誰也不知道,至今還是個未解之謎。但起碼到明太祖建立明朝(1368年),他還活著,那時已經是120年後了,因此,張三丰至少也有一百二十歲。

我們看武俠小說,一般寫一段故事,跨度雖然也有幾十年的,但真正描寫男主角成名的故事,其時間往往就只有幾年而已。這點我們可將《天龍八部》和“射鵰三部曲”這四部金庸最知名的小說,作為參照,來看看具體的情況。

《天龍八部》的三大男主。喬峰一出場已經是三十一歲了,小說結尾他在雁門關自盡時,也才三十三四歲。這就是說《天龍八部》中的時間跨度雖然有三十多年,但當世的武林故事,其實就只有三四年。喬峰另外三十年生涯的故事,包括他的學藝和成名之路,小說中都是一筆帶過。另外兩位男主,段譽出場時十八歲,結尾二十二歲,他的故事在小說中持續的時間最長,整整四年。虛竹的故事最短,小說結尾時他二十六歲,但小說中出場時他已經二十四歲,真正寫他的故事只有兩年。

金庸為何不給張三丰開闢個人小說,原因很淺顯,但卻最容易被忽略

《射鵰英雄傳》中的郭靖,真正的故事,發生在他十八歲返回中原之後,到小說結束他二十歲時的兩年時間裡,《神鵰俠侶》中他雖有再度出場,但已經不是男主角。而《神鵰》中的男主楊過,雖然書中寫他的時間從他十三四歲開始,到三十四歲夫妻退隱江湖,足有二十年之久,但是真正的故事只有十六歲出古墓到十八歲夫妻分離的那兩年,另加退隱前的幾個月時間而已,包括十六年之約在內的很多時間,也都是被一筆帶過的。跟他差不多的還有《倚天屠龍記》男主張無忌,小說中二十一歲就退隱江湖的他,有十年在冰火島,兩年在武當,兩年在蝴蝶谷,還有五年在崑崙仙谷修煉“九陽神功”,還有好幾個月時間被困無名荒島,真正的故事也只有一年多而已。

由此可見,就故事主線情節而言,所設置的時間跨度都不能太長,這也是為了照顧到寫作。假如張三丰是像楊過那樣早早的出名,而且早早的退出江湖,那完全可以寫他的單人故事。但是他的一生,時間跨度太長了,他的人生有幾十個數年,要以他為男主,去展開他一生的故事,至少都能寫個單人傳奇三部曲。

按照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龍記》中,為張三丰這個人物的設定,他是十六歲離開少林之後,就上了武當山潛修,但到小說中再度出場,卻已經是九十歲高齡的人,這其中足足有七十四年的時間。這期間包括他是如何開創武當,如何成名於江湖,又是怎樣收下武當七俠的,能寫的故事太多太多了。

金庸為何不給張三丰開闢個人小說,原因很淺顯,但卻最容易被忽略

然而即便是隻摘他其中的一段人生來寫,都一定會留下不完整和不完美的遺憾。比如就寫他是如何收下武當七俠的,按照《倚天》小說的設定,張三丰至少年長他的大弟子宋遠橋五十歲,當他收下宋遠橋時恐怕也已是六十開外的人了。有哪部武俠小說的男主角,出場就是六十歲的,更何況金庸先生當時的寫作,還要一邊照顧著作品隨時會被影視化的可能。在當年的香港影壇,追求俊男美女組合成熒幕情侶的潮流中,張三丰這樣的老人故事哪能會受歡迎呢?

而像李連杰主演的《太極張三丰》電影那般,選取他出少林到悟出“太極拳”的這段故事來寫,包括後來的張衛健版《少年張三丰》,其實都是遵循這樣的套路。這樣的張三丰人物形象,卻又少了他那應有的一代宗師的仙氣,而且也是違背了金庸先生本身對張三丰“太極功”的設定。因為按照金庸先生的設定,“太極功”是在張三丰一百歲時,才參悟出來的武功,代表著他達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說張三丰在少年時期,就創出了“太極拳”,是對張三丰武學修為的一種顛覆。

金庸為何不給張三丰開闢個人小說,原因很淺顯,但卻最容易被忽略

所以說,張三丰這個人物的一生活得太久,跨度太長,反而成為他這個角色,在武俠小說中成為男主的一種設限。武俠小說不是人物傳記,能像二月河寫清朝帝王傳奇那般,去展開他們波瀾壯闊的一生。而截取寫他人生的一小段,卻無論是哪一段,都必然會留下不完整和不完美的遺憾。畢竟總不能在一部小說裡,每隔幾回就一筆帶過十年數載吧,如此頻繁的跳躍,讀者也會懵圈的,金庸先生自然不會這麼做了。

二.張三丰這個特定的歷史人物形象,更適合以配角的身份出現在武俠小說中,這樣更能體現他的文學價值。

其實無論是陽壽沒有六十的王重陽,還是高齡至少一百二十的張三丰,他們這種宗師級別的人物,在小說中的出現,只能是以配角,甚至是回憶的形式來出場的。主要是通過他們個人的影響力,來從側面塑造出男主角的形象和性格特徵。就像周伯通在桃花島,聽到郭靖講出了師兄王重陽當年對待《九陰真經》一樣的話時,會感覺特別不可思議那樣,襯托出來的,正是郭靖極其正義的人物形象。而張三丰對張無忌的影響,就更加深遠了。

金庸為何不給張三丰開闢個人小說,原因很淺顯,但卻最容易被忽略

看過《倚天屠龍記》小說的人都可能會覺得,假如按正常情況下發展,張無忌必然會成長為一個充滿仇恨的暴戾之人。因為他的童年遭遇太過悲慘了,父母被武林各派逼死,自己還身中“玄冥寒毒”,幾乎每一天過的都是生不如死的日子。這樣的人,假如有一天讓他練成絕世武功,說他沒有報復的心理,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然而張無忌卻是長成了一個明辨是非,會放下個人的深仇大恨,以德報怨的人。也是他的出現,明教得以重振聲威,漢人百年的抗元大業也終能取得功成。張無忌幾乎是以一己之力,帶領著明教不斷去消除與武林各派的積怨,最終聯合他們一同抗元,為天下蒼生謀取了幸福。若論是誰讓張無忌改變了原來的人生軌跡,這裡面對他影響最大的就是張三丰。因為張無忌,有張三丰這樣一位海納百川,胸懷廣闊的太師父。

張無忌在張三丰身邊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年時間,但是他的言傳身教卻對張無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點從後來張無忌在不同的際遇裡,我們都可以在小說中看到他總會想起張三丰所說的話,就可看出。而且,張無忌最終會將抗元大業引為繼任,實際上也正是繼承了張三丰的志向。

俞蓮舟搖頭道:“不然,目下以武功而論,自是你不及我。但恩師的衣缽傳人,負有昌大武學的重任。恩師常自言道,天下如此之大,武當一派是榮是辱,何足道哉?但若能精研武學奧祕,慎擇傳人,使正人君子的武功,非邪惡小人所能及;再進而相結天下義士,驅除韃虜,還我河山,這才算是盡了我輩武學之士的本分。”《倚天屠龍記•第九章》

可以這麼說,假如沒有張三丰,就不會有後來的張無忌。張三丰在《倚天屠龍記》雖然不是主角,但他的思想和行事作風,卻無疑是男主張無忌的人生榜樣。這也更能體現出,張三丰這個近乎於仙人的歷史人物,在武俠小說中的文學價值和影響。從這方面來說,這比起把他當成第一主角,來開展他一生的故事,相比之下,將他作為配角,去影響主角,無疑是讓他高人的形象,更加立體,更加完美,也更具藝文學術效果。

金庸為何不給張三丰開闢個人小說,原因很淺顯,但卻最容易被忽略

(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是羽菱君,專注於“天龍時代”前、“射鵰時代”前、“倚天時代”前,金庸武俠“三前”空位期前傳的解讀,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