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賣主求榮,主政洛陽四十年,為何受人稱道?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時期之一,藩鎮割據,你爭我奪,一個個短命王朝輪流登場,一幕幕權利遊戲血腥上演,湧現出一大批亂世英雄,也有一些亂世苟安、為求富貴權勢而喪失人格、不顧廉恥的將相臣子。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屬於後者。他在歷史上名氣不大,但在五代時期卻頗有聲名——

他是農民出身,卻一生為官,位極人臣,兩次封王;

他和後梁太祖朱溫是親家,又是後唐莊宗李存勖的岳父,四十年受寵不衰;

他朝秦暮楚、賣主求榮,歷仕三朝而不倒,死後卻被皇帝賜諡號“忠肅”,還被後世稱為“良臣賢吏”。

他叫張全義,唐末五代時期濮州人(今山東)。

 此人賣主求榮,主政洛陽四十年,為何受人稱道?

張全義畫像

出身農家,反覆無常終得勢

張全義(852—926)出生於唐朝末年,原名張居言,祖輩世代為農。長大後,張全義到當地縣衙做了一名小吏,因屢被欺壓,就逃離縣衙參加了王仙芝、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因為作戰勇敢,精明能幹,迅速得到提升。黃巢義軍攻戰長安後,他被任命為大齊農民政權的吏部尚書兼水運使。

不久,黃巢起義被唐朝軍隊鎮壓,張全義看到河陽世度使諸葛爽很有勢力,就投降了唐朝,投靠了諸葛爽,幫助諸葛爽賣力剿殺起義軍殘部,又因戰功被諸葛爽推薦為唐朝的澤州刺史。

886年,諸葛爽病亡,其部下大將劉經和李罕之為爭奪洛陽大打出手。張全義本來是劉經部下,和劉經一起輔佐諸葛爽之子諸葛仲方。劉經派張全義迎戰,張全義到了前線,發現李罕之勢力強大,直接背叛劉經、投靠了李罕之,但劉經在諸葛仲方的支持下,卻打敗了李罕之和張全義。

 此人賣主求榮,主政洛陽四十年,為何受人稱道?

黃巢起義軍攻佔長安

李罕之只好向當時勢力強大的晉王李克用求救,最後反敗為勝。李罕之自任河陽節度使,並向唐朝廷推薦張全義為河南尹,主政洛陽,唐昭宗賜其名全義。

背唐降唐、又背主而叛的張全義從此步入仕途。嚐到背叛甜頭的他也開始了一生賣主求榮、忍辱苟安的仕宦生涯。

忍辱苟安,歷經三朝“不倒翁”

張全義和李罕之同甘共苦,殺出一片天地,兩人成了“死鐵”,史載二人 “刻臂為盟,永同休慼”。但二人性格不同,張全義生性勤儉,善於安撫軍民。李罕之貪婪粗暴,一邊讓張全義供應他軍需糧帛,一邊縱容手下人到處搶掠。張全義盡力供應,李罕之仍不滿足,經常欺凌送糧官員,搞得張全義苦不堪言。

為了擺脫李罕之的糾纏,他趁李罕之率兵攻打晉州時,乘其不備,帶兵偷襲了李罕之的老巢——河陽,並自任節度使,李罕之聞訊大怒,又向李克用求助,但背叛李罕之的張全義此時又投靠了新主子——另一大軍閥朱溫,李克用只好罷兵。朱溫仍安排張全義擔任河南尹,治理洛陽。

 此人賣主求榮,主政洛陽四十年,為何受人稱道?

後梁太祖朱溫

朱溫對張全義並不十分信任,為了讓朱溫相信自己,張全義全心全意治理洛陽,傾盡全能為朱溫四處征戰提供後勤供應。朱溫篡唐前,擔心張全義有異心,就免了他的河南尹,封其為天平軍節度使、守中書令、東平王等虛職。張全義為表忠心,主動辭讓,併為朱溫篡唐獻計出力,終於取得信任。朱溫稱帝建立後梁後,對張全義大加封賞,封其為魏王,重做河南尹。張全義還主動請求朱溫為其改名“太祖賜名宗奭”。

張全義依附朱溫,可謂下了血本。朱溫晚年先後四次對張全義起了疑心,想除掉他,張全義每次都把全部家財獻上,朱溫才消氣。朱溫一次出征歸來,到張全義家中的會節園避暑,“留旬日,全義妻女皆迫淫之。”(《新五代史》),其子張繼祚羞怒萬分,想殺了朱溫,張全義卻勸說兒子:“當年我們被李罕之圍困,多虧樑兵相救,才有今天,這個大恩不能忘記。”後來,又將自己的女兒嫁給朱溫的兒子,求取朱溫信任。

 此人賣主求榮,主政洛陽四十年,為何受人稱道?

後唐莊宗李存勖

當時,能和後梁抗衡的,只有晉王李存勖,為給自己留後路,張全義常暗地派人去向晉王示好。李存勖滅樑建立後唐後,李存勖知道張全義曾為朱溫置辦軍需、和自己作對,想殺他全家。張全義連忙從洛陽趕到汴州,進見後唐莊宗李存勖,頓首待罪,自言“曾棲惡木,曾飲盜泉,實有瑕疵”,並去掉朱溫所賜的宗奭之名,請求莊宗恢復他的原名。還邀請李存勖到洛陽行祭祀大禮,表明忠心,李存勖大喜,第二天即封其為魏王、尚書令、河南尹,後又改封為齊王。

張全義還不放心,又大肆賄賂莊宗劉皇后,劉皇后見財眼開,竟主動提出拜張全義為義父,張全義搖身一變又成了李存勖的岳父,寵極一時。“(莊宗)以皇后故,待之愈厚,數幸其第”。

莊宗晚年昏庸,叛亂四起。大將趙在禮在魏州發生兵變,李存勖想領兵親征,看到陷於困境的李存勖前景不明,而李嗣源兵多勢重,張全義為攀附李嗣源,極力主張李嗣源領兵平叛。不料這回打錯了算盤,李嗣源到魏州後,被魏在禮迎接進城,聯手反叛殺回都城。這樣既得罪了擁立有功的魏在禮,又得罪了李存勖,張全義嚇得日夜憂懼,飯食不進,很快就病餓而亡,時年七十五歲,後唐明宗李嗣源即位後,冊贈其為太師,諡號“忠肅”。

 此人賣主求榮,主政洛陽四十年,為何受人稱道?

李嗣源

治理洛陽,一城復興留賢名

張全義一生歷仕唐、後梁、後唐三朝,雖處亂世,但憑反覆無常、賣主求榮的保身之道,一生受寵為官,為後世正人君子所不齒。但不少史家卻對他大加褒揚,主要是因為他絕大部分時間在洛陽為官,主政洛陽四十年,將一個千瘡百孔的名城治理得井井有條。

洛陽是千年名都,但自唐朝安史之亂以來,屢造破壞,特別是唐末五代時期,戰亂不斷,洛陽城破敗不堪。886年張全義任河南尹時,“白骨蔽地,荊棘彌望,居民不滿百戶。四野俱無耕者”。偌大的洛陽城只剩不到百戶居民,幾乎成了一片廢墟。

張全義將手下一百多人分成幾十組,每組兩三人,拿著告示和小旗子,到洛陽周邊地區去招收流民,並制定優惠政策:一是不收租稅,二是減輕刑罰,除人命重犯外,其他一律實行勞動改造,勸耕農桑,恢復生產。幾年就招撫安頓了上萬戶流民。他還趁農閒組織強壯男子練兵,組建起了一支兩萬多人的軍隊。

 此人賣主求榮,主政洛陽四十年,為何受人稱道?

古都洛陽

他親自參加勞動,經常出去巡視,看到種得好的田地,就獎賞主人,耕種不好的,就找到主人問明原因,對一些耕牛和勞力的人家,就號召大家組成互助社。當時,洛陽一帶流傳一句話:“張全義見了歌女舞伎,也不曾笑,見到好莊稼,就會眉開眼笑。”朱溫篡唐前,挾持唐昭宗到洛陽,張全義又組織修繕城樓官舍、宮殿府庫,整個洛陽城面貌一新。“數年之後,都城坊曲,漸復舊制。諸縣戶口,率皆歸復,桑麻蔚然,野無曠土。”“故比戶皆有蓄積,凶年不飢,遂成富庶焉”。

張全義深耕洛陽四十年,極大地促進了洛陽城的經濟復興和繁榮,為鞏固洛陽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位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唐末五代時期宰相楊凝式有詩稱讚:“洛陽風景實堪哀,昔日曾為瓦子堆。不是我公重葺理,至今猶是一堆灰。”北宋名臣張齊賢對其評價:“則王(張全義)之功,雖千載之後,其不朽矣。”

對於張全義其其事,讀者朋友們怎麼看呢?歡迎留言。

參考史料:《舊五代史》《新五代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