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教師張麗莉:換個“講臺”用生命影響更多生命'

"

危急時刻,她挺身而出,把生的希望留給孩子,卻把危險留給了自己。人們記住了最美女教師——張麗莉,為她的大愛無私所感動,也為她無奈離別講臺感到惋惜。她說,這是不同時代賦予自己的不同使命:無論是教師工作還是服務殘聯,都是在用生命之光照亮更多的人。

2012年5月8日20點38分,黑龍江佳木斯,一輛客車突然失控並衝向剛下晚自習的中學生。危急時刻,她挺身而出推開了學生,自己卻被無情的車輪碾軋,導致雙腿高位截肢。

她叫張麗莉,當時是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學的一名教師。

2016年9月,張麗莉完成治療、求學,回到黑龍江佳木斯,出任市殘聯副理事長。

如今,張麗莉是殘疾人權益的代言人,是青年人心中的時代榜樣,是學生們眼裡的知心姐姐。她說,只要生命存在,就有翻盤的機會。只要有希望不斷指引著你,自己就可以變得更好,並去感染更多的人。她期待國慶70週年慶祝活動的到來,她說她要帶著孩子們通過觀看閱兵感受祖國的強大。在張麗莉看來,愛國情懷就是要這樣潛移默化從娃娃時期開始培養。

她的青春

30歲,開始忘記行走的感覺

張麗莉,1984年出生於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她的名字被廣為人知,源自2012年5月8日的那一天。

當年還是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學學生的劉曄回憶起當時的場景時說,每天下晚自習後,學校門口都會停著幾輛接送學生回家的大客車。當晚,有3輛車在門前停成一排,最前面是一輛依維柯,後兩輛則是大客車。張麗莉和下晚自習的學生們一起走出校門。突然,一輛失控的大客車衝了過來。停在最後的大客車猛然啟動,快速向前衝,狠狠地撞上了停在中間那輛大客車的尾部,推動著客車向停在最前面的一輛依維柯擠壓。“有幾個同學正好走在第一輛車和第二輛車的中間,眼看著就要被兩臺車擠住。”劉曄說,自己當時尖叫了一聲,整個人都嚇傻了。

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張麗莉挺身而出。“她先頂開一個學生,又用一隻手將另一名學生扯到路邊。”教師李金茹說,“張麗莉自己卻被大客車撞翻在地,雙腿被車輪碾過,人昏過去了。”

張麗莉被軋傷後偶有清醒,在送醫途中,她還對大家說:要先救學生。甚至在昏迷多天後,她醒來的第一句話也是:“那幾個孩子沒事吧!”

經過搶救、轉院、搶救、治療,張麗莉無數次與死神擦肩而過,倖存的她卻不得不承受另外一個打擊——雙腿高位截肢。

習慣與疼痛為伴

接納並尊重不一樣的自己

離事發已過去7年有餘,對於當時的驚險,張麗莉不願過多提起。她說,選擇性遺忘是為了更好地生活下去。但是她又說,“我已經忘了自己站立的姿態,忘了腳踏實地行走的感覺,甚至忘了當初撕心裂肺的疼痛。但是,我從來沒有忘記自己作為危重患者在ICU病床上度過的113天。每一天,無數的人給我力量,讓我堅持下來。”

張麗莉細數著那些讓她感動的點滴:醫生護士不分白天黑夜地與她一道和死神作鬥爭、家人不離不棄地陪護、老師學生拿來中考成績單分享喜悅、無數不知名的好心人通過網絡為她加油鼓勁。

從傷後甦醒直至開始康復訓練,渴望重新站立、回到講臺是支撐張麗莉的強大信念之一。然而事與願違。“我的假肢永遠會出現問題需要調試,再怎麼練都無法像我身邊病友那樣,通過使用義肢和柺杖進行相對自由的行走。最後因為腰肌勞損,我連坐下都會產生嚴重的疼痛感。我就知道我要取捨了。”張麗莉回憶道。

與自己的身體和內心和解、與世界和解,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為了達成這一份和解,張麗莉花了將近六年時間,中間的艱辛只有她自己知道。

“生活還要繼續,如果要重新擁抱生活,自己的內心就要強大起來。我有意識地屏蔽掉記憶中的一些信息,讓充實的日常來填充自己。我相信,生活就是最好的康復師。” 張麗莉說,既然已經無法改變,就不應該拿出過多的時間自怨自艾。“有時候我會想,最起碼我還活著,還能感受這樣的疼痛。”習慣與疼痛和不便為伴,她也嘗試接納並尊重不一樣的自己。

在大多數人眼裡,張麗莉總是著裝得體,自信且陽光。她說她不是一個精緻的女人,但卻是一個對自己有要求的女人。在她的衣櫥裡幾乎都是裙裝,這樣不僅方便自己,也為了他人的觀感舒適。

而正是因為對自己有要求,在整個康復期,她有著不斷升級的願景:剛受傷時希望能坐起來,肌肉強大了希望能夠不依靠他人,生活能自理……在她心中還有個小小希冀,“現在科技發展這麼快,只要我保持現在的身體狀態,沒準哪天我真的還能站起來。”

換一個“講臺”

將社會職能發揮到最大

受傷之初的張麗莉對自己的康復總是充滿期待。在她看來,或許用三到六個月,就能重新站上講臺,繼續回到自己深愛的學生們中。她甚至還報考了北京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專業研究生,希望能借此機會好好充電,今後更好地教育孩子們。“講臺在我心中是一個特別神聖美好的地方,我對它有一種執念。”

直至2016年9月,張麗莉回到黑龍江佳木斯,她還會不時地以輔導員、知心姐姐的身份重回校園參加孩子們的主題班會或者心理輔導活動。

“每次我回到學校,大家都要幫我搬輪椅,調整講臺的位置。我突然意識到,現在上課的狀態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我不能因為自己的小小執念給大家添太多的麻煩。”隨後,張麗莉把工作的重點轉移至殘聯。

在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殘疾人聯合會,張麗莉任副理事長一職,負責殘疾人兩項補貼、社會保障、教育、託管等方面的工作。她說,此前對於殘疾人群體的瞭解並不深,但如今她更懂得殘疾人的所思所想,將自己的社會職務功能發揮到最大。“它能讓我更快地有身份上的融入感,去設身處地地想殘疾人之所想,幫助他們通過政策紅包改善自己的生活。”

身為全國政協委員,張麗莉將關注焦點放在殘疾人權益保障方面。她說,希望通過自己的認真履職,積極建言獻策,努力讓殘疾人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走下講臺,進入殘聯,張麗莉說自己並不感到遺憾:以前是為學生和家長服務,現在是為殘疾人朋友服務。都是溝通和引導,只是服務的對象不同,“於我而言,只是換了一種形式,同樣地開心。 ”

於社會角色外,張麗莉還為人妻為人母,歷經風雨的她更盼望自己的家庭美滿幸福。2015年,張麗莉的大兒子派派出生了,名字有兩層寓意,張麗莉說:“一來是孩子為上天派來的禮物,二來是希望他未來能夠為人正派。”2017年,她又迎來了小兒子添添。張麗莉感慨,做了母親才知道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則、循循善誘。“我要成為他們的榜樣,不僅是行為方式,也關乎理想信念。”

對於國慶70週年慶祝活動,她充滿期待, “我希望他們通過觀看壯觀的閱兵場面感受到祖國的強大,愛國情懷要從娃娃開始培養。” 張麗莉說。

時代影響

“美麗的茉莉花”溫潤國人心田

“美麗的茉莉花”,這是張麗莉幫助他人記憶自己名字的方式,自2012年5月8日那夜後,她的芬芳早已沁入每一箇中國人的心田。

在那以後,張麗莉有了很多新的稱呼和社會職務:最美女教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全國見義勇為模範、佳木斯市殘疾人聯合會副理事長、全國政協委員……張麗莉說,每一種稱呼她都接受,那是對她不同身份的認可,也意味著更多使命和擔當。

在張麗莉心中,教師是個自帶光環的職業,教育的是生命,塑造和引導的是一個個靈魂。“當老師本身就是特別偉大的一件事,以至於後來各種美譽蜂擁而至時,也並未沖淡教師這個頭銜在我心中最重的地位和榮譽感。”

談及從普通教師變成社會關注的英雄式人物,又成為基層殘聯工作崗位的一分子,張麗莉總說,她覺得工作和社會職責並沒有特別大的變化——都是在以生命影響生命,初心未變。“過去我作為老師,影響一群孩子,傳道授業,提點人生。現在我作為殘疾人,把我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去鼓舞他人,用我在殘聯腳踏實地的工作去幫助殘疾人兄弟姐妹切切實實解決問題,同樣是在溫潤他人。”

“我總在想,如何讓生命之光照亮更多的人,或許過去是傳遞知識,現在是把我的故事講出來並且通過我的努力去激勵和改善更多人的生活,我覺得這就是有價值的。我非常開心。” 張麗莉說。

光陰故事

在不同時代完成不同使命

1984年1月19日,張麗莉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從小受父母的薰陶,養成了正直、堅韌、善良、富有愛心的良好品格。小時候,父母總是這樣對她說:做事一定要堅韌執著。這句話,在她幼小的心靈裡深深紮根。

2007年從哈爾濱師範大學畢業後,張麗莉任教於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學。作為80後的教師新秀,“要麼不做,做就做到最好”是她的座右銘。短短几年間,各種賽課、教學比賽張麗莉都名列前茅,所帶的班級名次評比遙遙領先。更重要的是,她把愛植入學生心底,讓孩子學知識更學會做人。班級牆上一直掛著張麗莉為學生編寫的班訓,最後一句寫的是: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我將樂於助人,做一個溫暖他人的自己。

2012年5月8日,捨身救學生的那一刻,她把生的機會留給了孩子,往後餘生與殘軀為伴,卻並不能磨滅張麗莉頑強的毅力。為殘疾人、失意者的生活照進一縷陽光,成為她新的使命。

2012年7月1日,張麗莉加入中國共產黨。2013年,她當選黑龍江省殘聯執行理事會副理事長、佳木斯市殘聯副理事長。2018年,張麗莉成為全國政協委員。她正通過自己的能量,試圖為更多的殘疾人帶來福祉。

張麗莉說,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願景,正是一個又一個小小的目標和希冀指引著人們不斷前行。不同的時代會賦予人不同的使命感,完成當下自己的使命,才能無愧於初心,無愧於這個自由施展青年人才華的新時代。(記者 熊穎琪)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