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教師們最想要的最美禮物是什麼?你打算用什麼方式表達?'

不完美媽媽 文化 跳槽那些事兒 平涼家長之家 2019-09-05
"

同學緊急求助:教師節快到了,昨天無意中聽見家長在商量給老師送什麼禮物的事,可把我給惱壞了。才不稀罕他們給老師送禮呢,要送我們小孩子自己會送,可家長卻批評說我不懂事。可討厭家長瞎摻乎了,卻又沒法阻止他們,怎麼辦呢?另外,教師節的老師們,最想收到來自學生的什麼禮物呢?

答:謝邀。看得出來,你是一位特別懂得尊重老師的學生——有且只有“尊重”,才是教師節獻給老師們最美好、最真情、最天價的禮物!教師節本來就應當是老師和弟子們共享愛與尊重饕餮盛宴的、極具儀式感的日子,家長們確實沒必要摻乎。因為,被世俗惡俗化了的家長們慣常會以物質的、功利的等身外之物把好好的儀式感給黑化了,這樣做比較惡劣的後果是“好心好意”弄垮了教師們的好名聲,也糟蹋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有脊樑、有風骨的好形象,是個雙輸的做法。身為教師對積極上進好學生的喜愛與重視幾乎是本能的、天性的,家長與其“好心好意”在歪門斜道上花心思費功夫,倒不如於日常生活點點滴滴處好好教導自家孩子懂尊重、愛學習,以上佳的品行和學習態度贏得教師的高度關注和真心喜愛。

是的,在教師節即將到來之即,家長和學生們需要考慮和高度重視的不是“應該送什麼禮物”給老師,而是從老師的角度出發,設身處地真正弄明白教師們需要的是什麼——家長和學生們的最佳祝賀方式與最貴祝福禮物,就是在長達數年與不同老師的互動交流中,從自己點點滴滴處的言語、行為以及學習態度上給予他們最起碼的尊重!家長和學生對教師的“尊重”是以何種方式和途徑呈現的呢?至少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言語方面,重在互動中的理解;二是行為方面,重在平等中的首席;三是學習態度方面,重在反思中的成長。

"

同學緊急求助:教師節快到了,昨天無意中聽見家長在商量給老師送什麼禮物的事,可把我給惱壞了。才不稀罕他們給老師送禮呢,要送我們小孩子自己會送,可家長卻批評說我不懂事。可討厭家長瞎摻乎了,卻又沒法阻止他們,怎麼辦呢?另外,教師節的老師們,最想收到來自學生的什麼禮物呢?

答:謝邀。看得出來,你是一位特別懂得尊重老師的學生——有且只有“尊重”,才是教師節獻給老師們最美好、最真情、最天價的禮物!教師節本來就應當是老師和弟子們共享愛與尊重饕餮盛宴的、極具儀式感的日子,家長們確實沒必要摻乎。因為,被世俗惡俗化了的家長們慣常會以物質的、功利的等身外之物把好好的儀式感給黑化了,這樣做比較惡劣的後果是“好心好意”弄垮了教師們的好名聲,也糟蹋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有脊樑、有風骨的好形象,是個雙輸的做法。身為教師對積極上進好學生的喜愛與重視幾乎是本能的、天性的,家長與其“好心好意”在歪門斜道上花心思費功夫,倒不如於日常生活點點滴滴處好好教導自家孩子懂尊重、愛學習,以上佳的品行和學習態度贏得教師的高度關注和真心喜愛。

是的,在教師節即將到來之即,家長和學生們需要考慮和高度重視的不是“應該送什麼禮物”給老師,而是從老師的角度出發,設身處地真正弄明白教師們需要的是什麼——家長和學生們的最佳祝賀方式與最貴祝福禮物,就是在長達數年與不同老師的互動交流中,從自己點點滴滴處的言語、行為以及學習態度上給予他們最起碼的尊重!家長和學生對教師的“尊重”是以何種方式和途徑呈現的呢?至少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言語方面,重在互動中的理解;二是行為方面,重在平等中的首席;三是學習態度方面,重在反思中的成長。

教師節教師們最想要的最美禮物是什麼?你打算用什麼方式表達?

1、“尊重”教師的第一個表現:言語←互動中的理解

“背後給老師取噁心綽號?那簡單是小菜一碟!隔壁班有個男生做課間操時候當著全校師生的面,把他們班主任指著鼻子罵得那叫一個難聽!”有教師如斯說。

“當老師的其實也挺可憐的,受得累多,掙得錢少,常年累月辛辛苦苦教學生,到頭來那些學生沒有一丁點感謝之意,還動不動惡言惡語,當面侮辱,著實讓人心涼!”有家長如斯說。

“哪個學生沒罵過老師啊?區別無非是有些學生背地裡偷偷罵,有些學生當面明目張膽罵,還有些學生用行動打臉式罵,還有些甚至會在互聯網上公開罵。”有學生如斯說。

是的,“尊重”教師的第一個表現主要在於“言語”,在於家長孩子與老師互動全過程中基於理解的最起碼尊重。“為學莫重於尊師”“明師之恩,誠為過於天地,重於父母多矣。”曾經,教師是數千年文化基因中地位最獨特的、最為人尊重的存在。人們對教師的尊重幾乎是“盲目”的,這種“盲目”幾乎是刻在骨頭裡的本能。教師之所以在泱泱史河中如此耀眼,最重要在於人們對於知識的崇拜。而如今,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知識全面開放並進入零成本、無門檻時代。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人們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家長和孩子的要求卻越來越低,這種期望與要求的不對等,使得身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居然成為了“高風險職業”,這不只是全體教育工作者信念的坍塌、集體的悲哀,這更是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孩子乃至社會公眾信念的坍塌與悲哀。

第一,知識全面開放的零成本、無門檻互聯網時代,“好教師”與“不好教師”的差別幾乎是透明的——人人趨之若鶩只要好教師

再沒有哪一個時代,教師們的好與不好、尷尬與風險會如此赤裸裸被公眾主導!

不只是因為互聯網時代知識的零成本與無門檻,人們才對好教師更加趨之若鶩。更重要的是,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教師們,他們的專業能力、德行操守甚至前途命運都“被透明化”了:任何一個教師在與任何一個家長或學生互動交流過程中任何一個隨機性小事件,都有可能被曝光、被“人肉”從而成為“壓垮”教師職業甚至生命的最後一根稻草——人人趨之若鶩只要好教師!但是,教師的好與不好怎麼能夠由一個隨機生活小事件便全盤否定了呢?

從專業理念而言,人們慣常想要的“好的教師”是溫和的、融合的和理解的;而不好的教師則是冷淡的、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和約束的。

從知識結構而言,人們慣常想要的“好的教師”是負責的、有條理的、系統的;而不好的教師是推脫的、無計劃的,潦草馬虎的、敷衍了事的。

從能力結構而言,人們慣常想要的“好的教師”是激勵性的、富於想象力的;而不好的教師則是遲鈍、刻意的、墨守成規的。

誠然,好的教師與不好的教師,確實是有區別的;人人趨之若鶩只要好教師的心,也確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好的教師是從哪裡來的?好的教師難道就從不曾有過“不好”的職業階段?他們的“不好”又是如何成長、蛻變成為好呢?不外乎是在學校大力傳幫帶、家長和孩子大力理解的基礎上,經過較長時間的積澱、歷練以及反思與調整才最終抵達的!

第二,知識零成本無門檻的、教師好或不好被全面透明化的互聯網時代,人們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家長和孩子的要求卻越來越低——人們單方面要求教師“民主友好”

知識零成本無門檻的、教師好或不好被全面透明化的互聯網時代,人們對教師的要求幾乎是一邊倒的:人們單方面要求教師要絕對“民主友好”!但是,對家長和孩子的要求卻越來越低,低到跌破了人而為人基本的道德和倫理底線——“民主友好”對老師提出了很多方面的要求:

一是“情感投入”要全面。要對學生有極強的責任感,要從言行舉止到專業化水平都具有為人師表的實力,要不斷自我提高,要與學生積極建立友好信任的關係。總之就是,要求教師得讓學生有親近感、讓學生有理解感、師生之間有依戀感,還得要師生之間心領神會並讓學生有期望感,覺得老師對自己的發展抱有堅定信心與高度信任。

二是“個性品質”要絕佳。要是整合型的,要懂得自控,要有條理,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人格目標,不能煩躁、不能衝動、不能膽怯、不能焦慮等等。

三是“自我成長”要倍速。互聯網時代的一切知識技能幾乎都進入了全面開放的、無門檻零成本的時代,“教師”這個職業以及身任教師這個職業的每一位老師被理所當然拉下了信息不對稱時代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神壇”,大眾對教師教學的專業能力和自我成長的綜合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對教師緊跟時代並適應每一個孩子性格特點、動機水平、個體差異以及對教學策略理解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換言之,以知識全面開放的互聯網時代為背景、以“一考定終身”為家長和學生第一需求的雙重壓力下,對教師所教學科知識、教育專業知能、教育專業精神等綜合能力都有了極具挑戰性的絕對高要求,但是對家長和學生的基本道德要求卻相對越來越低,尤其是家長和孩子在與教師互動過程中最起碼的尊重感也逐漸跌破了底線。所謂“師道尊嚴”越來越形同虛設,“教師”這個職業本身的光環不只不能夠對教師本人形成保護,反而成為了家長和孩子們對教師單方面不友好、不尊重的理由,成為了家長和學生們掌握著咒語的、套在教師頭上的緊箍咒。

“嚴以律人、寬以待己”,人世間的一切人際關係都不能這麼幹!可悲的是,“嚴以律人、寬以待己”這八個字卻越來越貫穿於家長孩子與教師一切交流互動過程,成為了師生關係中家長孩子對教師隨心所欲單方面精神“毆打”的、最令人心痛的存在——當教師們集體喪失了他們在一切師生關係互動過程中應得的理解與尊重,隨時面臨著被家長或學生各種惡言惡語的凌辱,學生們學科知識、行為技能、人格技能等的全面提升又該憑何實現、如何保障呢?

"

同學緊急求助:教師節快到了,昨天無意中聽見家長在商量給老師送什麼禮物的事,可把我給惱壞了。才不稀罕他們給老師送禮呢,要送我們小孩子自己會送,可家長卻批評說我不懂事。可討厭家長瞎摻乎了,卻又沒法阻止他們,怎麼辦呢?另外,教師節的老師們,最想收到來自學生的什麼禮物呢?

答:謝邀。看得出來,你是一位特別懂得尊重老師的學生——有且只有“尊重”,才是教師節獻給老師們最美好、最真情、最天價的禮物!教師節本來就應當是老師和弟子們共享愛與尊重饕餮盛宴的、極具儀式感的日子,家長們確實沒必要摻乎。因為,被世俗惡俗化了的家長們慣常會以物質的、功利的等身外之物把好好的儀式感給黑化了,這樣做比較惡劣的後果是“好心好意”弄垮了教師們的好名聲,也糟蹋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有脊樑、有風骨的好形象,是個雙輸的做法。身為教師對積極上進好學生的喜愛與重視幾乎是本能的、天性的,家長與其“好心好意”在歪門斜道上花心思費功夫,倒不如於日常生活點點滴滴處好好教導自家孩子懂尊重、愛學習,以上佳的品行和學習態度贏得教師的高度關注和真心喜愛。

是的,在教師節即將到來之即,家長和學生們需要考慮和高度重視的不是“應該送什麼禮物”給老師,而是從老師的角度出發,設身處地真正弄明白教師們需要的是什麼——家長和學生們的最佳祝賀方式與最貴祝福禮物,就是在長達數年與不同老師的互動交流中,從自己點點滴滴處的言語、行為以及學習態度上給予他們最起碼的尊重!家長和學生對教師的“尊重”是以何種方式和途徑呈現的呢?至少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言語方面,重在互動中的理解;二是行為方面,重在平等中的首席;三是學習態度方面,重在反思中的成長。

教師節教師們最想要的最美禮物是什麼?你打算用什麼方式表達?

1、“尊重”教師的第一個表現:言語←互動中的理解

“背後給老師取噁心綽號?那簡單是小菜一碟!隔壁班有個男生做課間操時候當著全校師生的面,把他們班主任指著鼻子罵得那叫一個難聽!”有教師如斯說。

“當老師的其實也挺可憐的,受得累多,掙得錢少,常年累月辛辛苦苦教學生,到頭來那些學生沒有一丁點感謝之意,還動不動惡言惡語,當面侮辱,著實讓人心涼!”有家長如斯說。

“哪個學生沒罵過老師啊?區別無非是有些學生背地裡偷偷罵,有些學生當面明目張膽罵,還有些學生用行動打臉式罵,還有些甚至會在互聯網上公開罵。”有學生如斯說。

是的,“尊重”教師的第一個表現主要在於“言語”,在於家長孩子與老師互動全過程中基於理解的最起碼尊重。“為學莫重於尊師”“明師之恩,誠為過於天地,重於父母多矣。”曾經,教師是數千年文化基因中地位最獨特的、最為人尊重的存在。人們對教師的尊重幾乎是“盲目”的,這種“盲目”幾乎是刻在骨頭裡的本能。教師之所以在泱泱史河中如此耀眼,最重要在於人們對於知識的崇拜。而如今,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知識全面開放並進入零成本、無門檻時代。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人們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家長和孩子的要求卻越來越低,這種期望與要求的不對等,使得身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居然成為了“高風險職業”,這不只是全體教育工作者信念的坍塌、集體的悲哀,這更是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孩子乃至社會公眾信念的坍塌與悲哀。

第一,知識全面開放的零成本、無門檻互聯網時代,“好教師”與“不好教師”的差別幾乎是透明的——人人趨之若鶩只要好教師

再沒有哪一個時代,教師們的好與不好、尷尬與風險會如此赤裸裸被公眾主導!

不只是因為互聯網時代知識的零成本與無門檻,人們才對好教師更加趨之若鶩。更重要的是,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教師們,他們的專業能力、德行操守甚至前途命運都“被透明化”了:任何一個教師在與任何一個家長或學生互動交流過程中任何一個隨機性小事件,都有可能被曝光、被“人肉”從而成為“壓垮”教師職業甚至生命的最後一根稻草——人人趨之若鶩只要好教師!但是,教師的好與不好怎麼能夠由一個隨機生活小事件便全盤否定了呢?

從專業理念而言,人們慣常想要的“好的教師”是溫和的、融合的和理解的;而不好的教師則是冷淡的、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和約束的。

從知識結構而言,人們慣常想要的“好的教師”是負責的、有條理的、系統的;而不好的教師是推脫的、無計劃的,潦草馬虎的、敷衍了事的。

從能力結構而言,人們慣常想要的“好的教師”是激勵性的、富於想象力的;而不好的教師則是遲鈍、刻意的、墨守成規的。

誠然,好的教師與不好的教師,確實是有區別的;人人趨之若鶩只要好教師的心,也確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好的教師是從哪裡來的?好的教師難道就從不曾有過“不好”的職業階段?他們的“不好”又是如何成長、蛻變成為好呢?不外乎是在學校大力傳幫帶、家長和孩子大力理解的基礎上,經過較長時間的積澱、歷練以及反思與調整才最終抵達的!

第二,知識零成本無門檻的、教師好或不好被全面透明化的互聯網時代,人們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家長和孩子的要求卻越來越低——人們單方面要求教師“民主友好”

知識零成本無門檻的、教師好或不好被全面透明化的互聯網時代,人們對教師的要求幾乎是一邊倒的:人們單方面要求教師要絕對“民主友好”!但是,對家長和孩子的要求卻越來越低,低到跌破了人而為人基本的道德和倫理底線——“民主友好”對老師提出了很多方面的要求:

一是“情感投入”要全面。要對學生有極強的責任感,要從言行舉止到專業化水平都具有為人師表的實力,要不斷自我提高,要與學生積極建立友好信任的關係。總之就是,要求教師得讓學生有親近感、讓學生有理解感、師生之間有依戀感,還得要師生之間心領神會並讓學生有期望感,覺得老師對自己的發展抱有堅定信心與高度信任。

二是“個性品質”要絕佳。要是整合型的,要懂得自控,要有條理,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人格目標,不能煩躁、不能衝動、不能膽怯、不能焦慮等等。

三是“自我成長”要倍速。互聯網時代的一切知識技能幾乎都進入了全面開放的、無門檻零成本的時代,“教師”這個職業以及身任教師這個職業的每一位老師被理所當然拉下了信息不對稱時代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神壇”,大眾對教師教學的專業能力和自我成長的綜合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對教師緊跟時代並適應每一個孩子性格特點、動機水平、個體差異以及對教學策略理解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換言之,以知識全面開放的互聯網時代為背景、以“一考定終身”為家長和學生第一需求的雙重壓力下,對教師所教學科知識、教育專業知能、教育專業精神等綜合能力都有了極具挑戰性的絕對高要求,但是對家長和學生的基本道德要求卻相對越來越低,尤其是家長和孩子在與教師互動過程中最起碼的尊重感也逐漸跌破了底線。所謂“師道尊嚴”越來越形同虛設,“教師”這個職業本身的光環不只不能夠對教師本人形成保護,反而成為了家長和孩子們對教師單方面不友好、不尊重的理由,成為了家長和學生們掌握著咒語的、套在教師頭上的緊箍咒。

“嚴以律人、寬以待己”,人世間的一切人際關係都不能這麼幹!可悲的是,“嚴以律人、寬以待己”這八個字卻越來越貫穿於家長孩子與教師一切交流互動過程,成為了師生關係中家長孩子對教師隨心所欲單方面精神“毆打”的、最令人心痛的存在——當教師們集體喪失了他們在一切師生關係互動過程中應得的理解與尊重,隨時面臨著被家長或學生各種惡言惡語的凌辱,學生們學科知識、行為技能、人格技能等的全面提升又該憑何實現、如何保障呢?

教師節教師們最想要的最美禮物是什麼?你打算用什麼方式表達?

2、“尊重”教師的第二個維度:行為←平等中的首席

“尊重”教師的第二個表現主要在於“行為”,在於家長孩子與老師在溝通交流全過程中給予“平等中的首席”的最起碼認可。

第一,必須屬於教師的,“平等中的首席”是什麼?

必須屬於教師的“平等中的首席”是什麼呢?後現代主義課程的代表人物之一威廉姆多爾把教師的作用界定為“平等中的首席”。他稱師生關係應該是舞蹈型的互動,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課堂教學中的教師首席的含義,大概相當於樂隊中的第一提琴手,他既得是樂隊中平等的一員,又得在樂隊中起著獨特的作用——這個獨特的作用是什麼呢?就是作為一切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教師身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教師得在學習新知識之前給學生們呈現、概括和包容於原有水平的新學習材料,得讓每一個新知識點與每一個不同個性、不同程度的學生之間建立清晰的聯繫,即成為平等中對話的首席;

教師身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得要通過具體的不同行為幫助具體的不同學生走出困境,得帶著全班同學朝著“更高分數、更好成長”這個目標堅定前行,在方法與知識上得一直在學生前方,在情感與行為上又得與學生並肩前行,即承擔起首席應當承擔的責任和必須履行的義務。

第二,教師們集體喪失了“平等中的首席”地位意味著什麼?

然而,當教師們集體喪失了來自於家長與學生們最起碼的尊重,他們還能夠保持“平等中的首席”地位麼?

■有太多的家長和孩子對自己、對教師的行為標尺是完全相反的兩個極端。

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那麼多的家長和孩子對自己、對教師的行為標尺是完全相反的兩個極端。

家長和孩子們對老師的行為準則與要求是:要求教師是神話中的“狐狸”。最好每一位任課老師都像神話傳說中睿智又聰慧的狐狸,不只皮毛好看、性格溫馴,不只學富五車、知識淵博懂得很多很多,在很多領域與層次上齊頭並進長足發展,更要能夠輕而易舉幫助孩子同時實現高分數、好德行等多重目標。

家長們對自己的行為準則和要求卻是:要求自己做一隻簡單的“刺蝟”就好了。如果說家長和孩子對教師的要求是“多才多智多能和專一專情專家式狐狸”,他們對自己的要求就只是“刺蝟”!

自家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教師的錯!

自家孩子性格品德不好?教師的錯!

甚至於,自家孩子與別的孩子打架了?教師的錯!

玩瘋了出一身大汗不注意加衣感冒了?教師的錯……自家孩子成長過程中基本知識技能的增長、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等等一切有可能遭遇到的進退維谷與挑戰全部可以光明正大打包歸結給教師。有些家長們簡直把“管生不管養”詮釋得淋漓盡致,老師但凡有一丁點不讓他們滿意,他們就會豎起“刺蝟的尖刺”全面實施防禦或攻擊。當面進行言語指責或欺辱都是輕的,動輒抬手扇耳光、抬腳踹翻人都是常事,更有甚者糾集或夥同不名真相的家長藉助互聯網、朋友圈等傳播渠道對教師動不動來一場360度無死角的圍追堵截或絞殺,總之就是“你不讓我滿意,我就讓你崩潰!”

■當教師集體喪失了他們“平等中的首席”地位,就只是教師們的損失嗎?

曾經看到過一個很離奇的新聞報道,說是美國某個街區的作案事件特別多,警方各方手段用遍了還是屢禁不絕,這種亂象持續多年實在無法可想、無可奈何的情形下,最後得到某個有心人士的建議,讓在街頭安上幾個大廣播,每天定時播放交響樂——奇蹟出現了,該地區的犯罪事件每天都在減少!短短三年後,該街區成為了治安最好、民風最好的地方。

這則新聞說明了什麼呢?不只說明音樂可以淨化人們受汙染、被汙濁的心靈,更說明,當家長和孩子在種種社會負性事件及不尊師重道小環境滲透影響下理所當然剝奪了教師作為樂隊第一提琴手的地位,那麼,課堂知識教學、師生情感交互、德行操守鑄基、餵養孩子精神、滌盪孩子靈魂的這一闕交響樂就不能夠順利進行下去——當教師集體喪失了他們“平等中的首席”地位,就只是教師們的損失嗎?

是的,人性的複雜性、教育的矛盾性共同決定了,小孩子要良性成長確確實實需要一個又一個“靈魂工程師”的接力與協力,需要他們共同組織並引導孩子們得以“直面”人的生命、“通過”人的生命、“實現”人的生命!

"

同學緊急求助:教師節快到了,昨天無意中聽見家長在商量給老師送什麼禮物的事,可把我給惱壞了。才不稀罕他們給老師送禮呢,要送我們小孩子自己會送,可家長卻批評說我不懂事。可討厭家長瞎摻乎了,卻又沒法阻止他們,怎麼辦呢?另外,教師節的老師們,最想收到來自學生的什麼禮物呢?

答:謝邀。看得出來,你是一位特別懂得尊重老師的學生——有且只有“尊重”,才是教師節獻給老師們最美好、最真情、最天價的禮物!教師節本來就應當是老師和弟子們共享愛與尊重饕餮盛宴的、極具儀式感的日子,家長們確實沒必要摻乎。因為,被世俗惡俗化了的家長們慣常會以物質的、功利的等身外之物把好好的儀式感給黑化了,這樣做比較惡劣的後果是“好心好意”弄垮了教師們的好名聲,也糟蹋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有脊樑、有風骨的好形象,是個雙輸的做法。身為教師對積極上進好學生的喜愛與重視幾乎是本能的、天性的,家長與其“好心好意”在歪門斜道上花心思費功夫,倒不如於日常生活點點滴滴處好好教導自家孩子懂尊重、愛學習,以上佳的品行和學習態度贏得教師的高度關注和真心喜愛。

是的,在教師節即將到來之即,家長和學生們需要考慮和高度重視的不是“應該送什麼禮物”給老師,而是從老師的角度出發,設身處地真正弄明白教師們需要的是什麼——家長和學生們的最佳祝賀方式與最貴祝福禮物,就是在長達數年與不同老師的互動交流中,從自己點點滴滴處的言語、行為以及學習態度上給予他們最起碼的尊重!家長和學生對教師的“尊重”是以何種方式和途徑呈現的呢?至少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言語方面,重在互動中的理解;二是行為方面,重在平等中的首席;三是學習態度方面,重在反思中的成長。

教師節教師們最想要的最美禮物是什麼?你打算用什麼方式表達?

1、“尊重”教師的第一個表現:言語←互動中的理解

“背後給老師取噁心綽號?那簡單是小菜一碟!隔壁班有個男生做課間操時候當著全校師生的面,把他們班主任指著鼻子罵得那叫一個難聽!”有教師如斯說。

“當老師的其實也挺可憐的,受得累多,掙得錢少,常年累月辛辛苦苦教學生,到頭來那些學生沒有一丁點感謝之意,還動不動惡言惡語,當面侮辱,著實讓人心涼!”有家長如斯說。

“哪個學生沒罵過老師啊?區別無非是有些學生背地裡偷偷罵,有些學生當面明目張膽罵,還有些學生用行動打臉式罵,還有些甚至會在互聯網上公開罵。”有學生如斯說。

是的,“尊重”教師的第一個表現主要在於“言語”,在於家長孩子與老師互動全過程中基於理解的最起碼尊重。“為學莫重於尊師”“明師之恩,誠為過於天地,重於父母多矣。”曾經,教師是數千年文化基因中地位最獨特的、最為人尊重的存在。人們對教師的尊重幾乎是“盲目”的,這種“盲目”幾乎是刻在骨頭裡的本能。教師之所以在泱泱史河中如此耀眼,最重要在於人們對於知識的崇拜。而如今,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知識全面開放並進入零成本、無門檻時代。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人們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家長和孩子的要求卻越來越低,這種期望與要求的不對等,使得身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居然成為了“高風險職業”,這不只是全體教育工作者信念的坍塌、集體的悲哀,這更是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孩子乃至社會公眾信念的坍塌與悲哀。

第一,知識全面開放的零成本、無門檻互聯網時代,“好教師”與“不好教師”的差別幾乎是透明的——人人趨之若鶩只要好教師

再沒有哪一個時代,教師們的好與不好、尷尬與風險會如此赤裸裸被公眾主導!

不只是因為互聯網時代知識的零成本與無門檻,人們才對好教師更加趨之若鶩。更重要的是,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教師們,他們的專業能力、德行操守甚至前途命運都“被透明化”了:任何一個教師在與任何一個家長或學生互動交流過程中任何一個隨機性小事件,都有可能被曝光、被“人肉”從而成為“壓垮”教師職業甚至生命的最後一根稻草——人人趨之若鶩只要好教師!但是,教師的好與不好怎麼能夠由一個隨機生活小事件便全盤否定了呢?

從專業理念而言,人們慣常想要的“好的教師”是溫和的、融合的和理解的;而不好的教師則是冷淡的、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和約束的。

從知識結構而言,人們慣常想要的“好的教師”是負責的、有條理的、系統的;而不好的教師是推脫的、無計劃的,潦草馬虎的、敷衍了事的。

從能力結構而言,人們慣常想要的“好的教師”是激勵性的、富於想象力的;而不好的教師則是遲鈍、刻意的、墨守成規的。

誠然,好的教師與不好的教師,確實是有區別的;人人趨之若鶩只要好教師的心,也確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好的教師是從哪裡來的?好的教師難道就從不曾有過“不好”的職業階段?他們的“不好”又是如何成長、蛻變成為好呢?不外乎是在學校大力傳幫帶、家長和孩子大力理解的基礎上,經過較長時間的積澱、歷練以及反思與調整才最終抵達的!

第二,知識零成本無門檻的、教師好或不好被全面透明化的互聯網時代,人們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家長和孩子的要求卻越來越低——人們單方面要求教師“民主友好”

知識零成本無門檻的、教師好或不好被全面透明化的互聯網時代,人們對教師的要求幾乎是一邊倒的:人們單方面要求教師要絕對“民主友好”!但是,對家長和孩子的要求卻越來越低,低到跌破了人而為人基本的道德和倫理底線——“民主友好”對老師提出了很多方面的要求:

一是“情感投入”要全面。要對學生有極強的責任感,要從言行舉止到專業化水平都具有為人師表的實力,要不斷自我提高,要與學生積極建立友好信任的關係。總之就是,要求教師得讓學生有親近感、讓學生有理解感、師生之間有依戀感,還得要師生之間心領神會並讓學生有期望感,覺得老師對自己的發展抱有堅定信心與高度信任。

二是“個性品質”要絕佳。要是整合型的,要懂得自控,要有條理,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人格目標,不能煩躁、不能衝動、不能膽怯、不能焦慮等等。

三是“自我成長”要倍速。互聯網時代的一切知識技能幾乎都進入了全面開放的、無門檻零成本的時代,“教師”這個職業以及身任教師這個職業的每一位老師被理所當然拉下了信息不對稱時代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神壇”,大眾對教師教學的專業能力和自我成長的綜合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對教師緊跟時代並適應每一個孩子性格特點、動機水平、個體差異以及對教學策略理解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換言之,以知識全面開放的互聯網時代為背景、以“一考定終身”為家長和學生第一需求的雙重壓力下,對教師所教學科知識、教育專業知能、教育專業精神等綜合能力都有了極具挑戰性的絕對高要求,但是對家長和學生的基本道德要求卻相對越來越低,尤其是家長和孩子在與教師互動過程中最起碼的尊重感也逐漸跌破了底線。所謂“師道尊嚴”越來越形同虛設,“教師”這個職業本身的光環不只不能夠對教師本人形成保護,反而成為了家長和孩子們對教師單方面不友好、不尊重的理由,成為了家長和學生們掌握著咒語的、套在教師頭上的緊箍咒。

“嚴以律人、寬以待己”,人世間的一切人際關係都不能這麼幹!可悲的是,“嚴以律人、寬以待己”這八個字卻越來越貫穿於家長孩子與教師一切交流互動過程,成為了師生關係中家長孩子對教師隨心所欲單方面精神“毆打”的、最令人心痛的存在——當教師們集體喪失了他們在一切師生關係互動過程中應得的理解與尊重,隨時面臨著被家長或學生各種惡言惡語的凌辱,學生們學科知識、行為技能、人格技能等的全面提升又該憑何實現、如何保障呢?

教師節教師們最想要的最美禮物是什麼?你打算用什麼方式表達?

2、“尊重”教師的第二個維度:行為←平等中的首席

“尊重”教師的第二個表現主要在於“行為”,在於家長孩子與老師在溝通交流全過程中給予“平等中的首席”的最起碼認可。

第一,必須屬於教師的,“平等中的首席”是什麼?

必須屬於教師的“平等中的首席”是什麼呢?後現代主義課程的代表人物之一威廉姆多爾把教師的作用界定為“平等中的首席”。他稱師生關係應該是舞蹈型的互動,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課堂教學中的教師首席的含義,大概相當於樂隊中的第一提琴手,他既得是樂隊中平等的一員,又得在樂隊中起著獨特的作用——這個獨特的作用是什麼呢?就是作為一切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教師身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教師得在學習新知識之前給學生們呈現、概括和包容於原有水平的新學習材料,得讓每一個新知識點與每一個不同個性、不同程度的學生之間建立清晰的聯繫,即成為平等中對話的首席;

教師身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得要通過具體的不同行為幫助具體的不同學生走出困境,得帶著全班同學朝著“更高分數、更好成長”這個目標堅定前行,在方法與知識上得一直在學生前方,在情感與行為上又得與學生並肩前行,即承擔起首席應當承擔的責任和必須履行的義務。

第二,教師們集體喪失了“平等中的首席”地位意味著什麼?

然而,當教師們集體喪失了來自於家長與學生們最起碼的尊重,他們還能夠保持“平等中的首席”地位麼?

■有太多的家長和孩子對自己、對教師的行為標尺是完全相反的兩個極端。

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那麼多的家長和孩子對自己、對教師的行為標尺是完全相反的兩個極端。

家長和孩子們對老師的行為準則與要求是:要求教師是神話中的“狐狸”。最好每一位任課老師都像神話傳說中睿智又聰慧的狐狸,不只皮毛好看、性格溫馴,不只學富五車、知識淵博懂得很多很多,在很多領域與層次上齊頭並進長足發展,更要能夠輕而易舉幫助孩子同時實現高分數、好德行等多重目標。

家長們對自己的行為準則和要求卻是:要求自己做一隻簡單的“刺蝟”就好了。如果說家長和孩子對教師的要求是“多才多智多能和專一專情專家式狐狸”,他們對自己的要求就只是“刺蝟”!

自家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教師的錯!

自家孩子性格品德不好?教師的錯!

甚至於,自家孩子與別的孩子打架了?教師的錯!

玩瘋了出一身大汗不注意加衣感冒了?教師的錯……自家孩子成長過程中基本知識技能的增長、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等等一切有可能遭遇到的進退維谷與挑戰全部可以光明正大打包歸結給教師。有些家長們簡直把“管生不管養”詮釋得淋漓盡致,老師但凡有一丁點不讓他們滿意,他們就會豎起“刺蝟的尖刺”全面實施防禦或攻擊。當面進行言語指責或欺辱都是輕的,動輒抬手扇耳光、抬腳踹翻人都是常事,更有甚者糾集或夥同不名真相的家長藉助互聯網、朋友圈等傳播渠道對教師動不動來一場360度無死角的圍追堵截或絞殺,總之就是“你不讓我滿意,我就讓你崩潰!”

■當教師集體喪失了他們“平等中的首席”地位,就只是教師們的損失嗎?

曾經看到過一個很離奇的新聞報道,說是美國某個街區的作案事件特別多,警方各方手段用遍了還是屢禁不絕,這種亂象持續多年實在無法可想、無可奈何的情形下,最後得到某個有心人士的建議,讓在街頭安上幾個大廣播,每天定時播放交響樂——奇蹟出現了,該地區的犯罪事件每天都在減少!短短三年後,該街區成為了治安最好、民風最好的地方。

這則新聞說明了什麼呢?不只說明音樂可以淨化人們受汙染、被汙濁的心靈,更說明,當家長和孩子在種種社會負性事件及不尊師重道小環境滲透影響下理所當然剝奪了教師作為樂隊第一提琴手的地位,那麼,課堂知識教學、師生情感交互、德行操守鑄基、餵養孩子精神、滌盪孩子靈魂的這一闕交響樂就不能夠順利進行下去——當教師集體喪失了他們“平等中的首席”地位,就只是教師們的損失嗎?

是的,人性的複雜性、教育的矛盾性共同決定了,小孩子要良性成長確確實實需要一個又一個“靈魂工程師”的接力與協力,需要他們共同組織並引導孩子們得以“直面”人的生命、“通過”人的生命、“實現”人的生命!

教師節教師們最想要的最美禮物是什麼?你打算用什麼方式表達?

3、“尊重”教師的第三個維度:學習態度←反思中的成長

“尊重”教師的第三個表現主要在於“學習態度”,在於家長孩子與老師在學習互動全過程中通過良性反饋的教學相長與彼此成就。

第一,“一個好教師”與“一個不好的教師”,二者命運的拐點在哪裡?如何發生的?

記憶尤其深刻的,是曾經兩個舊同事的不同際遇與生命盛衰。

同事張老師,如今是盛名在外的國家級優秀教師,甚至於連他本人的名字都簡直成為了當地響噹噹的地域品牌。而與張老師同在一個大學求學、初入職同在一箇中學供職的另一位同事王老師,現如今在一個偏遠村學苦捱日光。他們倆明明是一模一樣的起點、一模一樣的命途,為什麼如今差別如此之大?區別就在於,張老師是一點一點在向上,而王老師則一點一點在向下。

那麼,我們繼續追問:決定他們倆命運殊途不同歸、一個向上一個向下的拐點是在哪裡?是怎麼樣發生的?

是的,張老師和王老師命途殊異的那個拐點,就在於他們大學畢業之後所帶的第一個班級的學生!

張老師所帶的那個班級,孩子們一個比一個調皮,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層出不窮,張老師為了不讓這些精力過剩、好奇心過剩的孩子們失望,每天忙完學校各種各樣的事情精疲力盡歸家後,還要加班加點的學習和求知,如此這般數十年如一日永不敢懈怠的。結果是明顯的,他的熱誠和未知欲鼓勵了孩子們的熱誠和未知欲,而孩子們的熱誠和未知欲又反過來推動了張老師的熱誠和未知欲,張老師數十年如一日的保持了他在一屆又一屆不同家長和不同學生心目中“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首席者地位。

至於王老師,他所帶的那一班孩子剛好相反,他們是標準版的小學生,不調皮搗蛋,不過於挑戰自己;當然,他們也不胡亂發問,不過分逼迫老師。理所當然的,王老師的小日子就相當輕鬆愜意啦,他不需要在每天學校的正常教學之外疲於奔命加班學習,也不必巴心巴肝、費心費力應對學生,一切都像是三十八度的溫泉水不燙不涼剛剛好,剛剛好能讓人四肢癱軟、精神舒緩、毫無壓力。後來的後來,一年又一年,在溫吞水中活久了的王老師越來越不能被家長和孩子們喜歡,理所當然地也不能被所在學校喜歡,他所就職的學校便一次又一次地從城裡頭較為不錯的中學,降格為城鄉結合部的小學,再到山溝溝的村學。

第二,人們所共同企求的“好教師”或“教師的好”,從何而來?

基於對教師最起碼的理解與尊重,基於對教師“平等中的首席”地位最起碼的認同與成全,我們就不難發現,人們所共同企求的“一個好教師”或者“一個教師的好”,是由家長和孩子共同成就的!

確實,一個好教師或者一個教師的好,絕不是憑空得來的,更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從初任教師的新手準備期,到合格教師的適應期,再到骨幹教師的發展期,直至專家教師的創造期;從新手到高級新手,到勝任者,精通者再到專家,一個好教師的成長之路絕不是輕而易舉的,那是需要跨越終生的一個長期發展過程——而決定一個教師是停留於新手期、延滯於勝任者、抑或直達頂峰成為專家的那雙命運之手又是什麼呢?說來真是好神奇!那雙命運之手竟然是家長和孩子的水平!家長孩子在理解尊重方面是不是正向積極的、在學習態度方面是不是主動作為的,才最終成全了一個教師在職業生涯中持續不斷的反思與成長。

是的,結論就是這麼簡單:一個好教師或一個教師的好,是由家長孩子的理解尊重和學習態度決定併成就的!

小結:教師節最美的禮物,是不過分抬高“教師”,也不過分貶低“教師”

人與人之間的理解或者說一個家長孩子對教師的理解,很容易嗎?其實不!

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心與心之間的呼應是有差等。以我本人的意會,“理解”至少有三個等級

低級水平的理解只不過是指知覺表象水平的理解,只是能夠簡單辨認和識別對象,知道它“是什麼”——“他叫王小明,他是我班的學生。”“他叫李大牛,他是我班的數學老師。”

中級水平的理解是在低級水平理解的基礎上對本質與內在聯繫的深層認知,主要表現為能夠其內涵,知道它是“怎麼樣”——“他叫王小明,他是我班的學生。他性格內向,有點自卑。”“他叫李大牛,他是我班的數學老師。他脾氣不好,容易發火。”

高級水平的理解是在中級水平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達到系統化和具體化,重新建立或者調整認知結構從而實現立體化、貫通化,是能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的,知道它是“為什麼”——“他叫王小明,他是我班的學生。他性格內向,有點自卑。他爸媽離婚了,他需要真誠的理解、陪伴和鼓勵,這個週末我計劃邀請幾個性格開朗的同學與他一起來家做客。”“他叫李大牛,他是我班的數學老師。他脾氣不好,容易發火。他三歲的兒子得了重病,聽說需要鉅額醫療費用,我要和同學們商量商量組織幾次募捐活動。”

愛是理解的別名,作為學子們錘鍊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育生命自覺的第一引路人,“教師”這個職業當然無限榮光;但與此同時,“教師”這個無限榮光的職業群體中的個體也是一個個普普通通、有血有肉有老有小有生活壓力有成長需求的紅塵中男女——當家長孩子、社會民眾乃至於新聞輿論、國家公器不過分抬高一個職業,也不過分貶低一個職業的時候,身為這個職業群體中的生命個體,才能夠真正得到他們應當得到的、來自於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最純粹的理解與尊重。正如同,教師節來臨教師們所需要的最美的禮物,是家長和孩子在長達數年與不同老師的互動交流中從言語、行為及學習態度上給予的最起碼尊重,是不過分抬高“教師”也不過分貶低“教師”罷了。

"

同學緊急求助:教師節快到了,昨天無意中聽見家長在商量給老師送什麼禮物的事,可把我給惱壞了。才不稀罕他們給老師送禮呢,要送我們小孩子自己會送,可家長卻批評說我不懂事。可討厭家長瞎摻乎了,卻又沒法阻止他們,怎麼辦呢?另外,教師節的老師們,最想收到來自學生的什麼禮物呢?

答:謝邀。看得出來,你是一位特別懂得尊重老師的學生——有且只有“尊重”,才是教師節獻給老師們最美好、最真情、最天價的禮物!教師節本來就應當是老師和弟子們共享愛與尊重饕餮盛宴的、極具儀式感的日子,家長們確實沒必要摻乎。因為,被世俗惡俗化了的家長們慣常會以物質的、功利的等身外之物把好好的儀式感給黑化了,這樣做比較惡劣的後果是“好心好意”弄垮了教師們的好名聲,也糟蹋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有脊樑、有風骨的好形象,是個雙輸的做法。身為教師對積極上進好學生的喜愛與重視幾乎是本能的、天性的,家長與其“好心好意”在歪門斜道上花心思費功夫,倒不如於日常生活點點滴滴處好好教導自家孩子懂尊重、愛學習,以上佳的品行和學習態度贏得教師的高度關注和真心喜愛。

是的,在教師節即將到來之即,家長和學生們需要考慮和高度重視的不是“應該送什麼禮物”給老師,而是從老師的角度出發,設身處地真正弄明白教師們需要的是什麼——家長和學生們的最佳祝賀方式與最貴祝福禮物,就是在長達數年與不同老師的互動交流中,從自己點點滴滴處的言語、行為以及學習態度上給予他們最起碼的尊重!家長和學生對教師的“尊重”是以何種方式和途徑呈現的呢?至少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言語方面,重在互動中的理解;二是行為方面,重在平等中的首席;三是學習態度方面,重在反思中的成長。

教師節教師們最想要的最美禮物是什麼?你打算用什麼方式表達?

1、“尊重”教師的第一個表現:言語←互動中的理解

“背後給老師取噁心綽號?那簡單是小菜一碟!隔壁班有個男生做課間操時候當著全校師生的面,把他們班主任指著鼻子罵得那叫一個難聽!”有教師如斯說。

“當老師的其實也挺可憐的,受得累多,掙得錢少,常年累月辛辛苦苦教學生,到頭來那些學生沒有一丁點感謝之意,還動不動惡言惡語,當面侮辱,著實讓人心涼!”有家長如斯說。

“哪個學生沒罵過老師啊?區別無非是有些學生背地裡偷偷罵,有些學生當面明目張膽罵,還有些學生用行動打臉式罵,還有些甚至會在互聯網上公開罵。”有學生如斯說。

是的,“尊重”教師的第一個表現主要在於“言語”,在於家長孩子與老師互動全過程中基於理解的最起碼尊重。“為學莫重於尊師”“明師之恩,誠為過於天地,重於父母多矣。”曾經,教師是數千年文化基因中地位最獨特的、最為人尊重的存在。人們對教師的尊重幾乎是“盲目”的,這種“盲目”幾乎是刻在骨頭裡的本能。教師之所以在泱泱史河中如此耀眼,最重要在於人們對於知識的崇拜。而如今,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知識全面開放並進入零成本、無門檻時代。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人們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家長和孩子的要求卻越來越低,這種期望與要求的不對等,使得身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居然成為了“高風險職業”,這不只是全體教育工作者信念的坍塌、集體的悲哀,這更是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孩子乃至社會公眾信念的坍塌與悲哀。

第一,知識全面開放的零成本、無門檻互聯網時代,“好教師”與“不好教師”的差別幾乎是透明的——人人趨之若鶩只要好教師

再沒有哪一個時代,教師們的好與不好、尷尬與風險會如此赤裸裸被公眾主導!

不只是因為互聯網時代知識的零成本與無門檻,人們才對好教師更加趨之若鶩。更重要的是,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教師們,他們的專業能力、德行操守甚至前途命運都“被透明化”了:任何一個教師在與任何一個家長或學生互動交流過程中任何一個隨機性小事件,都有可能被曝光、被“人肉”從而成為“壓垮”教師職業甚至生命的最後一根稻草——人人趨之若鶩只要好教師!但是,教師的好與不好怎麼能夠由一個隨機生活小事件便全盤否定了呢?

從專業理念而言,人們慣常想要的“好的教師”是溫和的、融合的和理解的;而不好的教師則是冷淡的、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和約束的。

從知識結構而言,人們慣常想要的“好的教師”是負責的、有條理的、系統的;而不好的教師是推脫的、無計劃的,潦草馬虎的、敷衍了事的。

從能力結構而言,人們慣常想要的“好的教師”是激勵性的、富於想象力的;而不好的教師則是遲鈍、刻意的、墨守成規的。

誠然,好的教師與不好的教師,確實是有區別的;人人趨之若鶩只要好教師的心,也確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好的教師是從哪裡來的?好的教師難道就從不曾有過“不好”的職業階段?他們的“不好”又是如何成長、蛻變成為好呢?不外乎是在學校大力傳幫帶、家長和孩子大力理解的基礎上,經過較長時間的積澱、歷練以及反思與調整才最終抵達的!

第二,知識零成本無門檻的、教師好或不好被全面透明化的互聯網時代,人們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家長和孩子的要求卻越來越低——人們單方面要求教師“民主友好”

知識零成本無門檻的、教師好或不好被全面透明化的互聯網時代,人們對教師的要求幾乎是一邊倒的:人們單方面要求教師要絕對“民主友好”!但是,對家長和孩子的要求卻越來越低,低到跌破了人而為人基本的道德和倫理底線——“民主友好”對老師提出了很多方面的要求:

一是“情感投入”要全面。要對學生有極強的責任感,要從言行舉止到專業化水平都具有為人師表的實力,要不斷自我提高,要與學生積極建立友好信任的關係。總之就是,要求教師得讓學生有親近感、讓學生有理解感、師生之間有依戀感,還得要師生之間心領神會並讓學生有期望感,覺得老師對自己的發展抱有堅定信心與高度信任。

二是“個性品質”要絕佳。要是整合型的,要懂得自控,要有條理,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人格目標,不能煩躁、不能衝動、不能膽怯、不能焦慮等等。

三是“自我成長”要倍速。互聯網時代的一切知識技能幾乎都進入了全面開放的、無門檻零成本的時代,“教師”這個職業以及身任教師這個職業的每一位老師被理所當然拉下了信息不對稱時代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神壇”,大眾對教師教學的專業能力和自我成長的綜合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對教師緊跟時代並適應每一個孩子性格特點、動機水平、個體差異以及對教學策略理解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換言之,以知識全面開放的互聯網時代為背景、以“一考定終身”為家長和學生第一需求的雙重壓力下,對教師所教學科知識、教育專業知能、教育專業精神等綜合能力都有了極具挑戰性的絕對高要求,但是對家長和學生的基本道德要求卻相對越來越低,尤其是家長和孩子在與教師互動過程中最起碼的尊重感也逐漸跌破了底線。所謂“師道尊嚴”越來越形同虛設,“教師”這個職業本身的光環不只不能夠對教師本人形成保護,反而成為了家長和孩子們對教師單方面不友好、不尊重的理由,成為了家長和學生們掌握著咒語的、套在教師頭上的緊箍咒。

“嚴以律人、寬以待己”,人世間的一切人際關係都不能這麼幹!可悲的是,“嚴以律人、寬以待己”這八個字卻越來越貫穿於家長孩子與教師一切交流互動過程,成為了師生關係中家長孩子對教師隨心所欲單方面精神“毆打”的、最令人心痛的存在——當教師們集體喪失了他們在一切師生關係互動過程中應得的理解與尊重,隨時面臨著被家長或學生各種惡言惡語的凌辱,學生們學科知識、行為技能、人格技能等的全面提升又該憑何實現、如何保障呢?

教師節教師們最想要的最美禮物是什麼?你打算用什麼方式表達?

2、“尊重”教師的第二個維度:行為←平等中的首席

“尊重”教師的第二個表現主要在於“行為”,在於家長孩子與老師在溝通交流全過程中給予“平等中的首席”的最起碼認可。

第一,必須屬於教師的,“平等中的首席”是什麼?

必須屬於教師的“平等中的首席”是什麼呢?後現代主義課程的代表人物之一威廉姆多爾把教師的作用界定為“平等中的首席”。他稱師生關係應該是舞蹈型的互動,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課堂教學中的教師首席的含義,大概相當於樂隊中的第一提琴手,他既得是樂隊中平等的一員,又得在樂隊中起著獨特的作用——這個獨特的作用是什麼呢?就是作為一切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教師身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教師得在學習新知識之前給學生們呈現、概括和包容於原有水平的新學習材料,得讓每一個新知識點與每一個不同個性、不同程度的學生之間建立清晰的聯繫,即成為平等中對話的首席;

教師身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得要通過具體的不同行為幫助具體的不同學生走出困境,得帶著全班同學朝著“更高分數、更好成長”這個目標堅定前行,在方法與知識上得一直在學生前方,在情感與行為上又得與學生並肩前行,即承擔起首席應當承擔的責任和必須履行的義務。

第二,教師們集體喪失了“平等中的首席”地位意味著什麼?

然而,當教師們集體喪失了來自於家長與學生們最起碼的尊重,他們還能夠保持“平等中的首席”地位麼?

■有太多的家長和孩子對自己、對教師的行為標尺是完全相反的兩個極端。

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那麼多的家長和孩子對自己、對教師的行為標尺是完全相反的兩個極端。

家長和孩子們對老師的行為準則與要求是:要求教師是神話中的“狐狸”。最好每一位任課老師都像神話傳說中睿智又聰慧的狐狸,不只皮毛好看、性格溫馴,不只學富五車、知識淵博懂得很多很多,在很多領域與層次上齊頭並進長足發展,更要能夠輕而易舉幫助孩子同時實現高分數、好德行等多重目標。

家長們對自己的行為準則和要求卻是:要求自己做一隻簡單的“刺蝟”就好了。如果說家長和孩子對教師的要求是“多才多智多能和專一專情專家式狐狸”,他們對自己的要求就只是“刺蝟”!

自家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教師的錯!

自家孩子性格品德不好?教師的錯!

甚至於,自家孩子與別的孩子打架了?教師的錯!

玩瘋了出一身大汗不注意加衣感冒了?教師的錯……自家孩子成長過程中基本知識技能的增長、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等等一切有可能遭遇到的進退維谷與挑戰全部可以光明正大打包歸結給教師。有些家長們簡直把“管生不管養”詮釋得淋漓盡致,老師但凡有一丁點不讓他們滿意,他們就會豎起“刺蝟的尖刺”全面實施防禦或攻擊。當面進行言語指責或欺辱都是輕的,動輒抬手扇耳光、抬腳踹翻人都是常事,更有甚者糾集或夥同不名真相的家長藉助互聯網、朋友圈等傳播渠道對教師動不動來一場360度無死角的圍追堵截或絞殺,總之就是“你不讓我滿意,我就讓你崩潰!”

■當教師集體喪失了他們“平等中的首席”地位,就只是教師們的損失嗎?

曾經看到過一個很離奇的新聞報道,說是美國某個街區的作案事件特別多,警方各方手段用遍了還是屢禁不絕,這種亂象持續多年實在無法可想、無可奈何的情形下,最後得到某個有心人士的建議,讓在街頭安上幾個大廣播,每天定時播放交響樂——奇蹟出現了,該地區的犯罪事件每天都在減少!短短三年後,該街區成為了治安最好、民風最好的地方。

這則新聞說明了什麼呢?不只說明音樂可以淨化人們受汙染、被汙濁的心靈,更說明,當家長和孩子在種種社會負性事件及不尊師重道小環境滲透影響下理所當然剝奪了教師作為樂隊第一提琴手的地位,那麼,課堂知識教學、師生情感交互、德行操守鑄基、餵養孩子精神、滌盪孩子靈魂的這一闕交響樂就不能夠順利進行下去——當教師集體喪失了他們“平等中的首席”地位,就只是教師們的損失嗎?

是的,人性的複雜性、教育的矛盾性共同決定了,小孩子要良性成長確確實實需要一個又一個“靈魂工程師”的接力與協力,需要他們共同組織並引導孩子們得以“直面”人的生命、“通過”人的生命、“實現”人的生命!

教師節教師們最想要的最美禮物是什麼?你打算用什麼方式表達?

3、“尊重”教師的第三個維度:學習態度←反思中的成長

“尊重”教師的第三個表現主要在於“學習態度”,在於家長孩子與老師在學習互動全過程中通過良性反饋的教學相長與彼此成就。

第一,“一個好教師”與“一個不好的教師”,二者命運的拐點在哪裡?如何發生的?

記憶尤其深刻的,是曾經兩個舊同事的不同際遇與生命盛衰。

同事張老師,如今是盛名在外的國家級優秀教師,甚至於連他本人的名字都簡直成為了當地響噹噹的地域品牌。而與張老師同在一個大學求學、初入職同在一箇中學供職的另一位同事王老師,現如今在一個偏遠村學苦捱日光。他們倆明明是一模一樣的起點、一模一樣的命途,為什麼如今差別如此之大?區別就在於,張老師是一點一點在向上,而王老師則一點一點在向下。

那麼,我們繼續追問:決定他們倆命運殊途不同歸、一個向上一個向下的拐點是在哪裡?是怎麼樣發生的?

是的,張老師和王老師命途殊異的那個拐點,就在於他們大學畢業之後所帶的第一個班級的學生!

張老師所帶的那個班級,孩子們一個比一個調皮,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層出不窮,張老師為了不讓這些精力過剩、好奇心過剩的孩子們失望,每天忙完學校各種各樣的事情精疲力盡歸家後,還要加班加點的學習和求知,如此這般數十年如一日永不敢懈怠的。結果是明顯的,他的熱誠和未知欲鼓勵了孩子們的熱誠和未知欲,而孩子們的熱誠和未知欲又反過來推動了張老師的熱誠和未知欲,張老師數十年如一日的保持了他在一屆又一屆不同家長和不同學生心目中“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首席者地位。

至於王老師,他所帶的那一班孩子剛好相反,他們是標準版的小學生,不調皮搗蛋,不過於挑戰自己;當然,他們也不胡亂發問,不過分逼迫老師。理所當然的,王老師的小日子就相當輕鬆愜意啦,他不需要在每天學校的正常教學之外疲於奔命加班學習,也不必巴心巴肝、費心費力應對學生,一切都像是三十八度的溫泉水不燙不涼剛剛好,剛剛好能讓人四肢癱軟、精神舒緩、毫無壓力。後來的後來,一年又一年,在溫吞水中活久了的王老師越來越不能被家長和孩子們喜歡,理所當然地也不能被所在學校喜歡,他所就職的學校便一次又一次地從城裡頭較為不錯的中學,降格為城鄉結合部的小學,再到山溝溝的村學。

第二,人們所共同企求的“好教師”或“教師的好”,從何而來?

基於對教師最起碼的理解與尊重,基於對教師“平等中的首席”地位最起碼的認同與成全,我們就不難發現,人們所共同企求的“一個好教師”或者“一個教師的好”,是由家長和孩子共同成就的!

確實,一個好教師或者一個教師的好,絕不是憑空得來的,更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從初任教師的新手準備期,到合格教師的適應期,再到骨幹教師的發展期,直至專家教師的創造期;從新手到高級新手,到勝任者,精通者再到專家,一個好教師的成長之路絕不是輕而易舉的,那是需要跨越終生的一個長期發展過程——而決定一個教師是停留於新手期、延滯於勝任者、抑或直達頂峰成為專家的那雙命運之手又是什麼呢?說來真是好神奇!那雙命運之手竟然是家長和孩子的水平!家長孩子在理解尊重方面是不是正向積極的、在學習態度方面是不是主動作為的,才最終成全了一個教師在職業生涯中持續不斷的反思與成長。

是的,結論就是這麼簡單:一個好教師或一個教師的好,是由家長孩子的理解尊重和學習態度決定併成就的!

小結:教師節最美的禮物,是不過分抬高“教師”,也不過分貶低“教師”

人與人之間的理解或者說一個家長孩子對教師的理解,很容易嗎?其實不!

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心與心之間的呼應是有差等。以我本人的意會,“理解”至少有三個等級

低級水平的理解只不過是指知覺表象水平的理解,只是能夠簡單辨認和識別對象,知道它“是什麼”——“他叫王小明,他是我班的學生。”“他叫李大牛,他是我班的數學老師。”

中級水平的理解是在低級水平理解的基礎上對本質與內在聯繫的深層認知,主要表現為能夠其內涵,知道它是“怎麼樣”——“他叫王小明,他是我班的學生。他性格內向,有點自卑。”“他叫李大牛,他是我班的數學老師。他脾氣不好,容易發火。”

高級水平的理解是在中級水平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達到系統化和具體化,重新建立或者調整認知結構從而實現立體化、貫通化,是能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的,知道它是“為什麼”——“他叫王小明,他是我班的學生。他性格內向,有點自卑。他爸媽離婚了,他需要真誠的理解、陪伴和鼓勵,這個週末我計劃邀請幾個性格開朗的同學與他一起來家做客。”“他叫李大牛,他是我班的數學老師。他脾氣不好,容易發火。他三歲的兒子得了重病,聽說需要鉅額醫療費用,我要和同學們商量商量組織幾次募捐活動。”

愛是理解的別名,作為學子們錘鍊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育生命自覺的第一引路人,“教師”這個職業當然無限榮光;但與此同時,“教師”這個無限榮光的職業群體中的個體也是一個個普普通通、有血有肉有老有小有生活壓力有成長需求的紅塵中男女——當家長孩子、社會民眾乃至於新聞輿論、國家公器不過分抬高一個職業,也不過分貶低一個職業的時候,身為這個職業群體中的生命個體,才能夠真正得到他們應當得到的、來自於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最純粹的理解與尊重。正如同,教師節來臨教師們所需要的最美的禮物,是家長和孩子在長達數年與不同老師的互動交流中從言語、行為及學習態度上給予的最起碼尊重,是不過分抬高“教師”也不過分貶低“教師”罷了。

教師節教師們最想要的最美禮物是什麼?你打算用什麼方式表達?

祁雲:擅散文,善評論。專注於家庭教育、寫作輔導、華夏大語文教學研究。

原創版權:任何形式的轉載,都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並註明出處。(plqiyun)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