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充和的婚禮,打一成語——中西合璧

張充和婚紗照。

唱崑曲,寫小楷,民國最後一位才女張充和嫁給了誰?

劉宜慶(柳已青)

張充和是張家四姐妹中的小妹,1914年生於上海。她被稱為“最後的閨秀”,詩書畫曲,樣樣精通,2005年秋,張充和到北京舉辦個人書畫展,《南方週末》以《張充和:世間這樣的老太太不會再有》為題,作長篇報道,大有絕色、絕唱、絕版的意味。

張充和自幼在合肥的祖母家接受傳統教育,4歲會背詩,6歲識字,能誦《三字經》、《千字文》。家塾授課每日早上8點到下午5點,中間一小時午餐。除重大節日外,每10天放假半天。充和如是10年,閉門苦讀《史記》、《漢書》、《左傳》、《詩經》等典籍。張充和有深厚的國學功底。

張充和9歲時由吳昌碩弟子、精於楚器研究的考古學家朱謨欽(拜石)先生指導,學習古文和書法,後師從沈尹默先生學書法。張充和書法格調極高,四體皆擅,尤精於小楷。董橋說張充和的“毛筆小楷漂亮得可下酒,難得極了”。董橋看到《張充和小楷》上的隸書對聯: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如此評價:“聯好字好,確是神品!”

張充和的婚禮,打一成語——中西合璧

年輕時的張充和崑曲表演照。

16歲時,張充和回到蘇州。在家庭的教導和周邊文化環境的薰陶下,張充和長於崑曲,通音律,能度曲,每有佳作,輒以玉笛吹奏。當年主演《遊園驚夢》,轟動重慶文化界。張充和還工詩詞,其詩被沈尹默先生評為“詞旨清新,無纖毫俗塵”。和她唱和者,常為一時之選。

抗戰時期,張充和先後在西南的昆明和重慶生活,她拒絕了詩人卞之琳多年的追求,可能是因為詩人的性格問題,他的沉默和沉鬱令張充和感到不適。

1940年,張充和轉往重慶,任職教育部音樂教育委員會。張充和的才華給用時代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梁實秋提到過:“國立禮樂館的張充和女士多才多藝,由我出面邀請,會同編譯館的姜作棟先生,合演一出《刺虎》,唱做之佳,至今令人不能忘。在這一齣戲之前,墊一段對口相聲。這是老舍自告奮勇,蒙他選中了我做搭檔。”

張充和的婚禮,打一成語——中西合璧

張充和在重慶。

當時張充和和諸多文化名流交遊。章士釗很欣賞充和,對張充和因戰亂流寓西南的落魄很同情。他在贈張充和的詩中,曾把充和比作東漢末年的蔡文姬,“文姬流落於誰事,十八胡笳只自憐。”當時充和不悅,認為“擬於不倫”。當張充和與傅漢思(Hans H.Frankei 1916-2004)結合後,充和又自嘲:“他說對了,我是嫁了個胡人。”

張充和嫁給傅漢思,還得從沈從文說起。1948年3月,在北大西語系任教的傅漢思由金隄介紹,認識了沈從文,這個德裔猶太人對中國的一切感興趣,他想學習北京話,就跟沈從文的兩個兒子龍朱(小名小龍)、虎雛(小名小虎)一起玩。來沈家的次數多了,自然認識了在沈家住的張充和。在傅漢思的回憶中:“過不久,沈從文以為我對充和比對他更感興趣。從那以後,我到他家,他就不再多同我談話了,馬上就叫充和,讓我們單獨在一起。”

兩人戀愛了,連沈家的孩子都看得出來。小虎注意到張充和同傅漢思很要好了,一看到他們就嚷嚷:“四姨傅伯伯。”他故意把句子斷得讓人弄不清到底是“四姨,傅伯伯”還是“四姨父,伯伯。”此時,傅漢思也跟著張充和叫沈太太“三姐”,兩人在沈家一起吃飯。

張充和的婚禮,打一成語——中西合璧

張充和與傅漢思的結婚照。

1948年11月19日,兩人結婚了,為了使婚姻在中美兩國都合法,他們準備了一箇中西合璧的儀式。有美國基督教的牧師,美國駐北平領事館的副領事到場證婚。參加婚禮的有還有充和兩個堂兄弟、沈家兩個孩子和幾個好友,連牧師夫婦一共14人。沈從文、金隄作為介紹人蔘加婚禮,由於傅漢思的父母遠在美國,楊振聲教授代表男方傅漢思的家屬參加婚禮。傅漢思在給父母的家書中寫道:“我們前天結婚了,非常快樂。……儀式雖是基督教的,但沒有回答,採用中國慣例,新娘新郎在結婚證書上蓋章,表示我們堅定的決心。”

後來,大家歡歡喜喜地吃結婚蛋糕。小虎最喜歡吃,他說“四姨,我希望你們天天結婚,讓我天天有蛋糕吃。”

一個月後,張充和隨夫君從北平到上海,然後去了美國。50多年來, 張充和在哈佛、耶魯等20多所大學執教,傳授書法和崑曲,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默默地耕耘了一生。

張充和收藏的印章中,有一方印曰“作個閒人”,出自治印名家趙穆(1845-1894年)之手。深得中國傳統文化之浸潤,張充和這一生,“作個閒人”,應是她的人生境界吧。

張充和的婚禮,打一成語——中西合璧

張充和畫仕女圖。多為名家在上面題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