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0性能有限 殲-11B仍是中國空中力量中流砥柱

戰鬥機 殲-11 殲-10 殲-20 迷彩派軍事 迷彩派軍事 2017-09-13

  近日,官方媒體大尺度報道了中國重型戰鬥機的研製地瀋陽飛機制造廠的生產車間。從報道內容來看,國產重型戰鬥機殲-11B仍然繼續生產,這似乎驗證了近期互聯網上關於“殲-11B復產”的傳聞。然而,殲-11B到底是復產,還是一直就沒有間斷生產,這個問題恐怕從目前的公開信息仍然說不清,不過,沈飛方面仍然繼續生產這款戰機,至少說明中國空軍對其有著現實需求。

殲-10性能有限 殲-11B仍是中國空中力量中流砥柱

從官方報道中可以看到沈飛車間有多家殲-11B在生產

  在互聯網上有這樣一種聲音,目前國產殲-10的後續改進型殲-10B/C性能已經很高,而殲-20已經開始小批量生產,既然如此,為何還要生產很多人眼中的“又貴(重型機採購價高)又舊(研製時間先對較早)”的殲-11B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四代機在周邊國家已經是遍地開花。中國的十四個陸上鄰國,六個海上鄰國當中的絕大部分已經裝備了第四代戰機,而各種第四代戰機的改型產品也開始在周邊國家普及。雖然殲-20已經小批量服役,但其大多數情況下不可能用於對付普通的第四代重型機。而面對周邊為數眾多的重型戰鬥機,像殲-10這樣的中型機代替不了重型機,無法包打天下。中國除了殲-16這樣的多功能戰機外,還需要一款足以抗衡周邊的空優四代機。殲-10雖然是中國空軍重點開發的高性能制空戰鬥機,但受困於發動機限制,其航程較短是一個致命缺陷。同樣的原因,其對地攻擊能力與重型多用途戰鬥機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殲-10性能有限 殲-11B仍是中國空中力量中流砥柱

殲-10C戰機雖然性能優異,但其畢竟是一款中型戰機

  F-16從強調空優的F-16A改進為多用途的F-16C時,僅增加設備和提高結構強度就使其空重增加了一噸,只是得益於發動機的推力在這個期間內提高了接近30%,才使F-16在改進增重後仍然能夠保持基本的飛機推重比和機動性能。而殲-10B/C目前仍採用的是俄製AL-31發動機,其動力性能本質上講仍未改善,想要在飛機增重的情況下及時提高發動機的推力和推重比是比較困難的。

  反觀殲-11B,從 02 批次的殲-11B 開始,國產渦扇10“太行”發動機開始取代此前使用的俄製AL-31F。在經過磕磕絆絆的完善過程之後,太行發動機日臻成熟。近年來這些完全國產的殲-11B飛機已經成長為共和國空中力量的中流砥柱,官方媒體的報道中也提到“重型殲擊機依舊將成為中國空中力量的中流砥柱”。無論是驅離外軍飛機的靈活機動,還是在紅劍軍演中即拔頭籌斬獲金頭盔,無不體現著當初引進這款飛機的高瞻遠矚。

  從公開的報道來看,殲-11B其實也在不斷改進。不同批次的技術性能或許並不一致。新制造的殲-11B很可能已經試用了一部分已經用在殲-16和殲-11D上的先進裝備。其中,報道中就提到殲-11B在尾翼部分大面積採用了新的碳纖維複合材料(碳纖維和樹脂被結合在一起)。

殲-10性能有限 殲-11B仍是中國空中力量中流砥柱

從報道中可以看到殲-11B垂尾大量應用了複合材料

  中國在上個世紀90年研製殲-11B的目的是為了在接收四代機前擁有足夠數量的重型空優戰機。其最大的意義在於通過該機的研發與生產,中國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現代化戰機研發、生產、保障體系。

  面對著日益嚴峻的空中作戰環境,中國立足自主也研發了性能不俗的殲-20戰鬥機。但面新一代戰機高企的成本,中國空軍不可能完全放棄對第四代戰鬥機性能的充分發掘與提升。尤其在擁有蘇-27這一氣動設計相當優異,載彈量載油量都有極大冗餘且內部空間巨大所以改裝潛力巨大的飛行平臺,為此,殲-11系列的下一個改進版本殲-11D已經出現。但殲-11D到底什麼情況,那將是另一個故事了。

殲-10性能有限 殲-11B仍是中國空中力量中流砥柱

可以預殲-11B在未來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仍將翱翔在祖國藍天裡

殲-10性能有限 殲-11B仍是中國空中力量中流砥柱

  本文未經“迷彩派”許可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