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發動機兩度險遭下馬:曾被成飛和空軍抵制,寧給殲10裝渦噴'

""太行發動機兩度險遭下馬:曾被成飛和空軍抵制,寧給殲10裝渦噴

圖:太行

參照原航空工業部發動機管理局局長王祖滸的回憶文章,太行發動機早期始末大致如下:

一:80年代初期的發動機方案選型,更多考慮的是相關單位的前途

國內在改開以後,接觸到了大量西方新型戰機的信息,自研三代的想法從70年代末期就開始了。

發動機管理局在80年代初期,接到航空工業部黨組的指示以後,考慮過的新發方案有三個:

"太行發動機兩度險遭下馬:曾被成飛和空軍抵制,寧給殲10裝渦噴

圖:太行

參照原航空工業部發動機管理局局長王祖滸的回憶文章,太行發動機早期始末大致如下:

一:80年代初期的發動機方案選型,更多考慮的是相關單位的前途

國內在改開以後,接觸到了大量西方新型戰機的信息,自研三代的想法從70年代末期就開始了。

發動機管理局在80年代初期,接到航空工業部黨組的指示以後,考慮過的新發方案有三個:

太行發動機兩度險遭下馬:曾被成飛和空軍抵制,寧給殲10裝渦噴

圖:米格23的發動機

1:山寨蘇聯米格23的發動機R-29-300。這個型號的發動機推力12.5噸,國內獲取的渠道是中東;中航技進口了4臺整機,而且410廠也為中東國家提供該發動機的維修服務。因此仿製的難度最低,風險最為可控;主要的缺點是,它重量大推比低、油耗高、壽命短,不是合格的三代戰鬥機動力。

2:410廠總經理程華明、606所長宋殿魁,則提出利用國內可以接觸到CFM56發動機的條件,在測繪國外成熟的核心機設計基礎上,自行研發一種三代加力渦扇發動機,這個方案就是後來的太行。

"太行發動機兩度險遭下馬:曾被成飛和空軍抵制,寧給殲10裝渦噴

圖:太行

參照原航空工業部發動機管理局局長王祖滸的回憶文章,太行發動機早期始末大致如下:

一:80年代初期的發動機方案選型,更多考慮的是相關單位的前途

國內在改開以後,接觸到了大量西方新型戰機的信息,自研三代的想法從70年代末期就開始了。

發動機管理局在80年代初期,接到航空工業部黨組的指示以後,考慮過的新發方案有三個:

太行發動機兩度險遭下馬:曾被成飛和空軍抵制,寧給殲10裝渦噴

圖:米格23的發動機

1:山寨蘇聯米格23的發動機R-29-300。這個型號的發動機推力12.5噸,國內獲取的渠道是中東;中航技進口了4臺整機,而且410廠也為中東國家提供該發動機的維修服務。因此仿製的難度最低,風險最為可控;主要的缺點是,它重量大推比低、油耗高、壽命短,不是合格的三代戰鬥機動力。

2:410廠總經理程華明、606所長宋殿魁,則提出利用國內可以接觸到CFM56發動機的條件,在測繪國外成熟的核心機設計基礎上,自行研發一種三代加力渦扇發動機,這個方案就是後來的太行。

太行發動機兩度險遭下馬:曾被成飛和空軍抵制,寧給殲10裝渦噴

圖:CFM56發動機,軍民用航發之間從來就不存在涇渭分明的區別

但要指出的是,CFM56核心機雖然源自於F101發動機,但兩者並不能直接等同。太行定型後暴露的各種問題中,相當部分是由於未吃透CFM56核心機設計所引發的,此類問題至今尚未完全、徹底的排除。

3:燃氣渦輪研究院(624所,位於四川江油市,汶川地震後在綿陽重建)在改開後,試圖儘可能學習美國發動機研製體系——而絕非僅限於一個型號本身,開始研究的高推比中推發動機。該項目參照F404的相關設計資料,研製方法上模仿美國的核心機計劃路線,從頭進行正向自主研究。

王祖滸稱624沒有研發經驗,這個項目週期長、風險大、而且7.5噸的設計推力太低,因此不可行,要首先排除掉。

"太行發動機兩度險遭下馬:曾被成飛和空軍抵制,寧給殲10裝渦噴

圖:太行

參照原航空工業部發動機管理局局長王祖滸的回憶文章,太行發動機早期始末大致如下:

一:80年代初期的發動機方案選型,更多考慮的是相關單位的前途

國內在改開以後,接觸到了大量西方新型戰機的信息,自研三代的想法從70年代末期就開始了。

發動機管理局在80年代初期,接到航空工業部黨組的指示以後,考慮過的新發方案有三個:

太行發動機兩度險遭下馬:曾被成飛和空軍抵制,寧給殲10裝渦噴

圖:米格23的發動機

1:山寨蘇聯米格23的發動機R-29-300。這個型號的發動機推力12.5噸,國內獲取的渠道是中東;中航技進口了4臺整機,而且410廠也為中東國家提供該發動機的維修服務。因此仿製的難度最低,風險最為可控;主要的缺點是,它重量大推比低、油耗高、壽命短,不是合格的三代戰鬥機動力。

2:410廠總經理程華明、606所長宋殿魁,則提出利用國內可以接觸到CFM56發動機的條件,在測繪國外成熟的核心機設計基礎上,自行研發一種三代加力渦扇發動機,這個方案就是後來的太行。

太行發動機兩度險遭下馬:曾被成飛和空軍抵制,寧給殲10裝渦噴

圖:CFM56發動機,軍民用航發之間從來就不存在涇渭分明的區別

但要指出的是,CFM56核心機雖然源自於F101發動機,但兩者並不能直接等同。太行定型後暴露的各種問題中,相當部分是由於未吃透CFM56核心機設計所引發的,此類問題至今尚未完全、徹底的排除。

3:燃氣渦輪研究院(624所,位於四川江油市,汶川地震後在綿陽重建)在改開後,試圖儘可能學習美國發動機研製體系——而絕非僅限於一個型號本身,開始研究的高推比中推發動機。該項目參照F404的相關設計資料,研製方法上模仿美國的核心機計劃路線,從頭進行正向自主研究。

王祖滸稱624沒有研發經驗,這個項目週期長、風險大、而且7.5噸的設計推力太低,因此不可行,要首先排除掉。

太行發動機兩度險遭下馬:曾被成飛和空軍抵制,寧給殲10裝渦噴

圖:F404發動機、F101發動機、F110發動機、CFM56發動機、TF34發動機,實際上都是美國G1核心機體系所衍生出來的應用型號,圍繞G1系列的發動機超過36個型號以上。

"太行發動機兩度險遭下馬:曾被成飛和空軍抵制,寧給殲10裝渦噴

圖:太行

參照原航空工業部發動機管理局局長王祖滸的回憶文章,太行發動機早期始末大致如下:

一:80年代初期的發動機方案選型,更多考慮的是相關單位的前途

國內在改開以後,接觸到了大量西方新型戰機的信息,自研三代的想法從70年代末期就開始了。

發動機管理局在80年代初期,接到航空工業部黨組的指示以後,考慮過的新發方案有三個:

太行發動機兩度險遭下馬:曾被成飛和空軍抵制,寧給殲10裝渦噴

圖:米格23的發動機

1:山寨蘇聯米格23的發動機R-29-300。這個型號的發動機推力12.5噸,國內獲取的渠道是中東;中航技進口了4臺整機,而且410廠也為中東國家提供該發動機的維修服務。因此仿製的難度最低,風險最為可控;主要的缺點是,它重量大推比低、油耗高、壽命短,不是合格的三代戰鬥機動力。

2:410廠總經理程華明、606所長宋殿魁,則提出利用國內可以接觸到CFM56發動機的條件,在測繪國外成熟的核心機設計基礎上,自行研發一種三代加力渦扇發動機,這個方案就是後來的太行。

太行發動機兩度險遭下馬:曾被成飛和空軍抵制,寧給殲10裝渦噴

圖:CFM56發動機,軍民用航發之間從來就不存在涇渭分明的區別

但要指出的是,CFM56核心機雖然源自於F101發動機,但兩者並不能直接等同。太行定型後暴露的各種問題中,相當部分是由於未吃透CFM56核心機設計所引發的,此類問題至今尚未完全、徹底的排除。

3:燃氣渦輪研究院(624所,位於四川江油市,汶川地震後在綿陽重建)在改開後,試圖儘可能學習美國發動機研製體系——而絕非僅限於一個型號本身,開始研究的高推比中推發動機。該項目參照F404的相關設計資料,研製方法上模仿美國的核心機計劃路線,從頭進行正向自主研究。

王祖滸稱624沒有研發經驗,這個項目週期長、風險大、而且7.5噸的設計推力太低,因此不可行,要首先排除掉。

太行發動機兩度險遭下馬:曾被成飛和空軍抵制,寧給殲10裝渦噴

圖:F404發動機、F101發動機、F110發動機、CFM56發動機、TF34發動機,實際上都是美國G1核心機體系所衍生出來的應用型號,圍繞G1系列的發動機超過36個型號以上。

太行發動機兩度險遭下馬:曾被成飛和空軍抵制,寧給殲10裝渦噴

圖:雙中推鴨式佈局完全沒有問題,陣風設計就非常成功

王祖滸的文章中,透露了一種非常強的行政分配傾向:就是要通過新的發動機工程型號,扶著606所前進。比如在評價渦噴15時強調,“特別是仿製,主要工作量在工廠,606所得不到鍛鍊”;而在評價太行方案時,則強調“二是可使606所得到自主研發先進發動機的鍛鍊,培養提高技術幹部。”

把話說的赤果果一點,國內三代自研發動機採用單大推方案,實際上就是為了扶606上牆——因為若採用雙中推方案,則沒有理由捨棄624的方案再另開爐灶了。從這一角度來說,太行的立項邏輯,與渦扇六並無二致。

二:三機部內定太行,而成飛和空軍寧願要渦噴15

隨後發動機管理局向上級提交了太行方案的報告,這個選擇就已經代表了航空工業部總部機關的最終意志。但是“為了實現民主化決策,部科技委於1983年9月在北戴河召開發動機專業組會議,專門討論新殲的發動機方案。”

"太行發動機兩度險遭下馬:曾被成飛和空軍抵制,寧給殲10裝渦噴

圖:太行

參照原航空工業部發動機管理局局長王祖滸的回憶文章,太行發動機早期始末大致如下:

一:80年代初期的發動機方案選型,更多考慮的是相關單位的前途

國內在改開以後,接觸到了大量西方新型戰機的信息,自研三代的想法從70年代末期就開始了。

發動機管理局在80年代初期,接到航空工業部黨組的指示以後,考慮過的新發方案有三個:

太行發動機兩度險遭下馬:曾被成飛和空軍抵制,寧給殲10裝渦噴

圖:米格23的發動機

1:山寨蘇聯米格23的發動機R-29-300。這個型號的發動機推力12.5噸,國內獲取的渠道是中東;中航技進口了4臺整機,而且410廠也為中東國家提供該發動機的維修服務。因此仿製的難度最低,風險最為可控;主要的缺點是,它重量大推比低、油耗高、壽命短,不是合格的三代戰鬥機動力。

2:410廠總經理程華明、606所長宋殿魁,則提出利用國內可以接觸到CFM56發動機的條件,在測繪國外成熟的核心機設計基礎上,自行研發一種三代加力渦扇發動機,這個方案就是後來的太行。

太行發動機兩度險遭下馬:曾被成飛和空軍抵制,寧給殲10裝渦噴

圖:CFM56發動機,軍民用航發之間從來就不存在涇渭分明的區別

但要指出的是,CFM56核心機雖然源自於F101發動機,但兩者並不能直接等同。太行定型後暴露的各種問題中,相當部分是由於未吃透CFM56核心機設計所引發的,此類問題至今尚未完全、徹底的排除。

3:燃氣渦輪研究院(624所,位於四川江油市,汶川地震後在綿陽重建)在改開後,試圖儘可能學習美國發動機研製體系——而絕非僅限於一個型號本身,開始研究的高推比中推發動機。該項目參照F404的相關設計資料,研製方法上模仿美國的核心機計劃路線,從頭進行正向自主研究。

王祖滸稱624沒有研發經驗,這個項目週期長、風險大、而且7.5噸的設計推力太低,因此不可行,要首先排除掉。

太行發動機兩度險遭下馬:曾被成飛和空軍抵制,寧給殲10裝渦噴

圖:F404發動機、F101發動機、F110發動機、CFM56發動機、TF34發動機,實際上都是美國G1核心機體系所衍生出來的應用型號,圍繞G1系列的發動機超過36個型號以上。

太行發動機兩度險遭下馬:曾被成飛和空軍抵制,寧給殲10裝渦噴

圖:雙中推鴨式佈局完全沒有問題,陣風設計就非常成功

王祖滸的文章中,透露了一種非常強的行政分配傾向:就是要通過新的發動機工程型號,扶著606所前進。比如在評價渦噴15時強調,“特別是仿製,主要工作量在工廠,606所得不到鍛鍊”;而在評價太行方案時,則強調“二是可使606所得到自主研發先進發動機的鍛鍊,培養提高技術幹部。”

把話說的赤果果一點,國內三代自研發動機採用單大推方案,實際上就是為了扶606上牆——因為若採用雙中推方案,則沒有理由捨棄624的方案再另開爐灶了。從這一角度來說,太行的立項邏輯,與渦扇六並無二致。

二:三機部內定太行,而成飛和空軍寧願要渦噴15

隨後發動機管理局向上級提交了太行方案的報告,這個選擇就已經代表了航空工業部總部機關的最終意志。但是“為了實現民主化決策,部科技委於1983年9月在北戴河召開發動機專業組會議,專門討論新殲的發動機方案。”

太行發動機兩度險遭下馬:曾被成飛和空軍抵制,寧給殲10裝渦噴

圖:斯貝MK202

在參選方案中,除了太行和渦噴15外,還包括斯貝改型、渦扇6改型。會議本身其實就是走流程和過場,勝選型號早已內定太行,渦噴15、斯貝改、渦扇6改都是陪太子讀書的炮灰。渦扇6改就是個瞎扯淡的空頭方案,而斯貝發動機當時國產化進程也開始陷入停滯,基本型樣機都在倉庫吃灰沒人管,遑論增推改型。

走完流程後,航空工業部正式向上級提交“以太行技術為基礎進行綜合工程開發的建議”的報告,提出:“研發經費4億元,週期8年,形勢大好。”但幾個月後,事情出現了急劇轉折:

"太行發動機兩度險遭下馬:曾被成飛和空軍抵制,寧給殲10裝渦噴

圖:太行

參照原航空工業部發動機管理局局長王祖滸的回憶文章,太行發動機早期始末大致如下:

一:80年代初期的發動機方案選型,更多考慮的是相關單位的前途

國內在改開以後,接觸到了大量西方新型戰機的信息,自研三代的想法從70年代末期就開始了。

發動機管理局在80年代初期,接到航空工業部黨組的指示以後,考慮過的新發方案有三個:

太行發動機兩度險遭下馬:曾被成飛和空軍抵制,寧給殲10裝渦噴

圖:米格23的發動機

1:山寨蘇聯米格23的發動機R-29-300。這個型號的發動機推力12.5噸,國內獲取的渠道是中東;中航技進口了4臺整機,而且410廠也為中東國家提供該發動機的維修服務。因此仿製的難度最低,風險最為可控;主要的缺點是,它重量大推比低、油耗高、壽命短,不是合格的三代戰鬥機動力。

2:410廠總經理程華明、606所長宋殿魁,則提出利用國內可以接觸到CFM56發動機的條件,在測繪國外成熟的核心機設計基礎上,自行研發一種三代加力渦扇發動機,這個方案就是後來的太行。

太行發動機兩度險遭下馬:曾被成飛和空軍抵制,寧給殲10裝渦噴

圖:CFM56發動機,軍民用航發之間從來就不存在涇渭分明的區別

但要指出的是,CFM56核心機雖然源自於F101發動機,但兩者並不能直接等同。太行定型後暴露的各種問題中,相當部分是由於未吃透CFM56核心機設計所引發的,此類問題至今尚未完全、徹底的排除。

3:燃氣渦輪研究院(624所,位於四川江油市,汶川地震後在綿陽重建)在改開後,試圖儘可能學習美國發動機研製體系——而絕非僅限於一個型號本身,開始研究的高推比中推發動機。該項目參照F404的相關設計資料,研製方法上模仿美國的核心機計劃路線,從頭進行正向自主研究。

王祖滸稱624沒有研發經驗,這個項目週期長、風險大、而且7.5噸的設計推力太低,因此不可行,要首先排除掉。

太行發動機兩度險遭下馬:曾被成飛和空軍抵制,寧給殲10裝渦噴

圖:F404發動機、F101發動機、F110發動機、CFM56發動機、TF34發動機,實際上都是美國G1核心機體系所衍生出來的應用型號,圍繞G1系列的發動機超過36個型號以上。

太行發動機兩度險遭下馬:曾被成飛和空軍抵制,寧給殲10裝渦噴

圖:雙中推鴨式佈局完全沒有問題,陣風設計就非常成功

王祖滸的文章中,透露了一種非常強的行政分配傾向:就是要通過新的發動機工程型號,扶著606所前進。比如在評價渦噴15時強調,“特別是仿製,主要工作量在工廠,606所得不到鍛鍊”;而在評價太行方案時,則強調“二是可使606所得到自主研發先進發動機的鍛鍊,培養提高技術幹部。”

把話說的赤果果一點,國內三代自研發動機採用單大推方案,實際上就是為了扶606上牆——因為若採用雙中推方案,則沒有理由捨棄624的方案再另開爐灶了。從這一角度來說,太行的立項邏輯,與渦扇六並無二致。

二:三機部內定太行,而成飛和空軍寧願要渦噴15

隨後發動機管理局向上級提交了太行方案的報告,這個選擇就已經代表了航空工業部總部機關的最終意志。但是“為了實現民主化決策,部科技委於1983年9月在北戴河召開發動機專業組會議,專門討論新殲的發動機方案。”

太行發動機兩度險遭下馬:曾被成飛和空軍抵制,寧給殲10裝渦噴

圖:斯貝MK202

在參選方案中,除了太行和渦噴15外,還包括斯貝改型、渦扇6改型。會議本身其實就是走流程和過場,勝選型號早已內定太行,渦噴15、斯貝改、渦扇6改都是陪太子讀書的炮灰。渦扇6改就是個瞎扯淡的空頭方案,而斯貝發動機當時國產化進程也開始陷入停滯,基本型樣機都在倉庫吃灰沒人管,遑論增推改型。

走完流程後,航空工業部正式向上級提交“以太行技術為基礎進行綜合工程開發的建議”的報告,提出:“研發經費4億元,週期8年,形勢大好。”但幾個月後,事情出現了急劇轉折:

太行發動機兩度險遭下馬:曾被成飛和空軍抵制,寧給殲10裝渦噴

圖:注意殲10早期方案的進氣道差異

1984年1月部科技委在涿州召開新殲及其發動機的方案論證會;得悉與新殲有關的一位外國專家說渦噴15可以滿足新殲要求的意見後,使用部門要求仿製渦噴15,並得到空軍的支持。當時空軍的一位領導批評太行方案是航空工業部好高騖遠。”

這個“使用部門”只能是指成飛集團(611/132)、尤其是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611)。實際上611的心態如果不牴觸太行這樣的新發、而且是單發配新機的規劃,才是違揹人性的怪事:

"太行發動機兩度險遭下馬:曾被成飛和空軍抵制,寧給殲10裝渦噴

圖:太行

參照原航空工業部發動機管理局局長王祖滸的回憶文章,太行發動機早期始末大致如下:

一:80年代初期的發動機方案選型,更多考慮的是相關單位的前途

國內在改開以後,接觸到了大量西方新型戰機的信息,自研三代的想法從70年代末期就開始了。

發動機管理局在80年代初期,接到航空工業部黨組的指示以後,考慮過的新發方案有三個:

太行發動機兩度險遭下馬:曾被成飛和空軍抵制,寧給殲10裝渦噴

圖:米格23的發動機

1:山寨蘇聯米格23的發動機R-29-300。這個型號的發動機推力12.5噸,國內獲取的渠道是中東;中航技進口了4臺整機,而且410廠也為中東國家提供該發動機的維修服務。因此仿製的難度最低,風險最為可控;主要的缺點是,它重量大推比低、油耗高、壽命短,不是合格的三代戰鬥機動力。

2:410廠總經理程華明、606所長宋殿魁,則提出利用國內可以接觸到CFM56發動機的條件,在測繪國外成熟的核心機設計基礎上,自行研發一種三代加力渦扇發動機,這個方案就是後來的太行。

太行發動機兩度險遭下馬:曾被成飛和空軍抵制,寧給殲10裝渦噴

圖:CFM56發動機,軍民用航發之間從來就不存在涇渭分明的區別

但要指出的是,CFM56核心機雖然源自於F101發動機,但兩者並不能直接等同。太行定型後暴露的各種問題中,相當部分是由於未吃透CFM56核心機設計所引發的,此類問題至今尚未完全、徹底的排除。

3:燃氣渦輪研究院(624所,位於四川江油市,汶川地震後在綿陽重建)在改開後,試圖儘可能學習美國發動機研製體系——而絕非僅限於一個型號本身,開始研究的高推比中推發動機。該項目參照F404的相關設計資料,研製方法上模仿美國的核心機計劃路線,從頭進行正向自主研究。

王祖滸稱624沒有研發經驗,這個項目週期長、風險大、而且7.5噸的設計推力太低,因此不可行,要首先排除掉。

太行發動機兩度險遭下馬:曾被成飛和空軍抵制,寧給殲10裝渦噴

圖:F404發動機、F101發動機、F110發動機、CFM56發動機、TF34發動機,實際上都是美國G1核心機體系所衍生出來的應用型號,圍繞G1系列的發動機超過36個型號以上。

太行發動機兩度險遭下馬:曾被成飛和空軍抵制,寧給殲10裝渦噴

圖:雙中推鴨式佈局完全沒有問題,陣風設計就非常成功

王祖滸的文章中,透露了一種非常強的行政分配傾向:就是要通過新的發動機工程型號,扶著606所前進。比如在評價渦噴15時強調,“特別是仿製,主要工作量在工廠,606所得不到鍛鍊”;而在評價太行方案時,則強調“二是可使606所得到自主研發先進發動機的鍛鍊,培養提高技術幹部。”

把話說的赤果果一點,國內三代自研發動機採用單大推方案,實際上就是為了扶606上牆——因為若採用雙中推方案,則沒有理由捨棄624的方案再另開爐灶了。從這一角度來說,太行的立項邏輯,與渦扇六並無二致。

二:三機部內定太行,而成飛和空軍寧願要渦噴15

隨後發動機管理局向上級提交了太行方案的報告,這個選擇就已經代表了航空工業部總部機關的最終意志。但是“為了實現民主化決策,部科技委於1983年9月在北戴河召開發動機專業組會議,專門討論新殲的發動機方案。”

太行發動機兩度險遭下馬:曾被成飛和空軍抵制,寧給殲10裝渦噴

圖:斯貝MK202

在參選方案中,除了太行和渦噴15外,還包括斯貝改型、渦扇6改型。會議本身其實就是走流程和過場,勝選型號早已內定太行,渦噴15、斯貝改、渦扇6改都是陪太子讀書的炮灰。渦扇6改就是個瞎扯淡的空頭方案,而斯貝發動機當時國產化進程也開始陷入停滯,基本型樣機都在倉庫吃灰沒人管,遑論增推改型。

走完流程後,航空工業部正式向上級提交“以太行技術為基礎進行綜合工程開發的建議”的報告,提出:“研發經費4億元,週期8年,形勢大好。”但幾個月後,事情出現了急劇轉折:

太行發動機兩度險遭下馬:曾被成飛和空軍抵制,寧給殲10裝渦噴

圖:注意殲10早期方案的進氣道差異

1984年1月部科技委在涿州召開新殲及其發動機的方案論證會;得悉與新殲有關的一位外國專家說渦噴15可以滿足新殲要求的意見後,使用部門要求仿製渦噴15,並得到空軍的支持。當時空軍的一位領導批評太行方案是航空工業部好高騖遠。”

這個“使用部門”只能是指成飛集團(611/132)、尤其是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611)。實際上611的心態如果不牴觸太行這樣的新發、而且是單發配新機的規劃,才是違揹人性的怪事:

太行發動機兩度險遭下馬:曾被成飛和空軍抵制,寧給殲10裝渦噴

圖:606在80-90年代並非沒有太行就會餓死,他們還有渦噴14崑崙項目

611的前身就是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601所)的殲9設計團隊,後來隨著殲9項目南遷三線,分家獨立。從1970-1984,由於殲9項目幾度上馬下馬的不確定性,611不僅和132一度爆發極大的矛盾——爭奪殲7III項目設計權、替代殲9項目來保持單位的延續和存在;還差點被132給整個吞併了。

殲9下馬的兩個最核心因素,一個是朝三暮四頻繁變動的過高總體性能指標,另一個就是註定失敗的渦扇6。

對一直被髮動機決定命運,因渦扇六而生、也差點死在渦扇六上的611來說;落後但穩妥的渦噴15,以及理論上先進、但具備巨大風險的太行之間,更傾向於選擇哪一個是不言自明的。相似的理由,同樣適用於空軍。

三:俄國AL31F再度成為太行的命運節點

在國防科工委支持渦噴15後,王祖滸在和當時科工委主任鄒家華說,“這是一個犧牲發動機保飛機的方案”。以相同邏輯而論,最初把殲10規劃成單發大推佈局,純粹就是為了保606所能上任務而犧牲飛機了。

渦噴15和太行的方案矛盾中,三機部需要獲得來自最高層的支持才能逆轉太行的命運。三機部組織了大量專家和領導進行活動,比如聯名寫信、寫報告等,加上空軍黨委換屆等因素;最終渦噴15在1986年2月決定不再仿製,而太行發動機則在1987年8月開始驗證機研製。

1990年2月,太行經濟技術可行性小組給出了調研結論,提出研製費用20億元,研製週期8年;4月8日,太行工程列入重大專項。

但這一階段,國內又遭遇了另一個問題:同樣從70年代末期開始的主力先進機型外購計劃,終於要塵埃落定了;而最終被選中的蘇27戰機,其AL31F系列發動機,在性能和定位上,與太行發動機相當近似,可以作為殲10的動力。

"太行發動機兩度險遭下馬:曾被成飛和空軍抵制,寧給殲10裝渦噴

圖:太行

參照原航空工業部發動機管理局局長王祖滸的回憶文章,太行發動機早期始末大致如下:

一:80年代初期的發動機方案選型,更多考慮的是相關單位的前途

國內在改開以後,接觸到了大量西方新型戰機的信息,自研三代的想法從70年代末期就開始了。

發動機管理局在80年代初期,接到航空工業部黨組的指示以後,考慮過的新發方案有三個:

太行發動機兩度險遭下馬:曾被成飛和空軍抵制,寧給殲10裝渦噴

圖:米格23的發動機

1:山寨蘇聯米格23的發動機R-29-300。這個型號的發動機推力12.5噸,國內獲取的渠道是中東;中航技進口了4臺整機,而且410廠也為中東國家提供該發動機的維修服務。因此仿製的難度最低,風險最為可控;主要的缺點是,它重量大推比低、油耗高、壽命短,不是合格的三代戰鬥機動力。

2:410廠總經理程華明、606所長宋殿魁,則提出利用國內可以接觸到CFM56發動機的條件,在測繪國外成熟的核心機設計基礎上,自行研發一種三代加力渦扇發動機,這個方案就是後來的太行。

太行發動機兩度險遭下馬:曾被成飛和空軍抵制,寧給殲10裝渦噴

圖:CFM56發動機,軍民用航發之間從來就不存在涇渭分明的區別

但要指出的是,CFM56核心機雖然源自於F101發動機,但兩者並不能直接等同。太行定型後暴露的各種問題中,相當部分是由於未吃透CFM56核心機設計所引發的,此類問題至今尚未完全、徹底的排除。

3:燃氣渦輪研究院(624所,位於四川江油市,汶川地震後在綿陽重建)在改開後,試圖儘可能學習美國發動機研製體系——而絕非僅限於一個型號本身,開始研究的高推比中推發動機。該項目參照F404的相關設計資料,研製方法上模仿美國的核心機計劃路線,從頭進行正向自主研究。

王祖滸稱624沒有研發經驗,這個項目週期長、風險大、而且7.5噸的設計推力太低,因此不可行,要首先排除掉。

太行發動機兩度險遭下馬:曾被成飛和空軍抵制,寧給殲10裝渦噴

圖:F404發動機、F101發動機、F110發動機、CFM56發動機、TF34發動機,實際上都是美國G1核心機體系所衍生出來的應用型號,圍繞G1系列的發動機超過36個型號以上。

太行發動機兩度險遭下馬:曾被成飛和空軍抵制,寧給殲10裝渦噴

圖:雙中推鴨式佈局完全沒有問題,陣風設計就非常成功

王祖滸的文章中,透露了一種非常強的行政分配傾向:就是要通過新的發動機工程型號,扶著606所前進。比如在評價渦噴15時強調,“特別是仿製,主要工作量在工廠,606所得不到鍛鍊”;而在評價太行方案時,則強調“二是可使606所得到自主研發先進發動機的鍛鍊,培養提高技術幹部。”

把話說的赤果果一點,國內三代自研發動機採用單大推方案,實際上就是為了扶606上牆——因為若採用雙中推方案,則沒有理由捨棄624的方案再另開爐灶了。從這一角度來說,太行的立項邏輯,與渦扇六並無二致。

二:三機部內定太行,而成飛和空軍寧願要渦噴15

隨後發動機管理局向上級提交了太行方案的報告,這個選擇就已經代表了航空工業部總部機關的最終意志。但是“為了實現民主化決策,部科技委於1983年9月在北戴河召開發動機專業組會議,專門討論新殲的發動機方案。”

太行發動機兩度險遭下馬:曾被成飛和空軍抵制,寧給殲10裝渦噴

圖:斯貝MK202

在參選方案中,除了太行和渦噴15外,還包括斯貝改型、渦扇6改型。會議本身其實就是走流程和過場,勝選型號早已內定太行,渦噴15、斯貝改、渦扇6改都是陪太子讀書的炮灰。渦扇6改就是個瞎扯淡的空頭方案,而斯貝發動機當時國產化進程也開始陷入停滯,基本型樣機都在倉庫吃灰沒人管,遑論增推改型。

走完流程後,航空工業部正式向上級提交“以太行技術為基礎進行綜合工程開發的建議”的報告,提出:“研發經費4億元,週期8年,形勢大好。”但幾個月後,事情出現了急劇轉折:

太行發動機兩度險遭下馬:曾被成飛和空軍抵制,寧給殲10裝渦噴

圖:注意殲10早期方案的進氣道差異

1984年1月部科技委在涿州召開新殲及其發動機的方案論證會;得悉與新殲有關的一位外國專家說渦噴15可以滿足新殲要求的意見後,使用部門要求仿製渦噴15,並得到空軍的支持。當時空軍的一位領導批評太行方案是航空工業部好高騖遠。”

這個“使用部門”只能是指成飛集團(611/132)、尤其是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611)。實際上611的心態如果不牴觸太行這樣的新發、而且是單發配新機的規劃,才是違揹人性的怪事:

太行發動機兩度險遭下馬:曾被成飛和空軍抵制,寧給殲10裝渦噴

圖:606在80-90年代並非沒有太行就會餓死,他們還有渦噴14崑崙項目

611的前身就是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601所)的殲9設計團隊,後來隨著殲9項目南遷三線,分家獨立。從1970-1984,由於殲9項目幾度上馬下馬的不確定性,611不僅和132一度爆發極大的矛盾——爭奪殲7III項目設計權、替代殲9項目來保持單位的延續和存在;還差點被132給整個吞併了。

殲9下馬的兩個最核心因素,一個是朝三暮四頻繁變動的過高總體性能指標,另一個就是註定失敗的渦扇6。

對一直被髮動機決定命運,因渦扇六而生、也差點死在渦扇六上的611來說;落後但穩妥的渦噴15,以及理論上先進、但具備巨大風險的太行之間,更傾向於選擇哪一個是不言自明的。相似的理由,同樣適用於空軍。

三:俄國AL31F再度成為太行的命運節點

在國防科工委支持渦噴15後,王祖滸在和當時科工委主任鄒家華說,“這是一個犧牲發動機保飛機的方案”。以相同邏輯而論,最初把殲10規劃成單發大推佈局,純粹就是為了保606所能上任務而犧牲飛機了。

渦噴15和太行的方案矛盾中,三機部需要獲得來自最高層的支持才能逆轉太行的命運。三機部組織了大量專家和領導進行活動,比如聯名寫信、寫報告等,加上空軍黨委換屆等因素;最終渦噴15在1986年2月決定不再仿製,而太行發動機則在1987年8月開始驗證機研製。

1990年2月,太行經濟技術可行性小組給出了調研結論,提出研製費用20億元,研製週期8年;4月8日,太行工程列入重大專項。

但這一階段,國內又遭遇了另一個問題:同樣從70年代末期開始的主力先進機型外購計劃,終於要塵埃落定了;而最終被選中的蘇27戰機,其AL31F系列發動機,在性能和定位上,與太行發動機相當近似,可以作為殲10的動力。

太行發動機兩度險遭下馬:曾被成飛和空軍抵制,寧給殲10裝渦噴

圖:AL-31FN發動機

蘇27項目的引進,不可避免引發了爭議:蘇27會不會完全取代殲10,AL31F會不會完全取代太行。這又引發了圍繞太行的第二輪活動,並在1990年9月形成了不會減少國內自主項目經費的決議。

為了徹底避免AL31F衝擊太行,航空工業部的態度是堅決抵制AL31F的生產技術引進。在反覆的承諾、爭吵、妥協之後,國內在在1990年10月決定,AL31F只採購包括大修線在內的維護技術,以表達對太行支持的破釜沉舟式的決心。

結語:

1992年3月,太行發動機開始正式立項。在後來的研製過程中,它經歷了遠比最初預想要多得多的波折,成熟的也遠比預想的要晚。

國內諸多曲折的背後,實際上潛藏著國內發動機研製長期高投入、低產出的嚴重機制問題。其中的根源,將是筆者下一篇長文,將要結合近幾天的官方新聞進行詳細解析的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