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座小城,那座機場——致新中國的回憶

1986年,我出生在南方的一座小城,小時候小城經濟並不發達,我的童年沒有數不盡的玩具和逛不完的遊樂場,記憶中留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家附近的一座已經被廢棄的軍用機場。那時常常跟著小夥伴們一起去那裡玩,在一眼望不到盡頭的跑道里我們盡情地撒歡瘋跑。

風和日麗的日子我們會比賽騎自行車看誰能第一個到達跑道頭,起風的日子我們在那放風箏,有時候也會鑽到跑道旁的草叢裡玩,那裡的每一寸土地都有我們的腳印,每一寸土地都記錄著我們的歡聲笑語,在那裡我度過了我的童年,平淡、真實、簡單又美好,它印記在我小小的身體裡,沒有因為我的成長而褪色。至今我還會在它身上獲取力量、看清自己。

長大後才知道那個承載了我的童年時光的飛機場並不是一個普通的廢棄機場。它曾是國民政府抗戰時期南方最大的中美軍用機場之一,是國民政府重要的航空中轉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批通航機場,它的名字叫八甲嶺機場。

儘管曾經輝煌過,但它終究還是淪為了一座荒草叢生的廢棄機場。直到1999年來自世界各地的飛行大師們在張家界上演了一場征服自然的極限挑戰——穿越天門洞,飛機穿越天門洞後選擇降落在這個廢棄的舊機場上。這一盛事打破了它的平靜。哥哥是軍事迷,激動得帶著我去飛機場上見識那些戰鬥機和飛行員們,機坪上烏泱泱站滿了人,我和哥哥好不容易擠進了停放飛機的位置,一架架戰鬥機整齊地排列在那,那是我在哥哥的軍事雜誌上曾經看到過的戰鬥機,當我真的看到這一架架飛機出現在眼前時已經驚呆了,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見到真實的飛機。還記得哥哥興致勃勃地找那些戰鬥機飛行員們一一簽名,拿回家當成寶貝珍藏。短暫的熱鬧過後,它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如今哥哥珍藏的簽名早已不見,但是當時的場景卻還歷歷在目。

那時候的我從來沒有坐過飛機,周圍的大部分人也跟我一樣,如果要出遠門,我們乘坐的交通工具大都是汽車或者火車,一定要乘坐飛機的話,只能先輾轉到長沙,那裡有離我們最近的民用航空機場。2008年,那一年我大學畢業,第一次乘坐飛機,從天津到長沙,下飛機後我拎著沉甸甸的大箱子坐汽車到長沙火車站,再從長沙火車站坐兩三個小時的火車才終於到家,當時的興奮與激動現在已經淡忘了,但是其中的曲折卻仍然記憶猶新。2014年,我接到了媽媽的電話,她興奮地告訴我,我們的那座小城終於要建屬於自己的民用航空機場了。從此遠在他鄉的我與他們的距離更近了。2015年,家鄉的機場開通了西安航線,我搭乘首航航班,歷時兩個多小時回到了那座生我養我的小城。後來,我和父母不再因為距離而疏於見面,也常常聽他們說起跟朋友們一起相約乘坐飛機去其他城市或者其他國家旅行。乘坐飛機對於那座小城人們來說已經不再遙不可及,現在,它只是他們出行可選擇的交通工具中的一種。

幾年前回家看望父母的時候,我發現那座廢棄的八甲嶺機場已經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橋樑,一幢幢高樓。伴隨著時代的變遷,它已經徹底地消失了,但是在我的心裡它會一直存在。它曾經安靜地躺在那裡很多年,它讓我穿越了時空隧道,讓我對過去的剪影彷彿觸手可及;它默默地見證了新中國的日新月異,真實地保存了新中國的記憶。誰曾想到我現在的工作與飛機的關係這麼密切,也許冥冥中是它給我的未來以啟示,讓我的夢想有了錦囊,信念有了仰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