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本源大猜想

宇宙 體育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數學 黃粉蟲大麥蟲養殖 2019-04-26

物質的最小構成

大家都知道我們平時所見的物體是由分子或原子構成的,原子呢是由原子核和外圍高速無規則運動的電子構成的,原子核包含中子和質子,現在中子和質子還可以分成夸克。那夸克還可不可以再繼續往下分呢?我認為是可以的。我認為電子,質子,中子甚至光子以及暗物質,它們的本源構成肯定是一樣的。我們假設電子可以無限次分,那最後無法再分的最基本粒子質量肯定是無限小的,而且根據物質都是運動的,可以推出這個無限小的粒子肯定是由高速無規則運動產生的,就像電子高速無規則運動形成了一個球,它的體積是球的體積,質量是電子的質量,如果停止運動,會變成很小的電子。而無限小就是這樣球,如果停止運動,因為質量無限小,所以無法再分,所以停止運動就什麼也沒有了。所以無限小是由無做高速無規則運動產生的。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天地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宇宙本源大猜想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絕對靜止(時間靜止)的狀態

大家都知道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物質是以運動的形式存在的,而時間是描述物質運動過程的。好,那我們做一個假設,一個想象:如果一個物體絕對靜止了,會怎麼樣。比如一個蘋果,絕對靜止,有人會說還是一個蘋果,只是不動了而已。其實是不對的,因為組成蘋果的原子內部還在運動。如果一個蘋果絕對靜止了,不僅僅是原子不動了,高速運動的電子也會停止運動,那原子就解體了。質子和中子也是有內部的粒子高速運動形成的,如果靜止,那質子和中子也解體了。而更小一級的粒子也是由更加小的粒子做高速運動產生的,所以繼續解體……最後全部解體為無限小,無限小再靜止,就化為了無,一切都消失了,沒有了。所以絕對靜止任何事物包括意識都會消失,所以時間不會靜止。所以宇宙的起源也就是物質和時間的起源,就是無

宇宙本源大猜想

宇宙的模型

我們推測出了物質的構成和宇宙的起源,就可以推測宇宙的模型了。宇宙存在至少什麼都沒有,沒有物質,沒有運動,也就沒有時間的概念。因為意識也沒有,所以意識無法想象它的狀態,所以大家就不要想時間的起點之前是什麼狀態了。我們都知道宇宙是一個三維空間,而且還在不斷膨脹,那麼我們可以推測出宇宙原來是一個點,然後不斷膨脹擴大的。現在普遍流傳的宇宙大爆炸理論就是說宇宙是由一個質量無限大,體積無限小的點突然爆炸產生的。但是我覺得不是這樣的,因為不完美,我覺得宇宙是完美的,因為道是完美的,數學也是完美的。而數學是宇宙的意識邏輯形態。我的宇宙模型是這樣的。宇宙有一個起點,我們就叫它起點,它不斷的散發高速無規則運動的無,源源不斷的形成了無限小,因為密度的原因,無限小會往外擴散,所以宇宙不斷膨脹擴大,而整體呢是一個球形。無限小也在做高速的運動,因為都擠在一起,所以做的是高速無規則運動,近似於球形。在膨脹的過程中,有的無限小不斷組合,就是圍繞其他無限小做高速無規則運動,經過無數次組合,形成了物質的最基本粒子,我們叫它實子。一切物質,光子,電子,質子,暗物質等,都是由無數個實子相互不同組合構成的。繼續膨脹,實子又組合了各種不同的粒子,這些粒子又相互組合,最後構成了電子光子質子暗物質等,繼續膨脹,再構成宏觀物體。而結合的無限小隻是很小的一部分,還有大量的無限小沒有結合,散佈在宇宙中,同時也不斷隨宇宙膨脹。宇宙的膨脹,其實就是無限小不斷向外擴散的過程。這些無限小會自動形成合適的空間密度,越往宇宙外空子的密度越小,越往宇宙內空子的密度越高。而同半徑的空子密度是一樣的。空子的密度和運動狀態是物質存在的宇宙環境

宇宙本源大猜想

宇宙的模型

那宇宙會一直膨脹下去嗎?我認為會的。宇宙由於不斷的膨脹,外圍空子的密度會越來越低,物質存在的宇宙環境會越來越惡劣。因為空子越來越稀,內部的物質存在的環境會越來越冷,也就是粒子運動會越來越慢,星球離得越來越遠,恆星逐漸熄滅,星球越來越冷,逐漸接近絕對零度然後低於絕對零度,然後電子停止運動,原子不復存在。隨著膨脹的繼續,空子密度的繼續降低,組成物質的粒子不斷分解,不斷分解,經過無數次的分解,全部化為了無限小。繼續膨脹,密度繼續降低,最後無限小停止運動,消失了,化作了無。無迴歸起點繼續生成無限小。無限循環,生生不息

宇宙本源大猜想

萬有引力的解釋

大家都知道兩個有質量的物體之間相互吸引,我們叫做萬有引力。愛因斯坦說有質量的物體會對它所存在的空間產生壓迫,導致空間形變扭曲,使得兩個物體會相互靠近。這種說法很有道理,但不是很好理解。我覺得可能有另一種解釋。上面講過,沒有結合的無限小充斥著整個宇宙空間,包括物體內部。我們叫它空子。空子有一個特性,就是碰到實子會停止運動,化為無,迴歸宇宙本源起點,再生成無限小。於是物質周圍的空子就不斷消失,而遠一點的空子會源源不斷的補上來。於是物質周圍的空子就會向物質運動,越靠近物質運動的速度就越快,越遠速度越慢。如果是兩個物體,我們會發現,它們之間的空子流動速度比其他地方要快,因為這兩個物體相對的面都在不斷消耗空子,它們之間空子消耗的速度就快,所以流動就快。而流動速度越快,壓強就會越小,也就是空間壓力就越小。兩個物體之間的空間壓強相對較小,所以會相互靠近,而且速度回越來越快。為什麼流速越快壓力越小呢?因為流速越快,同體積空間的空子數量就越少。因為空子的運動是由前一個空子運動,後面的空子跟上,所以形成了距離差。速度越快,相同時間的距離差就越大。所以在物體的對側相同時間內撞擊的空子數量就越多。所以兩個物體會相互靠近

宇宙本源大猜想

愛因斯坦的四維宇宙模型

一維是圓上的閉合的線,二維是球的表面,三維是球形空間,四維是三維空間加上物質運動,也就是三維空間加上時間線。這就是愛因斯坦的四維宇宙模型。宇宙空間是不能脫離物質運動存在的,沒有物質的空間沒有時間的概念,意識也無法想象。物質是運動的,從大到小所有的物質都是在運動的。絕對靜止下也就是時間靜止,一切物質會消失,宇宙會變成沒有物質沒有時間的三維空間。時間是描述物質運動過程的,沒有物質就談不上時間。物質的最小構成是在做光速無規則運動的,所以物質的靜止能量E=mc?本來沒有質量,因為無做高速無規則運動形成了無限小,形成了質量,所以能量可以轉化為質量。而質量如果做核聚變或核裂變會損失質量,產生大量的能量,這是物質的靜止能量釋放出來一部分。所以質量可以轉化為能量。

宇宙本源大猜想

人類觀測的誤區

人類通過觀測,認為宇宙是是一個球面,就像地球的表面一樣,物質分佈在球面上。我覺得這是人類身處於宇宙中,視野太小的原因,有點像盲人摸象。以前的人類覺得天是圓的,地是方的,也是因為視野的原因。

在我看來,宇宙就是個不流動循環的大球,每處都有物質,而且近球心的物質密度大,遠球心的密度小。因為密度不一樣,所以物質運動會發生偏折。以光舉例,光在穿越不同密度的物質時,運動方向也會改變。所以光在宇宙中運動時,方向會不斷改變,最後變成圍繞球心做圓周運動。所以人類觀測到的光基本上是做圓周運動的,所以我們誤以為物質只存在與我們這一物質球面上

節選自本人原創小說《互聯網與大時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