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故事:一壺稠酒在長樂坊紮根,徐家的傳承用了四代人


西安故事:一壺稠酒在長樂坊紮根,徐家的傳承用了四代人

老東關 圖/@網絡

隋大興城(唐代長安城)裡曾有一百多個坊,其中有一坊叫長樂坊,位於太極宮以東、大明宮(唐時修建)之南,也稱朱雀大街東之第二街第一坊。睿宗景雲元年(710),把長樂坊的在藩舊宅立為大安國寺。代宗時尉遲青居住在長樂坊。

長樂坊偏東南側,興慶宮中部偏北有景龍池。唐景龍年間,這裡為九王子府第,唐玄宗李隆基幼年居於此。當時地下水湧出成湖數畝,得名景龍池。李隆基作太子後,利用這件事說他的住所有龍氣。登基後在此建立興慶宮,景龍池既宮中龍池,亦稱九龍池。因長樂坊有一脈好水,據記載唐時這裡產酒。

這種酒是用糯米和酒麴釀成,再加入黃桂,而得名黃桂稠酒。此酒狀如玉液,綿甜醇香,回味悠長,據說其歷史可追溯到周代的“醪醴”。唐代,酒文化得到空前發展,曾“醉了劉伶,狂了詩仙;催詩情萬丈,壯文人斗膽!”而“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著名詩句更是成就了飲中八仙。讓文人墨客癲狂的名曰徐家(長樂坊)黃桂稠酒。


西安故事:一壺稠酒在長樂坊紮根,徐家的傳承用了四代人

己亥年新春,剛過正月十五,我來到建國路建國四巷徐家稠酒坊,不大的小店窗明几淨、時尚明快,根本不像賣酒的場所,經營者為徐家第四代傳人徐波。為了能夠詳細瞭解徐家稠酒的來龍去脈,特意約來了徐家第三代傳人之一,徐波的父親,現年73歲的徐振京老人。

據徐老講,徐家自清末由其曾祖父從湖北遷往西安,初來乍到為釀酒方便(有院落)落腳城東席王,當祖傳的手藝得到恢復,銷售就成為首要問題,於是輾轉來到城鄉結合部——長樂坊,在此置房買地落下了腳。

按徐老所說,長樂坊酒坊所在院外有兩間門店,院內兩廈(東西)房一邊2間共4間,每間約10平方米;後院有二三十平方米,有甜水井一眼,地窖兩個,一個單獨儲酒,一個和水井連通,冬暖夏涼便於掌握釀酒溫溼度。這樣看來,充其量一個莊戶的宅基地(二分二)大小。


西安故事:一壺稠酒在長樂坊紮根,徐家的傳承用了四代人

80年代環城公園 圖/@網絡


西安故事:一壺稠酒在長樂坊紮根,徐家的傳承用了四代人

徐家黃桂稠酒長樂坊原址

其曾祖父安頓好一家老小不久,將釀酒祕方交給祖父徐仁福,留下“傳男不傳女”的遺訓後便去世了。到了徐振京十多歲時,要遷太爺的墳,他清楚的看到太爺著清式喪服,腦後留著長長的辮子。

徐仁福是徐振京的祖父,因祖上釀酒技術在他手裡得到發揚光大,後輩們多從他開始算起。

徐仁福1875年出生,自幼隨父親操習釀酒技術,因其勤奮聰慧,善於鑽研,又得家父真傳很快便技藝純熟。他為人和善、睦鄰友好,深得四鄰認可,加之對釀酒工藝精益求精,清末民初徐家黃桂稠酒在西安已有口皆碑。受高人點撥,徐仁福請人書寫“徐記酒肆”四字,刻於三尺石碑立在門前。這個“招牌”讓許多後人與八仙宮的“長安酒肆”石碑混為一談。

長安酒肆,相傳曾是唐代呂純陽先生遇漢鍾離權先生處。當年呂洞賓在此飲酒,遇鍾離權點化而得道,夢醒長安酒肆;也是李白在長安時,與賀知章、張旭等人常來喝酒的地方,詩仙多次醉臥於此。兩個酒肆演繹出幾多故事,讓長安文化、酒文化藉著酒香氤氳而來。


西安故事:一壺稠酒在長樂坊紮根,徐家的傳承用了四代人

長安酒肆碑


西安故事:一壺稠酒在長樂坊紮根,徐家的傳承用了四代人

民國時期西安城 圖/@網絡

從徐振京老人的口中我聽到了一個真實的徐家故事,也勘誤了一些網絡傳說。“1921年的清明前後,上午十點多,兩輛黑色轎車停在徐家門前,一位身著中山裝的中年人,在幾個軍人的簇擁下走進徐記酒肆,和我爺爺打了招呼後徑直來到後花園坐下。”徐老講故事一般繼續說道:“我爺爺和來人並不熟捻,但從其相貌打扮知是貴客,便用家藏陳釀招待來客。來者頻頻舉杯豪飲之際讚譽到‘果然名不虛傳!’隨後叫侍從從車上取來紙墨揮毫寫了‘徐家黃桂稠酒’幾個大字。因我爺爺不識字,隨後將題字放到家裡……”


西安故事:一壺稠酒在長樂坊紮根,徐家的傳承用了四代人

民國時期的于右任先生 圖/@網絡


西安故事:一壺稠酒在長樂坊紮根,徐家的傳承用了四代人

于右任先生墨寶


徐仁福有位朋友是中醫,常常與有身份的人打交道。一日來到徐家,徐仁福想讓其幫著看看題字,朋友看後大呼到:“此乃陝西省省長於右任先生之墨寶,老徐你祖上榮光啊!”從此,於書“徐家黃桂稠酒”成為徐家千金不換的金字招牌。

自古“琴棋書畫詩酒花茶”被譽為人生八大雅事,自徐家奉出於右任手書“徐家黃桂稠酒”招牌後,徐家稠酒店名聲愈發鵲起。一些文人墨客、政府要員都以品嚐徐家稠酒為一快事。徐家稠酒也與近代西安發生的大事件有了關聯。


西安故事:一壺稠酒在長樂坊紮根,徐家的傳承用了四代人

徐振京父親徐志貞先生

1926年西安之圍解除後,為慶祝勝利1927年1月,于右任就任國民軍聯軍總司令,在皇城召開的十三路總司令會議上,于右任以東道主身份宴請四方豪傑,宴請用酒就是徐家稠酒。

1936年西安事變發生後,專程前來解決西安事變的周恩來於1937年2月末,在西安飯莊宴請社會各界,徐家黃桂稠酒為總理告別用酒,這也是徐家黃桂稠酒首次在中共主辦的宴席上展露風采,同時為與西安飯莊締結友好奠定了堅實基礎。

共和國成立後,徐家稠酒因其工藝精湛,口味純正,有歷史傳承受到新政府的關注和禮遇,在物資供應一應困難的年代,給徐家認證“酒類專賣製造商”,每月專供優質大(糯)米三千斤,僅夠每週日一天的銷量。

西安故事:一壺稠酒在長樂坊紮根,徐家的傳承用了四代人

徐家老院當年生活場景

這個階段,徐家稠酒已傳承到第二代人。徐仁福有四子:徐志源、徐志恆、徐志忠、徐志貞,兄弟四人都會祖傳的手藝。在徐振京的眼裡,唯徐志恆(二伯)、徐志忠(三伯)二人最為突出。二伯敦厚朴實,恪守祖訓,在技術上追求嚴密細緻,用傳承的工藝釀製無出其右,其釀製的稠酒狀如玉液,酸甜苦澀辣五味俱全,尤其酒勁較大,深受一些出苦力的搬運工、腳伕等下苦人的喜愛,因酒勁大解乏,大家一買就二三斤。

三伯質樸而不呆板,活泛卻不耍滑,其技術盡得真傳,卻不囿於傳統技法,用現在的話說,能夠根據顧客需求與時俱進融合創新。他釀的酒分門別類許多種,突出黃桂與酒的香甜,度數偏低,深受政府領導、文化藝術大家們的喜愛。

西安故事:一壺稠酒在長樂坊紮根,徐家的傳承用了四代人

80年代的集市 圖/@網絡


西安故事:一壺稠酒在長樂坊紮根,徐家的傳承用了四代人

80年代的交通工具 圖/@網絡

1952年8月24日,三伯徐志忠按顧客要求將上好稠酒送到西京招待所,出於好奇悄悄向熟識的服務員打聽,客人原來是宋慶齡和郭沫若!文人與酒的結合,自是酣暢淋漓的豪飲,於是有了郭沫若“不像酒,勝似酒”高度褒揚,有了宋慶齡的頜首稱道。京劇大師梅蘭芳來西安演出,也親點徐家稠酒,喝了後手舞足蹈連連呼好。

後來,西安人民大廈、陝西(丈八溝)國賓館建成,這兩處均給徐家建了獨立操作室。徐振京興奮地說:“每當政府通知我三伯去執行任務(絕密)時,他提前沐浴、更衣,獨自在操作室進行稠酒釀製,短則一週,長則半月,直到任務完成後才回來。”其間,黨和國家領導人周恩來、王震、萬里,陝西省委書記趙守一等省市領導都多次以徐家稠酒作為招待(包括外事活動)用酒,並給予高度讚揚。

1980年,徐志忠先生以其精湛的釀酒技藝,被政府授予稠酒技師稱號,為陝西省稠酒釀造行業之唯一,至今被徐家後人津津樂道。


西安故事:一壺稠酒在長樂坊紮根,徐家的傳承用了四代人

徐振京老人和老伴寫家譜


西安故事:一壺稠酒在長樂坊紮根,徐家的傳承用了四代人

徐波創新釀製的新型稠酒

老長樂坊人王永生先生在“憶憶老東關的小吃”一文中寫到:“徐家醪糟有名,稠酒更是一絕,尤其是黃桂稠酒更是稠酒中的精品,奶白色的酒中星星點點飄浮著幾粒淡黃色的桂花,酒香、花香,沁人心脾。徐家兄弟之一原先在八仙庵對面八食堂做稠酒(為徐振京二爺之子徐天才),後來調到西安飯莊(公私合營時去了西安飯莊的為徐志恆),從此西安飯莊的稠酒譽享全城。”

徐家稠酒到了徐振京這一代,三伯徐志忠長子徐和平、次子徐太平均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傳承家族釀酒技藝,讓徐家稠酒紅火一時,徐振京搬到八府莊時也在做酒。2000年以後,徐家稠酒因種種原因逐漸淡出市場,雖然不公開銷售,逢年過節仍供親朋好友品嚐。

2015年,徐振京兒子徐波不願看到祖傳技藝被荒廢,在建國四巷以小店形式進行傳承,徐振京在技術上給予了很大支持,不但保住了這個幾近失傳的傳統技藝,還創新了一種類似白酒的新型稠酒,也讓有徐家稠酒情結的飲者循味而來,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


西安故事:一壺稠酒在長樂坊紮根,徐家的傳承用了四代人

徐波(左)、徐振京(中)和筆者


屈指算來,徐家黃桂稠酒從清末在長樂坊(原太平巷小學,今尊德中學對面)開店,到上世紀90年代初拆遷後,徐和平在唐城賓館、徐太平在樂居場薪火相傳,再到徐波在建國四巷開店,歷時140餘年,可謂:一杯濁酒見證三個時代;四世堅守只為八方來客。徐家四代人矢志不渝的堅守,正是中華民族工匠精神的具體體現,他們用百年時間築就了一個品牌——徐家黃桂稠酒。(注:本文部分文字引用褚向群“話說徐氏黃桂稠酒”一文,在此致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