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老師讓孩子背作文,請家長勇敢說不!這樣才能提升語文學習力

文 陸九奇

背誦的東西是別人的,倘不能靈活運用,永遠不屬於自己!——題記

如果老師讓孩子背作文,請家長勇敢說不!這樣才能提升語文學習力

文科知識常常離不開人的一種能力,這就是記憶力。通過背誦一定的材料,掌握某些方面的知識,對學語文、歷史等很有價值。這是毋庸置疑的。但也有人因此誤解文科,認為文科學的好全靠背誦!

在這種觀念下,甚至有的老師要求學生背誦範文,從而在考場上去套用,以確保自己的語文成績。這樣做真的好嗎?

以理解為前提的記憶,才是更優質的內容輸入。

對小學生而言,憑藉一生中黃金時間背誦一定的優質內容,如古詩文精華,對學好語文是一種必須。當你頭腦中存儲的東西多起來,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懂得行文的妙處,這對學好語文很重要。

小學生年紀小,理解的能力滯後於記憶力,這是不得已,所以趁著記憶力好,多背誦一點東西是可以的。但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要逐漸向“以理解為前提去記憶”,這才是更優質的內容輸入過程。否則,不僅享受不到輸入的樂趣,更可能因背誦過程的枯燥不堪,喪失學習興趣。所以——

要擺脫死記硬背,不要因死記硬背而傷害我們學習的興致。

如果老師讓孩子背作文,請家長勇敢說不!這樣才能提升語文學習力

一旦厭學,調整過程非常漫長

學習是一個探究的過程。以語文而言,探究優秀文章的構思過程,思考其言辭的美好,洞察其內在的結構等,才是更關鍵的學習。

如果我們一味地以背誦為主要學習手段,對語文學習勢必構成巨大的傷害。孩子一旦陷入“學語文就是背誦”的思想誤區,是很容易喪失樂趣,放棄對知識的探索,放棄語文學習的。

孩子一旦在內心深處放棄一種學習,想重新培養這種興趣,將會困難重重。

在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中:知道更多的信息並不會讓一個人的思維變得更高級。

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皮亞傑,曾經以認知發展的四個階段,來總結人的認知過程,分別對應不同的年齡段。其中第二階段(大約2-7歲)是前運算階段,這一階段中兒童開始使用語言、符號和圖畫來認識世界,但仍缺少運算能力。

如果老師讓孩子背作文,請家長勇敢說不!這樣才能提升語文學習力

皮亞傑,著名的心理學家

這時候的兒童記憶力很不錯,背誦各種語言材料看起來很輕鬆。到了第三階段(7-11歲),兒童的運算和推理便會替代直接思維,逐步開啟個體的運算、信息加工等能力。這時依然強迫孩子背誦大量資料,增加的各種信息,並不能在根本上讓他的思維變得更高級。

死記硬背會固化一個人的學習思維,從而導向機械的學習過程。高質量的文章,常常體現著作者豐富而靈動的創造過程,其構思的精巧、表達的高超,有著內在的值得學習和借鑑的地方。如朱自清的散文、魯迅的雜文、契訶夫的短篇小說等,包括中國優秀的古典詩文,當我們去探究作者在構思過程時,我們能從文本中讀出更多的東西,這比單純的背誦更有意義。

單純的記住它們,不能體會到它們的精妙之處,常常導致我們的學習變得機械和僵化,從而不會運用。即使在自己的文章中出現,也只是簡單的“引用”而已,這樣做意義不大。況且,對語文寫作而言,關鍵是生成“發散思維”,而不是“聚合思維”。

聚合思維和發散思維對學習有著不一樣的效果,後者讓寫作產生更優質的內容輸出,寫出好文章

聚合思維指的是從現成的資料中尋找正確的一種有效的、有規律的答案,又稱之為“求同思維”。簡單說,就是“只產生一個正確答案”的思維,我們常規見到的一些智力測驗題等,往往依賴這種思維。而寫作不同,它需要的是作者保持一個開放的、兼收幷蓄的“發散思維”,能以最大的靈活度去寫出精彩的文章。

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相反,它是對一個問題給出的N種不同結果。當我們詢問:這道作文題怎麼寫的時候?並不意味著這道作文題只有一種寫法,而是可以有N種不同的創意寫法,不同的人可以給出不同的答案;同一個人也可以給出許多不同的結果。

如果老師讓孩子背作文,請家長勇敢說不!這樣才能提升語文學習力

聚合思維和發散思維,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

可見,寫作和做數學題不一樣,需要的思維方式迥然不同。對大量背誦範文,依靠範文去寫作的孩子來說,他們逐漸形成的固化思維是:只要出這樣的題目,我就“套用”其中的某一篇!這是非常害人的行為。他們會逐漸喪失識別能力,以“同齡優秀範文”作為唯一的範本,去高度模仿,甚至完全謄抄一遍了事。在他們的心中,作文有了固定的答案!這樣做,無非是在傷害自己的創造力,從而讓自己喪失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是以獨到新穎的思路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能力當然適用於任何學科。在語文寫作當中,能靈活調動自己的認知資源,以新穎的角度切入,往往能創造出不走尋常路的“獨特視角”,從而給讀者締造一片全新的天空。所以,一個孩子認真寫作文,其本質是在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實現一篇文章的從0到1,或者說從無到有。如果只是在已有的範文基礎上去套作,這不僅是一個道德問題,更是一個思維固化的問題,是一個讓自己喪失創造力的問題。

和許多人推崇的“倒背如流”相比,擁有發散思維、創造性思維才是更好的學習方式。

許多人對所謂“倒背如流”非常羨慕,也聽過不少歷史上的故事,某人對某些書籍能做到倒背如流。其實,倒背如流並非一種異常過硬的語文學習力!真正的學習力在於發散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生成。

如果老師讓孩子背作文,請家長勇敢說不!這樣才能提升語文學習力

倒背如流未必值得豔羨和驕傲。這能對名篇佳作倒背如流者,是出於無限的熱愛和反覆的閱讀

背誦再多的材料,不管這些材料多麼的優秀,是歷史上傑出的名篇佳作,那都是別人的東西!不是你自己的。它們作為學習的材料,只具有“學習材料”的價值,如果不能運用良好的“信息加工”,去促使優秀思維的生成,它們對你的頭腦而言,只是一堆“死知識”,是沒有多少價值的東西。

以語文寫作而言,通過探究文章的內在思路,精通文中的表現手法,才能逐步走向“元認知”。

認知心理學家對“青少年能開始對其思維進行思考”,稱之為“元認知”。和認知不同,“元認知”是對認知的認知,以閱讀文章而言,認知是對文中的詞句進行辨認、對段落進行理解,進而實現整體認知;而元認知則是對認知活動做一定的調節和監控,在閱讀中會有更明確的閱讀目標,將注意力集中在閱讀材料的主要內容,對材料閱讀做有意識的調節等,以自我地檢查閱讀效果等。

學生因背誦而掌握的各種材料,如果不能進行有效的信息加工和處理,只是單一存儲材料,正如皮亞傑所言:是無法讓一給人的思維步入更高層次的,只是停留在固有的層次上。

如果老師讓孩子背作文,請家長勇敢說不!這樣才能提升語文學習力

元認知是對認知的認知

簡單套用自己的作文也不行!比如下面這個案例。

我所批改的一篇學生作文,他的材料是這樣的:在一個公園裡見到一個抖空竹的老人。老人年紀很大,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在人群散去後,抖空竹的老人引起作者的好奇,以為這是老人年輕時就會的一種本領。然而通過對話才發現,不是的,老人是七十多歲才開始訓練的,已經訓練十年時間。就這樣的一則材料,作者寫過兩篇文章,一篇是關於記錄這個老人的,還算符合題意。這次考試,作者“套用”自己的文章,去應對《終於讀懂你》的命題作文,然而最終得分只有25分(滿分40)。

其實這就是該學生沒有運用發散思維導致失分嚴重的典型案例。命題中有一個“終於”的字樣,這需要體現出一個作者在認識上的“轉折”“轉變”——從不懂到讀懂、從誤解到理解,這個轉變的認知過程,才是作者考慮的重點,否則全文給人的感覺很順,只在文章結束前表達自己的一點小小感觸,原來“老人不是年輕時學會抖空竹”,而是“七十多歲時才開始訓練”,於是我“讀懂了你”。這種轉折、轉變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即使“套用自己的作文”去應對考試,如果不能讀懂命題的意圖,只是把已經背誦好的範文拿出來,不做任何的信息加工和處理,只能導致全文在偏題和跑題。

如果老師讓孩子背作文,請家長勇敢說不!這樣才能提升語文學習力

例文片段截圖

總之,寫作和數學的確不同,它更需要你的發散思維,更需要你的創造力,你所背誦和記憶的東西,只有經過思維上的信息加工和處理,才能為我所用,才能保持一種良好的學習力。所以如果家長遇到讓孩子背作文的老師,請你一定勇敢說不!這樣做,不僅不能提升孩子的思維水平,還在戕害孩子的創造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