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報 | 雲南打出“組合拳”,確保181萬貧困人口儘快脫貧

播報 | 雲南打出“組合拳”,確保181萬貧困人口儘快脫貧

截至2018年底,雲南農村貧困人口181萬,貧困發生率5.38%,建檔立卡貧困村3434個,貧困縣還剩40個,仍是全國貧困人口和貧困縣最多、貧困程度最深、脫貧難度最大的省份,脫貧攻堅任務十分艱鉅。

雲南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把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作為重要抓手,堅持工作向脫貧攻堅聚焦、資源向脫貧攻堅聚集、力量向脫貧攻堅聚合,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面向基層、精準發力,把黨的力量彙集到脫貧攻堅最前沿,著力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推動黨的建設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相互促進,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組織保證和幹部人才支撐。

播報 | 雲南打出“組合拳”,確保181萬貧困人口儘快脫貧

圖為江城縣整董鎮整董村幹部與村民座談

1

建強一線“指揮部”

選派最強的幹部去扶貧

脫貧攻堅是一場硬仗,必須選最強的幹部上戰場,派最能打仗的人打攻堅戰。近年來,雲南堅持優秀幹部向脫貧攻堅一線集結,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2015年以來,雲南省累計選派2.2萬名幹部擔任貧困村第一書記,派出11萬名幹部駐村幫扶。目前,在崗駐村工作隊員達3.5萬名,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村“一村一隊”全覆蓋。

同時,將中央組織部、中央幫扶單位、教育部、上海市、廣東省等選派的298名掛職幹部全部派往88個貧困縣掛職,從省級機關選派96名幹部到88個貧困縣掛任黨委常委或政府副職,有力充實了貧困地區工作力量。

2019年2月,雲南省委又精準增派90名優秀年輕幹部組成工作隊,下派到怒江州、鎮雄縣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其中,省委組織部就選派了4名實職處級幹部下村。

人派下去了,更要發揮作用。

雲南用好考核指揮棒,出臺了《關於在脫貧攻堅第一線考察識別幹部的意見(試行)》等文件,堅持幹部在一線培養鍛鍊、在一線考察識別、在一線選拔任用,讓有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省委組織部開展了在脫貧攻堅一線考核考察幹部暨縣黨政正職分析研判工作,不打招呼,直插基層一線,直接瞭解掌握幹部真實情況。

2016年9月以來,提拔了14名脫貧攻堅實績突出的貧困縣黨政正職和55名貧困鄉鎮黨政正職,對11名不擔當、不作為、不勝任的貧困縣黨政正職和69名貧困鄉鎮黨政正職進行了崗位調整;2018年,全省共提拔使用了830名在脫貧攻堅一線政治表現過硬、工作實績突出的幹部,組織調整了150名推動脫貧攻堅不力、不勝任現職的幹部,樹立了憑脫貧攻堅實績說話,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導向,激勵廣大幹部在脫貧攻堅戰場上大顯身手、大展作為。

敢戰願戰,還要能戰善戰。

雲南始終抓好脫貧攻堅幹部的能力素質培訓,2016年以來,省級舉辦的264期主體班次中,有182期涉及脫貧攻堅,佔70%。

2018年以來,全省舉辦脫貧攻堅工作各類培訓班9483期,累計培訓幹部112.7萬人次;舉辦脫貧攻堅“送教下鄉”培訓班23期,培訓各類扶貧幹部6760人。

到2019年6月底前,全省扶貧一線幹部將全部輪訓一遍。

關心關愛,為扶貧幹部解決後顧之憂。

雲南大力關心脫貧攻堅一線幹部心理健康,及時組織幹部健康體檢,組織已脫貧出列的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以及省級單位派出的駐村工作隊員1100餘人開展療休養。

從2019年起,連續3年安排1600餘萬元專項資金,組織全省5200餘名扶貧幹部療休養。

2

打造攻堅“戰鬥堡壘”

讓每個黨支部充滿活力

貧困面貌和基層組織軟弱渙散往往是伴生的。幾年前,昌寧縣漭水鎮河尾村還戴著“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集體經濟空殼村”兩頂帽子。

自從“兩委”班子改選後,黨員幹部和村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成立了古樹茶專業合作社、農機專業合作社,實現村集體收入十幾萬元,困擾村民許久的人畜飲水問題和道路硬化問題也得以解決。

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讓廣大農村黨組織充滿活力。

從2016年開始,雲南省委連續4年圍繞“基層黨建”這個課題,實施了“基層黨建推進年”“基層黨建提升年”“基層黨建鞏固年”“基層黨建創新提質年”工作,以“釘釘子”的精神,一年接著一年幹。各地每年排查軟弱渙散黨組織,綜合“會診”評估,釐清問題、列出清單,分類制定整改方案,逐條整改、逐步轉化。

持續實施農村“領頭雁”培養工程。

雲南省注重從農村致富帶頭人、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復員退伍軍人、大學生村官中選拔村黨組織帶頭人。同時,每年對村黨組織書記開展分析研判,僅2018年,就調整貧困村黨組織書記595名。針對村幹部能力低、素質低等問題,依託雲南開放大學開展村(社區)幹部能力素質和學歷水平提升行動計劃,從2018年起,力爭用5年時間提升25000名左右村(社區)幹部學歷,省財政全額承擔學員全部學費。

劃出“硬槓槓”,進一步建強基層“陣地”。

印發了黨支部規範化建設達標創建辦法,明確達標創建方法步驟。全省納入達標創建的基層黨組織17萬個,2018年達標黨組織6.6萬個,2019年計劃達標黨組織7.4萬個,2020年計劃達標黨組織2.9萬個,推動黨支部三年全部達標。

2018年,協調省財政投資1.5億元,在2017年25個建設試點基礎上,在邊境縣(市)選擇30個行政村開展以“提升人居環境、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支持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為主要內容的村級“四位一體”項目建設工作,打造一批農村綜合改革的樣板和邊疆黨建長廊建設的標杆。

經過多年的持續推進,全省共投入建設資金64.7億多元,累計建成25981個村民小組活動場所,基本實現所有村民小組都有可供使用的活動場所。整合資金3.16億元,建成1701個鄉鎮食堂、廁所、澡堂、圖書室、文體室、開水房、電視房等“七小”設施,鄉鎮幹部職工工作和生活條件得到有效改善。

實施集體經濟強村工程,推廣強基惠農“股份合作”經濟,集中消除了一批集體經濟“空殼村”。全省5256個村實施“股份合作”經濟項目,2072個貧困村甩掉“空殼村”帽子。

建成“雲嶺先鋒”為民服務站1.6萬餘個,實現鄉鎮(街道)、村(社區)綜合服務平臺全覆蓋,不僅實現了黨務網上管理、便民服務事項線上辦理,更依託綜合服務平臺開展農村電商進平臺,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推進生產生活用品下鄉、高原農特產品進城、鄉村旅遊推介上網。

目前,綜合服務平臺入駐農村電商商家7529家,上架“一村一品”高原特色農產品15509個,通過線上推廣、線下交易的模式,進一步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截至2018年底,綜合服務平臺可提供便民服務65類,累計辦結便民服務事項2013萬件。

3

培育帶頭人

建設“不走的扶貧工作隊”

綠春縣大興鎮的趙菲,在鎮裡的黨建脫貧“雙推進”教育實訓基地參加學習培訓後,從對養殖一無所知很快發展成為當地有名的野豬馴養大戶,並從一名普通群眾成長為一名共產黨員,2017年還被評為雲南省“社會扶貧模範”。

在基層黨建和扶貧開發“雙推進”實踐中,趙菲這樣的模範越來越多。

為解決貧困地區群眾缺思路、缺技術的問題,雲南加強農村黨員幹部教育實訓基地建設,大力實施“明白人”“帶頭人”培養工程,把有致富願望、有培養潛力的農村群眾培育成“明白人”“帶頭人”,把群眾中的“明白人”“帶頭人”培養成黨員,把黨員致富能手培養成村組幹部,在脫貧攻堅中建設一支“永遠不走的扶貧工作隊”。

採取“萬名黨員進黨校”等形式對廣大黨員開展教育培訓,累計培訓普通黨員142萬餘名。

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還廣泛開展“雙聯繫一共建雙推進”活動,全省1.76萬個機關企事業單位掛包貧困縣、貧困村,59萬名幹部職工幫扶貧困戶。

大力實施人才扶貧行動計劃,為貧困地區發展提供智力支持。2019年起,雲南省為迪慶州、怒江州定製人才定點服務需求計劃,擬用兩年左右時間,分別選派50名人才到兩州所屬縣市駐點服務。

與此同時,開展“基層人才對口培養計劃”,每年從縣以下教育、衛生、農業科技部門遴選300名有潛力的中青年骨幹到省直部門對口研修,先後共選派5批1500人,培養一批具有帶動引領作用、“留得住、不會走”的人才隊伍。

降低貧困邊遠地區公務員錄取門檻,將選調生派到脫貧攻堅一線鍛鍊,把大學生村官調整到貧困村任職……隨著資金、人才、政策在貧困地區集聚,一個個產業在多種政策傾斜、資源彙集中成長起來,一個個貧困村在合力攻堅下陸續告別貧困面貌,黨建和扶貧開發雙推進帶來了雙促進、雙豐收,推動脫貧攻堅往深裡走向實裡去,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推動雲南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臨滄市:實施“鄉情聚才行動”

臨滄市聚焦組織建設,築牢戰鬥堡壘,建強骨幹力量,創新推進機制。

整合各類項目資金6.6億元,加大深度貧困地區資金支持力度;

開展“自強誠信感恩”等活動,建成村史室1590個,創辦“新時代農民講習所”1636個,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實施“鄉情聚才行動”“萬名幹部規劃家鄉行動”,聘請發達地區教育醫療衛生人才援建幫扶對口縣區,把優秀幹部人才匯聚到扶貧脫貧一線;

在全省率先實施“村幹部能力素質和學歷水平提升行動計劃”,讓2677名村幹部圓了大學夢;

在全省率先組建8個由廳級領導任組長的脫貧攻堅督查巡查組,駐各縣(區)開展常態化全過程督查巡查,選派27名處級幹部駐鄉(鎮)蹲點督導,督促縣(區)整改問題4066項。

迪慶州:深化“州校合作”項目

迪慶州深化“州校合作”項目,加強與中國藥科大學、雲南農業大學的友好合作。

吸引一批專家團隊到迪慶開展藏藥等高原特色優勢產業產品研發,組織實施“高寒壩區中藥材栽培技術研究與示範”“治療痛症特色藏藥貼膏劑產品開發研究及產業化”等科技項目,整合投入資金5400萬元,形成聖域天香犛牛系列產品,確保精準脫貧有產業支撐;

依託高校師資,邀請雲南農業大學種養專家講授實用技術,將實用技術帶到農戶家、田間地頭,培訓群眾超過4000餘人次。

實施“村幹部能力素質和學歷水平提升行動計劃”,分三年對全州188個行政村、社區主任、書記進行輪訓,實現全州376名農村幹部培訓全覆蓋,切實增強基層幹部扶貧能力和水平,強力助推全州脫貧攻堅工作。

硯山縣:打造“扶貧車間”樣板

硯山縣按照“黨建引領、組織帶動、黨員示範、惠及群眾”的思路,大力探索和推廣“扶貧車間”模式,共建成產業基地式、工廠合同式、來料加工式和居家電商式“四型”扶貧車間22個,總面積32.77萬平方米,總投資達2.02億元。

扶貧車間的建成,帶動當地發展特色產業種植1.6萬餘畝,培育致富帶頭人392人,帶動4014名群眾在家門口就業,輻射帶動1.2萬餘名貧困群眾通過扶貧車間就業增收,創造了“車間建在家門口、務工不用往外走、掙錢顧家兩不誤、幸福生活人人有”的脫貧攻堅新模式。

2018年12月,雲南省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和扶貧車間工作現場會在硯山召開,為全省扶貧車間建設提供了樣板。

檢槽鄉:建強“能人型”黨組織

雲龍縣檢槽鄉以“能人型基層黨組織建設”為抓手,聚集能人強堡壘、選用能人作示範、培育能人興產業。

實施農村“領頭雁”工程,吸納18名優秀青年進入青年人才黨支部,選派“能人”擔任黨支部書記,安排致富帶頭人、黨員中心戶、產業大戶結對幫扶貧困群眾。按照“定目標、定任務、定標準、定時間、定責任人”五定要求,建立脫貧攻堅網格責任區,選派專人駐村包片包組;

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和農特產品交易展示中心,推廣“黨支部+合作社+黨員中心戶+貧困戶”產業發展模式,吸納貧困戶入股合作社。

全鄉發展專業合作社27個、貧困村互助社7個、自然村互助社4個,實現貧困戶產業100%全覆蓋。

播報 | 雲南打出“組合拳”,確保181萬貧困人口儘快脫貧

姚美秀:

帶民致富的“馬鈴薯專家”

姚美秀,現任建水縣福新果蔬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兼黨支部書記。2018年度“全國十佳農民”、2019年“全國三八紅旗手”得主,雲南省委聯繫專家,雲南省拔尖鄉土人才。

姚美秀是位馬鈴薯種植專家。帶頭成立了福新果蔬專業合作社,探索“黨支部+合作社+示範基地”模式,帶領鄉親走致富路;承擔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1000畝優質無公害標準化馬鈴薯基地建設”和國家農民合作社示範社項目建設,合作社的“美秀福新”系列馬鈴薯成為當地知名的綠色品牌,推廣種植面積達5萬多畝,受益農戶3.5萬戶,帶動戶均增收2.9萬元,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36戶。

播報 | 雲南打出“組合拳”,確保181萬貧困人口儘快脫貧

鞠煒奇:

打造“信息化模範村”

鞠煒奇,現任德欽縣拖頂鄉副鄉長,拖頂鄉普通農村駐村扶貧隊員。

他運用網絡手段,在全州第一個實現村級“黨務、村務、財務、事務、商務”實時公開,對村民進行電商培訓,使原本信息閉塞的普通農村轉變成了一個“信息化模範村”。他還先後在網絡上發起愛心捐贈,成立“拖頂鄉高等教育公益金”,為拖頂鄉的貧困學子籌集學習、生活物資10萬餘元和公益金11萬餘元。聯繫北大校友及校友企業為4名貧困生提供一對一幫助,為即將畢業的學生提供實習崗位。該鄉考取大專以上院校的學生從2013年的33名增加到2017年的128名。

播報 | 雲南打出“組合拳”,確保181萬貧困人口儘快脫貧

吳長碧:

籌資改善基礎設施

吳長碧是昭通供電局彝良供電公司的一名員工,派駐彝良縣牛街鎮水田村擔任“第一書記”。

吳長碧先後協調近1000萬元資金用於全村基礎設施建設,籌資400餘萬元流轉200餘畝土地,建設各類大棚200餘個,幫助貧困群眾人均增收2200餘元。她還以個人名義,貸款70萬元幫助貧困群眾發展產業。她因此獲得了昭通市掛鉤幫扶和社會扶貧先進個人、南方電網公司年度“勞動模範”等榮譽。

播報 | 雲南打出“組合拳”,確保181萬貧困人口儘快脫貧

段必清:

青春奉獻脫貧事業

段必清,曾任瑞麗市勐秀鄉戶瓦村黨總支副書記,現任戶瓦山土雞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瑞麗市養雞技術協會理事長。

2009年9月,大學畢業的段必清來到勐秀鄉戶瓦山村,擔任大學生村官。他把10年最好的青春奉獻在山村,帶頭興辦養雞合作社,開設品牌實體店,實現農超對接,通過電商平臺淘寶,各大生鮮平臺銷售,不斷擴大養殖規模,帶領群眾養雞致富,帶動建檔立卡貧困群眾8000人實現脫貧致富。他被雲南省委表彰為“全省優秀共產黨員”,先後獲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全國優秀大學生村官等稱號。

播報 | 雲南打出“組合拳”,確保181萬貧困人口儘快脫貧

坡相奪:

村民信得過的“勞務中介”

左一為坡相奪

坡相奪是福貢縣子裡甲鄉金秀谷村黨總支書記,也是福貢縣駐珠海市斗門區勞務服務工作站管理員。

他一次次往返在相隔千里的珠海和怒江,帶領90餘名貧困群眾走出峽谷,到對口幫扶怒江的珠海工作。在坡相奪的努力下,金秀谷村80餘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有了穩定的務工收入,遠赴珠海務工的村民都得到妥善安置,人均月工資收入3000—4000元,實現了脫貧致富的夙願。他也成了群眾口中“信得過的坡中介”。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們

播報 | 雲南打出“組合拳”,確保181萬貧困人口儘快脫貧

供稿供圖 | 雲南省委組織部

編 輯 | 劉 瓊

微信公眾號版權說明

如需轉載本微信公眾號內容:

1.須保持圖文完整,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2.完整標註版權及稿件來源、作者;

3.未按此規定轉載的,本微信公眾號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聚焦三農工作隊伍

聚力鄉村振興戰略

播報 | 雲南打出“組合拳”,確保181萬貧困人口儘快脫貧

歡迎投稿

網站投稿:http://tg.xcgbb.com/

報紙投稿:[email protected]

報紙投圖:[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