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反擊戰,解放軍為什麼迅速撤軍,傷亡太大還是後勤不濟

1979年3月5日晚,新華通訊社奉我國政府之命發佈聲明稱:“由於越南侵略者不斷對我國進行武裝挑釁和入侵,中國邊防部隊自2月17日起,被迫自衛還擊,現已達到預期目的。中國政府宣佈,自1979年3月5日起,中國邊防部隊開始全部撤回中國境內。”

對越反擊戰,解放軍為什麼迅速撤軍,傷亡太大還是後勤不濟

以新華社發佈的這個聲明為標誌,中國人民解放軍在1979年初春進行的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進入了第三階段,即回撤階段。東西兩線參戰部隊分別在廣州軍區前指和昆明軍區前指的統一指揮下,採取交替掩護,邊回撤邊搜剿的戰法,在回撤過程中,繼續搜剿殘敵,擴大戰果。至3月16日,全部撤回中國境內。

這一仗,從2月17日開始到3月16日結束,前後一共進行了28天,時間並不長,只有短短的一個月。那麼,解放軍為什麼只打了28天就從越南全部撤軍了呢?要解開這個謎團,我們得從國際形勢、國內形勢,戰場環境三個方面來分析。

對越反擊戰,解放軍為什麼迅速撤軍,傷亡太大還是後勤不濟

我們出兵懲罰越南,可能面臨的風險主要來自北方,也就是蘇聯。眾所周知,蘇聯和越南在1978年11月3日簽訂了《蘇越友好合作條約》,該條約第六條明確規定:“一旦雙方中之一方成為進攻或進攻威脅的目標,締約雙方將立即進行協商以消除這種威脅,並採取相應的有效措施保障兩國的和平與安全。”事實很清楚,這實際上是一個軍事同盟性質的條約,而且明顯帶有針對中國的企圖。

對越反擊戰,解放軍為什麼迅速撤軍,傷亡太大還是後勤不濟

既然蘇聯和越南已經正式結成同盟關係,那麼我們對越南採取軍事行動,就極有可能引發蘇聯的干涉。為了避免發生蘇軍大舉進攻的可能性,就必須控制南線的作戰時間。畢竟蘇聯的戰略重心在歐洲,他把的四分之三強的兵力佈置在應對北約方面;而亞洲只有100萬人,佔四分之一弱。更加現代化的武器裝備也在歐洲。

因此,蘇聯如果要發動對中國的大規模進攻,就必然涉及到一個戰略重心轉移的問題,起碼要從歐洲調來100萬人,而西伯利亞鐵路的運力極其有限,蘇軍的作戰準備勢必消耗大量的時間。只要我們把行動時間控制好,蘇聯就來不及作出大的反應。

對越反擊戰,解放軍為什麼迅速撤軍,傷亡太大還是後勤不濟

對越作戰發起之前,中央召開了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那次著名的全會。全會作出了從1979年起,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在經濟建設問題上,從糾正急於求成的錯誤傾向和全黨要注意解決好國民經濟重大比例嚴重失調等問題出發,必須採取一系列新的重大措施,對陷於失調的國民經濟比例關係進行調整。

要實現四個現代化,就必然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產力,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變同生產力發展不適應的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改變一切不適應的管理方式、活動方式和思想方式。根據新的歷史條件和實踐經驗,採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經濟措施,對經濟管理體制和經營管理方法著手進行認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積極發展同世界各國平等互利的經濟合作。既然要以經濟建設為工作中心,實行改革開放,那麼顯然是不能長時間把幾十萬人的兵力放在國外打仗的。

對越反擊戰,解放軍為什麼迅速撤軍,傷亡太大還是後勤不濟

而我軍作戰的戰場,是距離國境線50公里(圖上直線距離)以內的越南北部淺近縱深地區,也就是越南邊境六省:萊州省、黃連山省、河宣省、高平省、諒山省、廣寧省。這裡屬於典型的熱帶山嶽叢林地,道路少,路況差。公路較少,一般沿谷地、河岸一側,傍山繞行,多為土石路面,路面較窄,曲半徑小,坡度較大,橋樑、涵洞多,負荷量小,雨季容易塌方、堵塞。山間馱運路和小路既少又窄,多沿山脊、叢林、河谷穿行,人可同行,馬走困難,而且經常不貫通。惡劣的地形和道路條件,不便於機械化和重裝備的運動,不便於大兵團作戰。

除了地形因素之外,氣候條件的影響也不容忽視,4月份之後,越南北方就要進入雨季,到時候大雨連綿,道路泥濘,更加不利於後勤保障,不利於大兵團和重型裝備的機動與展開。因此,我們必須要在雨季來臨之前就結束戰爭。

對越反擊戰,解放軍為什麼迅速撤軍,傷亡太大還是後勤不濟

綜上所述,無論是蘇聯威脅的存在還是國內建設的需要還是戰場環境因素,都決定了我們出兵懲罰越南不能曠日持久,而只能是一場短時間、淺近縱深、有限規模的有限戰爭。

因此,中央軍委確定的作戰方針是:“集中絕對優勢兵力,進入越南北部淺近縱深地區,穿插迂迴、分割包圍,各個擊破,速戰速決,速殲速回”。戰役決心是:“以15-20天時間,力爭殲滅越軍3-5個師的兵力,摧毀越軍在邊境地區的防禦體系和軍事設施。”

對越反擊戰,解放軍為什麼迅速撤軍,傷亡太大還是後勤不濟

搞清楚了以上事實,就自然明瞭解放軍迅速從越南撤軍,是按照戰前確定的速戰速決的預定方針實施的主動行動,而絕不是坊間盛傳的所謂後勤不濟或者戰局不利傷亡太大而被迫回撤。

既然解放軍這次教訓越南,是快打快撤的一仗,從一開始就沒有作長期戰爭的打算。那麼撤軍命令又是什麼時候下達的呢?說出來估計要讓不少人大跌眼鏡了,是3月1日!這個時間節點是個什麼概念?東線擔負主要作戰任務的55軍還正在攻打諒山市以北的外圍陣地,西線擔負主要作戰任務的149師還沒有向越軍316A師據守的沙巴地區發起總攻擊。

對越反擊戰,解放軍為什麼迅速撤軍,傷亡太大還是後勤不濟

也就是說,戰役第二階段的兩個主要目標都還沒有拿下,都還處於外圍戰鬥之中,八字還沒有一撇,中央軍委就已經決定了回撤的具體時間。這也從側面反映了一個事實:我軍高層對於部隊按照預定作戰方案完成任務,有著絕對的信心,整個戰役的進程,完全在我軍的把握之中。

速戰速決,速殲速回,既起到了教訓的作用,又避免陷入戰爭的泥潭,老一輩革命家對於國際局勢的掌握,對於戰場態勢的把握,令人不得不佩服!

作者為歷史學碩士,大學講師,專注中越戰爭史。

微信公眾號:南疆烽煙正十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