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5日,江蘇邳州張樓廟山興隆寺重修奠基,九月七日早上,廟山村民胡宗福在奠基處發現一大黿鱉,約十餘斤重。發現時,有的人要賣給商販,被制止並拿回廟中。後開車準備去大運河放生,不料轎車突然熄火。最後決定放在廟中供養。瑞祥物的出現無疑為廟宇重修增添了神祕色彩。

探祕:重修千年古寺挖遺址何以出土鼉黿?元代皇家廟宇為何在此?

這隻黿鱉與蘇州西園寺、動物園兩隻鱉完全一樣。只不過蘇州兩隻大而已。這種鱉頭頸下背部有疣狀的突起,我國民間還稱它為“癩頭黿”的“鵝頭” ,與下面突出部分清晰構成一個小鱉。背的下部分清晰的顯現出鱷魚的背紋。古籍中稱:大鱉為黿,鱷魚為鼉龍,這就是古書中屢見的鼉黿。

前去觀看的養殖專家認為是黿,就是古籍中的鼉黿,突出部分是馱著小黿,“馱”也是鼉的諧音。古書屢次提起的鼉黿應該是這種動物或者根據這種動物神話的瑞獸。

古詩常還把鼉黿與廟宇聯繫起來。宋·王安石《金山寺》詩: “扣欄出黿鼉,幽姿可時睹。”清·孫枝蔚《金山》詩之一:“僧老黿鼉大,鍾殘鼓角哀。宋·陳賡 《平水神祠歌》:“雷公電母踏煙霧,天吳海若驅鼉黿。”

我國古代很多詩文屢屢有鼉黿出現,其中關於廟宇的詩詞也存在大量有關詞句。這說明古代廟宇中就有供奉鼉黿的實例。我們從以上王安石等詩中可以得知,宋朝鎮江金山寺就有鼉黿出現。

那麼,江蘇邳州的廟山千年古寺遺址為何會出現黿鱉呢?這個千年古寺又埋藏著什麼歷史祕密呢?

張樓廟山,地處江蘇北部邳州近郊平原的一座小山上,山雖不大,海拔只有二三十米。遠古時候,特殊的地理位置,凸顯此山的自然風貌、人文地理。東到新沂馬陵山、南到八路巨山、西到八義集果滿山、北到邳城洪福山周圍方圓近百里,除此山以外沒有任何一個小土丘,山上有一座被稱作壽聖院的古寺。明末清初,有廟地400多畝,僱長工36人,喂騾馬25匹。當時有僧人83人,主持方丈為釋慧尼。每月初一、十五以及逢年過節,幾千善男信女前來上香,僧人擊鼓撞鐘。妙峰山熱鬧非凡。以後,由於兵荒馬亂、土匪橫行,逐步衰落。民國初年,五四運動以後,多數僧徒反響還俗。1948年,還有土地六七十畝,僱人耕種。1949年只剩和尚兩人還俗,被政府安排去邳縣港務局當工人。

2015年邳州佛教善男信女開始重建廟宇,發現元代被毀壞殘碑一座,碑帽文字“重修大壽聖院碑記”。碑文已毀。但僅僅碑帽不僅見證廟宇規模大,同時也說明廟宇地位也高。我們知道歷史上凡廟宇帶“大”字的都與皇家有關,如唐文成公主和親吐蕃建“大昭寺”;唐睿宗李旦以相王身份當上皇帝,建大相國寺;清康熙皇帝多次上五臺山思念父親還願,普濟寺改為大護國寺。特別是蒙古統一大中華以後,在大都(北京)建立諸多廟宇,凡皇家建立的寺院均以“大”字為首。如大護國仁王寺、大聖壽萬安寺、大興教寺、大興教寺、大天壽萬寧寺、大崇恩福元寺、大能仁寺、大天源延聖寺、大承天護聖寺、大慈恩寺等等。

探祕:重修千年古寺挖遺址何以出土鼉黿?元代皇家廟宇為何在此?

那麼,我們不能不產生疑問:邳州廟山一隅,何來與皇家有關的廟宇?

原來元代還沒有現在的京杭大運河,廟山離下邳也不過十多公里。由於黃河奪泗等諸多原因,流經廟山的沂水成為金元與南宋攻防互動的主要通道。在宋元共存的時期,共同的宗教信仰,下邳是元蒙與南宋文化融合的最佳地。

這時蒙古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政權,出現一位傑出的中華民族契丹族人才耶律楚材。在金章宗明昌元年六月二十日(1190年7月24日),耶律楚材生於燕京(今北京),他出身契丹貴族家庭,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九世孫、東丹王耶律倍八世孫、金朝尚書右丞耶律履之子。這位祖籍於契丹(遼)、出仕於女真(金)、成功於蒙古(元)的英才,元太祖成吉思汗十年(1215)便成為元朝朝廷的重要“輔臣”,元太宗窩闊臺三年(1231)為內閣首輔中書令(宰相)。從此他便在大中華的民族、宗教、文化融合中大顯身手。耶律楚材是十三世紀中國的一位大政治家和大學者。就他的政治活動而言,在窩闊臺時期,他主持大蒙古國對中原地區的治理,使蒙古遊牧貴族在適應中原封建文明的道路上大大前進了一步。他以自己積極的活動促使大蒙古國居庸關內外的地方很有特色的聯繫在一起了。現存的元代文獻表明了邳州的廟宇與耶律楚材及元朝朝廷關係。耶律楚材在蒙古佛教宗師行秀大師(俗稱萬鬆老人)處參禪三年,萬鬆老人認可他為世俗弟子,法號湛然居士。耶律楚材推廣萬鬆老人“以儒家治國,以佛教治心”理念。

蒙古滅金後,身為宰相的耶律楚材來到邳州。按照他的治國理念,當然要興建佛寺、孔廟。在《湛然居士文集》中,有一篇《重修邳州宣聖廟疏》:“宣尼萬古帝王師,可嘆荊榛沒古詞。重整庠宮闡文教,顒觀日月再明時。”

耶律楚材來邳州巡查,應該是1234年至1244年,元朝滅掉金國佔領邳州。這期間耶律楚材恰好任元朝中書令(宰相)。是元朝舉足輕重的人物。決定在與南宋攻防前線建立皇家廟宇,表示統一天下的決心,元太宗窩闊臺敕旨建造是順理成章的。也說明這時元朝的中心任務是統一天下,邳州一帶是政治、軍事、宗教、文化重要地區。上文提到元代皇家在大都建立廟宇基本上都是公元1279——1332年。大都作為皇家建立廟宇地方。在此以後統一天下,朝廷不可能在京城以外建立皇家廟宇。

如此規模的皇家廟宇,國家、佛教及地方典籍中卻沒有任何記載。原來,儘管蒙古統治得到認可,但他實行殘暴的民族政策。建國後沒有緩和反而加重了民族矛盾,幾十年便被推翻。無論是邳州還是北京,寺廟中皇家的標誌“大”字就沒有了。大漢族主義的文人學士不把元朝作為中華民族的正統看待。明太祖朱元璋當過和尚,大中華信仰佛教為主體,元朝就對宗教實行包容融合態度,明初當然“不看僧面看佛面”,鞏固了佛教各派在中國諧和共同發展。以至於後來“大明正德十一年三月”即1516年,壽聖寺“住持發心比丘續時,同施主李經等”, 鑄大鐵鐘一口,銘文稱寺為“妙峰山壽聖院”而無皇家寺院的標誌“大”字了。耶律楚材去世四十五年後,元世祖忽必烈親自在大都主持建大聖壽萬安寺,這個“聖壽”不能不說是受“壽聖”啟發。“聖壽”也好,“壽聖”也好。恐怕都與天子壽誕有關吧。

探祕:重修千年古寺挖遺址何以出土鼉黿?元代皇家廟宇為何在此?

所以各種典籍中沒有下邳壽聖寺的記載,原因是這個寺廟不是漢族人傳統的寺廟。他屬於蒙古人的藏傳佛教。據廟山退休教師李增啟講:58年大鍊鋼鐵,發現廟山佛像與眾不同,佛像內也塑造五臟六腑。廟宇管轄範圍與其餘廟宇不是一個系統。這個廟管轄周圍建秋(古稱壍坵)、徐口、羅堂、王酒店四個廟宇。與周圍其他廟宇沒有多少聯繫。充分證明元代宗教融合留下的痕跡。這說明原來邳州就有“壽聖寺”。考目前全國能夠查出壽聖寺(壽聖院)近三十座。最早是山西芮城壽聖寺,據稱建於東漢永平十年(67),但歷史資料最早只有北宋“元豐辛酉”年(1081)才見到,況且東漢永平年代全國只有下邳、長安有佛教蹤跡。其次是安徽長興壽聖寺,傳說建於三國吳大帝孫權赤烏年間(238—251)。太原壽聖寺雖是北齊皇建五年(560)所建,但原來不叫“壽聖寺”,直到清代才改為現名。湖南衡山唐鹹通年間建“壽聖”,但他不是佛教的寺而是道教的“壽聖觀”。其餘均為唐以後所建,或古寺改名、改建。這樣壽聖寺名稱最早來自三國東吳。孫權的父親孫堅漢末任下邳承(副縣級),當時下邳正是嚴佛調、笮融崇佛時期,佛教在下邳發展方興未艾。孫權家族崇尚佛教是符合史實的。況且當時張樑、張角、張寶“黃巾軍”以道教“太平道”名義起義。道教為統治者所忌諱。江南道教首領于吉就是被孫權的哥哥孫策所殺。傳說吳國太招贅劉備為女婿就是在鎮江甘露寺大佛殿舉行的。可見當時吳國對佛教的崇敬。爾後,應該是南北朝時期,下邳人建佛寺,引用東吳“壽聖寺”之名,也藉此紀念這位下邳出生、為中國佛教在江南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吳大帝孫權也是順理成章的。廟山壽聖寺應該和邳州占城石屋寺、四戶白馬寺一樣為南(梁武帝)北(魏孝文帝)朝雙方天子都酷信佛教時所建。

邳州皇家廟宇出現,說明窩闊臺時期,朝廷為了鞏固新佔領的金國地區,並對南宋進行影響,把佛教的融合重點放在邳州。

【本文作者:崔學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