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園林:古人的中庸之道

佛系園林:古人的中庸之道

江南園林,攝影

園林是由物構建的空間,造園人常通過物的形式組合來表達特定內涵。今天,時尚芭莎藝術將從園林的外牆談起,揭示在斷與不斷、自然與城市、出世與入世的矛盾中,園林所蘊含著的古人思想裡的中庸情結。

狹居於城市的鋼鐵森林間,園林大約承載了現代人關於古典生活方式的追憶。走進一座中國古典園林,或是關於虛實掩映裡的生趣,或是關於疊石水澗內的幽情,古典以某種可見的形式被察覺。園林空間內的山、水、林、石與建築彷彿成為了可閱讀的文本,傳達著關於個人和時代的敘事。

佛系園林:古人的中庸之道

隔而不斷的外牆

不同於現代公園,園林作為個人棲居的空間,向來帶有某種私密的意味。而這種私密,首先體現在園林的四圍多以牆與外界隔斷。

佛系園林:古人的中庸之道

江南園林,攝影

佛系園林:古人的中庸之道

江南園林,攝影

但這種隔斷大約並不徹底,如那些半透半隱的花窗、高出簷上的竹木、毗鄰傍依的山水......仍在細微處關聯著牆內牆外的世界。

佛系園林:古人的中庸之道

江南園林,攝影

佛系園林:古人的中庸之道

江南園林,攝影

佛系園林:古人的中庸之道

江南園林,攝影

這種聯繫不僅關乎景緻,亦關乎著人的觀看。於路人而言,實壁內嵌的漏窗、窗內掩映的樹影,彷彿某種令人悵惘的誘惑;而於主人而言,遠山近水,因借入園,有限的物理空間在內外山水的互文中被放大。

佛系園林:古人的中庸之道

江南園林,攝影

佛系園林:古人的中庸之道

江南園林,攝影

抽象而言,內外的相互觀看彷彿園林身上某種社會性的隱喻,那些隔而不斷的牆面既是物理層面的,也是意義層面的。

例如他者在由外入內的觀看中,所期待捕捉的信息不僅關乎園林,也關乎園林的主人。而園主人也希望通過參與園內山水林石的佈置與設計,由內向外傳達特定的思想。

佛系園林:古人的中庸之道

江南園林,攝影

佛系園林:古人的中庸之道

形式的意義

園林需藉助特定的形式來傳達思想,最容易識別的大約便是關於梅蘭竹菊的君子氣質象徵。

佛系園林:古人的中庸之道

江南園林,攝影

此外如太湖石,亦發展出一套透、漏、瘦、縐的審美邏輯,成為古代文人自述其志的重要媒介。

佛系園林:古人的中庸之道

江南園林,攝影

佛系園林:古人的中庸之道

江南園林,攝影

而除去山水林石,意義的文本也以對聯的形式被呈現。例如蘇州留園五峰仙館處留有一幅楹聯,所謂:

讀書取正,讀易取變,讀騷取幽,讀莊取達,讀漢書取堅,最有味卷中歲月

與菊同野,與梅同疏,與蓮同潔,與蘭同芳,與海棠同韻,定自稱花裡神仙

以書意對花語,別緻地傳達著園主人的生活態度。

佛系園林:古人的中庸之道

江南園林,攝影

佛系園林:古人的中庸之道

江南園林,攝影

有時,甚至園林整體的佈局也傳達著意義。例如蘇州著名的耦園,便儼然是一首美麗而含蓄的情詩。耦本意兩人齊耕,若通偶講,有佳偶的意味,若通藕講,又喻節節關聯,難以分割。其中分為東西花園,東園開以方窗,堆以黃石;西圓則開以圓窗,疊以湖石,兩處內部的佈置相互呼應,別有韻味。

佛系園林:古人的中庸之道

江南園林,攝影

佛系園林:古人的中庸之道

古人的理想生活

古人造園,大約需遵循一定規矩,講究疏密相間、大小對比、迂迴曲折、對景借景,以求效法造化、純然天成。

佛系園林:古人的中庸之道佛系園林:古人的中庸之道

錢維城《獅子林圖卷》,紙本設色,187.3×38.1cm

其中關於自然風格的偏愛,大約也折射出了造園的主要群體——士大夫們對於閒逸情致的追求。而如此心境下的審美不僅反映在園林裡,也反映在各樣的藝術形式中。

佛系園林:古人的中庸之道

唐寅《草屋蒲團圖》,紙本設色,84×28.1cm

佛系園林:古人的中庸之道佛系園林:古人的中庸之道

鄭板橋《蘭竹卷》(局部),紙本水墨,34.9×374.7cm

但這種追求並不單純,而多是處於一種與現實社會的對峙中。士大夫們一方面嚮往山林野趣,以修築園林,隔避現實;但另一方面又將園林置於城市空間,與外界隔而不斷,產生著各樣的關聯。這其中似乎有些矛盾,但正是這種矛盾反映著古人理想的生活狀態。

佛系園林:古人的中庸之道

王鑑《九峰讀書圖軸》,紙本水墨,142×57.5cm

白居易曾作《中隱》一詩,開篇直言“大隱住朝市,小隱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囂喧。不如作中隱,隱在留司官”。因為不喜歡城市的喧囂,而修築園林經營人工的自然;因為不喜歡山林的清冷或隱逸的貧賤,而仍舊與世俗保持著聯繫。其中關於自然與現實、出世與入世的權衡,大約便是古人心態的某種寫照。

佛系園林:古人的中庸之道佛系園林:古人的中庸之道

項聖謨《林泉高逸圖》,紙本水墨,33×126cm

現代語境裡的所謂佛系、所謂知足,大約也滲透著類似古人心思的取捨。或許這般中庸的情結也體現在隔而不斷的外牆中,體現在園林內外自然空間與城市環境的對峙裡,體現在出世與入世的取捨裡,彷彿深入民族的性格肌理中延續千年,至今仍未斷絕。

精彩回顧:

沒有《源氏物語》,日本文化可能會垮?

你心碎過嗎?很疼吧!藝術家如何表達心碎呢?

春日到來,愛的花園長什麼樣?

[編輯、文/汪星宇]

[本文由《時尚芭莎》藝術部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