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問為啥對陵川西溪情有獨鍾?

元好問為啥對陵川西溪情有獨鍾?

微信廣告合作/13903568008、13663561666

還記得小編為大家推送的兩篇好文

元好問為啥這麼千里迢迢來陵川?

“問世間情為何物”原來是在晉城寫的

今天

小編繼續為您推送

元好問為啥對陵川西溪情有獨鍾?

元好問與陵川(3)

文/秦文堂

千年古廟,西溪刻石有遺篇

元好問,我國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文學家、詩人和史學家,是宋金對峙時期北方文學的主要代表,被尊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是金代繼党懷英、趙秉文之後的又一位“文壇盟主”。其詞可與兩宋名家媲美,為金代一朝之冠。著有《元遺山先生全集》、《遺山樂府》等鉅著,編撰了金代的詩歌總集《中州集》,留存下了大量金代文學作品。元好問流傳下來的詩歌就有1300多首,內容非常豐富。一些詩篇生動反映了當時改朝換代帶來的社會動亂,以及百姓苦難,格調沉鬱悲涼,堪稱一代“詩史”。

跨環城路,西出陵川小城,柏油路蜿蜒西下,兩旁山峰與溝壑,植被茂盛,風景秀麗,蒼松翠柏,鳥鳴水幽。春來暖風徐吹,野花遍地,豔陽高照,天藍水綠。植物園,牡丹園,一片生機盎然。沿途約幾里路,一步一景,景觀各異。人行步道,遊人如織,晨起光景,傍晚時分,觀景散步,各得其所。這是一個美麗的地方——西溪。近些年來,陵川縣政府投巨資對西溪進行開發,建成了規模較大的有現代氣息的西溪生態園。

西溪又名鳳水,名字都甚有詩意。我想,可能因其位於棲鳳山腳下,溪水常年奔流而名之。其雖和陵川山城為一體,但西下海拔高度落差甚大,故縣城尚無春色之時,而西溪已是春意盎然。加之四周群山環抱,日暖風和,給陵川飽受春寒之苦的人們帶來極大的驚喜。所以,文人把“西溪春色”排居陵川古八景之首,(西溪春色、黃圍靈湫、仙台概勝、秦嶺臥雲、靈泉瀑布、熊山吐月、龍門晚照、錦屏朝霞。)歷來為古代文人騷客遊覽和吟詩作賦的好地方。

元好問為啥對陵川西溪情有獨鍾?

山環水繞,綠樹掩映之中,還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民間文化底蘊深厚的西溪二仙廟。

西溪二仙廟又稱真澤宮,據碑文記載,創建於唐乾元年間(758年-759年),宋崇寧年間(1102-1106年)加封“真澤宮”,金皇統二年(1142年)擴建,後歷朝歷代皆有修葺。後殿、東西梳妝樓為金代所建,剩餘皆明清建築。

西溪是元好問在陵川求學期間經常遊覽的地方,二仙廟更不知道曾經去過多少次。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元好問不但天資聰明,出身於書香門第,有得天獨厚的讀書條件。而且其父元格曾於多地任職,多年奔波於官場,陵川縣令任前,曾當過山東掖縣、甘肅隴縣等地縣令,無論其任何地官員,總是把神童兒子元好問帶在身邊。這使元好問自幼能夠歷覽各地名山大川,領略不同的自然風景,並歷經不同名師的指教,增長了各種知識和才幹。也養成了既於書本有緣,又於大自然親近的習慣。古代陵川,東部山區無路可走,離城甚遠,南太行絕美的風景還很少人知曉。所以,西溪便成了元好問心中最美的地方。

元好問為啥對陵川西溪情有獨鍾?

現在,當我們遊覽西溪二仙廟的時候,我們會看到中殿後牆上,在層層青磚之中鑲嵌著青石做成的一塊不大的石碑,上面鐫刻著《遺山先生元公留題》的一首七言絕句,全詩如下:

期歲之間一再來,

青山無恙畫屏開。

出門依舊黃塵道,

啼殺金衣喚不回。

據文獻記載,這首七絕後面還有一個後記,遺憾的是未刻在石碑上,後記裡有具體的寫作時間和落款:“泰和乙丑清明前三日,太原元好問題”。通過這個落款的時間,可以證實元好問的這首七絕和他的《摸魚兒·雁丘詞》寫於同一年。

我們可以想象,於清明節前三日,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元好問和三五文人雅士遊覽西溪,裡邊一定少不了郝思溫等同窗好友,甚至可能是恩師郝天挺帶他們一起來的,就像我們現在的課外活動。置身於西溪美景中,春色無邊,水綠山青,大家抑制不住心中的衝動,每人都乘興寫下了與西溪有關的詩篇。也可能就是老師郝天挺給弟子們佈置的作業,元好問的這首七絕能夠被守廟人收藏,在大家所有的詩歌中,一定是得到了郝天挺的首肯。

從內容上看,此詩寫出了西溪毫無人為雕琢的原始自然風光,青山披翠,黃塵古道,鳥兒飛鳴,西溪如打開的畫屏,遠山近水,春光藍天,明清怡人,好一派西溪春色。字裡行間直接表現了作者遊覽西溪的興奮心情,雖然是西溪的常客,但每次來到西溪,都會陶醉於西溪的美景中,總是不想早點回去讀書。當然,“啼殺金衣喚不回”,並不是真的聽著“金衣”鳥兒不停的脆鳴,不想回山城的“棣華堂”裡讀書,而是文學作品中的一種表達方式,用年少人的普遍心理來反襯西溪春色之誘人,抒發了自己融入美麗的大自然的那種愉悅心情。

元好問為啥對陵川西溪情有獨鍾?

西溪二仙廟有悠久的歷史,幾個朝代的建築同處一廟,實在叫人驚訝。那些眾多的神話傳說老百姓喜聞樂見,美好無比。還有最少600樹齡的十二生肖柏,又是何等的神奇!但在民間文化底蘊十分豐厚的二仙廟裡,元好問的石刻詩歌才是最大的亮點,只有元好問的這首七絕,才是二仙廟含金量最大的千年文化招牌。

元好問為啥對陵川西溪情有獨鍾?

元好問對於西溪情有獨鍾,“期歲之間一再來”,除了西溪獨特的自然風光秀麗寧靜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廣交陵川文化名士,探訪志同道合的文友。青少年時期的元好問,可以說他的人生的三部曲就是:讀書,遊景,交友。在陵川六年的時間裡,結交了一批陵川傑出的文化名士。家住西溪的秦略父子就在其中。

元好問為啥對陵川西溪情有獨鍾?

秦略字簡夫,陵川人,自號西溪老人。少時舉進士不中,即隱居陵川西溪,以詩為業,著有《西溪集》。秦略之子秦志安,字彥容,號通真子。金元之際傑出的道教人物,他編著的多部道教文獻都是頂級的道教教義。所以,秦略父子都是當時的文化著名人物。雖然元好問與秦略從年齡上屬於隔輩關係,但自從與其父子相識後,一流的品德及文采使之相互之間相見恨晚,文學方面相互之間的欣賞和切磋,元好問與其父子均成為終生摯友。他們常在西溪遊玩美景,品茗論詩,問道時事。秦略後因戰亂離開西溪,南遷河南,但相互之間仍常有音信往來。從元好問詩中所述,二人的忘年交情可見一斑。

三月不見君,

渴心欲生塵。

論文一樽酒,

雅道誰當陳?

元好問為啥對陵川西溪情有獨鍾?

元好問晚年編纂《中州集》,收錄了秦略部分詩章,併為其親作小傳。秦志安過世後,元好問為他親撰《通真子墓碣銘》,記述了他在道教方面的特殊成就。元好問這些所作所為,都是他們真摯友誼的最好最直接的見證。從而,我們可以瞭解到元好問不僅文學上才華橫溢,而且人格上有情有義。

西溪在元好問的心中,是永遠的那麼美好、年輕和快樂。他在陵川的六年,正是他風華正茂的年齡,恩師教誨,知己相伴,遊賞美景,吟詩作賦,終成飽學之士。為國效命是元好問最大的理想,大好前程好似就在眼前。

但他的仕途,他的人生並不是順風順水。據一些文獻記載,元好問中進士,有人汙衊他憑的是後臺趙秉文,光明磊落的元好問決不落此名聲,時過三年,再次赴考,終於進士及第,走入仕途,這是他第七次應考,那時他已經35歲了。當時國家也處於風雨飄搖之中,蒙古大軍覬覦中原已經多年,年年戰亂,百姓民不聊生。其間又逢家庭變故,父死妻亡。後來,蒙古鐵騎直踏他的家鄉,屠城十萬,才子長兄元好古命喪黃泉,元軍一路南下,隨即金亡。元好問和諸多金代官員被囚禁,被釋放時已是45歲,雖然忽必烈求賢若渴,勸其為元當官效命,但國仇家恨的元好問,從此隱而不仕。《金史》載:“金亡,不仕”。然後在家著書立說,回憶過往,陵川求學期間成了他人生最美好的時光,西溪觀景交友,品茗吟詩,成了他一生中最有價值的回憶。

兒時憶向西溪廟,

丹杏曾看百葉花。

今日山中見雙朵,

自覺憔悴老天涯。

元好問為啥對陵川西溪情有獨鍾?

這是元好問晚年的一次外出,看到兩株百葉杏花,想起幾十年前,西溪二仙廟前的兩株百葉杏花,感慨萬千,題寫的一首七絕,一種無限的傷感湧上心頭。對西溪的留戀,晚年的淒涼,失意的心境表露無遺。兩首七絕,少年和晚年,心情像一根生命之線,兩頭都牽著西溪,一切迥然不同。性情耿直的元好問相思在他年少的國度裡,柔弱的就像一瓣風中飄搖的杏花。

好在有西溪,有陵川。

元好問為啥對陵川西溪情有獨鍾?元好問為啥對陵川西溪情有獨鍾?

來源:棣華堂

編輯:白 慧 責編:楊裕峰

元好問為啥對陵川西溪情有獨鍾?元好問為啥對陵川西溪情有獨鍾?元好問為啥對陵川西溪情有獨鍾?

推薦閱讀

元好問為啥對陵川西溪情有獨鍾?
  • 元好問為啥這麼千里迢迢來陵川?

  • “問世間情為何物”原來是在晉城寫的

元好問為啥對陵川西溪情有獨鍾?

覺得好看

點亮花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