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會有人說和田玉征服了一個民族?

和田玉 乾隆 中國歷史 石頭和玉 2017-05-30

有人說,和田玉以其細膩的內在和溫潤外貌征服了一個民族。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

為何會有人說和田玉征服了一個民族?

我國藝術品寶庫中的三位“老大”——青銅器、瓷器、書畫,也沒有玉文化的歷史悠久。青銅器流行於商周時期,大約1500年的歷史;瓷器最早見於南北朝時期,距今1600-1700年;書畫的歷史若以現存最早傳為隋唐時代的作品為限,大約1400年的歷史。而根據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考證:中國玉器誕生於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早期,至今有八千年的歷史。

為何會有人說和田玉征服了一個民族?

● 榆博玉苑作品

要說到中國歷史長河中的玉石痴迷者,那是多如牛毛,我們選取其中三個最具代表性的大人物來瞧瞧:

一、為玉痴狂,乾隆

首先要提這位乾隆皇帝,他對玉的喜愛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程度之甚堪稱“痴狂”。

清初年間,由於滿清節儉進取的風氣仍在,而天下初定,作為奢侈品的玉器,自然不可能被大力推崇。當時的新疆並不在清政府的有效控制之內,玉料的來源有限,也從客觀上制約了玉器加工業,因而在故宮收藏的數萬件玉器中,尚未發現鐫刻“順治”和“康熙”年款的。等到雍正年間,好玉之風漸起,而在之後的乾隆朝更是達到了頂峰。

為何會有人說和田玉征服了一個民族?

● 歷史上有名的逆襲之作 · 清乾隆桐蔭仕女玉山

乾隆皇帝登基當年,就在養心殿造辦處玉作,又設立了內廷如意館,以加工、改制玉器為主,乾隆皇帝親自督辦。對宮廷玉作人員的組成、工匠的選配及工匠個人的技術水平,事無鉅細,他都親自過問,毫不含糊,提高了宮廷玉作的技術水平。在加工重要玉件時,從畫稿、制型到成品,乾隆皇帝都要逐步審查。一旦有滿意作品,便要題詩吟詠,鐫刻其上,字體多用楷、隸,常有錦上添花之妙。乾隆皇帝一生詠玉之詩有800多首,而目前故宮博物院館藏玉器萬餘件,大多是乾隆皇帝在位的六十年中製作和收集的。

為何會有人說和田玉征服了一個民族?

● 清乾隆白玉大象,現收藏於蘇州博物館

據說,乾隆一朝的制玉數量,超過了整個宋元,清宮遺存的數萬玉器,大多是他的收藏。乾隆帝在把玩玉器的同時還對其賦予了情感與理念,把自己玩玉理解成是有“善治量才”的理國之德,他說:“不使良材屈伏沉淪,將其剪拂出幽,以揚王庭而佐治理。”

由此看來,乾隆帝不但具有極高的藝術造詣及鑑賞眼力,也因藏玉總結出了獨到的治國方略,如此把藏玉與治國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帝王恐怕只有乾隆了。

二、君子如玉,孔子

為何會有人說和田玉征服了一個民族?

早在2500年前,“聖人”孔子便提出“君子比德於玉”,並指出:玉有十一德,即“仁、義、禮、知、信、天、地、道、德、忠、樂”。

孔子是何許人也?他的思想與言論被君王奉為治國之道,他的門生尊稱他為“天人”,所以孔子對於和田玉的喜愛與推崇,從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和田玉在中國歷史上的“國玉”地位。從此,甭管是身居翰苑的士大夫、苦修四書五經的讀書人,還是附庸風雅的土地主,不是身佩玉飾就是盤玩玉件或在書案上陳放玉質文玩。

一、愛得深沉,曹公

為何會有人說和田玉征服了一個民族?

87版《紅樓夢》劇照

曹公對於和田玉的喜歡可能超出我們的想象。說他愛玉,一點都不難理解——據說曹公寫《紅樓夢》時,就是借家門口的一塊大元寶巨石,才塑造了賈寶玉這一人物。寶玉作為全書的核心人物,自是曹公的精神寄託,曹公讓他銜“玉”而生,讓他活在大觀園——理想的精神世界和美好的女性世界裡。同時也發展了自己“玉”的品質,即真誠、平等、博愛的思想,這是玉最好的品德。

為何會有人說和田玉征服了一個民族?

《紅樓夢》中提到的“通靈寶玉”

《紅樓夢》又名《石頭記》,開頭不僅以這塊“通靈寶玉”為引,之後又貫穿故事始終,故事主人物也以玉為名,所以曹公對和田玉的深沉感情,非三言兩語能道清。

為何會有人說和田玉征服了一個民族?

中國人對玉的喜愛,已經不是一兩天了,可追溯到距今8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難得的是,這種忠貞不渝的喜愛延續至今仍保持著強盛的生命力,並不斷在各個歷史時期掀起高潮,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