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根之玉”——東北河磨

文玩 和田玉 石花 愛玉子 礦出北方 2018-11-29


“無根之玉”——東北河磨


在大部分玉種都在爭相以和田玉的名義在市場上擴散的時候,有一個玉種卻保持著它的獨立,而且受到很多玩家的喜愛,那就東北河磨玉,作為籽料裡的一種,河磨玉有著它獨特的個性。然而對於愛玉的人群來說,對它的瞭解仍然比較侷限,本文我們就來說說這個來自東北的美玉。


“無根之玉”——東北河磨


在遼寧省出產一種叫岫巖玉的玉種,簡稱“岫玉”,以產於遼寧省岫巖縣而得名,在國際市場上又稱“新山玉”。其實岫玉品種共分兩大系列:一是蛇紋石玉系列,二是透閃玉系列。蛇紋石玉主要產於哈達碑鎮瓦溝。河磨玉是因為在岫巖發現的,所以把它歸類為岫巖玉的一種。這僅僅是依照地理歸類,其實人們印象中常說的岫玉是礦料屬於蛇紋石,而河磨玉是透閃石籽料,完全截然不同。下面我們先來簡要了解下岫玉蛇紋石。


“無根之玉”——東北河磨


蛇紋石玉


“無根之玉”——東北河磨


▲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最大的一塊蛇紋石玉體,位置在遼寧省鞍山市岫巖縣哈達碑鎮瓦溝村瓦溝山半山坡,總高度為約25米,最大直徑約30米,總重量約6萬噸。1960年發現的那個玉石王,重260噸,被鞍山市搬走後雕成著名的世界最大玉佛。而這一玉體則比玉石王還要大40倍。


“無根之玉”——東北河磨


▲瓦溝玉礦位於縣城西北哈達碑鎮玉石村境內,距縣城40公里,溝成南北走向,長約5公里,寬約0.5公里,現以發現玉石礦體76處,是迄今為止岫巖最大的玉石礦源地,主要出產新玉(蛇紋石岫玉)。


“無根之玉”——東北河磨


▲2002年美國學者來此參觀,有幸進入礦洞內一窺。礦內有一條軌道直下到無底深處。


“無根之玉”——東北河磨


▲這是工人展示一塊新玉大料。

現知岫巖玉在遼東半島分佈較廣,產量較大。僅以岫巖縣而論,其著名的北瓦溝礦區即為資源相當豐富、開採時間較長、年產量甚大的礦區。除此之外,在岫巖縣境內還發現有10多處礦床或礦點。其他如寬甸、鳳城、丹東等地也有岫巖玉礦床、礦點或礦化線索發現。不過這種蛇紋石玉不能跟透閃石玉相比,玩家們要多留意。


岫巖透閃石玉


“無根之玉”——東北河磨


岫巖的透閃石玉又分為兩個類型,一是老玉,也叫細玉,是一種山料玉,產於細玉溝原生礦床,是指從細玉溝山頂上原生礦採掘出來的透閃石玉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東北老黃玉,黃白老玉,或者叫東北黃口料。


“無根之玉”——東北河磨


二是河磨玉,也叫“石包玉”,產於細玉溝外白沙河中及其流域的泥沙中。其實,河磨玉也出自細玉溝的老玉。其形成原因是老玉礦裸露地表部分經風化破碎成塊,被山洪衝到溝外白沙河裡,和河卵石一起滾動,磨成卵石狀。大小不一,大的幾十噸,小的十幾公斤。每塊河磨玉都有一層紫褐色的表皮煻、三釐米厚熌諍鮮豔細膩玉質。極個別的沒有形成表皮,被當地群眾稱做“露肉”。


“無根之玉”——東北河磨


▲這就是出產河磨玉的白沙河,附近的村民都能在河水裡撿拾到璞石。但沒有穿透的眼力無法判定是否內裡含著珍寶。


“無根之玉”——東北河磨


▲這是在河裡淘金的工人發現了一塊酷似的河磨玉。


“無根之玉”——東北河磨


在岫巖鎮裡,有無數銷售玉石原料和成品的店鋪,新的市場仍在不斷建設,有很多也已經被廢棄。玉石產業和其他礦業是支撐這個地區發展的支柱,岫巖可以說是遼寧最富的地方,但它藏而不露。

河磨玉的好壞


“無根之玉”——東北河磨


河磨玉由於河水衝擊力較小,多為靜止狀態,稜角分明,玉轉化成皮子狀態嚴重,多為厚皮子,這也河磨玉的主要特點,皮子多為玉肉多年轉化。而和田玉為薄沁皮。


“無根之玉”——東北河磨


什麼顏色的才是好的河磨玉呢?就顏色而言,河磨玉有黃白色、墨綠色、青灰色之分,偏嶺以黃白色為最佳,孤山以椴樹林黃料為最佳,下游析木菠菜綠是雕刻工藝品的最佳玉料。河磨玉則主要有黃綠兩種顏色,它們分佈在三條不同流向的河水中。岫巖境內有座名山叫弟兄山,圍繞弟兄山為界限接壤3個市都有原生玉礦,分別是,岫巖市偏嶺鎮細玉溝村,海城市孤山鎮瓦子溝村,大石橋市建一鎮玉龍村。偏嶺出上等黃白,孤山出好的綠料,建一出的一般青灰色質地差所以名氣不大。


“無根之玉”——東北河磨


如今析木河磨的超細玉料,被稱作絕料、掐尖料,外觀水頭足,油性重,不僅細膩晶瑩、綠意盎然,而且肌如冰雪、膚如凝脂。用手電筒一照,內部玲瓏剔透,結構細膩,無論從顏色還是料性上都能與優質和田玉相媲美。


“無根之玉”——東北河磨


由於在河道的不同地點發現,顏色是略有變化的。常提到的地域名詞,孤山料,析木料,段樹林料,偏嶺料,都是地點,還是那句話不要迷信這些地域符號,眼睛是最真實的導師,料好才是王道。河磨玉的好壞要看玉里面的變化,主要是石性重不重、石花多不多,同和田玉差不多,還要看油性和緻密度。


“無根之玉”——東北河磨


不過河磨玉無論黃、綠都是比較穩重的色調,沒有像碧玉那樣扎眼的鮮豔綠,河磨更內斂含蓄一些,反倒很有看頭。

“無根之玉”


“無根之玉”——東北河磨


與瓦溝僅一嶺之隔的偏嶺鎮細玉溝,是一條長約五公里的狹長山谷,因出產細玉而得名“細玉溝”。當地人又稱其為“老玉”,日本人還稱其為“鋼玉”。細玉溝村位於遼寧省鞍山市岫巖縣偏嶺鎮,與海城市接鄰。


“無根之玉”——東北河磨


“河磨玉”產自細玉溝村,而這個以玉命名的小村莊正是岫巖河磨玉的產地。《岫巖縣志》曾記載:北區有村,名細玉溝者,溝心有小河一道,長溝十餘里,直通大河,夏令水漲後,村民沿河採玉,玉質外包石皮,內蘊精華,質潤而堅,夜能放光,冬暖夏涼,相傳可避瘟疫……這段記載說明,人們早已發現了這種品質優良的“細玉”、或稱“老玉”、“無根玉”,細玉溝也正由此得名。而當地人們習慣沿河採玉,且礦石是被洪水衝至河谷沉澱而成,這裡的玉石也稱“河磨玉”。


“無根之玉”——東北河磨


細玉溝玉長久被人們視為“無根之玉”,因此細玉溝向無採場,人們習慣沿河採玉,並稱作“採河磨”,採出來外包石皮,內藏美玉的玉稱為“河磨玉”,亦即明代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所稱的“千年璞”。採河磨玉多在夏季河水暴漲後進行。從20世紀80年代起,細玉溝一帶長時期鮮見的河磨玉、石包玉突然增多。1983年,一謝姓農民在自家院內打井,挖至2米深時,發現兩塊老玉,大者重約4噸,小者500餘公斤。


“無根之玉”——東北河磨


20世紀90年代初在修建海岫鐵路偏嶺段施工中,也不時有河磨玉和石包玉被掘出。偏嶺金礦的採金船在河床中淘金作業,經常撈出大小不等的河磨玉、石包玉,金礦礦部的院子裡曾一度河磨玉堆積成山。由此,而在當地掀起了一股採撈河磨玉、石包玉的熱潮。有的農民甚至為此挖開庭院、推倒房屋、拆開院牆,進行採玉。


“無根之玉”——東北河磨


為了尋找這種長期以來被視為“無根之玉”的“根”,民國8年(1919年),營口人吳樂山創立的“大嶺礦業公司”在細玉溝嚴家崗玉石砬子一帶挖掘坑口,因未發現礦體而作罷。1935年,侵華日人石光憲一也曾一度沿河尋找礦脈,但也無甚收效而中止。1973年,偏嶺鄉組織人力沿日偽時期的老坑向縱深挖掘,發現一處古玉坑遺蹟,結果在此處找到一處新礦脈,所得盡為良玉,從此細玉溝原生礦床的細玉得到開採。河磨玉、石包玉自古以來就被當地群眾隨採隨賣,其產量無法估算。細玉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發現原生礦床並進行開採後,年均產量30—50噸,最高時達100餘噸。隨著河磨玉的身價看漲,近年來,前來細玉溝村尋玉的人也越來越多。


“無根之玉”——東北河磨


河磨玉面世後,便有人稱之為“東北籽玉”,甚至有說法稱,是和田玉的惟一替代品。如今在一些大的玉雕獎項中都能看到河磨玉的身影,隨著河磨玉被眾多人的認可與推廣,而且隨著其資源的減少,收藏前景也應越來越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