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上幼兒園哭得這麼厲害?不怪他,是你沒做好這3件事'

幼兒園 不完美媽媽 全職媽媽 玩具 發現佩奇 小公主變形計 2019-09-07
"

幼兒園已經開學4天了,你的孩子還哭得跟個淚人似的,每天早晨被拖著拽著才肯出門,到幼兒園門口就是不肯進,你的裙子都要被扯爛了!

你狠心把孩子往幼兒園裡推,走出5步了,孩子的哭聲還那麼撕心裂肺。你崩潰了:

上幼兒園的孩子那麼多,為什麼偏偏我的孩子哭得最厲害?

"

幼兒園已經開學4天了,你的孩子還哭得跟個淚人似的,每天早晨被拖著拽著才肯出門,到幼兒園門口就是不肯進,你的裙子都要被扯爛了!

你狠心把孩子往幼兒園裡推,走出5步了,孩子的哭聲還那麼撕心裂肺。你崩潰了:

上幼兒園的孩子那麼多,為什麼偏偏我的孩子哭得最厲害?

為什麼孩子上幼兒園哭得這麼厲害?不怪他,是你沒做好這3件事

有經驗的家長說:在幫助孩子接受分離,愛上幼兒園這件事上,有3件事你很可能做晚或做錯了!

今天早晨,我在公交站臺看到一個媽媽,懷裡抱著一個女寶寶,看樣子有10個月左右大,肩上揹著電腦包。旁邊站著的看模樣應該是孩子的姥姥,空手站立。

姥姥伸手要接寶寶,寶寶不理,把媽媽的脖子摟得更緊了;姥姥想替媽媽背電腦包,媽媽也搖頭:“車馬上就來了!”

這情景,讓我想起了自己結束哺乳期,要回去上班的那段時光。寶寶那會五個月,但看見我揹包就哭鬧得更厲害了。每次姥姥都得抱著寶寶,目送我進電梯。這個寶寶更厲害,逼得姥姥一直追到車站來了……

"

幼兒園已經開學4天了,你的孩子還哭得跟個淚人似的,每天早晨被拖著拽著才肯出門,到幼兒園門口就是不肯進,你的裙子都要被扯爛了!

你狠心把孩子往幼兒園裡推,走出5步了,孩子的哭聲還那麼撕心裂肺。你崩潰了:

上幼兒園的孩子那麼多,為什麼偏偏我的孩子哭得最厲害?

為什麼孩子上幼兒園哭得這麼厲害?不怪他,是你沒做好這3件事

有經驗的家長說:在幫助孩子接受分離,愛上幼兒園這件事上,有3件事你很可能做晚或做錯了!

今天早晨,我在公交站臺看到一個媽媽,懷裡抱著一個女寶寶,看樣子有10個月左右大,肩上揹著電腦包。旁邊站著的看模樣應該是孩子的姥姥,空手站立。

姥姥伸手要接寶寶,寶寶不理,把媽媽的脖子摟得更緊了;姥姥想替媽媽背電腦包,媽媽也搖頭:“車馬上就來了!”

這情景,讓我想起了自己結束哺乳期,要回去上班的那段時光。寶寶那會五個月,但看見我揹包就哭鬧得更厲害了。每次姥姥都得抱著寶寶,目送我進電梯。這個寶寶更厲害,逼得姥姥一直追到車站來了……

為什麼孩子上幼兒園哭得這麼厲害?不怪他,是你沒做好這3件事

你看,不管你是職場人士還是全職媽媽,你跟孩子的分離其實都在不斷髮生,孩子的焦慮一直都在。為什麼非要等到上幼兒園才開始正視和處理孩子的分離焦慮呢?

寶寶越是對你有強烈依戀,以下這3件事越要早點開始,用正確的方式,幫孩子對分離儘快“脫敏”。

一、建立儀式感,溫柔而平靜地讓孩子領會“分離”的意義。分離不是消失。每個人每天都有自己該做的事。

從哺乳期將盡、快要重返職場前,小菲就一直在跟寶寶說這幾句話。

“爸爸媽媽要上班,姐姐要上學,寶寶要在家裡跟姥姥好好吃飯好好玩。”

蹲下身子,看著寶寶的眼睛,慢慢說給寶寶聽。一開始寶寶鬧,哭,甚至哭得更大聲了。

小菲不急不躁,拍拍孩子後背,親親孩子額頭,淡定跟孩子揮揮手,然後換鞋,揹包,拿鑰匙,關門,走人。

下午6:30,小菲進家門,放下包,換上鞋,洗好手,打開雙臂,寶寶扭扭嗒嗒走過來,小菲一把抱起來,給她一個結結實實的擁抱:

寶寶,你看媽媽上完班,現在下班回家,可以好好陪寶寶玩啦!

這一切就像一種儀式感,每一天以固定的節奏在寶寶和小菲之間上演。慢慢的,寶寶開始習慣。到後來,一聽到媽媽說要去上班,寶寶自己走到門口,舉起媽媽的皮鞋,遞到媽媽手上。等媽媽出門,還會給媽媽一個飛吻。

"

幼兒園已經開學4天了,你的孩子還哭得跟個淚人似的,每天早晨被拖著拽著才肯出門,到幼兒園門口就是不肯進,你的裙子都要被扯爛了!

你狠心把孩子往幼兒園裡推,走出5步了,孩子的哭聲還那麼撕心裂肺。你崩潰了:

上幼兒園的孩子那麼多,為什麼偏偏我的孩子哭得最厲害?

為什麼孩子上幼兒園哭得這麼厲害?不怪他,是你沒做好這3件事

有經驗的家長說:在幫助孩子接受分離,愛上幼兒園這件事上,有3件事你很可能做晚或做錯了!

今天早晨,我在公交站臺看到一個媽媽,懷裡抱著一個女寶寶,看樣子有10個月左右大,肩上揹著電腦包。旁邊站著的看模樣應該是孩子的姥姥,空手站立。

姥姥伸手要接寶寶,寶寶不理,把媽媽的脖子摟得更緊了;姥姥想替媽媽背電腦包,媽媽也搖頭:“車馬上就來了!”

這情景,讓我想起了自己結束哺乳期,要回去上班的那段時光。寶寶那會五個月,但看見我揹包就哭鬧得更厲害了。每次姥姥都得抱著寶寶,目送我進電梯。這個寶寶更厲害,逼得姥姥一直追到車站來了……

為什麼孩子上幼兒園哭得這麼厲害?不怪他,是你沒做好這3件事

你看,不管你是職場人士還是全職媽媽,你跟孩子的分離其實都在不斷髮生,孩子的焦慮一直都在。為什麼非要等到上幼兒園才開始正視和處理孩子的分離焦慮呢?

寶寶越是對你有強烈依戀,以下這3件事越要早點開始,用正確的方式,幫孩子對分離儘快“脫敏”。

一、建立儀式感,溫柔而平靜地讓孩子領會“分離”的意義。分離不是消失。每個人每天都有自己該做的事。

從哺乳期將盡、快要重返職場前,小菲就一直在跟寶寶說這幾句話。

“爸爸媽媽要上班,姐姐要上學,寶寶要在家裡跟姥姥好好吃飯好好玩。”

蹲下身子,看著寶寶的眼睛,慢慢說給寶寶聽。一開始寶寶鬧,哭,甚至哭得更大聲了。

小菲不急不躁,拍拍孩子後背,親親孩子額頭,淡定跟孩子揮揮手,然後換鞋,揹包,拿鑰匙,關門,走人。

下午6:30,小菲進家門,放下包,換上鞋,洗好手,打開雙臂,寶寶扭扭嗒嗒走過來,小菲一把抱起來,給她一個結結實實的擁抱:

寶寶,你看媽媽上完班,現在下班回家,可以好好陪寶寶玩啦!

這一切就像一種儀式感,每一天以固定的節奏在寶寶和小菲之間上演。慢慢的,寶寶開始習慣。到後來,一聽到媽媽說要去上班,寶寶自己走到門口,舉起媽媽的皮鞋,遞到媽媽手上。等媽媽出門,還會給媽媽一個飛吻。

為什麼孩子上幼兒園哭得這麼厲害?不怪他,是你沒做好這3件事

不少媽媽覺得孩子小,聽不懂;還有些媽媽一看孩子聽到“上班”兩個字就反應激烈,就採取“偷偷摸摸”出門的策略。殊不知,等孩子找不到媽媽,就會認為媽媽突然“消失”了,內心更崩潰,情感上更接受不了。

所以為了孩子的安全感考慮,你不如像小菲那樣,用每日持續一致的行動讓孩子明白:分離是暫時的,父母還會回來,並不是消失。

孩子一旦內心覺得安全,行為就會放自動輕鬆。這是幫助孩子對分離焦慮“脫敏”的重要情感基礎。

二、利用“2/8法則”,引導孩子對新環境建立合理預期,避免出現幻滅感。

有些家長為了鼓勵孩子愛上幼兒園,會提前跟孩子“做鋪墊”,但往往存在一個問題,就是隻講幼兒園好的地方,過分美化幼兒園。

電影《天才少女》中,為了鼓勵小女孩瑪麗去上幼兒園,舅舅弗蘭克在校車前說了這番話:

上學挺有意思的。

今天你認識的朋友會陪伴你一輩子。

你會表現得很好的。

可結果怎麼樣呢?

聰明早慧的小姑娘第1天上課就對老師教授的“1+1=2”等內容倍感無聊;同齡人的行為也讓她覺得很幼稚;等到校長來班級致辭時,她直接站起來,衝著校長吼:

“你最好給我家長打電話,讓他馬上過來,帶我離開這個鬼地方!”

"

幼兒園已經開學4天了,你的孩子還哭得跟個淚人似的,每天早晨被拖著拽著才肯出門,到幼兒園門口就是不肯進,你的裙子都要被扯爛了!

你狠心把孩子往幼兒園裡推,走出5步了,孩子的哭聲還那麼撕心裂肺。你崩潰了:

上幼兒園的孩子那麼多,為什麼偏偏我的孩子哭得最厲害?

為什麼孩子上幼兒園哭得這麼厲害?不怪他,是你沒做好這3件事

有經驗的家長說:在幫助孩子接受分離,愛上幼兒園這件事上,有3件事你很可能做晚或做錯了!

今天早晨,我在公交站臺看到一個媽媽,懷裡抱著一個女寶寶,看樣子有10個月左右大,肩上揹著電腦包。旁邊站著的看模樣應該是孩子的姥姥,空手站立。

姥姥伸手要接寶寶,寶寶不理,把媽媽的脖子摟得更緊了;姥姥想替媽媽背電腦包,媽媽也搖頭:“車馬上就來了!”

這情景,讓我想起了自己結束哺乳期,要回去上班的那段時光。寶寶那會五個月,但看見我揹包就哭鬧得更厲害了。每次姥姥都得抱著寶寶,目送我進電梯。這個寶寶更厲害,逼得姥姥一直追到車站來了……

為什麼孩子上幼兒園哭得這麼厲害?不怪他,是你沒做好這3件事

你看,不管你是職場人士還是全職媽媽,你跟孩子的分離其實都在不斷髮生,孩子的焦慮一直都在。為什麼非要等到上幼兒園才開始正視和處理孩子的分離焦慮呢?

寶寶越是對你有強烈依戀,以下這3件事越要早點開始,用正確的方式,幫孩子對分離儘快“脫敏”。

一、建立儀式感,溫柔而平靜地讓孩子領會“分離”的意義。分離不是消失。每個人每天都有自己該做的事。

從哺乳期將盡、快要重返職場前,小菲就一直在跟寶寶說這幾句話。

“爸爸媽媽要上班,姐姐要上學,寶寶要在家裡跟姥姥好好吃飯好好玩。”

蹲下身子,看著寶寶的眼睛,慢慢說給寶寶聽。一開始寶寶鬧,哭,甚至哭得更大聲了。

小菲不急不躁,拍拍孩子後背,親親孩子額頭,淡定跟孩子揮揮手,然後換鞋,揹包,拿鑰匙,關門,走人。

下午6:30,小菲進家門,放下包,換上鞋,洗好手,打開雙臂,寶寶扭扭嗒嗒走過來,小菲一把抱起來,給她一個結結實實的擁抱:

寶寶,你看媽媽上完班,現在下班回家,可以好好陪寶寶玩啦!

這一切就像一種儀式感,每一天以固定的節奏在寶寶和小菲之間上演。慢慢的,寶寶開始習慣。到後來,一聽到媽媽說要去上班,寶寶自己走到門口,舉起媽媽的皮鞋,遞到媽媽手上。等媽媽出門,還會給媽媽一個飛吻。

為什麼孩子上幼兒園哭得這麼厲害?不怪他,是你沒做好這3件事

不少媽媽覺得孩子小,聽不懂;還有些媽媽一看孩子聽到“上班”兩個字就反應激烈,就採取“偷偷摸摸”出門的策略。殊不知,等孩子找不到媽媽,就會認為媽媽突然“消失”了,內心更崩潰,情感上更接受不了。

所以為了孩子的安全感考慮,你不如像小菲那樣,用每日持續一致的行動讓孩子明白:分離是暫時的,父母還會回來,並不是消失。

孩子一旦內心覺得安全,行為就會放自動輕鬆。這是幫助孩子對分離焦慮“脫敏”的重要情感基礎。

二、利用“2/8法則”,引導孩子對新環境建立合理預期,避免出現幻滅感。

有些家長為了鼓勵孩子愛上幼兒園,會提前跟孩子“做鋪墊”,但往往存在一個問題,就是隻講幼兒園好的地方,過分美化幼兒園。

電影《天才少女》中,為了鼓勵小女孩瑪麗去上幼兒園,舅舅弗蘭克在校車前說了這番話:

上學挺有意思的。

今天你認識的朋友會陪伴你一輩子。

你會表現得很好的。

可結果怎麼樣呢?

聰明早慧的小姑娘第1天上課就對老師教授的“1+1=2”等內容倍感無聊;同齡人的行為也讓她覺得很幼稚;等到校長來班級致辭時,她直接站起來,衝著校長吼:

“你最好給我家長打電話,讓他馬上過來,帶我離開這個鬼地方!”

為什麼孩子上幼兒園哭得這麼厲害?不怪他,是你沒做好這3件事

也許你會說,這是因為小姑娘是天才少女啊,可如果你像她舅舅這樣去跟孩子介紹幼兒園,普通孩子也難免會有落差,會失望、沮喪、對你失去信任。

為避免這種局面,建議你學會使用“2/8法則”。

“2/8法則”是指介紹中好壞佔比為80%和20%。如果你用10句話來介紹幼兒園,那麼,用8句來介紹幼兒園的好處,另外2句要用來提醒孩子,哪些地方會受約束、有限制。

而且,這些陳述特別是佔比8成的正面介紹部分,請多描述事實,少講述觀點。

區分事實和觀點的一個實用技巧就是,事實可以用“是不是”來判斷,而觀點則可以問“對不對”。

影片中舅舅說“上學挺有意思”,就是觀點,而非事實。因為主觀差異,舅舅認為“有意思”的,到了女孩兒這裡,就變成了無聊和枯燥。但事實就不同了,它是客觀存在,不隨個人感受而發生改變。

"

幼兒園已經開學4天了,你的孩子還哭得跟個淚人似的,每天早晨被拖著拽著才肯出門,到幼兒園門口就是不肯進,你的裙子都要被扯爛了!

你狠心把孩子往幼兒園裡推,走出5步了,孩子的哭聲還那麼撕心裂肺。你崩潰了:

上幼兒園的孩子那麼多,為什麼偏偏我的孩子哭得最厲害?

為什麼孩子上幼兒園哭得這麼厲害?不怪他,是你沒做好這3件事

有經驗的家長說:在幫助孩子接受分離,愛上幼兒園這件事上,有3件事你很可能做晚或做錯了!

今天早晨,我在公交站臺看到一個媽媽,懷裡抱著一個女寶寶,看樣子有10個月左右大,肩上揹著電腦包。旁邊站著的看模樣應該是孩子的姥姥,空手站立。

姥姥伸手要接寶寶,寶寶不理,把媽媽的脖子摟得更緊了;姥姥想替媽媽背電腦包,媽媽也搖頭:“車馬上就來了!”

這情景,讓我想起了自己結束哺乳期,要回去上班的那段時光。寶寶那會五個月,但看見我揹包就哭鬧得更厲害了。每次姥姥都得抱著寶寶,目送我進電梯。這個寶寶更厲害,逼得姥姥一直追到車站來了……

為什麼孩子上幼兒園哭得這麼厲害?不怪他,是你沒做好這3件事

你看,不管你是職場人士還是全職媽媽,你跟孩子的分離其實都在不斷髮生,孩子的焦慮一直都在。為什麼非要等到上幼兒園才開始正視和處理孩子的分離焦慮呢?

寶寶越是對你有強烈依戀,以下這3件事越要早點開始,用正確的方式,幫孩子對分離儘快“脫敏”。

一、建立儀式感,溫柔而平靜地讓孩子領會“分離”的意義。分離不是消失。每個人每天都有自己該做的事。

從哺乳期將盡、快要重返職場前,小菲就一直在跟寶寶說這幾句話。

“爸爸媽媽要上班,姐姐要上學,寶寶要在家裡跟姥姥好好吃飯好好玩。”

蹲下身子,看著寶寶的眼睛,慢慢說給寶寶聽。一開始寶寶鬧,哭,甚至哭得更大聲了。

小菲不急不躁,拍拍孩子後背,親親孩子額頭,淡定跟孩子揮揮手,然後換鞋,揹包,拿鑰匙,關門,走人。

下午6:30,小菲進家門,放下包,換上鞋,洗好手,打開雙臂,寶寶扭扭嗒嗒走過來,小菲一把抱起來,給她一個結結實實的擁抱:

寶寶,你看媽媽上完班,現在下班回家,可以好好陪寶寶玩啦!

這一切就像一種儀式感,每一天以固定的節奏在寶寶和小菲之間上演。慢慢的,寶寶開始習慣。到後來,一聽到媽媽說要去上班,寶寶自己走到門口,舉起媽媽的皮鞋,遞到媽媽手上。等媽媽出門,還會給媽媽一個飛吻。

為什麼孩子上幼兒園哭得這麼厲害?不怪他,是你沒做好這3件事

不少媽媽覺得孩子小,聽不懂;還有些媽媽一看孩子聽到“上班”兩個字就反應激烈,就採取“偷偷摸摸”出門的策略。殊不知,等孩子找不到媽媽,就會認為媽媽突然“消失”了,內心更崩潰,情感上更接受不了。

所以為了孩子的安全感考慮,你不如像小菲那樣,用每日持續一致的行動讓孩子明白:分離是暫時的,父母還會回來,並不是消失。

孩子一旦內心覺得安全,行為就會放自動輕鬆。這是幫助孩子對分離焦慮“脫敏”的重要情感基礎。

二、利用“2/8法則”,引導孩子對新環境建立合理預期,避免出現幻滅感。

有些家長為了鼓勵孩子愛上幼兒園,會提前跟孩子“做鋪墊”,但往往存在一個問題,就是隻講幼兒園好的地方,過分美化幼兒園。

電影《天才少女》中,為了鼓勵小女孩瑪麗去上幼兒園,舅舅弗蘭克在校車前說了這番話:

上學挺有意思的。

今天你認識的朋友會陪伴你一輩子。

你會表現得很好的。

可結果怎麼樣呢?

聰明早慧的小姑娘第1天上課就對老師教授的“1+1=2”等內容倍感無聊;同齡人的行為也讓她覺得很幼稚;等到校長來班級致辭時,她直接站起來,衝著校長吼:

“你最好給我家長打電話,讓他馬上過來,帶我離開這個鬼地方!”

為什麼孩子上幼兒園哭得這麼厲害?不怪他,是你沒做好這3件事

也許你會說,這是因為小姑娘是天才少女啊,可如果你像她舅舅這樣去跟孩子介紹幼兒園,普通孩子也難免會有落差,會失望、沮喪、對你失去信任。

為避免這種局面,建議你學會使用“2/8法則”。

“2/8法則”是指介紹中好壞佔比為80%和20%。如果你用10句話來介紹幼兒園,那麼,用8句來介紹幼兒園的好處,另外2句要用來提醒孩子,哪些地方會受約束、有限制。

而且,這些陳述特別是佔比8成的正面介紹部分,請多描述事實,少講述觀點。

區分事實和觀點的一個實用技巧就是,事實可以用“是不是”來判斷,而觀點則可以問“對不對”。

影片中舅舅說“上學挺有意思”,就是觀點,而非事實。因為主觀差異,舅舅認為“有意思”的,到了女孩兒這裡,就變成了無聊和枯燥。但事實就不同了,它是客觀存在,不隨個人感受而發生改變。

為什麼孩子上幼兒園哭得這麼厲害?不怪他,是你沒做好這3件事

與其告訴小朋友“上學挺有意思的”,不如這樣跟孩子介紹:

  • 幼兒園裡的活動場所比家裡大。
  • 還提供各種各樣的玩具。
  • 會有20個小朋友跟你一起上課和玩耍。
  • 老師會教你們一些東西,告訴你們規則。
  • 如果不遵守規則,老師會給你小小的處罰,你不願意被批評吧?

對於玩玩具這件事情總共有5句話,前4句都是描述事實,最後1句是提醒。符合“2/8法則”。

這樣,孩子對在幼兒園如何玩玩具就比較瞭解了,也知道幼兒園是有規矩和限制,預期合理了,真正去了幼兒園就不會出現幻滅感。

哪怕孩子還沒有到入園的年齡,也常常有機會去到新場景,比如去遊樂場,上早教課等等。你早用“2/8法則”來做類似介紹,孩子就能更快更好地適應新環境。

"

幼兒園已經開學4天了,你的孩子還哭得跟個淚人似的,每天早晨被拖著拽著才肯出門,到幼兒園門口就是不肯進,你的裙子都要被扯爛了!

你狠心把孩子往幼兒園裡推,走出5步了,孩子的哭聲還那麼撕心裂肺。你崩潰了:

上幼兒園的孩子那麼多,為什麼偏偏我的孩子哭得最厲害?

為什麼孩子上幼兒園哭得這麼厲害?不怪他,是你沒做好這3件事

有經驗的家長說:在幫助孩子接受分離,愛上幼兒園這件事上,有3件事你很可能做晚或做錯了!

今天早晨,我在公交站臺看到一個媽媽,懷裡抱著一個女寶寶,看樣子有10個月左右大,肩上揹著電腦包。旁邊站著的看模樣應該是孩子的姥姥,空手站立。

姥姥伸手要接寶寶,寶寶不理,把媽媽的脖子摟得更緊了;姥姥想替媽媽背電腦包,媽媽也搖頭:“車馬上就來了!”

這情景,讓我想起了自己結束哺乳期,要回去上班的那段時光。寶寶那會五個月,但看見我揹包就哭鬧得更厲害了。每次姥姥都得抱著寶寶,目送我進電梯。這個寶寶更厲害,逼得姥姥一直追到車站來了……

為什麼孩子上幼兒園哭得這麼厲害?不怪他,是你沒做好這3件事

你看,不管你是職場人士還是全職媽媽,你跟孩子的分離其實都在不斷髮生,孩子的焦慮一直都在。為什麼非要等到上幼兒園才開始正視和處理孩子的分離焦慮呢?

寶寶越是對你有強烈依戀,以下這3件事越要早點開始,用正確的方式,幫孩子對分離儘快“脫敏”。

一、建立儀式感,溫柔而平靜地讓孩子領會“分離”的意義。分離不是消失。每個人每天都有自己該做的事。

從哺乳期將盡、快要重返職場前,小菲就一直在跟寶寶說這幾句話。

“爸爸媽媽要上班,姐姐要上學,寶寶要在家裡跟姥姥好好吃飯好好玩。”

蹲下身子,看著寶寶的眼睛,慢慢說給寶寶聽。一開始寶寶鬧,哭,甚至哭得更大聲了。

小菲不急不躁,拍拍孩子後背,親親孩子額頭,淡定跟孩子揮揮手,然後換鞋,揹包,拿鑰匙,關門,走人。

下午6:30,小菲進家門,放下包,換上鞋,洗好手,打開雙臂,寶寶扭扭嗒嗒走過來,小菲一把抱起來,給她一個結結實實的擁抱:

寶寶,你看媽媽上完班,現在下班回家,可以好好陪寶寶玩啦!

這一切就像一種儀式感,每一天以固定的節奏在寶寶和小菲之間上演。慢慢的,寶寶開始習慣。到後來,一聽到媽媽說要去上班,寶寶自己走到門口,舉起媽媽的皮鞋,遞到媽媽手上。等媽媽出門,還會給媽媽一個飛吻。

為什麼孩子上幼兒園哭得這麼厲害?不怪他,是你沒做好這3件事

不少媽媽覺得孩子小,聽不懂;還有些媽媽一看孩子聽到“上班”兩個字就反應激烈,就採取“偷偷摸摸”出門的策略。殊不知,等孩子找不到媽媽,就會認為媽媽突然“消失”了,內心更崩潰,情感上更接受不了。

所以為了孩子的安全感考慮,你不如像小菲那樣,用每日持續一致的行動讓孩子明白:分離是暫時的,父母還會回來,並不是消失。

孩子一旦內心覺得安全,行為就會放自動輕鬆。這是幫助孩子對分離焦慮“脫敏”的重要情感基礎。

二、利用“2/8法則”,引導孩子對新環境建立合理預期,避免出現幻滅感。

有些家長為了鼓勵孩子愛上幼兒園,會提前跟孩子“做鋪墊”,但往往存在一個問題,就是隻講幼兒園好的地方,過分美化幼兒園。

電影《天才少女》中,為了鼓勵小女孩瑪麗去上幼兒園,舅舅弗蘭克在校車前說了這番話:

上學挺有意思的。

今天你認識的朋友會陪伴你一輩子。

你會表現得很好的。

可結果怎麼樣呢?

聰明早慧的小姑娘第1天上課就對老師教授的“1+1=2”等內容倍感無聊;同齡人的行為也讓她覺得很幼稚;等到校長來班級致辭時,她直接站起來,衝著校長吼:

“你最好給我家長打電話,讓他馬上過來,帶我離開這個鬼地方!”

為什麼孩子上幼兒園哭得這麼厲害?不怪他,是你沒做好這3件事

也許你會說,這是因為小姑娘是天才少女啊,可如果你像她舅舅這樣去跟孩子介紹幼兒園,普通孩子也難免會有落差,會失望、沮喪、對你失去信任。

為避免這種局面,建議你學會使用“2/8法則”。

“2/8法則”是指介紹中好壞佔比為80%和20%。如果你用10句話來介紹幼兒園,那麼,用8句來介紹幼兒園的好處,另外2句要用來提醒孩子,哪些地方會受約束、有限制。

而且,這些陳述特別是佔比8成的正面介紹部分,請多描述事實,少講述觀點。

區分事實和觀點的一個實用技巧就是,事實可以用“是不是”來判斷,而觀點則可以問“對不對”。

影片中舅舅說“上學挺有意思”,就是觀點,而非事實。因為主觀差異,舅舅認為“有意思”的,到了女孩兒這裡,就變成了無聊和枯燥。但事實就不同了,它是客觀存在,不隨個人感受而發生改變。

為什麼孩子上幼兒園哭得這麼厲害?不怪他,是你沒做好這3件事

與其告訴小朋友“上學挺有意思的”,不如這樣跟孩子介紹:

  • 幼兒園裡的活動場所比家裡大。
  • 還提供各種各樣的玩具。
  • 會有20個小朋友跟你一起上課和玩耍。
  • 老師會教你們一些東西,告訴你們規則。
  • 如果不遵守規則,老師會給你小小的處罰,你不願意被批評吧?

對於玩玩具這件事情總共有5句話,前4句都是描述事實,最後1句是提醒。符合“2/8法則”。

這樣,孩子對在幼兒園如何玩玩具就比較瞭解了,也知道幼兒園是有規矩和限制,預期合理了,真正去了幼兒園就不會出現幻滅感。

哪怕孩子還沒有到入園的年齡,也常常有機會去到新場景,比如去遊樂場,上早教課等等。你早用“2/8法則”來做類似介紹,孩子就能更快更好地適應新環境。

為什麼孩子上幼兒園哭得這麼厲害?不怪他,是你沒做好這3件事

三、用“錨定法”給孩子可感知的安慰,讓孩子對結束分離有期待。

再有趣的環境也比不上媽媽的陪伴和懷抱。有些媽媽瞭解這一點,就會跟孩子承諾:媽媽一定會早點來接你的。還有人說,等幼兒園放學了,媽媽一定第1個來接你。

這樣做是為了給孩子一些盼頭,希望對孩子起到情感安慰的作用。但問題是:如果孩子剛上幼兒園,對於什麼是“早一點”,什麼是“幼兒園放學”在內心深處並沒有真正理解和消化。

而“錨定法”恰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找到孩子能夠確切感知的一個東西,用它當“錨”,孩子看到它,就知道媽媽要來接我了。這會讓孩子感覺無比踏實。

比如,下午4點是幼兒園給孩子們規定的晚飯時間。等孩子們吃完飯,幼兒園就會開放,家長們就可以接孩子回家了。

那麼,“吃飯”這個事件就可以作為你的“錨”。你可以跟孩子說:寶寶,你下午在幼兒園好好吃飯,你吃完飯,媽媽就來接你了。

這樣,孩子就明白了,而且因為可感知,他連帶著對吃飯這件事也都更期待!

"

幼兒園已經開學4天了,你的孩子還哭得跟個淚人似的,每天早晨被拖著拽著才肯出門,到幼兒園門口就是不肯進,你的裙子都要被扯爛了!

你狠心把孩子往幼兒園裡推,走出5步了,孩子的哭聲還那麼撕心裂肺。你崩潰了:

上幼兒園的孩子那麼多,為什麼偏偏我的孩子哭得最厲害?

為什麼孩子上幼兒園哭得這麼厲害?不怪他,是你沒做好這3件事

有經驗的家長說:在幫助孩子接受分離,愛上幼兒園這件事上,有3件事你很可能做晚或做錯了!

今天早晨,我在公交站臺看到一個媽媽,懷裡抱著一個女寶寶,看樣子有10個月左右大,肩上揹著電腦包。旁邊站著的看模樣應該是孩子的姥姥,空手站立。

姥姥伸手要接寶寶,寶寶不理,把媽媽的脖子摟得更緊了;姥姥想替媽媽背電腦包,媽媽也搖頭:“車馬上就來了!”

這情景,讓我想起了自己結束哺乳期,要回去上班的那段時光。寶寶那會五個月,但看見我揹包就哭鬧得更厲害了。每次姥姥都得抱著寶寶,目送我進電梯。這個寶寶更厲害,逼得姥姥一直追到車站來了……

為什麼孩子上幼兒園哭得這麼厲害?不怪他,是你沒做好這3件事

你看,不管你是職場人士還是全職媽媽,你跟孩子的分離其實都在不斷髮生,孩子的焦慮一直都在。為什麼非要等到上幼兒園才開始正視和處理孩子的分離焦慮呢?

寶寶越是對你有強烈依戀,以下這3件事越要早點開始,用正確的方式,幫孩子對分離儘快“脫敏”。

一、建立儀式感,溫柔而平靜地讓孩子領會“分離”的意義。分離不是消失。每個人每天都有自己該做的事。

從哺乳期將盡、快要重返職場前,小菲就一直在跟寶寶說這幾句話。

“爸爸媽媽要上班,姐姐要上學,寶寶要在家裡跟姥姥好好吃飯好好玩。”

蹲下身子,看著寶寶的眼睛,慢慢說給寶寶聽。一開始寶寶鬧,哭,甚至哭得更大聲了。

小菲不急不躁,拍拍孩子後背,親親孩子額頭,淡定跟孩子揮揮手,然後換鞋,揹包,拿鑰匙,關門,走人。

下午6:30,小菲進家門,放下包,換上鞋,洗好手,打開雙臂,寶寶扭扭嗒嗒走過來,小菲一把抱起來,給她一個結結實實的擁抱:

寶寶,你看媽媽上完班,現在下班回家,可以好好陪寶寶玩啦!

這一切就像一種儀式感,每一天以固定的節奏在寶寶和小菲之間上演。慢慢的,寶寶開始習慣。到後來,一聽到媽媽說要去上班,寶寶自己走到門口,舉起媽媽的皮鞋,遞到媽媽手上。等媽媽出門,還會給媽媽一個飛吻。

為什麼孩子上幼兒園哭得這麼厲害?不怪他,是你沒做好這3件事

不少媽媽覺得孩子小,聽不懂;還有些媽媽一看孩子聽到“上班”兩個字就反應激烈,就採取“偷偷摸摸”出門的策略。殊不知,等孩子找不到媽媽,就會認為媽媽突然“消失”了,內心更崩潰,情感上更接受不了。

所以為了孩子的安全感考慮,你不如像小菲那樣,用每日持續一致的行動讓孩子明白:分離是暫時的,父母還會回來,並不是消失。

孩子一旦內心覺得安全,行為就會放自動輕鬆。這是幫助孩子對分離焦慮“脫敏”的重要情感基礎。

二、利用“2/8法則”,引導孩子對新環境建立合理預期,避免出現幻滅感。

有些家長為了鼓勵孩子愛上幼兒園,會提前跟孩子“做鋪墊”,但往往存在一個問題,就是隻講幼兒園好的地方,過分美化幼兒園。

電影《天才少女》中,為了鼓勵小女孩瑪麗去上幼兒園,舅舅弗蘭克在校車前說了這番話:

上學挺有意思的。

今天你認識的朋友會陪伴你一輩子。

你會表現得很好的。

可結果怎麼樣呢?

聰明早慧的小姑娘第1天上課就對老師教授的“1+1=2”等內容倍感無聊;同齡人的行為也讓她覺得很幼稚;等到校長來班級致辭時,她直接站起來,衝著校長吼:

“你最好給我家長打電話,讓他馬上過來,帶我離開這個鬼地方!”

為什麼孩子上幼兒園哭得這麼厲害?不怪他,是你沒做好這3件事

也許你會說,這是因為小姑娘是天才少女啊,可如果你像她舅舅這樣去跟孩子介紹幼兒園,普通孩子也難免會有落差,會失望、沮喪、對你失去信任。

為避免這種局面,建議你學會使用“2/8法則”。

“2/8法則”是指介紹中好壞佔比為80%和20%。如果你用10句話來介紹幼兒園,那麼,用8句來介紹幼兒園的好處,另外2句要用來提醒孩子,哪些地方會受約束、有限制。

而且,這些陳述特別是佔比8成的正面介紹部分,請多描述事實,少講述觀點。

區分事實和觀點的一個實用技巧就是,事實可以用“是不是”來判斷,而觀點則可以問“對不對”。

影片中舅舅說“上學挺有意思”,就是觀點,而非事實。因為主觀差異,舅舅認為“有意思”的,到了女孩兒這裡,就變成了無聊和枯燥。但事實就不同了,它是客觀存在,不隨個人感受而發生改變。

為什麼孩子上幼兒園哭得這麼厲害?不怪他,是你沒做好這3件事

與其告訴小朋友“上學挺有意思的”,不如這樣跟孩子介紹:

  • 幼兒園裡的活動場所比家裡大。
  • 還提供各種各樣的玩具。
  • 會有20個小朋友跟你一起上課和玩耍。
  • 老師會教你們一些東西,告訴你們規則。
  • 如果不遵守規則,老師會給你小小的處罰,你不願意被批評吧?

對於玩玩具這件事情總共有5句話,前4句都是描述事實,最後1句是提醒。符合“2/8法則”。

這樣,孩子對在幼兒園如何玩玩具就比較瞭解了,也知道幼兒園是有規矩和限制,預期合理了,真正去了幼兒園就不會出現幻滅感。

哪怕孩子還沒有到入園的年齡,也常常有機會去到新場景,比如去遊樂場,上早教課等等。你早用“2/8法則”來做類似介紹,孩子就能更快更好地適應新環境。

為什麼孩子上幼兒園哭得這麼厲害?不怪他,是你沒做好這3件事

三、用“錨定法”給孩子可感知的安慰,讓孩子對結束分離有期待。

再有趣的環境也比不上媽媽的陪伴和懷抱。有些媽媽瞭解這一點,就會跟孩子承諾:媽媽一定會早點來接你的。還有人說,等幼兒園放學了,媽媽一定第1個來接你。

這樣做是為了給孩子一些盼頭,希望對孩子起到情感安慰的作用。但問題是:如果孩子剛上幼兒園,對於什麼是“早一點”,什麼是“幼兒園放學”在內心深處並沒有真正理解和消化。

而“錨定法”恰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找到孩子能夠確切感知的一個東西,用它當“錨”,孩子看到它,就知道媽媽要來接我了。這會讓孩子感覺無比踏實。

比如,下午4點是幼兒園給孩子們規定的晚飯時間。等孩子們吃完飯,幼兒園就會開放,家長們就可以接孩子回家了。

那麼,“吃飯”這個事件就可以作為你的“錨”。你可以跟孩子說:寶寶,你下午在幼兒園好好吃飯,你吃完飯,媽媽就來接你了。

這樣,孩子就明白了,而且因為可感知,他連帶著對吃飯這件事也都更期待!

為什麼孩子上幼兒園哭得這麼厲害?不怪他,是你沒做好這3件事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幼兒園大概是這場目送的開始。

你我要做的,就是早做準備,練習使用“2/8法則”和“錨定法”,讓孩子可以對焦慮“脫敏”,面對要進入的新環境,愉快又安心的離開。而你我,才能在那個小小身影再也看不見後,優雅又放心的轉身。

我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也是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的媽媽,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更關注孩子的心智成長。我相信,做父母是需要終身學習和不斷修煉的。歡迎您關注我,謝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