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幼兒園 不完美媽媽 家庭教育 讀書 純黑色天鵝 2019-09-15
"
"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 身邊有很多和我閨女同齡的孩子家長,非常著急想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因為孩子是年底生的,要等到將近四歲才能入園,這些家長總是抱怨說又多熬一年。


  • 孩子吃飯不好,家長們說等去幼兒園吃幾次就好了;孩子行為習慣不好,家長們說等到幼兒園老師管管就好了;孩子自理能力差,家長們說等在幼兒園鍛鍊鍛鍊就好了。


  • 在家長們的眼裡,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說,彷彿幼兒園就是萬能的,無論孩子有什麼毛病,去了幼兒園交給老師就萬事大吉了,可真的是這樣嗎?
"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 身邊有很多和我閨女同齡的孩子家長,非常著急想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因為孩子是年底生的,要等到將近四歲才能入園,這些家長總是抱怨說又多熬一年。


  • 孩子吃飯不好,家長們說等去幼兒園吃幾次就好了;孩子行為習慣不好,家長們說等到幼兒園老師管管就好了;孩子自理能力差,家長們說等在幼兒園鍛鍊鍛鍊就好了。


  • 在家長們的眼裡,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說,彷彿幼兒園就是萬能的,無論孩子有什麼毛病,去了幼兒園交給老師就萬事大吉了,可真的是這樣嗎?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我們都知道家庭是孩子接觸的第一個場所,也是接觸時間最長的地方,也就是說,家庭才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家庭教育在早期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貫穿在人一生髮展過程中的教育實踐,是在家庭互動過程中父母對子女的生長髮展所產生的教育影響,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受時間、地點等客觀因素的限制,教育內容也是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具有靈活性、針對性和連續性等特點。

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對其有較深入和細緻的瞭解,能根據孩子己有的知識經驗、個性特徵,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這是幼兒園的集體教學所無法比擬的,由此可見,家庭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那麼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配合幼兒園給孩子帶來更好的教育呢?

"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 身邊有很多和我閨女同齡的孩子家長,非常著急想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因為孩子是年底生的,要等到將近四歲才能入園,這些家長總是抱怨說又多熬一年。


  • 孩子吃飯不好,家長們說等去幼兒園吃幾次就好了;孩子行為習慣不好,家長們說等到幼兒園老師管管就好了;孩子自理能力差,家長們說等在幼兒園鍛鍊鍛鍊就好了。


  • 在家長們的眼裡,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說,彷彿幼兒園就是萬能的,無論孩子有什麼毛病,去了幼兒園交給老師就萬事大吉了,可真的是這樣嗎?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我們都知道家庭是孩子接觸的第一個場所,也是接觸時間最長的地方,也就是說,家庭才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家庭教育在早期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貫穿在人一生髮展過程中的教育實踐,是在家庭互動過程中父母對子女的生長髮展所產生的教育影響,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受時間、地點等客觀因素的限制,教育內容也是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具有靈活性、針對性和連續性等特點。

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對其有較深入和細緻的瞭解,能根據孩子己有的知識經驗、個性特徵,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這是幼兒園的集體教學所無法比擬的,由此可見,家庭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那麼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配合幼兒園給孩子帶來更好的教育呢?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一、家庭中應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

許多家庭在教育理念上步入重智輕德的誤區,呈現明顯的功利色彩。

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一味關注智力開發,不惜花費大量的精力、財力和時間,對其進行識字、畫畫、聲樂等方而的培養,而忽視品德教育、勞動習慣的養成以及自立性格的塑造等。

這樣做,對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十分不利,可能從小就埋下性格缺陷的種子。而且,有失偏頗的“重智育”的教育理論還可能因沒法達到預期的結果而產生不良的影響。

家長們本意是進行“智力開發”,事實上經常僅僅停留在“灌輸知識”的層面,對智力開發無益,一旦孩子對“灌輸的知識”產生煩厭,對其日後的智力發展更是適得其反。

所以,我們要樹立“德智並舉”的教育理念。

對於孩子來說,家庭教育的內容應該是結合日常生活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以及各種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日常養成教育中教給孩子對待人生的基本準則,培養其對人生有良好的心態和積極的態度才是最重要的。

"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 身邊有很多和我閨女同齡的孩子家長,非常著急想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因為孩子是年底生的,要等到將近四歲才能入園,這些家長總是抱怨說又多熬一年。


  • 孩子吃飯不好,家長們說等去幼兒園吃幾次就好了;孩子行為習慣不好,家長們說等到幼兒園老師管管就好了;孩子自理能力差,家長們說等在幼兒園鍛鍊鍛鍊就好了。


  • 在家長們的眼裡,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說,彷彿幼兒園就是萬能的,無論孩子有什麼毛病,去了幼兒園交給老師就萬事大吉了,可真的是這樣嗎?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我們都知道家庭是孩子接觸的第一個場所,也是接觸時間最長的地方,也就是說,家庭才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家庭教育在早期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貫穿在人一生髮展過程中的教育實踐,是在家庭互動過程中父母對子女的生長髮展所產生的教育影響,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受時間、地點等客觀因素的限制,教育內容也是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具有靈活性、針對性和連續性等特點。

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對其有較深入和細緻的瞭解,能根據孩子己有的知識經驗、個性特徵,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這是幼兒園的集體教學所無法比擬的,由此可見,家庭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那麼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配合幼兒園給孩子帶來更好的教育呢?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一、家庭中應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

許多家庭在教育理念上步入重智輕德的誤區,呈現明顯的功利色彩。

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一味關注智力開發,不惜花費大量的精力、財力和時間,對其進行識字、畫畫、聲樂等方而的培養,而忽視品德教育、勞動習慣的養成以及自立性格的塑造等。

這樣做,對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十分不利,可能從小就埋下性格缺陷的種子。而且,有失偏頗的“重智育”的教育理論還可能因沒法達到預期的結果而產生不良的影響。

家長們本意是進行“智力開發”,事實上經常僅僅停留在“灌輸知識”的層面,對智力開發無益,一旦孩子對“灌輸的知識”產生煩厭,對其日後的智力發展更是適得其反。

所以,我們要樹立“德智並舉”的教育理念。

對於孩子來說,家庭教育的內容應該是結合日常生活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以及各種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日常養成教育中教給孩子對待人生的基本準則,培養其對人生有良好的心態和積極的態度才是最重要的。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二、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現在普遍的現象是,家庭的物質環境無比豐富,而為了保證孩子健康的成長,民主、平等、尊重、和諧的家庭氛圍才是必須品。

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的主角是家長。

首先,家長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質,其言行在家庭教育中起潛移默化的作用,直接決定孩子言行的發展發向。

其次,良好的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是家庭教育環境的保障。

在現實中,我們不難看出,和睦幸福的家庭的孩子積極向上、活潑樂觀;反之,孩子性格常常偏激、仇恨、壓抑。

因此,父母、長輩之間友好相處,不在孩子面前爭吵、起糾紛,才會給孩子構造健康成長的“溫床”。

"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 身邊有很多和我閨女同齡的孩子家長,非常著急想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因為孩子是年底生的,要等到將近四歲才能入園,這些家長總是抱怨說又多熬一年。


  • 孩子吃飯不好,家長們說等去幼兒園吃幾次就好了;孩子行為習慣不好,家長們說等到幼兒園老師管管就好了;孩子自理能力差,家長們說等在幼兒園鍛鍊鍛鍊就好了。


  • 在家長們的眼裡,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說,彷彿幼兒園就是萬能的,無論孩子有什麼毛病,去了幼兒園交給老師就萬事大吉了,可真的是這樣嗎?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我們都知道家庭是孩子接觸的第一個場所,也是接觸時間最長的地方,也就是說,家庭才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家庭教育在早期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貫穿在人一生髮展過程中的教育實踐,是在家庭互動過程中父母對子女的生長髮展所產生的教育影響,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受時間、地點等客觀因素的限制,教育內容也是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具有靈活性、針對性和連續性等特點。

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對其有較深入和細緻的瞭解,能根據孩子己有的知識經驗、個性特徵,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這是幼兒園的集體教學所無法比擬的,由此可見,家庭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那麼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配合幼兒園給孩子帶來更好的教育呢?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一、家庭中應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

許多家庭在教育理念上步入重智輕德的誤區,呈現明顯的功利色彩。

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一味關注智力開發,不惜花費大量的精力、財力和時間,對其進行識字、畫畫、聲樂等方而的培養,而忽視品德教育、勞動習慣的養成以及自立性格的塑造等。

這樣做,對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十分不利,可能從小就埋下性格缺陷的種子。而且,有失偏頗的“重智育”的教育理論還可能因沒法達到預期的結果而產生不良的影響。

家長們本意是進行“智力開發”,事實上經常僅僅停留在“灌輸知識”的層面,對智力開發無益,一旦孩子對“灌輸的知識”產生煩厭,對其日後的智力發展更是適得其反。

所以,我們要樹立“德智並舉”的教育理念。

對於孩子來說,家庭教育的內容應該是結合日常生活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以及各種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日常養成教育中教給孩子對待人生的基本準則,培養其對人生有良好的心態和積極的態度才是最重要的。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二、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現在普遍的現象是,家庭的物質環境無比豐富,而為了保證孩子健康的成長,民主、平等、尊重、和諧的家庭氛圍才是必須品。

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的主角是家長。

首先,家長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質,其言行在家庭教育中起潛移默化的作用,直接決定孩子言行的發展發向。

其次,良好的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是家庭教育環境的保障。

在現實中,我們不難看出,和睦幸福的家庭的孩子積極向上、活潑樂觀;反之,孩子性格常常偏激、仇恨、壓抑。

因此,父母、長輩之間友好相處,不在孩子面前爭吵、起糾紛,才會給孩子構造健康成長的“溫床”。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三、家庭教育應與幼兒園教育互補

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是孩子面對的兩大教育方式,二者缺一不可。

孩子進入幼兒園接受教育並不意味著家庭教育可以放鬆,但隨著幼兒園教育開始影響孩子的成長髮展,家庭教育必須做出一些調整,以實現與幼兒園教育的結合互補,才能使孩子能得到最完美的教育。

兩者實現互補結合,家庭教育至少要有三方面的內容:

第一是為幼兒園教育做好準備

幼兒園教育以遊戲為主,與家庭環境有很大的差別,孩子面對驟然陌生的環境大多會產生抗拒心理。如果家庭教育能提前為入園教育做一些準備,會大大減少孩子的入園焦慮,縮短入園後的適應時間,對很多知識的學習也可以更快地掌握,讓孩子在園生活更加愉快、自信。

家長在入園前一段時間可以多給孩子講一些涉及幼兒園的故事,讓他對幼兒園產生興趣;還可以多讓孩子與社區內已經上幼兒園的小朋友玩耍,並鼓勵這些哥哥姐姐表演在幼兒園學到的兒歌、舞蹈等,讓孩子產生羨慕嚮往的情感;有條件的家長可以抽時間帶孩子提前到幼兒園參觀一下環境,接觸一下幼兒教師,讓他對幼兒園多一些瞭解,減少入園時的陌生感。

"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 身邊有很多和我閨女同齡的孩子家長,非常著急想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因為孩子是年底生的,要等到將近四歲才能入園,這些家長總是抱怨說又多熬一年。


  • 孩子吃飯不好,家長們說等去幼兒園吃幾次就好了;孩子行為習慣不好,家長們說等到幼兒園老師管管就好了;孩子自理能力差,家長們說等在幼兒園鍛鍊鍛鍊就好了。


  • 在家長們的眼裡,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說,彷彿幼兒園就是萬能的,無論孩子有什麼毛病,去了幼兒園交給老師就萬事大吉了,可真的是這樣嗎?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我們都知道家庭是孩子接觸的第一個場所,也是接觸時間最長的地方,也就是說,家庭才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家庭教育在早期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貫穿在人一生髮展過程中的教育實踐,是在家庭互動過程中父母對子女的生長髮展所產生的教育影響,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受時間、地點等客觀因素的限制,教育內容也是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具有靈活性、針對性和連續性等特點。

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對其有較深入和細緻的瞭解,能根據孩子己有的知識經驗、個性特徵,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這是幼兒園的集體教學所無法比擬的,由此可見,家庭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那麼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配合幼兒園給孩子帶來更好的教育呢?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一、家庭中應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

許多家庭在教育理念上步入重智輕德的誤區,呈現明顯的功利色彩。

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一味關注智力開發,不惜花費大量的精力、財力和時間,對其進行識字、畫畫、聲樂等方而的培養,而忽視品德教育、勞動習慣的養成以及自立性格的塑造等。

這樣做,對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十分不利,可能從小就埋下性格缺陷的種子。而且,有失偏頗的“重智育”的教育理論還可能因沒法達到預期的結果而產生不良的影響。

家長們本意是進行“智力開發”,事實上經常僅僅停留在“灌輸知識”的層面,對智力開發無益,一旦孩子對“灌輸的知識”產生煩厭,對其日後的智力發展更是適得其反。

所以,我們要樹立“德智並舉”的教育理念。

對於孩子來說,家庭教育的內容應該是結合日常生活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以及各種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日常養成教育中教給孩子對待人生的基本準則,培養其對人生有良好的心態和積極的態度才是最重要的。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二、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現在普遍的現象是,家庭的物質環境無比豐富,而為了保證孩子健康的成長,民主、平等、尊重、和諧的家庭氛圍才是必須品。

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的主角是家長。

首先,家長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質,其言行在家庭教育中起潛移默化的作用,直接決定孩子言行的發展發向。

其次,良好的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是家庭教育環境的保障。

在現實中,我們不難看出,和睦幸福的家庭的孩子積極向上、活潑樂觀;反之,孩子性格常常偏激、仇恨、壓抑。

因此,父母、長輩之間友好相處,不在孩子面前爭吵、起糾紛,才會給孩子構造健康成長的“溫床”。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三、家庭教育應與幼兒園教育互補

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是孩子面對的兩大教育方式,二者缺一不可。

孩子進入幼兒園接受教育並不意味著家庭教育可以放鬆,但隨著幼兒園教育開始影響孩子的成長髮展,家庭教育必須做出一些調整,以實現與幼兒園教育的結合互補,才能使孩子能得到最完美的教育。

兩者實現互補結合,家庭教育至少要有三方面的內容:

第一是為幼兒園教育做好準備

幼兒園教育以遊戲為主,與家庭環境有很大的差別,孩子面對驟然陌生的環境大多會產生抗拒心理。如果家庭教育能提前為入園教育做一些準備,會大大減少孩子的入園焦慮,縮短入園後的適應時間,對很多知識的學習也可以更快地掌握,讓孩子在園生活更加愉快、自信。

家長在入園前一段時間可以多給孩子講一些涉及幼兒園的故事,讓他對幼兒園產生興趣;還可以多讓孩子與社區內已經上幼兒園的小朋友玩耍,並鼓勵這些哥哥姐姐表演在幼兒園學到的兒歌、舞蹈等,讓孩子產生羨慕嚮往的情感;有條件的家長可以抽時間帶孩子提前到幼兒園參觀一下環境,接觸一下幼兒教師,讓他對幼兒園多一些瞭解,減少入園時的陌生感。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孩子入園後會有正式的上課環節,需要保持一定時間的注意力,對此家長可以提前一段時間有意識地培養孩子這方面的能力,譬如讓他安靜的畫畫、較長時間的聽故事等等。

入園孩子需要記得自己的杯子、毛巾的位置擺放,家長可以通過合理的引導讓他自己的名字產生興趣,比如在孩子的床頭、小杯子、小毛巾、小碗上都貼上名字,經過一段時間他就可以對自己的名字十分熟悉。

平時家長可以讓孩子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放、取物品,譬如把書放到書架,把杯子放進櫥櫃等,這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有利於促進其空間知覺能力的發展。

幼兒期語言發展的基本規律是聽在先,說在後,傾聽是第一位的,閱讀是第二位的,對孩子語言的訓練可以遵循這條規律。譬如:給孩子講睡前故事,可以重複講一個故事,等他慢慢熟悉故事就可以試著讓其參與進來,家長講一半再讓他補充。

這樣有利於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也有利於親子關係的促進,當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慢慢提高,進入幼兒園後自然也能大膽的跟老師交流問題,減少家長的擔心和顧慮。

"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 身邊有很多和我閨女同齡的孩子家長,非常著急想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因為孩子是年底生的,要等到將近四歲才能入園,這些家長總是抱怨說又多熬一年。


  • 孩子吃飯不好,家長們說等去幼兒園吃幾次就好了;孩子行為習慣不好,家長們說等到幼兒園老師管管就好了;孩子自理能力差,家長們說等在幼兒園鍛鍊鍛鍊就好了。


  • 在家長們的眼裡,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說,彷彿幼兒園就是萬能的,無論孩子有什麼毛病,去了幼兒園交給老師就萬事大吉了,可真的是這樣嗎?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我們都知道家庭是孩子接觸的第一個場所,也是接觸時間最長的地方,也就是說,家庭才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家庭教育在早期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貫穿在人一生髮展過程中的教育實踐,是在家庭互動過程中父母對子女的生長髮展所產生的教育影響,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受時間、地點等客觀因素的限制,教育內容也是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具有靈活性、針對性和連續性等特點。

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對其有較深入和細緻的瞭解,能根據孩子己有的知識經驗、個性特徵,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這是幼兒園的集體教學所無法比擬的,由此可見,家庭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那麼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配合幼兒園給孩子帶來更好的教育呢?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一、家庭中應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

許多家庭在教育理念上步入重智輕德的誤區,呈現明顯的功利色彩。

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一味關注智力開發,不惜花費大量的精力、財力和時間,對其進行識字、畫畫、聲樂等方而的培養,而忽視品德教育、勞動習慣的養成以及自立性格的塑造等。

這樣做,對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十分不利,可能從小就埋下性格缺陷的種子。而且,有失偏頗的“重智育”的教育理論還可能因沒法達到預期的結果而產生不良的影響。

家長們本意是進行“智力開發”,事實上經常僅僅停留在“灌輸知識”的層面,對智力開發無益,一旦孩子對“灌輸的知識”產生煩厭,對其日後的智力發展更是適得其反。

所以,我們要樹立“德智並舉”的教育理念。

對於孩子來說,家庭教育的內容應該是結合日常生活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以及各種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日常養成教育中教給孩子對待人生的基本準則,培養其對人生有良好的心態和積極的態度才是最重要的。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二、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現在普遍的現象是,家庭的物質環境無比豐富,而為了保證孩子健康的成長,民主、平等、尊重、和諧的家庭氛圍才是必須品。

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的主角是家長。

首先,家長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質,其言行在家庭教育中起潛移默化的作用,直接決定孩子言行的發展發向。

其次,良好的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是家庭教育環境的保障。

在現實中,我們不難看出,和睦幸福的家庭的孩子積極向上、活潑樂觀;反之,孩子性格常常偏激、仇恨、壓抑。

因此,父母、長輩之間友好相處,不在孩子面前爭吵、起糾紛,才會給孩子構造健康成長的“溫床”。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三、家庭教育應與幼兒園教育互補

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是孩子面對的兩大教育方式,二者缺一不可。

孩子進入幼兒園接受教育並不意味著家庭教育可以放鬆,但隨著幼兒園教育開始影響孩子的成長髮展,家庭教育必須做出一些調整,以實現與幼兒園教育的結合互補,才能使孩子能得到最完美的教育。

兩者實現互補結合,家庭教育至少要有三方面的內容:

第一是為幼兒園教育做好準備

幼兒園教育以遊戲為主,與家庭環境有很大的差別,孩子面對驟然陌生的環境大多會產生抗拒心理。如果家庭教育能提前為入園教育做一些準備,會大大減少孩子的入園焦慮,縮短入園後的適應時間,對很多知識的學習也可以更快地掌握,讓孩子在園生活更加愉快、自信。

家長在入園前一段時間可以多給孩子講一些涉及幼兒園的故事,讓他對幼兒園產生興趣;還可以多讓孩子與社區內已經上幼兒園的小朋友玩耍,並鼓勵這些哥哥姐姐表演在幼兒園學到的兒歌、舞蹈等,讓孩子產生羨慕嚮往的情感;有條件的家長可以抽時間帶孩子提前到幼兒園參觀一下環境,接觸一下幼兒教師,讓他對幼兒園多一些瞭解,減少入園時的陌生感。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孩子入園後會有正式的上課環節,需要保持一定時間的注意力,對此家長可以提前一段時間有意識地培養孩子這方面的能力,譬如讓他安靜的畫畫、較長時間的聽故事等等。

入園孩子需要記得自己的杯子、毛巾的位置擺放,家長可以通過合理的引導讓他自己的名字產生興趣,比如在孩子的床頭、小杯子、小毛巾、小碗上都貼上名字,經過一段時間他就可以對自己的名字十分熟悉。

平時家長可以讓孩子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放、取物品,譬如把書放到書架,把杯子放進櫥櫃等,這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有利於促進其空間知覺能力的發展。

幼兒期語言發展的基本規律是聽在先,說在後,傾聽是第一位的,閱讀是第二位的,對孩子語言的訓練可以遵循這條規律。譬如:給孩子講睡前故事,可以重複講一個故事,等他慢慢熟悉故事就可以試著讓其參與進來,家長講一半再讓他補充。

這樣有利於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也有利於親子關係的促進,當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慢慢提高,進入幼兒園後自然也能大膽的跟老師交流問題,減少家長的擔心和顧慮。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第二是對幼兒園教育的成果進行延伸和鞏固

家庭環境的佈置要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

從物質環境來說,應該參考幼兒園的環境佈置。孩子的房間裝飾應該充分體現年齡特點,不可太過成人化。

牆面色彩柔和鮮明、多樣化,多放置孩子喜歡的卡通圖案、玩具等,給他們充分的視覺和觸覺刺激。

玩具不一定非要是昂貴的,廢舊的塑料瓶、包裝盒等稍加修飾就可以成為不錯的玩具。

在房間的角落可為孩子設置圖書角和區域活動角來放置圖書和玩具,並經常變換房間佈置,與孩子一起創設自由活動的“小天地”。

"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 身邊有很多和我閨女同齡的孩子家長,非常著急想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因為孩子是年底生的,要等到將近四歲才能入園,這些家長總是抱怨說又多熬一年。


  • 孩子吃飯不好,家長們說等去幼兒園吃幾次就好了;孩子行為習慣不好,家長們說等到幼兒園老師管管就好了;孩子自理能力差,家長們說等在幼兒園鍛鍊鍛鍊就好了。


  • 在家長們的眼裡,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說,彷彿幼兒園就是萬能的,無論孩子有什麼毛病,去了幼兒園交給老師就萬事大吉了,可真的是這樣嗎?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我們都知道家庭是孩子接觸的第一個場所,也是接觸時間最長的地方,也就是說,家庭才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家庭教育在早期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貫穿在人一生髮展過程中的教育實踐,是在家庭互動過程中父母對子女的生長髮展所產生的教育影響,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受時間、地點等客觀因素的限制,教育內容也是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具有靈活性、針對性和連續性等特點。

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對其有較深入和細緻的瞭解,能根據孩子己有的知識經驗、個性特徵,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這是幼兒園的集體教學所無法比擬的,由此可見,家庭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那麼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配合幼兒園給孩子帶來更好的教育呢?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一、家庭中應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

許多家庭在教育理念上步入重智輕德的誤區,呈現明顯的功利色彩。

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一味關注智力開發,不惜花費大量的精力、財力和時間,對其進行識字、畫畫、聲樂等方而的培養,而忽視品德教育、勞動習慣的養成以及自立性格的塑造等。

這樣做,對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十分不利,可能從小就埋下性格缺陷的種子。而且,有失偏頗的“重智育”的教育理論還可能因沒法達到預期的結果而產生不良的影響。

家長們本意是進行“智力開發”,事實上經常僅僅停留在“灌輸知識”的層面,對智力開發無益,一旦孩子對“灌輸的知識”產生煩厭,對其日後的智力發展更是適得其反。

所以,我們要樹立“德智並舉”的教育理念。

對於孩子來說,家庭教育的內容應該是結合日常生活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以及各種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日常養成教育中教給孩子對待人生的基本準則,培養其對人生有良好的心態和積極的態度才是最重要的。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二、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現在普遍的現象是,家庭的物質環境無比豐富,而為了保證孩子健康的成長,民主、平等、尊重、和諧的家庭氛圍才是必須品。

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的主角是家長。

首先,家長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質,其言行在家庭教育中起潛移默化的作用,直接決定孩子言行的發展發向。

其次,良好的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是家庭教育環境的保障。

在現實中,我們不難看出,和睦幸福的家庭的孩子積極向上、活潑樂觀;反之,孩子性格常常偏激、仇恨、壓抑。

因此,父母、長輩之間友好相處,不在孩子面前爭吵、起糾紛,才會給孩子構造健康成長的“溫床”。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三、家庭教育應與幼兒園教育互補

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是孩子面對的兩大教育方式,二者缺一不可。

孩子進入幼兒園接受教育並不意味著家庭教育可以放鬆,但隨著幼兒園教育開始影響孩子的成長髮展,家庭教育必須做出一些調整,以實現與幼兒園教育的結合互補,才能使孩子能得到最完美的教育。

兩者實現互補結合,家庭教育至少要有三方面的內容:

第一是為幼兒園教育做好準備

幼兒園教育以遊戲為主,與家庭環境有很大的差別,孩子面對驟然陌生的環境大多會產生抗拒心理。如果家庭教育能提前為入園教育做一些準備,會大大減少孩子的入園焦慮,縮短入園後的適應時間,對很多知識的學習也可以更快地掌握,讓孩子在園生活更加愉快、自信。

家長在入園前一段時間可以多給孩子講一些涉及幼兒園的故事,讓他對幼兒園產生興趣;還可以多讓孩子與社區內已經上幼兒園的小朋友玩耍,並鼓勵這些哥哥姐姐表演在幼兒園學到的兒歌、舞蹈等,讓孩子產生羨慕嚮往的情感;有條件的家長可以抽時間帶孩子提前到幼兒園參觀一下環境,接觸一下幼兒教師,讓他對幼兒園多一些瞭解,減少入園時的陌生感。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孩子入園後會有正式的上課環節,需要保持一定時間的注意力,對此家長可以提前一段時間有意識地培養孩子這方面的能力,譬如讓他安靜的畫畫、較長時間的聽故事等等。

入園孩子需要記得自己的杯子、毛巾的位置擺放,家長可以通過合理的引導讓他自己的名字產生興趣,比如在孩子的床頭、小杯子、小毛巾、小碗上都貼上名字,經過一段時間他就可以對自己的名字十分熟悉。

平時家長可以讓孩子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放、取物品,譬如把書放到書架,把杯子放進櫥櫃等,這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有利於促進其空間知覺能力的發展。

幼兒期語言發展的基本規律是聽在先,說在後,傾聽是第一位的,閱讀是第二位的,對孩子語言的訓練可以遵循這條規律。譬如:給孩子講睡前故事,可以重複講一個故事,等他慢慢熟悉故事就可以試著讓其參與進來,家長講一半再讓他補充。

這樣有利於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也有利於親子關係的促進,當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慢慢提高,進入幼兒園後自然也能大膽的跟老師交流問題,減少家長的擔心和顧慮。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第二是對幼兒園教育的成果進行延伸和鞏固

家庭環境的佈置要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

從物質環境來說,應該參考幼兒園的環境佈置。孩子的房間裝飾應該充分體現年齡特點,不可太過成人化。

牆面色彩柔和鮮明、多樣化,多放置孩子喜歡的卡通圖案、玩具等,給他們充分的視覺和觸覺刺激。

玩具不一定非要是昂貴的,廢舊的塑料瓶、包裝盒等稍加修飾就可以成為不錯的玩具。

在房間的角落可為孩子設置圖書角和區域活動角來放置圖書和玩具,並經常變換房間佈置,與孩子一起創設自由活動的“小天地”。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在家庭作息時間安排、生活習慣、學習活動的要求上,儘可能向幼兒園靠攏。

有些孩子在幼兒園乖巧懂事、勤勞能幹,但在家卻像變了一個人,蠻橫任性、沒有禮貌、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還有些孩子在幼兒園飲食習慣很好,但在家卻偏食挑食,喜歡邊吃邊玩,吃飯過慢等。

這大多是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不一致造成的,有的家長覺得平時沒有時間陪孩子,所以當孩子有所要時,出於補償心理會無條件地滿足和縱容孩子;有的家長因為過分溺愛孩子,生活中大包大攬,不捨得讓孩子動手,生活中總怕孩子受到傷害而不讓孩子放手去玩耍。

幼兒園教育比較提倡獨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的矛盾就很容易造成其在家庭和幼兒園的表現大相徑庭,容易使孩子生活自理的獨立性、堅持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差,生活習慣的依賴性強,日久天長,懶惰、依賴、自私、任性、怯弱、沒禮貌等壞習慣就會養成。

"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 身邊有很多和我閨女同齡的孩子家長,非常著急想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因為孩子是年底生的,要等到將近四歲才能入園,這些家長總是抱怨說又多熬一年。


  • 孩子吃飯不好,家長們說等去幼兒園吃幾次就好了;孩子行為習慣不好,家長們說等到幼兒園老師管管就好了;孩子自理能力差,家長們說等在幼兒園鍛鍊鍛鍊就好了。


  • 在家長們的眼裡,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說,彷彿幼兒園就是萬能的,無論孩子有什麼毛病,去了幼兒園交給老師就萬事大吉了,可真的是這樣嗎?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我們都知道家庭是孩子接觸的第一個場所,也是接觸時間最長的地方,也就是說,家庭才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家庭教育在早期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貫穿在人一生髮展過程中的教育實踐,是在家庭互動過程中父母對子女的生長髮展所產生的教育影響,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受時間、地點等客觀因素的限制,教育內容也是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具有靈活性、針對性和連續性等特點。

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對其有較深入和細緻的瞭解,能根據孩子己有的知識經驗、個性特徵,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這是幼兒園的集體教學所無法比擬的,由此可見,家庭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那麼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配合幼兒園給孩子帶來更好的教育呢?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一、家庭中應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

許多家庭在教育理念上步入重智輕德的誤區,呈現明顯的功利色彩。

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一味關注智力開發,不惜花費大量的精力、財力和時間,對其進行識字、畫畫、聲樂等方而的培養,而忽視品德教育、勞動習慣的養成以及自立性格的塑造等。

這樣做,對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十分不利,可能從小就埋下性格缺陷的種子。而且,有失偏頗的“重智育”的教育理論還可能因沒法達到預期的結果而產生不良的影響。

家長們本意是進行“智力開發”,事實上經常僅僅停留在“灌輸知識”的層面,對智力開發無益,一旦孩子對“灌輸的知識”產生煩厭,對其日後的智力發展更是適得其反。

所以,我們要樹立“德智並舉”的教育理念。

對於孩子來說,家庭教育的內容應該是結合日常生活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以及各種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日常養成教育中教給孩子對待人生的基本準則,培養其對人生有良好的心態和積極的態度才是最重要的。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二、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現在普遍的現象是,家庭的物質環境無比豐富,而為了保證孩子健康的成長,民主、平等、尊重、和諧的家庭氛圍才是必須品。

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的主角是家長。

首先,家長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質,其言行在家庭教育中起潛移默化的作用,直接決定孩子言行的發展發向。

其次,良好的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是家庭教育環境的保障。

在現實中,我們不難看出,和睦幸福的家庭的孩子積極向上、活潑樂觀;反之,孩子性格常常偏激、仇恨、壓抑。

因此,父母、長輩之間友好相處,不在孩子面前爭吵、起糾紛,才會給孩子構造健康成長的“溫床”。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三、家庭教育應與幼兒園教育互補

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是孩子面對的兩大教育方式,二者缺一不可。

孩子進入幼兒園接受教育並不意味著家庭教育可以放鬆,但隨著幼兒園教育開始影響孩子的成長髮展,家庭教育必須做出一些調整,以實現與幼兒園教育的結合互補,才能使孩子能得到最完美的教育。

兩者實現互補結合,家庭教育至少要有三方面的內容:

第一是為幼兒園教育做好準備

幼兒園教育以遊戲為主,與家庭環境有很大的差別,孩子面對驟然陌生的環境大多會產生抗拒心理。如果家庭教育能提前為入園教育做一些準備,會大大減少孩子的入園焦慮,縮短入園後的適應時間,對很多知識的學習也可以更快地掌握,讓孩子在園生活更加愉快、自信。

家長在入園前一段時間可以多給孩子講一些涉及幼兒園的故事,讓他對幼兒園產生興趣;還可以多讓孩子與社區內已經上幼兒園的小朋友玩耍,並鼓勵這些哥哥姐姐表演在幼兒園學到的兒歌、舞蹈等,讓孩子產生羨慕嚮往的情感;有條件的家長可以抽時間帶孩子提前到幼兒園參觀一下環境,接觸一下幼兒教師,讓他對幼兒園多一些瞭解,減少入園時的陌生感。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孩子入園後會有正式的上課環節,需要保持一定時間的注意力,對此家長可以提前一段時間有意識地培養孩子這方面的能力,譬如讓他安靜的畫畫、較長時間的聽故事等等。

入園孩子需要記得自己的杯子、毛巾的位置擺放,家長可以通過合理的引導讓他自己的名字產生興趣,比如在孩子的床頭、小杯子、小毛巾、小碗上都貼上名字,經過一段時間他就可以對自己的名字十分熟悉。

平時家長可以讓孩子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放、取物品,譬如把書放到書架,把杯子放進櫥櫃等,這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有利於促進其空間知覺能力的發展。

幼兒期語言發展的基本規律是聽在先,說在後,傾聽是第一位的,閱讀是第二位的,對孩子語言的訓練可以遵循這條規律。譬如:給孩子講睡前故事,可以重複講一個故事,等他慢慢熟悉故事就可以試著讓其參與進來,家長講一半再讓他補充。

這樣有利於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也有利於親子關係的促進,當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慢慢提高,進入幼兒園後自然也能大膽的跟老師交流問題,減少家長的擔心和顧慮。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第二是對幼兒園教育的成果進行延伸和鞏固

家庭環境的佈置要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

從物質環境來說,應該參考幼兒園的環境佈置。孩子的房間裝飾應該充分體現年齡特點,不可太過成人化。

牆面色彩柔和鮮明、多樣化,多放置孩子喜歡的卡通圖案、玩具等,給他們充分的視覺和觸覺刺激。

玩具不一定非要是昂貴的,廢舊的塑料瓶、包裝盒等稍加修飾就可以成為不錯的玩具。

在房間的角落可為孩子設置圖書角和區域活動角來放置圖書和玩具,並經常變換房間佈置,與孩子一起創設自由活動的“小天地”。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在家庭作息時間安排、生活習慣、學習活動的要求上,儘可能向幼兒園靠攏。

有些孩子在幼兒園乖巧懂事、勤勞能幹,但在家卻像變了一個人,蠻橫任性、沒有禮貌、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還有些孩子在幼兒園飲食習慣很好,但在家卻偏食挑食,喜歡邊吃邊玩,吃飯過慢等。

這大多是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不一致造成的,有的家長覺得平時沒有時間陪孩子,所以當孩子有所要時,出於補償心理會無條件地滿足和縱容孩子;有的家長因為過分溺愛孩子,生活中大包大攬,不捨得讓孩子動手,生活中總怕孩子受到傷害而不讓孩子放手去玩耍。

幼兒園教育比較提倡獨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的矛盾就很容易造成其在家庭和幼兒園的表現大相徑庭,容易使孩子生活自理的獨立性、堅持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差,生活習慣的依賴性強,日久天長,懶惰、依賴、自私、任性、怯弱、沒禮貌等壞習慣就會養成。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幼兒園比較注重規則教育,那麼家庭教育也應該注意給孩子設立一定的規則,讓他們明確哪些是應該遵守的。譬如帶孩子逛商場時要求他們有所取捨,不能因為哭鬧就答應他們的無理要求,讓其從內心體驗到遵守規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讓他們在規則中成長。

家長應該經常與幼兒教師溝通,瞭解幼兒園在各種生活習慣上的要求以及孩子在園的表現。譬如幼兒園要求幼兒不能挑食、偏食,吃飯時雙腳併攏不亂動,不能大聲吵鬧,吃飯後擦嘴巴等,家長可以借鑑學習,鞏固孩子好的生活習慣。

在學習方面家長應該及時瞭解幼兒園近段時間內的計劃安排,從而配合和鞏固孩子的學習成果。譬如幼兒園本週的主要內容是對顏色的學習,家長就可以在與孩子的談話或者遊戲中多涉及顏色的練習。

"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 身邊有很多和我閨女同齡的孩子家長,非常著急想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因為孩子是年底生的,要等到將近四歲才能入園,這些家長總是抱怨說又多熬一年。


  • 孩子吃飯不好,家長們說等去幼兒園吃幾次就好了;孩子行為習慣不好,家長們說等到幼兒園老師管管就好了;孩子自理能力差,家長們說等在幼兒園鍛鍊鍛鍊就好了。


  • 在家長們的眼裡,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說,彷彿幼兒園就是萬能的,無論孩子有什麼毛病,去了幼兒園交給老師就萬事大吉了,可真的是這樣嗎?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我們都知道家庭是孩子接觸的第一個場所,也是接觸時間最長的地方,也就是說,家庭才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家庭教育在早期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貫穿在人一生髮展過程中的教育實踐,是在家庭互動過程中父母對子女的生長髮展所產生的教育影響,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受時間、地點等客觀因素的限制,教育內容也是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具有靈活性、針對性和連續性等特點。

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對其有較深入和細緻的瞭解,能根據孩子己有的知識經驗、個性特徵,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這是幼兒園的集體教學所無法比擬的,由此可見,家庭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那麼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配合幼兒園給孩子帶來更好的教育呢?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一、家庭中應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

許多家庭在教育理念上步入重智輕德的誤區,呈現明顯的功利色彩。

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一味關注智力開發,不惜花費大量的精力、財力和時間,對其進行識字、畫畫、聲樂等方而的培養,而忽視品德教育、勞動習慣的養成以及自立性格的塑造等。

這樣做,對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十分不利,可能從小就埋下性格缺陷的種子。而且,有失偏頗的“重智育”的教育理論還可能因沒法達到預期的結果而產生不良的影響。

家長們本意是進行“智力開發”,事實上經常僅僅停留在“灌輸知識”的層面,對智力開發無益,一旦孩子對“灌輸的知識”產生煩厭,對其日後的智力發展更是適得其反。

所以,我們要樹立“德智並舉”的教育理念。

對於孩子來說,家庭教育的內容應該是結合日常生活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以及各種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日常養成教育中教給孩子對待人生的基本準則,培養其對人生有良好的心態和積極的態度才是最重要的。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二、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現在普遍的現象是,家庭的物質環境無比豐富,而為了保證孩子健康的成長,民主、平等、尊重、和諧的家庭氛圍才是必須品。

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的主角是家長。

首先,家長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質,其言行在家庭教育中起潛移默化的作用,直接決定孩子言行的發展發向。

其次,良好的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是家庭教育環境的保障。

在現實中,我們不難看出,和睦幸福的家庭的孩子積極向上、活潑樂觀;反之,孩子性格常常偏激、仇恨、壓抑。

因此,父母、長輩之間友好相處,不在孩子面前爭吵、起糾紛,才會給孩子構造健康成長的“溫床”。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三、家庭教育應與幼兒園教育互補

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是孩子面對的兩大教育方式,二者缺一不可。

孩子進入幼兒園接受教育並不意味著家庭教育可以放鬆,但隨著幼兒園教育開始影響孩子的成長髮展,家庭教育必須做出一些調整,以實現與幼兒園教育的結合互補,才能使孩子能得到最完美的教育。

兩者實現互補結合,家庭教育至少要有三方面的內容:

第一是為幼兒園教育做好準備

幼兒園教育以遊戲為主,與家庭環境有很大的差別,孩子面對驟然陌生的環境大多會產生抗拒心理。如果家庭教育能提前為入園教育做一些準備,會大大減少孩子的入園焦慮,縮短入園後的適應時間,對很多知識的學習也可以更快地掌握,讓孩子在園生活更加愉快、自信。

家長在入園前一段時間可以多給孩子講一些涉及幼兒園的故事,讓他對幼兒園產生興趣;還可以多讓孩子與社區內已經上幼兒園的小朋友玩耍,並鼓勵這些哥哥姐姐表演在幼兒園學到的兒歌、舞蹈等,讓孩子產生羨慕嚮往的情感;有條件的家長可以抽時間帶孩子提前到幼兒園參觀一下環境,接觸一下幼兒教師,讓他對幼兒園多一些瞭解,減少入園時的陌生感。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孩子入園後會有正式的上課環節,需要保持一定時間的注意力,對此家長可以提前一段時間有意識地培養孩子這方面的能力,譬如讓他安靜的畫畫、較長時間的聽故事等等。

入園孩子需要記得自己的杯子、毛巾的位置擺放,家長可以通過合理的引導讓他自己的名字產生興趣,比如在孩子的床頭、小杯子、小毛巾、小碗上都貼上名字,經過一段時間他就可以對自己的名字十分熟悉。

平時家長可以讓孩子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放、取物品,譬如把書放到書架,把杯子放進櫥櫃等,這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有利於促進其空間知覺能力的發展。

幼兒期語言發展的基本規律是聽在先,說在後,傾聽是第一位的,閱讀是第二位的,對孩子語言的訓練可以遵循這條規律。譬如:給孩子講睡前故事,可以重複講一個故事,等他慢慢熟悉故事就可以試著讓其參與進來,家長講一半再讓他補充。

這樣有利於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也有利於親子關係的促進,當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慢慢提高,進入幼兒園後自然也能大膽的跟老師交流問題,減少家長的擔心和顧慮。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第二是對幼兒園教育的成果進行延伸和鞏固

家庭環境的佈置要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

從物質環境來說,應該參考幼兒園的環境佈置。孩子的房間裝飾應該充分體現年齡特點,不可太過成人化。

牆面色彩柔和鮮明、多樣化,多放置孩子喜歡的卡通圖案、玩具等,給他們充分的視覺和觸覺刺激。

玩具不一定非要是昂貴的,廢舊的塑料瓶、包裝盒等稍加修飾就可以成為不錯的玩具。

在房間的角落可為孩子設置圖書角和區域活動角來放置圖書和玩具,並經常變換房間佈置,與孩子一起創設自由活動的“小天地”。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在家庭作息時間安排、生活習慣、學習活動的要求上,儘可能向幼兒園靠攏。

有些孩子在幼兒園乖巧懂事、勤勞能幹,但在家卻像變了一個人,蠻橫任性、沒有禮貌、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還有些孩子在幼兒園飲食習慣很好,但在家卻偏食挑食,喜歡邊吃邊玩,吃飯過慢等。

這大多是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不一致造成的,有的家長覺得平時沒有時間陪孩子,所以當孩子有所要時,出於補償心理會無條件地滿足和縱容孩子;有的家長因為過分溺愛孩子,生活中大包大攬,不捨得讓孩子動手,生活中總怕孩子受到傷害而不讓孩子放手去玩耍。

幼兒園教育比較提倡獨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的矛盾就很容易造成其在家庭和幼兒園的表現大相徑庭,容易使孩子生活自理的獨立性、堅持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差,生活習慣的依賴性強,日久天長,懶惰、依賴、自私、任性、怯弱、沒禮貌等壞習慣就會養成。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幼兒園比較注重規則教育,那麼家庭教育也應該注意給孩子設立一定的規則,讓他們明確哪些是應該遵守的。譬如帶孩子逛商場時要求他們有所取捨,不能因為哭鬧就答應他們的無理要求,讓其從內心體驗到遵守規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讓他們在規則中成長。

家長應該經常與幼兒教師溝通,瞭解幼兒園在各種生活習慣上的要求以及孩子在園的表現。譬如幼兒園要求幼兒不能挑食、偏食,吃飯時雙腳併攏不亂動,不能大聲吵鬧,吃飯後擦嘴巴等,家長可以借鑑學習,鞏固孩子好的生活習慣。

在學習方面家長應該及時瞭解幼兒園近段時間內的計劃安排,從而配合和鞏固孩子的學習成果。譬如幼兒園本週的主要內容是對顏色的學習,家長就可以在與孩子的談話或者遊戲中多涉及顏色的練習。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抓住時機鍛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每天離園後家長可圍繞孩子在幼兒園裡的學習與生活,談一 些符合他們語言特點的比較感興趣的話題,譬如:“你們今天做什麼遊戲了?開不開心?”“今天學了什麼新本領啊?”等等,鼓勵孩子複述當天在幼兒園發生的事情,複習學習的知識,譬如學到的兒歌和聽到的故事等。

這不僅能發展其語言表達能力,而且對其記憶力的發展也有很好的促進作用,還能夠及時鞏固並延伸所學的知識。幼兒園教育並不能代替家庭教育,只有家園合作,一致要求,才能達到教育同步,促進孩子最全面的發展。

"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 身邊有很多和我閨女同齡的孩子家長,非常著急想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因為孩子是年底生的,要等到將近四歲才能入園,這些家長總是抱怨說又多熬一年。


  • 孩子吃飯不好,家長們說等去幼兒園吃幾次就好了;孩子行為習慣不好,家長們說等到幼兒園老師管管就好了;孩子自理能力差,家長們說等在幼兒園鍛鍊鍛鍊就好了。


  • 在家長們的眼裡,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說,彷彿幼兒園就是萬能的,無論孩子有什麼毛病,去了幼兒園交給老師就萬事大吉了,可真的是這樣嗎?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我們都知道家庭是孩子接觸的第一個場所,也是接觸時間最長的地方,也就是說,家庭才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家庭教育在早期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貫穿在人一生髮展過程中的教育實踐,是在家庭互動過程中父母對子女的生長髮展所產生的教育影響,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受時間、地點等客觀因素的限制,教育內容也是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具有靈活性、針對性和連續性等特點。

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對其有較深入和細緻的瞭解,能根據孩子己有的知識經驗、個性特徵,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這是幼兒園的集體教學所無法比擬的,由此可見,家庭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那麼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配合幼兒園給孩子帶來更好的教育呢?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一、家庭中應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

許多家庭在教育理念上步入重智輕德的誤區,呈現明顯的功利色彩。

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一味關注智力開發,不惜花費大量的精力、財力和時間,對其進行識字、畫畫、聲樂等方而的培養,而忽視品德教育、勞動習慣的養成以及自立性格的塑造等。

這樣做,對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十分不利,可能從小就埋下性格缺陷的種子。而且,有失偏頗的“重智育”的教育理論還可能因沒法達到預期的結果而產生不良的影響。

家長們本意是進行“智力開發”,事實上經常僅僅停留在“灌輸知識”的層面,對智力開發無益,一旦孩子對“灌輸的知識”產生煩厭,對其日後的智力發展更是適得其反。

所以,我們要樹立“德智並舉”的教育理念。

對於孩子來說,家庭教育的內容應該是結合日常生活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以及各種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日常養成教育中教給孩子對待人生的基本準則,培養其對人生有良好的心態和積極的態度才是最重要的。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二、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現在普遍的現象是,家庭的物質環境無比豐富,而為了保證孩子健康的成長,民主、平等、尊重、和諧的家庭氛圍才是必須品。

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的主角是家長。

首先,家長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質,其言行在家庭教育中起潛移默化的作用,直接決定孩子言行的發展發向。

其次,良好的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是家庭教育環境的保障。

在現實中,我們不難看出,和睦幸福的家庭的孩子積極向上、活潑樂觀;反之,孩子性格常常偏激、仇恨、壓抑。

因此,父母、長輩之間友好相處,不在孩子面前爭吵、起糾紛,才會給孩子構造健康成長的“溫床”。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三、家庭教育應與幼兒園教育互補

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是孩子面對的兩大教育方式,二者缺一不可。

孩子進入幼兒園接受教育並不意味著家庭教育可以放鬆,但隨著幼兒園教育開始影響孩子的成長髮展,家庭教育必須做出一些調整,以實現與幼兒園教育的結合互補,才能使孩子能得到最完美的教育。

兩者實現互補結合,家庭教育至少要有三方面的內容:

第一是為幼兒園教育做好準備

幼兒園教育以遊戲為主,與家庭環境有很大的差別,孩子面對驟然陌生的環境大多會產生抗拒心理。如果家庭教育能提前為入園教育做一些準備,會大大減少孩子的入園焦慮,縮短入園後的適應時間,對很多知識的學習也可以更快地掌握,讓孩子在園生活更加愉快、自信。

家長在入園前一段時間可以多給孩子講一些涉及幼兒園的故事,讓他對幼兒園產生興趣;還可以多讓孩子與社區內已經上幼兒園的小朋友玩耍,並鼓勵這些哥哥姐姐表演在幼兒園學到的兒歌、舞蹈等,讓孩子產生羨慕嚮往的情感;有條件的家長可以抽時間帶孩子提前到幼兒園參觀一下環境,接觸一下幼兒教師,讓他對幼兒園多一些瞭解,減少入園時的陌生感。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孩子入園後會有正式的上課環節,需要保持一定時間的注意力,對此家長可以提前一段時間有意識地培養孩子這方面的能力,譬如讓他安靜的畫畫、較長時間的聽故事等等。

入園孩子需要記得自己的杯子、毛巾的位置擺放,家長可以通過合理的引導讓他自己的名字產生興趣,比如在孩子的床頭、小杯子、小毛巾、小碗上都貼上名字,經過一段時間他就可以對自己的名字十分熟悉。

平時家長可以讓孩子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放、取物品,譬如把書放到書架,把杯子放進櫥櫃等,這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有利於促進其空間知覺能力的發展。

幼兒期語言發展的基本規律是聽在先,說在後,傾聽是第一位的,閱讀是第二位的,對孩子語言的訓練可以遵循這條規律。譬如:給孩子講睡前故事,可以重複講一個故事,等他慢慢熟悉故事就可以試著讓其參與進來,家長講一半再讓他補充。

這樣有利於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也有利於親子關係的促進,當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慢慢提高,進入幼兒園後自然也能大膽的跟老師交流問題,減少家長的擔心和顧慮。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第二是對幼兒園教育的成果進行延伸和鞏固

家庭環境的佈置要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

從物質環境來說,應該參考幼兒園的環境佈置。孩子的房間裝飾應該充分體現年齡特點,不可太過成人化。

牆面色彩柔和鮮明、多樣化,多放置孩子喜歡的卡通圖案、玩具等,給他們充分的視覺和觸覺刺激。

玩具不一定非要是昂貴的,廢舊的塑料瓶、包裝盒等稍加修飾就可以成為不錯的玩具。

在房間的角落可為孩子設置圖書角和區域活動角來放置圖書和玩具,並經常變換房間佈置,與孩子一起創設自由活動的“小天地”。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在家庭作息時間安排、生活習慣、學習活動的要求上,儘可能向幼兒園靠攏。

有些孩子在幼兒園乖巧懂事、勤勞能幹,但在家卻像變了一個人,蠻橫任性、沒有禮貌、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還有些孩子在幼兒園飲食習慣很好,但在家卻偏食挑食,喜歡邊吃邊玩,吃飯過慢等。

這大多是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不一致造成的,有的家長覺得平時沒有時間陪孩子,所以當孩子有所要時,出於補償心理會無條件地滿足和縱容孩子;有的家長因為過分溺愛孩子,生活中大包大攬,不捨得讓孩子動手,生活中總怕孩子受到傷害而不讓孩子放手去玩耍。

幼兒園教育比較提倡獨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的矛盾就很容易造成其在家庭和幼兒園的表現大相徑庭,容易使孩子生活自理的獨立性、堅持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差,生活習慣的依賴性強,日久天長,懶惰、依賴、自私、任性、怯弱、沒禮貌等壞習慣就會養成。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幼兒園比較注重規則教育,那麼家庭教育也應該注意給孩子設立一定的規則,讓他們明確哪些是應該遵守的。譬如帶孩子逛商場時要求他們有所取捨,不能因為哭鬧就答應他們的無理要求,讓其從內心體驗到遵守規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讓他們在規則中成長。

家長應該經常與幼兒教師溝通,瞭解幼兒園在各種生活習慣上的要求以及孩子在園的表現。譬如幼兒園要求幼兒不能挑食、偏食,吃飯時雙腳併攏不亂動,不能大聲吵鬧,吃飯後擦嘴巴等,家長可以借鑑學習,鞏固孩子好的生活習慣。

在學習方面家長應該及時瞭解幼兒園近段時間內的計劃安排,從而配合和鞏固孩子的學習成果。譬如幼兒園本週的主要內容是對顏色的學習,家長就可以在與孩子的談話或者遊戲中多涉及顏色的練習。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抓住時機鍛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每天離園後家長可圍繞孩子在幼兒園裡的學習與生活,談一 些符合他們語言特點的比較感興趣的話題,譬如:“你們今天做什麼遊戲了?開不開心?”“今天學了什麼新本領啊?”等等,鼓勵孩子複述當天在幼兒園發生的事情,複習學習的知識,譬如學到的兒歌和聽到的故事等。

這不僅能發展其語言表達能力,而且對其記憶力的發展也有很好的促進作用,還能夠及時鞏固並延伸所學的知識。幼兒園教育並不能代替家庭教育,只有家園合作,一致要求,才能達到教育同步,促進孩子最全面的發展。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第三是對幼兒園教育的某些缺失進行必要的補充

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有其不同的特點,家庭教育針對孩子個體,情感性和隨意性較強,而幼兒園的教育專業性更強,更具計劃性。兩者都有其優點也有其缺失,只有兩者配合互補,幼兒才能實現健康成長。

家庭環境的薰陶對品格的形成舉足輕重,家長們應該注重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在生活中滲透教育,要明確孩子的學習特點、特長。

學前教育專家莫里遜指出,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學習特點和最佳學習方式,家長只有予以重視,因勢利導,才能實現教育的最優化。

譬如一個小班的幼兒對自己的名字不太敏感,總是忘記哪個是自己的杯子,但當老師告訴他杯子是在第幾排倒數第幾個的時候他卻能很快地找到,可見這個孩子對數字異常敏感。家長們也要認識到這種特點,並針對這種個體差異給予合理的期望和展開適宜的教育手段。

"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 身邊有很多和我閨女同齡的孩子家長,非常著急想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因為孩子是年底生的,要等到將近四歲才能入園,這些家長總是抱怨說又多熬一年。


  • 孩子吃飯不好,家長們說等去幼兒園吃幾次就好了;孩子行為習慣不好,家長們說等到幼兒園老師管管就好了;孩子自理能力差,家長們說等在幼兒園鍛鍊鍛鍊就好了。


  • 在家長們的眼裡,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說,彷彿幼兒園就是萬能的,無論孩子有什麼毛病,去了幼兒園交給老師就萬事大吉了,可真的是這樣嗎?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我們都知道家庭是孩子接觸的第一個場所,也是接觸時間最長的地方,也就是說,家庭才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家庭教育在早期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貫穿在人一生髮展過程中的教育實踐,是在家庭互動過程中父母對子女的生長髮展所產生的教育影響,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受時間、地點等客觀因素的限制,教育內容也是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具有靈活性、針對性和連續性等特點。

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對其有較深入和細緻的瞭解,能根據孩子己有的知識經驗、個性特徵,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這是幼兒園的集體教學所無法比擬的,由此可見,家庭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那麼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配合幼兒園給孩子帶來更好的教育呢?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一、家庭中應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

許多家庭在教育理念上步入重智輕德的誤區,呈現明顯的功利色彩。

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一味關注智力開發,不惜花費大量的精力、財力和時間,對其進行識字、畫畫、聲樂等方而的培養,而忽視品德教育、勞動習慣的養成以及自立性格的塑造等。

這樣做,對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十分不利,可能從小就埋下性格缺陷的種子。而且,有失偏頗的“重智育”的教育理論還可能因沒法達到預期的結果而產生不良的影響。

家長們本意是進行“智力開發”,事實上經常僅僅停留在“灌輸知識”的層面,對智力開發無益,一旦孩子對“灌輸的知識”產生煩厭,對其日後的智力發展更是適得其反。

所以,我們要樹立“德智並舉”的教育理念。

對於孩子來說,家庭教育的內容應該是結合日常生活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以及各種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日常養成教育中教給孩子對待人生的基本準則,培養其對人生有良好的心態和積極的態度才是最重要的。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二、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現在普遍的現象是,家庭的物質環境無比豐富,而為了保證孩子健康的成長,民主、平等、尊重、和諧的家庭氛圍才是必須品。

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的主角是家長。

首先,家長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質,其言行在家庭教育中起潛移默化的作用,直接決定孩子言行的發展發向。

其次,良好的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是家庭教育環境的保障。

在現實中,我們不難看出,和睦幸福的家庭的孩子積極向上、活潑樂觀;反之,孩子性格常常偏激、仇恨、壓抑。

因此,父母、長輩之間友好相處,不在孩子面前爭吵、起糾紛,才會給孩子構造健康成長的“溫床”。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三、家庭教育應與幼兒園教育互補

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是孩子面對的兩大教育方式,二者缺一不可。

孩子進入幼兒園接受教育並不意味著家庭教育可以放鬆,但隨著幼兒園教育開始影響孩子的成長髮展,家庭教育必須做出一些調整,以實現與幼兒園教育的結合互補,才能使孩子能得到最完美的教育。

兩者實現互補結合,家庭教育至少要有三方面的內容:

第一是為幼兒園教育做好準備

幼兒園教育以遊戲為主,與家庭環境有很大的差別,孩子面對驟然陌生的環境大多會產生抗拒心理。如果家庭教育能提前為入園教育做一些準備,會大大減少孩子的入園焦慮,縮短入園後的適應時間,對很多知識的學習也可以更快地掌握,讓孩子在園生活更加愉快、自信。

家長在入園前一段時間可以多給孩子講一些涉及幼兒園的故事,讓他對幼兒園產生興趣;還可以多讓孩子與社區內已經上幼兒園的小朋友玩耍,並鼓勵這些哥哥姐姐表演在幼兒園學到的兒歌、舞蹈等,讓孩子產生羨慕嚮往的情感;有條件的家長可以抽時間帶孩子提前到幼兒園參觀一下環境,接觸一下幼兒教師,讓他對幼兒園多一些瞭解,減少入園時的陌生感。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孩子入園後會有正式的上課環節,需要保持一定時間的注意力,對此家長可以提前一段時間有意識地培養孩子這方面的能力,譬如讓他安靜的畫畫、較長時間的聽故事等等。

入園孩子需要記得自己的杯子、毛巾的位置擺放,家長可以通過合理的引導讓他自己的名字產生興趣,比如在孩子的床頭、小杯子、小毛巾、小碗上都貼上名字,經過一段時間他就可以對自己的名字十分熟悉。

平時家長可以讓孩子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放、取物品,譬如把書放到書架,把杯子放進櫥櫃等,這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有利於促進其空間知覺能力的發展。

幼兒期語言發展的基本規律是聽在先,說在後,傾聽是第一位的,閱讀是第二位的,對孩子語言的訓練可以遵循這條規律。譬如:給孩子講睡前故事,可以重複講一個故事,等他慢慢熟悉故事就可以試著讓其參與進來,家長講一半再讓他補充。

這樣有利於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也有利於親子關係的促進,當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慢慢提高,進入幼兒園後自然也能大膽的跟老師交流問題,減少家長的擔心和顧慮。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第二是對幼兒園教育的成果進行延伸和鞏固

家庭環境的佈置要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

從物質環境來說,應該參考幼兒園的環境佈置。孩子的房間裝飾應該充分體現年齡特點,不可太過成人化。

牆面色彩柔和鮮明、多樣化,多放置孩子喜歡的卡通圖案、玩具等,給他們充分的視覺和觸覺刺激。

玩具不一定非要是昂貴的,廢舊的塑料瓶、包裝盒等稍加修飾就可以成為不錯的玩具。

在房間的角落可為孩子設置圖書角和區域活動角來放置圖書和玩具,並經常變換房間佈置,與孩子一起創設自由活動的“小天地”。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在家庭作息時間安排、生活習慣、學習活動的要求上,儘可能向幼兒園靠攏。

有些孩子在幼兒園乖巧懂事、勤勞能幹,但在家卻像變了一個人,蠻橫任性、沒有禮貌、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還有些孩子在幼兒園飲食習慣很好,但在家卻偏食挑食,喜歡邊吃邊玩,吃飯過慢等。

這大多是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不一致造成的,有的家長覺得平時沒有時間陪孩子,所以當孩子有所要時,出於補償心理會無條件地滿足和縱容孩子;有的家長因為過分溺愛孩子,生活中大包大攬,不捨得讓孩子動手,生活中總怕孩子受到傷害而不讓孩子放手去玩耍。

幼兒園教育比較提倡獨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的矛盾就很容易造成其在家庭和幼兒園的表現大相徑庭,容易使孩子生活自理的獨立性、堅持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差,生活習慣的依賴性強,日久天長,懶惰、依賴、自私、任性、怯弱、沒禮貌等壞習慣就會養成。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幼兒園比較注重規則教育,那麼家庭教育也應該注意給孩子設立一定的規則,讓他們明確哪些是應該遵守的。譬如帶孩子逛商場時要求他們有所取捨,不能因為哭鬧就答應他們的無理要求,讓其從內心體驗到遵守規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讓他們在規則中成長。

家長應該經常與幼兒教師溝通,瞭解幼兒園在各種生活習慣上的要求以及孩子在園的表現。譬如幼兒園要求幼兒不能挑食、偏食,吃飯時雙腳併攏不亂動,不能大聲吵鬧,吃飯後擦嘴巴等,家長可以借鑑學習,鞏固孩子好的生活習慣。

在學習方面家長應該及時瞭解幼兒園近段時間內的計劃安排,從而配合和鞏固孩子的學習成果。譬如幼兒園本週的主要內容是對顏色的學習,家長就可以在與孩子的談話或者遊戲中多涉及顏色的練習。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抓住時機鍛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每天離園後家長可圍繞孩子在幼兒園裡的學習與生活,談一 些符合他們語言特點的比較感興趣的話題,譬如:“你們今天做什麼遊戲了?開不開心?”“今天學了什麼新本領啊?”等等,鼓勵孩子複述當天在幼兒園發生的事情,複習學習的知識,譬如學到的兒歌和聽到的故事等。

這不僅能發展其語言表達能力,而且對其記憶力的發展也有很好的促進作用,還能夠及時鞏固並延伸所學的知識。幼兒園教育並不能代替家庭教育,只有家園合作,一致要求,才能達到教育同步,促進孩子最全面的發展。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第三是對幼兒園教育的某些缺失進行必要的補充

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有其不同的特點,家庭教育針對孩子個體,情感性和隨意性較強,而幼兒園的教育專業性更強,更具計劃性。兩者都有其優點也有其缺失,只有兩者配合互補,幼兒才能實現健康成長。

家庭環境的薰陶對品格的形成舉足輕重,家長們應該注重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在生活中滲透教育,要明確孩子的學習特點、特長。

學前教育專家莫里遜指出,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學習特點和最佳學習方式,家長只有予以重視,因勢利導,才能實現教育的最優化。

譬如一個小班的幼兒對自己的名字不太敏感,總是忘記哪個是自己的杯子,但當老師告訴他杯子是在第幾排倒數第幾個的時候他卻能很快地找到,可見這個孩子對數字異常敏感。家長們也要認識到這種特點,並針對這種個體差異給予合理的期望和展開適宜的教育手段。

要想孩子在幼兒園混的好,這幾個小祕密家長一定要知道


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的教育和影響,而學前兒童不能離開成人單獨接觸社會,所以與學前兒童關係最親密的莫過於家長與教師。

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結合互補需要家庭與幼兒園雙方面的努力,家庭方面要積極主動地配合幼兒園教育,並對幼兒園教育的缺失進行補充,才能實現幼兒最科學、最長遠的發展。

惟願每個孩子都能在他人生的第一個小社會裡,健康、茁壯的成長!我們一起努力吧。

作者:純黑色天鵝,80後寶媽一枚,左手寫文,右手生活。

願與你一起探討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既存在,就驕傲而美麗的存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